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这种做法应该改变
编者按:美国朋友理查·罗伯逊和加拿大华侨张汉卿的来信,都对我国一些商业单位、服务设施专为外宾开放而不许国内群众进入的做法提出了批评。这类做法,早就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但是,迄今并未得到改变,在某些地方还有发展的趋势。这样做,有些同志可能是想要更好地接待外宾,有些同志可能是出于本单位工作的考虑。但是,它的效果,它的影响,往往和这些同志的愿望相反。考虑到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看了一些国际友人、华侨的反应,难道不值得有关部门深思吗?
(一)
我是一个对现代中国成就深为钦佩的人,现在向你们写这封信。最近我在中国作了为期两周的访问,刚刚回到美国。所到之处,中国人民的生气勃勃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到了2000年,四个现代化一定可以实现。
但是,我必须承认,对外国人的优待,对中国公民的歧视,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使我深为不安。我指的是对非中国公民发行的外汇兑换券。凭这种外汇兑换券,外国人可以在特殊的旅馆住宿,在特殊的餐馆就餐,在特殊的商店购买东西——所有这些特殊的地方一律不接待中国公民。这种制度使人想起在过去不平等条约时期给予外国人的特权。此外,那些专为外国人设立的特殊的等候室等等,也似乎是不必要的。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这些特殊待遇感到不安。这些特殊待遇会助长、加深优越感和自卑感。
我强烈主张重新考虑这些办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理查·罗伯逊
(二)
《多伦多环球报》载有一篇该报驻北京记者约翰逊发出的报道,赞扬《北京日报》评论员正确地指出媚洋心理之不当。文章报道有一位读者批评天坛公园内举办的手工艺展览只限外国人为对象、不许中国人进场参观的怪现象。
回想半世纪以前,上海英租界外滩花园门口曾立有一面告示牌,禁止“狗与华人”入内,这个故事经过外国书刊的记述,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千千万万的人士所共知,许多西方人并引为自愧。想不到事过半世纪,今天的中国各大城市(不只于上海或北京)划有许多禁地,不许中国人民进出,专供外国人享受。
这种外侨特权的现象,不但在世界各先进国家向不存在,就是独立后的亚非新兴国家也已看不到的。为什么在第三世界国家间被人器重的中国偏偏还保持这种殖民地时代遗留下来的心理?我们生活在美洲的几十万华侨,无论是教授、律师、公务员、工程师或商业人士,都凭着中国人的聪明、勤恳,常常达到很高的水准,我们以属于中华血统为自傲。但看到中国国内出现的怪现象,我们觉得可惜又可叹。
加拿大华侨 张汉卿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联合国海洋法会议获得新进展
吴迎春
有150个国家参加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第九期会议第二阶段会议最近在日内瓦闭幕。会议在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上取得重要的进展。
这些进展是:就管理机构——国际海底管理委员会理事会的组成和表决、海洋法公约生效所需的批准国数目和修改公约的程序等几个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进一步修订了长达400项条款的海洋法公约草案。这些进展象“隧道尽头的曙光”,为联合国史上最长的马拉松会议带来了希望。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自1971年开始筹备,1973年正式召开,正式会议已举行了九期十多次,前后历时7年。会议围绕着领海、海峡、大陆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国际海底矿藏资源、海床洋底、海洋环境的保护、科学研究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目的是制定一项为各国所接受的新的海洋法公约,使全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海底资源能为全人类服务。
今年,这次第九期会议先后开了二次,一次在3月份,一次就是7月底到8月。自从会议召开以来,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一方,以超级大国为另一方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斗争。特别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则是国际海底矿藏资源的开发制度及其管理机构。
人们知道,浩瀚的海洋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这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物资源。据估算,海底石油、天然气储量达2,500亿吨,占全世界油、气储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深海海底,估计有2万亿至3万亿吨的锰结核,这种锰结核含有数十种元素,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例如在太平洋底的1万亿至1.6万亿吨的结核中,就含有2,000亿吨锰,90亿吨镍,50亿吨铜,30亿吨钴。如果按目前世界消耗水平,锰可用24,000年,铜600年,镍15,000年,钴13万年以上,大大超过同类矿物的陆地蕴藏量和可用年数。这对于正闹“资源荒”和“能源危机”的超级大国具有很大的魅力。它们早就觊觎着海底资源,并对锰结核作了广泛的勘查和试探性开采,企图凭借手中雄厚资金和技术力量大规模地开发国际海底资源掠为己有。这理所当然引起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不满和反对。
在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广大发展中国家根据197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的原则,主张成立一个由所有国家组成的并有广泛权力的机构“国际海底管理局”,由这个管理局来直接开发或由它控制下开发国际海底资源。但是超级大国一开始就反对管理局进行直接开发,主张管理局只负责发执照或许可证等事务,而开发工作则由缔约国及其企业进行。这实际上使管理局形同虚设,而他们则能够凭借本身的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独享国际海底资源。由于广大中小国家的强烈反对,他们又变换手法,继而提出所谓“平行开发制度”方案,即主张私人企业、国家实体和国际海底管理机构具有“同等”的开发权而不受国际管理机构的控制和约束。经过几年的激烈争论,最后达成的妥协性方案是,国际海底资源的开发应在国际海底管理委员会的控制下,采取“平行开发制”的方式进行,即国际海底管理委员会有权直接进行开发,开发活动由这个国际机构中的下属企业部具体进行;同时,有关的国家和私人公司也可在指定区域进行开采,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开发制度,由参与勘探、开采的国家或私人企业承担义务,帮助企业部具有财政和技术能力。在这次日内瓦会议上有关国际管理机构问题取得的这一进展,终于使这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至于其他一系列问题,诸如有关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海峡、科学研究、保护海洋环境等在这些年里也已陆续得到解决。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坚持斗争,维护了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又在某些问题上采取了灵活的态度,使得这一会议取得了重大进展。法新社在评论会议结果时认为,“最棘手的谈判阶段已经结束,一年时间内将会在费力的谈判以后订立一项公约”。人们预计,在明年的第十期会议上,新的海洋法公约将会完成。但是,有些问题仍然存在,如:如何划分相邻和相向国家之间的海域,关于海底矿产生产的最高限额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有待明年下一次会议解决。


第7版()
专栏:资料

利比亚和邻国的历次合并计划
9月1日,利比亚元首卡扎菲提出和叙利亚进行合并的计划,得到了叙利亚的响应。这是卡扎菲第五次提出利比亚同其他国家合并的计划。
第一次是在1969年12月27日,利比亚、苏丹和埃及三国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举行首脑会议并签订了的黎波里宪章。宪章规定分阶段建立一个联盟。1970年11月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后发表声明,宣布三国将建立联盟。同年底叙利亚也加入了联盟,并成立了由四国首脑组成的联合领导机构。但后来由于意见分歧,四国联盟没有继续存在下去。
第二次是在1971年4月17日,利比亚、埃及和叙利亚决定建立一个阿拉伯共和国联邦。同年9月1日,利比亚、埃及和叙利亚就三国组成阿拉伯共和国联邦举行公民投票,通过阿拉伯共和国联邦基本章程和宪法草案。同年成立了联邦内阁。第二年由这个联邦的三个成员国各选出20名议员组成国民议会。后来,也是由于出现意见分歧,建立联邦的工作没有进行下去。
第三次是在1972年8月2日,也就是埃及驱逐苏联顾问2周之后,利比亚和埃及两国领导人在利比亚的班加西签署了一项宣言,宣布两国要尽快合并成一个统一国家。1973年8月29日,利比亚和埃及宣布两国实行统一的决议和宣言。当年中东十月战争后,两国发生分歧,这一合并计划又告失败。
第四次是在1974年1月12日,利比亚和突尼斯两国领导人在突尼斯签署了一项宣言,宣布两国合并,新的国家将取名为阿拉伯伊斯兰共和国,将有同一位总统、同一面国旗、同一个军队和同一部宪法,并定于1974年1月18日举行一次公民投票。两天之后,突尼斯总统解除了合并计划的主要支持者穆罕默德·马斯穆迪的外交部长的职务,放弃了合并计划。
静舫


第7版()
专栏:

新西兰见闻二则
阳雄
一、采草莓
盛夏是新西兰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对于以“风城”闻名的首都惠灵顿来说,更显得可贵。习习海风,夹杂着山坡上青草散发出来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
新西兰的盛夏是12月,正是中国的冬季。这时也是新西兰的山果收获季节。果园因为缺乏劳动力,许多果子一时摘不下来,就要熟透掉落烂掉,十分可惜。所以许多果园经理便刊登广告,招徕游人前去自摘他们需要的水果,价格只及市场零售价的三分之一。惠灵顿不少家庭趁周末郊游,顺便去果园摘些价廉物美的水果回家,贮存在冰箱里,供一周之用。
12月的一天,我们几个人根据报上的广告,来到惠灵顿的卫星城莱文的一个草莓园。一下车,迎面扑来一股新鲜草莓的甜香。道旁的小屋里一莓园主人和2位伙计正在包装红得透亮的新鲜草莓。他们把草莓装在特制的小方纸盒里,售价每盒一新西兰元。经理热情地出来招呼,递给我们一叠纸盒和几只木筐,领我们走到屋后的草莓园里。又大又红的草莓在一垄一垄的草莓地里闪闪发亮,好象在招呼“快来摘吧!”经理热情地说:“太多了,我们忙不过来,欢迎你们来帮忙,随便摘吧,可以品尝。”熟透了的草莓,一碰就落,采摘全不费劲。
象这样的草莓园在莱文附近有多处。每逢草莓收获季节,经理就在公路旁竖一木桩,钉上一块木牌,画了一只大草莓,箭头指处必有一座小屋,售货台上摆满了草莓,屋后就是一大块草莓园地。莱文周围地区充满了草莓的甜香味。热情的主人,可爱的草莓使人们十分留恋。
二、地 热
罗托鲁阿是新西兰著名的地热名胜地,位于北岛罗托鲁阿湖南岸。它正处于太平洋地震带上,地底下是高温高压的岩石和岩浆。这里的池塘泥浆沸腾,据说放上生鸡蛋几分钟即可煮熟,被称为“太平洋的温泉奇境”。
罗托鲁阿在毛利语里是“火山口湖”的意思,面积60平方公里,周围有16个大小湖泊,组成一个湖泊群。罗托鲁阿市内旅馆林立,内设有蒸气浴室和露天温泉游泳池。旅游者在罗托鲁阿不但能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能享受新西兰艺术的珍宝:新西兰土著民族毛利人的雕刻、毛利建筑艺术和毛利歌舞。
距罗托鲁阿市约30公里有全球著名的怀拉基地热发电站。这个站从1950年开始钻探,1958年第一台发电机开始发电。现有汽井一百多口,其中60口用于发电。站在发电站的前面,就能看到一股股白色蒸气直冲云霄的壮丽奇观。眺望远处,白云翻滚,犹如万马奔腾。凡是访问新西兰的人,都希望到罗托鲁阿一游,因为新西兰当地人认为,没有到过罗托鲁阿,就不能算到过新西兰。


第7版()
专栏:

畜牧之国新西兰
周修庆
在太平洋西南部,有一个草原密布、牛羊成群、被称为“畜牧之国”的大洋洲岛国,那便是新西兰。
新西兰由南岛、北岛和斯图尔特等一些小岛组成,面积为二十六点九万平方公里。人口三百一十四万,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的后裔,百分之九是当地原居民毛利族人,百分之五为其他民族。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通用英语。毛利族用本民族语言。首都惠灵顿。国家元首为英国女王,由女王任命的总督代表。行政机构为内阁。
新西兰是世界上著名的畜牧业发达的国家,畜牧业是它的经济基础。全国有约十二点六万平方公里的牧场,占土地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七。全国共有牛近一千万头,羊六千五百万只,平均每人有牛近三头、羊二十只。一九七九年生产肉类一百一十五万吨,鲜奶六十四亿公升,黄油二十七万多吨。畜牧产品占新西兰出口总值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羊肉和奶制品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新西兰的羊毛细长、柔软、有弹性。在一九七九—一九八○年度,羊毛产量达三十五点六万吨,突破了历史最高纪录。羊毛出口居世界第二位。新西兰畜牧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在草地经营上都实行机械化。新西兰农业也高度机械化,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燕麦、大麦等。
新西兰是英联邦成员国,又是“美澳新安全条约”的成员国。在对外事务中,新西兰加强同美国、英国、西欧和日本的合作,积极开展与南太平洋各国和东盟国家的关系以及区域性合作。现政府反对霸权主义扩张;谴责苏联入侵阿富汗,要求苏联从阿富汗撤军;谴责越南侵略柬埔寨,呼吁外国军队撤出柬埔寨。
中国和新西兰两国人民早有交往。一九七二年中新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政府领导人和许多代表团进行了互访,贸易、文化关系有所加强,两国的友好关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也日益发展。


第7版()
专栏:

图为罗托鲁阿的地热峪。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荷兰研究利用风能
荷兰政府为使能源多样化,打算在今年开始“超级风车”的实验工程,以便测算出在工业上利用风能的全部可能性。
“超级风车”是荷兰全国能源研究中心所设计的。它拥有两扇用玻璃和碳纤维制成的风翼,直径长25米。它所配备的涡轮机可利用空气势能的40%发电。据专家们说,如果实验成功,到本世纪末,荷兰可利用5千架这样的风车生产出全国耗电量的1/5。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植树造林 保护环境 净化空气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不久前为配合世界环境保护日的举行,发表报告指出:滥伐森林、金属污染和运输网的扩大等等活动,正成为环境保护的严重问题,并使儿童的健康受到极大影响。
报告说,由于重金属使用量增加,造成空气、土壤和水的污染增加。污染环境最危险的是镉、水银和铅。因此,迫切需要进行研究以防止重金属污染。
报告还指出,由于大片热带林遭到破坏和矿物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影响了世界气候。
报告建议各国大量植树和发展代替的能源,以防止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害。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摩洛哥建立商品包装研究所
摩洛哥为了促进商品出口和增加国家收入,最近建立了一所商品包装研究所。
摩洛哥每年出口近100万吨新鲜或加工的农产品、柑桔等水果和蔬菜以及鱼罐头。为保持商品的新鲜和质量,就必须改进商品的包装。建立这个研究所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包装方面的管理人员和改进包装技术。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6千年前的日本人
最近,日本考古学家在名古屋瑞德区发掘出一具据认为是6千年前的日本“绳文人”的完整的骨骼。这具人骨上下颚各缺少一对犬齿和一对臼齿。日本学者认为,这说明日本人的祖先早在6千年以前就已经有拔牙的风俗,比一般认为的早2千年。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泰国中部叻丕府丹嫩萨督水上市场,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这种五光十色的水上市场,吸引着许多外国旅游者。
新华社记者 马胜荣摄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女消防队长
这位以轻捷的步伐攀登消防梯的年轻妇女(见图)名叫米什丽娜·科兰,年28岁。她是刚被任命的法国里昂地区消防队的队长,领导着1,600名消防队员。
在法国,女消防队员是有的,但是由妇女指挥消防队,这还是第一次。(附图片)
女消防队长米什丽娜·科兰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废皮革的妙用
最近,罗马尼亚制鞋工业科学研究所的格奥尔基·乔科工程师,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成功地从一些废弃的皮鞋和投弃的边角皮革废料中提制了一种新型的塑料形态的再生革。这种再生革不仅可以供制鞋工业使用,还可以制造医疗上用来包扎伤口的精薄的绷带。这种奇妙的塑料——乔科再生革,最大的特点是轻,而且可加工得很薄,它奇妙之处是能被皮肤吸收,并且具有良好的愈合伤口的作用。目前从每百公斤废皮革中即可提制出九十公斤这种新的再生革。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新型橡胶马路
波兰普拉斯特库姆公司的专家们,最近在波兹南首次成功地利用废轮胎做原料,经过加工铺设成新型的城市马路路面。它的特点是坚固耐用,不污染环境,对汽车轮胎的磨损程度可比一般的混凝土路面减轻七倍。在这种路面上行车和走路感到平稳、舒适,深受汽车司机和市民们的欢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