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江苏通讯

“粮食状元”的欢乐和苦恼
——江苏省兴化县农村见闻
1979年,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兴化县,粮食产量在全国县一级单位居于前列,达到18.5亿斤;向国家贡献7.4亿斤,仅次于贡献粮食近八亿斤的吉林省榆树县。一年过去了,这个著名的“粮仓”形势如何?干部和群众又在想些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不久前作了一次访问。
粮食这个优势不能丢
来到兴化时,这里水稻已基本收割完毕,只见场院里草垛高耸,粮囤一个挨着一个,正在扬晒的稻谷颗颗饱满,叫人喜爱。1980年这里尽管阴雨连绵,病虫害严重,全县粮食略有减产,但仍然是解放后的第二个丰收年。
市场是反映生产形势的晴雨表。一个早晨,我们特意赶了县城所在地的集市。只见新鲜的蔬菜满街都是,活鱼鲜虾也不少,奇怪的是不见买卖粮食。我们向一位老人打听,他说买粮食要到粮站去。我们怕他没听懂意思,又问他集市上为什么没有。他笑了笑说,现在农村里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半年到一年的余粮,只有往外卖的,没有往里买的。这里的粮价又比较低,还有谁把粮食扛到集市上来?
同兴化县的过去相比,这是一个多大的变化!兴化县位于里下河地区的腹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适宜于栽种水稻等粮食作物。但由于水患不断,过去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近几年,他们扎扎实实地搞了些农业基本建设,抓了改良品种等增产措施,加上落实各项经济政策,农业面貌有了很大改变。1978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了16.8亿斤;1979年再跨大步,粮食总产比前一年又增产1.7亿斤。
“老十”坐上了第三把交椅的事,在兴化成了人们的美谈。地处圩外的海河区,过去一直排在全县十个区的倒数一、二名。这里人少地多,长期以来粮田产量较低,社员分配水平徘徊在四五十元之间。这几年,他们改善生产条件,发展粮食生产。1979年粮食总产达到2.2亿斤,卖给国家的就有1.15亿斤,社员平均分配水平达到125元。海河区人民尝到了党的政策的甜头,看到了靠农业致富的希望,生产的劲头从来没有这么高涨。
在兴化,上上下下对搞粮食都有这股热情。县委书记黄书祥被人们称为“粮食迷”。他对记者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发展粮食生产很重要。兴化适宜发展粮食作物,这是我们的优势。有这个优势,就应该把它抓住,发挥好。
农民还要口袋里有钱
1979年农业丰收了,可是这里很多社队仍然不断碰到这样的问题:一些社员,尤其是青年,总是眼睛盯着工厂。他们说,光坛子里有米不行,还要口袋里有钱花。
为什么有些农民不愿务农?很明显,是因为搞农业收入低。前些年,兴化县从本地的实际出发,抓住了粮食这个优势,这是对的。但挤了一部分经济作物,忽视了其它优势的利用;只强调了集体的统一经营,忽视了农民个体积极性的发挥。全县可以利用的水面有30万亩,目前只利用了一半;还有七万亩湖荡荒滩和许多圩堤基本荒芜着。这些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不少社队粮食过千斤,手中无现金,成了高产穷队。
这些事实使兴化县的各级领导认识到,要搞好农业,使农民安心务农,就要尽快增加农民的收入。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兴化已经有不少解决得好的社队,大邹公社长银大队就是一例。这个大队兴办了酒坊、油坊、糖坊,种植荸荠、茨菇、大蒜、萝卜、中草药,发展多种经营,1979年人均分配190元。去年搞了专业承包联产责任制,农业继续增产,工副业又有新发展,预计年终可分配230元。这里没有一个劳力外流。
去年以来,兴化县对水面、荒地采取宜统则统、该分则分、能包则包的办法,调动了集体和个人两方面的积极性,农业内部不合理的状况正在开始调整。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重视了多种经营的发展;在种植业内部,注意扩大了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我们在海南公社采访的时候,正碰上县水产局局长带着人在这里搞调查。他们准备从抓典型入手,首先搞好生产队的集体养鱼,力争在二三年内,使目前水产业的落后面貌有个较大的改变。
这条“短腿”何时长起来
近些年,兴化的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可是,现在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工厂寥寥无几,还是一条“短腿”。这条“腿”何时才能长起来?
在这方面,兴化县的领导和群众作了不少努力,但由于关卡不少,很多事情难以办成。县里的领导给我们算过一笔账:兴化1979年给国家提供的商品粮是7.4亿斤,其中运出县的大部分是原粮。如果在有条件的地方,允许社队将部分原粮就地加工为成品粮,不仅可得一部分加工费,还可以留下大量米糠,用这些糠来喂猪、养鸭,又能节约许多饲料粮。
他们认为,在一些不该统得过死的方面,就应该给下面一点活动的余地,不然,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生产发展不起来,国家需要的农副产品也同样得不到,对国家、集体、个人都有害无益。当然,这种现状不能希望一朝一夕就得到解决,但在客观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改变一下呢?
本报通讯员 张桃林
本报记者 毛荣方


第2版()
专栏:

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刻不容缓
这篇文章反映的问题值得重视。水产事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要在调整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当前的首要问题,是要下决心扭转捕捞超过资源再生能力、破坏近海渔业资源这种严重状况,大力发展养殖业,使近海渔业资源得以休养生息,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编者
最近召开的全国水产厅局长会议上,来自沿海省、市、区的代表一致反映,目前破坏近海渔业资源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如不采取果断措施,控制渔船数量的增长,压缩捕捞强度,我国的近海资源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自1979年初提出调整近海作业、降低捕捞强度以后,各地渔船的数量仍在继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比1978年增船三千五百多条、二十多万马力。1980年又比1979年增加三千多条。目前还在增加,使捕捞面临失去控制的危险。
增加渔船,在五十年代对增产曾起过作用。但后来,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由于渔船急剧增加,捕捞能力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不仅鱼货质量下降,而且渔船单产逐年下降。现在的海洋机动渔船和马力都比1972年增加1.5倍,捕捞量却没有增加。
这一二年近海渔船的大量增加,直接加重了对近海渔业资源的破坏。目前,捕小鱼、幼鱼的现象仍然没有停止。不久前,有关部门对烟台和青岛的一些捕捞船只进行了一次抽查,其中带鱼的幼鱼为97.5% ,其它品种的幼鱼比例也都超过40%(国家规定为20%)。由于捕捞过度,资源已出现衰退迹象,单位产量明显下降,渔获物平均个体变小。经测量,1979年带鱼体长是历史上最小的一年。
这种状况,还使海上生产更加拥挤,秩序混乱,事故增多。为了争渔场,海区与海区之间、省与省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不少同志担心,这种情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势必进一步加剧增船减产、资源破坏、能源浪费的恶性循环。
造成盲目增船的原因,首先是一部分领导同志存在“有水就有鱼,增船就增产”的片面认识,盲目地追求高指标。有的为了解决本地区、本单位的吃鱼问题,不顾资源状况,盲目引进渔船。据不完全统计,仅广东、浙江、福建、广西三省一区,就引进各类生产渔船八百多艘、十三万多马力。其次,有的社队安排多余劳力,不是因地制宜,广开生产门路,开展多种经营,而是把造船下海捕捞作为安排多余劳力的唯一出路。
为了切实保护近海渔业资源,我们建议当前要坚决压缩近海的捕捞能力,严格控制建造新渔船,并且下决心做好以下几件事:第一,加强对近海渔业资源的管理,严格控制渔船的增长。今后若干年内,所有国营捕捞企业和渔业社队,应一律不再新增和引进近海渔船。更新的渔船,应符合调整作业、开发外海的方向。引进外海渔船和更新渔船,一定要经主管部门批准。第二,因地制宜,广开生产门路,开展多种经营,妥善解决社队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第三,沿海农业社队发展水上副业,应主要从事养殖生产,不能单纯靠下海搞捕捞生产。 陈晓军


第2版()
专栏:来信

破烂街道面貌一新
我们湖南邵阳地区的邵阳县五丰镇是三个地区四县交界的地方,上接零陵地区的零陵、东安县,下接衡阳地区的祁东、祁阳县。这里人口集中,物产丰富,市场繁荣,每天有成千人上市。解放三十一年来,五丰镇各方面都有很大变化,就是破烂的街道依然如故。一条两里多长的街道,坑坑洼洼,几乎没有一块簸箕大平整的地方,晴天灰尘遮天蔽日,雨天水坑星罗棋布。一场大雨过后,半月内泥水不干,老人不敢上街,小学生得绕道上学。从县城经过这里开往罗城公社的班车,也因街道破烂而常常停开,群众苦不堪言。他们说:走遍全国镇州府,莫见邵阳五丰镇。晴天上街要撑棍,雨天上街卷起裤。谁人出来“修阴功”,整好街道修好路?可是,镇里望着上级有关部门来修,上级有关部门则认为应属镇里管,推来推去,一拖就是许多年。
去年7月中旬,五丰镇党委决心发动群众自力更生修好街道。干部和群众非常高兴,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自筹资金一万五千七百多元,砂石三百多方。镇党委书记蒋助成带领干部和群众一起挑砂修路,只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一条宽阔的水泥街道便修好了。如今市容面貌一新,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从县城开往罗城公社的班车又通车了。
邵阳县
广播站
周述字
田卫国


第2版()
专栏:来信

重视水乡修桥这件大事
我们江苏省建湖县地处苏北里下河腹部,本来就沟河纵横,加之前些年大搞河网化,横七竖八的沟河就更多了。俗话说:“隔河千里远”。在我们水乡,桥就象生活中油盐酱醋柴一样重要。可现在全县交通要道就有一百六十多处无桥,一般沟河就更不要说了。
无桥过河难,有桥过河也难。因为许多木桥已年久失修,有的是只有中青年才能过的“英雄桥”;有的是三、五节跳板的“跳跳桥”;有的是走一步摇三摇的“摇头桥”;还有“高低桥”、“邪桥”、“爬桥”、“独木桥”。
水乡过河确实难,建桥修桥刻不容缓。建桥修桥不一定都要国家负担。农村有劳动力,材料也不难(除几十米长的大桥外),问题是无人来领导、规划和组织。我认为公社之间的桥,县里应来人组织、规划;大队之间的桥,应由公社出面领导;大队范围内的桥,队干部一抓就行了。希望各级领导把这件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重视起来,组织群众把水乡桥建好修好。
建湖县
卞福昌 卞大安


第2版()
专栏:来信

山区群众乘车苦
陕西省陇县河北公社距县城十八公里,其中有十公里崎岖不平的山路。多年来,群众到县城去办事往返都要靠两条腿。自从一九七七年以后,河北公社群众整修了陇清公路,宝鸡市运输公司陇县汽车站开设了陇县至河北公社专车,每天早上从县城发往河北公社一辆大轿子车。可是不知为什么,从去年十月份起,轿子车换成了大卡车。河北公社地处高寒山区,乘这样连个帆布篷也没有的车,人站在车上,寒风吹到脸上,象刀扎似的疼痛。车后尘土飞扬,令人窒息。遇到山路拐弯或坑洼不平处,人就更受罪了。到了河北公社下车后,人人浑身是土,面色铁青。群众多次向汽车站和有关部门反映,但至今没有得到解决。请有关部门设身处地为山区人民着想,解决山区群众乘车难的问题。
宝鸡市 李炳林


第2版()
专栏:

罕见的大鲟鱼
渔民曹合林去年十二月在湖南南洞庭湖的黄土坝河里捕到一条四百六十七斤的鲟鱼。图为科研人员正在测定。夏玉怀摄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禾场上学种麦子
万四海
湖北省安陆县洑水公社界岗大队九队有个社员,种麦子不会播种,在生产队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之后,就找了一块禾场,扫得光光的,提了一篓麦子,在禾场上播了扫,扫了播,直到学会播种为止。
这件事发人深思。前些年,农业生产上没有建立责任制,多劳不能多得。有些社员,特别是一些青年社员,既不会种田,也不学种田,一年到头“鸭子跟着鸡上笼”,做活随着大伙混,反正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工分一样记,报酬一样多。
如今建立了生产责任制,任务到组,责任到人,以产定工,多收多得,歉收要赔,于是,过去不出力的出力了;不会种田的学种田了。不仅挖掘了劳动潜力,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科学种田的水平。社员们干一行,钻一行,勤学苦练,拜师学艺,在农村蔚成新风。搞四化,就需要勤奋学习、埋头苦干的风气,需要钻研技术、不断进取的风气。让这种新风大大发扬起来,我们的四化建设,就一定能够加快它的发展步伐。


第2版()
专栏:

五河县重点发展水产养殖业
安徽省五河县采取养殖与捕捞相结合的措施,发展渔业生产。
五河县有水域面积近20万亩。可是近十多年来,渔业生产发展缓慢,水产品产量比1955年还少200万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县总结了经验教训,认为渔业生产上不去,固然同水的污染和江河建闸后影响鱼类生殖回游等有关系,但主要还是只重视捕捞,不重视养殖,养捕失调造成的。为改变这种状况,县委决定把水产生产的重点放到发展养殖上。
为鼓励国家、集体、个人协力发展渔业,这个县规定:国有水面,由国家和集体联合投资放养;集体水面,一部分由集体放养,一部分小塘小库由集体投资,包产到组,责任到人,也可以由社员私人投资放养。近两年,为发展渔业,县里无偿投资八万多元,银行向一些社队贷款22万元。最近,他们还同邻近的江苏省泗洪县联合投资,发展属两个县共有的天井湖的渔业生产。
目前,这个县正在把全县七个国营渔场和社办渔场进一步发展成为商品鱼基地,还把拥有水面最多的水上公社作为重点商品鱼基地来抓。同时将沿浍河的大片低洼地辟成高产鱼塘,建设新的商品鱼基地。
为了发展水产养殖业,五河县还认真宣传、贯彻国务院《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对捕鱼做了许多具体规定,有效地保护了幼鱼,初步改变了养捕比例失调的状况。
王祝贶 沈祖润


第2版()
专栏:资料

中华鲟
湖南省益阳县渔民捕获的这种鲟鱼,学名叫中华鲟。全身只有五列硬鳞。它的口不是生在头部的前面,而是在头中部的下方。眼睛很小,这四百多斤的鲟鱼,眼睛直径不到二厘米,只有三、四斤重的鲤鱼眼睛那么大。鲟鱼有在咸水和淡水回游的习性,成鱼在长江上游繁殖,幼鱼在淡水生活一段时间后,到海里肥育。
中华鲟是大型的经济鱼类之一。鲟鱼之皮可制革,鳔和骨骼是配制高级漆料的原料,肝和胆也做药用,卵和肉可供食用。但鲟鱼数量稀少,据湖南省文献记载,捕获300斤以上的大鲟鱼,至今只有四条。
邓光中
谢年春


第2版()
专栏:

以种菜为主的上海市上海县天山大队第三生产队在搞好蔬菜生产的同时,发展副业生产,去年仅蘑菇一项收入即达55,000元。
陈继超摄 (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玛多县的可喜变化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去年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畜牧业生产获得好收成,藏族牧民平均每人由集体分得现金463元,比1979年又增加了16元。
去年春天,由于雨雪稀少,玛多县十条河河水断流,冬春草场上三分之二的泉眼干涸,牧草生长不好。在紧张而艰苦的抗灾斗争中,县委抽调了大批干部,深入各生产队。各社队经过认真讨论,调整了某些不切合实际的定产指标,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藏族牧民的劳动积极性。人畜缺水,牧民们就到处找泉、寻雪、打井;牲畜缺草,放牧员不畏艰辛,到偏僻边远地区找小片零星草场放牧。去年,全县育成各类仔畜十四万四千多头,接近于1979年,超额完成了主要畜产品的交售任务。
随着收入连年增长,玛多县藏族牧民的生活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目前,96%的牧户在银行里有存款。许多家庭添置了半导体收音机、缝纫机,许多青壮年牧民戴上了手表。走进牧民的帐房,崭新的被褥、色彩鲜艳的毛毯、缎子作面水獭皮镶边的羔皮袄以及栽绒地毯,举目可见。物质生活改善了,藏族牧民对文化生活也就越来越渴求。去年,这个县销售的藏文版文学作品、科学知识等读物,大大超过往年。 (据新华社电)


第2版()
专栏:农村信箱

农村的鸡瘟有法防治吗?
许多农村读者来信反映,他们喂养的鸡鸭,由于感染疫病大批死亡,给集体和个人造成很大损失。他们想知道农村所说的鸡瘟是一种什么鸡病?为什么有时传染鸭鹅,有时又不传染鸭鹅?有没有预防和治疗的办法?下面是农业部畜牧总局朱炳桂同志对这个问题的答复。
——编者
由于诊断知识的缺乏,农村社员一见到死鸡,就认为发生鸡瘟了。其实,我国没有真性鸡瘟,只有为害较大的鸡新城疫和鸡霍乱。不同的疫病有不同的防治措施,如果把病弄错了,即使打了防疫针或进行了治疗,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鸡新城疫,是一种病毒性疫病,普通显微镜看不到病原体。发生这种疫病后,死亡率很高,如果没有经过鸡新城疫疫苗防疫,很可能整个村庄的鸡死光。但是鸭和鹅不发病。病鸡严重下痢,呼吸困难,头颈下垂或扭头置于背上,腿部麻痹。剖检病死鸡,消化道有弥漫性出血和溃疡,特别是腺胃尤为明显。
鸡霍乱,是一种细菌性疫病,普通显微镜能看到两极染色的病原体。本病为散发状态,在没有注射过鸡霍乱防疫针情况下,死亡率一般在50%—80%,一般不会死光。这种病能传给鸭、鹅,在发生鸡病的村庄,有的鸭、鹅也可能感染或死亡。患这种病的鸡,肉垂和鸡冠肿胀发紫,肝脏有坏死小点,心外膜常有出血点,心包变厚等现象。
防止发生鸡病的关键是做好预防工作。平时要保持鸡舍的干燥和卫生,经常撒一些草木灰和勤换、勤晒垫草。有病史的地方还要进行疫苗预防,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请公社畜牧兽医站进行某种疫苗的接种。我国现在使用的鸡霍乱疫苗是死菌苗,免疫期四至六个月,为了加强免疫效果,最好在第一次接种八至十天后,再进行第二次接种。这种疫苗保存方便,只需存放在阴凉处,不曝晒、不冻结即可。新城疫疫苗为弱毒苗,成年鸡免疫期为一至二年,此苗需要冷藏保存,没有冰箱的地方,可用冰块或尿素、硫铵临时保存,或在冬春凉爽季节进行防疫。发生疫病,应隔离饲养。死鸡和病鸡粪便要埋掉。处理病鸡时,毛、污水和污物要深埋,不能乱泼、乱扔。鸡舍和被粪便污染的土壤,可用草木灰或生石灰消毒。患鸡霍乱的鸡,可用20%磺胺噻唑钠注射液或用抗菌素治疗。鸡新城疫一般无治疗药品,在发病时可用新城疫疫苗进行紧急防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