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周总理与蒲甘凉亭
王秀庚
缅甸中部历史名城蒲甘,古塔林立,风光秀丽。蒲甘王朝时期建造的五千多座佛塔,巍然耸立,体现着古代缅甸劳动人民的智慧。其中一座叫瑞西贡塔,是由最早统一缅甸的国王阿奴律陀和他的儿子江喜陀主持建造的。它是古塔群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和最负盛名的建筑。信奉佛教的缅甸各地人民不断到这里朝拜,国内外游客也纷纷前来游览。在这古塔的东门外,有座别致的凉亭吸引着过往行人,因为凉亭正面刻有一行镀金的大字:“人民群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所捐之款做的善事”。
整整20年前——1961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来到蒲甘访问。那时候,他亲自率领的由四百多名各界人士组成的中国友好代表团访缅。就在访问前不久,中缅两国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圆满地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边界问题,把中缅友好关系推进到新的阶段,使中缅友好出现了新高潮。当周总理在缅甸总理陪同下乘船畅游伊洛瓦底江,顺流南下抵达蒲甘时,当地人民怀着何等亲切的胞波之情,倾城热情迎嘉宾啊!周总理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这座“万塔之城”的瑞西贡塔等著名建筑,对古代缅甸人民的建筑、雕刻艺术和民族文化深为赞叹。陪同周总理访问的陈毅副总理也欣然赋诗,记载这次访问的盛况:
“蒲甘圣地欣同游,佛塔百万四野稠。
劳动智慧能永在,伊洛瓦底是安流。”
中国客人在结束访问时,为资助保护这里的文物捐了款。但当地缅甸朋友并没有把这笔捐款全部用于维修古佛塔。为了纪念中缅友好的新阶段和周总理对蒲甘的历史性访问,他们决定在瑞西贡塔近旁修建一座供人休憩的凉亭。当地群众积极参加了凉亭的建设,使凉亭在周总理访缅后不久就建成了。
凉亭的顶部,是以缅甸民族建筑艺术进行装饰的,显得既典雅,又庄严。自那时以来,无论是到蒲甘考古的学者,还是来游览的国内外宾客,都在这里看到这座体现中缅友谊的建筑。人们望着亭上的金字,回忆周总理访缅盛况,怎能不缅怀他对中缅友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近年来,随着中缅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许多访问缅甸的中国代表团,都曾到蒲甘访问,并怀着深厚的情谊瞻仰这座凉亭。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邓颖超副委员长对这里的访问。1977年2月上旬,她访问缅甸,受到缅甸总统吴奈温和广大人民热烈、隆重的欢迎,目睹了缅甸政府和人民对中缅友谊的珍视和对周总理的尊敬。在蒲甘,缅甸朋友特意安排她到这座凉亭休息,并在这里赠送给她一套当年周总理访问蒲甘的照片。从周总理当年访缅到邓副委员长访问蒲甘,十六年的时光过去了,但这套照片保存得非常完好。邓副委员长十分感动地接受了这份珍贵的礼物,并亲自在留言簿上题词:“中缅友好万岁!”曾担任首任中国驻缅大使八年、后又担任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中方首席代表的姚仲明同志前年到蒲甘参观时,面对古塔凉亭,也心怀激荡地写下这样的诗句:“重访蒲塔寻新谛,伊瓦江边放彩霓。仰瞻总理留坊表,犹悟友情更珍奇。”这首诗,也是这些年来相继访问蒲甘的中国客人共同心情的写照。人们祝愿蒲甘凉亭所体现的中缅友谊象这儿的古老文化一样,千秋永存;象伊洛瓦底江一样,奔腾不息!
(苗地 插图)(附图片)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漫谈

明天,令人神往的一些侧面
刘千凯
许多外国科学幻想小说描绘了21世纪令人神往的瑰丽景象。但是,幻想毕竟不完全等于科学预见。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明天的生活将是怎样一种情景呢?到那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使电子计算机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中极其得力的助手。这里是一些外国科学家们描绘的几个小侧面:
电子计算机与生产
在明天的工厂里,自动化作业点将极为普遍。一些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熟练的机器人,将在这些工作点上出色地操作,形成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涌现许多无人化车间和无人化工厂。而在广阔的建筑工地上,尽管会有一些万能机器人协助人们干活,但它们毕竟不象幻想小说描写的那样神通广大。在许多情况下,还必须由人来操作,因为机器本身还不能根据周围情况,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种问题。
有些国家的科学家们确实在研究人工智能机,就是能模仿人的部分智能的电子计算机。它们能识别图形、听懂语言、接受启发,能对环境作出简单分析判断并能适应环境、确定行动方向。装有这种智能机的智能机器人,完全不用人操纵,只要吩咐一下,它们就能完成某些任务。当然,要到更为遥远的将来,工业才能提供大量的、廉价的、较为完善的智能机器人,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医生和教师的好助手
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教师和医生的劳动要困难得多,因为他们的工作是和活人打交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控制论和自动化与他们无缘。电子计算机能够成为他们的好助手。患者在就医之前,先用电话把症状告诉机器人,让它记录在穿孔卡片上。病人一来到医生跟前,需要的全部数据都立刻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医生在作出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法以后,还可以向计算机谘询。计算机的存储器中,贮存着成千上万个有名的医师对各种病例的临床处理经验。这一切对外科医生也完全适用。虽然到21世纪初机器人还不能象有经验的外科医师那样妙手回春,甚至连最简单的手术也未必能让人放心,但是它们将是很好的医助。机器人动作敏捷,反应迅速,递送器具准确无误。它们还能为医生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假如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突然出现意外反应,心脏猝然停止跳动,电子计算机能提出应急措施,以便及时抢救,化险为夷。
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教师授课,在理论上完全可行,技术上也没有太大困难。机器人对知识有超人的记忆力,并能帮助教师组织学生做练习,检查作业和评定成绩。但讲起课来只会照本宣科,不能做示范辅导。
现在国外试用的自动教学机,明天将更加完善并普遍推广。在这种自动化教学班里,教师的作用是掌握学习进程,并用一些新颖的例题补充课本内容。学生可能提出的大部分疑问,可以预先准备好答案,即把专家对这些问题的精辟解答输入计算机的存储器。不过,明天的计算机还不能回答青年人提出的全部问题。一些新奇的问题需要由教师亲自来解答。
诗人与电子计算机的合作
将来还会出现写一手好诗的计算机,但是诗人不会因此而失业。因为计算机写的诗,终究不如它和人合作写出的好。艺术灵感是不受自动装置支配的。所以在诗歌创作中,人的作用永远是主要的。
人与计算机以怎样的形式共同创作呢?计算机的存储器就象一个特殊的“笔记本”,诗人把偶然想到的一些好韵脚、好语句记到里面,处理机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排列好。当诗人写诗遇到某一韵脚写不出时,就请电子计算机这个助手来帮忙。在荧光屏上闪现同一韵脚的许多不同的语句,诗人可以按构思需要来选用。修改和誊清工作也变得极为简便。
写历史著作也将省却好多事务。作家不用到图书馆去查证史实和摘录资料,就能利用计算机检索谘询系统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大图书馆的有关文献。在写作前,作家向家用计算机提出任务,让它记忆需要的资料,并按一定的秩序安排好。但是毕竟还要由作家本人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处理这些素材。
计算机和自动装置将使人们从繁重的、单调的、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创造性的、有趣的事业。但是,体力劳动将永远是劳动者自身的一种需要。即使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人们仍将乐于亲自动手干点活:在花园菜圃中培植花木瓜果,在家庭手工室制作各种器具。
《知识就是力量》编辑部供稿


第7版()
专栏:

刊头木刻:花 〔英〕裘屈罗·赫米斯


第7版()
专栏:国际书窗

脍炙人口的西洋《狄公案》
海痕
现代西方侦探小说创造了几个智力非凡的人物: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阿加莎·克利斯蒂的波洛、加德纳的海森、西墨侬的格雷警长……然而,在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笔下,中国唐朝名臣狄仁杰,也以侦探小说主人公的身份出现在欧美广大读者面前;而且,这位一千三百年前的狄大法官,在用逻辑推理侦破神秘案件的能力上,在犯罪心理学的造诣上,比之福尔摩斯等人不仅毫无逊色,甚至还高出一筹呢!高罗佩的“狄公”小说至今在英美不断再版,绝非偶然。
高罗佩(1910—1967)本名罗伯特·梵·古利克。他14岁开始攻读中文和梵文等,后来,成为荷兰外交官、汉学家兼作家。太平洋战争期间,他曾在荷兰驻华使馆工作。此时他开始接触中国通俗小说,尤其对公案小说发生极大兴趣。后来他出版了一卷中国公案小说英译本。在作了详细研究后,他认为,中国公案小说完全可以与西方侦探小说中的最佳作比美,只是写法不大适合现代西方读者口味。因此,从五十年代初起,他开始选用并改造中国公案小说的情节,写了第一部以狄仁杰为主人公的小说《中国铜钟凶案》。小说问世后,不久即风靡英美。这使高罗佩欲罢不能,十多年里,在外交公事和汉学研究之余,他写了16部《狄公案》。前五部即《铜钟案》、《黄金案》、《湖滨案》、《铁钉案》、《迷宫案》,作于1950至1958年间,其特点是较忠实于中国公案小说本色。以后11部则揉合进西方现代侦探小说技巧,其中特别受欢迎的有《御珠案》、《四漆屏》、《朱亭案》、《猴与虎》、《诗人与谋杀》等,其情节的戏剧性、惊险性大大加强了,往往数案并发,使狄仁杰及其助手们一时穷于应付,以此考验狄仁杰的智力和毅力,最后所有线索被集中到一点上,把小说推向高潮。由于这些小说问世,狄仁杰有“中国福尔摩斯”之称。
高罗佩对中国美术颇有修养,每书均附插图多幅,都是他按中国传统木版画风格绘制的。(见题图)
《狄公案》近年来的版本有伦敦海涅曼公司1969年的精装本多卷选集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77年多卷选集,这些都是在高罗佩去世后出版的。这说明该书一直为读者所喜爱。
高罗佩的《狄公案》虽有未能尽符唐代实际的地方,不少社会习俗的描绘似更近于明清公案小说,但它对中国人的智力给予高度的赞扬。高罗佩竭力证明:中国古代大法官本领不亚于西洋现代大侦探,而中国传统公案小说也自有西方侦探小说难以企及的优点。(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在博利瓦尔青铜像下
“一代又一代,只要拉丁美洲存在一天,博利瓦尔的名字,就会在我们中间最英勇最诚实的人们的心里回响。”19世纪古巴的民族英雄、诗人何塞·马蒂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以火热的诗的语言,赞美南美洲的解放者、委内瑞拉的“祖国之父”西蒙·博利瓦尔。
1773年,博利瓦尔出生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他极端憎恨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决心为祖国的解放而战。他积极参加并组织了1810年加拉加斯起义。经过千百次浴血奋战,他所领导的革命武装终于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军,使南美北部大陆全部获得解放。
为了隆重纪念博利瓦尔逝世150周年,从去年年底起,拉丁美洲各国组织了各种活动。
直到今天,一代一代拉丁美洲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博利瓦尔;委内瑞拉少年儿童,在博利瓦尔青铜像下幸福成长。 ·丁·(附图片)
委内瑞拉加拉加斯的博利瓦尔青铜像。


第7版()
专栏:异国风情

日本风筝小语
张云方
春日融融,和风习习,东邻日本一年一度的新春风筝大会又到了。
日本有这样的习惯:年夜吃“越岁面”,除夕饮屠苏酒,而新春一到,身着艳丽和服的孩童,手执线车的小伙子,在欢乐的气氛中,呼朋引伴,结队成群,到新春的原野或水滨去放风筝。
日本民间有许多关于风筝的动人故事。传说在古代,有一对情侣,活生生被地主拆散。地主想霸占美丽的姑娘,把她锁进深山的一座房子里。坚贞的姑娘誓死不从,于是把一匹匹绫罗剪成片,把一块块绸缎搓成绳,扎了九十九只大风筝放出去。风筝飞了三天三夜,远方的小伙子看到了,就日夜兼程赶到姑娘身边,勇敢地救出了心上人。从此,风筝就流传民间。当然这只是传说。不过,它却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和自由的信念。
日本的风筝源于中国。据传,楚汉相争之际,韩信为了测知项羽军队的距离,创造了风筝。其后,大约在公元八世纪,风筝传入日本。
日本风筝种类颇多,约有三百多种。风筝作工精细,彩绘新颖,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风筝大小不一,最小的几厘米长,最大的竟达十九米长、十四米宽,由二十个人放送。每当五颜六色的风筝比翼腾飞,碧蓝的天空就象升起了彩虹,散溢着生机勃勃的春意。
日本列岛风习各别,放风筝的含意也各有不同。新澙地方带有祈祷丰收的色彩,静冈则取其喜庆的意思。一些地方放风筝还是青年男女聚会的好机会。翩飞的风筝下,情侣双双,情话绵绵,借手中一线,系百年之好。
每年一度的东京新春风筝大会热闹非凡,荒川户田桥一带一派欢腾。去年,第三十三届新春风筝大会上,日本朋友放起了一只写有中日友好字样的大风筝,观者无不欢欣鼓舞。今年的新春风筝大会,一定又会引出许多新的美丽诗篇!(附图片)
新澙白根市的风筝大会


第7版()
专栏:

新澙白根市的风筝大会


第7版()
专栏:札记

席卷西方的减肥热
夏言
在现代西方,对人体的审美观竟成为令人苦恼甚至带来威胁的问题,肥胖成了“丑”和“寒酸”的标志,苗条则被看作“美”和“华贵”的象征。因此人们竞相减肥,尤其是妇女,千方百计追求身材的苗条。
为了减肥,不少人克制饮食,不惜忍饥挨饿。为了从小打下“苗条”的底子,富家子女,专吃那些精制的低脂肪食物。到了成年,人们尤为注意食谱。而许多少女,更是采用紧身、束腰等办法,以保其苗条的身段,宁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无所不用其极!
由于西方社会褒瘦贬肥之风泛滥,已使对胖瘦的看法远远超出审美的范围,而变成与就业息息相关的问题了。据报道,美国一家航空公司解雇了一名航空小姐,只因她身高1.68米,体重62公斤,比公司规定的体重超过两公斤。为此,她向公司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公司的理由是:由于两公斤的超重,她变得“丑”了,看上去不够“体面”,不能招徕顾客,有损公司“声誉”。目前在西方,各种服务人员和演员等由于类似原因而被解雇的,屡见不鲜。就连在普通工厂里,肥胖也已成为影响就业的因素。美国某汽车厂一名男工,长得胖了点,雇主嫌他“笨手笨脚”,将他解雇了。他跑到别的几家工厂找工作,都为同样原因吃了闭门羹。
减肥,要是从健康出发,未可厚非。但从审美观而变成威胁人们就业的问题,无异给原已风行的减肥热火上加油。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减肥,又促使减肥医院应运而生,“新发明”的减肥药物潮水般地涌向市场。电视和报刊上,减肥医院和减肥药物的广告琳琅满目,争奇斗胜。长得较胖的人纷纷到医院和诊所就“医”,有的吃药打针,甚至接受手术;未发胖的也惶惶然登门求教。人们真有点谈“胖”色变。减肥,简直成了暴发的热门行业了。
然而,减肥药不同程度地含有有害物质。美国一些医学专家指出,许多妇女服用减肥药后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虽说人们已经知道减肥药的害处,但是,许多人仍然继续服用。这是不是“饮鸩止渴”呢?
从审美观到就业难,未始不是“西方文明社会”一个小小的不文明悲剧吧! (方成 插图)(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