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花与刺
艾青
1上帝和魔鬼都是人的化身
2 钉死耶稣的是罗马人向耶稣祈祷的也是罗马人
3 没有见过鳄鱼的眼泪却听过含笑的谎言
4 玫瑰用刺保卫芬芳蜜蜂用刺保卫甜蜜
5 和疯子吵架自己也是疯子
6愤怒不会押韵吵架没有节拍
7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
8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
9 蚕在吐丝的时候想不到吐出一条“丝绸之路”
10星星那么多没有看见它们碰撞
11朝向光走的时候不要忘记后面有影子
12石油如水、火药如泥都沉默着等待火星
13自己长得不好看不要埋怨镜子
14 哪儿乌鸦多哪儿有腐尸


第8版()
专栏:晨光短笛

雨中
赵丽宏
傍晚,天边飘来一朵暗红色的云。天还没落黑,就淅沥淅沥下起雨来。
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汹涌的人潮流进了千家万户,水淋淋的马路,象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一群刚刚放学的孩子撑着雨伞,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偶尔过往的车辆,就象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一个年青的姑娘拉着一辆小运货车,在雨中急匆匆地走来。车上,装着两大筐苹果,红喷喷的,黄澄澄的,堆得冒出了箩筐。许是心急,许是路滑,在马路拐弯处,只见小车一歪,一只箩筐,翻倒在马路上,又圆又红的大苹果,滴溜溜地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蹦跳着,蹦到了马路中间,跳到了马路对边,一时滚得满地都是。姑娘赶紧放下车把,慌里慌张拾了起来。几百个苹果散了一地,哪里来得及捡呢!姑娘捡起了这个,滚走了那个,眼看,汽车嘟嘟叫着从远处驶来……
正好,有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们走过这里,没等姑娘招呼,他们就奔过去,七手八脚地捡了起来。姑娘直起身子,不由皱起了眉头,哦,假使遇上一帮淘气的孩子,每人捡几个苹果一哄而散,挡也没法儿挡呀!仿佛看出了她的焦虑,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走到她身边,说:“不要着急,大姐姐,一个苹果也不会少!”说罢,他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大声叫道:“刚刚、彬彬、小军,来,跟我封锁交通!”然后,又不停地摆动红领巾,向驶近的汽车大声叫着:“停一停!停一停!”
一辆大卡车停下来了。司机是个小伙子,他把头伸出车窗一瞧,笑了,然后呯地一声打开车门,跳下车和孩子们一块儿拾起苹果来。一辆小轿车停下来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也走下车来。路边,过往的行人也来了。大大小小的人们混在一起,追逐着满地乱滚的苹果,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
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我们的那位运苹果的姑娘,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帮助拾苹果的人们已经消散在雨帘里。孩子们嘻笑着撑开伞,唱着歌儿走了,卡车和轿车也开走了。只有那一筐散而复聚的大苹果,经过这一趟小小的旅行,变得水淋淋的,在姑娘身边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两筐苹果,几个孩子,一场为夏天的闷热带来了万般清凉的雨……这些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在一个偶然的机遇里,却互相关连着,组成了一个并不宏大,却也十分动人的场面——留下了很多的深思,随着这绵绵长长的雨点,随着这拂拂而来的夜风,流进了一条条大街小弄,或许,也流进了人们的心里……
在夏天,这样的雨是很多的。
我盼望着……
雨,还在飘飘洒洒。恢复了宁静的马路,依然象条闪光的绸带,在雨帘里轻轻地飘。运苹果的姑娘目送着孩子们彩色的雨伞,突然感到:这初夏的雨点,是那么清凉,这雨中的世界,是那么清新……


第8版()
专栏:

比晨光更美好
罗达成
青青的、蓝蓝的、静静的……诗人们用这样色调恬静而淡雅的几个字,题给青岛汇泉湾的晨光,着实是恰到好处了。那淡若轻烟的雾气,那清新如洗的空气,会使你对“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意境,领略得格外深远的……
一个早上,浴着晨风,我们跟随海带养殖场的小船出发了。操桨的,是养殖场的一个姑娘。桨声咿咿哑哑,拨动了绿波,象和大海亲昵地交谈什么。太阳给惊醒了,从海的摇篮里翻身跃起。它的脸象初生的婴儿,红得柔美,红得可爱,还有点儿羞羞答答呢!弹指之间,太阳向上跳着跳着,跳出水面,抖开了光芒。于是,云变红了,海变红了,小船尾部喷吐的抛物线似的水柱,也映染上了一层迷人的玫瑰色……
我们的小船“突、突、突”地喷吐着肥料,游弋在养殖场的天地之中。水面上那一排排的金属浮子,如同一面面圆镜反射金光。浮子下面,系养着褐色的、狭长的小生命——海带。薄薄嫩嫩的小海带,在水中微微飘曳,象在吮吸甘甜的乳汁,又象在欢迎养殖场姑娘的来临。“哎唷!你们就快喝吧,快长吧!”姑娘甩着一串汗珠,跟海带说话了。她那快活的喊叫,真比唱歌还好听。看到我们撩动海带,问这问那的,她高兴极了,说:“海带是个宝呐!营养价值比菠菜、油菜还要高;它身上提炼的褐藻胶呀,甘露醇呀,对纺织工业、医药工业、食品工业,都不可缺少;要说入药,老祖宗在《本草纲目》里头就说过了!”不知是怕我们接受不了她的讲解,还是要我们来个“速成提高”,她从随身带的自由夹里一抽,递给我们一本《海带的生长》。哟!在“光照”、“流水”、“肥料”那一章章里,她用笔画了好多杠杠道道,做了密密麻麻的注脚……
我们忍不住夸她了。“你对海带这一行,真熟悉啊!”“还说熟悉?才到养殖场,连个船都伺候不了,它不走,光会打转转……”
啊!从田野到海上,一样的辽阔,一样的富饶。而你,一样的耕耘,一样的欢悦。一个浅近而又深邃的道理,如同朝霞在你心头闪光:有播种才有收获,有辛苦才有甜蜜!我不由浮想联翩了:是不是这一颗颗滚动的可贵的汗珠,长成了谷粒?化作了珠玑?哺育了海带?……
“快看,太阳在飞哪!”看惯了大海日出的养殖场姑娘,手指着、叫喊着,还是这样惊喜,这样新鲜!真的,太阳在飞升、飞升!显得庄严、瑰丽、灿烂,姑娘额头的汗水,嘴角的笑纹,以及她操桨的姿式,全被美妙的晨光笼罩了,融汇了……
晨光是美好的,而她编织在心中的理想花环,奉献给新生活的花环,却比晨光更美、更动人!


第8版()
专栏:

“科学”这味药
董大中
六十年前,鲁迅写了一篇《随感录三十八》。他说:“现在发明了六百零六,肉体上的病,既可医治;我希望也有一种七百零七的药,可以医治思想上的病。这药原来也已发明,就是‘科学’一味。”这话是有针对性的。一方面,当时有些顽固守旧分子,沉醉在“祖传”、“老例”、“国粹”之中,反对改革,排斥新生事物。另一方面,由于统治阶级实行愚民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缺乏科学知识,不懂得如何去掌握自己的命运。服用“科学”这味药,既可驳倒那些顽固守旧分子,也可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自觉,推动社会进步。
我们今天跟那时有根本的不同。现在,举国上下,人人为实现四化而努力。从工农兵群众到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许多人都在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技术,攀登科学高峰。但是,就科学的普及工作来说,还很需要。特别是一些担负领导和管理工作的同志,尤其需要先服用科学这味药,因为他们有的视科学为别人之事,自己抱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有的则把林彪、“四人帮”鼓吹“外行可以领导内行”奉为“绝对真理”,认为领导工作只是管方向、路线,具体业务可以不管。这其实也是一种“思想病”。还在十月革命以后不久,列宁就明确指出:“凡是熟悉实际生活、阅历丰富的人都知道:要管理就要内行,就要精通生产的一切条件,就要懂得现代高度的生产技术,就要有一定的科学修养。”何况我们搞的是四个现代化。
不仅如此。鲁迅在谈到那些顽固守旧分子时说:“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这一点也很重要。过去林彪、“四人帮”搞极左,唯心论盛行,形而上学猖獗。影响所及,我们一些同志思想僵化,缺乏科学头脑和科学方法,指导工作靠上级,处理问题靠本本。还有的是不问具体情况和条件,搞瞎指挥,劳民伤财。这些弊病只有科学这味药才能纠正。


第8版()
专栏:

编后小语
我们开辟《晨光短笛》这一散文专栏,希望反映四化征程中的新人新事,新的道德风尚,鞭挞那些急待扫除的旧弊陋习。
珍惜晨光的人是紧张而又繁忙的,我们希望这个专栏的散文能短些,以千字左右为宜。
散文是适于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之一。我们期望战斗在各条战线的同志拿起笔来写一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四化建设吹一支短笛!


第8版()
专栏:

诗的语言美
——创作杂谈
陈中宣
几个年轻人在谈论:艾青诗的语言为什么那么美?
一个说,艾青学过绘画。他的语言象色彩,象构图,象蓝天的云,象花中的蝴蝶……另一个则说,艾青会法文,而法文是最准确的文字,过去的国际公文,非附有法文本不可。他准确地用了“这一个”的语言,不能改换一个字、一个标点。他能恰如其分地把光的性格表达出来,是美;他语言的深沉,正是那河流的深沉,他歌颂了那条河,是美;他用象太阳那样转运准确的语言,去吟唱太阳,更是美!……还有一个年轻人说,艾青对古诗、洋诗有研究,善于摘取那里的珍珠……
我听了禁不住也加入了这议论,我说他们的见解也对也不对。于是我说了一件事:
大约在三九年的桂林,一天,艾青、舒群和我出去散步。我们来到了一个工地,工地上竖着一块不太大的木牌。我经过那木牌后,突然诗人招手喊我,他指着那木牌说:“你看,多么美!”原来木牌上是一个工人留给另一个工人的一句话:
“安民
你记住那车子”
啊!原来诗人是随时从生活中去捕捉那美丽的语言的!这是那时我得到的启发。一个是诗人,一个是生活,缺一不可。那句话我早看见了,但我完全忽略了,而诗人却如获至宝,后来,诗人还在他的《诗论》中,在谈到诗的散文美时,特地把这句话引证出来。
不知道诗人从生活的语言中,吸取并创造了多少美丽的诗句呵!
没有生活,哪里有如诗如画的语言呢?
没有生活,最准确的文字也是个跛子。
没有生活,那借鉴的珍珠也是暗淡的!
我这样说,可能仍是又对又不对吧?我让年轻人自己去判断……


第8版()
专栏:

山之子〔木刻〕 钱永忠


第8版()
专栏:读书随笔

姜桂之性
隋喜文
据王祯的《农桑通诀》上讲:姜“白露后,则带丝,渐老,为老姜。味极辛,可以和烹饪,盖愈老而愈辣者也。”王祯对姜的观察如何姑且不论,姜是老的辣确是众人皆知的常识。由人们喜欢老姜的辛辣,到对高龄人老而弥坚的赞美,确是个贴切在理的引申。因此人们不但常用姜桂之性称誉年高德劭者,有些老年人还径直用姜桂之性来抒发自己暮年志坚、壮心未已的政治情怀和坚定志向。
今天在我们党内,有许多革命老干部具有姜桂一样的气质,越老越革命,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古人不可企及的。这使我想起了对姜桂之性屡屡称引的徐特立老人。徐老在国民党反动派搞大屠杀时毅然加入共产党,后来在五十八岁之际参加长征。徐老于一九四一年在《赴柳店子视续老范亭》诗中写道:“尔我虽年迈,姜桂老愈辛。仰天射十日,踏海斗长鲸。”一九四四年,徐老在《祝连暲同志五十大寿》诗中写道:“不落时代后,年老才可宝。……年老不足耻,所耻在自足。……同时易自骄,堕落成顽固;我们不警惕,误党兼自误。”
今天,在从事四化的伟大斗争中,老干部、老党员起着为民表率、中流砥柱的作用,更应当以“终身的党员”和“姜桂之性”自励自勉,作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执行党的路线的模范,用“晚节全持好”的实际行动,实践自己当初“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革命到老,终身不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