1981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调动社员积极性挖掘机械潜力的好办法
黑龙江建立农机队专业承包联产责任制
今年以来,黑龙江省农村出现一种新的生产责任制形式——农机队专业承包联产责任制。目前,这种形式占全省基本核算单位总数56%,使集体和社员的积极性都得到发挥。人们赞扬说:“机械化加责任制如虎添翼,把人和机械的潜力都带动起来了!”
机械作业也不能搞大呼隆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现在,农村社队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9,000多台,每个大队平均三四台,多的达到十几台,还有手扶拖拉机33,000多台和大批配套机引农具。这些农业机械大多数属大队所有,由农机队统一管理,给生产队实行代耕;少数属生产队自有自用。全省机械作业量,杂粮产区一般占农业总用量的30%—40%,麦豆产区一般占农业总工量的60%—70%。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对节约劳力,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生产,发展多种经营,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机械化的优越性,也蒙住了一些人的眼睛,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据对合江、嫩江、牡丹江等地区调查,多年来相当多的农机队习惯于机械作业大呼隆,不讲劳动效率,不计经济效益,同生产队之间存在着“两层皮”、“两条心”,农机队内部也吃“大锅饭”。不同的是农机人员还是“铁饭碗”、高报酬,干与不干,都划一道(每天都记工分);有些大队对农机人员还实行长年固定工分,收入比一般社员高20%—30%,有些地方农机队的特殊化也很厉害。社员很有意见,对农机队编了这样的顺口溜:“想吃喝,上农机,既清闲又多得;高工分,铁饭碗,何必联产担风险。”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许多社队的社员强烈要求改变机械作业大呼隆的现象,建立农机队生产责任制。从1979年开始,有些队的农机队开始推行“独立核算,定额收费,按亩挂分”的办法,这对克服农业机械管理上的“大锅饭”起了积极作用。但劳动报酬没有同产量直接挂钩,往往还是“只顾拖拉机跑,不管粮食打多少”。黑河、绥化地区的一些农机队,实行“分组作业,定额记工,按质奖惩”,对克服只追求作业数量,不顾干活质量,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农机队同生产队之间“两条心”的问题,还是没有很好解决。
农机队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新形式
克山县北联公社黎明大队,实行以农机队为主,专业承包农作物,联产计酬责任制,对人们很有启示。黎明大队有大中型拖拉机13台,联合收割机5台,机引农具49台,载重汽车2辆,田间和非田间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前两年,他们以农机队为主,组成一个农机专业队,下设农机、农工、积肥、科研、打井5个专业组,承包全大队的9,500亩耕地(主要是小麦、大豆),联产到组。其余80%的劳力,按每人的技术专长,分别组成副业、畜牧、多种经营、基本建设、后勤服务5个专业队36个专业组,承包各种专业性生产,分组按劳联产计酬。这样,人尽其才,机尽其力,物尽其用,连年增产增收,集体经济壮大,社员人均收入达到300元上下,成为全省有名的先进单位。黎明大队实行农机队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的主要好处,是它有效地避免了机械作业大呼隆的弊病,既发挥集体机械统一耕作、分工协作的优越性,又把劳动成果和劳动报酬直接联系起来,调动了农机人员和社员的积极性,为农机管理如何建立和完善生产责任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黎明大队的办法启发了大家,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建立本地农机队专业承包联产责任制。现在,全省大体有三种形式:
一种是以农机队为主单独承包、联产计酬。这类形式,大多是在小麦、大豆产区,一般又是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大队建立的。那里人少地多,作物比较单一,机械化程度较高,翻地、播种、中耕、收获、脱粒等主要农活,基本上都依靠农业机械。
第二种形式,是农机队(或机车组)同农业队(或作业组)联合承包,联产计酬。这一般是在杂粮产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大队发展起来的。种杂粮的活路多,农艺要求比较复杂,现阶段不能全盘机械化,需要人、机、畜交错使用。因此,这类地区的生产责任制,需要农机队、组同农业队、组,联合承包,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促进生产发展。
第三种形式,是农机队、组同农业队、组分别承包,统一耕种,联产到组到劳。这类形式在机械化水平较低的杂粮产区,有广泛的适应性。通常是生产队将机械和车马统一经营、土地统一耕种,把田间适合手工作业的大量农活包到组、包到劳;有些是除小麦、亚麻等宜于统种统管统收的作物,由农机队、组和农业队、组联合承包外,其它作物都直接分别承包到劳、到户,按产量或产值计酬。目前,这类形式已达到全省基本核算单位的51%。
解除几种思想顾虑
有的同志曾经担心,在杂粮为主的产区实行生产队联产到组或联产到劳,生产规模划小了,会不会影响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我们同一些社队干部、社员座谈过这个问题。大家的回答是:实行这种生产责任制以后,机械作业量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因为联产到机、到组、到劳,社员积极性高,努力提高产量,增加科学种田措施,机械作业量一般都比过去增多了。许多地方,不仅原有的机械充分地发挥了作用,还购置了大批新的农业机械。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村拖拉机数量比1978年初增加1.1倍,手扶拖拉机增加两倍多。兰西县平山公社金兴大队9个生产队,今年在普遍实行联产到组到劳的同时,都与农机队签订了联产合同。机务人员象社员一样关心粮食产量,春天播种小麦时,他们早出工,晚收工,适时播种,种子肥料拌得匀,不漏播,质量是多年来最好的。收割小麦进度快,割得净。各生产队与农机队联合承包的1,400多亩小麦,每亩产量比去年增产四成多。
一些人少地多的地方过去认为自己情况特殊,农业机械也多,不宜实行联产责任制。实际情况是,有些社队凭借土地多,干活大呼隆,耕作粗放,广种薄收,粮食亩产只有百十来斤。建立联产责任制后,把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土地、机械潜力都挖掘出来,粮食产量成倍增长,农副产品大大增多。黑河地区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耕地10亩,机械化程度是全省最高的,今年普遍实行各种形式的农机队专业承包联产责任制,战胜严重雨涝灾害,小麦普遍获得好收成。虎林县太和公社平原大队,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耕地7亩多,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台,联合收割机4台。去年他们把农机具分成三个联合机组,分别固定在三个生产队联合承包、联产计酬,促进粮食丰收,平均亩产比包产指标增长54%。同时,腾出五分之二的劳动力,广开生产门路,发展多种经营。全大队的经济收入大大增多,人均分配334元,做到生产队、农机队和社员三满意。
本报记者 段存章 景博


第2版()
专栏:

  从帮助农民致富入手开展山区治理
  阳谷庄综合治理试验区支持集体和社员发展多种经营
本报讯 记者谢石言、李荣琨报道:河北农大、保定地区科委和易县科委在河北省易县阳谷庄公社联合搞山区综合治理试验研究工作,他们首先帮助农民发展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的多种经营,受到农民的欢迎,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国家科委决定把它作为指导河北省所属太行山24个县综合治理的试验示范点。
阳谷庄公社位于太行山与燕山的交界处。这里曾是清朝西陵的风水禁地,过去树木参天,花草繁茂。由于长期的破坏和治理不当,美丽富饶的山区已变成了穷山恶水。1979年春天,河北省科委开始注意到山区的治理与开发,确定阳谷庄公社为试验区。
参加试验区工作的同志经过调查,发现这里由于受“左”的错误影响,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社员生活也很贫困。直到1978年,人均收入只有60多元,人均口粮只有300多斤。他们感到如不首先改变集体和社员的穷困面貌,山区的综合治理试验就会困难重重。
阳谷庄公社的营房寺、奇峰庄等4个大队盛产柿子,过去常因柿毛虫危害影响产量。去年,在科学工作者的帮助下,对柿毛虫进行了化学防治、人工扑杀,使虫害得到控制,柿子增产了30万斤,增收28,000多元。这个公社洋槐树很多,洋槐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适于发展养兔事业。去年5月下旬,试验区开始组织社员饲养种兔,并与王贾庄大队合办了一个种兔场。河北农大讲师姜殿武多次在训练班上向社员讲解养兔技术,并为公社、大队培训了一批养兔技术员。去年全试验区社员养兔共收入25,000元。过去,这里社员没有种植瓜菜的习惯,去年,河北农大讲师王如英在试验区帮助几个生产队种植西瓜和各种蔬菜,共收入44,900多元。今年种植瓜菜的生产队,从13个发展到29个。
试验区在帮助农民致富中,积极向农民传授技术,先后举办了蔬菜生产、户养种兔、果树管理、林草生产、防治病虫害等训练班40余次,培训人员1,500多人次。现在每个大队和生产队,都有经过训练的各方面的技术员。


第2版()
专栏:

  不要国家投资 培养专门人才
  益阳农民自办职业训练班
据新华社长沙十一月七日电 一种不需要国家投资和分配,农民自己进行职业训练和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教育形式正在湖南省益阳县蓬勃兴起。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编织、机绣、缝纫、木工、养兔、养珍珠、养蘑菇、酿酒、造纸、茶叶制作、做鞭炮、造沼气、纺织等技术训练班共七十四个。
从这些职业班学习结业的一千二百五十四名学员,文化水平普遍提高,还掌握了一项专门技能。他们有的回家开展副业生产,有的被公社、镇的企业选拔录用,有一百多名学习养珍珠、种苎麻等方面技能的佼佼者,还被外县聘去作技术指导。
这些职业班大多是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在一年多时间里陆续兴办起来的。训练班大都有固定的教室、实习场地。采取集中、速成、科学的训练方法,边学基本知识,边动手实践。


第2版()
专栏:

以林为主综合经营 搞活林区经济
  安化县双龙公社林茂粮丰收入多
本报讯 通讯员陶田陔报道:湖南省安化县双龙公社坚持以林为主,林、农、牧、副综合经营,经过多年努力,取得林茂粮丰、产值高的可喜成果。
双龙公社位于柘溪水库库区,1958年前,这里群众的吃、穿、用离不开“水上漂的(竹、木)”、“树上吊的(油桐、油茶)”;重视吃山养山,岭上绿树成荫,山下碧水奔流。后来,由于年年毁林开荒,森林日趋衰败,粮食生产也搞不上去。社员口粮连年徘徊在300斤左右,收入停留在合作化时期的水平。
1979年初,中共安化县委决定双龙公社正式实行“以林为主”的方针,干部社员兴办林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开始几年,他们没有急于退耕还林,把植树造林的重点放在荒山上,用原有的旱土继续种粮,促进了林、粮的同时发展。1979年以来,对部分山地实行退耕还林。林地增加,粮地减少以后,他们改变过去那种耕作粗放的习惯,采用精耕细作,提高复种指数的办法,稻田单产由原来700斤左右,提高到去年的1,200多斤。同时,还利用缓坡幼林地间种豆类作物,今年全社林豆间种面积达3,500亩,产豆4,500多担。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去年在常年耕作土地减少2,900亩的情况下,主杂粮总产量却比1975年增加了24万多斤。今年,已经到手的粮食比去年又有增加。
这个公社结合营造用材林,适当搭配经济林,同时,抓好原有经济林的改造和培植。去年全社已受益的经济林,收入在10万元以上。他们办了一个木器加工厂,每年收入80多万元。他们还根据林区特点发展采集业。每年仅“小秋收”一项就收入八九万元。去年,全社多种经营收入达60多万元,人均达110多元;比1975年人均收入增加50元。


第2版()
专栏:编后

为发展山区经济尽心尽力
河北省一些科研部门在易县阳谷庄公社搞山区综合治理试验研究工作,为科学工作者同广大农民一起改变农村穷困面貌,提供了一个好的示范。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几十年来山区经济取得很大成就。但是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和山区客观条件的限制,有相当一部分山区社队仍然处于贫困状态。阳谷庄试验区的同志们,从实际出发,把科学技术交给农民,帮助他们利用现有资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这样做,科学研究工作有了群众基础,就能取得更大的成果。希望一切有志于为农民造福的科学工作者,运用科技知识,帮助农民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为促进山区的经济繁荣尽心尽力。


第2版()
专栏:来信

  丰年莫忘勤俭
秋收的时候,我回河南罗山县左河塆探亲。丰收的景象前所未有,令人欢欣鼓舞,责任田里亩产800斤还算低的,家家小囤流、大囤满,户户卖余粮,农民真的富起来了。不少人家买了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更富裕的家庭还买了电视机、录音机。然而,在这一派富裕的景况下,也有些值得注意的现象。
有些农户手头富裕了,大手大脚地花钱。比如:我生产队有一个单身汉,多少年靠吃返销粮过日子,今年实行责任制以后,他除完成了公购粮任务外,还有存粮近千斤,他拿粮卖钱,天天“过年”,以致连扩大再生产的粮款也没啦。另有一户7口人,5个孩子,过去床上只有一堆破棉絮,这两年经济上翻了身,夫妻却不会算计,拿着卖余粮的钱,赶集上店大花二花,说是要“显示显示”。有的人家娶媳妇,添儿养女,摆宴设席,请客送礼,大讲排场。
浪费,如同一个漏斗,财富堆积如山,也会漏得一干二净;节约,如同一个聚宝盆,越积越多。家庭经济收入多了,改善一下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是完全必要的,但要注意精打细算,把钱用在发展生产上。
解放军某部 左文恕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森林与水
在夏季,一公顷森林每天要由根系吸收70到100吨水,通过叶子蒸腾到空中。其蒸发量相当同纬度、同面积海洋的一倍半,相当于荒地的20倍。因此林区上空含水量要比无林地多10—20%。森林水分蒸发量大,所消耗的热能就多,所以林区上空的气温一般比无林区低。空气中湿度大、气温低,就容易凝云致雨。
雨降到地面以后,森林又起到哪些作用?主要是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森林具有多层结构,乔木之下有灌木、杂草和腐殖层,树根又扎到土层深处,一个林区往往占据几十米的空间和几十、几百里的区域,所以它对调节雨量和降下的雨水具有独特的作用。据测算,林区一般有25%的雨水被树木的枝叶截留,有50%渗入地下。而无林区渗入地下的雨水只有10%,大量的雨水直接冲击地表。群众说:“山上多种树,自然成水库,雨多它能容,雨小它能吐”,是有道理的。
当然,森林在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方面的作用都不能过分强调,因为雨水在森林达到饱和,还会顺坡下流。在治山治水中,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做法是必要的。 刘杰


第2版()
专栏:

  社员雷文成办图书室
陕西省武功县薛固公社下雷家大队社员雷文成,通过刻苦自学,学会了修理电动机、柴油机、拖拉机、抽水机等农机具。他看到有些青年“白天上工扛锄头,晚上收工抱枕头,闲着没事玩拳头”,心里象压了块石头。于是,他想开办个图书室,在生产劳动以后,吸引大家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雷文成把自己原有的书整理出来,又用在大队管水泵、修理农机得到的补助和奖金220多元全部买回书籍和杂志,把自己家的门房当作图书室。社员们歇工时纷纷来他家阅读书籍和杂志。来看的人多了,场地便显得狭窄。正在他犯难的时候,大队党支部支持了他。今年元月份,大队拨了3间房给他办图书室,雷文成的劲更大了。他每天在大队副业组劳动,下午收工后5点到9点开放图书室,雨天还从早到晚开放。雷文成差不多每个星期都要上普集镇买一趟书。今年8月份,一次雷文成买书回来,雨越下越大,他脱下上衣把书包好,又用雨伞护住书,回到家裤腿半截变成了泥的。爱人一面帮他取书,一面心疼地说:“你就不怕把身子淋坏了。”文成笑了笑说:“结实着哩!”就这样,他自费买书报杂志已花了600元钱,他的图书室已有了2,400多册书,还订了不少报纸、杂志。
雷文成还把书、报送到老人和一些有拖累的社员家里,尽量方便他们阅读。学校放暑假期间,他专门为少年儿童开放图书室。他还在村头做了两块水泥板,把自己订的《中国农民报》、《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和一些科技报贴在上面,供社员学习。在他的影响下,这个大队社员自费订报纸、杂志已有170多份,他又担负起义务发行员,及时把报纸、杂志转送到订户手中。雷文成还学习拉胡琴和一些曲艺、戏剧节目,逢节假日,他常组织青年人在队里演唱,吸引了不少观众。
雷文成举办图书室,丰富了社员们的文化生活,增长了他们的知识,推动了科学种田,使偏僻的农村开始活跃起来了。社员们赞扬雷文成是送“精神食粮”的人。
官锋涛


第2版()
专栏:农村新貌

  塔庄老人俱乐部
仲秋的一天,我们到福建省闽清县风景秀丽的塔庄,看到三、四十个老人围坐在房间里,有的看书阅报,有的促膝闲谈,有的正在下棋,个个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原来这里就是公社兴办的老人俱乐部。
老人俱乐部是在今年初春成立的,已有120多位老人参加俱乐部,年龄最小的60岁,最大的86岁。他们的家大都在俱乐部附近,远的也只有4里路。无论是刮风下雨,每天都有三、四十位老人在这儿度过幸福的时光。
老人们说,在俱乐部未成立前,他们都闲在家里,想谈心没有对象,想看书报不易找到,很是孤独烦闷,早希望有这样一个活动场所。今年初春,在公社党委的帮助下,老人们的愿望实现了。在俱乐部里,有县政协和公社中心文化站为他们订的报纸、杂志,有机会还请说书艺人来讲评话,每逢闽剧团在公社影院演出,他们便集体买票看戏,每次总是把前三排较好的座位让给他们。有的老人说:“俱乐部是我们老人的一个大家庭,在这里过得快活。”
党和政府关怀着老人们的晚年生活,社会各方面都向他们伸出温暖的手。县政协、公社党委的干部经常到俱乐部向老人们问寒问暖。很多老人表示,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教育青少年讲文明礼貌。 龚聿加


第2版()
专栏:

  张店文化站受欢迎
湖北省新洲县张店公社文化站,房子不显眼,名气可不小。周围的群众来来往往,有的看书、借书、看报纸,负责管理的吴和文老师总是热情接待。
农村中、小学生多,暑假期间无人去组织,有的打柴、养猪,有的插秧、薅草或放牛、捉虫,也有的玩水、滋事、打架骂娘,家长很不放心。从7月下旬开始,吴和文把公社周围10个大队和张店街机关单位的小朋友组织起来,每人发一本“阅览证”,收费一角钱,一年内都可以到文化站看图书。孩子多的人家,只要买一本“阅览证”,人人可以进文化站。吴老师还结合当前的形势,讲故事,讲道理,教育孩子们要做到“五讲”、“四美”。一些社员见了吴老师总是说:“孩子到了你那里,我们就放心了。”因此,公社文化站受到社员欢迎,被人取名为“放心站”。 刘永琪


第2版()
专栏:

  长白山下著名的人参之乡——吉林省抚松县第一参场的职工们团结奋斗,战胜了今年的风、雹、水等特大灾害,夺得人参丰收。这是参场职工在晾晒加工后的人参。
新华社记者 袁兆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