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通讯

一肩挑起万家难
——记抗洪救灾中的凤县县委书记靳建辉
“不得了,嘉陵江发大水了!”凤县医院里人们这样嚷着。
“护士,快给我拔针!”一个烧到39.1度的病号在呼喊。吊针解脱后,他迷迷糊糊穿了别人的鞋子,朝嘉陵江边跑去,站在桥头喝令两岸人群“散开”,“江边住家往北岸搬”。
这个未出院的病号,就是中共陕西省凤县县委书记靳建辉。他从8月21日这天起,开始了这样10个日日夜夜的抗灾斗争。
回到县委,他马上派出三批干部把江边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洪水淹没大桥后,他又领无家可归的灾民,住进电影院、党校、旅店、招待所。
一座偌大的县城,随着横贯其中的嘉陵江大桥被冲,成了两座孤城。一时间,县内外交通、通讯中断,公社和建在深山峡谷的工厂、研究所,都与县委失去了联系。
靳建辉领着7个干部到了凤州公社,不脱雨衣,不歇脚,问公社干部:“白石铺大队尧头山上一户倒了房,伤亡严重,还有十多户住在野外,知道不?”回答都是“不知道”。“为什么?”“山上不去!”“社员能下山,我们为啥上不去?大灾面前经不起考验,还要我们干什么!”凌厉的斥责,蕴含着对受灾群众透心的温暖。当晚,公社领导干部冒着大雨上了山,妥善安葬了死者,买了油毛毡,给无家可归的社员搭了棚子。
荆稍湾一个社员,被泥石流砸断了腿,疼痛难忍。靳建辉问:“为啥不上医院?”他说:“没人抬,没钱治呀!”靳建辉马上给公社写了信,找生产队干部把他抬到医院,他感动得流泪了。
一个公安干部,满身泥巴,一跛一拐,在石门关见了靳建辉就说:“前面隧洞过不去,泥深一米多。脚陷进去拔不出,你别冒险!”靳建辉说:“书记不比你高贵,你能去,我为啥不能!”可怕的淤泥洞,他前腿抬起来,后腿陷进去,一晃齐腿深。同行的干部一个推,一个拉,才把他拉出来。没走多远,洞里传来了呼救声,他们一看,男男女女一大群,背着娃,扛着东西。这才是他们要找的工作。于是,他们多次往返,把这群人救了出来。
为着抗洪救灾,靳建辉不怕冒生命的危险。有一次,他们迎面碰着一座断了桥墩,失了桥梁、枕木,连铁轨都被洪水冲成弧形的桥,靳建辉走到中间,好象铁轨在晃荡,抬头走,怕脚踩空掉下去,低头走,江水翻滚,头一昏,人恍惚起来。只好走走蹲蹲,蹲蹲再走,三起三落,汗流浃背,最后,爬过了这座险桥。他找来当地干部布置了工作,给过路人腾出办公室住下,创造就医条件;在桥上钉了板,拉了钢丝绳,使往来群众有了方便桥。
然而,最使他担心的是返回县委后听到的汇报:全县由于山洪暴发出现几处天然水库。如果再遇大雨,很容易决堤泛滥。于是,30日这天他又带着救灾款,逆安河而上。大雨如注,安河滚滚,冲毁了道路。时间就是胜利,来不及翻山绕道,他们连衣过河。直到查明天然水库没有危害,才又心急如焚地往回赶。不料,沿途多处发生了泥石流。到了蒿坪,一处较大的泥石流几乎将他陷了进去。当他被人拚命拉出后,泥滩里的石块,把他的腿划破多处,血染红了裤子。用众人的话说:“靳书记拣了一条命!”是的,在抗洪救灾中,靳建辉一心想的是受灾群众。他忘记了自己的家,也忘记了他自己。
新华社记者 洪 岩


第2版()
专栏:

森林严重破坏是四川洪灾的重要原因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蒋有绪
今年四川特大洪水,给四川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损失。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洪水灾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自然天气不正常,另一方面是四川西部多高山,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山洪暴发,一泻千里,势不可当。这确实是以惨重代价得来的教训。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四川林科所六十年代在岷江上游曾对高山森林的生态功能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1979年又做了一些调查。现在我们用取得的科学论据来谈谈为什么说长江上游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是四川洪灾的重要原因。
我们知道,人类目前对特大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尚无能力加以控制,但是人们应当可以掌握和利用自然规律来减轻或防止暴雨带来的灾难。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不善于利用自然规律,那就会招来本来可以避免的灾害。过去长江上游林区覆被着广袤的原始森林,这就为四川提供了拦蓄降水、调节水源、抵御下游洪涝和干旱灾害的重要屏障。长江上游的川西川北山地山高坡陡,土壤含石块、角砾甚多,因而土壤稳定性差,极易发生滑塌,甚至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所以,长江上游山区的森林具有格外重要的防护作用。
森林所以具有这种生态功能,主要是:①由于树的枝叶和各层植物截留降雨,缓和降雨强度,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力;②地上疏松的枯枝落叶层和森林土壤蓄水,减小地表径流;③储蓄于土壤的水通过地下径流可以逐渐释放到河道,使全年的河流径流量比较均匀。
据我们测定,川西高山森林树冠的截留降水一般占总降雨量的20—30%;林下松厚的枯枝落叶层总量每公顷达40吨左右(干重),它的最大蓄水量为600%,即其本身干重的6倍。也就是说,在饱和吸水的情况下,每公顷枯枝落叶层可吸水240吨。森林中的土壤也比较疏松,但森林皆伐后的迹地土壤则趋紧实。因此,原始森林的土壤平时比采伐迹地的土壤多蓄近一倍的水分。
川西高山森林采伐前后的地表径流情况也大不相同。在相同降雨情况下,皆伐迹地径流系数是0.17%,择伐迹地0.07%,原始森林0.04%。因此,同样的雨量,森林皆伐区要比有林区向河流多流入3倍多的水。如加上树枝叶先截留30%的雨水,则皆伐区要比有林区多流出5倍的水。在暴雨情况下,即或这个数值小一些,但大面积的森林能够有效地减轻或防止山洪暴发的危险。
现在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岷江上游林区的情况。岷江上游五县(理县、松潘、黑水、汶川、茂汶),解放初森林覆被率为30%,经30年的采伐,已下降至18.8% ,森林蓄积量已开发利用了将近一半。岷江上游森林大面积被采伐,削弱了林区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年降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流到河里的水量,即年河流径流量却增加了。雨季时的洪水量增加,旱季时的枯水量减少。这说明,河流里的水量在一年里分配更加不均匀了。五十年代就开始大规模采伐的杂谷脑河(川西森工局)最能说明这一点(具体数字从略)。这种变化,在特大暴雨时无疑也会削弱整个地区的抗洪能力。
我们的观测还说明,河流的年径流输沙量与年采伐量成正比。河流输沙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森林采伐时采用串坡集材,破坏了地表,造成了土壤流失。
因此,要使四川今后减少洪灾,最根本的一条是保护好长江上游的水源林。要禁止不合理的过量采伐,坚持合理的择伐方式,改进落后的集运材方法,坚决制止滥砍乱伐和陡坡开垦,有计划和有步骤地退耕还林,大力进行林区更新和荒山造林。坚持这样做就能逐步恢复生态平衡,提高抗灾御害的能力,使四川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第2版()
专栏:

敦煌县积极保护和恢复沙区天然林
封育有条例,看管有专人,开始扭转沙区植被急剧减少的局面
本报讯 记者何懋绩报道:甘肃省敦煌县积极保护和恢复沙区天然林,沙区植被急剧减少的局面开始扭转。
敦煌县四周沙漠,西、北、东三面的沙区生长着茂密的梧桐、红柳、梭梭、拐枣等天然林木,对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障敦煌的农牧业生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六十年代后期以来,由于采樵过度,全县沙区植被急剧减少。1969年尚有天然林39.6万亩,到去年只剩下9.9万亩。沙区植被急剧减少造成严重后果,据县气象部门统计,1968年以后的10年同以前的10年相比,沙暴平均每年由14次增加到17次,8级以上大风由13次增加到20次,年平均风速由每秒2米增加到2米半,地下水位下降了2米。
针对这种情况,敦煌县革委会于去年下半年发布了封育和管护沙区天然林的布告。对面积最大、损坏最重的西湖林区实行全部封禁抚育,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林区砍挖、拉运树木柴草,并设立了15人的护林站。对北湖、东湖和鸣沙山一带的天然植被,县革委会具体规定由几个公社分别管护,社员拾取干枯枝,必须经过公社护林哨批准,并交纳育林费。
过去,群众烧柴,主要取自沙区天然林。县领导机关下决心逐步改烧柴为烧煤。各公社建立了煤炭供应站,配备拉运煤专用汽车。机关食堂一律改烧柴灶为烧煤灶。降低群众生活用煤的价格,降低部分由县里补贴。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了沼气和太阳灶。
今年敦煌县还营造了50里的防风固沙林带、4,000多亩薪炭林,“四旁”植树470万株,给社员增划的1,000多亩林草地也都披绿。
敦煌县保护沙区植被得到了省政府的技术指导和40多万元无偿投资。


第2版()
专栏:

姜家大队精简干部和非生产人员
今年全大队平均每个劳力减少负担27元
本报讯 据吉林《长春日报》消息:“干部精,班子硬,干群都有积极性”,这是德惠县沃皮公社姜家大队精简干部和非生产人员后出现的新局面。这个大队今年春天落实生产责任制后,精简了大队、生产队干部和非生产人员共33人,社员负担由去年的14,580元减少到6,480元。全大队300个劳力平均每人减少负担27元。
这个大队原有大队干部11人,生产队干部35人。过去,有些大队干部很少参加生产劳动,加上大队放映员、信贷员、护林员、勤杂员、驾驶员、兽医、大夫、电工等非生产人员过多,开支过大,加重了社员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在公社党委的帮助下,采取分工不分家,专职变兼职的办法,并根据每个干部的工作量大小、任务轻重确定承包一定数量的“责任田”,从而精简了6名大队干部、18名生产队干部和9名放映员等非生产人员。对于不能再精简的大队卫生所、兽医站、机耕队等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则采取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办法,不再由社员负担,下摊工分。
《长春日报》为此发表了短评。短评说:减轻农民负担,是党在农村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几年来,我市在落实党的这项政策上,做了许多工作,但是还有一些地方存在着大队、生产队干部和非生产人员过多,各种提留比例和补贴过大,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这个问题不解决,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贯彻和巩固。
为什么有些地方大小队干部精简不下来呢?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领导人怕基层干部少了会影响工作。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干部过多不利于工作,而且还会产生互相依靠、推托、不负责任等弊病。精简后,只要加强思想教育,搞好干部责任制,充分地调动干部的积极性,是完全可以把工作做好的。
有些地方非生产人员精简不下来的主要原因,是那里的非生产人员,多数是干部的亲属和子女,要精简这些人,阻力很大。这就需要各级干部带头做好自己亲属和子女的工作,凡是不适合留下来的非生产人员,都要坚决精简,不能以各种借口把多余的非生产人员留下。


第2版()
专栏:

合成洗涤剂可以防治蔬菜白粉虱
用合成洗涤剂可以防治蔬菜白粉虱。今年5月以来,山东济南市郊区北园公社蔬菜试验站先后给3,000亩蔬菜喷洒了合成洗涤剂稀释液,对白粉虱的杀伤率都在95%以上。
白粉虱俗称小白蛾,它的体表和翅膀上覆盖有保护蜡层,喜欢群集,寄生范围广,繁殖力强,是蔬菜的一大害虫。据称,合成洗涤剂稀释液有很强的溶蜡作用,沾到白粉虱身上,能溶化它的保护蜡层,达到杀伤的目的。这种稀释液对人畜没有危害,蔬菜内也不留残毒。


第2版()
专栏:

甘肃用冷冻精液配种改良黄牛取得成效
到8月中旬为止,甘肃省已有26,150头母牛采用冻精授配,完成今年冻精授配计划的86.5%。
去年,甘肃省采用冷冻精液人工配种的14,900多头黄牛,目前已产犊4,700多头,个个长得高大体壮。


第2版()
专栏:

新疆试养湖羊
原产太湖流域的湖羊,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边缘试养成功。经过六年多的观察,湖羊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能。所产羔羊生长发育快,母羊和公羊的平均体重还比原产地分别高出6公斤和19公斤。


第2版()
专栏:

湖羊胚胎移植成功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进行湖羊新鲜胚胎长途运输和移植试验,获得成功。
这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去年12月从本所饲养的湖羊子宫里采集新鲜胚胎,放入装有保存液的试管,把试管置于摄氏25度的保温瓶里,由北京运到山西省襄垣县夏店公社,然后将胚胎移入八只与供体同期发情的母绵羊子宫内,有5只母羊产了羔。(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来信

保护山羊 增加出口
山羊绒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商品。它的纤维长而细,且含鳞片,所以非常柔软卷曲,有光泽,有吸水粘合等特性,很适合于纺织,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纺织原料。
我国山羊绒的重要来源是内蒙古草原上的山羊。近年来内蒙古的山羊数量逐年下降。究其原因,是牧民愿意饲养改良绵羊,不愿饲养山羊。因为一只改良绵羊一年可剪毛五六斤,多的剪七八斤,可卖10多元,产肉又多,重的每只可达40—50斤。一只山羊一年产绒仅有四五两,多则七八两,只能卖3元钱左右,产肉20多斤。因此牧民不愿意饲养山羊。其实山羊具有一些改良绵羊所没有的优点,它灵巧,可以通过崎岖陡峭的山路去采食,而且采食较杂,适于丘陵山区饲养。现在牧民不愿饲养山羊,主要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内蒙古伊克昭盟是提供山羊的主要产地,今年山羊的数量下降40万只,少产羊绒20万斤,如不采取相应措施,长此下去,伊盟绒毛厂的生产将受到影响,我国山羊绒的出口量必将减少。
为了保住这个重要产品,建议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并由国家或企业投资在适于发展山羊的地区建立山羊基地,让牧民在饲养山羊时,能获得与饲养改良绵羊大致相等的利益,使山羊绒产量不断增长,保证出口的需要。
新闻研究生 傅 旭


第2版()
专栏:

塞外飘来酒花香
正是天高云淡、夏末秋初的季节,位于大黑河畔的昭君墓前,散发出浓郁的酒花芳香,这里是呼和浩特啤酒厂的酒花生产基地。
酒花,是“霍布花”的译名,为多年生、宿根、蔓茎植物,按其生长形状叫“蛇麻花”,按它的用途又叫“酵母花”“啤酒花”。
地处塞北的内蒙古自治区,是种植啤酒花的理想地区,这里全年日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气候干燥而寒冷,土地松软而肥沃,适宜啤酒花生长。这里生产的酒花,在国际市场上被编为“中国内蒙古六四四酒花”,质量优良、味道芳香,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充分发挥此种优势,积极稳步扩展酒花生产,在巴彦淖尔盟的杭锦后旗和磴口县的部分社、队,在昭乌达盟的赤峰市郊区和大青山下的桃花公社,以及许多国营农场都建有酒花生产基地。
1979年,内蒙古全区种植啤酒花的面积已达千亩以上,酒花产量在150吨左右。今后几年酒花种植面积还要扩大,总产量将比现在提高1倍。
酒花内含蛋白质、芳香油、苦味素、单宁等成份,是酿制啤酒的重要原料。市场上销售的“大青山”牌和“企鹅”牌啤酒,就是用昭君墓前啤酒花制成的。
啤酒花还能作制面包的发酵剂,烤出面包又暄又大,味道清新,而且食后易于消化。啤酒花用作药品,有镇静、安神、利尿、补虚、杀菌等作用。
我国种植啤酒花,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六十年代开始出口。啤酒花是一种到处争购的短缺商品,它的芳香已从塞外飘向内地,飘向海外。
本报通讯员 王 温
本报记者 高 粮(附图片)
这是社员们在昭君墓前采啤酒花。 本报记者 田永有摄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树树带“火” 山山悬“金”
江东流
寒露过后,朔风阵起。江南大地上的片片柑园桔林,累累果实有如万千小灯笼,金灿灿,红彤彤,在墨绿的枝叶间灼灼闪耀。那美景,正如唐代诗人张彤所写:“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
我国是柑桔的原产地,已有四千多年的种植史。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劳动人民培育出许多柑桔优良品种。南北朝时期梁朝将军王僧辩,在荆州“得桔一蒂三十子”,献给了梁元帝邀宠,这无疑是个好品种。宋代韩彦直所著《桔录》,就记载了浙江温州地区的柑、橙、桔品种27个。目前,在14个省、市、自治区生产的柑桔中,经济价值较高且栽培面积和产量较大的品种,主要有黄岩蜜桔、南丰蜜桔、三湖桔子、福桔、江津锦橙、川北广柑、新会甜橙、潮汕金桔、湖南蜜柑、沙田柚子、漳州文旦等。近几年来,各地又发现或培育出一些新的品种。浙江温岭县农民王景鸣,培育出一年两季开花结果的无核蜜桔。福建龙溪地区农艺师万良紫,用野生山柑作砧木嫁接芦柑,培育出株高仅一、二米的矮化新种。湖南沅陵县社员孙庭银家的桔树,从去年8月以来月月开花结实,第一批成熟的两个桔子重达1斤1两。河南固始县农民杨德贵家1棵桔树,年产千斤左右,堪称“桔树之王”。福建惠安县田船大队的余柑,果瓤先苦后甜,一年开花结果4次,可从头年8月供应到第二年春天。
柑桔果肉脆嫩,或浓甜如蜜,或甜带少酸,营养丰富,香味浓郁,鲜美可口,既是养身的佳果,又是治病的良药。早在一千五百年前,梁朝刘峻就对它赞不绝口:“采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人。皮薄而味珍,脉不粘肤,食不留滓”。
柑桔是皮包水的东西,防腐保鲜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明代刘基在《卖柑者言》中说,杭州有个人善于保存柑桔,经冬夏而不溃烂,外表光灿灿的,但买到手剥开细看,果瓤象烂棉絮一般,根本不能吃。这说明保鲜问题早已引起古人注意,只是未能很好解决。今天,柑桔的防腐保鲜已有很大进步。除了沙埋、洞藏外,在初冬向柑桔上喷撒赤霉素等药品,可使柑桔在树上保存1至3个月。此外,国外已发明了一种能象罐头那样保存水果、便于运输的新涂料。


第2版()
专栏:

太行山深处的河北平山县六亩元公社干部和社员齐心协力,修通了220里的山区公路,全公社58个自然村,有53个通了汽车。这是六亩元公社南坪长途汽车站。 新华社记者 赵连升摄


第2版()
专栏:

地处黄河故道的河南省民权县实行联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以后,葡萄园得到精心管理,今年三万多亩葡萄获得丰收,总产量达九百万斤。这是北兰会社社员在收摘葡萄。 新华社记者 王刚法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