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综述

法非关系
汪勤梅
密特朗当选法国总统5个多月了,他的政府同法国历届政府一样,十分重视同非洲国家发展关系,非洲仍然是法国新政府对外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法国与非洲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着长期、复杂的联系,法国人称法非关系为“特殊关系”。前外长蓬塞一语道破了这种关系的实质,他说,“法国对世界上任何地区的关系和感情都不如对非洲那样深厚”,“正象法国的繁荣和安全靠了欧洲一样也靠了非洲大陆。”尽管法国领导人和政府成员更迭,但法非关系的这种特殊性和重要性并未过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被希特勒的军队占领,刚果的布拉柴维尔成为法国的临时首都。非洲是法国反对法西斯德国、光复祖国的大后方,也是战后经济复兴的基石,更是现代法国自然资源、能源、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和重要外贸市场及投资场所,并且法国对非洲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如非洲对法国的出口贸易1979年为1972年的342%,同期进口为431%。目前,法国对非洲贸易占法国外贸总额的五分之一,在绝大多数非洲法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均占首位。法国在非洲的直接投资达50亿美元以上,占法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三分之一强。1981年法国向非洲国家的贷款将达8.6亿美元。
法国工业和热核武器所需要的全部钴和铀,90%的锰、76%的铝钒土、一半的铬、三分之一的铜和铁,进口石油的五分之一和大量的天然气,以及85%的花生油等许多农产品均来自非洲大陆。
历届法国政府与26个非洲国家订有合作协定;每年通过多种渠道向非洲派出合作人员两万多人;接受大量非洲留学生,1980年非洲在法国有1,450名大学生和2,300名技术职业培训生学习。为了保卫法国在地中海、红海的石油、战略物资、贸易的主要海上运输生命线及其在非洲的切身利益,法国还同六个非洲国家订有防务协定,和1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军事技术合作协定。法国作战部队、军事顾问约有14,000余人驻在非洲,还有数千名机动干预部队在法国本土,可以随时赴非洲国家执行任务。
面对苏联在非洲的扩张、损害法国在非洲利益的现状,密特朗的政府非但没有改变法非“特殊关系”,而是继续加强巩固这种关系。新总统上台后,就派出了对外关系部长、合作发展部长、国防部长、总统府非洲事务高级顾问等许多高级官员接踵访问非洲;同时邀请一个又一个的非洲国家领导人赴法国,至9月底爱丽舍宫已接待了13位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即将召开的法非首脑会议将进一步密切合作。从法国新政府几个月的外交实践,可以初步看到法国对非洲政策的动向。
法国合作发展部长科特等重要官员既到非洲法语国家,也到非洲的英语和葡语国家(如赞比亚、安哥拉等国)访问。科特结束非洲八国之行后说:“法国对非洲的关系不仅限于法语国家,今后将不再有法语非洲和非法语非洲之分,而只有一个非洲大陆整体”,并表示今后他访问一个法语国家就将同时注意访问一个英语或葡语国家。但法国对非洲工作的重点仍在法语国家,特别是北非。密特朗总统不久将访问阿尔及利亚等国。
新政府谴责种族歧视,支持对南非实行经济制裁的要求,表示要在政治上、经济上支持前线国家,以帮助他们顶住来自南非的经济和其他压力。不久前,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南非当局入侵安哥拉问题时,美国否决了墨西哥等国关于要求南非军队立即无条件全部撤出安哥拉,对南非实行武器禁运的提案,法国却投了赞成票。
最近,密特朗总统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的会议上宣布,法国政府决定到1988年把对非洲援助的经费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08%逐步提高到0.7%,并保证把援助更多地用于最穷的国家。密特朗的政府认为,法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三世界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决定增加对外援助。
军事方面,法国依旧保持其在非洲的军援和军事人员,但对必要的军事行动将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对非洲问题,外国观察家认为,法国更多地希望用政治和经济的手段解决。对外关系部长谢松表示,“法国将完全担当起对非洲的责任,凡是与法国有军事合作协定的地方,如果这种协定应当起作用,那么它就会起作用,这是明确无误的”,然而他强调法国“再也不会象以往在乍得和扎伊尔那样地单独行事了”。密特朗总统对西德《明星》画刊记者也谈到:“法国将不以经常是理由不充分的方式在军事上干涉非洲,但它将恪守在非洲所承担的义务。”
非洲是法国政府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非洲是法国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旦法国失去非洲,法国的经济将陷入深重的危机,甚至崩溃边缘的境地。法国过去、现在和将来都需要非洲。密特朗的政府必将以各种方式与非洲保持十分紧密的联系,千方百计地加强法国与非洲的“特殊关系”。


第7版()
专栏:随笔

  钱多票不多
  司马达
珍妮·柯克帕特里克是美国驻联合国的大使。里根总统任命她担任此职,是出于赞赏她对第三世界采取的较为强硬的立场。去年秋天,她曾经批评卡特政府在联合国里对待第三世界“低声下气”。
几天前,柯克帕特里克在会见《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记者时说:
“联合国的职能很象一个多党制的庞大立法机构,而我们在其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党。
“尽管我们实际上每年向联合国提供10亿美元,我们在那里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的”。
换句话说,她认为美国在联合国是破费多而获益少了。
在联合国这个世界大家庭里,票数取决于钱数的情况并非不曾有过。回想在五十年代,美国一手掌握金元,一手操纵表决机器,的确曾经随心所欲地通过或否决不少提案。可如今,取得了主权独立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已经成为联合国的绝大多数。这个绝大多数,是既不能收买,也无法强制的。它们不会听命于华盛顿,也不会屈从于莫斯科。它们所要坚持和维护的,是它们本国的和第三世界整体的利益。在这个联合国组织里,每一个国家的代表都应该有,也只能有一票的平等权利。这一票是既不能抹煞,也不能膨胀扩大的。“时不利兮骓不逝”,还要想以钱数操纵票数,这在今天的联合国内是万万行不通了。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究竟联合国里的份量孰轻孰重,是美国捐赠的10亿美元重,还是第三世界100多个国家的份量重,头脑冷静的人是应该能够作出正确判断的。如果美国的一票不是放在第三世界100多票的对立面,而是合到那个大多数里去,那不是就不会显得孤立,也不必恼怒了吗?
如何对待世界的大多数,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最近写道,“对于许多领导人来说,特别是对于里根总统来说,在坎昆召开的(南北)最高级会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学习良机。”学什么?无非是学习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个世界大多数罢了。


第7版()
专栏:

  黄金的土地
  ——访问西德见闻
  尤淇 于有海
我们在晚上9点多钟从北京起飞去西德,飞机正好紧跟着落山的太阳飞跑。在整整飞了11个小时之后,才在晨曦中见到阿尔卑斯山北麓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土地。从高空往下看,村庄和城镇都不能辨认,但是可以清晰地看到许多成片的森林。它们在晨光中熠熠发光,给我们在进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门时留下了第一个强烈的印象。
西德有248,164平方公里的面积,其中森林占29%,农田面积占54%,其他17%是巉岩、湖泊、河流和道路。对于森林,西德政府给予了最大的关注,制订了许多保护森林的法律和条令。我们看到,在一座国营森林的入口处,树干上钉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国家的森林,
就是你的森林;
你爱护它,
它爱护你!
不要把它损坏!”
我们初到西德时,来往于几个大城市和辽阔的农村之间,竟然没有看见过一个人工开挖的农用的山塘和水库,使我们非常诧异,不明白西德的农业为什么不要灌溉。
后来我们深入到巴伐利亚州的农村进行采访,才发现,占西德国土一半以上的农田,其实绝大部分是草地,是为饲养牲畜而经过人工耕耘的草地。厚密的草地跟森林一样,也是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良好作物。他们用以种粮的土地,只占很少一部分。粮食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就由森林、草地和润湿的空气供给,因此根本不需要山塘、水库,连水井都很少。
在西德的乡间,凡是我们经过的地方,没有看到过一小块裸露的土地。在葱郁的森林和草地之间,座落着开满五彩艳丽、灿烂缤纷的鲜花的村庄。西德人的爱花,看来已成了民族的僻好,几乎没有一家人不种花。特别在旅游区,每家商店,每家居民的窗台上和大门前都巧妙地摆满了各种颜色的盆花,把环境装扮得十分美丽。
在西德6,100万人口中,农民只占5%,据有关当局统计,全国每一家农户平均拥有20公顷的耕地。20公顷等于我国300亩。这对我国农民来说,真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
我们曾经访问了巴伐利亚州爱不斯堡县的两家农民。在阿斯林乡访问了海尔曼先生一家,他拥有34公顷土地,只用7公顷种粮食,用24公顷种饲草,还有3公顷是森林。他养有43头奶牛、45头小牛,除了母畜人工授精要请人办理外,其他耕种、割草、喂牛、挤奶、收拾牛栏等等一切大小活儿都由他们夫妇二人操作,一年收入在纳税后可得5—6万马克(合人民币4万多元)。他拥有小汽车、拖拉机、收割机、挤奶机等大量农牧用机具,虽然农、牧和居住的用房面积相当挤,但是他非常爱惜每一寸土地,不肯随便扩大房屋用地。
我们访问的另一户农民是奥布尔多夫村的哈尔特曼先生,也只有夫妇二人是劳动力。他们自有土地40公顷,内17公顷是草地,11公顷是森林,12公顷种植粮食和饲料。他养有奶牛34头,每头奶牛平均年产奶达到6,000公斤,即每天产奶16公斤以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已连续5年受到州政府的奖励。他还养有良种小牛40头,合起来年收入可达8万马克左右。他的家里全是成套电气化用具,每件都擦拭得油光锃亮,但是住房却并不怎么宽敞,卧室也与牛棚相连,他也和海尔曼先生一样,对于土地爱惜万分,从不想占地新造一所住房。
土地和森林就是资金,甚至比黄金更为贵重。西德农民拥有大片森林和土地,仍然寸树不毁,寸土不弃;这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附图片)
郁郁葱葱的森林遍及西德各地。这是慕尼黑市附近的林区一角。


第7版()
专栏:外论摘要

  《南非和苏联:矿产品市场上的奇特一对》
美国《华盛顿邮报》不久前刊登记者卡里莱·墨菲发自约翰内斯堡的一篇文章,题为《南非和苏联:矿产品市场上的奇特一对》,揭露一贯标榜反对种族主义的苏联同南非当局的勾搭。文章摘译如下:
每年都有来自苏联西伯利亚几个钻石矿的数千克拉未经加工的钻石在精心掩盖下转移到设在伦敦的一家南非公司的保管库。作为交换,南非付给苏联400万美元。
这是南非商人同苏联官员经常进行的许多秘密接触的一部分。这两个国家由于地质结构上的命运安排,都有蕴藏量极丰富的宝石和战略矿物。
有一些接触,有最充分的文件证明的接触,是关于南非为苏联销售钻石事宜的。据报道,其他接触的目的是为了分享有关开采技术和销售除钻石外的某些战略矿产品的情报。
作为在西方市场上销售诸如黄金、煤炭、石棉、铁、锰和白金这类重要商品的主要竞争者,比勒陀利亚和莫斯科的
×××共同利益是,希望这些产品保持高价,或者至少保持稳定的价格,因为这些产品对它们的经济都是极其重要的。
几十年来,保持对世界钻石供应的控制,一直是德贝尔斯联合矿业公司所拥有的特权。
这家公司是哈里·奥本海默的英美公司中经销钻石的单位。英美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业公司,它的总部设在约翰内斯堡金融区的一条安静的两边有树的马路旁边。
许多年来,苏联(钻石产量占世界第二位)同设在伦敦的受到德贝尔斯联合矿业公司控制的中央销售组织签有销售其钻石的一项公开合同。虽然1963年出于政治原因废除了这项合同,但工作关系依然存在。
向“这家辛迪加”(人们也这样称呼中央销售组织)进行采购的一些欧洲钻石商说,他们经常发现在他们采购的东西中有苏联宝石。奥本海默曾私下对这里的人说,他的堂兄弟菲利普·奥本海默(中央销售组织的负责人)经常去莫斯科,而且德贝尔斯联合矿业公司的经理们也常常在伦敦会见苏联人。
今年早些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景》电视节目中播放了一个苏联代表团参观南非坎伯利钻石矿的情景和奥本海默在伦敦宴请莫斯科的苏联钻石和白金销售组织第二把手鲍里斯·谢尔盖耶夫的情况。
在莫斯科大剧院意外地揭开了掩盖克里姆林宫—南非关系中的其他接触的帷幕。去年11月的一个晚上,在观看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的观众中有奥本海默的得力助手之一戈登·沃德尔。作为英美公司的约翰内斯堡联合投资公司的董事长,沃德尔负责指导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白金矿的业务工作。沃德尔曾经是奥本海默的女婿,现在也是为英美公司作出最高日常行政决定的四人经营委员会的成员。
同沃德尔一起看戏的有英美公司的另一位经理和几位身份不明的苏联官员。一位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发现了他。他对这位爱打听的记者说,他“仅仅是路过”(莫斯科)。
这不会是沃德尔第一次会见苏联人。每年5月在伦敦的萨沃伊饭店,白金商巴里·索尔特聚集大约200名世界各国的白金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苏联人和南非人就在这些喝酒和谈本行业务的客人之中。
格特里奇说,他还知道苏联人和南非人二年前在奥斯陆至少进行了一次秘密会晤。
他还说,“譬如说在铬方面,也有苏联同南非就价格问题进行间接接触的一些事例。”但是,“在白金问题上的证据是确凿的……如果它们还讨论了采掘和提炼技术的话,我也不会感到意外。”
南非储备银行去年出售了价值100多亿美元的黄金。这家银行和苏联设在苏黎世的沃兹霍德商业银行跟同一的黄金商人和瑞士银行进行交易。另外,英美公司拥有一家设在伦敦的开采黄金的金融公司——联合金矿公司——的29%的股份。这家公司除了拥有南非几个有利可图的金矿外,还被认为是西方获得有关苏联黄金生产情况的有经验的来源。
过去当过联合金矿公司经理、现在是在伦敦专营黄金的证券经纪人伊恩·赖特在通过电话对记者发表的谈话中说,
“苏联和南非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但我完全可以肯定,它们之间已经进行了某种联系。”
据赖特推测,要是有什么默契的话,那也许是在商定最低价格方面。最低价格就是,如果金价低于这个价格,两国就停止出售黄金。由于奥本海默所说的黄金市场上的价格反复无常,现在达成这样的默契可能比过去更加有用。
苏联非洲研究所所长阿纳托利·葛罗米柯对向他询问苏联同中央销售组织的关系的一家瑞士报纸记者说:“苏联同那个经营钻石的卡特尔有接触,但不要把这种接触跟同南非建立正式的政府关系混淆起来。”
沃德尔没有出席索尔特今年举行的午餐会。据一位参加午餐会的人说,当沃德尔的竞争对手、南非生产白金的老板、伦敦—罗得西亚矿业和地产公司的西德尼·纽曼开玩笑地提出沃德尔访问莫斯科的问题时,苏联的贸易官员叶夫根尼·马纳霍夫从座位上大声说,
“当时他是在莫斯科大剧院。”
对此,萨沃伊餐厅里的人有的情不自禁地咧嘴笑起来,有的在暗笑。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濒临消亡的罗曼斯语
罗曼斯语是瑞士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方言,系拉丁语系的后裔,在瑞士被列为第四语言。然而,近年来这一语言却日渐消亡,操该种语言的人越来越少。现在该语言仅在瑞士东部的一些山村里听到。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操罗曼斯语的人曾经有十几万个山村,而目前却只剩下32,000多个山村的165,000人讲该种语言。用罗曼斯语出版的报纸和杂志早已销声匿迹。人们认为,从现在起,如不引起政府的注意,二十年之内,罗曼斯语就会在瑞士完全消亡。
(横河)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西德将为接待勃列日涅夫花70万马克
据报道,勃列日涅夫11月中旬将访问波恩两天,西德外交部计划花费70万马克的接待费用。接待费用之所以那么大,据说,一是苏联将派遣庞大的先遣小组,二是赠送这位客人的礼品将要花费一大笔开支。
(伊)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北极白熊数量增加
自一九七三年国际上缔结了关于保护白熊的协定以来,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和丹麦的格陵兰岛之间生存的北极白熊数量已增加了一倍多。丹麦动物学家埃立克·巴恩在今年夏季对上述两岛的白熊进行了调查,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以及群岛西部的浮冰上生存着约五千头白熊。(融)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菲律宾长跑选手疲劳过度身亡
菲律宾运动员康拉多·班松在10月27日马尼拉的一次20公里的长跑中,因疲劳过度身亡。
班松现年24岁,是个水手,在学生时代,他就成了一名优秀的长跑选手,经常每天跑16至18公里。10月27日他参加20公里的长跑,他跑到终点就失去了知觉。据医生说,他因疲劳过度,心脏负担过重,而导致死亡的。 (仙)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印尼7,000名学生大闹就业考场
10月28日,7,000名印尼学生坐在泗水的一个体育场等候考试。他们大部分是中学和大学毕业生,是来参加政府为录用国家职员而举行的考试。
他们每人交了3,000盾(约合5美元)至5,000盾的登记费。有的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这里。从早晨7点起就开始等在那里,但到了中午还未见动静。5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们等得不耐烦了,就放火把摩托车和帐篷都烧了。
(倪)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滑雪推进器
苏联一所综合技术院校的学生为滑雪者设计了一种专用推进器,将这种推进器固定在滑雪者的背后可以提高滑雪速度,而且也不需要滑雪杖,每小时可滑行50公里。 (生)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空气罐头
近年来,意大利的许多游览城市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前来游览的游客越来越少。为了吸引游客,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与法国接壤的瓦·奥斯达地区的清新空气,制成一种空气罐头。目前,这种空气罐头已在各大城市投放市场,每罐一千五百里拉(合一点二美元),很受游客的欢迎。(郁)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图为马德里的警察手持冲锋枪守卫在用防弹玻璃罩起来的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旁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