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7月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方志敏〔雕塑〕 白兰生


第8版()
专栏:科学漫笔

文明的代价
石工
“蜀山兀,阿房出。”帝王的宫室几乎耗尽了我国最珍贵的树木。人类文明的发展,常以破坏自然环境并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为代价。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摇篮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本以土地肥沃著称;考古学家发现,在公元前二千四百年时,尽管当时的生产技能还很低下,这里的一亩地即可年产粮食三百斤。然而时至今日,大片田野已变成荒芜乃至不毛之地。
人类从狩猎游牧为生到定居务农,是一大进步,然而也是对自然环境的一次大破坏,“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恩格斯)这是造成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是更大的进步,也带来了更严重的问题。
工业大发展,人口大增加,更大规模的砍伐,更大规模的燃烧,愈来愈多的废气、污水、垃圾,还有农药的大量使用等等,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污染,给依赖这个环境的生物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据统计,从一六○○年到一九○○年的三百年间,绝种的鸟兽有七十五种;一九○○年后增加到平均每年绝灭一种,而目前已达到一天就绝灭一种!现代文明对生命的威胁,我们这里也可以感觉到了,比如北京城里已很难听到鸟语;西子湖边,柳浪虽在,已不闻莺了。
难道文明就必须付出这样的代价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已经付出的代价是能够使我们变得聪明些的。这就是恩格斯早就说过的:“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前不久在许多个国家首都同时发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对我们来说,还有一个有利因素: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刚刚开始;只要尊重科学,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办事,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既使生产力大发展,又保持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一定是可以作到的。


第8版()
专栏:闻者足戒

“吕士才同志站起来”
虞南
县团委书记正在全县青年积极分子大会上号召全县青年向吕士才同志学习,当他说到:“吕士才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是一切革命同志特别是我们青年同志学习的榜样……”的时候,坐在主席台正中座位上的县委书记觉得有必要插话,以加强这一表扬的效果,拿过话筒,向台下大声问道:“吕士才同志来了没有?站起来让大家看看嘛!”全场愕然。坐在他旁边的宣传部长赶紧凑在他耳边小声向他解释:“吕士才同志是上海的……”没有等他解释完,县委书记立刻大声说道:“知道,知道,上海人更应该让大家看看嘛!”全场大笑……


第8版()
专栏:

贺龙骑马的故事
赵勇田
一天,到剧场看演出,舞台帷幕上幻灯光打出了这样的画面: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军人,骑着高头大马,手持军用望远镜,目光炯炯有神,昂首注视前方。原来,这就是话剧《贺龙前传》中贺龙同志的形象。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贺龙同志的英姿,不禁想起了贺龙同志骑马的故事。
马,战马,在长期的战争年代里,是贺老总的亲密伙伴之一。贺龙同志一生,有好多匹战马驮着他南征北战,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南昌,在湘鄂西,在遵义,在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在延河之滨,在太行之巅,在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到处有贺龙同志留下的足迹,到处有过他的战马在飞腾,在奔驰。
在艰苦的长征路上,一次部队到了乌江边,河对岸敌军重兵防守。红军先头部队正组织突击队泅渡,一匹枣红马驮着贺龙军长扬鞭飞马而来。虽然当时在河边骑马是危险的,但是,根据当地的地形,不骑马就不便于在渡口指挥战斗,所以贺龙同志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稳坐雕鞍,沿江急驰。枣红马似乎很懂人意,快而稳地沿江跑着。突然,有一块象房子大小的巨石,劈头盖顶地压了下来,眼看就要落在贺龙同志身上,那马四蹄腾空,象箭一样急飞几步,使贺老总穿过了危险区。事后,贺龙同志风趣地说:是这匹千里驹救了我。
翻大雪山的时候,雪山又高、又冷,空气稀薄,体弱有病者,如倒下去,就会丧生。因此,贺龙同志的马往返跑好几趟,驮着伤号病号过山,有的人在马背上趴着,有的人在马脖子上挂着,还有的人在马尾巴上揪着,使不少奄奄一息的同志渡过了高山雪峰上的生死线。红军战士们和这匹枣红马患难与共,是很有感情的。同志们夸奖地说:枣红马,个子大,白军见了都害怕;枣红马,听指挥,红军打仗不吃亏。贺龙同志常说:“我们爱马,马也爱我们;我们长征为革命,马驮着我们行军也是为革命。”
一九三八年冬天,冀中抗日根据地刚建立不久,贺龙、关向应同志率领八路军一二○师的千军万马活跃在敌后的平、津、保三角地带,锋芒初露,威震敌胆。大曹村战斗是一二○师到达冀中后的第一仗,旗开得胜;河间县齐会战斗,贺龙同志亲临前线,他和他的战马,虽然中了敌人施放的毒气,但他指挥若定,直到把日军一个大队完全消灭,他才撤离前线。
一二○师开赴冀中地区打了几个胜仗之后,在群众中,关于贺龙打仗、骑马的传说可多了,神话般的赞词,不胫而走。人们把龙当成吉祥的象征,什么“活龙”、“火龙”、“真龙”、“金龙”等等,到处流传。
战争年代和贺龙同志一起工作过的人都了解,他有一种特殊的爱好——骑马和谈马。他常说:“我生平就爱马。”他几十年驰骋疆场,戎马倥偬的战争生活中,乘骑过的不说话的“战友”中,就有大青马、枣红马、小种红马、小黄马、建昌马、甘肃马、蒙古马、日本马、宝马,还有“瞎马”,他甚至还骑过驴骡。
贺龙同志不仅善骑,而且善养。他说过:“我是赶骡马出身的,我十来岁就骑马呀!这爱护骡马,有一门学问。”他对骡马的草料、饮水、休息、走路、爬山、战术动作,都有一套保护方法。比如蹄掌就要钉好,不钉好,蹄子就要磨坏,直接影响战斗力。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一支运输部队的骡子经过他面前,他凭经验,从马蹄声中听出来有一匹牲口的蹄掌没钉好,就当面和蔼地批评了运输队长。运输队长伸出大拇指赞扬说:贺老总真不愧为善于识马的行家。
贺龙同志的一生,横刀策马,战功显赫。几十年革命战争的洗礼,使他养成了一种独特的战斗作风,英勇顽强,能攻善守,不愧是一位德才兼优的统帅。
让贺龙同志骑马奔驰的身影,永远印在我们的心上!


第8版()
专栏:

一切如仪
尹筝
看到一个少年儿童工作者反映的情况。
说是某些地区有这么一种风气:凡开大会,必须要有一个热闹的开幕式。总要动员一批高年级的小学生或低年级的中学生,或两部分人兼而有之,打扮得花枝招展,到会上去“献词”、“致敬”,队旗招展,鼓号齐鸣,一人领唱,其他孩子们穿插响应,最后以几句响亮的韵句结束。可是,十分钟的节目,可苦了这些有幸被挑选出来的中小学生。早在一个多月前就把任务布置下来了。先是领导出主题思想,紧接着导演设计,然后排练,背词。越临近会期,气氛越紧张,一日一练乃至一日数练,“政治任务”,理所当然地占用学习时间。到开会那一天,老师和孩子们早早地就得到场待命,直至上台把那个“热闹闹来,热闹闹去”的“献词”献了为止。
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我也曾躬逢其盛,夹在很多代表中间被“献词”、“致敬”过,也为少先队员们的热情所感动过,却从未想到几分钟的事原来还牵动那么多的人,花费那么多的精力。
也许最先发明这项活动的,确实取得了成功,给某个庆功会添了光彩,鼓舞了与会的人。今后在某些场合,特别是国际性的比赛、联欢会上可能还需要这样做。然而一般的代表大会、授奖大会乃至现场会议、工作会议,有什么必要弄个煞有介事的“开幕式”?干嘛要兴师动众直至调动中小学师生呢?
我们有些同志脑子里有个套套:凡是别人搞过的,自己也一概照搞;凡是过去有的,现在一概得有。只要一切如仪,至于是否真正需要,效果究竟如何,照例是不大管的。


第8版()
专栏:

值得提倡的“不满”
董大中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值得尊敬、值得肯定、值得提倡的“不满”。如:
一个科技工作者取得了一项科研成果,在喜庆胜利之余,抬起头再向前望,感到这一点成绩不算什么,不满意,或不满足,订出更深更高的课题。
一个作家写出了一部好作品,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评论家的赞扬,但他自己不满意,或不满足,马上投入另一部书的写作之中。
一个普通劳动者完成了生产任务,评上了模范,挂上了红花,但他自己觉得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因而不满意,或不满足,又以更大的干劲干起来。
一个领导干部,自己部门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同行业或同单位之间,被评为“头等”、“先进”、“标兵”,大伙儿庆功贺喜,可是他想到了四化的伟大前景,想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感到不满意或不满足,马上修订规划,和广大群众一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诸如此类,这种“不满”是很多的。所不同的是,那种“对我们现状中的某些现象,例如不正之风”表示“不满”,多形之于口头,而上述的种种“不满”,常常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一种意志的升华,也就是暗使劲;前一种“不满”是对客观,这一种“不满”,却是对自己。
试看吧,古今中外取得成功的人,没有一个不具有很强的事业心、没有一个不是对已取得的成功表示“不满”,才取得一个个新的成功的。
小时候读书,墙上写着一条座右铭:“青年的大敌是满和私。”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信夫!我们应该提倡这种
“不满”。
多有这种“不满”的人,我们的四化何愁不能实现。


第8版()
专栏:

交学费〔讽刺诗〕
易和元工作损失无所谓,美名叫做“交学费”。有人最是喜欢它,把它当作好宝贝。看他口水满天飞:“不交学费学不会,既当领导要懂行,要把‘外’字变成‘内’”。不怕国家损失大,他有盾牌来自卫:从来实践出真知,我这也是“交学费”!头年交费不怕多,二年交费不嫌贵,三年四年继续交,劳民伤财心无愧。头年外行不自馁,二年外行不自卑,三年四年“外”下去,不学本行只会吹。外行要当多少年?学费要交多少回?——本来就没打算学,随心所欲瞎指挥!


第8版()
专栏:

猫头鹰(外两则)
符加雷
在一片赞扬声中,做点好事并不难;难就难在:在一片诅咒声中,好事照做不误。
你为人类除害,却被看成不祥之物;你不辞夜班辛苦,却被诬为害怕光明。这是一桩由来已久的历史冤案。而你,有冤情,无怨气,依然我行我素……
苍蝇
苍蝇也往亮处飞,能说它在追求光明吗?即使飞进了百花园,也绝非为了甜蜜的事业。
“竹竿青”蛇
我爱翠竹,但是对于其形其色足以乱真、其毒足以致人死命的“竹竿青”蛇呢?
生活告诉我们:所有的颜色都不能代表事物的本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