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扩大口粮按劳分配部分
劳动者收益增加 各族社员勤劳生产
据新华社昆明8月8日电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社队,从去年夏收预分开始实行口粮按劳动工分分配加照顾的办法,使劳动者得到物质利益,调动了各族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这个自治州的社员群众过去就有口粮分配按工分加照顾的做法,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当作资本主义批掉了,结果出现了劳动力强的户粮食不够吃,而劳动力弱、人口多的户粮食吃不完的不正常现象,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各族社员强烈要求废止平均主义的分配办法。各级党委发动群众讨论,有2,583个生产队主张实行口粮按工分加照顾的分配办法,这些生产队占全州生产队总数的85%以上。
中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委认为,口粮分配扩大按劳分配比例,是人心所向;但是此事关系到千家万户,必须慎重从事。为此,州委和各县县委选择9个生产大队,先行试点。试点中发现,分配水平较高的坝区社队,一般提留的照顾粮只占分配粮的3%,而解决困难户口粮后,还有剩余。半山半坝和山区具有一般分配水平的生产队,稍微提高照顾粮的比例,都减少了吃国家返销粮的数量。只是山区分配水平低的穷队,虽然照顾粮占到了分配粮的6%以上,吃国家返销粮的数量一时还降不下来。有极少数穷队需要的国家返销粮还略有增加。根据这种情况,州委决定在全州因地制宜地实行口粮分配按工分加照顾的办法。去年秋收分配中,全州按工分分配的粮食占社员口粮分配部分的92.8%。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总结了一年来实行这一分配办法的好处,认为主要有三条:
一、能够使劳动者得到更多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不仅劳动力强的社员会更勤劳,劳动力弱的社员也积极出工,就是半劳动力、闲散劳动力也争取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盈江县平原公社兴和大队还出现了27个有名的懒汉由懒变勤的动人事迹。
二、解决了一部分劳动力强的户长期吃粮不够的困难,有利于他们先富裕起来。潞西县芒市镇松树寨大队芒满生产队,去年实行口粮分配按工分加照顾后,每人平均分粮900斤以上的有17户,占全队总户数的46%。其中,劳动力强的8户由上年的每人平均分粮700多斤上升到1,098斤。粮食吃不完,他们就多养猪,多卖猪,增加收入。
三、由于家家户户争出勤,创造的财富多了,超支户大大减少了,集体经济更加巩固了。据统计,1978年全州超支户超支金额192万元,1979年已减少为99万元。


第2版()
专栏:

我国农作物病虫测报有发展
由于及时发布预报各地防治工作收效显著
本报讯 我国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病虫测报网。目前,农业部设立了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总站;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设立了病虫测报站、科;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和县设立了地、县病虫测报站一千七百多处。在基层,公社和生产大队、生产队设有数以万计的病虫测报点和农民测报员。
我国农作物病虫测报对象,目前已有三十多种全国性的主要病虫害和四十多种地区性病虫害。由于及时发布预报,促进了各地防治工作的开展。今年夏蝗发生趋势,在防治前三个月就做了预报,指出今年滨湖、沿海、内陆等蝗区夏蝗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都小于去年,山东、河南交界处的黄河滩地区将严重发生。各地根据预报修订了防治计划,有的地区压缩了防治面积,有的地区加强了防治工作,南北各蝗区仅用十天时间就比较彻底地消灭了蝗害。又如暴发性的害虫草地螟,今年早在六月上旬就预测到有大发生可能,测报总站及时发出了紧急预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要求各地加强领导,并拨出灭虫专款100万元。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要求各地、县紧急成立除虫指挥部。由于预报及时,防治工作准备充分,收效显著。
在邮电部门的支持下,全国各测报站广泛使用了《农业病虫测报电码》,加快了虫情传递速度。
各地还抓紧了测报队伍的技术培训工作。近年来,不少测报站的干部、技工被评为省、地、县的先进工作者,有的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


第2版()
专栏:

北京郊区入夏以来旱情严重
市委等有关领导部门正发动群众抗旱保秋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 入夏以来,北京郊区雨水稀少,旱情严重。北京市委等有关领导部门正发动群众抗旱保秋。
据气象部门统计,7月份,北京郊区平均降雨量只有24毫米,仅为常年同期降雨量的10%左右,也是1875年有雨量纪录以来,105年中雨量最少的一年,目前,84座大、中、小型水库,除密云、官厅两座大水库尚有为数不多的存水以外,其余水库均已干涸亮底或降至死水位以下,无水可供。整个郊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了3至10米,大部分机井只能抽半管水。全郊区500多万亩秋粮中,有200万亩受灾较重,其中灾情最重的山区、半山区有50多万亩粮田基本绝收。同时,有150多个自然村人畜吃水发生了困难。今年,京郊受旱时间长,面积广,危害大,不仅粮食要严重减产,林果、畜牧、渔业、养蜂、养蚕等也都受到较大影响。干旱如持续发展,还将影响到工业用水。
干旱发生以后,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等部门的负责同志深入受灾较重的密云、延庆、平谷、房山、昌平、怀柔、门头沟等县区,勉励干部、社员依靠集体的力量抗灾度荒。他们要求受灾的社队利用一切水源和提水工具,继续浇水抗旱。庄稼长得好的地方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争取丰收,以丰补歉。各地要及早动手,广开门路,搞好多种经营,增收节支,安排好群众生活,作好救灾准备。
同时,要动员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村抗旱。市农林、工交、财贸等各部门和企业要尽量往郊区安排一些工副业,采取以工代赈等多种形式帮助山区、半山区救灾。


第2版()
专栏:

《四川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
按工分分粮加照顾促进集体和社员尽快富
本报讯 8月4日,《四川日报》就部分生产队试行按工分分粮加照顾一事,发表题为《按劳分配的一大进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文章首先指出,试行按工分分粮加照顾的办法,从初步实践的结果看,已经出现了以下变化:社员干活更展劲了,出勤率有很大提高,增产颇见成效。特别是一些长期后进的生产队,去年实行这一分配办法后,变化更为显著。有的生产成倍增长,有的比邻近其它条件相同而仅仅是没有改进口粮分配办法的队,增产幅度高出百分之几十。超支倒找户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在生产水平不高,社员分配大部分以实物支付的情况下,收入按工分分配,同大部分口粮按人平均分配是一个突出的矛盾。有些超支倒找户正是这个矛盾的产物。粮食大部分按工分分配以后,这个矛盾就比较好解决,大大有利于分配兑现。大部分口粮按工分分配,不仅调动了劳强户的积极性,同时也调动了劳弱户的积极性。许多试点队的情况证明,一些原来超支倒找的劳弱户,由于积极投工、投肥,现在不但不超支倒找了,分的粮食还比原来增多。至于尽力参加集体生产,因为劳弱所得工分不多,口粮分配仍不能保证基本生活需要的困难户,则有妥善和合理的照顾,保证他们分得基本生活所需要的粮食。社员口粮大部分按工分分配,合理评工记分,促进生产队关心改善经营管理。
按工分分粮加照顾的办法,既能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又可保证劳弱困难户的基本生活需要,对于调动社员的集体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的发展,使集体和社员尽快富裕起来,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值得加以提倡。
文章阐述了为什么现在提出要逐步推行按工分分粮加照顾的办法,这主要是基于下述两个方面的情况和理由:一是在粮食不富裕的情况下,两个市场、两种价格的存在短期内得不到解决。生产队按计划完成对国家的粮食交售任务以后,照国家牌价(或队内的分配计价)分给社员的粮食,既是社员的基本生活资料,又可以在农村市场出售。而市场价格往往要比国家牌价(包括队内分配计价)高。在一些地方现金分配较少的情况下,如果仍然实行大部分口粮按人平均分配,劳动力强、对集体生产贡献大的社员,就会觉得在经济上吃了亏,这势必挫伤劳动积极性。而大部分粮食按工分分配,使之同收入的分配基本一致起来,就能较好地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二是粉碎“四人帮”以来,我们适应当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拨乱反正,调整农村经济政策,采取一系列为广大农民热烈欢迎、在恢复和发展生产上很见成效的措施,农村经济开始搞活了。在这种情况下,改进社员口粮分配办法,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有的生产队长深有体会地说:“改进口粮分配办法,是在推行联产责任制以后,保证生产队尽快富裕起来的又一张王牌。”
文章最后指出: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是载入了我们国家宪法的。根据党的历次重要决定,在条件适当的地方,逐步推行按工分分粮加照顾的办法,这是完全符合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需要注意的是,生产队是否试行这种口粮分配办法,必须由本队干部、社员民主讨论决定,不要勉强从事,更不要单纯追求数量,在各地区、社队之间搞“一刀切”。试行的过程中,一定要过细地做工作,尤其要使应该照顾的社员户全部得到应有的照顾。有的生产队目前还不适于推行这种办法,而继续实行基本口粮和按工分、投肥分粮相结合,或者采取其他适当的分配办法,也要经过社员民主讨论同意,适当扩大实物部分按劳分配的比重。


第2版()
专栏:

浙江省瑞安县塘下公社张宅大队青年社员、华侨子弟韩士林和陈宅大队青年社员陈志雄,联合投资,办起了养鸡场。这是他们在观察良种鸡的生长情况。
康友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什么是农作物病虫测报
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是昆虫生态学和植病流行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病虫测报已成为植物保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预测病虫发生早迟、数量、危害程度和分布范围。
编制病虫预报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例如粘虫是迁飞性害虫,在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越冬的粘虫,2、3月份羽化为成虫,迁飞到江、浙、皖、豫、鲁南等一代常发区产卵、孵化、为害,5、6月又陆续羽化迁飞到河北中北部、山东北部、东北、内蒙古等二代常发区产卵为害,秋后又陆续自北向南回迁为害。因此,预报粘虫趋势,必须精确掌握粘虫发生、发展等各种基本数据,同历年资料对照分析,才能准确预报。
病虫测报根据预报期分为短、中、长三种。我国多数地区规定预报期在十天以内的为短期预报;十天以上,一个月以内的为中期预报;一个月以上的为长期预报。近年来我国病虫测报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从发生期预测走向发生量和危害程度预测;从短期预报走向中、长期预报。


第2版()
专栏:农村工作小议

为啥“荒年”不慌
今年关中平原的夏粮收成不如去年。除少数灌溉条件好的地方外,大部分地方都比去年减产。但是农村集市上的粮价却没有涨。民心稳定,
“荒年”不慌。
为什么夏粮歉收,粮价依旧,人心不慌?主要是这两年贯彻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允许农民超产多留多分,一般生产队和社员手里有余粮,遇到歉收并不感到吃紧。现在投入集市的粮食很多,卖者多于买者,价格稳定。
由于政策允许和鼓励农民搞各种各样的家庭副业,来“钱”的路子比以前广了。手里有了钱,也就不愁没有粮。加之,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不断恢复发扬,农民对党的领导充满信心。夏粮遇灾减产,领导对灾情有认识,向群众讲真话,积极采取措施,领导群众夺取秋季增产。群众心里有了底,即使遇到一季歉收,心中自然也就不慌。
四长


第2版()
专栏:

认真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成果
仙游县蔗粮连年大幅度增产
新华社福州8月10日电 我国著名甘蔗高产县——福建省仙游县,认真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成果,使全县蔗粮生产连年大幅度增产。三年来,蔗糖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7.4%,粮食总产和亩产平均每年递增11.8%和12.99%。去年,全县甘蔗和粮食的平均亩产量分别达到12,800斤和1,338斤,成为福建蔗粮双高产先进县。
仙游县的科学实验活动很活跃,近年来,广大农业科学技术人员根据本县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选育良种、作物栽培、植物保护、耕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百多项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或先进经验。对于这些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县委都及时推广,每取得一项成果,就让它在全县开花。
仙游县平均每人只有五分地,蔗粮争地的矛盾比较突出。仙游县同福建农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共同研究出“甘蔗育苗移栽”新技术,即在种蔗前的冬天或早春,集中培育蔗苗,待春季麦菜间作的蔬菜收了后,将蔗苗移栽在菜地里,这样蔗麦互不损伤,既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也延长了甘蔗生长期,使每一亩甘蔗增产一至两成,小麦增产一成以上,还额外收获蔬菜二千多斤。“甘蔗育苗移栽”的新技术能较好地解决粮蔗争地的矛盾,县委很快就在全县推广。去年全县25,000亩新植蔗采用育苗移栽方法,增产甘蔗20,000多吨,增加收入90多万元,等于扩大了3,100多亩耕地。此外,进行蔗粮合理轮作、蔗田套种三季绿肥等,促进了蔗糖生产的发展。粮食作物方面,在山区社队推广了钟山公社农技站试验成功的两年四茬制和两年五茬制的耕作技术,从而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平衡发展。


第2版()
专栏:江西通讯

他们胸中有明天
——江西共青垦殖场访问之三
不想明天、看不见明天的人,今天的事情也办不好。
共青垦殖场各项工作做得好,生产发展得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场的干部和职工善于从明天着眼研究今天的问题。无论干部还是工人,向我们介绍情况时,几乎都有一句共同的口头禅:眼睛看着明天干活,越干越有劲;心里想着明天的需要,越干门路越多。
一说起共青垦殖场的发展历史,人们总是从板鸭厂讲起。这不仅因为板鸭厂在垦殖场最困难的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垦殖场摆脱了困境,还在于人们从中得出了一条很有益的道理:搞生产办事情必须把今天和明天联在一起考虑,就象是人走路,闭着眼睛不行,总是低着头走也不行,要睁大眼睛往前看。
早在1964年,当时的垦殖场党委书记余仕观就建议充分利用本场水面多这个具体条件,大力发展养鸭,光靠开荒种地打粮食不行。在老余的倡导下,场里养起了鸭子,又派蒋仲平等三位青年职工去九江外贸部门学做板鸭。当年冬季,小蒋他们学习回来,试加工了50只板鸭。拿到外贸部门一鉴定:色味俱佳,是道道地地的“腊味”板鸭!外贸部门当场向垦殖场定了货。第二年,他们做了15,000只板鸭卖给外贸部门,赚下一万多元钱。这是垦殖场创办以来第一次赚钱,大家十分高兴。1966年,板鸭厂的生产能力扩大了好几倍,生意也越做越好。但是好景不长,所谓“文化大革命”起来了,说他们办板鸭厂是“重钱轻农”,是“资本主义倾向”,余仕观被打成“走资派”调走了。老余临走前偷偷地但十分坚定地对板鸭厂的党支部书记于维忠和技师蒋仲平说:“管谁说咱什么,死也不能丢下板鸭厂,以后垦殖场的发展靠它呢!”1969年垦殖场被大水围困淹没时,板鸭厂为重建垦殖场立下头功,当年就提供资金九万多元。共青垦殖场的人们就是从这段经历中认识到搞生产不仅要从自己的具体情况出发,还得把今天和明天联系起来。
“从长远看,那些销路无保证、原料可能短缺的生产,是没有生产力的。从现在起,我们就要研究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第一批从上海来江西建设新农村的老垦荒队员周承立同志,不久前当了场党委委员、工业科长,他一上任就在场务会上提出了这个意见。他告诉我们,近几年农业发展很快,3,000亩农田单产已超过1,200斤,总产三年内翻了一番,但全场的总产值中97.3%是工业创造的。小周说:“这就可以看出,今后垦殖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靠工业。工业生产,一靠销路,二靠原料,没这两条,工业是发展不起来的。”共青垦殖场在这两个问题上做了不少工作。他们加强了市场调查工作,根据产品要适销对路的原则,将已不畅销的场办农业机械厂生产的“千斤顶”的产量降下来,改换生产市场上好销的家用锁等小产品。同时,他们优先发展用本场农产品作原料的加工工业,避免搞“无米之炊”,办起了淀粉厂、葡萄酒厂、羽绒厂以及新建的大型机械化养猪场。这些厂都以本场本地的农产品作原料。
“产品的规格、品种和质量影响着企业的前途”。场党委委员、羽绒厂支部书记陈国祥总是经常向全体职工说这个道理。他也是1955年从上海来的第一批知识青年,现在已是一位精明的企业领导干部。近几年,他利用每次去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与外贸部门接洽业务的机会,了解国际羽绒制品市场上流行什么新款式,搜集客商对本厂羽绒制品的意见,打听羽绒制品生意的行情。通过这些调查,使他更清楚地认识到羽绒制品的生产,重点应当放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上,于是和职工们一起,建立和完善起来一整套质量检查制度,使羽绒产品的出口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产品远销五大洲十几个国家,年年为国家赚得大量外汇。陈国祥说:“眼下羽绒制品是缺门货,销路好,供不应求,这很可能引起羽绒制品工业的大发展,如果我们现在不抓好质量这个关键,到将来羽绒制品大量进入市场、互相展开竞争时再抓,就离倒台不远了。”
“现在要抓紧往这里投资喽!”场党委书记余仕观拍打着自己的脑壳笑着对我们说:“搞四化没有知识不行,我们感到专业人才太缺,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近些年,国家没有分配一个大学生或中专生给共青垦殖场。他们自己在全场职工中选出80名文化高的年青人办起业余专科学习班,学数学、学英语。并从现有的职工队伍中选“尖子”,这是他们培养干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象于维忠、蒋仲平、周承立、陈国祥这些“第一代垦荒人”,都是在比较年轻时被选拔到领导岗位的。场党委九名委员有八名是50年代的知识青年,现在场党委成员的平均年龄还不到40岁。至于各分场的干部,场党委则运用群众推荐的办法选拔和培养,他们更加年轻,更有文化,更懂业务,象28岁的上海知识青年徐福根,因为事业心强,有能力,场党委就大胆委以重任,让他负责一些技术攻关项目,现在他已经是羽绒厂机修车间主任了。共青垦殖场党委在用人选人上,敢于“不拘一格”,不管你什么出身、什么资历、什么年龄、什么“过去的政治表现”。只要你要干事业,你有能力干事业,就让你挑担子。淀粉厂的领导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犯过错误,得罪过场党委中有的干部。但是他有事业心,熟悉业务,仍让他当领导。今年1月,在党委书记余仕观的倡议下,场里根据群众推荐任命了一批分场、工厂和总场的干部,明确规定:任期一年,到期由群众、领导评议,优则留任,劣则调整。现在,一批年纪轻、有知识、有干劲的干部正活跃在共青垦殖场的各级生产、技术、行政领导岗位上,施展身手,推动工作。“但这一切还不够,总的讲,我们还是缺有专业技术、科学、文化、管理知识的人才。”余仕观同志这样说,他还说:“我们有个计划,今后几年,在全场普及中、小学教育的基础上,根据本场生产发展的具体需要,投资开办中等专业学校,自聘教师,培养技术员、会计师、农艺师、兽医、管理干部等。我们打算把这项投资摆到首位来处理。有了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会发展得更快些!暂时落后我们都不怕!”
在心里装着明天、一切为了明天的人们面前,他们的明天一定是更美好的。
本报记者 田流 张平力
本报通讯员 李东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