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侵柬越军士气低落
本报记者 王志光
“现在侵柬的越军正在遭到失败。由于这场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侵柬越军将被柬埔寨武装力量和人民所打败。”这是驾机来到中国的越南军官黄春团最近对本报记者的回答。
据乔清陆说,他对柬埔寨的情况比较熟悉,因为他经常去柬埔寨“执行任务”,有时一天就要飞行三、四次,到过许多地方。黄春团和黎玉山也谈到,他们不止一次到过柬埔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他们都是侵柬越军状况的见证人。
乔清陆等说,有的侵柬越军在出发时,军官只告诉士兵去执行任务。士兵们乘坐汽车、火车,沿途都受到监视,直到看到路旁的柬文路程标记,才知道进入了柬埔寨;听到枪炮声,才知道已经到了战场。
乔清陆说,被派到柬埔寨的越南士兵对战斗、流血和死亡已经感到厌烦。大多数士兵都仇恨黎笋集团逼迫他们离开家乡到战场上充当炮灰。越南士兵逐渐认识到,“他们已成为黎笋集团执行侵略政策的工具。他们的流血牺牲不可能给越南人民、他们本人和柬埔寨人民带来什么利益。”
乔清陆说,在479战区曾经有一个士兵在听到黎笋集团的广播后向广播喇叭开枪的事件。
乔清陆等说,在柬埔寨的越南士兵,生活十分困苦,伙食很差,经常挨饿。军官动辄打骂士兵,士兵有病得不到起码的治疗。越南士兵受不了战争的痛苦,更害怕被打死,就采用种种办法来达到离开柬埔寨的目的。有的用枪自伤,甚至不惜把自己弄成残废,以便送回后方。也有的自杀。个别或集体逃跑事件经常发生。1980年初,479战区有一个整排携带全部武器装备,安全地逃到了泰国。因此,乔清陆认为,“侵柬的越南军队士气已完全崩溃了。他们之所以现在仍拿着枪,只是因为在黎笋集团的逼迫下不得不如此。”
柬埔寨人民对越南侵略者的英勇反抗,给这些经常进入柬埔寨战场的越南军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黎玉山说,越南侵柬之初,由于越南兵力多,民柬部队不得不撤退到北部和西北部的丛林中去。现在,他们已重新集中起来,采用游击战术,在各个战场抗击越南侵略。他们用少量的兵力打伏击战,越军的坦克和运输车队经常遭到袭击,损失惨重。 1979年6月,驻扎在上丁省的越南第四军军长坐汽车视察部队,遭民柬部队伏击受重伤,黎玉山所在的机组把他运回越南,途中他就死了。据说,这个军长刚刚被提升为少将,他在河内的女儿给他写的祝贺信还未到,柬埔寨人民就给了他应得的惩罚。
民柬部队还经常利用夜晚袭击越军据点,杀死入侵者。乔清陆谈到,越南士兵对这种夜袭十分害怕,因为民柬战士象影子一样,时隐时现,想打打不着,想躲又躲不了。
乔清陆等人冲破越南当局的牢笼逃到中国,是他们对黎笋集团倒行逆施的强烈不满和反抗。他们到中国后向世界舆论的控诉说明,黎笋集团驱使越南军队侵占柬埔寨,不仅遭到柬埔寨人民的顽强反抗,而且在越军官兵中也是很不得人心的。


第7版()
专栏:

桥梁
《人民日报》代表团 方荣萱
游击队之路
伏伊伏丁那自治省诺维萨德市以南十多公里外的弗鲁什卡山,是一片重峦叠嶂、林木茂密的山区。它曾经是使侵略者丧胆的游击队根据地,今天辟为供人们游览的国家公园。我们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一整天。最难忘的不是那秀丽的风光,而是曾经战斗在山林中的革命前辈留下的脚印,它教育了千百万南斯拉夫人,也教育了我们这些远方来客。
乘汽车循盘山公路而上,只见沿途悬崖峭壁,树木参天,地形异常险要。陪同我们的南斯拉夫同志说,这条盘山公路有几十公里长,名为“游击队之路”,是由青年义务劳动修建起来、以纪念当年在这里牺牲的游击队员的。他说,弗鲁什卡山是当年游击队活动的中心,游击队的战士们不断从这里出击敌人。德国占领者虽然多次集中了强大兵力进行扫荡,游击队始终活跃在这座山里。他说:
“这座山一直控制在我们手里,这是南斯拉夫人民的骄傲。为了对青年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他们修建了这条公路。”
我们在山顶瞻仰了那高耸入云的“胜利纪念碑”之后,就又盘山而下,来到有名的“苹果”高地,站在那庄严肃穆的墓碑前向长眠地下的烈士致哀。几天之前,在这里为纪念反法西斯武装起义四十周年,举行了有5万人参加的大会。老战士们在会上讲述他们当年同敌人搏斗的情景和烈士们的英雄业绩。
当我们正要离去的时候,迎面开来两辆大汽车,几十名男女老战士从车上走下,把一个大花圈摆在墓碑前,飘带上款写着:“献给在苹果高地上牺牲的战士”,下款是:“伏伊伏丁那第一人民解放军起义营敬献”。我们同老战士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他们告诉我们,当年有几十名被敌人关押的游击队员,越狱跑到这里来,誓死保卫祖国。他们同敌人进行英勇战斗,而且队伍不断扩大,把整个山区发展成为一个游击队的根据地。许多战士在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这些老战士每年都要从各地到这里来聚会,怀念自己的战友。在交谈间,一队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举着队旗,在老师带领下来到这里。原来他们今天要在附近的“青年义务劳动营”为这些老战士们演出节目,慰问这些当年与敌人浴血奋战的革命老前辈。老战士们也要向这些革命接班人讲述革命斗争故事,使孩子们知道祖国美好的今天来之不易。
夕阳西下,我们沿着“游击队之路”离开弗鲁什卡山。在归途中,南斯拉夫同志说:这个昔日的革命根据地今天已成为对人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
全省有2,000座烈士纪念碑和墓地,都交给了青年们负责管理,使他们经常能够想起过去,更好地继承先烈的革命传统,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老战士的心血
南斯拉夫全国人民解放战争老战士联合会革命传统委员会书记维德拉茨说,使人们继承和发扬工人运动和人民争取自由斗争的传统,是老战士联合会的一项主要工作。他们经常举行纪念英雄人物的集会,组织老战士与青年会见,出版记叙革命斗争历史的书籍,举办宣传革命传统的文艺演出和画展等。他们还设立了一项专用的基金,每年在7月4日反法西斯斗争起义纪念日给以革命斗争为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发奖,以鼓励作家和艺术家们的创作。
南斯拉夫许多老战士都把自己的晚年献给革命传统教育工作。诺维萨德的伏伊伏丁那革命博物馆的馆长已到了退休之年,仍然担负着主持这个博物馆的繁重任务,而且经常亲自参加同青少年的会见。
贝尔格莱德第23居民区领导机构的几位负责人都是已经退休的老战士,他们不仅日日夜夜为整个居民区的居民的生活操心,而且不辞劳苦地为对区里的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费尽心血。
有人说,南斯拉夫是一个纪念碑最多的国家。是的,在南斯拉夫,到处都可以看见纪念碑、纪念馆、烈士墓。许多工厂企业用老一辈革命家的名字命名。许多学校、公园和其他公共场所中,都有革命先烈的塑像。可以这样说,每一处曾经经历过革命斗争的地方,每一位为革命献身的烈士,都受到人们永远的怀念和崇敬。我们在南斯拉夫的确看到一座继往开来的桥梁,使革命的传统为人们所继承。而在这座桥梁上,那些曾经为革命英勇战斗而幸存的老战士们不知疲倦地继续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位老战士对我们说:“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是背叛。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永远记住南斯拉夫过去的遭遇、斗争和牺牲,意识到自己今天所肩负的责任,怀着饱满的革命热情走向明天。” (下)


第7版()
专栏:

泰国劳工去中东谋生
本报记者 丁好德
据泰国外交部官员透露,泰国今年申请出国护照的人大量增加。1980年这个部签发护照约11万本,但今年仅1月到5月,接到的出国护照申请就有10万多件。最近两三个月,这种申请平均每天约为2,500件,为正常数字的4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大量劳工要求出国谋生。
据统计,这种人约占申请护照者的90%,出国旅游、升学和办理其它事务的实际上只占10%。
目前到外国谋生的泰国劳工,绝大多数是去中东产油国。从1973年开始,世界油价不断上涨,中东产油国的石油收入大大增加,这些国家广泛修建住宅、公路、机场、海港等民用工程。但是他们缺乏劳动力,不得不到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招募劳工。也就在这段时期,驻在泰国的美军陆续撤离泰国,数以万计的泰国雇员失业,而泰国国内一时也解决不了他们的职业问题,于是许多人应募到产油国工作。
泰国劳工去中东产油国谋生虽然较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南朝鲜等为晚,但发展速度却有后来居上之势。据泰国政府有关部门非正式统计,目前在中东工作的泰国劳工约为15万人,其中在沙特阿拉伯的约为8万人,在科威特的约为2.5万人,在伊拉克的约为1.4万人。
这些去中东的泰国劳工,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比较落后的泰国东北部和北部地区。东北部主要来自乌汶、呵叻、乌隆、坤敬等府,北部主要来自南邦等府。他们在中东工作期间,大多数人都与当地的承建公司签订至少一年的合同。泰国劳工每年从中东汇回泰国的款额超过100亿铢,这对弥补泰国国际收支赤字起着重大的作用。
赴中东工作的泰国劳工,除小部分由泰国劳动所安排出国外,都是通过私人设立的职业介绍所进行联系。前者一般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后者却有不少欺骗和剥削劳工。最近泰国刑事法庭就判处一个职业介绍所负责人4年徒刑,罪名为侵吞264名劳工缴纳的款项264万铢。
泰国政府鼓励泰国劳工去中东谋生。1979年泰国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派驻了劳工专员,负责照管中东的泰国劳工。泰国政府有关部门最近还提出了承包外国工程的建议,如果这个建议实现,将有更多的泰国劳工去中东工作,有助于进一步解决失业问题和赚取更多的外汇。


第7版()
专栏:

中国岭南木瓜在北也门
孙江
白脱纳农业技术推广站是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北部的一个农业中心。在这片昔日贫瘠的土地上,从中国引种的木瓜树如今已枝干茁壮,硕果累累。人们称颂它们为“中也友谊之果”。
一九八○年四月,中国广东农业技术专家组到这个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热带水果种植研究,开始试种柑桔、香蕉和木瓜等水果。从中国引进的岭南木瓜,个大味美、营养丰富。北也门朋友品尝后无不树起拇指表示赞美。方圆百里的群众为了尝一尝中国的木瓜,开车、骑驴前去购买,农技站每天都门庭若市,十分热闹。岭南木瓜在当地从定植到结果只用七个多月,植株矮壮,产量高,无病态,很受当地人民的欢迎。周围农民纷纷前去订购果苗,学习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使推广站应接不暇,树苗也供不应求。
北也门农业部对这一成果非常重视。农业部副部长把推广站送去的木瓜分给部里官员们品尝,高度赞扬了中国专家吃苦耐劳的作风和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并要求将这一成果向全国推广。
目前,推广站正组织人力加紧育苗,准备在北也门南部的焦府、伊卜、塔伊兹等地区试种,争取尽早使岭南木瓜在北也门的土地上到处开花结果。


第7版()
专栏:

访斯里兰卡阿塔帕图先生
本报记者 周修庆 李世华
“有一次,我替一个农妇作产前检查,发现她患有极度贫血症。我劝她马上住院,为她治疗并输血。她却说:‘我家里还有五个孩子,要是我住院,谁照顾他们呢?’我再三劝告也没有用。过了半个多月,我再去那个村子,得知这个妇女在分娩时生下孩子后就死了。她因为舍不得离开五个孩子去医院治疗,却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孩子。”
在我们对斯里兰卡分管计划生育的卫生部长、著名医生阿塔帕图先生进行采访时,他谈到了上面这个悲惨的故事。他难过地说,“如果有人及早提醒她少生些孩子,每胎间隔两三年,她就不会有那么沉重的,不堪忍受的负担,而她的家庭也不致遭受那么大的痛苦了。从这件事的教训中,我更认识了推行计划生育,实行家庭计划化的重要性。它也明确了我作为医生的职责就是要教育妇女们,尤其是农村妇女,使她们懂得家庭卫生的必要知识,接受并推行计划生育和家庭计划化。”
阿塔帕图先生在多年行医中,耳闻目睹了许多类似这样的事情,了解到许多妇女因为生孩子太多太密,自己身体累垮,无法照顾孩子。特别是许多农村妇女,生了10个孩子只能养活一半。出于对妇女命运和本国人口问题的关心,他决心献身计划生育工作,为推行家庭计划化的事业而努力。
阿塔帕图先生说:在斯里兰卡最先推行计划生育的是民间组织。他们从1953年就发起了各种志愿组织。政府在1965年开始提出全国家庭供应的计划项目。1977年总统签署了实行家庭计划化的纲领。目前各种民间组织统一成立全国家庭计划化协会。政府各部门也都积极支持计划生育、家庭计划化工作的推行。此外,对只有两个孩子的父母给予较高的退休金;政府的卫生部门则免费提供避孕药品和工具。
由于宣传教育工作和物质鼓励,妇女志愿做结扎手术的很多,男子也愿做结扎手术。1977年全国做结扎手术的人总共才2.2万人,而今年一个月就有这么多。
阿塔帕图还告诉我们,降低婴儿死亡率是使计划生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斯里兰卡婴儿死亡率已从独立初期的20‰下降到目前的6.5‰左右。斯里兰卡的人口增长率已从1946年至1971年的平均2.56%,下降到1971年至1981年的1.7%,低于世界1.8%的平均人口增长率。
阿塔帕图先生今年才四十八岁。由于他对斯里兰卡的人口发展计划作出贡献,又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被推举为这次亚洲议员人口和发展会议指导委员会的召集人。
这位召集人说:“我认为召开这样一个地区性的议员会议来讨论人口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亚洲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60%。亚洲议员们聚集在一起就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细致的讨论,这还是第一次。我想以后大家还可以经常聚集在一起讨论问题,不仅是讨论人口与发展问题,还可以讨论其他的问题。让我们向世界表明,我们亚洲人是能够团结起来的,只要我们团结起来了,就有办法去战胜任何困难。”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毕加索名画正式展出
为纪念世界著名的西班牙画家巴勃罗·毕加索诞辰一百周年,10月25日在马德里的普拉多宫正式展出了他的名画《格尔尼卡》。
这幅保存完好的反对法西斯轰炸和平居民的立体派名画,是首次与西班牙人民见面。近日来成千上万的人前去观赏这幅名画。
毕加索一生创作了13,000多幅画和美术作品。其中被公认为二十世纪的杰作就是《格尔尼卡》,毕加索创立了立体派画派,并丰富了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派。他还是一个不屈的反法西斯战士。 (新华社)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世界上有牲畜3亿多
现在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仍还在使用牲畜——马、大象、牛等代劳。据联合国的一个文件所说,目前世界上的牲畜估计为3亿多。其中马为2,700万匹,骡为1,000万匹,黄牛为2.45亿头,水牛为6,000万头,骆驼为1,600万头,大象为200万只。虽然这些牲畜的速度要比机械慢,但也有其优越性:便宜,种类繁衍不绝,而且还是一种“再生能源”。全球牲畜总能量估计为1.5亿马力。如果用机械手段获取这些能量的话,则需投资2,500亿美元。
(大)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美国政府拍卖外国礼品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政府综合服务部不久前宣布,美国政府在10月份拍卖200件外国政府送的礼品。这批礼品包括珍宝、花瓶和雕刻,因为美国法律规定:外国政府送给美国官员的礼品,价值超过100美元的要上缴给政府。 (晓月)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全世界有四亿七千二百一十万台电话机
据美国电话和电报公司最近统计,从1970年到1980年,全世界的电话机几乎增长了一倍,达4.721亿台,而全世界的人口只增长20%,达44亿。
据统计,全世界每100人平均就有电话机11台,但分布很不均匀,其中最多的要数美国,有1.755亿台电话机,平均每100人有79.1台电话机。其次是瑞典,有640.7万台,每100人有77.1台。第三是瑞士,有444.6万台,每100人有70.4台。
(绍)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葡萄酒博物馆
匈牙利托考伊地区盛产葡萄,生产葡萄酒是这一地区的古老传统。当地有一个世界闻名的葡萄酒博物馆,馆里陈列着这个地区历年来生产的各种葡萄酒,该馆共珍藏了二十二万瓶各种葡萄酒,有些由于年代久远,酒瓶上都已经布满了蜘蛛网和尘土。这个博物馆也是国内外旅游者参观的重点之一。(田生)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圆顶薄壳保温屋
美国康涅狄格州一个名叫艾伯特·莫勒的设计师在蛋壳结构的启发下,近年来设计建造了一批容积大、用料省的圆顶薄壳保温屋(见左下图)。其方法是:在用木材、钢筋和玻璃纤维网构成的屋架上喷涂十厘米厚的泡沫塑料;然后,在外层涂上抗阳光紫外线的丙烯酸漆,在内层抹上防火水泥。整个工程可在三天内完成。
这种房屋一般面积为100平方米,可根据需要分隔成起居室、卧室等。由于可以密封,在冬天具有良好的保温条件,取暖费用仅为一般房屋的三分之一。因此,在燃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只是人们往往习惯于方形住房,对这种蛋壳式房屋尚看不惯,需要做推广工作。 (肖尘)
(附图片)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奇怪的“昼生夜死”病
美国一名两岁的小男孩汉特勒患了一种奇怪的病,他白天非常活泼,身体也很健康,但一入睡心脏就停止跳动,因此,入睡前必须给他装上一个特别的呼吸器,帮助他呼吸,这样他才不至于窒息。
据专家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睡眠时没有呼吸足够的氧,体内积存了大量的碳酸气的缘故,因而影响了心脏正常跳动。而心肺专家则认为,可能是调节呼吸机能的脑有毛病。但目前仍没有一个肯定的解释,也未找到具体病因。目前已发现30个这种病例,均是儿童。由于还不能彻底根治这种病,因此,只能采取在体外安装呼吸器的办法。
(敢生)


第7版()
专栏:

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乌日策是南斯拉夫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这是当年的游击队总部。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