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7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改革影响机械作业的耕作制度
黑山县农业机械初步配套
本报讯 辽宁省黑山县在发展机械化的过程中,注意了适当改革影响机械作业的耕作制度,获得良好效果。现在除收获部分外,基本上实现了田间作业机械化,机械播种和机施化肥都超过100万亩,机械中耕90万亩,分别占全县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由于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逐年增产。去年这个县向国家交售商品粮近三亿斤,比1978年增一成多。
黑山县农业机械连年不断增加,但在较长期间机械化水平没有显著提高,繁重的田间管理要靠人力和畜力,而拖拉机却只管耕耙压老三样,一年闲三季,主要是耕作制度阻碍了农业机械发挥作用。很多生产队历来有种小垄和垄上播种的习惯,领导部门和农业技术部门又一再推广不利于机械作业的间作套种,再加上农艺多变,使得农机配套很难进行。农艺和农机的矛盾非常突出。
黑山县委从两年前就着手改革耕作制度,逐步推行变小垄为大垄、变垄上播为平播后起垄、变条施肥为散施肥、变小档间种为大档间种或平播等四项改革。起初不少社队有顾虑,怕改不好减产。县委采取用典型引路办法,先在四间坊公社马架子大队搞试点。这个队地多人少,土质薄,一向耕作粗放,单产水平很低。经过改革耕作制度,发挥了农业机械的威力,播种抢了农时,改进了田间管理,1978年粮食平均亩产由200多斤增加到852斤,社员收入也大大增加。随后县委又在山区、平原区、人多地少地区搞多点示范。结果证明,大垄平播的玉米、谷子都比过去增产9%,高粱增产24%。从而使广大干部社员认识到,农业大增产要靠机械化加科学种田,不适合的耕作制度非改不可。同时,县委还狠抓了平整土地和配套农机具的改革,从各方面促进机械化。去年以来,全县改造和自制的配套农业机具共两千多件。
现在,黑山县的农业机械基本上配套成龙,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过去链式拖拉机一年闲三季的状况根本改变了,担负了大部分田间作业,平均每台链式车除耕耙外,还能完成机播和中耕两千多亩。由于管理及时,消灭了草荒,促进了农业连年增产。去年部分社队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全县粮食总产量仍比1978年增长17%,全县平均亩产粮食在改革前只有400多斤,去年达到585斤,棉花也大量增产,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发展较快。


第2版()
专栏:

我国机电排灌基本代替水车风车筒车
本报讯 据从水利部获悉,我国机电排灌事业发展很快,现已基本上代替了解放初期的“三车”(水车、风车、筒车)。全国现有机电排灌动力近7千万马力,比解放初期增加700倍,提灌面积占灌溉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提排面积占除涝面积的四分之一。这些提水设施,对抗旱排涝,发展灌溉,促进农业增产和农业机械化、农村电气化,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太湖、洞庭湖、江汉平原、珠江三角洲、苏北里下河等大面积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基地的出现,同机电排灌事业的发展也是分不开的。
在机电排灌站的经营管理中,涌现许多好的典型。江苏省无锡县有机电排灌动力77,000多马力,都是分散小站。这个县用经济手段管理机电排灌,做到了设备管得好,排灌效益大,社队负担轻,去年全县排灌系统多种经营利润超过100万元。山西省临猗县夹马口电灌站,抽提黄河水,装机7,800千瓦,灌溉面积43万亩,1960年建站以来,亩次用水由200多立米降到64 .7立米,亩次浇地成本由5元3角降到1元1角,粮食亩产由150多斤增到500多斤,1979年站上净盈余76,000元。河北省三河县葛中马坊扬水站,是座装机670千瓦的电排站,全站只有10名职工,建站17年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受益区的2万多亩耕地,亩产比建站前翻了两番。这个站连续10年管理经费、工程小修、建筑木材和职工补助粮、菜、肉、油、柴自给有余,现尚积累11万元。
最近,水利部在江苏无锡县召开了全国机电排灌经营管理调查会,要求各地机电排灌站,加强科学管理和经济管理,扩大灌溉面积,节约能源,开展综合利用,减轻农民负担。


第2版()
专栏: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机械化
宏伟大队生产发展快贡献大
本报讯 记者石堪砺报道:黑龙江省逊克县宏伟大队从集体积累中投资80余万元,购置了14台拖拉机、8台联合收割机等。现在除玉米剥棒外,生产全过程已基本实现机械化。1979年,这个大队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粮食21,400斤,全队向国家交售粮食二百五十多万斤,粮食商品率达70%。社员人均分配四百多元。
宏伟大队紧靠黑龙江。这里耕地和可垦荒原多,资源丰富,农业增产潜力极大,但是劳力少,无霜期短,要发展农业,必须提高机械化程度。1968年以前,宏伟大队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牛马加犁杖,耕作粗放,单产低,社员劳动日值长期只有一元左右。为了能充分利用这里地多的有利条件,宏伟大队党支部从1968年年底起,就带领群众努力增产,扩大积累,逐年增加农业机械。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他们使用机械修成了23,000多米长的环山截水沟,排除了积水,把昔日的涝洼塘改造成3,000亩良田,还使1万多亩耕地连片,为作物区域化种植和使用机械耕作,创造了条件。去年又新开荒6,000亩。现在全大队每个农业劳力负担耕地162亩,比1968年增加了七倍。由于田间作业主要靠机械,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高,变耕作粗放为精耕细作,促进了粮食大幅度增产。
宏伟大队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全面发展。大队集体饲养的牛、羊、猪、鹿、蜂发展较快,还大量生产木耳,办起了砖厂。随着生产发展,社员收入增加很快,去年全队人均分配485元。


第2版()
专栏:

湖北省天门县使用“电动微量喷雾器”治红蜘蛛。
刘心宁摄


第2版()
专栏:

为何穷富队收入差别这么大?
——建湖县通过对比找到穷队变富的办法
编者按:实行对比调查研究,是深入了解实情的好方法,值得提倡。
有比较,才有鉴别,这是我们熟知的道理。调查一个穷队为何受穷,对这个穷队的状况加以剖析,无疑可以得出相应的经验;如果将条件基本相同的穷队和富队,加以对比,就更容易清楚地看到富队之长,正是穷队之短,就可以对症下药,帮助穷队吸取富队的经验,避短扬长,由穷变富。建湖县对比研究二十个大队的情况,得出几条经验,很有参考意义。
本报讯 江苏省建湖县农村社员分配水平,去年达到人均120元。64个生产队人均纯收入超过200元。但是,人均纯收入在80元以下的生产队还有220个,其中不到60元的还有27个。
为什么穷队和富队的收入差别这么大?怎样帮助穷队迅速富裕起来?这个县在10个公社中各选两个条件基本相同、收入差别较大的生产队作了调查对比。这20个生产队,都以种植粮食为主,平均每个劳力种地三、四亩,历史上生产和分配水平都比较低;但几年来发展速度相差很大。1979年这些队情况对比如下:
较好的队粮食平均单产一千五百多斤,棉花149斤,每个劳力平均生产粮食五千八百多斤;较差的队粮食平均单产一千二百多斤,棉花88斤,每个劳力平均生产粮食三千七百多斤,只及较好的队的64%;较好的队副业纯收入七万七千多元,人均37元;较差的队副业纯收入一万六千多元,人均9元,只及较好的队的四分之一;较好的队生产费用占总收入的32%;较差的队占51%;较好的队人均分配收入198元,较差的队只有68元。
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较好与较差的生产队工作做得不一样。
一、对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理解和执行不一样。辛庄公社唐墩生产队坚持一边抓粮棉,一边抓钱,先后办起九种副业,1979年人均分配收入207元。庆丰公社跃进生产队把副业生产看成累赘,以为“家有两行,必有一荒”,因而单抓粮食。在领导的再三催促下,1979年才养了四头母猪,80只老鸭,年终分配时减免了农业税,人均纯收入只有51元,欠国家贷款13,000元。现在干部社员明白了:“家有多行,经济兴旺”。
二、对按劳取酬的原则执行不一样。较好的队坚持定额管理,评工记分,有的还搞了棉花和副业生产的包定奖赔责任制。
三、经济核算工作抓得不一样。近湖公社新民生产队每搞一项副业,都要了解国家需要和市场行情,计算收入和成本,合算的才干,要求包赢不亏。冈东公社运河五队不讲究经济效果,猪场用料没有标准,养猪收入就少。
四、领导班子的状况不一样。较好的生产队,领导班子大多数比较团结、稳定。干部办事公道,积极肯干,经验丰富,善于动脑筋。
建湖县通过调查对比,弄清了穷队的病症,开始对症下药,帮助穷队整顿领导班子,调整生产方针,落实按劳分配政策,建立各种责任制,搞好经济核算,同时组织有关部门从物力、财力和技术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2版()
专栏:

彭县扶持穷队尽快富裕起来
放宽政策调动了社员积极性,自然优势也得到发挥
据新华社成都电 四川省彭县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放宽政策等办法,扶持穷队尽快富裕起来。
位于川西平原的彭县,去年全县还有308个生产队平均每人分配收入不到70元,这些队大部分在山区。为了尽快改变这些穷队面貌,县委决定将穷队历年的贷粮全部免予归还,适当延长历年贷款的归还期限。同时,对山区以林、牧为主的队,粮食征购和农副产品派购任务,予以减免。并从今年起,每年再给山区增加粮食供应100万斤。对于个别居住偏远山区的单家独户,允许建立责任到户、到人的责任制。集体不便经营的零星荒山、坡地,可划段分户造林、管理,林权归集体,收益分成,社员多得。
政策放宽后,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自然优势也得到了发挥,许多穷队半年来有了明显的变化。思文公社十大队一队和复兴公社五大队四队都是山区的穷队,今年以来,他们从实际出发,分别搞起烧砖、烧石灰等副业,收入大幅度增加,截至小春分配为止,平均每人收入都已达到百元以上。小麦也增了产。


第2版()
专栏:建议

堵塞浪费化肥的漏洞
——关于合理使用氮素化肥的建议
一方面肥料不足,一方面存在浪费,是当前化肥施用上的一个严重问题。如以我国每年使用三千万吨氮肥计算,真正被作物吸收利用的不到一千三百五十万吨。这等于说,我国目前一年生产的氮肥,至少有一半以上未能发挥作用。
氮肥表施利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氨的挥发损失;从地表、地下流失;硝化、反硝化造成的脱氮;被生物和土壤所固定。因此,国内外科学家都在研究怎样合理使用氮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怎样才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呢?大致有以下一些途径:
一、因土施肥。氮肥损失和土壤关系很大。对于偏碱的北方土壤,突出的问题是碱性所造成氨的挥发。对这种土壤,施用硝酸盐形态的氮肥比铵态氮肥(如硫铵、碳铵)好。对于酸性的南方土壤,特别是大量的水田,硝态氮肥就不如铵态氮肥好。
有的土壤由于缺磷,影响作物生长。不给磷肥,氮肥也不能很好发挥肥效。据南京土壤所进行实验研究,在缺磷土壤上,硫铵单施的利用率为35.3%,配合磷肥施的利用率为51.7%。
二、因作物施肥。不同作物各个时期需肥特点不同,必须根据作物需肥规律,适时适量用肥,才能发挥肥效。例如小麦一般认为有两个需肥高峰,一个在分蘖期,一个在拔节期,在这两个时期施肥,就能大大提高肥效。
三、氮肥深施。深施可以显著提高肥效。在北方土壤上,为了防止氨的挥发,氮肥深施后应及时覆土。据研究,一般铵态氮肥,只要深施二、三寸并覆土,就可以防止挥发损失。水田氮肥深施可以减少由于脱氮而引起的损失。近年来运用复合球肥深施,效果很好。水田使用球肥深施,一般可提高氮肥利用率30%以上,是一项有效提高水田氮肥利用率的增产措施。
四、运用硝化抑制剂。铵态氮施入土壤后,在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变成硝态氮后再变成氮气损失掉。人们已研究出利用各种抑制硝化微生物的化学药剂,以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的生成。这种药剂就叫硝化抑制剂(国内又叫氮肥增效剂)。
五、延缓氮肥溶解。氮肥的大量损失与它的易溶性(速效性)有很大关系。因此,近年来国内外都在延缓氮肥的溶解速度上进行研究,以适应作物整个生育期的需要。
合理使用氮肥,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件大事,各地一定要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堵塞化肥浪费的漏洞。
福建农科院土肥所 林仁埙


第2版()
专栏:来信

应当制止乱罚
这篇来信反映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的。这种任意处罚农民的作法,与按正当的政策实行奖罚绝然不同。希望有关单位认真注意克服这种现象。
——编者
最近,我到湘西山区会同县某公社采访,群众反映这个公社有许多罚款的“法规”:插秧不按规定的三、五寸规格插,每亩罚生产队2元,去年插晚稻全公社共罚了二千多元,结果许多受罚的田反而增了产;公社、大队企业回队工资少,生产队不愿派劳力,公社规定,派了劳力不来,一天罚2元;县里有个水利工程,这个公社是非受益社,已修多年还未完成,生产队不愿派劳力,社员不愿上工地,公社规定,派劳力不上,每个劳力一天罚2元。公社架设广播线,由沿线生产队立电线杆,不按时立好杆的,也要罚钱。象这类罚款规定竟达十几种。生产队干部和群众对随便罚款很有意见,但毫无办法。公社负责人还说:这个办法很灵,农民怕罚,一罚就好办了。
目前,在农村一些地方,还没有停止乱罚。基层干部用罚款的办法来对付群众,指挥生产,还说是采取“经济手段”。把这种不正确的作法,当作是用经济手段管理生产,完全是一种误解,对发展生产是有害无益的。
在经济管理中建立责任制和合同制,制订必要的奖罚办法,对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这种按制度规定的“奖”或“罚”,与乱罚毫无共同之处。乱罚,其实质和乱批乱斗一样,是侵犯农民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的恶劣作风,会严重挫伤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希望有关部门检查制止这种行为。
新闻研究生 吴兴华


第2版()
专栏:小知识

害多利少的台风
台风是热带海洋上剧烈转动的空气旋涡。它的产生是由于那里的海温高、湿度大、空气不稳定,易引起上升运动。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凝结,放出热量,使上述活动得以维持,并不断加剧,旋转更加猛烈,形成台风。它一面围绕自身的中心旋转,又不停地向前移动。一个台风具有的能量,大约相当两百颗一百万吨的氢弹,威力相当巨大。
各个台风的强度不一样,按照其强弱分为若干等级。我国把中心附近风力6—7级的定为“热带低压”,风力8—11级的叫台风,风力达到12级就叫“强台风”。
有时,同一时间,有几个台风活动。为了对每个台风进行探测、追踪和预报,从1959年起,我国中央气象台对东经140度以西的台风,按它生成的先后顺序,每年进行数字编号。到七十年代中期,又把台风编号的区域扩展到东经150度,以适应我国海上活动日益发展的需要。
太平洋西北部,是全球发生台风最多的地方,我国也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国家。过去三十年,太平洋西北部和我国南海,一共生成858个台风,在我国登陆的有204个,平均每年将近7个,其中3个是强台风。我国广阔的海疆和漫长的海岸,每年从5月到12月,都可能遇到台风袭击;七、八、九三个月登陆的台风最多,约占全年近80%。台风登陆后,在我国大陆上维持的时间,平均为一、二天,长者四、五天,短的几个小时。登陆的台风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巨浪、潮涌,造成巨大的破坏。然而,当我国江南高温干旱时,它的丰沛的雨水,能解除旱情、增加蓄水、驱暑降温。这也算是台风的一利。
欧阳兴 晁淑懿


第2版()
专栏:

社员季文举家六畜兴旺
据新华社银川七月二十七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宏文、梁振亮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城郊公社季记梁生产队社员季文举,积极发展家庭饲养业,今年饲养的马、驴、骡、牛、羊、猪等共二十九头(只),约值二千六百多元,被人们称为“六畜兴旺”户。
季文举家座落在一道被绿树环绕的山梁上。他的庭院前面,有一处饲养场,发展畜牧业条件很好。五十五岁的季文举和他的父亲,都是饲养牲畜的好把式。前些年,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他家养的牲畜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去年,他先后花了六百多元买了母牛、母马、草驴各一头,今年就繁殖了一头牛犊和一匹骡驹。羊也由一九七六年的四只发展到二十一只。
季文举家有七口人,家里主要靠他和二儿子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去年两人挣了七千多工分。家庭副业全靠他的妻子和父亲照管。他们一家关心集体,勤俭持家,队上的生产和家庭副业两不误。去年,季文举家从生产队分得现金六百多元,家庭副业收入九百多元。


第2版()
专栏:西藏通讯

拉萨河畔望果节
7月23日清晨,天空还下着蒙蒙细雨,穿着节日盛装的藏族社员就带着青稞酒、酥油茶、甜茶纷纷来到拉萨河畔公堂广场附近的林卡里。他们搭起色彩鲜艳的帐篷、帷幕,在草地上铺上了美丽的卡垫、地毯。一张张彩漆桌上摆满糕点、糖果、炸饼和炒菜。垫子上放着六弦琴、收音机、录音机。
在这里,拉萨近郊的蔡公堂和白定两个公社的社员要共同欢庆一年一度的望果节。
望果节是西藏许多农区在秋收前夕预祝丰收的传统节日。
柔和的阳光冲破雾霭洒满田野。26名英姿勃勃的骑手骑着打扮得象花朵似的骏马,手里举着系了红绸的青稞穗、蚕豆角等象征丰收的实物,围绕一派丰收景象的田地举行了“望果”仪式。接着,成千的观众聚集广场观看跑马射箭、拾哈达等表演。
社员们看完表演,兴高采烈地回到林卡,开始进行别具风格的野餐。
姑娘和阿妈举杯、提壶、起舞高歌,向家人和亲友敬酒。歌声、琴声和欢笑声响彻拉萨河谷。
蔡公堂公社三队副队长旺杰,把我们迎进一顶大帐篷里,说:“今年过望果节,我们心里最舒畅,社员脸上象开了花似的。”他说,党中央关怀西藏人民,减免征购和税收让我们休养生息,又放宽经济政策,让我们尽快富起来。党这样关怀我们,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把生产搞好。
副队长苍姆笑盈盈地说:“赛马场的旁边,有一大片荒地,往年号召种树就象耳边风;这次决定把60多亩荒地划给各户社员,种的树归自己,队里还帮助解决树苗问题。前不久刚把一些地划了,社员就忙着在分给自己的荒地上垒石作了记号,都说要全种上。”
聚集在我们身边的群众补充说,集体和社员家庭发展副业的劲头也大了。他们说,党的政策就象金钥匙,把极左的枷锁打开了,今后能不能富裕就看我们自己动手不动手了。望果节后我们要大干一场!
新华社记者 袁光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