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7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群众欢迎这样的好领导
最近,我们收到不少读者来信,表扬他们所在地区、单位的领导干部的好思想、好作风。现在选摘几封,发表如下。 ——编者
县委书记进山来
庙堂公社是四川省巫山县最边远的一个公社。地处巫峡山区,距县城三百余里,交通不便,来回得翻四座大山,沿路沟壑纵横,峭壁插天,悬崖千仞。唯一的一条羊肠小道,途中必经“千丈岩”、“偏岩子”、“钻钎子”等险道;所以过去进庙堂的干部很少,特别是县委领导同志,三十年来还没哪个去过。这里的人,祖祖辈辈也没见过“县大老爷”。
去年七月,县委第一书记申绪良由乐坪步行到庙堂,再由庙堂步行一百八十里山路到大昌,然后回到县城。这可以说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老申已年过五旬,并患有冠心病、肝炎等多种疾病,走山路是困难的。可他想:不入深山,焉知山情?他这次去不仅了解了山情,还帮助山区人民办了下面几件好事:
庙堂境内有一条山间小河——庙堂河,把整个公社分为两片,在通往公社机关的河道上,原来只有一座用木板铺设的“天星桥”,远近群众到公社办事,必经“天星桥”,来去很不方便。为了方便群众,老申亲临河岸,察看地形,同县委和当地干部社员商量决定,在“天星桥”上游——油杉树坪新建一座宽五尺、长二十一米的铁索桥。如今行人来去方便多了。群众说:“山沟架起铁索桥,全靠党的好领导,百年大桥垂千古,永世不忘共产党。”
“天星桥”对岸有一华里多长的一条“一脚宽”的悬崖羊肠小道,人们来去背上东西,前碰后撞,常常发生意外事故。在老申的建议下,将这条小道改修成五尺宽的梯路。
公社对岸有个文昌八生产队,住着十七户人家,离公社只有十五里地,可途中有一段二里长的百丈悬崖小道,来去得经过七座“天桥”,几岁的小孩和二十多岁的姑娘不敢走这条路,队上六十多岁的老人就因为望路生畏,都未到过公社。因此,这里与外队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成了与世隔绝的冷落山村。小孩没法上学,外队的姑娘也不愿嫁到这个队里来。老申同干部商量,决定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五尺宽的通道。目前,干部社员正在向“隔世崖”开战,文昌八生产队与世隔绝的历史,即将结束了。
中共四川巫山县委 黄宗庭 陈洪春


第3版()
专栏:

副师长亲自检查军车
一天,在山东省文登县城公路交叉口,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军人,手拿红绿指挥旗,认真检查过往的军车。他就是济南部队某师副师长王德魁同志。
上级要求:各单位要进行一次有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职工群众参加的安全卫生大检查。王德魁同志按照这一要求,带领运输和军务部门的几个同志,到本师车辆经常通过的交叉路口,当起军车交通安全检查员来了。连续两天的检查,他发现有的司机超过规定的行驶速度,开“英雄车”,就严肃诚恳地提出批评;有的车辆带故障上路,他就帮助司机将故障排除;有的车上物资装载不符合安全要求,他便亲自上车,帮助整理好。这使司机们很受教育。
路检以后,王德魁副师长召开了全师车管、军务干部会,对所属各单位行车状况进行了讲评,好的表扬,差的批评。
福生 守信 洪林


第3版()
专栏:

军分区副司令员的一周行程记录表
四川省温江军分区党委会议一结束,副司令员道志仁同志,又登上公共汽车,赶往什邡县参加民兵年度军事训练。
道副司令员白天同我们一起骑自行车下乡,晚上住在武装部简陋的客铺上。食堂为他加一个菜,他婉言谢绝。在乡下,他同民兵一起吃饭;休息时,席地而坐,同民兵亲切交谈。
下面记录的是他一个星期的活动情况:
三月三十日从成都到什邡,乘公共汽车,行程六十二公里。
四月一日从什邡经皂角公社到元石公社,步行,往返七公里。
四月二日从什邡经回兰公社至禾丰公社,骑自行车往返十四公里。
四月三日从什邡至双盛公社靶场,骑自行车往返十六公里。
四月四日从什邡经隐丰公社靶场至马井公社,骑自行车往返二十二公里。
四月五日从什邡经龙居公社靶场至永兴战术场,骑自行车往返四十八公里。
四月六日从什邡至温江,乘公共汽车,行程九十一公里。
四川什邡县人武部 唐先安 冯元祝


第3版()
专栏:

这样检查生产群众拍手欢迎
四月二十二日下午,我在横街公社洋屿大队办事,突然,在田头碰上了黄岩县委书记高仁涌同志。他和秘书、农业局长,正在检查生产。高仁涌同志说:“你忙你的工作去吧,我们还要到田间仔细看看。”
告别了高仁涌同志,我急忙回到区里通风报信。因为县委书记下来检查生产,区里领导都不知道。过去县委书记下乡,县委办公室都要事先打电话通知区里,说明检查内容,路线安排,到达时间,一行人数,吃饭几餐等等。区委书记接到电话后,一面要准备汇报材料,一面得在家迎候。办公室的同志则忙着接待,炊事员则要忙着赶集,买鱼买肉。这次检查,与往常不同。
高仁涌同志下午四点半钟回到区里,我们正准备做菜招待,被他婉言拒绝了。他说:“吃点便饭就行了。”经他一再强调,我们也不好坚持。晚上,就用便饭招待了他。
高仁涌同志这次来新桥,有两点对我们教育很深:一是不搞特殊;二是作风踏实。我们喜欢这样的书记。
浙江黄岩新桥区委 梁葆友


第3版()
专栏:

市委书记深入基层解决居民生活问题
今年春节前后,我们几十户职工迁入了新建的大楼。但住了近两个月,还不供应水电,转过来的粮食关系也无地去报。屡次去房产、水、电、粮站等主管部门联系催问,这些单位都采取推拖搪塞的态度。大家只好过着夜晚摸黑、楼下挑水、奔波买粮的生活。出于无奈,我们写信给市委书记魏富海同志,请市委领导同志帮助解决。信寄去一周,未有答复。邻居们打算再次联名上书呼吁。出乎意料,在四月初的一个星期天,魏富海同志亲自来到我们这栋楼,挨门串户进行了走访,亲切地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要求,答应回去立即帮助解决,临行时又和我们一一握手。并说:“本来接到信,昨晚就想来,但已天黑,怕不好找。……”这样,未过两天,全楼水管哗哗流水;入夜,灯火通明;粮站负责人也亲自登门受理转报粮食关系。所有迁入的职工一片喜气洋洋。事后知道,魏富海同志几次亲自到有关部门联系、研究,直到妥善解决为止。
旅大市政协职工 王黎


第3版()
专栏:

县革委副主任当力工
今年春播大忙时节,辽宁省法库县种籽公司派汽车送种籽下乡。当汽车开到包家屯公社,已经是晚上七点多钟。当时,干部都已下乡了,只留有一个值班的。司机急着要卸完种籽,赶回县城。正当司机和值班人员着急的时候,赶上县革委副主任赵景良和几个随同的工作人员,来到包家屯公社。老赵看见停在院子里的汽车,问明情况,没顾得上歇脚,就和其他几个同志卸起车来。每袋种籽足有一百八十斤,别人扛一袋,他也扛一袋。老赵白天已经在卧牛石公社忙了一天,晚饭还没吃,又当起力工来。一直扛了一个小时,把一万多斤种籽全部卸完,他拍拍身上的尘土,才去休息。
辽宁法库县包家屯公社 宋学员


第3版()
专栏:

这六角钱补得好!
中共安徽省委在蚌埠市召开部分地、市委书记座谈会,会期两天。招待所的同志暗自把伙食费标准从每天一元五角提高到一元八角。群众及时向省委写信反映了这个情况,省委严肃认真地处理了这件事,让到会的同志都补交了少收的六角钱伙食费。
这六角钱补得好。这不仅说明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正在逐步得到恢复,也说明了我们党的干部通过学习《准则》之后,已见行动。更主要的是堵塞了干部特殊化的一个漏洞,对教育广大干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广大群众对此都感到十分高兴。
黄淑和


第3版()
专栏:读者论坛

党报应当有革命的战斗气魄
你报六月四日第三版刊载的张劲夫同志主动让车援救普通社员,第四版刊载的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文敏生同志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两条消息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党的领导干部们“俯首甘为孺子牛”,为老百姓当公仆的高尚精神,读后深受感动。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迅速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已成为全党全民的一项中心任务。这个转移能否顺利实现,党的各级领导同志,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负有相当重大的责任。我认为,党的高、中级干部中,如“乔厂长”者大有人在,都是很值得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去大书特书的。可惜党报对生产队长、车间主任、连队干部的报道较多,而对党的中、高级干部的报道就太少了。殊不知,着力宣传影响面大的高、中级干部的动人事迹,对促进全党干部队伍思想作风面貌的改观,将会起到更为重大的作用。
还应指出的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许多年来,在我党干部队伍中,唯意志论、长官至上论、主观唯心论和烦琐哲学、衙门作风等,还颇为盛行;尤其是官僚主义的毒素,已侵入了我们党的机体。在有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还很不正常,而有些高、中级干部并无自知之明,仍理所当然地在把中转文件、应付会议、画圈圈、搞“想当然”作为领导之术,在那里搞例行公事。更有甚者,以老爷自居,行为专横,言语放纵,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玩物丧志,当和尚不撞钟者有之;至于弃国情、民情于不闻,置国事、民事于不顾,无法无天、欺民误政者,也并非全无。试想:这样的思想状况和精神境界,如果仍处于领导岗位,怎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带领群众实现四化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呢?
建议党报在增加对好样的高、中级干部的好作风的报道的同时,也能对某些作风不那么正派的高、中级干部进行必要的批评。当然,对于工作作风问题,主要地是要多报道正面的东西,引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向前看;但是,党报既然作为党的喉舌,就应该是有革命战斗气魄的。这里的所谓战斗气魄,指的决不是任意混淆不同性质的矛盾和无端整人,而是体现我们党对它所代表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高度负责精神,以及从这种立场所产生的强烈的、界限分明的爱和憎。如果在党报上看不到对不正之风的激情的批判,也如同在党报上看不到对优良作风的积极扶持和热烈赞扬一样,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但愿有更多的如张劲夫、文敏生等同志那样动人的事迹不断出现在我们的党报上。这些事迹,预示着我们党必定能够实现领导全国人民,在本世纪内建成伟大社会主义强国的诺言。因为这些事迹,首先是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恢复和提高的最可靠的标志。
北京读者 李鹏程


第3版()
专栏:

收之为宝 弃之可惜
近几年,我县生猪生产发展比较快。去年,除超额完成上交商品猪任务外,社员自食十三万头。据县收购部门说:社员杀的猪个头大,每头产毛都在一斤以上;虽然改良猪多,产鬃少,每头也产半两左右。按这样计算:全县社员自食的猪可产毛十三万斤、产鬃六千五百斤。毛、鬃平均按二等计算,收购价分别为一元三角二分和三元八角。这两项加在一起,去年全县毛、鬃产值约二十万元。可是,去年全县实际收购上来的鬃、毛,只有一万零五百四十六斤,占鬃、毛总数的百分之七。生猪生产比较好的永安公社只收了九斤,前岗公社只收了二十斤。全县价值十八万四千多元、十二万多斤的鬃、毛被白白扔掉。这等于扔掉三百斤重的肥猪九百多头,或解放牌汽车十二辆。一个县是这样,一个地区、一个省呢?
猪鬃、猪毛既是轻工业原料,也是国防工业原料,还可以出口换取外汇。既然是宝,为什么会白白地扔掉呢?据我所知:一是有的收购部门怕麻烦,不愿收,守门待客;二是多数社员认为耽误工卖几个钱不上算,所以,宁肯白扔也不去卖。
我认为,金银不怕碎,只要采取措施,一定可以把这些废物聚之为宝的。建议:
一、要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画、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猪鬃、猪毛的用途;要教育社员小账大算,踊跃出售鬃、毛。
二、供销收购部门除了搞好定点收购外,要组织下乡巡回收购,还可以在农村代购代销店和学校设立废物收购点,以利群众出售方便。
三、农村社队也可组织有做买卖习惯的货郎走村串户收购;生产队会计或保管员也可把各家的猪鬃、猪毛集中起来,统一卖给供销社。
吉林农安县农村工作部 崔万洗


第3版()
专栏:

商业部门要多为在山里工作的人想一想
广西六万林场,有一千多名职工,还有不少民工,但这里的供销社,在六万林场只开设一个分销店,百货、杂货合起来才一个门面。货架上经常“开天窗”,商品极不齐全,不仅布衣服、针织品等不足,甚至有时连糖果、饼干、酱油都买不到。有的职工为了买一件小商品,不得不到七十里外的玉林镇去采购。
这里的林业职工们呼吁:商业部门要为工作在山里的人多想一想,改进服务态度,多设商业点,增加商品,使他们能安心山区,更好地描绘锦绣山河。
广西六万林场 韦荫炎


第3版()
专栏:

关于《“义利”要“义”中取“利”!》的答复和反应
(一)
看了《人民日报》6月8日三版登载王者风批评义利食品厂的信,首先感到物价问题是涉及千家万户,关系每个公民的大问题,完全有必要对抬高物价取“不义之利”的单位,给以批评或经济惩罚;其次顾客给企业提出批评意见,是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体现,也是促使企业不断改进工作的动力。但是,对这封信,我们要谈几点具体也是必要的说明。
一、“维夫”和“维化”是英语(WAFER)的两种不同译音,并非义利做文字游戏,借“夫”“化”之差,抬高物价,赚取利润。
二、“维化饼干”并非“新产品”。信中提到的2.70元“维化”和0.96元“维夫”是两种不同的产品。“维夫”是1966年用下脚料制成的“经济维夫”(配料:花生油,芝麻酱,标准粉及掺入部分压碎的下脚料),原价0.96元,需收粮票。后由于没有下脚料了,改按正式原料生产,即现价1.50元一斤的“维夫饼干”,因原料麻酱少,生产量很小,只在我厂门市部零星出售。
“维化”是1972年所做四十多种特需产品之一,后来正式投产,原价是2.40元一斤,现价2.70元,不收粮票(配料:巧克力、黄油、糖粉、富强粉)。由于巧克力主要生产出口,全年只生产几次,除供特需外,不定期由我厂门市部零售。
三、物价问题是政策问题。义利作为一个基层企业,无权决定物价。谈不上“义中取利”和取什么“不义之财”。
四、作为党报反映群众意见应该属实,不能认为文章有理有据,凭想当然登出。不怕用词尖刻,但要实事求是。由于批评失实,必将有损于我们社会主义企业在国内外的信誉。
北京义利食品厂(二)
看了你报6月8日第三版题为《“义利”要“义”中取“利”!》的读者来信后,我作为义利厂的一个职工,想谈一点看法。
商品的价格决不是一个小厂可以决定的。因它关系到整个国计民生的问题,关系到一个厂的信誉问题,也关系到企业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每种新产品的投放市场,都要经过试验和鉴定,逐级申报上级批准,最后进入市场,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当然,在报上级批准时,要由试制的单位报成本、利润等有关问题,并根据新产品所用材料、占用的人力、消耗的电力和时间等粗估一个价,但这毕竟不是最后的拍板定案,食品厂还没有这个权力!
通过这件事,也启发我们对工作中存在问题加以考虑。我个人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发生群众对产品价格的不满,说明我们在企业管理和市场管理上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应加以改进;并应重视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加强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
二、今后,在新产品装潢上应附有产品介绍,以便群众了解产品的质量情况。
三、为什么会出现物美价廉的商品短缺,而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产品又价格昂贵呢?首先是由于我国轻工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缓慢,工厂难以应付逐年递增的产量、利润指标,只得在现有的设备条件下多生产产量高、利润大的产品,致使许多受欢迎的产品停产或少产;其次由于设备的落后,有些高级产品的生产必须占用较多的人力,因此必然提高产品的成本,价格也就相应的有所提高。要使这种局面早日扭转,就只有走自动化、电气化的道路。希望报界能在这方面为轻工业大声疾呼。我们也要在工艺程序上动脑筋,进行改革,以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满足人民的要求。
四、报纸登载群众的来信,心情固然是使企业更好地为国家服务,满足群众的要求。但应求慎重,应全面了解一下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便有的放矢,真正达到解决群众之难,促使企业各项工作更加完善的目的。
北京义利食品厂 扬燕


第3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农村不欢迎前后带袢的塑料凉鞋
当前工厂生产的前后带袢的塑料凉鞋,不受农村欢迎。原因有四:
一、农村不比城市街道平展,特别是到雨天,走起路来十分困难,如不小心,就会把鞋袢折断。二、农村社员,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农活繁重,生产条件也差,再者多半是在田间干活,穿着实不方便。三、丘陵山区坡坡坎坎多,路不好走,所以穿不多久,鞋带就会断,也会失掉弹性。四、农村交通不便,经常下地需走三、四里路,天长日久,不如带后帮凉鞋结实耐穿。
我为买双带后帮的塑料凉鞋,跑遍了村村、镇镇,但总是高兴而去,败兴而归。希望生产单位能多为农民想想。
河南巩县回郭镇银行 薄兰地


第3版()
专栏:读报有感

不惩前,何以毖后
读了你报五月三十一日刊登的张克全同志写的《检查团这样吃喝我们招待不起》,觉得这些不正之风,确实是严重的。
但是看了吉林省第二轻工业局的《接受批评坚决纠正不正之风》以后,不免有点泄气。他们也作了“几项规定”,似乎“认真”,但仔细拜读之后,觉得实际意义不大。规定中的三个“不得”,五个“不准”,都是早已有明文规定的,问题是有些人明知“不得”、“不准”而硬要去干。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重申一下上级的规定,有多大意义呢?也许有人会说,应该“过去从宽,今后从严”。但是以何时为界呢?已经发生的都是“过去”,什么时候才是“今后”呢?又什么时候才开始从严呢?我以为,果真欲纠正不正之风,必须“从现在做起”,凡是沾了便宜的,不论吃的用的,都应该责令退出,使搞不正之风的人,不仅受到批评教育,而且得不到实惠。这是一种更有效的教育。比如说,这次责令超吃伙食标准的人退出来,下次他就再不会这样吃了。否则,那就很难说。
总之,为了“毖后”,必须“惩前”;不“惩前”,就难以“毖后”!
李文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