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7月1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日本通讯

“大联合”的铃木内阁
本报记者 陈弘
铃木善幸当选自民党总裁,铃木内阁比较顺利地上台,反映了自民党内外要求安定政局的迫切性。自民党认为,在不久前的选举中,选民们作出了重大的选择,给了自民党一个难得的继续执政的机会。另外,由于在八个月内经历了两次大选和党内40天的抗争,自民党内也产生了“厌战情绪”,并意识到选民的强烈呼声和舆论的压力,不能不力求避免重演过去争权夺位的丑剧。选举之后,一般舆论最先预测总裁宝座将由中曾根康弘和河本敏夫这两个实力人物来争夺。但是由于福田派考虑到本派利害和前途,迅速倾向被田中派支持的旧大平派的代表铃木善幸,这样就形成了旧大平派、田中派、福田派的新主流派,拥立、支持铃木的势力占绝大多数。有的报纸评论说,铃木总裁的诞生是“自民党派系力学的产物”。
从人事安排来看,党内领导班子及内阁成员职位的分配,是一个为力求“安定”、平衡各派力量的“大联合”。在党内,除总裁外的五位领导人没有沿袭过去的惯例,而是安排了非总裁派系的人。中曾根康弘和河本敏夫以及“新领导人会”的某些成员也在内阁中安排了位置,加强了“大联合”的色彩。内阁成员中包括了“老、中、青”,而且“中、青”人数较多,反映了“年轻化”的要求。党内新的领导班子变动不大,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旧班底,以显示要坚持“大平路线”的姿态。
经济界曾经担心自民党重演激烈的派系斗争,现在看到铃木内阁和党的领导班子顺利产生,松了一口气,认为是“神灵保祐”,“今后至少可以保持二、三年的稳定政权”,对政局的前景表示乐观。
此间观察家认为,铃木内阁在内外政策方面,将继续执行大平内阁的路线。
对内,新内阁将致力于整顿财政的紧迫任务。铃木表示将不单纯采取增加税收的方法来解决财政危机。
在防务方面,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严峻的形势促使日本认真考虑自身的安全和防卫问题。已故大平首相生前曾多次表示日本必须切实加强防卫力量。受他委托的智囊团已就“综合安全保障”的问题提出研究报告。铃木内阁将可能继承这份“遗产”。
在对外政策中,据报道,铃木首相在请伊东正义担任外相时表示,“铃木外交的基本,是继承大平外交。”预料新内阁将继续坚持以日美同盟关系为主轴,发展与其它国家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进一步发挥作用。
作为八十年代的第一届日本新内阁,在新形势面前,待解决的国内外问题堆积如山。除上述问题外,诸如国内的能源问题、物价对策、行政改革和老年人的福利问题等,对铃木新内阁来说,都是重大的考验。


第7版()
专栏:美国通讯

底特律的共和党代表大会
大会选出里根为总统候选人。在副总统人选问题上,有过一番波折。里根原想提名前总统福特,但福特不愿挂名,要求有职有权,并让基辛格任国务卿。最后未能达成协议,里根决定选党内温和派代表人物布什作为竞选搭档
本报记者 王飞
7月14日在底特律市乔·路易体育馆举行的第32届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17日晚在一片震耳的欢呼声与鼓乐声中结束。大会在15日通过了共和党的竞选政纲,在16日和17日先后通过提名里根和布什为本届共和党正式总统候选人。(下图左为里根,右为布什)
在美国式的民主生活中,人们把这类大会称为马戏团的表演。在可容两万人的椭圆形大厅内,开会时人们川流不息地进进出出,讲演者虽然提高嗓门发表演说,但代表和观众却嘈杂地互相说笑。全副装备的各大电视台的记者,在人群中挤来挤去,捕捉采访对象,就地现场播送。代表们有的头戴牛仔帽,有的身着奇装异服,上面印着拥护里根的字样。五次大会,除少数场合外,大厅中的座位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空着的。
里根是这次大会的“超级明星”。他头两天根本未在大会上露面,而是在“广场饭店”豪华的套间中进行紧张的幕后活动。美国报纸认为,里根与共和党内的保守派这次有效地控制了大会。
“展开使美国重新伟大的进军”,“团结起来,一个新的开始”,是里根和大会提出的主要口号。大会发言者个个都从鲜明的党派立场出发,攻击卡特政府的错误、失败、摇摆、无能和屈辱,每到尖锐之处,就爆发一阵掌声、鼓号声、口哨声。同时,他们都照例用漂亮的词句称颂里根,把里根看成是美国的“希望”,接着又是一阵掌声、鼓号声、口哨声。不少发言人气吞斗牛,扬言共和党这次大会推选的里根,不仅是美国未来的总统,而且是盟国的领袖,“自由人民”的领袖;共和党这次翻身的日子到来了,不仅会夺取白宫,而且将赢得参、众两院的多数。他们抱着强烈的“怀旧”情绪,要求对内恢复美国经济上的繁荣,对外恢复美国“世界领袖”地位。在世界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他们这种豪言壮语,他们的“美国之梦”,能够实现吗?记者席上有人评论说:这个么,似乎半是争取选票的大话,半是缅怀“金元帝国”好景的挽歌。
大会在7月15日晚无一字修改鼓掌通过了政纲委员会提出的《共和党政纲》。这个政纲长达四万余字,被称为是美国政治史上最长的政纲。它的主旨是:对内要求以减税来刺激生产,实现繁荣;对外要求建立对苏联的军事优势。纲领中对苏联的扩张野心及其提出的危险挑战,提出了一些有远见的见解。这个被公认为保守主义的政纲,主张小政府,少开支,少征税,少规章,少福利;另一方面,则主张给“自由企业”以更多的自由,给国防部以更多的军费。
在美国两党政治中,大会通过的政纲只代表党的竞选主张,它对总统候选人并无约束力,至于当选之后,新总统更可以把它置诸脑后,自行其是。因此,美国广大选民,对这种政纲普遍地不加重视。大会的进程也反映了这一点。在各州召开的小组会上,在电视与报刊上,最引人注意、争论最激烈的是关于男女平权法案问题。由于新政纲撤回了共和党40年来对男女平权法案的支持,包括前总统福特在内的许多代表,公开声明反对政纲中的这个条款,担心它将失去许多妇女的选票。在会外,支持男女平权法的人在7月14日组织了有一万二千人参加的示威游行,表示抗议。与此适成鲜明对照的是,政纲中有关对内、对外的许多重大政策,则根本无人关心,顺利地获得通过。
这次大会最引人注目的是里根的副手属谁。里根已表示他将只当一任总统。同时,如果里根获胜,入主白宫已是七十高龄。因此,这个副总统候选人有可能在中途接里根的班,至少在四年之后有可能接里根的班,成为未来白宫的主人。大会在由谁当里根副手的问题上,出现了公开的分歧与激烈的幕后斗争。以福特为首的共和党温和派主张由布什担任这个角色,而以赫姆斯为首的保守派则表示反对。里根对布什本有个人宿怨,对布什今春在拿骚市一场辩论风波中的表现,一直耿耿于怀。于是,渴望问鼎这个令人垂涎职位的十多个竞选人,就展开了尖锐的幕后斗争和公开的竞选活动。斗争在16日达到了高潮。这一天晚七时,前总统福特证实,里根邀请他扮演副总统候选人的角色。福特说,作为前总统,现在如屈居第二把手,这涉及他的荣誉问题。因此,他向里根提出,他不愿当挂名的副总统,如果他去华盛顿,他必须有职有权,掌管一些重要部门。他还要求由基辛格任国务卿,格林斯潘任财长。他们两人在这天晚上进行了紧张的幕后讨价还价。电视台当晚十时一度宣布,里根与福特已达成交易。一小时以后,又宣布交易并未做妥。在大会当晚已完成里根提名手续之后,数千名代表不得不坐在那里,焦急地等候里根与福特讨价还价的最后结果。直到午夜之后,里根才赶到会场,出人意料地宣布:他决定选择布什为他的竞选副手。这表明,里根虽然希望借重福特的声望,作为他的“理想搭档”,但由于福特索价过高,他最后不得不放弃他的这个希望。在党内温和派的压力下,里根权衡利害,最后不得不违心地选择被称为温和派的代表人物布什以利于在大选斗争中,更好地争取美国东北部与中西部的选票。一位美国记者在谈到里根为何选择曾是他的政治对头布什作为他的竞选伙伴时说:“这是出于政治需要,而不是出于爱好。这就是美国式政治”。
现在,共和党大会已经在自我陶醉的高涨情绪中结束了。但是,譬如登山,里根和他的副手布什,不过只攀完了夺取白宫权力的一半路程。更艰巨的道路还在前面。在未来的近四个月中,他们面临的将是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短兵相接的激烈而艰苦的战斗。
(本报底特律7月17日专电)
(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国外的园林绿化事业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的城市园林,已由过去附属于建筑物,规模小、仅供少数人享乐的庭园,发展到如何去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活环境。其范围不仅包括庭园、公园绿地的建设,而且更加广泛地涉及到自然保护区的划分,自然公园,史迹公园,休养公园,动植物园等等的建立,以及为减少公害而建立一系列的环境林,缓冲绿化地带等等。
城市的人们,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怀念人类以往曾经占有的“绿色时代”。当前,世界有不少大小城市,要求解决失去环境绿地所造成的问题,特别是建立近郊环境林的呼声日益高涨。不少国家,把园林绿地建设,作为环境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并积极地开展有关研究工作。
例如,日本计划在大城市郊区,铁路及交通干道一小时可达的范围,按500万人口配备一个休养风景城,面积千公顷,日最大容量十万人次。此外加强公路绿化,以便与风景城有机地结合起来。
伊朗首都德黑兰,人口稠密,交通频繁,车海人流,噪杂拥挤,给人们带来强烈的精神压抑,影响300万居民身心健康。为改善环境,从1964年开始,在德黑兰周围建立公园。
巴黎市中心已有一个森林公园,但为进一步发挥林木改善环境的作用,计划在巴黎周围建立18个国立公园,现已建成9个。
关于公园,各国早期所建立的,是以文娱游息为主,当时并没有考虑到,象今天这样,利用公园来改善整个城市环境。因此,过去所规定的城市绿地指标,显得过低,满足不了需要。今天从气流交换、防风、防尘、减噪、净化大气、杀菌等等改善环境因素出发,重新制定各国新的绿地指标。美国要求每人24平方米,日本近期要求达到每人6平方米,远景9平方米。
日本宫崎县59年开展全县公园化工作,先后开展“花园城市”运动,“美化乡土”运动。如今,公园、绿地(山林、田野、公园等)已占全县面积的87%。
目前,我国正在为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实现四化,也应有一个现代化的环境。为改进我国的绿化工作,外国的园林绿化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马杏绵
(附图片)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哈雷新城在城市建设中注意了绿化工作。现在,绿化面积已占该城面积的30%以上。图为城市居民参加“大家动手,美化我们城乡”的周末义务劳动。
周正安摄(新华社稿)


第7版()
专栏:

萨德尔失踪之谜
丹林
一九七八年秋天,中东发生了一桩离奇的事件:黎巴嫩伊斯兰教什叶派伊玛姆*穆萨·萨德尔在访问利比亚过程中失踪了。许多阿拉伯国家政府、拒绝阵线国家首脑会议曾过问这一事件,但萨德尔的下落仍然不明。一九七九年伊朗推翻巴列维国王后,利比亚国家元首一再表示想访问伊朗,和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会晤。可是,霍梅尼表示:他只有和萨德尔一道来,才能受欢迎。
萨德尔事件是怎么一回事?
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五日,年纪五十开外、体态肥硕、身高两米的萨德尔,应利比亚当局邀请前往的黎波里访问。陪同萨德尔出访的有他的顾问穆罕默德·雅库伯博士和新闻记者阿巴斯·巴德丁。萨德尔一行抵达的黎波里后,感到气氛越来越冷淡。两次和利比亚元首的会见都被临时取消了。
八月三十日中午,萨德尔一行出席了黎巴嫩驻的黎波里代办为他们举行的午宴。席间,萨德尔透露他第二天下午将与利比亚元首会晤。代办后来说,萨德尔当时忧心忡忡,并且预示会晤中将发生激烈争吵。因为在有关黎巴嫩内战及巴勒斯坦人在黎巴嫩南部居住等问题上,双方观点截然不同。
离开使馆、返回下榻的海滨旅馆,萨德尔请次日去巴黎的一位同胞给他在巴黎的家捎去一封信,说他将在九月初抵达巴黎。这是迄今人们知道有关萨德尔行踪的最后一个消息。从此人们再也没见到他们和听到关于他们的消息。
萨德尔下落不明,使一贯以礼待客的伊斯兰世界大为震惊。黎巴嫩总理萨利姆·胡斯约见利比亚代办寻问后,转来利比亚政府的答复:萨德尔一行已于八月三十一日晚八时乘坐意大利航空公司的AZ881班机离开的黎波里去罗马了。
为了查明萨德尔是否到达意大利,黎巴嫩派出两名情报人员配合意大利的安全机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他们询问了AZ881班机的全部机组人员、罗马机场的边防警察和海关人员,出示了萨德尔等人的照片,介绍了特征,但得到的答复都是:“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九月二十一日,黎巴嫩驻罗马大使馆接到“假日旅馆”经理的一个电话,要求大使馆为两名不知去向的黎巴嫩旅客付房租,其中一名叫萨德尔。调查人员仔细检查了旅客留下的证件和衣服,询问了接待过这两名旅客的服务人员,发现九月一日上午来这家旅馆租用两个房间的这两名旅客,虽然自称是萨德尔和雅库伯,实际上并不是他们,显然有人企图制造一种萨德尔一行已经抵达罗马的假象。
根据警察机关的调查,意大利共和国检察官在一九七九年五月十九日致罗马高级法庭的公诉书中作出这样的结论。“只能归纳为一句话,没有任何证据能说明伊玛姆一行乘意航AZ881号班机自的黎波里到达罗马。不能假定萨德尔是发生在意大利领土上的某件阴谋事件的受害者”。
利比亚当局不同意这一结论。今年二月,利比亚内务部向意大利递交了一批证明材料,要求意大利检察官重新考虑这一结论。据说,证明中有一件非洲某国大使的证词,说该大使在一九七八年八月三十一日晚上在的黎波里机场看到萨德尔一行在等候去罗马的班机。
不久前,在巴黎出版的《青年非洲》发表的一篇文章说,从可靠来源获得的证词,证明了大使的说法,但是证词不能证明萨德尔离开了的黎波里。文章说,八月三十一日,萨德尔同利比亚国家首脑会晤中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利比亚当局下令将萨德尔一行立即驱逐出境。他们当即被带到机场,并被安置在一个隔开的房间里。后来一辆汽车载着他们驶向意航班机停放的地方,可是在最后的一瞬间,汽车转往另外一个方向,向停放在远处的一架军用飞机驶去,……
萨德尔一行的命运到底如何,现在仍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北非有家报纸甚至发表了萨德尔一行已于当晚在的黎波里郊外的一个靶场被处决的消息。但是,也还有人相信,他们还活在人间。究竟如何,目前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 伊玛姆是伊斯兰教长的称号


第7版()
专栏:

美国出现异常的热浪
墨西哥湾热空气袭入美国西南部和南部地区,气温最高达到摄氏40多度,飞鸟坠地,河鱼缺氧,作物干枯,许多人死亡。
今年6月初,从墨西哥湾上空有一片厚达6英里的热带空气侵入美国西南部和南部,使那里的气温突然上升到摄氏37度,有些地方甚至高达摄氏四十五、六度。据美国气象预报,这次酷热将持续一个月左右。
巨大的热浪已使不少人死亡。仅仅在7月最初的一周内,有5个州就热死了122人。许多老年人的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成千上万只牲畜、家禽毙命,河里的鱼因水中缺乏氧气大量死亡,森林因干旱而焚烧,地里的大片农作物枯死。有的地方甚至飞鸟也因受不住酷热而从空中掉了下来。
(附图片)
达拉斯城(得克萨斯州)人们用冰块把热昏的人围起来进行抢救。
俄克拉何马州的奶牛在河边热得喘不过气来。
伊利诺斯州南部一条河流里成千上万条鱼死亡。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