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张学铭希望早日和大哥张学良团聚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我们和在台湾的大哥张学良见面之日不远了!”全国政协委员、张学良将军的胞弟张学铭,看了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后,高兴地对记者说。
七十五高龄的张学铭说:“祖国统一,亲友团聚,这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年我大哥为拯救中华民族所表现的爱国精神,至今还受到祖国人民的敬佩和赞扬。今天,如果台湾当局能够以民族利益为重,早日为祖国统一做出贡献,人民也会记住他们的。”
张学铭说:“共产党是说话算话的。根据我个人的经历,只要真心爱国,是会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欢迎的。”
张学铭打开一本像册,拿出张学良将军三十多岁时照的一张像片给记者看,像片上的张学良身着戎装,英姿勃勃。张学铭说:“我们和大哥分别整整四十七年了,多么盼望能见到他。过去,我常担心自己年过古稀,身体又不大好,而大哥已是八十一岁高龄,不知彼此在有生之年还能否见面。我和我夫人殷切希望台湾当局能早日接受叶委员长谈话所阐明的方针政策,使我们和大哥以及在台湾的其他亲友能尽早团聚。”


第4版()
专栏:

澳门各界知名人士拥护叶委员长谈话
本报香港5日专电 记者周毅之、梁平报道:澳门各界知名人士热烈支持拥护叶委员长提出的九条方针政策,深盼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教育会监事长何贤表示拥护叶委员长所提出的有关国共谈判的方针政策,希望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的立场,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同中国共产党携起手来,共同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实现振兴中华的宏图,为列祖列宗增光,为子孙后代造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新的光辉篇章。
澳门中华教育会副理事长陈律平说,喜看今天祖国的成就,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过去所想的和所希望实现的,都已一一实现了。此刻建议两党谈判,国共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条件已经成熟。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作出谈判响应。
澳门归国华侨总会主席梁雪予说,叶委员长提出的九条方针政策,很具体、很明确,最合情合理,但台湾方面却说这是“统战阴谋”。这样讲,等于骂孙中山先生。因为“统战”是孙中山先生早年搞起来的。孙中山先生从组织第一次武装起义至辛亥革命、北伐,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都坚持“统战”,坚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如今提议国共第三次合作,正是完成孙中山先生的遗志。
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马万祺说,叶委员长的建议,是非常实际、非常恰当的,相信台湾同胞是欢迎和拥护的。台湾极少数军政人士,目前还未认识,将来也会逐步认识的。


第4版()
专栏:

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文强赞叶剑英谈话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 “叶老兴言泰山重,有如春风遍九州。和平统一无他策,亲爱精诚决此秋。逆浪几曾危国命,平澜斯日贵同仇。黄炎神胄开新纪,共济时艰砥柱流。”
这是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军统局北方区区长文强,听了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台湾回归祖国的九条方针政策的谈话广播后写下的诗句。
文强先生对新华社记者说:这首诗虽然写得不好,但却表达了我内心要说的话。叶委员长的谈话,深得民心,顺应潮流;九项建议做到了仁至义尽。大陆和台湾的同胞,同属黄帝子孙。台湾当局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共同携手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振兴中华,开辟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
文强先生说,周恩来总理早就表示过愿意在一定条件下争取和平解放台湾,以后党和政府又再三再四地提出了“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来去自由”等口号。这次叶委员长的谈话,则更加具体,字里行间,充满着真诚、平等、互利的精神,洋溢着爱国主义的热情。统一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只要海峡两岸的同胞共同努力,统一祖国的大业是一定能实现的。


第4版()
专栏:

黄华欢宴根舍和夫人
两国副总理兼外长举行首次会谈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黄华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热烈欢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汉斯—迪特里希·根舍和夫人一行。
黄华在宴会上讲话中谈到国际形势时说,今年以来,国际局势更趋紧张动荡,复杂多变。大小霸权主义者拒绝从阿富汗和柬埔寨撤出侵略军队,为了稳住他们的占领,一直进行着灭绝种族的扫荡作战;霸权主义者继续推进全球战略部署,加紧进行渗透、颠覆、扩张、侵略;旧的危机未消除,新的热点在增加,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毫未缓和,而是更加严重了。在这一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我们两国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增进相互的友好合作,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且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黄华说,中国人民对德意志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十分钦佩。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人民在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贵国人民发奋努力、实干苦干的精神,你们的先进科学技术,都值得正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人民学习和借鉴。
黄华对两国关系的巨大发展感到高兴。他说,去年两国的贸易额比1972年建交时增加6倍多,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正在开拓。两国在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900余名中国留学生和科学工作者正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学习或进修。黄华表示相信根舍的这次访问,必将为进一步增进两国友谊和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根舍在讲话中说,国际局势使我们感到忧虑,世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政治上的对抗和紧张局势继续存在于世界的许多地方,甚至还有所加剧。他指出,各国人民必须牢记建立在联合国宪章之上的原则,只有根据这些原则才能建立起稳定与公正的国际秩序。这些原则包括:不争取霸权,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尊重一切国家人民的自决权;愿意进行对话、谈判与合作;克服南北之间的对立,以此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伙伴关系与保障和平的政策。
根舍在谈到阿富汗和柬埔寨问题时说,阿富汗持续被占领是国际关系的沉重负担,阿富汗人民必须自由地以自决方式重新获得自己的独立与不结盟的地位。柬埔寨也是外国干涉的牺牲品。我们与这个地区的其他国家的意见是一致的,即必须恢复柬埔寨的独立与领土完整。1981年7月举行的卓有成效的国际柬埔寨会议所作出的柬埔寨问题的宣言指出了在这个地区恢复和平与稳定的道路。
根舍强调指出,欧洲应该成为和平、进步与社会公正的力量,它应当同所有愿意合作与团结的国家一起,以密切的合作与团结来体现自己的意志。
根舍在谈到裁军问题时说,我们绝不接受东面的优势,因为,无论这是哪一种优势,它都会造成不稳定,从而也是不安定的局势。关于南北会谈,根舍说,我们时代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南北问题,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东西方的工业国家必须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作出努力。
在谈到两国关系时,根舍说,两国在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合作发展成了合作的重点。我们决心扩大与加深有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的合作。我们确信,我们将由此而对世界和平作出重大的贡献。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中国大使修德和夫人应邀出席了宴会。
据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黄华今天下午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汉斯—迪特里希·根舍举行了第一次会谈。
会谈开始时,黄华说,在当前国际形势动荡的情况下,我们两国政府的领导人经常交换意见是很重要的。
据了解,根舍在会谈时介绍了欧洲当前的形势,阐明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对一些国际问题的立场。他表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要为加强欧洲联合作出贡献。
黄华对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为加强欧洲联合,维护欧洲安全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他说,欧洲、美国、日本、中国、第三世界各国应当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苏联的侵略扩张政策。
根舍是今天中午乘专机到达北京的。


第4版()
专栏:

国际男女花剑友好邀请赛在南京开幕
据新华社南京十月五日电 一九八一年国际男、女花剑友好邀请赛今晚在南京五台山体育馆开幕。
这次邀请赛是由中国击剑协会举办的。参加比赛的有澳大利亚、法国、英国、罗马尼亚、香港、中国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击剑队。江苏省击剑队也参加这次比赛。
出席今晚开幕式的有,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家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荣高棠,江苏省副省长宫维桢、南京市副市长陈邃衡,国际剑联秘书长埃德瓦多·曼加洛蒂夫妇,国际剑联总司库兼裁判委员会主席吉多·马拉卡尔纳,以及参加这次比赛的各击剑队领队、运动员、教练员。
中国击剑协会主席、邀请赛组委会主任吴镇在开幕式上致词。他说,击剑在我国是新兴体育项目。我们相信,通过这次邀请赛,我国击剑运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同各国击剑运动员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国际剑联秘书长埃德瓦多·曼加洛蒂也在开幕式上讲了话。
开幕式后,演出了舞蹈、体操和武术等文体节目。邀请赛从明天开始进行男、女个人花剑单项比赛。


第4版()
专栏:

孔原、宫达非、张致祥到委内瑞拉驻华使馆
吊唁前总统罗慕洛·贝坦科尔特逝世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孔原,外交部副部长宫达非,中联部副部长张致祥,今天下午前往委内瑞拉驻中国大使馆吊唁委内瑞拉终身参议员、共和国前总统罗慕洛·贝坦科尔特逝世。
吊唁时在场的有委内瑞拉驻华大使雷古洛·布雷利·里瓦斯。


第4版()
专栏:

方毅会见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以穆勒校长为团长的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代表团,宾主就开展学术交流问题交换了意见。
教育部副部长浦通修会见时在座。
代表团将于明天离开北京回国。


第4版()
专栏:新风集

“我是人民的干部!”
吴子俊同志1978年10月调来娄底,后来担任了副市长,一直主管计划物资工作。分配物资,安排招工,调配劳动力,都是他职权内的事。然而他一个小孩,30多个亲戚,连一个临时工也没有安排。三年来,他拒收和退回的各种礼物共40多起。
今年元月的一天晚上,老吴从市委开会回来,发现卧室桌上放着两瓶竹叶青酒和一些别的东西。小孩说是一个不认识的青年送来的。原来,这个送礼的人的父亲患了高血压,处于半瘫痪状态,老吴同意把他爱人从外地调来娄底。这个人很感谢老吴帮忙,就趁春节之际送点礼物。他知道老吴不会收,就又趁老吴老两口不在家时,把礼物放下没留名就走了。满以为“瞒天过海”之计一定会成功,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天早晨,老吴到劳动局把调动手续“卡”了。这个人没有办法,只好又去找吴子俊同志。老吴严肃地说:“你的调动,是组织上对你的关怀,不是我的恩惠。我是人民的干部,不能私收礼物。”这个人很感动,把东西拿走了。当天下午,老吴对劳动局的同志说:“那个工人现在可以调动了,你们办手续吧。”
吴子俊同志的二姐有个儿子,是邵阳县黄亭镇的知识青年。二姐听到弟弟调到娄底市工作,便在1978年12月中旬,打发儿子来找舅舅,满以为可以找一个象样的工作。谁知道到了娄底,老吴说:“你来舅舅家作客,我们全家欢迎。要我开后门,这可不能答应。”外甥回去了。1979年冬天,姐姐又亲自登门,含着眼泪对老吴说:“他舅舅,你就是这么一个外甥在家里了,这里知青指标又多,你随便讲一句话,外甥就可以安排。我老远跑来,这点人情你也不做吗?”老吴耐心地解释说:“我是党的干部,要全心全意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如果你也顾亲戚,我也送人情,每个人都有几十个亲戚,娄底不就变成了‘家天下’、‘亲戚市’了吗?!”
老吴还有个高中毕业的外甥女在农村。她满心想靠舅舅这棵“大树”,找个工作,可是几次来找,都失望而回。1980年4月,这个外甥女横下心,对老吴说:“舅舅,打开窗子说亮话,这次横竖要您安排一个工作,硬是不行,临时工也可以,不安排,死都要死在这里。”儿子和老伴生怕这个妹子有个三长两短,不好向姑姑交差,就劝老吴说:“今年还有点指标,你就送这一次人情算了。”老吴没有同意,他找外甥女谈心。经过三天的说服教育,这个外甥女终于想通,高高兴兴地走了。
湖南娄底市 陶龙 刘集中


第4版()
专栏:

发行《农业书讯》编绘农业科技连环画
一、现在出版的许多农业书籍,是通过《科技新书目》征订的。农村读者能看到《科技新书目》的不多。这样征订的结果,反映不了实际情况,往往印数偏少。建议为农村读者编印发行一份《农业书讯》,通过邮局在全国发行。《农业书讯》应当既有象《科技新书目》那样可以征订、可以了解书的内容的特点,又应有上海《书讯》那样栏目较多、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特点。
二、广泛出版农业科技连环画。可黑白,可彩色,图文并茂,版本不大,价格便宜。水稻的开花,昆虫的活动,微生物的繁殖,以至细胞的分裂,在科教片的特技镜头下表现得多么细致入微,形象,直观啊!但科教片在农村放映得很少,科教连环画正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现在虽也有一些,但为数太少,还算不上一个门类。这是很有生命力的事物,科技工作者、美术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出版工作者,可以在这方面大显身手。
江苏丹阳县种子公司 沈晓昆


第4版()
专栏:

农技人员改行的太多了
我社共有农林水技术员13名,其中大学毕业生2人,中专毕业生11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改行的,水利、水产、农学各1人。最近两年分来的7名大、中专毕业生中,就有5人改了行。1名大学兽医专业的,畜牧局不要,改为林业,但农村最需要兽医。4名中专学农毕业生,有两名改行政工作,两名改为会计。改行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1.5%。最近两年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改行的人数占新分配人数的71.4%,大大超过了过去科技人员的改行人数。
科技人员改行的责任不在公社,县领导上也有一定困难,他们总说农业技术人员有限制、资金不足等。我想调回老家去,那里的组织部门也说,科技人员的名额已满员,不缺少农业技术人员。
报纸上和一些教育部门大喊大叫,说我国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如果培养出的人才大量改行,办那许多农业院校,培养再多的农业技术人员又有什么用呢?这种不正常的状况亟需改变。
山东济宁县 石桥公社 焦德国


第4版()
专栏:

盼望兽医下乡来
过去,我们县社员户只养猪、养鸡,现在发展到养羊、养兔、养鸭、养貂、养蜂,有条件的还饲养牛、驴、骡、马等大家畜。社员们说:“党的政策好,现在家庭活便了。”可是,最近我下乡时,许多社员反映,家庭养殖业发展起来了,发愁的是缺少兽医。据了解,大队没有专门的兽医,有的队即使有,技术也不全面。有的离公社远,病畜得不到及时治疗,眼看着死掉了,很可惜。同时,也给社员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负担。这种现象在山区社队更突出。
我建议兽医部门的同志,能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农村社队,为群众的猪、羊、鸡、鸭防病治病,同时采取措施,尽快为农村培训一些技术全面的兽医。
陕西乾县县委宣传部
安希林


第4版()
专栏:

举办农业技术图书室
我们农村青年想看的农业技术书籍很多,每一本都要自己花钱买,买不起,有时还买不到。建议在公社、管理区,或大队办起以农业技术书籍为主的图书室,让有一定农业技术水平的人员管理,既作学习的指导又作生产技术的顾问。湖北浠水县东方大队 卢海水


第4版()
专栏:街谈巷议

拆墙开店值得仿效
报载:陕西省委机关大院的围墙拆掉20多米,建起了一个由待业青年经营的小商场和自行车修理铺;西安市有15个省级机关单位,也拆掉了适合建商场、商亭的大院围墙,因陋就简地建了一批商业服务网点,既方便了群众,又安置了一大批待业青年。这个办法好。
大、中城市“吃饭理发排长队,修补用品长等候”的现象,至今仍未解决。原因是商业网点太少。目前,地处市中心的各省、市、自治区的机关大院不少,应该象陕西省委机关那样,拆掉围墙,安排待业青年开设各种服务点。省、市、自治区这样做了,一定对地、县机关也有所启示。
浙江省
湖州市广播站
朱达林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请科技人员为西藏设计实用的太阳灶
你报7月12日刊登了思故同志《这样揩油该管一管》的来信,指出我们西藏自治区的一些地区浪费汽油、柴油很严重,这完全是事实。揩公家的油做饭、炒菜是不对,可人们每天总得吃饭,要吃饭总得有燃料。就拿拉萨来说,十五六万人的城市燃料从何而来?一无煤,二无柴,工厂、机关、学校、食堂烧的柴火要到离拉萨400公里的林芝林区去运,运一趟一般得5天时间,往返800公里。一汽车柴火(有不少是好木料),百人吃饭的食堂仅能烧半个月,多么划不来。一般居民烧的是牛粪,买一小麻袋干牛粪得花四五元钱,一个人一个月光烧一项,就得花六元钱以上。依我看,要杜绝“揩油”现象,必须从“治本”入手——解决燃料问题。
素有太阳城之称的拉萨,一天的日照时间往往超过12个小时,太阳能源可谓很丰富。
1976年我来西藏之前,曾在《人民日报》上看过拉萨使用太阳灶的报道和照片。可到拉萨一看,太阳灶的使用很不普遍,作用也不大,仅有少数单位利用太阳能温水洗澡用。拉萨以至整个西藏自治区的各族人民是多么盼望既能烧水又能做饭的太阳灶啊!人们说,要是真有这样的太阳灶,就是花五六百元买一台也合算。
希望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有关部门的领导,尽快设计、制造出实用的太阳灶,为西藏、青海、甘肃、新疆等省区许多缺乏燃料,而太阳能又丰富的地区的人们造福。
拉萨市二中 谌进业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选机手
麦收前,东务大队买回两台拖拉机,准备调配两名拖拉机手。消息一传开,先后有三十多人提出要干这事。自然免不了有人送礼请客托人情,仅找大队党支部书记田百锁的就有十七人。
七月五日,大队“两委会”专门开会商量。一个支委和一个大队长都想把自己的侄儿塞进去。另外一些干部也想把自己的亲友插进去。会议开僵了。大队党支部决定发扬民主,请生产队推选代表,协助大队选机手。
七月六日,十三名生产队长和会计来到大队。大队干部一个也没有参加。党支部书记田百锁提出机手的条件:既要年轻力壮、靠得住,又要有一定文化。并把大队评选不出的原因和经过介绍给大家,让每人提两个,取票数最多的人。然后,他退出会场。结果选上了年轻力壮、又有文化的郭相民和张改正。社员们称赞说:党支部这件事办得好。
陕西彬县广播站
陈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