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恩格斯的梦
  乌兰汉
恩格斯有一天做了一个梦。这个梦是如此有趣,以至于他把梦的内容告诉了马克思。1881年8月18日他写信给马克思说:“昨天晚上我梦见我把自己的领扣交给一个青年人去求微分,而他拿着领扣溜掉了。”求领扣的微分,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却又被青年人给拿跑了,不是更觉得荒唐可笑吗?其实,恩格斯并非凭空想到用领扣去求微分,而是因为他当天整个身心都倾注在钻研马克思的《数学手稿》上,结果便在夜间做了这个梦。恩格斯是位伟大而谦虚的人,是位博学而又风趣的人,从以上情况,人们多少可以领略到他刻苦钻研学问的精神。
《数学手稿》是马克思多年研究数学的笔记。马克思喜欢演算数学,有时把它当作一种休息、一种乐趣,甚至是一种安慰。当马克思夫人病危时,马克思为了抑制自己揪心的悲恸,曾拿起笔来进行数学演算。当然,马克思的演算也并不只是他个人的一般嗜好。他自称他的算术“一向很差”,但他决不因为自己算术“差”而回避它,相反,他迎着困难前进。1858年他在制定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时,曾因计算上的错误而大大阻碍了工作的进展。于是,马克思在失望之余,重新坐下来演习代数,并用代数方法,很快又计算正确了。
马克思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深感数学的巨大作用。他经常把自己在数学方面的进展告诉恩格斯,并说:“我认为这对你的军事研究几乎是必不可缺的”。只读过中学的恩格斯,在40多岁时,在马克思的启发下,开始学习微分学。后来,他把自己重新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称之为“脱毛”。他说:“……当我退出商界并移居伦敦,从而获得了研究时间的时候,我尽可能地使自己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来一个彻底的……‘脱毛’,8年当中,我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这上面。”他深刻地认识到为了深入钻研物理学和化学,他一定要懂得数学。他和马克思一样,在后半生中一直没有放松对数学的研究。
马克思在他的晚年把自己几十年来研究数学的笔记寄给老战友恩格斯,是为了听取他的意见。马克思的《数学手稿》探讨了很多方面,其中包括导函数、微分、微分子的历史、函数、求曲边形的面积等。在微分学的历史中又论述了神秘的微分学、理性的微分学和纯代数的微分学。
1881年8月17日,恩格斯着手研究马克思的《数学手稿》。马克思在数学领域提出的见解立刻吸引了恩格斯的全部注意力。这天,他反复思考着他的伟大战友的论据。他陶醉在马克思的演算中。他甚至用马克思的方法求出一个他一时忘了的公式,然后又用普通的方法对它进行了验证。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把当时不少数学家们坚持的神秘莫测的一些概念解释得清清楚楚。他高度赞扬马克思:“你无需害怕在这方面会有数学家走在你的前面”。
联系到恩格斯写的《反杜林论》和生前未完成的《自然辩证法》这两部光辉著述中有关数学的精辟论述,就可以看出伟大的革命导师们在每一个领域,为了攀上其高峰而付出了多少心血与精力,甚至在梦中也摆脱不了白天思考的问题。
今天,在纪念恩格斯逝世85周年的时候,在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的过程中,回顾伟大革命导师的好学精神,对于我们不是很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吗?(附图片)
  高 莽 插图


第7版()
专栏:

  黎某获奖有感
  黄文欢
莫城优厚奖黎哥,大为奴才唱赞歌。
二万五千纸卢布,金瓯这样落人家。
报载,克里姆林宫把“加强国际和平列宁国际奖金”授予越南领导人黎笋。这出大霸奖小霸的丑剧,是对列宁光辉名字的玷污,也是对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挑衅。上面是黄文欢同志听到这一消息时用中文写的一首讽刺诗。
·编者·


第7版()
专栏:

  世界地热发电站
一些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纷纷研究利用地热建立发电站。美国、意大利、日本、新西兰、冰岛、苏联、印度、菲律宾等国先后建设了大小不等的地热发电站。我国西藏羊八井地区也已建造了一座小型的地热发电站。据一九七六年统计,全世界利用地热发电的装机容量已达一百三十六万二千千瓦。美国发展较快,一九七九年地热发电量达六十六万三千千瓦。新西兰的怀拉开地热发电站,总容量达十九万二千六百千瓦。
利用地热兴建发电站有其优越性,既可代替日益涨价的石油,又减少环境污染。目前一些国家的地热发电站都是利用地热蒸汽发电,至于利用地下热水发电的技术尚在进一步研究中。
·达·


第7版()
专栏:友谊之花

  艾青在巴黎
  柯国淳
“我从你彩色的欧罗巴
带回了一支芦笛。
同着它,
我曾在大西洋边
象在自己家里般走着……
我耽爱着你的欧罗巴啊,
波特莱尔和兰布的欧罗
巴。”
这是1933年诗人艾青从法国学画归来时所写的诗《芦笛》中的几句。诗中抒发了他对曾在那里度过三年青春时光的国度及其两位著名诗人的深挚怀念和景仰之情。
不久前,艾青应法国圣热尔——波里涅克基金会的邀请,重访阔别近50年的巴黎,参加在那里举行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学国际讨论会。这期间,主人在日程上特意安排了一项欢迎艾青诗人的活动,气氛是那样热烈,使诗人成为这次讨论会所瞩目的中心人物。
那是讨论会最后一天的上午。会场的布告栏里张贴着一位代表《致艾青》的诗:
“昔日在巴黎是画家,
今日返巴黎是诗人。
50个春秋过去,
心儿却永远年轻。
如今重新拿起画笔,
画一艘大三桅船搏击暴风!
去吧!饱经沧桑的斗士,
前进,在大海上,在浪涛中!”
讨论会一开始,一位中国代表宣读了关于艾青与时代的长篇论文后,巴黎第八大学的洛阿夫人等发言,高度评价中国抗战时期的诗歌,尤其是艾青的作品。最后,艾青在热烈的掌声中讲了话。他介绍了自己的经历,阐述了诗人和时代的关系,讲了他在日本侵略者监狱里写的《大堰河,我的媬姆》,解释了自己的主要作品。他几次试图结束自己的发言,让代表们去吃午饭,但不断提出的问题却使他欲罢不能。这一切,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学,对艾青的诗歌的喜爱。会议主持人鲁尔曼教授还朗诵了三首致艾青的诗。
对这感人的场面,艾青说:“这不只是对我个人的承认和尊敬,而且是对我的祖国及其文学的承认和尊敬。”
人们知道,这位在世界上享有声誉的诗人,在粉碎“四人帮”前的二十年里,曾被迫停止了歌唱。在那漫长的岁月中,外国诗歌界的朋友们关心他的命运,打听他的下落……。因此,在这次国际讨论会上,人们见到艾青,当然是十分高兴的。一位代表在致艾青的诗中欢呼:
解放了,平反了,
《火把》点燃了,
《乞丐》得到爱护了,
从今以后,诗人,
人们永远热爱你!
在法国出版的《艾青诗选》的译者卡特琳娜·飞霞女士在写给艾青的信上说:“看到您在经历了漫长的磨砺之后还这样健康,这样坚强,这对我们大家是很大的鼓舞。在您从北京带来的近作中,我们发现了您以往的佳作中所包涵的同样的力量,同样的慷慨,您的老读者们为此感到庆幸……”信的落款是中文的签名——“飞霞”。这名字,是艾青应卡特琳娜的请求,根据她名字的译音为她起的。目前,飞霞正准备与别人合作,撰写艾青的传记。
国际讨论会期间,法国的报刊发表了评介艾青及其作品的文章。一张报纸用几乎半版篇幅,刊登用中文书写的艾青的名字和他的照片;法国和其他国家的不少朋友给他寄来了信和诗,送给他书籍和纪念品……。这一切,就象一朵朵友谊的鲜花,展现在诗人面前。
在法国逗留期间,法中友协的马纪樵夫人曾陪同艾青去寻找他青年时代在巴黎留下的足迹。艾青当年住过的巴黎第五区的里斯本旅店还在,但他在巴黎市郊住过的房子已经无处可寻了。艾青不无感慨地说:
“五十年了,变化是很大的。巴黎更加繁华了,修起了高速公路和许多新建筑。但凯旋门依然屹立着,圣母院和卢浮宫依然屹立着,这些没有变,就如同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是喜欢法国的,我在那里度过了物质上贫困、精神上自由的三年。我喜欢波特莱尔和兰布的法国,艺术的法国……”
是的,正是在法国,艾青摈弃了学院派的美术,兴趣开始向文学移动;正是在法国,诗歌的种子悄悄地植入他心灵的土壤。而漫长的中国革命斗争的风风雨雨,浇灌并锻炼了他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成长。五十年后的今天,已是丰收的季节了……


第7版()
专栏:

  西德的宝石城
西德的伊达尔—奥伯斯泰因是闻名于世的宝石城。它座落在群山环抱的峡谷中,一条湍急的河流横贯城市。每年,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和商人进入宝石城。人们一到那里就仿佛看到了节日夜晚的焰火:一家家商店,一排排橱窗里,繁星般的钻石,彩虹似的珠串,云蒸霞蔚的宝玉,闪光发亮,五彩缤纷地呈现在眼前。玛瑙、珊瑚、青金、翡翠、水晶、碧玉,有的象粉红的芍药,有的象大红的牡丹,也有的象娇小的丁香,争妍斗艳,鲜丽璀璨。
宝石城中,家家户户的庭院两旁装饰着一堆堆璞玉和珍宝矿石,客厅的墙上挂着宝石晶体或地质花纹的图片,桌椅、橱架和门把手都镶着造型优美的宝石,吊灯的灯罩也玉串珠联。当地人还会得意地告诉你,这儿的小孩一生下来就在摇篮里玩宝石。
宝石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那时发现了玛瑙矿,就开始宝石加工。那条湍急的河流,日夜不停地推动着水磨轮子,人们对宝石进行琢磨,加工成项链、戒指和各种工艺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于是小城一天天地兴盛起来。后来,矿藏慢慢减少,早在1860年,就有人走出家园,远渡重洋,到拉丁美洲和非洲,在那新天地里开采宝石,之后把它们汇集到宝石城进行加工。
这儿有两处引人注目的地方,可以说明宝石城的今昔:一处是河流旁边保存的一座古老的小磨坊和两个真人大小的雕塑人像,一个人肩上扛着装满玉石的口袋,另一个衣衫褴缕的人匍匐在磨轮一侧打磨宝石,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当年的艰辛劳动;另一处便是现代化的24层宝石大楼,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云集于此。
现在,伊达尔—奥伯斯泰因有上千家企业加工宝石。几百年来,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专门的行业,有的几代人加工青金,有的加工玛瑙,有的加工钻石……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首饰工艺品的需要量越来越大,而自然资源却逐渐减少,伊达尔—奥伯斯泰因人为了适应新的情况,研究出宝石染色法。低档材料经过染色加工后,颜色鲜艳永不褪色,不仅弥补了材料不足,而且价格便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夜晚,我们从宝石大楼的顶层俯瞰整个宝石城,近处远处,峡谷里和山坡上,各种灯光和宝石的光彩交织成一片华丽的景象,好象一个满身珠翠的美人在月光下婆娑起舞。
(唐 华)


第7版()
专栏:

  奥运会的阴影
  阿尔宾·迪林
历史的教训不应忘记。1936年,在世界公众强烈谴责希特勒对外扩张声中,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纳粹党徒以震耳欲聋的礼炮声和狂呼声,向希特勒致敬。象征和平的橄榄枝,被按“惯例”献给希特勒。在这个所谓与政治无涉的体育盛会掩盖下,纳粹德国加快了发动侵略的进程。奥运会结束仅两个月,希特勒就把“雄鹰军团”开进西班牙,继而吞并奥地利,最后把铁蹄踏遍欧洲,使世界遭受一场浩劫。今天,当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对阿富汗进行赤裸裸的武装侵略,国际上一片谴责声中,第二十二届奥运会在莫斯科开场了。美国《读者文摘》刊载的这篇文章,不也能使人从本届奥运会的阴影中,看到发人深省之处吗?
四十四年转瞬过去了。如今,在柏林巨大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内我所就坐的地方,正是当年希特勒曾经坐过的座位。今天,这个体育场一片寂静。风吹扑着金属旗杆上的绳索,乌鸦在阴暗的天空中盘旋,唯有这风声和乌鸦不祥的叫声,打扰着我回溯当年的沉思:
凯旋门两旁的人群发出希特勒来了的震耳欲聋的喊声。三万纳粹党徒夹道欢迎希特勒。此刻,喇叭齐鸣,希特勒突然出现。
伴随着乐队演奏的乐曲,五十一个国家的运动员在彩旗后开始入场。奥地利运动员入场时,伸直手臂敬致纳粹礼。保加利亚队迈着正步进入会场,抢了风头。由三百七十名运动员组成的庞大的美国代表队没有行点旗礼,只把礼帽拿在胸前,目视右方。人群中发出一片乱哄哄的口哨声和跺脚声,表示不满。最后,德国队在《德意志高于一切》、《霍斯特——韦塞尔之歌》的乐曲声中步入会场。这时,人群中呼喊:“胜利万岁!胜利万岁!胜利万岁!”
希特勒向观众致传统礼。接着,一名红发运动员高举燃着的火炬——从奥林匹克宙斯神庙点燃的圣火,跑步绕场一周,然后登上石头台阶,跑到大油盘前将之点燃。霎时间,蓝色的火焰徐徐上升,大炮轰鸣。理查德·施特劳斯指挥乐队演奏他为这届盛会谱写的乐曲《奥林匹克圣歌》,比赛宣布开始了。
开幕式安排得异常精彩而又内行。然而,这届奥运会曾险遭抵制而未能召开。当时希特勒的暴徒们到处抢劫、殴打、侮辱犹太人。美国对此提出强烈、严重的抗议。英国也大声疾呼,表示不满。因而,希特勒策划了一个对策,装点门面地挑选了几个犹太人参加德国代表队,并任命卡普特·沃尔夫冈·菲尔斯特纳这个犹太混血儿为奥林匹克村副村长。
柏林奥运会开得极为成功,它使纳粹组织者们赢得了千百万人的赞赏。纳粹分子向全世界显示:德国是一个纪律严密、团结一致、令人敬畏的强国。许多游客回国后,对希特勒本人和他的繁荣国家,以及他的人民所具有的某种献身精神大加赞扬。他们似乎没有人知道,德国人是为什么而献身的。
也许希特勒对德国人讲过应该为什么献身。
甚至当希特勒坐在这儿检阅游行队伍时,他有许多重大事情要思考。他的扩大西班牙战争的秘密计划;立即从汉堡向西班牙调遣飞机、弹药和精选的空勤人员;这些空勤人员穿便服,以旅游者身份进入西班牙。佛朗哥的叛乱将为戈林的年轻空军提供一个试验战场。希特勒的这项宏伟计划安排得象当天的开幕盛况那样细致、精彩。这个计划将会有步骤地实现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所宣布的野心——建立一个光荣的千年帝国。
在美国,有人反对参与纳粹分子这种旨在垄断世界新闻的、可耻的大规模宣传运动。还有一些人宣称,体育与政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实体。奥委会委员们强烈反对许多美国人的这一观点:即国际体育道德会被卑鄙的、政治的目的所破坏。记者采访了一些运动员,他们除了一心想为自己的国家赢得奖章外,别无其它考虑,所以他们不愿抵制这次奥运会。
屈莱顿(17世纪英国戏剧家、桂冠诗人——译注)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
壮观的表演存在着阴谋
和平不过是战争的伪装
我终于离开这个凄凉、冷情的体育场,乘地铁,然后又走了一段路,来到查利检查站。这里根本没有丝毫缓和的气氛。在柏林墙这个开口处的铁丝网和布雷区后面,站立着纪律严密的另一个德国的侦探。我曾在这个德国旅行过。因此,我相信我能理解这个国家的人民在想些什么。参加莫斯科奥运会?请你回头看看:阿富汗并不是一种游戏,而是一场赤裸裸的战争。
姜桂英 张亮 译(附图片)
希特勒(右三)在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陪同下,步入奥运会开幕式会场。
柏林奥运会后不久,希特勒的空军就闯进西班牙上空,参加西班牙内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