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政协委员在小组讨论会上发言摘登
出席全国政协五届第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连日来在分组会上,讨论邓小平同志的开幕词和许德珩同志代表政协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讨论叶剑英同志在人大的开幕词和姚依林、王丙乾同志代表国务院作的两个报告,一致表示赞同和拥护。委员们在发言中,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这里刊登的是部分委员发言的摘要。
——编者
岳希新、江泽民委员说
经济建设要发扬民主,实事求是
岳希新委员说,经济建设工作一定要发扬民主,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搞“十来个大庆”,愿望是好的,但没有调查研究,就作为一个口号提出来,根据在哪里?由于找不出十个大庆,引进的9个用油气做原料的大化纤厂缺原料。山西煤炭基地建设,规划10年内要翻一番,增加1亿吨,困难相当大,另外还要建2,000万千瓦的坑口电站,但山西缺水。这样大的项目,要发扬民主,听听有关部门的意见,不要一家说了算。
江泽民委员说,过去三线建设强调得厉害,现在又丢得光光的,过了头,应该好好研究一线怎样帮助二三线。搞四化建设,要螺旋式上升,不怕慢,就怕站,就怕弯。我们工作要扎扎实实,不能想入非非,不能搞“一刀切”,要分别情况,实事求是。


第3版()
专栏:

  朱涤新委员说
改革工业体制势在必行
朱涤新委员说,现在党中央的总方针、总政策、总任务是明确的,工业部门如何完成中央提出的任务,当前突出的是体制问题。目前国家机关机构庞大,部、委、总局就一百多个,庙多菩萨也就多,公文旅行,扯皮,推诿,工作效率不高。各工业部门及其所属单位,都搞小而全或大而全,机构重叠,工作重复,分工过细,人力、物力、财力都分散,妨碍协作,成本高,效益低。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体制上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3版()
专栏:

  吴志超委员希望
克服引进中的盲目性和外贸方面的混乱状态
吴志超委员说,我们在引进技术方面有很大盲目性。去年,我陪4名德国工程师到安徽铜陵,他们看了两个冶炼厂,都没有开工。据说,一个是因为有污染,一个是因为技术上没有过关。德国工程师说,这种问题事先应该解决,长期不开工,损失可观。后来德国工程师又看了两个矿说,你们的机器已够现代化了,就是不开工。在座谈中,德国工程师先提出几个问题,要我们回答。但直到8月底,德国工程师已写出报告,我有关部门还没有回答。今年,我问有关部门这件事还怎么谈,回答说不干了。我认为不干也应早说一声。
在外贸方面,去年实行集中管理,今年各省自己推销。港澳的商人也到处跑,大家自由竞争,出现的问题是价格上很乱,很多商品同样商标,价格不一样。因此,老顾客不愿意做了。现在外商来做生意,很大成分离不开人事关系,从打火机直到卡车,再就是要人家邀请去参观。这种作风不好。


第3版()
专栏:

  朱梅委员希望
北京市领导要重视啤酒生产
朱梅委员对啤酒供应紧张深为焦虑。他认为,我国有充足的啤酒原料,而且国内外畅销,虽然建啤酒厂,一次性投资费用大,但一、二年即能收回。北京市政府对此不够重视。现有啤酒厂年生产能力仅5万吨,还需扩建5万吨才能满足市场需要,共需投资950万元,今年就要投资650万元。另外,又有中美商会提出愿意帮助我国建啤酒厂,可北京市不表态。如果今年不投资,明年肯定还是喝不上啤酒,望北京市加以重视。


第3版()
专栏:

  陆定一委员说
要重视培养和提拔青年干部
陆定一委员说,邓小平主席的讲话很重要,他让我们大量发现、培养和提拔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广开才路,人尽其才。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爱国者,都提起来了,现在要提拔青年人。在“文化革命”中,林彪、“四人帮”提拔了一批“造反派”的人物,共产党里面有一半党员是这个时期入党的。粉碎“四人帮”后,我们要提拔的,是那些对林彪、“四人帮”有刻骨仇恨的人,真正有真才实学、能够独立思考的人。我们这次新增加的委员中,就有这样的青年人。哈尔滨的郭维彬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希望共产党和其他团体的组织部门要注意这个问题。把象郭维彬这样的年青人提上来。
打倒“四人帮”已快4年,4年中我们的组织部门忙于处理许许多多冤假错案和其它遗留问题。现在,我希望把重点转移到提拔新的经过十年锻炼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青年干部上来。这些人,在“四人帮”上台的时候,大约是20岁、30岁,现在30多岁到40多岁。这些人过去长期没有被提拔,因为那时事实上没有共产党了,共产党被林彪、“四人帮”把持了。他们突击提干,突击入党,把自己所中意的人提拔起来。而反对他们的那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人则受到残害。许多好人被枪毙了,或者被用各种办法摧残致死,或失去工作能力。王洪文说“10年之后再看”。这句话我们千万不能忘记。现在我们有了马列主义的党,应当把好人认真提拔起来,让他们入党、当干部(不要坐直升飞机)。“风派”里面有好人,参加工作是可以的。但是主要领导要放在经过考验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人的手里。这样我们才能安心,否则,是不能安心的。


第3版()
专栏:

  严中平委员说
人员出国管理混乱,又出现崇洋思想
严中平委员说,现在崇洋思想抬头,在一些人看来,似乎外国一切都好。他们对外只学皮毛,不学根本,弄不好要搞成个新洋务派。他还说,现在不少人借机出国,游山玩水,挥霍外汇。出国也缺乏统一计划,我在一个机场,同时看到了有两个彩色电视机考察团出国考察。许多有必要出国考察学习的专家出不去,许多不该出去的人却出去了。
有的委员还指出,一些派出的留学生,外文没学好就出去了;有人出国之后,接受外国人的礼物,什么都要,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个问题应引起注意,设法解决。


第3版()
专栏:

  胡子婴、夏行时、刘亚哲委员认为
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做到人尽其才
胡子婴委员说,邓小平主席在开幕词中,把广开才路、人尽其才问题放在重要的地位。在四化建设中,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科技人员的积极作用,是很重要的问题。据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报告说,1965年全国工交系统科技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5.7%,但1979年只占3.9%,这说明工厂增加了,科技人员没有相应地增加。从世界上几个大国来看,每1万人中,大学生所占的比重:日本是205人,法国是190多人,西德是135人,苏联是106人,印度是40人,中国是10.5人,说明我国大学生的比重很小。党很重视知识分子,把他们看作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精华的一部分。现在是如何贯彻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的问题。民建、工商联两会成员中有不少科技人员和富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人员,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例如,有些两会成员在企业里受歧视,对他们的观感没有改变过来,社会上的知识分子,也存在着受歧视的现象。我们国家的科技人员少,不能再浪费了,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夏行时委员说,上海科技大学40%—60%的毕业生要改行,这是学非所用的问题,也是教非所用的问题。外语学院阿拉伯语系80%的毕业生分配不出去,海洋地质专业的毕业生,3年来好多都分配不出去,学了很多年,有了人才用不上。教育工作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日本人注意教育,所以生产搞得快。我们过去教育工作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刘亚哲委员说,广开才路,人尽其才很重要。我们现在有人才,但有的单位压着不让出来。前5天我还听说有个学天文的大学生在卖饭票,这样怎么人尽其才?我们现在是有毛遂而无平原君,有千里马而无伯乐。


第3版()
专栏:

  钱伟长委员说
重在发现人才和保护人才
钱伟长委员说,邓主席在开幕词中指出了进行新长征在经济、政治、组织三方面的任务,这十分重要。一年多来,我们在广开才路、人尽其才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我们国家的人才是很多的,有一批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他们的文章拿到国际会议上一读,就是第一流的。我们的人才要由我们自己来发现,不要等外国人去发现。发现人才,有一个很艰巨的过程。人才发现以后,要让他们真正做学术工作,而不是到处去开会。上海有个搞模糊数学的中年教师,确有成就,但有了成就后就到处开会,这怎么行?一个科学工作者,如果不做科学工作,就不是科学家。所以,发现了人才,还要保护人才。


第3版()
专栏:

  钱福星、郑正仁委员呼吁
有特长的专家、学者不宜过多担任行政职务
钱福星委员说,人尽其才很重要,当部长、副部长要懂得科学知识,但不一定都是专家,最主要的要有组织才能,把各方面人才组织起来,集中大家的意见。
郑正仁委员说,政协要管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现在上层落实得不错,中下层的不行,有的单位搞派性,有的单位领导对知识分子还是不信任,老大是工人,老二是农民,老三是知识分子,虽然不是臭老九了,但不够香。


第3版()
专栏:

  苏元复、陈铭珊委员说
广开才路 人尽其才十分重要
苏元复委员说,我们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广开才路,人尽其才,很重要。前一些时期提倡做“伯乐”和“毛遂自荐”。但是,实际上自荐的不多,做“伯乐”的也不多。要真正发现人才,就要注意做到几点:(一)既要提倡“自荐”,又要大家都来做“伯乐”,使自荐者真正受到重视;(二)“伯乐”要深入实际,要深入到他的工作实践中才能真正了解是否是人才,是否真有才能;(三)要正确看待有才能的人的长处、缺点和问题;(四)既要发现自己所接触、熟悉和看中的人才,还要注意发掘不熟悉的、自己看不中而又确实是有用的人才。
陈铭珊委员说,一年来,上海市各项政策落实很快,原工商业者中的技术人员都已安排到技术岗位。“三小”(小商贩、小手工业者、小业主)划出以后,在职的原工商业者共4,724人,被评为市劳模的有6人,评为厂、公司一级先进生产(工作)者的有433人,加入工会的有539人。退休的共13,484人,其中10—20%的人又出来帮助街道发展集体事业,培训青年,积极为四化贡献力量。在退休人员中潜力还很大,问题是现在真正做伯乐的人还不多,在发掘和推荐人才、广开才路和做到人尽其才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第3版()
专栏:

  韩英委员建议
增加培养人才的投资
韩英委员说,实现四化,经济建设方面的大量投资、引进必要的先进技术装备固然重要,但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投资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某种意义上讲还更为重要。先进的技术装备是靠掌握现代化技术的人进行操作的,从我们的现状来看,与外国差距是很大的。如在学校教育方面,现在大学每年招生还不到应届高中生的4%,绝大多数学生得不到升学的机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教育经费不足;另一方面是现有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设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有许多客观原因)。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改革,对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用那种教育中小学生的教学方法是不适宜的。在加强全日制教育的同时,还应多举办业余教育,以解决那些已经就业和待业青年的科学文化水平的继续提高问题。对待业青年开办职业学校进行就业前技术业务教育,也是很好的办法,应大力支持,当然要花点本钱。近来在这方面有很大进展,如果我们把这项工作抓好,对于大量发现和培养人才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3版()
专栏:

  郑重、尚德俊、盛国荣、熊季光委员认为
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
郑重委员说,我是搞教育的,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培养人才问题。厦大有三千多学生,准备招5,000,现在教师也不少,但真正到第一线搞教学的少,质量也有问题,几个教师教一门课,怎么能教好!设备也很差,连我们搞海洋研究的现代化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计算机都没有,外国人来参观,设备陈旧,给不给看实在很为难。图书也很少,主要是缺乏外汇,有点外汇分配也不合理,各系平均分,不能保证重点,这些都急待解决。另外研究生学习年限,现在规定2年和4年,学生基础差,两年只能补基础课,我建议改3年为好,学两年基础课,还有1年可搞研究。毕业后可以给硕士学位。现在考研究生有的是碰运气,学习成绩并不怎么样,我建议要把4年大学成绩统统考核一下再录取为好。
尚德俊委员说,人才问题,在中医方面更是青黄不接,目前有些制度是不利于培养人才的。例如人事制度方面,卫生部门没有调配权,需要的教学人才调不来,不需要的又通过各种关系走后门进来了,有的还进了教研组,这怎么能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中医学院办学方向上也有争论,没有解决,有的认为中医学院单凭三个指头一个小枕头就行了,搞现代化仪器设备就没有中医味道,甚至认为违背了中医政策,我认为这样是不行的。办中医学院应该中西结合,有现代化仪器,验证提高中医治疗的效果就更好些。
盛国荣委员说,文革前福建有老中医78人,现在只剩了8人,培养中医人才,十分紧迫。但现在我院招了四百多名学生,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宿舍,住在旅社里。同时教师也不够,本来可以在社会上吸收一批有一技之长的中医来补充教师,但因受编制限制,无法解决。盛国荣委员鉴于闽南华侨和台胞及外国人常来大陆向我中医求医,建议在香港开办一个中医诊所,这样既不要什么大的设备,又可多赚外汇,沟通与华侨、台胞的联系,有利于对他们进行工作。
熊季光委员说,培养和选拔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蚕桑是四川的优势,赵紫阳同志十分重视,四川省委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近两、三年四川蚕桑发展很快。去年比前年增加40%,达到140万担,今年又比去年增加20%,预计可达180万担。规划1985年增加到300万担,1990年增加到500万担。目前,桑树苗长势很好,这个规划不仅能完成,而且可能超过。可是,技术力量很缺,今年四川省的蚕茧产量就将超过日本,但质量差得很远,设备也不配套。去年我们生产100多万担蚕茧,都无法全部缫成丝,只好卖茧。织绸、印染都跟不上。必须加强科研,大力培养技术人才。现在四川只有一个大学有蚕桑系。中央过去重点帮助江、浙等省,今后希望中央考虑四川蚕茧发展的这一趋势,纳入国家计划,切实解决技术人员和设备成龙配套问题,做到协调发展,数量、质量同时搞上去,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他在发言中表示对发展四川的蚕桑很有信心,愿意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第3版()
专栏:

  李铁铮、倪征?委员建议
开展人民外交促进台湾早日归回祖国
李铁铮委员说,加强政协的人民外交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积极主动开展国际友好往来。为了搞好这一工作,建议政协成立外交委员会。现在美国正在竞选总统,里根提出要和台湾保持官方关系,我们可以派人去美国进行民间访问,宣传我们的观点,广交朋友,加强中美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争取美国广大人民。
要充分利用政协委员中在外国的亲戚朋友关系,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往来,促进和发展我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倪征?委员说,实现台湾归回祖国是我们政协的一项任务,有许多事要做,要通过各种渠道开展这一工作。台湾有大量的科技人员在国外,许多外交官因各国跟台湾断交,留在国外,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应利用政协的各种关系做他们的工作,使他们了解祖国,了解我们的政策,促进转变思想,加速实现祖国的统一。


第3版()
专栏:

  张毕来、刘开渠委员说
要积极开展与台湾的学术交流
张毕来委员说,实现台湾归回祖国,这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茅盾前不久说过,我们应该积极和台湾的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尤其以研究红楼梦为好。现在应该发动学术界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而通过红楼梦与台湾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很有可能。原因是:一、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出发,都把红楼梦视为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二、在反封建方面也有共同语言。这项工作实际上已经开始。
刘开渠委员说,和台湾学者进行交往,我们美术雕塑界的同志可以做大量的工作。去年我在意大利、法国访问,和侨居在米兰、巴黎的台湾画家进行过广泛的接触,并且还主动与一位住在巴黎的台湾画家沟通了他和大陆家乡的联系,效果很好。民盟有许多专家学者,可以广泛开展这项工作。


第3版()
专栏:

  李星川委员说
要重视侨务工作
李星川委员说,现在对台宣传工作很重视,而对华侨的宣传工作重视不够。海外华侨、华裔有二千多万,他们中科技人才不少,仅台山县的一个大队在美国就有28位博士。去年从美国回台山探亲旅游的华侨有四百多人,但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人不多,有些人不敢回来,他们认为只有政治上保守中立才能站住脚。台湾方面想办法派人打进美国的安良堂、协胜堂等侨团组织,美国的华侨学校校长多数是台湾派去的。我们做好对华侨的宣传工作,对台湾归回祖国有很大的作用。


第3版()
专栏:

  买合苏德·铁衣波夫委员说
牧区存在一些问题
买合苏德·铁衣波夫委员说,前不久去北疆视察,看到牧区存在一些问题:一、牧区乱开草场种地,现在继续存在,严重破坏草原建设,对畜牧业的发展和群众的生活都影响很大,群众很有意见,今后必须注意解决。二、牧区教育,过去是“马背小学”,在数量、质量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经费不足、师资缺乏、教材供不应求,群众意见很大,建议有关部门研究解决。我们这次下去,群众非常满意,说政协委员应该经常下去,征求群众意见,搞些调查研究,解决些实际问题。


第3版()
专栏:

  吴克清、田一平委员说
保护文物古迹刻不容缓
吴克清委员认为全国政协抓了保护文物古迹问题,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这个工作做得很有意义。现在文物古迹遭受破坏的情况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他分析,有的是由于地方领导对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没有认识,或不懂得如何保护,如广西容县在一古建筑下挖防空洞,使地面出现裂痕,后来及时进行了抢救。某地古墓群被铲土机铲掉种地。桂林许多古迹也受破坏。对这些情况,组织政协委员进行调查研究,提意见,对地方工作很有帮助。
田一平委员反映,四川有些文物古迹受破坏仍很严重。如乐山大佛寺,峨眉山森林、庙宇,现在应尽速组织力量抢救、修复。峨眉山古迹的修复,应由四川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还应广开财路,以山养山,就地取材经营,增加收入,争取时间尽快修复。


第3版()
专栏:

  单士元委员认为
开展旅游事业应保护古建筑、古园艺的原貌
单士元委员认为,发展旅游,争取外汇,号称“无烟工业”,而古建筑群、古园林群是吸引外国人来中国的重要资本。可现在旅游有点杀鸡取卵。风景游览区改得面目皆非。泰山南天门加缆车道,大煞风景;在十三陵七里长的石人石马处盖餐厅;西安要盖13层大楼,欲与小雁塔试比高。苏、杭、桂林都出现这个问题。希望文物法及早颁布。建筑方面,建议北京、江苏、浙江、福建、陕甘等地区,保留几处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居民建筑,如北京的四合院等,否则今后就会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全国民房一个模样。


第3版()
专栏:

  叶浅予委员说
书画出版、发行、收藏有待改进
叶浅予委员说,出版发行命运掌握在新华书店手里,许多书发行数量太少,因为新华书店不订货或少订货,读者买不到。能否与工厂一样,产销见面,由出版社自己决定印数并发行?
琉璃厂的书画、文物市场只对外国人开放,中国人不让买,甚至不让参观,这个问题比较严重。故宫珍藏物是由民间珍藏收集而来的;民间保存很重要,应对国内人民开放,保存民间收藏书画文物的传统。但又会出现套购问题,怎样解决,希有关方面注意研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