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愚公与智叟
李欣
调整期间,面临着问题成山,困难如山,有各种对待态度,当前最需要发扬的是从我做起的实干苦干精神。
在有名的古代寓言中,愚公和智叟两家对“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采取的态度大不一样,他们的差距也正在这里。愚公是聚室而谋,解疑辩迂,率领子孙和邻友,叩石垦壤,荷担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虽说劈山开道非一人一世之力所能实现,但他那遭到智叟讥讽的“毕力平险”的“傻劲”,却是改造世界为社会造福的真实功力。而智叟自以为是、无所事事的空话,其实是于己于世均无所补益的“小聪明”。
任何时候空话都是无用的,在艰巨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更是这样。从理论研究领域看,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从革命和建设经验看,谁怕矛盾和挫折,谁怕艰苦和牺牲,谁就不能为祖国改天换地,为人民立功造福,为社会兴利除弊。把社会改造和建设推进到新的历史水平,这是伟大事业;而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却必须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做工作。工作是什么?工作就是解决矛盾,就是克服困难,就是纠偏扶正,就是一点一滴对世界、包括自己进行改造。列宁曾经讲过:“在这样崭新、伟大和艰难的事业中,缺点、错误和失策是不可避免的。谁害怕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困难,谁被这些困难吓倒,谁见了这些困难就悲观起来或者惊慌失措起来,谁就不是社会主义者。”对于关系民族命运、祖国兴亡、社会兴衰的严重考验(如战争,历史上各种危机,人们生活中的各种灾难和各种变革),列宁认为,可以使一些人变得迟钝,完全变态,但同时会使一些人受到教育和锻炼;而受到教育和锻炼者的数量和力量是要比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精神变态者为多的。
不论什么山大海深的困难,马列主义者的看法是,在一定历史社会中发生的困难,一定历史社会中的人们经过努力都是可以解决的。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只是体现中华民族人定胜天信念的寓言性神话,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已有科学的观点方法,用以分析矛盾,剖割困难,克服险阻,解决问题。我们是革命乐观主义者,战略上蔑视困难和战术上重视困难是结合一体的。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不仅建立在科学的社会主义理想上,而且建立在艰苦奋斗的革命实践上;不仅建立在发动、组织群众的工作上,而且建立在从我做起率先实行的努力上。
在新形势下,经受教育和锻炼对每一个人都是需要的,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和思想又都需要正确的观点方法作指导。这种种需要集中到一点,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所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用实实在在的努力去为每一步前进劈开道路,“毕力平险”。那些遇到困难,不肯“叩石垦壤”,而只想贪便宜,吃现成,自己不干,还要对敢于开辟新路的实干家冷嘲热讽,主张“搬家”或“绕路走”的新时代的智叟们,实在不过是些指手画脚数黑道黄而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我们还是要用攀登泰岳高峰的精神,征服十八盘,登上南天门,到达玉皇顶,把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到底。这当然不是为了“一览众山小”而一窝蜂地去登泰山,而是在新的征途中,勇于在实际工作和自我岗位上,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克服这样那样大大小小的困难,拨乱反正,继往开来,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10月18日)


第8版()
专栏:书林一叶

秋瑾及《歌两章》
倪墨炎
乙巳正月(一九○五年二月)出版的《东京留学界记实》第一期,刊有《歌两章》,我以为是未曾收入《秋瑾集》的秋瑾佚作。
一九○四年八月,周韬甫偕同夫人徐毓华赴日本东京留学。徐毓华原有肺病,到东京后病情有了发展,于十二月十二日病逝。十八日在清国留学生会馆开追悼会。到会的中国女留学生陈撷芬、林宗素、潘英、秋瑾、刘震权等共十三人。由林宗素读祭文,陈撷芬、林宗素、秋瑾等相继演说,演说内容主要是要争取女权,妇女也要为救国救民作出贡献。演说后,女留学生们共歌一曲,并在会馆后面空地上摄影留念。《东京留学界记实》第一期记录了她们所唱的歌曲(有曲有词)。今将歌词全文抄录于下:
二十世纪风云紧,女权日渐伸。
雄心游万里,病躯异国入膏肓。
哀我子矣具此志,方期善果兴,
谁料忽摧折,志未达而业未成。
连枝悲号风,同行之雁痛离群。
魂兮归来鉴我此心,一曲泪沾巾。
万里乘风业未终,镜台香冷德帏空。
骖鸾撤手归何速,想象音容魂梦中。
歌曲原无署名。大体是秋瑾之作,理由是:一、秋瑾多才多艺,能诗能词能写弹词,尤其可贵的能以简谱谱曲。
当时女留学生中能作曲者,几乎只有秋瑾一人。二、这首《歌两章》,在内容上和她作的歌曲《勉女权歌》等完全一致,在遣词造句上也极相似。三、秋瑾常常作歌,但又常常随作随佚,不加收集。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中说:“女士原作绝佳,有上下千古、慷慨悲歌之致,惜随手散佚,不得见矣。”四、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一九六○年出版的《秋瑾集》的《编例》中说:该集所收文字,曾校核过《白话》、《女子世界》、《中国女报》、《小说林》、《神州女报》等五种杂志。但是,没有查核过《东京留学界记实》,这可能是漏收这首歌曲的原因。
在《东京留学界记实》第一期中,还记载了秋瑾发起重组“共爱会”的情形。大会是一九○四年十一月的一天在留学生会馆召开的。重组后的共爱会改名为“实行共爱会”,由女留学生们选出会长陈撷芬、书记潘英,招待秋瑾。陈撷芬是轰动一时的“苏报案”的《苏报》创办人陈范之女,她虽是会长,斗争却很不坚决。她父亲一度想把她嫁给某商人作妾,她准备“接受父命”。由于秋瑾坚决反对,并发动女留学生一起反对,这件婚事才作罢。“实行共爱会”的会长是陈撷芬,灵魂却是秋瑾。徐毓华追悼会,实际上是“实行共爱会”成立后的一次集会。了解这样一个背景,我们似乎更可以肯定《歌两章》的作者是秋瑾无疑了。


第8版()
专栏:晨光短笛

李家小院
陕西汉中张寨大队 王蓬
这一带乡间,住户密集,少有单门独户的住家,倒常是兄弟户族合居的小院。象村头的李家小院便是。乍看,也不外象村里其它院落那样:泥墙,瓦屋,羊栏,鸡舍,加之猪哼,狗咬,娃娃闹,仿佛从来就是这幅典雅、古朴、陈旧的风俗画。其实,只要稍稍留意,就会发现这些农家小院,常不知不觉地发生着一些耐人寻味的变化。比如——
窗户
早先,小院里的房子大都是土改分的或老辈人传下来的。泥墙茅顶,檐墙上开个洞,竖几根木条,叫“牛胁巴”小窗子。自然,透进的光亮很可怜,大白天,屋里也常是暗幽幽地跑过老鼠。无怪三婶几次做饭都把乌黑的抹布掉进雪白的稀饭锅里。
“有个方格小揭窗就好了!”院里人常这么希望。后来,各家把那些实在无法再住的茅顶换成青瓦时,也陆续把“牛胁巴”窗户换成了方格揭窗。这下,坐在窗前能穿针的三婶竟说:“看看,多亮,我这辈儿啥都不希图了!”
然而,到了近年,农村一好,庄稼人一有钱,便要改善居住条件了。根柱家首先翻修了房屋:矮小变得高大;泥墙茅顶换成了砖墙红瓦;而那曾给院里人带来希望的方格小窗也为西式三扇的大开窗取代了!
全院福
庄稼人一般很少照相,那年幺女照小学毕业相时,三婶竟说:“照那能吃还是能喝?还不白把钱往河里扔!”
现在呢?一天,村巷里忽然鼓噪起来,孩子们喊:“照相的来了。”
各家院里的大人小娃都出来了。照相馆的同志还挂了几种背景:有名胜古迹、有山水花卉,还有一幅北京的万寿山图……开始,却没人去照,人多不好意思。但,几个小青年一带头,大家都想去摆摆“阔气”了。
姑娘小伙、大人小娃,那姿势多种多样,神色更是各不相同,常引得围观的人笑。照片呢?有姑娘合照的,有娃娃单照的,更多的是老少合拍的“全家福”了。
“干脆,我们来照个全院福吧!”根柱这么说,老少自然都同意。几十口人排了几排。
“笑点,再笑一点。”摄影师这么导演。大家看时,笑得最甜的是三婶。也许是因为她这辈儿第一次照相的缘故吧!
从“那二年”到……
小院里,夏夜乘凉、冬日炉边,人们常常聊天翻古。上年岁的老辈们张口便是“那二年”如何长短,时间久了,内容就难免重复。后来,连最爱听故事的娃们都有些腻了。
幸好,村里牵来了电线,大队便给各家安上了有线广播,早中晚,每日三遍,全院都能听到新闻,音乐,秦腔,“乱弹”,还有“天气”了。
不过,广播虽比“那二年”好听,却不能选择,全院一个样,有时吵得人脑瓜子疼。根柱家带头,买了一台六管、两波段的春雷牌收音机,声音能大能小,想听什么,随你挑!
这回,小院的人该满足了吧?不!随着生产的发展,劳动日值的提高,人们的要求也随着收入、时代前进呢。据说,小院的人已商量着合起来买部电视机!大约,到年底吧……


第8版()
专栏:

心上的喷泉
周鹤
品 海双手捧起海的碧波,品一品它变幻的水色,顿时苦涩甘甜涌进心中,半是忧烦,半是欢乐。弄潮人轻轻在说,大海就象生活!品一品海的滋味吧,愿心胸象海一样辽阔,心里装满生活的浪花,才能有海一样的性格。
水透明、光润、晶莹,是纯洁和美的精英。宁愿受火的煎熬,让生命为理想而沸腾。你有天的澄碧、云的温柔,用生命浮载生命之舟。坚强、勇敢、刚毅,柔韧却能透岩穿石。只要有感于路的不平,前进的脚步绝不终止。


第8版()
专栏:

《行知书信集》
戴自俺
陶行知先生早期曾亲自编辑过一册《行知书信》,交由上海亚东图书馆于1920年元月出版。到1933年2月,先后印行过4次。1934年 8月,先生曾在《生活教育》半月刊登过启事,向海内外亲友征集他的书信稿,拟续编《行知书信》,终以致力国难教育,尽瘁国事,未能实现。
陶先生为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今年10月 18日为先生九十诞辰。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大众诗人和坚强的民主斗士,三联书店出版了《行知诗歌集》,《行知书信集》则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部书信集是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及他由一个从教育出发而要振兴中华的仁人志士终于成为一个“党外布尔什维克”的宝贵史料。他的书信,不是为书信而书信。因此,有的书信,尽管寥寥数语,或者只有二三百字,但都言之有物,富有高度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治学、治事、为人的原则与方法。
这本书信集共收集了自1923年至1946年的书信320封,约有三分之二的书信是第一次发表。编者希望海内外凡与陶先生生前有交往而藏有先生书信者,将书信复制品(或抄件)寄给安徽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以便再版时补入。


第8版()
专栏:

无题有感
有人把自由化倾向的出现归罪于思想解放,说什么“还不是解放出来的?”不然,自由化倾向不过是思想解放的大潮催起的浊沫,表现了自由化倾向的作品,又只不过是浊沫留下的渍斑。
有人说,反映了自由化倾向的作品的社会价值,在当时是估不准的,它的价值将来会显得分明。是的,任何一种思想倾向的出现,都会成为完整的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的自由化倾向自然也不会例外。而作为这种思想倾向表现形态的渍斑,也就会永远具有历史考究的价值。
(景 踞)


第8版()
专栏:

龟兹古渡〔木刻〕 王振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