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积极筹措国内建设资金
刘礼欣 田椿生
在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进行必要的建设,保持生产的一定增长速度,并且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需要一定的建设资金。资金从哪里来?可以在有利的条件下借用一些国外资金,但主要应当从国内筹措。国内有没有资金?我们的看法是有。财政有广阔的生财之道。银行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吸收社会的闲散资金。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方法对头,就可以筹措一些建设资金,用于必要的建设,支持生产发展。
增加财政收入的潜力很大
这两年,财政收入不但没有增长反而连续有所减少。如果就这个势头预测,今后几年,财政收入似乎不可能有较多的增加。要是跳出旧框框看问题,就会发现大量的财富在向我们招手。
增加财政收入、克服财政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生产。这方面的潜力大得很。一是消费品工业继续以较高的速度发展。二是节能的潜力很大。节能既可以发展生产,又可以增加出口,换取外汇。三是把重工业搞活。当前,重工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很大,但是,只要转变好服务方向,有步骤地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上一些必要的建设,情况很快就可以好转。
现在,我们的许多工业企业浪费很大,效果很差。1966年至今,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不断上升。每百元销售收入的产品成本游移在70—75元之间,比1966年前稳定在67—69元之间增加5元左右。由于成本上升,国家每年约减少收入一百多亿元。一些主要产品的单位成本上升幅度很大,同一产品成本企业之间的差距也很大,有的以倍数计。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但主要是经营管理混乱,损失浪费严重。把现有企业的这些潜力真正挖掘出来,必须依靠大家的积极性,依靠地方的积极性,依靠企业的积极性,依靠职工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同时承认他们的物质利益,给地方以物质利益,给企业以物质利益,给个人以物质利益。如果还是象过去那样采取“鞭打快牛”的办法,有一点钱,财政都拿过来,就把大家的积极性打掉了,就把经济搞死了,想多收反而会减少。如果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整个经济搞活了,效益增加了,社会财富增加了,“文章”就好作了。
从财政工作本身看,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增加财政收入。比如,整顿企业,整顿税收,加强财政监督,严格财政纪律,杜绝截留和私分财政收入的违法乱纪行为,堵塞财政收入的“跑、冒、滴、漏”,等等。把这些应当上交的财政收入收上来,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
银行采取多种方式筹措资金
这几年,国家财政资金很紧,但是社会上仍然有大量资金。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国民收入年年增长。1979年比1978年增长7%,1980年比1979年增长6.9%。原因是国民收入的相当一部分,不再通过国家财政的渠道集中分配。实行财政分灶吃饭,企业利润包干、利润留成,机关经费包干,事业单位企业化等新的制度以后,有相当大一部分资金留在地方和企事业单位手中。企业存款每年增加上百亿元,机关部队存款也显著增加。三中全会以来,农业发展很快,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多数职工调整了工资,发放奖金,城乡人民收入增加,个人储蓄金额迅速上升,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手里还有不少人民币。目前的情况是,一些地区、单位和个人多余的钱,一部分闲置起来,一部分是在自己活动的小范围内办信托,搞投资,放贷款,搞计划外工程。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克服“钱到地头死”、“有钱用不到刀刃上”的不合理状况。这就要求我们采取多种形式,把分散的资金积聚起来,用到建设急需的方面去。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筹措资金,实质是如何发挥财政特别是银行的作用问题,是如何把财政工作尤其银行工作搞活的问题。从我们国家的情况以及国外的一些作法来看,筹措国内资金的路子是非常宽的。
从建设银行的角度说,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考虑。
(一)中央和地方联合投资,中央投资由建设银行以贷款方式提供,建成后以利润归还地方投资,在还清投资以前,产品按投资比例分配。
(二)政府规定项目,由银行发行专项建设债券和代办发行股票,由地方和受益的企事业单位认购。
(三)举办住宅建设的存放款业务,存款达到一定比例,即可申请开工,资金不足部分,由建设银行贷款。这是由建设银行把那些不足一定比例的企事业单位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存款超过一定比例的单位,既支持了建设,银行也不担信用膨胀的风险。
(四)鼓励和组织国内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开展补偿贸易,实行企业联合,建设银行起中介和保证作用。
(五)兴办信托投资公司,调剂使用有些企业暂时不用的生产发展资金。
(六)吸收企业暂时多余的折旧基金,贷给资金暂时不足的企业,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七)特大建设项目,如能源建设,可在国家计划安排下和财政部委托下,由建设银行发行政府保证债券。
(八)吸收商业、服务性行业留成的建设资金用于本行业的建设。如用文化部门的一定留成资金,以贷款的形式支持小城镇建设电影院,用这笔钱自行周转,逐步把小城镇的电影院建设起来。
为了进一步吸收广大群众手中的资金,要广泛开展各种储蓄业务,增设银行网点,充实银行人员,还可利用邮政网点遍布全国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展邮政储蓄。为了进一步吸收社会资金,当前要解决金融体制和调整利率的问题。要明确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以及各种银行机构(包括信托投资公司)的分工关系,以便协同工作。要适当提高存放款利率,改变机关团体存款无息、企业存款低息的做法,消除存放款利率倒挂和利差过大的不合理状况。
既要积极,又要谨慎
现在,有些同志担心银行筹措国内资金用于建设,会不会妨碍信贷收支平衡,会不会妨碍建设规模同国力平衡。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出一套既能充分利用资金,又不会导致信贷收支失平、建设规模超过国力可能的办法来。这就是既要积极,又要谨慎。所谓积极,就是要解放思想,采用各种办法,把可以筹集、可以运用的社会资金都筹集和运用起来。所谓谨慎,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注意综合平衡,筹集和运用社会资金都要纳入国家综合建设计划和综合财政计划。
筹集资金也要加强计划指导。对于大中型项目建设资金的筹集,要由国家提出建设项目需要多少资金,然后银行按要求进行筹集。筹集到的资金由银行发放贷款,直接掌握资金的使用和偿还。各种债券应当集中统一发行,地方发行债券要事先商得财政部同意。
财政银行筹集的资金,要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合理使用。财政筹集的资金,应着重用于能源建设和相应的交通、港口等建设。银行筹集的资金,一般应用于投资少、收效快、受益大、还款时间短的项目。当前要着重支持现有企业搞好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改进工艺,革新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降低消耗,特别是节约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
筹集和运用社会资金之所以要讲综合平衡,纳入国家综合建设计划和综合财政计划,是为了使固定资产的投资不突破总的建设规模,保证投资方向符合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要求,并且有物资保证,使各项贷款能够获得预期的经济效果,按期收回贷款。同时能够防止信用膨胀,以保证财政信贷收支平衡。


第5版()
专栏:思想评论

要同本位主义作斗争
李德水
推行经济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和恢复奖励制度,给经济战线带来可喜的变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但是,随之而来的,也产生了若干弊病。在一些单位、一些同志中滋长着的本位主义,就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倾向。
不顾国家利益,违反财经纪律,截留利润,偷税漏税,千方百计揩国家的油;不执行国家计划,不服从统一调配,不照顾左邻右舍,甚至以邻为壑,损人利己;巧立名目,滥发奖金,大搞所谓“福利产品”,变相私分国家财产;弄虚作假,擅自提价,转嫁亏损,坑害广大消费者,等等。凡此种种,都是本位主义在经济领域的突出表现。
本位主义的危害,现在越来越看得清楚。首先,这种损公肥私、坑害国家的恶劣行为,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的统一计划,破坏党对经济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破坏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浪费国家的资金、能源、物资和劳动力。如果不加制止,任其泛滥,形成一股风,许多地区、部门和企业都自行其是,唯利是图,就会给我们的经济造成极大的混乱和困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
不仅如此,本位主义的倾向,对于广大干部和工人,还有严重的腐蚀作用。在那些本位主义盛行的单位,不是鼓励广大干部努力钻研业务,改进经营管理,搞好生产,为国家多做贡献,而是鼓励和助长那种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的邪门歪道。不是鼓励广大工人好好劳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是鼓励和助长那种好逸恶劳、一心向钱看的歪风邪气。试想,如果这样的单位多了,我们的干部和工人将被腐蚀成什么样子,我们的社会风气将会败坏到什么程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搞本位主义的人,喜欢用“为群众谋利益”、“改善群众生活”为借口,回答人们的批评。是的,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我们进行革命和建设,根本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由于十年内乱和我们经济工作上的失误,在人民生活方面欠帐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尽最大努力关心群众疾苦。但是,这决不是说,可以不顾大局,用损害国家利益的办法去迎合少数人的不正当要求,用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办法去满足少数人局部的眼前的利益。只有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的关系,才是真正从根本上为群众谋利益。
也有人用“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他们的本位主义行为辩护。党中央总结了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实行经济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社会主义经济搞活。实践证明,这些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是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的。但是,这决不是说,可以利用这种自主权,抵制和破坏国家的统一计划和各项经济政策,损害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干那种损公肥私、坑害国家、坑害消费者的事。企业的自主权,只有服从社会主义经济的全局,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脱离或者损害了这个全局,自主权就会是无益甚至是有害的。
“我又不是为个人”。有的人常常这样表白自己。其实,本位主义,“表面上不是为了个人,实际上包含了极狭隘的个人主义”。有些单位的领导干部,正是从一己的私利出发,才放弃了党的原则,放弃了自己的职责,不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拿着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血汗送人情,慷国家之慨,给自己买好。这难道不是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吗?
在那些本位主义严重的单位,每个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领导干部,都需要想一想:对于这种危害极大的恶劣倾向,是装聋作哑,不闻不问,是随波逐流,分享一份,还是挺身而出,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本位主义是丑恶的,必须坚定不移地同这种丑恶现象斗争到底。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关于法的阶级性问题讨论情况
法的阶级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以后,法学界有的同志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展开了讨论。主要观点有三种。
(一)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全社会性的,没有阶级性;另一部分是专门对付阶级敌人的,有阶级性。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法不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同国家也没有关系。原始社会的习惯,就是那时的法,如恩格斯在谈到原始社会的情况时说,那里“盛行着一种严格的法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0页),证明在阶级和国家产生以前就有了法。有法,就有诉讼和审判活动。那时的法当然没有阶级性。
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统治阶级要用法来压迫被统治阶级,一部分法成了专政性的阶级压迫规范,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另一部分法是“普遍性的社会生活规范”,没有阶级性。我国社会主义的法,有的是反映工人阶级意志的,有的就不是,如《环境保护法》,就不只对工人阶级一个阶级有利。
这种观点,牵涉到对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因此,引起了争论。
(二)持第二种观点的同志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只能是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而不可能是其他任何阶级意志的体现,更不是“普遍性的社会生活规范”。其主要理由是:我国公有制是工人阶级利益的集中表现。在这个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法,只能是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同时,工人阶级在我国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共产党对社会的全面领导,也决定了我国的法,只能是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说我国的“法体现广大群众的意志”,是不科学的、不确切的。
(三)既不同意第一种观点、也不完全同意第二种观点的同志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法,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我国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了我国法的性质。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之后,我国社会主义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翁。因而,认为社会主义的法只体现工人阶级一个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是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的。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着重论述了他们不同意第一种观点的理由,指出法是在私有制和阶级出现之后,同国家一起产生的。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原始社会的习惯不是法,也没有阶级性。习惯法是不成文法的一种,不应当把习惯和习惯法等同起来,更不应把习惯与法看成一个东西。恩格斯在涉及原始公社时说的“严格的法则”,并不是指的法律。原始社会没有法律,没有法庭,当然也没有象阶级社会的“诉讼和审判活动”之类的东西。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根本不存在“反映整个社会利益和要求”的法。拿《环境保护法》来说,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一旦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制定成为法律,它就不仅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反映人与人的关系,就同其他法律一样,成为整个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决不能从表面上看问题而完全否定这些法律的阶级性。
经过讨论,持第二种观点的同志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同时代表着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革命意志,或者说是工人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这样,第二、三两种观点的提法就基本上一致了。 (浩如)


第5版()
专栏:

机械工业企业如何扩大服务领域?
吴恕仁
机械工业的调整,要解决产品结构不合理、服务领域狭窄的问题。要由过去主要为重工业、基本建设服务,转到为国民经济技术改造、为国内市场、为扩大出口、为国防现代化“四个服务”上来。近两年多来,绝大多数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出现的问题是,有的企业由于过分强调原来的产品方向,不肯积极发展方向以外的产品,因而打不开局面,服务领域没有多少改变。这种企业在外有竞争压力、内有经济动力的情况下,已经日趋减少。较多的情况是,“饥不择食”,乱上产品,新的盲目生产、重复生产又有发生。因此,一方面要继续积极地扩大服务领域;另一方面,又不能盲目扩大。从做得好的企业的经验看,要正确扩大服务领域,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研究。
改进或发展原定方向内的产品。如果企业原定产品方向大体正确,就应紧紧抓住不放,努力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发展品种上下功夫。要突破过去把方向产品搞得过窄,不注意发展产品系列,甚至抱着一种产品,几十年不变样的作法,开辟新的领域,扩大服务对象。如有的生产推土机的厂,一面积极发展大马力的推土机,一面在原来生产的推土机上增加后绞盘、松土器、铲运机、拖抓器具等装置,使一台推土机可以完成推、挖、吊、抓、牵引、松土、开沟等多种作业,变单机单用为一机多用,产品用途扩大了,用户也随之增加了。
积极发展制造工艺相近的新产品。这样便于利用原有设备,较快地搞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例如,有的制氧机厂,在发展制氧机的同时,还为建材行业提供高纯氮设备,为医药行业提供透平空气压缩机,为酒精厂提供二氧化碳压缩机,为有机化工厂提供无润滑压缩机等,这样的企业,收到了进展快、质量好、成本低的效果。
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发展新品种。要扩大的新产品,同原来生产的产品制造工艺不一定相近,但其中的关键技术却是自己的特长,发挥这个优势,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果。例如,有的真空设备厂,在原来生产的真空泵销路不畅的情况下,经过调查研究,积极承接了食品工业需要的成套真空封罐设备制造任务。仅几个月就拿出了成套的样机,经鉴定性能达到进口设备标准,用户争相订货。
利用已有的技术装备优势发展新品种。这是许多企业具备的不容忽视的条件。过去由于利用得不够,服务得不好,使得有些使用部门对所需设备,稍精密的靠进口,稍粗的靠自己造。现在,不少企业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有了较快的转变。比如,天津第一机床厂,是国内生产齿轮机床的重点企业,过去主要为汽车、拖拉机工业服务,现在积极为轻纺工业试制和生产精密、关键、大型设备,成效卓著。
组织协作,增产市场需要的短线产品。这是防止盲目性的有效方法,也是领导机关指导企业扩大服务领域应做的一项工作。上海市机电一局采取把生产任务“吃不了”与“吃不饱”的企业结成对子,搞合作生产,增产短线产品取得成效。当然,在组织这种协作时,要充分考虑上面提到的生产工艺相近、自己的技术特长、现有装备条件等情况,否则也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有计划地改变产品方向,拾遗补缺。如果企业原定的产品方向已经不适应客观需要,就应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但在改变产品方向时,要提倡拾遗补缺,不赶热门,防止造成新的不合理重复生产。
应该看到,无论国内市场或国际市场,对机电产品的需要都是很广阔的,还有不少缺门需要去填补去占领。如仪表机床,在工业先进国家,有的达到300多个品种,我国还不到100种。我国出口机电产品,无论是品种或数量都很少,更需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际市场。


第5版()
专栏:出版消息

《孙中山哲学思想》出版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国内外学者对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在哲学方面还没有一本系统的专著,肖万源所撰写的《孙中山哲学思想》就是试图弥补这个不足。本书由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孙中山哲学思想》一书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孙中山的哲学思想,指出他的哲学体系是进化唯物主义;同时又指出其错误所在,分析了它的阶级的、历史的、思想的根源,对读者很有启发。
作者对辛亥革命前后国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和变化,特别是对影响孙中山哲学思想的近代中国的某些社会思潮作了较详尽阐述,从而说明孙中山的哲学思想是从中国古代哲学到近代哲学的转折点。
此外,本书对过去学术界认为孙中山的哲学思想是二元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肯定孙中山是一个典型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士心)


第5版()
专栏:出版消息

《现代西方哲学》出版
刘放桐等编著的《现代西方哲学》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是大学教科书,也是我国的第一本系统地介绍现代西方哲学的书。
作者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各种流派和思潮,并对这些哲学流派和思潮作了分析和批判。作者指出,这些流派和思潮大都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出现的。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向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不少新问题,这些问题也是现代西方哲学家力求进行解释和总结的对象。此书对于我们了解现代西方哲学的状况,批判地吸收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精华,促进我国的哲学研究工作,是有益的。 (学 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