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改不行
李景卫
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关于合作和发展问题的南北首脑会议,将涉及包括粮食、能源、货币、贸易发展等南北经济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都关系到改革当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为了打破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改革资本主义世界旧的生产与贸易结构和货币金融体系,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77国集团”在1964年联合国第一届贸发会议上,就代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随着斗争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第三世界国家的要求和愿望逐步得到了世界的重视。在1974年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上,终于通过了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从而把第三世界国家摆脱剥削和奴役的斗争向前推进了一步。
但是,在最近几年中,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谈判一直受到发达国家的阻挠和抵制,因而影响到整个南北对话的进展和全球谈判的开展。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提出绝非偶然,它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经济根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亚非拉国家虽然在政治上取得了独立,但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依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旧的经济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国际经济中不等价交换的剥削现象继续存在。工业化国家继续垄断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工矿业生产、国际贸易和财政金融等。据统计,战后西方工业化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本输出由五十年代平均每年输出50亿美元,增加到六十年代每年110亿美元。一些工业化国家曾通过跨国公司控制了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等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大部分石油生产和农矿业资源。到七十年代初又进一步增加到每年200亿美元。通过这一渠道,攫取了大笔超额利润。它们还力图保持第三世界国家的单一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迄今在亚非拉许多国家仍然严重存在。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工业化国家就以垄断高价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售工业制成品,并以低价从它们那里购进农矿产品,通过这种不等价交换方式对它们进行层层剥削。第三世界国家经济情况深受资本主义经济的制约,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它们往往成为工业化国家转嫁危机的对象。
在货币金融领域,第三世界国家更是处于受支配地位。工业化国家设在第三世界国家的金融机构直接操纵和控制着它们的财政金融和经济生活。
随着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逐步觉悟,它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套在它们脖子上的枷锁,是它们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的根源,因此,纷纷要求打破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国际经济旧秩序,是指以老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际生产体系和以垄断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以及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它是国际垄断资本对广大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实行垄断与剥削的经济体系。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内容则完全与此相反,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破国际垄断,改革旧的国际贸易条件,建立公平合理的贸易制度。第三世界国家要求通过建立共同基金和各种国际商品协定等办法来改变其贸易条件,稳定和增加它们的收入,并且要求在初级产品出口和制成品进出口贸易中建立公平合理的关系。
二、改革旧的国际货币制度,争取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要求工业化国家履行联合国第二个十年发展战略的规定,对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占其国民生产总值0.7%的官方发展援助。另外,第三世界国家还要求工业化国家减轻它们的债务负担。
三、改革国际经济结构,促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均衡发展。现行的国际经济结构根本不适应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要求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该通过对其结构的改革,提高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生产和贸易中的地位,增加它们发展民族经济和反对国际垄断资本的经济实力,第三世界国家要求使它们的工业生产到2000年时达到占世界工业生产的25%,制成品出口达到占世界出口总额30%的目标。
四、改革旧的货币金融体系,要求第三世界国家获得以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参加解决世界经济、金融和货币问题的权利,增加它们在国际货币金融机构中的决策权和获得更多的贷款。
为了改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1974年以来,第三世界国家同工业化国家就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话,取得了一些成就。普遍优惠制目前已为工业化国家所接受并且就商品综合方案和共同基金等问题达成了初步协议;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同欧洲共同体国家在经济贸易方面达成了洛美协定。为了实行各国主权和经济权益平等原则,第三世界国家提出了制订《跨国公司行动守则》的建议,它将在限制跨国公司的非法活动、维护第三世界国家民族利益方面起有利的作用。在改革不合理的国际货币制度和争取更多的发展资金方面,第三世界国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近年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一直处于僵持阶段。由于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直接涉及到工业化国家的切身利益,因而这项谈判遭到它们的阻挠和反对。第三世界国家要求实行原料价格指数化,被工业化国家严厉拒绝。在联合国第二个十年发展战略中,规定工业化国家每年按国民生产总值0.7%的指标对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官方发展援助,但迄今远未实现。其中做的最差的是苏联,还不到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3‰。苏联甚至利用近年来南北关系的僵持局面,对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玩弄假支持真破坏的伎俩。另外,由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加上苏联的破坏和国际垄断资本对它们的影响程度不同,它们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理解程度也就不同,因此,在斗争方式、策略和目标上就必然地存在着差别。这样就给了工业化国家以可乘之机。
凡此种种原因,决定了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但是,不管存在着什么困难和阻力,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改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一个新的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第7版()
专栏:随笔

“天然盟友”的真相
王士芳
苏联一向以大国自居,并一再声称没有它的参与,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它对裁军、缓和或中东问题之类的国际会议,历来兴趣很大。但说来奇怪,这次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南北22国首脑会议,莫斯科却拒绝参加。
莫斯科甘愿置身于这样重大的国际会议之外,理由是它反对按北方和南方来划分富国和穷国。换言之,它不愿把自己置于北方的富国之列。不过,苏联是穷国还是富国,那是由事实决定的,谁也不强加,也不能抹煞。要说国民生产总值,苏联数得上是世界第二,它的钢铁、煤、石油和水泥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它每年要把国民生产总值的14—15%用作扩军备战,其军费开支超过了当今世界第一“富国”的美国。就凭这点,能说苏联不是富国吗?再说,莫斯科一向以所谓“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夸耀于世、自鸣得意的,现在它怎么又如此谦虚起来,不敢承认自己是富国了呢?
说来说去,它之所以否认,无非是想逃避联合国决议要求工业发达国家援助穷国的责任。据它说,它不仅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贫穷无关,而且作为第三世界的“天然盟友”,它对发展中国家早就倾囊相助了。就在这次坎昆会议开幕前夕,它还在列举数字,一五一十地为自己的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评功摆好。
但是,且不说苏联每年从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中获得多少盈余,也不谈苏联的援助同它的称霸战略的关系,莫斯科大吹大擂的“援助”究竟又有多少呢?
据美国国际交流署最近发表的一项材料表明,苏联从1970年至1979年的10年期间,实际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平均每年仅仅约为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0.3‰,远远低于联合国关于工业发达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占其国民生产总值0.7%的援助的要求。如果比较一下的话,那末,面积、资源和实力都不如苏联的瑞典、丹麦和挪威,它们的援助都分别达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0.3‰。又如比利时,它去年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也达5.75亿美元,几乎等于苏联的3倍。
所以,莫斯科的所谓对外援助,真可谓是拔九牛之一毛。但即使从它身上拔下一根毛来,它也要吹个天花乱坠,唯恐天下不知。可是,一到真的要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困境进行全球范围的讨论的时候,它就裹足不前,唯恐被拔下更多的毛来。这就是这个自称为发展中国家的“天然盟友”的富国的真相!


第7版()
专栏:

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谷津
第三世界幅员辽阔,包含的国家众多,情况也千差万别。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是石油出口国,一共不到20个国家,人口约占第三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七十年代以前,由于石油价格低廉,石油资源大部分被外国公司控制,它们的人民生活贫困,经济也停滞不前;七十年代初,石油资源陆续收归国有,油价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国家的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面貌也为之一变。由于多数西方工业化国家消费的石油依靠它们供应,因此它们在南北会谈中,有讨价还价的本钱,地位比较重要。
其次是所谓“中等收入国家”,也叫新兴工业化国家。这是指第三世界十几个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亚洲的新加坡等。这些国家按人口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都在1,000美元以上,经济发展速度也快。它们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和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关系比较密切,因此受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起伏变化的影响最大。在南北会谈中这些国家最关心的是它们对工业发达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受到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的问题。由于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向国际商业银行借款也容易,因此负债额也较大。国际市场上利率的提高对它们的影响也最严重。
再一类就是最不发达国家,也叫低收入国家,有31个。1978年按人口平均年收入在200美元以下者属于这类国家。大部分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南亚和加勒比海地区。这类国家发展经济的主要困难是缺乏资源和基础设施。它们希望通过南北谈判首先解决资金转让、国际支付困难、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问题。
除以上三种类型外的第三世界国家,经济情况大多介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之间。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要求又有差距,因此西方工业化国家一直试图利用这种情况,使第三世界内部出现分歧。这是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北关系问题的会谈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第7版()
专栏:

贸发会议
贸发会议的全称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是联合国大会的一个常设机构。其目的和任务是:制订有关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原则和政策,提出实施这些原则和政策的具体办法,促进国际贸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不同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国家之间的贸易,以加速各国的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帝国主义的剥削和掠夺,改善国际贸易,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在它们的积极创议和推动下,联大全体会议于1962年12月通过了召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决议。1964年12月联大全体会议决定贸易和发展会议为联合国大会在经济方面的一个重要常设机构,并决定贸发会议每四年举行一次(第四届贸发会议决定以后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国家和地区由第一届会议的118个增加到第五届会议的159个。
1964年3月23日到6月16日,第一届贸发会议在日内瓦召开。在会议期间,“77国集团”发表了一项联合宣言,促使该届贸发会议研究了一系列有关扩大国际贸易的问题。贸发会议成为联合国的一个常设机构的建议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第二届贸发会议于1968年2月1日至3月29日在新德里召开。会议通过了“呼吁”和“讨论”等性质的33项决议。
1972年4月13日至5月19日,第三届贸发会议在圣地亚哥举行,会上通过了有关制定《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的决议。
1976年5月5日至28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第四届贸发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商品综合方案等决议。发展中国家在会上还强烈要求减免和延期偿还它们所积欠的债务。在它们坚决要求下,瑞典于1977年12月在贸发会议举行的政府财经专家会议上,宣布取消一些发展中国家所欠的2亿美元债务,并建议其他工业化国家也这样做。根据贸发会议1978年11月发表的材料,瑞士、丹麦、芬兰、加拿大等7个工业化国家也宣布准备把约60亿美元的贷款改为赠款。
第五届贸发会议于1979年5月7日至6月3日在马尼拉召开。会议期间,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破除现存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但是,号称第三世界“天然盟友”的苏联,指使它的代表在会上竭力干扰,其目的是拒绝承担援助第三世界的义务。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团结一致,终于使会议在最后阶段通过了8个委员会起草的26项决议草案。这些决议反映了第三世界要求改变不合理、不公正的旧国际经济关系的强烈愿望。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西方工业化国家在贸易、援助、设立共同基金、债务等问题上进行的一系列讨论和谈判,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看来,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改革旧的国际经济体系,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还须经历一番艰巨和复杂的斗争。
(李)


第7版()
专栏:

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也叫多国公司或国际公司。一个或几个国家的大垄断资本所经营的大公司,除在本国开业外,还通过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进行经济渗透,控制市场,就叫跨国公司。它是一种国际性的垄断组织。
跨国公司大多是由一个国家的大垄断资本所建立,以母公司所在国为基地,其设立在海外的机构,有的是由母公司独资经营,有的是与其他垄断企业共同投资或与所在国的私人或政府合资经营,但在经营管理上得受母公司的直接支配。
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1980年统计,1978年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约11,000家,这些母公司在海外的子公司有112,000家,其中有21,000家设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子公司在业务经营上实行“全球战略”,投资范围也从石油业和制造业日益向其他新兴工业部门扩展。工业发达国家就是利用这些跨国公司控制着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命脉,对它们进行掠夺和剥削。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对第三世界直接投资,因为对这些国家投资的利润率要比对工业发达国家投资的利润率高一倍。据统计,至1979年底,工业化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总额已达1,100亿美元,约占全世界外国投资总额的25%以上。
为了限制跨国公司的非法活动,维护第三世界国家利益,实行各国主权和经济权益平等原则,第三世界在七十年代提出了制订《跨国公司行动守则》,不少国家还根据情况,规定了跨国公司的投资范围。这是第三世界国家为争取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7版()
专栏:南北会谈

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也叫“交换比价”,指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价格的总水平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总水平的对比,即:交换比价等于出口商品价格总水平除以进口商品价格总水平。如果出口商品价格高,进口商品价格低,比价的值就大,这时贸易条件就有利;反之,贸易条件就不利。所以贸易条件是反映一个国家的进出口商品价格对该国是否有利的重要标志。
工业发达国家长期以来从第三世界廉价购进农矿产品,高价向它们出售制成品,从而使贸易条件对其本身有利,而对第三世界不利。第三世界国家一直受到这种不等价交换的奴役和剥削。因此,改革旧的不合理贸易条件也是南北会谈的一项主要内容。


第7版()
专栏:

豪奢与赤贫
下图为西方社会上层仕女的昂贵皮裘价值千金。
左图为和衣露宿街头垃圾堆旁的孟买妇孺上无片瓦。


第7版()
专栏: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朱育莲 绘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