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1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各国舆论评我五届人大三次会议
中国开始了新的进程
南斯拉夫通讯社说:
在民主化道路上前进
南斯拉夫通讯社9月10日报道说:
代表大会的这次会议明显地具有真正发挥作用的特点,从而引起了公众的巨大兴趣。从这次会议的气氛、工作方法和所通过的决议来看,这次会议证实,中国正进一步在民主化道路上前进,同时证实,它清楚地看到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在北京,人们认为,这次会议上所进行的、标志着党政分开的人事变动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要防止兼职过多,并使更多的而且大多数比较年轻一些的干部担任职务。
这里的一些人士指出,把党、政职权分开并不仅仅是为了变换一下形式。实质上,其目的是为了使党发挥更明显的指导作用,使政府机构发挥其更加明显的执行作用。
委内瑞拉《国民报》说:
中国正在进行改革
委内瑞拉《国民报》最近就中国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开辟专版,刊登了《纽约时报》的文章和南通社的一篇文章。这一版的编者按语说:把中国引向21世纪和建设中国,是目前正在这个远东大国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鼓舞北京执政者的主要原因。当华国锋宣布辞去他的总理职务,由有干劲的经济学家赵紫阳接替他的时候,最重要步骤之一已完成。正在中国进行的改革的方向是以下各方面:把共产党的职能同政府的职能分开,使经济结构更加灵活。……人代会同样没有忘记修改婚姻法的问题。总而言之,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尽管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进程。
意大利《人民报》说:
重新使国家逐步朝前发展
意大利《人民报》9月6日的一篇报道说:
中国的领导人一方面正在以某些规定和措施来抛弃神话,另一方面,也在着手制定新的经济原则和新的生产结构,并且想在这方面重新使国家“逐步朝前发展”。所有这一切似乎对几个月来已经宣布的并且正在进行的改革进程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赵紫阳——他在各方面都是受欢迎的人,他是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和明智的人物而出现的——是这一新路线的支持者和保护者,他作为四川省的行政负责人曾提供了极好的试验。
这种“渐进”的选择——即决心摆脱农村式的保守主义,摆脱那些在今天正在使中国受难的重大问题面前所产生的可怕落后,在这方面首要的问题是战略上的安全——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选择。如果中国想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也还需要有一个“新进程”,那怕在它已答应走的道路上还会出现一些新的创伤。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社论说
中国领导人决心使国家现代化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9月7日发表的社论说:
正当波兰经历来自下层的骚乱时,中国正在经受由党的最上层规定的政府和经济方面的深刻的变化。中国领导人确实是在认真决心使他们国家的经济和技术现代化的,这一过程势必会影响到它的政治。
中国新的开诚布公和民主的做法会实行到什么程度还不太清楚。但是正在进行的这样大规模的变动表明,它的领导人正在觉醒。这些变动对世界其他地区究竟有何意义,只有将来的历史才能知道。但是中国确实是在动起来。它的发展途径值得注意。
日本《东京新闻》说:
向现代化的障碍挑战
《东京新闻》9月8日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浅川发回的评论说:
华国锋先生7日在人代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让位的时候,象向中国现代化的障碍挑战似的,用了两个小时,总结了“缺点”和“弊病”。
但是,他承认,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讲话提出的课题需要付出“不同寻常的努力”。
讲话提出了对经济和社会结构、干部制度进行大改革的建议。但是,不管是经济改革、打破官僚主义,还是整顿法制,任何一项工作都背着从封建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社会的历史包袱,在华总理自己心里考虑的问题,不只是眼前“十年”、“五十年”的问题,也许至少是超过“一百年”的中国的未来形象。
法国《费加罗报》说:
安定团结得到更好维护
法国《费加罗报》9月8日发表文章说:这次会议至少在下述两个方面具有异乎寻常的分析价值:国家的领导和经济发展的前景。
第一代革命家已牢固地确立了自己的接班人。他们知道,自己的有生之年已有限,活着的最好办法是把前台逐渐让给他们的后辈,即使是自己还要在政治局里发挥几年监护作用。
为了起到作用,中央一级的年轻化应具有示范作用,并在党、国家和军队的中上层广泛地这样做,这是因为中上层一方面充满了政治上不可靠的由于文化革命而上台的干部,另一方面充塞着一些精力衰退的老革命者,一些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终身”干部。他们需要让位给那些更为年轻的、具有现代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修养的人。因此,人们认为,当“四个现代化”的精神更加广泛地深入各级官员之中的时候,安定和团结将会得到更好的维护。
日本《朝日新闻》说:
期望中国现代化取得成果
日本《朝日新闻》9月9日发表的社论说:
从强调精神至上进入务实的时代,从意识形态转为重视生活,中国目前正处于重大的转折期。华国锋总理在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就象征着这种时代的变化。
华总理就中国面临的课题重点地谈了问题所在、解决办法和困难等,坦率的令人惊异。同中国领导人一向的讲话相比,务实性极为明显。
已经开始从正面认真地对待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改革这一困难问题,这种姿态值得赞赏,我们期望这将是一个有意义的出发点,以便使中国独特的现代化取得成果。
日本《每日新闻》说:
中国在探索新的道路
日本《每日新闻》9月9日发表的社论说:
华国锋主席7日的讲话明确无误地谈了中国具有的苦恼和问题,并从中摸索新的道路。其意图在于设法有效地推进现代化路线,在于如何确立重视建设的行政。
同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一样,中国的领导人迄今实行的是“终身制”,在死去之前从不辞去公职。从这种意义说,这次和平地大幅度调整人事对中国来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它使国内外感到政情是稳定的。
对于中国实现现代化和为此而确认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我国也应表示赞赏。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欧安会和地中海的安全
张启华
9月9日开始,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欧安会续会的筹备会议。会上除了讨论将于11月正式开始的欧安会续会议程及检查欧安会文件执行情况外,地中海的安全与合作将再次列为一个重要的议题。为此,会议邀请了摩洛哥、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以“未签字的地中海沿岸国家”的身份参加会议。参加欧安会的一些国家已公开表示,欧安会应“全力注意”地中海的安全与合作,并确保沿岸国家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会议,以提高它们的地位和作用。
欧洲国家主张把地中海的安全作为欧安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有道理的。5年前在赫尔辛基举行第一次欧安会会议时,马耳他等地中海国家曾力促要把地中海的安全与合作问题写到会议的最后文件上,因为正象有关国家代表所说的:“没有地中海安全就没有欧洲的安全”。他们建议首先要消除这里的紧张局势。但这个正义的要求遭到了超级大国、特别是苏联的反对。自称为“地中海沿岸大国”的苏联,在大会上作的有关维护欧洲安全的长篇讲话中竟然对“地中海”问题只字不提,据说因为地中海“超出”了欧洲安全的范围,它甚至诬蔑地中海国家的提案是给会议“制造困难”,之后经过多数国家的努力,才在最后文件上勉强地写了一小段“关于地中海的安全和合作问题”,但也仅是声称欧安会国家应同地中海非与会国保持对话,减少该地区的武装力量等等,对谁也没有约束力。
事实证明,这种纸上的东西根本保障不了地中海的安全。相反,欧安会举行以来,地中海上的军事对抗有增无减。自从苏联60年代中成立地中海常驻舰队以后,它一直在地中海扩展海军力量,不断炫耀武力,推行炮舰政策,作为它侵略扩张的重要手段。随着苏联舰队的出现,地中海沿岸和中东地区的动乱也日益增长。中东十月战争,塞浦路斯的危机,黎巴嫩的动乱,伊朗局势的变化,每一次都使地中海的局势趋于紧张。近年来苏联地中海舰队和黑海舰队加紧连成一片,密切配合,活动十分频繁,“每天平均有一艘苏联军舰通过黑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地中海。今年一、二月间,苏联最大的航空母舰“基辅号”先后两次来往于黑海和地中海之间。西方通讯社指出,“这是莫斯科为了对付美国海军在印度洋和波斯湾越来越加强的实力而作的努力。”
苏联对地中海的扩张是有明显的战略意图的。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它西端有直布罗陀海峡作为通向大西洋的出海口,东边的土耳其海峡是黑海的唯一出入口,南端的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与印度洋的通道。一旦苏联控制了地中海,它就能有效地控制西方国家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通道,使苏联的黑海舰队夺得出海口,以便同波罗的海舰队、北海舰队连接起来,配合它驻在东欧大陆的重兵,使西欧陷入海陆两路、南北两翼被迂回包抄的境地。正因为这样,苏联的海军最高领导人直言不讳地在他的军事战略著作上写着:在欧洲,俄国海军的“主要目标必须是支配地中海,至少是地中海的东端。”
同时,莫斯科清楚地看到,地中海周围的国家和地区,长年来民族、宗教矛盾和党派斗争错综复杂,动乱此起彼伏,这就给苏联的军事威胁、经济利诱、政治渗透造成了可乘之机。苏联也力图从这些方面打开缺口,企图取得它在地中海沿岸的立足点。
当前,在世界面临石油危机的情况下,中东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石油资源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西欧国家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其中有的通过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航运,有的则通过地中海海底的油管输送。西欧离不开石油,也就离不开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石油资源和石油航道。苏联海军力量的加强,特别从地中海、印度洋向东西延展至太平洋和大西洋,这种全球性海上攻势,配合它在陆上从南非、非洲之角,红海之滨,波斯湾地区直至印度支那,形成海陆两方面钳制西方石油资源和石油通道之势,从侧翼包抄西欧。因此,苏联在地中海的扩张,是它全球战略的一个部分。据路透社透露,今年5月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联合草拟的一份秘密报告指出:“地中海可能是东西方关系的下一个危险区”,就是指石油和海上通道而言的。
西方国家,特别美国对于苏联在地中海的扩张极为不安。它也加强第六舰队的军力,并且竭力在印度洋上增建军事基地,使地中海同印度洋上的海军力量能相互呼应、配合。同时北约欧洲国家也在中东地区增加舰队。这样东西方在地中海、印度洋地区的对峙还在加剧。地中海面临的严峻局势,对于沿岸国家的安全,以及欧洲的和平显然是个紧迫的问题。
欧洲和许多地中海沿岸国家十分关注地中海的局势。他们一再要求大国裁减在地中海的军事力量,缓和紧张局势。一些国家甚至提出,把地中海变成一个和平的海洋。考虑到这种趋势,最近时期,苏联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不断侈谈什么“给地中海以持久和平”,“把地中海变成安全区是当代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分明是由于它入侵阿富汗后在国际上处境孤立。在这次欧安会上,不少国家提出要谴责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因此它想改善它在欧安会上的形象,拉拢一些国家,以减轻压力。但是克里姆林宫既然把它的魔爪深深地伸进地中海,而且根本无意减少它的军力,它想在欧安会上变成“和平的勇士”,也只能是骗人的把戏。


第7版()
专栏:

四通八达的布达佩斯公共交通
冬边
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不仅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城市,而且是一个交通方便的城市。市里,公共交通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居民乘车方便,车辆运转及时,被联合国交通机构誉为世界上公共交通最好的四大城市之一。
布达佩斯面积525平方公里,人口二百多万。外地来的流动人口40万。60年代末,布达佩斯城市交通情况并不太好,车辆拥挤,运输迟缓,高峰时晚班少车现象相当严重,给居民乘车造成很大困难。为了解决首都交通问题,有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过多年的努力,情况明显改善。目前,市内交通除25万辆小汽车外,主要依靠公共交通工具,运载量占旅客的85%。全市公共交通线总长1,100公里,其中汽车线560公里,电车线260公里,远郊电火车线120公里,地铁线18公里。居民不论住在城市的那一端,出门不远,即有公共交通车站。全市仅2%的居民的住宅同公共交通车站之间的距离超过500米。为满足居民需要,布达佩斯公交公司每天投入交通运输的各种公共车辆达三千多辆,平均每天运客450万人次。
布达佩斯公共交通解决的比较好,这是因为他们采取了如下的几项重要措施:
一、将首都电车公司、首都汽车公司、布达佩斯远郊电火车公司和首都轮船公司等四家独立的企业合并为布达佩斯公共交通公司。合并前,四家企业分营一摊,互不合作;合并后,加强了对全市公共交通运输的统一管理和集中领导,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各公交运输部门的综合发展和合理经营。
二、更新车辆,增加客运量,加快速度,缩短行车时间。1968—1978年十年间,布达佩斯公共交通公司更新了电车的51.4%,公共汽车的90.4%,远郊火车的48.1%,购买了近2,500辆各种现代化大型交通车辆。客运量增加了18%。
三、实行分批上班制。布达佩斯大部分厂矿原来上班时间都集中在早上6点,造成公共交通拥挤和紧张,后经公共交通公司建议,首都市议会作出决议,将上班时间改为5点45分,6点和6点15分三种,仅此一项措施就使高峰期的拥挤程度减少了15%。
四、严格规章制度,确保行车安全。公共交通公司规定,文化程度达到中学毕业水平的人才能担任司机工作。司机必须定期体检。司机按规定上技术课,并进行考核。
五、大力扩建地铁。近年来私人购小汽车日益增多,地面交通拥挤,逐渐转向地下发展,所以,在使老地铁现代化的同时,兴建了布达佩斯东—西、南—北新地铁线路。
六、国家增加财政支持。政府把办好公共交通当作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事业,每年提供大量财政支持。
布达佩斯的城市生活正在不断的改善。怎样才能建设的更好,布达佩斯的领导人认为,“应当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人力和物力,减少行政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以便创造性的倡议能比以前起更大的作用。”


第7版()
专栏:

美国试制成雷达侦察不到的“隐身”飞机
据美国报刊最近透露,经过20多年的秘密研制,美国已经试制成一种最新式的“隐身”飞机。美国国防部长布朗说,这种飞机的研制成功是一项“有效地改变军事对比”的“重大的技术进展”。
这种飞机的外形改变了一般飞机那种造成雷达波反射的平面和尖角。调整了发动机进气口等使雷达敏感的部件位置,整架飞机包有轻质的吸收雷达波的材料。并采用了其他使雷达波散射、混乱的电子技术。一系列最新的技术使这种飞机在雷达等多种探测仪器里都看不到。
这种飞机上采用的新技术可以推广应用到有人或无人驾驶的各种飞机上去,预料将能挫败苏联在80年代后期的尖端防空技术。美国国防部官员说,他们将向国会提议建造先进的“隐身”轰炸机,替代被取消的B—1轰炸机计划。
(顾健据美国《新闻周刊》编译)(附图片)
图为模拟的“隐身”飞机


第7版()
专栏:

西欧房租贵得惊人
伦敦中心区一个套间每月1,200美元,巴黎一间旧楼小房月租900美元,马德里一个不供家具的房间月租450美元
本报讯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目前西欧各国生活费用普遍上涨,人民购买力下降,许多欧洲人已买不起一年前所买的东西。
今年以来,西欧各国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昂贵。西方记者最近自伦敦报道说:在旅馆住一夜要花180美元,喝杯咖啡要花2美元,喝鸡尾酒要花8美元,买一包香烟要花1.85美元;在布鲁塞尔买一棵莴苣要花2美元。这种情况甚至使高收入的美国人也为之咋舌,一些旅欧的美国人简直是被吓得离开欧洲而回家了。
西欧各国的房租更是贵得惊人。报道说:在伦敦中心区,租一个套间,一个月1,200美元,还被认为是公道的价钱;在巴黎就更不用提了,在那里,房租随通货膨胀而涨价,在塞纳河左岸的一个旧楼里租一间小小的三张床位的房间,一个月要花900美元,而在新楼里或在上流人物居住的地区里租这样一个房间则要花将近2,000美元;在被认为可以住到“便宜”房间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在一个价格公道的地区租一个没有摆设家具的、3张床位的房间,一个月也要450美元,水电费还除外。
报道说,目前欧洲人正设法通过要求提高工资、兼任两种职业、合用一套住房以及少购买东西的办法来适用这种费用高的情况。尽管工资增加了,但欧洲人的购买力却在下降,商店不得不把它们的春夏两季的销售期延长了。尽管政府给予福利,如免费医疗,国家对低收入的工人补贴房租费,但仍有许多欧洲人买不起一年前所买的东西。就西班牙人来说,今年工资增加比例平均起来比16%的通货膨胀率要低4%,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人更穷了。
西方舆论估计,现在经济衰退正逐步在西欧国家展开。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滞胀”(即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发)的趋势也一直在西方世界发展。欧洲各国生活费用上涨可以说是这种“滞胀”趋势发展的一种表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