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7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朝鲜通讯

美丽富饶的“金沟”
——访朝鲜检德矿山
新华社记者 朱克川
朝鲜咸镜南道东北部的摩天岭,南起海边,逶迤北上,直连盖马高原,埋藏着丰富的铅、锌、镁、金、银、铜、镉等宝贵的矿藏。从咸镜南道沿海的端川郡乘火车,两个多小时就到达了被人称为摩天岭中的“金沟”,目前朝鲜最大的有色金属矿山检德矿山。所谓“金沟”主要不是产金,而是采掘铅、锌矿石,精选后运出支援国家建设。
检德是一个有三万多人口的重工业区,座落在不到两公里宽的狭谷之中,四面青山环抱,宿雾轻岚。谷底高楼林立,是机关和学校的集中地区。山坡上小平房鳞次栉比,是工人们的住宅区,设有商店、饭馆、医院和文化会馆等设施。马路上运输生产材料和生活物资的大小汽车穿梭往来。在小城的南头,高架空中的运输带象一座长桥,横跨两山之间,不停地把矿石从矿井送到选矿厂,加工成精矿后运往外地。每年从这里运出的铅锌矿石有几十万吨。检德矿山现在是朝鲜最大的铅锌矿石生产基地。这座矿山的矿脉倾斜地储存于一座座陡峭的山梁之中,脉幅为3米至30米。从海拔六百多米的谷底凿开水平的巷道,深入到矿石分布的中心区域,然后开凿一个竖井,并在不同的水平高度向各个方向开凿巷道来开采矿石。现在已有生产巷道12条,每条都长达五、六十公里。这些巷道贯穿着许多生产掌子面,那里既有朝鲜自己生产的凿岩机,又有新引进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凿岩机。采出的矿石用矿车集中到中心竖井,然后通过朝鲜自建的长距离运输带象流水一样地运出去。
出了巷道,跨过山谷,就是选矿厂。第二选矿厂有八台磨矿机,从粉碎品位为8—15%的矿石到制成品位达54—58%的锌精矿和67—70%的铅精矿,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但在现场劳动的没有几个工人,一排排钢铁制成的庞然大物都是按照综合控制室发出的“指令”有条不紊地运转。据矿山总工程师说,现在他们正在准备安装工业电视,不久之后,坐在控制室内就可以看到每个工序的进行情况。
经营这样一个大型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矿山,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的工人和干部。端川地区矿业联合企业的总工程师李大世说,检德矿山7,000多职工中,有大学和中专毕业的技术人员1,000名,技术工人2,000名。检德矿山注意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
现在,矿山设有工业大学、共产主义大学,矿业专科学校和技工学校。共产主义大学是培养行政管理人员的学校。工业大学是四至六年制的业余大学,学生通过毕业考核之后授予工程师证书。矿山的总工程师、党委书记和许多矿井负责人、责任工程师等都是这些学校的毕业生。为了迅速提高全体工人的技术水平,职工还有集体学习制度,每周学习一两小时,由技术人员讲解生产技术。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绝大多数职工已经达到了中学毕业水平。现在,不仅青年工人积极参加业余学习,许多老工人的学习热情也很高。
朝鲜人民到这座矿山开山取宝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朝鲜的时期,对这里的矿藏进行了掠夺性的开采。但在这个侵略者覆灭的前一年,即1944年,检德矿山所开采的矿石还不及现在一天的产量。这座矿山发展的历史以及它今天生气勃勃的新面貌,显示了勤劳勇敢的朝鲜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金沟必将为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7版()
专栏:

新赫布里底群岛迎接独立
魏玉琴
英国和法国7月24日宣布,它们共管的新赫布里底群岛将于7月30日如期实现独立。
在此之前,据报道,7月24日凌晨,英、法两国联合派出部队200人,分两批乘直升飞机空降到群岛中最大的圣埃斯皮里图岛,和平解决了威胁群岛独立进程的分离主义分子的叛乱活动。
据西方报道,这次叛乱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去年11月,新赫布里底举行全国选举,以现任群岛自治政府首席部长沃尔特·利尼为首的操英语的瓦努阿库党以60%多的选票获胜。圣埃斯皮里图岛上的种植园主吉米·斯蒂文斯就在操法语的居民中策划分离运动。他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在圣埃斯皮里图岛发动了武装叛乱,占据了该岛的桑托镇,宣布建立“韦马纳拉国”,并自封为总理。
事件发生后,英国、法国、群岛自治政府进行了多次协商和会谈,寻求解决办法。6月中旬,群岛自治政府副首席部长偕两名代表飞往桑托,但由于叛乱分子以汽车、油桶等堵塞跑道,拒绝飞机着陆,致使自治政府的谈判努力告吹。
在如期独立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英、法两国呼吁和平解决,重申履行它们对独立宪法承担的义务,并表示如果和平解决没有进展,两国就将进一步采取联合行动。之后,法国曾于6月11日调55名宪兵到达维拉,24小时后撤走。6月15日英国海军陆战队200人抵达维拉。法国对此提出异议。经过双方协商,英方宣称英国海军陆战队也将“撤离”。双方并重申对群岛的独立将继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不久,斯蒂文斯建议政府派一名调解人同英、法代表一起到圣埃斯皮里图岛举行探索性谈判,政府方面接受了建议。四方会谈于6月19日举行。政府代表提出应完全恢复政府对该岛的统治权,让原在该岛的专员、警察返回,恢复政府办公处。斯蒂文斯的代表则强调政府必须解除对该岛的封锁,才能进一步谈判,还表示不同意恢复政府办公处。谈判因双方都拒绝作出让步,无结果而告终。自治政府首席部长利尼宣布,独立的日期是不能谈判的。他一面设法解决叛乱问题,一面继续进行宣布独立的准备。7月4日,现任群岛政府副首席部长乔治·卡尔科阿被推选为新赫布里底群岛独立后将成立的努瓦阿图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各国舆论也很关注新赫布里底的局势。7月中旬,南太平洋论坛年会专门通过了一项特别决议,对群岛已经商定的独立日期、当选政府的权力以及领土的统一受到少数人非法行动的威胁感到震惊,重申英法两个共管国当前的特定任务就是顺利地把权力完全移交给一个统一和稳定的独立国家的当选政府。要求它们在权力范围内运用手段恢复群岛的法律和秩序,确保按期实现独立,并在独立后促进新国家的稳定和完整,支持新政府拥有充分的权力。论坛还正式接纳该群岛为它的第13个成员国。
7月中旬,英国外交国务大臣彼得·布莱克和法国海外领土事务部长保罗·迪儒就移交问题进行了讨论,作了最后安排。两国派往该岛的联合使团在谋求和平解决方面继续工作。7月24日,两国终于以派出部队的方式解决了叛乱。


第7版()
专栏:

越南的“全面短缺”危机
亚任
越南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已经破产,经济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粮食紧张、原料和能源缺乏、生产效率极低、国库空虚、债台高筑。越南当局承认面临“全面短缺”的危机。这一危机是由于越南当局穷兵黩武的扩张主义政策造成的
今年是越南第二个五年计划(1976—1980)的最后一年。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个五年计划实际上已经破产。各年度的经济指标,虽一再降低,但是从未完成。越南经济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整个国家粮食、副食、日用必需品的供应空前紧张,原料、能源十分缺乏,生产效率低得惊人,外援减少,债台高筑,人民生活越来越困难。面对如此破败的景象,越南反动当局也不得不承认,越南正面临“全面短缺”的危机。
这个危机首先表现在吃饭问题上。1976年至今,越南的粮食生产逐年下降。按越南公布的数字计算,1979年平均每人509斤粮食,比1976年少43斤,比1959年的越南北方少225斤。对城镇居民的粮食供应一减再减,连中专学生、大学生的定量也减少了。今年5月,甚至把后方部队和公安人员的口粮都削减了。一般老百姓更是勒紧腰带过日子。尽管4年换了3个农业部长,粮食产量还是照样下降。去年9月越南当局提出粮食生产是关系“生死存亡”的首要问题。今年三、四月间越南当局又发表了一系列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但是,至今除个别省和单位开始行动外,谈不上贯彻。看来,越南今年的粮食指标十之八九又将落空。
“全面短缺”危机,还突出地表现在越南的工业生产上。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工业产值没有一年完成计划。与人民生活直接有关的一些产品产量逐年下降。例如肥皂的产量1979年只有1977年的三分之一。由于原料、能源短缺,特别是由于农业生产下降,轻工业原料就更加紧张。工厂普遍开工不足,有不少厂甚至“多次关门”。越南宣传部门头目黄松惊呼,越南当前急需约10亿卢布的原料和日用消费品。可是这些东西难道能从莫斯科源源不断地送来吗?
“全面短缺”危机也表现为越南国库空虚、债台高筑。由于越南侵略柬埔寨,很多国家停止或取消了对它的援助。现在越南的主要靠山苏联,给越南的东西也越来越少。据悉,苏联在今年第一季度提供的一点点粮食,对粮荒严重的越南,简直是杯水车薪。越南加入经互会,能不能捞到很多油水,实在难说。
越南出口能力小,外贸逆差大。据报道,越南出口总值只为进口总值的五分之一。外贸赤字只好用借贷来弥补。到1978年底,越南就已欠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累积债达14亿美元。
现在,越南已是国穷民困,人民生活一天不如一天。人民群众不仅食不果腹,而且连日用必需品都日益短缺。眼下连草席、饭碗、火柴、针线等物品都凭证供应,而且常常是有证无货。据报道,河内百货公司的商品品种,从17,000种减到3,000种。越南当局承认,这种多方面的困难状况,还将长期延续下去,它要求越南人民进一步“勒紧腰带”,以渡过难关。
“全面短缺”危机根源于越南当局大搞穷兵黩武。它顽固推行侵略扩张和地区霸权主义的反动政策,大肆叫嚣“不管经济和生活情况困难到什么程度”,都要继续对外扩张,首先是履行“对老挝和柬埔寨的义务”。现在,广大群众,包括相当一部分的干部和党员,对越南当局的诺言、大话,已经感到厌倦,怠工、不满和各种形式的抵抗相当普遍。至于社会上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行贿受贿,更是象瘟疫一样流行。
可以预见,只要河内当局不改变侵略扩张政策,不把重点放在国内的休养生息和重整经济上,它的“全面短缺”危机是难以摆脱的。(附图片)
越南荣市的临时桥梁迄今仍未改建。桥上人流拥挤,军车不断。


第7版()
专栏:国际体坛

第六届欧洲足球锦标赛结束
西德和比利时分获冠亚军
西德国家足球队不久前在罗马以2比1击败比利时队,从而结束历时两年多的第六届欧洲足球锦标赛。西德和比利时队分获冠亚军。
1972年西德队也曾获得冠军。这次胜利使西德队成为第一个两次获得欧洲冠军称号的足球队。西德队在历时两年多的本届锦标赛中共赛18场,保持了不败纪录。
上届冠军捷克斯洛伐克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以9比8战胜意大利队,夺得第3名。


第7版()
专栏:国际体坛

加拿大一名叫特里·福克斯的学生用假肢进行从大西洋到太平洋横跨全国的长跑。这是他正从渥太华议会大厦的和平塔前跑过。三年前21岁的福克斯因患癌症截去右腿。现在,他以这种行动向公众呼吁重视癌症研究,预期他在11月份到达太平洋东岸的温哥华。


第7版()
专栏:国际体坛

东南亚国家青年足球赛闭幕
泰国和马来西亚并列冠军
东南亚国家青年(20岁以下)足球赛最近在吉隆坡结束。泰国队和马来西亚队在决赛中以1比1踢平,从而并列冠军。新加坡队得第三名。
参加这次从7月4日开始比赛的,有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五国。


第7版()
专栏:国际体坛

古巴男排有哪些特点
古巴男排近几年进步相当快,是国际排坛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后起劲旅。今年六月间,古巴男排曾在日本五战五胜日本国家男子队。
从古巴男排在历次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的成绩,也可看出它的进步。1956年古巴男排首次参加第三届世界排球锦标赛,仅仅取得第19名(参加国24个)。而在1977年第3届排球世界杯赛和1978年第9届世界排球锦标赛中,它都取得了第3名。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时,古巴男排全队平均年龄22.6岁、身高185厘米。全队大多数队员的垂直弹跳力都在1.20米左右,而且扣球爆发力也相当不错。当时的外国杂志评论说:“他们的惊人弹跳力,令人倾倒不止。全身好象涂上一层橡胶一样。”
现在,古巴男排平均年龄20.4岁、身高192.5厘米。他们体力好和手臂长。凭借得天独厚的弹跳力和力量,再加上速度快,使他们的扣球威力很大。
另外,古巴男排战术技术也有稳步提高。例如,二传手由两人发展到3人。这3个人又分别是队里的重扣手。这种3人二传的打法好处是:可以根据对方的情况和比赛的进展而组织各种各样进攻战术。同时还能给对方造成幻觉,不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目前在世界排坛上,这种打法只有古巴一家。古巴男排的另一新招是移动拦网。即3号位队员专门拦快攻;2号位和4号位队员专门拦强攻。这种拦网要求队员不断跑动,需要相当好的体力。古巴男排的最大缺点是接球技术差从而影响斗志。他们往往因接球失误一多,而乱了阵容,影响成绩。
·敏 先·


第7版()
专栏:国际体坛

香港将举行第八届亚洲女篮锦标赛
第八届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将于9月13日至21日在香港举行,比赛办法和分组编排已经确定。参加这届锦标赛的共有10个队,将分两个阶段进行分组循环赛。
在初赛阶段,中国队同香港、印度和斯里兰卡队分在第二组;南朝鲜、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队分在第一组;日本、新加坡、菲律宾队分在第三组。三个组成绩最好的前两名带初赛成绩进入第二阶段循环赛,争夺冠军。中国女子篮球队曾获得第六届的冠军和第七届亚军。 (据新华社)


第7版()
专栏:

法国运动员菲利普·乌维翁最近在巴黎举行的一次国际田径赛中,以5.77米的成绩创造了男子撑竿跳高世界新纪录。


第7版()
专栏:

突尼斯普及外语教育
在同突尼斯朋友,特别是同青年人接触中,发现他们中许多人会讲两、三种外语。我们感到,这是突尼斯政府实行普及外语教育的积极成果。把外语教学的重点放在小学和中学里,这是突尼斯外语教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突尼斯国民教育部一位负责人说,小、中学生年龄小,记忆力好、模仿力强,把外语课设在小学和中学是适时的,效果是好的。突全国有2,500所小学(6年制),阿拉伯文为国语。从四年级开始增设外语课,学习法文。
高中毕业 法语过关
我们参观了米杜埃维尔区的一所小学,这所学校有六个班。我们同法语教师穆利卡·佐拉进行了交谈。她在这个学校已经教15年法文课了。她是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听说领先,图文并用,加深记忆力。4年级时基本不学语法,主要是听、说、写。五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讲点语法,中学继续。
突尼斯中学是7年制,为了使学生们学好法文,中学里继续设法语课,此外,从4年级开始还普遍设第二外语——英文课,课程每周是5小时。有的中学里还设有德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等。考取中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愿和家长的意见,自由选择第二外语。学生们经过十年的法文学习和四年的英文或其他外语的学习,在高中毕业时,法语已完全过关了,英语或其他外语也有了相当的基础。年仅十八、九岁的孩子就能讲阿文、法文、英文或其他语言了。
业余进修 灵活方便
突尼斯也有相当多的人没有机会在学校学习外语,或者是只懂一种外语。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希望在工作之余进修外语。
突尼斯“布尔吉巴现代语言学院”给这些业余愿意学外文的人提供了方便。这个学院设有阿、英、法、德、意、西、俄、日、中等10种语言。学院在办好正规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学院的师资和教学设备,侧重办好“业余进修”教育。凡愿学习外语的年满17岁的公民,经过考试,交纳少量的学费,都可以成为业余学生。业余学制为4年,结业期满考试合格,同样发给毕业证书。学院根据业余学生的工作时间不同,灵活安排教学时间。课程分每星期10小时和4小时两种,都安排在下午两点半至晚上8点半。业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自由选择上课时间。教学方法同正规学生一样均采用直观教学,听说领先,借助闭路电视、录音、图片、幻灯等教学设备加强口语练习。为了满足全国各地业余进修外语的需要,学院还在各大城市和地区设了10个分校。目前全院共有正规学生500多人,业余学生5,000多人。
为了解决教师不足,突尼斯政府广泛利用外语人材兼课。有的中学英文教师兼任两、三个学校的课。学校也可以聘请在职人员兼课。
梁华顺 刘作文


第7版()
专栏:新闻人物

秘鲁总统贝朗德
6月30日,秘鲁全国选举委员会宣布费尔南多·贝朗德·特里为1980—1985年宪制时期的秘鲁立宪总统,并定于7月28日宣誓就职。
贝朗德是秘鲁著名政界人士。1912年生于利马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家庭在秘鲁政治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曾祖父出任过秘鲁总统。祖父做过财政部长。父亲担任过秘鲁总理,也当过驻墨西哥和智利的大使。
贝朗德本人曾在法国和美国求学,是建筑师及城市设计师,并写过不少有关秘鲁历史、文化、社会学方面的作品。他于1944年进入秘鲁政界,第二年当选为众议员。
1956年,贝朗德创建人民行动党并竞选总统。他提出的强调群众自助自立精神的主张,吸引了不少追随者。1962年,贝朗德再次竞选总统,又以很小的选票差额失败。他指控了当时竞选中的舞弊行为。为此军方暂时接管了政府权力并宣布选举结果无效。在1963年的总统选举中,贝朗德当选为总统。1968年,以贝拉斯科为首的军人发动政变,贝朗德被迫流亡国外。这期间他大部分时间在美国各大学讲学。两年前他结束了流亡生活回国。
贝朗德的口号是:“秘鲁属于秘鲁人民”,他以一把铁锨作为自己的政治象征。在上一次任总统期间,他曾计划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还想沿着安第斯山脉东坡兴建一条长达5,900英里的公路,把文化传播到边远地区。在这一次大选中,他许诺要通过各种途径给100万人提供就业机会;加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同贫困和营养不良作斗争;尊重人权,恢复新闻自由;并为秘鲁的矿业、石油及其他工业寻求外国投资。
贝朗德是一位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他烟酒不沾,善于辞令,能说流畅的英语和法语。 ·元·(附图片)
左图为贝朗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