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坚决纠正经济领域中的歪风
无锡市委采取有力措施,打击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行贿受贿等活动
本报讯 今年以来,中共江苏省无锡市委着重纠正经济领域中的不正之风,有力地打击了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行贿受贿等各种违纪违法活动。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发现并查处了1,532个案件。其中:1,000至5,000元的103件;5,000至1万元的23件;万元以上的14件。罚没赃款赃物47万元;依法逮捕犯罪分子59名,已判刑27名。还查获走私贩私案件354起,并作了严肃处理。
无锡市委在纠正党内不正之风中发现,某些党员干部乃至党的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竟直接参与投机倒把、行贿受贿等违纪违法活动。因此,市委提出了“集中精力纠正经济领域中不正之风”的要求。
无锡市委关于纠正经济领域不正之风的要求发出以后,市委书记韩本初同志和市委分管这项工作的副书记胡仰德、陈文章同志,及时深入下去了解下面的贯彻执行情况。他们着重抓区、局主要领导干部的行动,一起分析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落实措施。有一个局对本系统发生的一起重大投机倒把案查处不力。韩本初便找这个局的主要负责人做工作,严肃批评说:“不能允许你们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韩本初督促下,这个局三天就作出了部署,落实了查核力量,很快查清了该局一个公司统计员非法获利8,000多元的严重问题。
无锡市委为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纠正经济领域不正之风的过程中,还对典型案件公开进行处理。市第三袜厂厂长吴耀坤盗用国家财物建私房一案公开处理后,在全市干部中引起很大震动。现在,无锡市部分干部利用职权非法建私房的歪风已基本刹住。
管汉祥


第3版()
专栏:

大连市市政设施管修处
认真落实人民代表提案
本报讯 辽宁省大连市市政设施管修处,采取积极措施,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责成办理的人民代表提案,切实解决群众“行路难”等实际问题。
今年,大连市市区人民代表向政府提交了123条提案,反映城区有些道路损坏严重,有些地段没有下水管道,有些偏僻地方至今没有铺上柏油路,给人民群众带来很多不便。代表们呼吁市政设施管修处抓紧设施维修,尽快解决群众的困难。
大连市市政设施管修处采取了三条措施落实人民代表提案:
一、只要是广大群众需要的,不论是大工程、小工程,都要组织人力、物力,及时修建。今年以来,他们先后解决了大纺、香炉礁、椒房、新起屯、侯家沟、西北甸子等处的排水、道路等市政设施问题,到10月末,维修道路56万多平方米,完成年计划的188.5%;疏通排水管道3,986米,完成年计划的216.6%。
二、与厂矿企业协作,解决投资不足问题。这个处主动与十多家厂矿联系,由工厂投资,管修处负责施工。到现在,他们已与厂矿集资40多万元,既减轻了国家负担,又为群众办了实事。
三、管修处在大连市城建局的支持下,与厂矿企业和街道联系,发动群众支援市政工作。今年,他们在全市动员了群众3万多人次、车辆1万多台次,清除土石方3万多立方米,疏通河道5.5公里,加快了市政维修步伐。 王永海


第3版()
专栏:

和气生财
“和气生财”?这不是旧社会的话吗?
是旧社会的话。可是,旧话不一定都错。这里有一件新近发生的故事,正好说明和气能够生财,能够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生财。
河南方城县轴承厂300名工人,每年能给国家上交5万元利润,日子比较好过。但是到了去年,这个厂的日子却过不下去。从外边看,订购轴承的单位少了,任务吃不饱。从里边看,主要是领导班子不团结。厂长刘传玲顾虑重重,不敢大胆管事,工作上有点软。副厂长刘玉信,年纪轻,懂技术,作风上有点骄。他们两人互相埋怨,互相猜疑,不能团结合作。往年给国家上交5万元利润的方城轴承厂,去年前7个月就亏损了8万多元。不团结,不和气,使这个富厂变成穷厂。
今年春节前夕,方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将厂长刘传玲和副厂长刘玉信都调出轴承厂。党和政府的果断措施,使二刘受到很大震动。
这时,刘玉信去看了刘传玲,痛心地流下了眼泪。两个人在一起回顾了近几年的事情,刘传玲对自己胆小怕事,不敢坚持原则的问题,作了自我批评;刘玉信也对自己骄傲自满、不能团结同志的缺点,作了检讨。两个人的思想疙瘩终于解开了。他们谈心之后,约定两条:一是我们有错误,接受党的批评,服从组织调动;二是在新来的厂长到任以前,站好最后一班岗,对党负责到底。刘传玲说,我们的教训很多,我作为厂长和党支部书记要做好这个总结,作自我批评;刘玉信说,不能给新来的同志留难题,春节以后的生产我也要安排好。
春节期间,刘传玲在家里忙着写工厂的总结,刘玉信坐在厂门口值班,两个人都坚守岗位。拜年的时候,他们分别见了县委副书记、县长海广仁和管工业的副县长赵明义,再次向领导作了自我批评,汇报了当前的工作安排,同时热诚地表示:我们造成的烂摊子,应该由我们来收拾,希望县委和县政府能够给我们改正错误,搞好工作的机会,请求再留厂考验一年,下决心改变厂里面貌。
我们党对干部历来是思想批评从严,组织处理从宽的。县委召开常委会,专门研究了他们两人的要求。县委认为,二刘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没有别的大错误,现在能作自我批评,有改进工作的决心,可以给他们一段考验的时间,决定收回已经发出的调令,让二刘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
春节过后,在全厂干部大会上宣布了县委的决定。刘传玲、刘玉信向全厂干部、工人作了检讨。车间主任、班组长和工人代表批评了两位厂长过去不团结的错误,大家诚恳地说:只要你们大胆工作,重视群众意见,我们一定齐心支持你们,把工厂搞好。
今年2月,是方城轴承厂“中兴”的日子。领导班子的团结问题一解决,车间、班组和职工之间的团结问题,也一个一个解决了。刘传玲不软了,坚持抓好厂里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刘玉信不骄了,有事能同大家商量,安排好生产。他们很快贯彻了联产计酬责任制,调动起全厂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俗话说“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谁也没有料到方城轴承厂解决了团结问题,全厂上下精神振奋,和和气气搞生产,能够这样快的做出好成绩。他们生产的轴承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国二十几个省市打开市场。今年前9个月获得的利润达到13.5万元,比国家下达的全年5万元利润增长1.6倍。按现在的生产进度,到年底他们的利润将达到16万元,超过年计划的2倍多。这是方城轴承厂建厂以来没有见过的好成绩。
方城轴承厂的变化,受到河南省、南阳地区各级领导的赞扬。这个厂的干部职工在总结一年来的变化时说:现在党中央提出克服涣散软弱的问题,我们深有体会。我们厂就是克服了涣散软弱,加强了上下团结,才出现大变化的。有的同志说,可以用一句从前的旧话来说,这叫“和气生财”。
本报记者 马鹤青 本报通讯员 赵福奇 房胜林


第3版()
专栏:

副政委刀应明不谋私利
本报讯 通讯员王童翔,记者王志耘、段建勋报道:昆明部队某部彝族副政委刀应明,在西双版纳林区工作了30个年头,从未利用手中权力谋取尺木寸板之利。在即将转业的时候,他的全部家当只用一根扁担就可挑着走。
刀应明1950年参军后,一直没有离开过西双版纳的茫茫林海。他和群众一起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为这块“绿色植物宝库”出过力,流过汗。他也曾搞营建、管木材,成百立方木料经过他的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都能自觉地执行国家林业政策,坚决不谋私利。


第3版()
专栏:

严肃党的纪律 打击歪风邪气
宁夏纪委认真查处中卫县违反招工政策的错误
本报讯 记者崔诚五报道:最近,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发出通报,严肃处理中卫县一些领导干部违反招工政策安插子女、亲属的错误。
国家劳动总局对招工曾有明确规定,中卫县一些领导干部却无视这些规定,擅自拟订了一个所谓“三七开”的招工方案,决定各招工单位只招外单位、外系统职工子女30%,招收本单位、本系统职工子女70%。
早在去年10月,屠占卫和李希哲就利用职权,把自己刚出校门不久的女儿送到县电视转播台去“待业”。招工还未开始,就抢先把女儿送到宁夏电视台去“培训”。然后不经任何考核,便转为县电视转播台的正式职工。与此同时,屠占卫还把另一个女儿和一个妻弟分别安排到县物资局和种籽公司;李希哲则把1979年迁入城镇的、已经40岁的嫂子,安插到县印刷厂。
在屠占卫和李希哲的影响下,县里其他一些干部也纷纷安插子女和亲属。现已查明,全县共有4名县级干部、16名科级干部在招工中有违纪行为。
由于中卫县一些领导干部在招工中营私舞弊,使全县有100多名下乡知识青年不能就业。群众对此十分不满,纷纷上告和上访。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查明情况后,报请区党委常委会和区人民政府批准,予以严肃处理。决定:责成中卫县委作出深刻检查;全部辞退违反政策招收的人员;带头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县委委员、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副县长屠占卫受到撤销党内外职务的处分;县计委副主任李希哲受到撤销职务的处分;对县计委主任黄文祝等其他违法乱纪人员,将视其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情况,予以处理。


第3版()
专栏:

湘潭市各区法院进行法纪教育
本报讯 湖南省湘潭市各区人民法院,选择典型案件,就地进行公开审判,深入开展法纪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原湘潭市中山路办事处自力机械厂厂长秦惟谦,一九七七年九月至一九八○年一月,利用职务之便,贪污生产费四千多元。湘江区人民法院审理此案过程中,发现该厂在管理制度上存在不少问题,如秦惟谦一个人既批款、又收款、又造报工资名册、从仓库领取财物等,不需有关部门审核。他利用这种制度不严的漏洞、一次就贪污了一千八百多元。人民法院抓住这个典型案件、进行公开审判,组织了三百多名区、街企业的负责人和财会人员参加旁听,使与会者受到了一次法纪教育。事后,中山路办事处党委,在支部书记会上,要求大家联系秦惟谦的犯罪事实,谈危害、查漏洞、订措施。


第3版()
专栏:

调解民事纠纷 促进安定团结
乌鲁木齐市宁夏湾居民调解委员会积极工作
本报讯 记者黄文福报道:乌鲁木齐市的宁夏湾,住着500多户回、维吾尔、汉等民族的居民。院邻之间,为了孩子打闹、用电用水、养鸡盖房等出现过一些纠纷。家庭之中,婆媳不和、妯娌斗气、父子闹别扭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可这些事发生后,大都解决得很好,因为宁夏湾有个人人夸奖的居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委员会的9个委员,全是妇女。年纪大的今年八十一岁,小的也四十出头了。她们都拖家带口,有的还儿孙满堂,家务事很多,但对干这没有报酬的民事纠纷调解工作,都十分热情。光今年1到10月,她们就调解35件纠纷,涉及96人。通过调解,准备打官司的不再诉讼,怒目相对的握手言欢,一些冤家变成了朋友。各族居民和睦相处,减少了各种刑事案件的发生。
宁夏湾居民调解委员会成员,虽然是些家庭妇女,但注意做思想工作。
这个居民调解委员会虽说是做“调解”,但能坚持原则。有个居民是退休领导干部,因为下雨排除积水的事跟邻居经常吵嘴,砸门砸窗。调解委员会做工作,他仗着一帮亲戚朋友撑腰,多次阻挠。调解委员会召开群众评理会,严肃批评这个退休干部,并分别做左邻右舍的工作,发动大家动手挖排水沟,使这桩纠纷得到公平解决。
宁夏湾居民调解委员会还把调解工作做在矛盾激化的前头,抓住苗头及时调解纠纷。有个居民姓杨,因儿子、媳妇对父母、公婆照顾不好,一气之下想放火烧儿子的房子。调解委员会的委员看到他抱些干草堆在儿子的房前屋后,情绪不对,立即找他了解清楚了原委,分别对他和他儿子进行法制宣传和尊老爱幼的教育,避免了一起纵火事件。事后,父子俩再三表示感谢居民调解委员会。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傣族约有76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有德宏方言、西双版纳方言和金平方言。傣族有自己的拼音文字,但各地不尽相同,分傣那文(德宏)、傣泐(音lè)文(西双版纳)、傣绷文(瑞丽、耿马、澜沧等地)和金平傣文。解放后,进行了文字改革。
生活在“孔雀之乡”的傣族
在西双版纳的河谷平坝上,在风景秀丽的瑞丽江畔,聚居着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傣族。
傣族居住地区,多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常青,雨量充沛,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樟脑、咖啡、剑麻、橡胶、紫胶、香茅草等。普洱茶驰名中外,芒果、椰子、菠萝、香蕉等亚热带水果常年不断。山区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出产柚木、紫檀、铁力木等珍贵木材,还有萝芙木、金鸡纳等名贵药用植物。地下蕴藏着铜、铁、金、银等丰富的矿藏。在茫茫林海和郁郁丛莽中,时有野象、虎、豹、鹿、犀牛、金丝猴、犀鸟等珍禽异兽出没。水边林际,每值晨光曦微或夕阳斜照时,常见美丽的孔雀翩翩起舞。人们把这里誉为“孔雀之乡”。
傣族是个古老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就已经有了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傣族人民与祖国内地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元代以后,汉、傣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愈加频繁。傣族人民学习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文化科学知识,推动了本民族社会、经济发展。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诸如傣族历法,推算日蚀、月蚀的傣文典籍,关于傣族历史的文献,以及大量内容丰富的诗歌、传说、故事、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这些都是祖国文化宝库中难得的瑰宝。傣族人民能歌善舞,“赞哈”(民间歌手)演唱,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民间文艺活动。优美的孔雀舞、动听的象脚鼓和铓锣,都体现了傣族独特的民族风格。
解放以后,傣族人民获得了新生。各地的傣族聚居区,先后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在党的领导下,傣族人民从本地本民族的实际出发,实行民主改革,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三十年来,傣族地区各项事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业连年丰收,工业发展迅速,水电站星罗棋布,城乡商业网业已形成。目前傣族地区已有各类学校3,000余所,各州县都建立了医院、卫生防疫站等机构。“栽秧忙,病上床;秋后谷子黄,闷头摆子(疟疾)似虎狼”的惨景已经永远成为过去,人们久久祈求的“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已经成为现实,傣族地区真正成为富饶美丽的“孔雀之乡”了。 季哲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泼水节”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火烧不死、刀砍不伤的凶恶的魔王霸占着西双版纳,它恃强凌弱,无恶不作。民间有七个美丽的姑娘,被魔王抢去作妻子。她们满怀仇恨,决心要杀死魔王。一天夜里,最年轻的姑娘从魔王口中,诓骗出了可以将它致死的秘密,等魔王酣睡后,她用魔王的一根头发把魔王的脑袋勒了下来。可是,魔王脑袋变成一团火滚了出去,滚到哪里,火就烧到哪里。于是,年轻的姑娘毫不迟疑地揪住了魔头,其余的姑娘赶忙轮番不息地挑水来泼,终于泼灭了邪火。以后,每逢傣历新年,傣家人都要相互泼水、祝福,以纪念这七位不畏强暴的姑娘,送旧迎新。
陈超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拴线礼
拴线,是傣族一种最隆重的祝福礼节。过去,凡遇上新房落成、结婚、生子、亲人远出等大事,人们都要拴线。祝福的人把一条条白线拴在受祝福的人的手腕上,表达内心的祝愿。据西双版纳傣文编年史《泐(音lè)史》记载,早在公元十三世纪,傣家就有这种礼俗。
我们曾有幸参加了西双版纳著名“赞哈”(民间歌手)康朗甩为侄孙女举行的拴线婚礼。因为傣族多实行“上门”婚,所以婚礼在女家举行。傍晚时分,一对新人分别在小伙子、姑娘们簇拥下来到会场,寨子里的长者、男女双方的亲人和外来的宾客热情地为新郎、新娘拴线。他们用当地纺出的白棉线结成一条花链,把花链两端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
拴线人还要用一条长线从新郎的左肩绕围到新娘的右肩,边围边诵念祝词。
拴过线后,特意请来的男、女“赞哈”高唱赞歌,人们敲起铓锣和象脚鼓,婚礼的喜庆气氛愈加浓郁。
祁庆富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随着生产的发展,傣族人民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云南省景洪县橄榄坝公社百分之八十的傣族社员家庭都盖起了瓦顶竹楼。
新华社记者 周重要摄


第3版()
专栏:

共产党员、贵州六枝矿务局四角田煤矿采煤一队准备班班长魏炳源(前),今年1至10月在井下完成了393.5个工作日,最近矿党委给他荣记一等功。 新华社记者 周洁荣摄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喜收香蕉。 《民族画报》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