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月3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让孩子学会爱
余心言
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我已经多年不见了。去年忽然得到两个不同的译本。一本是上海书店按开明书店旧版复印的,是夏丐尊的译本。另一本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田雅菁的新译本。夏丐尊先生的文字很美,可是,他是在五十多年前翻译的,从那时到现在,人们的语言习惯已经有了相当的变化。今天的青少年可能会感到新译本更好读些。
我初次读到这本书,还是在三十年代。那时,我还是个孩子,自然不可能完全理解作者的用意。可是,我还是被这本书打动了。我觉得,书里讲的虽然是外国的事,却又象是自己身边的事;又觉得,这本书好象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子,使我看见了那些熟悉的人们——同学、父母、老师的心,看见了他们心里所包藏的爱。我觉得,我也应该这样去爱我的小朋友,爱我的父母师长,爱我的国家。
现在重新看到这本书,是在经过了十年浩劫之后,对于这位老朋友真是感到分外亲切。这十年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动乱把一些人心中最恶劣的感情搅了起来:贪婪、妒忌、仇恨、寻求刺激、低级趣味,等等,缺少的就是爱。当你看到在公共车辆上不尊重老人的青年的时候,当你看到他们用粗俗的语言相骂、伸出拳头打架的时候,你一定会想到,他们需要的正是爱。谁来让他们得到这种爱呢?这难道不正是父母、兄长、教师、党团组织、社会舆论的责任吗?但是,要做到这样,首先就要使做父母、兄长、教师的人,使党团组织的领导人,使舆论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懂得用爱来教育孩子。《爱的教育》本来是一本著名的儿童读物,可是当年夏丐尊先生翻译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却是给父母教师们看。在今天,我觉得这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应该更加扩大的。
这本书采用的是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的日记的形式。写的都是这个名叫安利柯的小学生眼睛里看到的各种普通的人和事: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争吵,到同学家去做客,看望生病的老师和同学,上课和考试,老师讲的故事,父亲、母亲、姊姊对这个孩子的期望,等等。这些事,每个孩子都可能遇见过。然而,安利柯观察得更细一点。他从这些事里看见了人和人之间是怎样相爱的,也从这些事里学会了怎样爱别人。石匠的儿子穿了他父亲的衣服来作客,石灰弄脏了椅子,要不要当他的面擦去?在异国遇到自己有困难的同胞应当怎么办?遇到别人辱骂自己的祖国怎么办?当家庭收入减少时怎样来减轻父母的负担?同学生病了怎样去安慰他?不要以为孩子的生活内容简单,他每天都要遇到一大堆新问题。他将要从这些日常的生活当中学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自己的父母师长和同学,学会做一个正直的、勇敢的、忠诚的人。而这一切又依赖于做父母师长的人怎样引导他们去认识和对待这些事情。爱,这是一种最纯洁的感情,它不是靠说教,更不是靠强制,甚至也不是靠利诱能够培养起来的。在孩子的心中培养爱,需要有比培养任何一种名花更多的细心。而只要有心,这种机会是每天每时都存在的。说到教育孩子,有些人常常推说没有时间。他们不知道,这种教育,实际上就在他们和孩子的每一分钟接触中早已进行着。问题是,给孩子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思想影响。鲁迅曾经主张需要开设父范学堂,这个主张大约一时还不容易实现。但是,提倡做父母师长的人都来读一读象《爱的教育》这样的书,也许不能算要求过高吧。
《爱的教育》的作者亚米契斯是意大利人。这本书中的许多细节的描写是相当真实的,但就总体来说,又带有幻想的成分,因为当时作者还不可能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这些,在指导孩子们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应当指出的。
推荐《爱的教育》,当然不是说,爱就等于教育的一切,也不是认为,只要有了爱的教育就一定能搞得好。但是,如果没有爱,孩子就一定教育不好,却是可以肯定的。我们不能把爱当成资产阶级的专利。无产阶级既然要解放全人类,当然应该有比资产阶级更广泛、更深沉的爱。我们也应当有远远超过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我们期待着。


第8版()
专栏:读书随笔

《围城》及其它
郭志刚
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了钱钟书先生解放前出版的长篇小说《围城》。这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写的小说,格调果然与众不同。别的不讲,其中单是征引中外历史、文学典籍、故实等,就不下一二百处之多,而且大多用得贴切自然,生动警辟。作者渊博的学识使得这部描写解放前知识分子的生活、职业和爱情问题的小说,处处透露着关于人生哲学的光辉,具有发人深省的思想力量。例如,小说的题名《围城》,就意味深长。据小说里的人物说,英国哲学家罗素引过一句英国古话,说结婚好象金漆的鸟笼,笼外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我们只要读下去就会知道,这个在一定条件下揭示了命运之谜的譬喻,说的远不限于结婚一事;作者笔下那一干留学生、报馆编辑和大学教师等等,在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的那个黑暗社会里,由于生活的煎熬,人事的倾轧,又哪里不象“围城”说的这种情况呢?原来,作者正是通过看似寻常的知识分子的生活、职业和爱情题材,把一定时期的极为典型的社会现象鞭辟入里地揭示出来了,这也说明,作家的知识水平,对于理解和开掘题材,是多么重要。《文心雕龙》里《体性》篇说:“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是一点也不假的。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了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的情况。这篇由于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而被誉为“反封建的宣言书”的小说,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1918年8月20日,鲁迅在给许寿裳的信中这样说:“……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现,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这里是历史知识启发了作家的例子。《狂人日记》取材那样新颖,写得那样别致,不用说是和作者深湛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眼光分不开的。这再次说明,知识作为一种思想资料,不仅可以作为创作的触媒,而且可以直接进入创作过程之中的。一个作家成就的高下,永远是和他的知识水平成正比的。我觉得,新时期的作家们,尤其是青年作家们,应该努力学习前辈的这一经验,迅速取得知识的武装。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他为草原歌唱
张世英
在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里,有一位五十多岁穿蒙古袍,说蒙语的男同志,看上去和蒙古族同志没有什么差别。他就是自愿要求到内蒙古工作、在边疆扎根已经二十七年的杜兆植。
杜兆植同志生于我国南方的广州。青年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钢琴、音乐,1949年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学校把他分配到北京音乐研究所。能在北京工作,而且又是专搞研究工作,这是多少人所希望的啊!可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杜兆植却不愿留在北京,而要求到内蒙古草原去。这是为什么呢?杜兆植有他自己的想法。
杜兆植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时,和蒙古族同学交上了朋友。蒙古族同学向他介绍了不少蒙古族的音乐舞蹈,使他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后来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到北京演出,那些热情奔放的蒙古族音乐,舞蹈家贾作光的独具特色的舞蹈,著名的马头琴演奏家包拉西的独奏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下决心到内蒙古去熟悉大草原、创作自己所热爱的音乐。
一个汉族同志,到一个风俗完全不同的地方生活,自然有很多不习惯、不方便的地方,对于这些,杜兆植全不放在心上。他认为,学歌不能只学音符,要理解人民的思想感情,不理解这个民族的人,不可能深刻地理解它的音乐。他和牧民住进了一个蒙古包,跟着他们在草原上放羊,学习蒙语、骑马,还和牧民一起走“敖特尔”(流动放牧),在劳动、生活中和蒙古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牧民们给他起名“毕利格图”(有福气的意思)。
创作必须植根于民族传统的土壤中。杜兆植在和牧民一起生活、劳动中,学习、熟悉了很多民间音乐、民歌,对他的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二十七年来,他写出了《鄂尔多斯组曲》、《森吉德玛幻想曲》、独舞《驯马手》、舞剧《达纳巴拉》等不少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音乐作品。杜兆植学习非常刻苦,除了每天坚持练琴、作曲之外,他还学习外文,学习绘画,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与此同时,他还热情地向年轻的少数民族音乐工作者传授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作曲能力。
当我和他谈到他的经历时,他愉快地说:“我对于自己选择的生活道路,一点也不后悔,相反越来越感到这条路走对了。纯朴憨厚、心胸宽广的蒙古族人民教育了我、抚育了我。今后我还要同他们在一起,收集、挖掘、整理蕴藏在人民中的音乐,创造出更多具有蒙古族风格特色的音乐作品。”


第8版()
专栏:银幕与舞台

新片迎新春
春节期间将有一批新的故事片、美术片、纪录片、科教片和广大观众见面。它们是:
《第二次握手》北影厂摄制,曹硕龙、董克娜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董克娜导演。影片通过苏冠兰、丁洁琼、叶玉菡三位科学家在解放前后的经历,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表现了科学家们为祖国摆脱贫穷面貌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情天恨海》长影厂摄制,李栋、常彦、王云高编剧,常彦导演。影片通过对几个国民党高级将领溃逃台湾后不同命运及其亲属遭遇的描写,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渴望,鞭挞了分裂民族、阻挠亲人团聚的黑暗势力。
《铁甲○○八》八一厂摄制,金敬迈、李宝林、桑坪编剧,华纯、任鹏远导演。它表现和歌颂了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八号坦克车战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恶梦醒来是早晨》珠江厂摄制,王蓓编剧,王蓓导演。影片讲述的是陈静兰、周川、健芳这三位普通的中国人面对林彪、“四人帮”造成的精神创伤所体现出来的高尚情操。
《雾都茫茫》珠江厂摄制,况浩文编剧,张波、王进导演。这是一部侦破敌特阴谋破坏某城市的惊险片。
《白蛇传》越剧舞台艺术片,上海厂摄制,田汉编剧,傅超武导演。
春节期间映出的美术片有《三个和尚》,纪录片有《体操新星》、《轻骑姑娘》、《黄山观奇》、《塔尔寺》、《给您方便》,科教片有《生命与蛋白质——人工合成胰岛素》、《新型建筑材料》、《五加参》、《我叫珠蚌》、《紫砂陶》、《科学小品》。此外,还有英国故事片《卡桑德拉大桥》,巴基斯坦故事片《永恒的爱情》和香港故事片《假婿乘龙》。(一文)


第8版()
专栏:

群鸟飞不尽〔木刻〕
陈天然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欢欢喜喜过春节
春节即将到来,社员们在工余饭后,都在议论怎样高高兴兴过好春节。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得到落实,我们这里的大部分社队五谷丰登,六业兴旺,许多社员家有存款、余粮,吃穿不愁。目前,他们既要搞好生产,又希望春节有剧团、电影队、文艺宣传队到农村演出,以活跃节日文娱生活。
我们希望有关宣传部门:一、安排好县剧团、公社电影组春节下乡巡回演出;二、迅速编发春节文艺宣传演唱材料,让农村业余宣传队在春节期间演唱;三、发动农村共青团、妇女、民兵组织,开展文娱体育活动,使广大农村社员、干部过个热热闹闹、心情舒畅的春节。
(吴新建)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要注意节约
春节群众文艺活动,要坚持小型、节约的原则,不要大手大脚。过去有的宣传队不惜资金,花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买袍服,制布景,做道具,组织几十人的庞大队伍,花个把月排戏,结果“钞票用了千把,火油点了担把,戏只演了场把”,群众意见很大。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调整时期,办一切事都要精打细算。应该提倡在春节期间搞一些挑花担、打花鼓、打莲鼓、打莲湘、踩高跷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活动,有条件的也可以演一些小型现代戏曲,把春节文娱活动搞得既丰富多采又俭朴节省。(杨万昌)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制止坏戏上台
农村许多大队正在排演文艺节目,准备春节期间演出。可是,我发现,有的宣传队演的是坏戏,也有的对好剧本随意改动,加上一些低级庸俗的唱段、台词,甚至加上一些低级下流的表演,这是不能允许的。
打倒“四人帮”以来,一些传统剧、历史剧又重新登上了文艺舞台,群众是非常欢迎的。但是,有些坏戏也乘机上了舞台,影响极坏。希望有关部门加强领导,坚决制止坏戏上台。(郭正义)


第8版()
专栏:出版简讯

出版简讯
△根据广大读者的要求,《小剧本》月刊于一九八一年一月复刊。《小剧本》是供应业余剧团和专业剧团上演剧目的戏剧文学刊物。它发表各种题材、样式、风格的优秀小戏,包括小话剧、小歌剧、小戏曲、电视剧、广播剧、木偶剧、皮影剧等。
(《剧本》编辑部)
△学术性季刊《新美术》及译文资料季刊《美术译丛》于最近先后创刊出版发行。《新美术》为浙江美院学报,第一期重点介绍文化部在杭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素描教学座谈会,发表了有关论文二十余篇。《美术译丛》是由原编辑出版内部发行的《国外美术资料》改版而成。(宣)
△中国青年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寓居海外的青年女作家李黎的《西江月》。这本集子收有十个短篇,其中《天凉好个秋》发表后曾受到广泛的好评。
《西江月》由茅盾题字,丁玲为该书写了序。(南云瑞)
△以广播电视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刊物——《广播电视杂志》改版发行。《广播电视杂志》主要介绍广播电视界的要闻、趣事,节目情况和知名人物,讲解电视机、收音机的一般维护、修理知识等。(白谦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