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依靠科学技术 加快农业发展
湖北省各级农业部门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工作
安徽省委常委认真听取科技工作者专题考察汇报
据新华社合肥电 中共安徽省委最近连续三次召开常委会议,认真听取科技工作者对全省农业生产建设上一些重大问题的专题考察汇报,这次向省委常委汇报的有:关于淠史杭灌区农业高产稳产的几个问题、关于淠史杭灌区农业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问题、建设淮北商品粮基地综合考察报告、全省耕作制度调整的途径和措施、加速发展渔业生产问题等五个专题考察和科研报告。这些报告都是科技人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丰富的科学依据,进行热烈讨论以后形成的。如建设淮北商品粮基地综合考察报告,是去年年底省农学会及其所属的作物、土壤、植保、蚕桑、园艺、畜牧兽医等学会,会同林业、水产、气象、水利、水文地质、农机、地理、煤炭等学会,以及阜阳、宿县两地区有关学会,共一百多名专家、科技人员组成淮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综合考察团,进行了多学科的实际考察,撰写了十六项专题调查报告。根据这些报告,他们就加速商品粮基地建设提出了建议。
参加省委常委会议的书记、常委和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的负责同志,对科技人员的每一项专题汇报,都十分重视,每次听完汇报后,都要对有关问题立即作出安排,落实有关措施。
据新华社武汉电 湖北省各级农业部门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工作,把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去年,全省约三分之一以上的社队干部和农民技术骨干参加了各级农业部门举办的七百七十多期农业技术训练班的学习,共培训各级管理干部、技术干部和农民技术员八十三万多人次。
培训方法大体分三种:一是根据农业生产环节,采用现场参观、开会、讲座等形式,进行短期培训,培训对象是大队、生产队干部和农民技术员;二是培训县、社领导管理干部,以农业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基本知识作为主要内容,有专职教师和培训基地,进行两个月至四个月的培训,三是举办农民技术学校。


第3版()
专栏:

浙江省进一步调整农作物布局
利用自然优势 发展经济作物
新华社杭州五月十七日电 浙江省根据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今年春季决定扩种十五万亩棉花,二万亩络麻,以及蚕桑、茶叶、柑桔等一些主要经济作物。目前,全省棉花播种已经结束,络麻播种正进入高潮。新发展和改造的桑园面积增加了四万亩,茶叶、柑桔等经济作物也在因地制宜地发展中。
中共浙江省委认为,近三年来,全省农业虽然连续丰收,但除粮食、生猪有新的突破外,棉花、络麻、糖蔗等经济作物生产还没有恢复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年产量。省委从这个实际出发,提出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把经济作物积极搞上去的要求。省农业部门在今年年初,根据省委的要求,作了具体研究和部署。除了把发展经济作物的重点放在提高现有单位面积产量之外,还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并对一部分地区的农作物布局作了必要的调整。例如,棉花除了在占全省棉田总面积将近百分之八十的慈溪、余姚、宁海、镇海、平湖、海盐、萧山、上虞等八个集中产棉县继续作些扩种外,在浙西的金华、兰溪、衢县、浦江、武义等县建立新棉区,并且在有植棉任务的社队培训技术骨干,落实播种面积。
为了加快经济作物的发展,浙江农村许多社队千方百计地解决生产上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自觉地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今年,全省络麻种植面积扩大,而从外省调入的麻种不多。为了保证种足种好今年的络麻,许多社队采取了“称种籽到地,分畦到人,检查验收,看苗记分”的办法,做到了用种量、地块、播种人员“三落实”,终于克服了种籽不足的困难。丽水地区许多山区社队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温和,土质多属酸性的特点,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建立了茶叶生产专业队,全地区九百六十九个社队的茶场拥有一万二千多专业队员。这个地区的许多社队还充分利用山边、溪滩、荒圩、田塍、林间空地,发展花生、黄豆、芝麻、绿豆等小宗的经济作物。


第3版()
专栏:

河北省推广农技新成果
据新华社石家庄五月十八日电 为了尽快使科学技术变为生产力,今年河北省各地重点推广了栽培、种子、植保、土肥四个方面的三十七项农业科技新成果。
近年来,河北省农业科技人员根据当地农业生产中提出的课题,在小麦与棉花等主要作物的高产栽培、推广优良品种与机械精选种子、化学除虫与生物防治、土壤改良与化肥合理使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试验,取得显著成果。他们从中选择出三十七项农业科技成果,作为今年的重点推广项目。做法主要有:一、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和落实;二、各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干部和技术人员先在点上试验,后在面上推广,以点带面;三、编写《河北省一九八○年农业技术推广重点项目技术要点》一书,发往农村;四、抓技术培训,组织不脱产农技人员学习重点推广项目的科技知识。


第3版()
专栏:

新乡地区推广省水种稻新技术
据新华社郑州五月十八日电 河南省新乡地区各县正在积极培训水稻技术员,推广一种省水种稻新技术。
这项新技术,是新乡地区农科所水稻研究组孙彦常等同志研究成功的。孙彦常等同志从辉县西关大队大旱之年获得水稻丰收中受到启示。一九七四年天气干旱,水源供应不上,这个大队只得浇浇停停,结果全队五百八十亩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一千零三十斤。于是,新乡地区农科所与辉县、原阳、延津、获嘉、武陟等县以及洛阳市白村大队,偃师县城关公社农技站等单位相结合,研究总结出秧苗返青后,每三天至五天浇一水,精细平整稻田,增加基本苗数,培育老壮苗,使用化学除草的省水栽培新技术。这种新技术不仅比过去漫水灌溉节约用水百分之五十以上,而且稻株生长稳健,病虫害少,抗倒伏,结实率高,一般可比过去增产百分之十左右。


第3版()
专栏:短评

发挥国营农场的劳动潜力
多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为害,国营农场的管理混乱,体制多变,普遍存在着劳力窝工浪费的现象。许多农场因人设事,人浮于事,混在一起吃“大锅饭”。这种情况,不利于国营农场生产的发展和实现扭亏增盈,还无法落实按劳分配政策,压抑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因此,妥善安排多余劳力,是每个农场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解决多余劳力的根本出路是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国营农场新的生产门路是宽广的。许多农场地处荒原、边疆、山区、海涂,有可经营的广阔范围,有可开发的丰富自然资源。不少国营农场过去单一经营农业,只抓粮食生产,林牧副渔工业很不发达。只要认真调整经营方针,调整农场内部经济比例,变单一经营为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地把各业发展起来,实行农工商一体化,再兴办一些服务行业和旅游业,就能使多余劳动力各得其所,各尽其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当然,广开新的生产和经营门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对资源作科学勘察,对市场作经济调查,对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还要沟通产、供、销渠道等等。这样,才能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收到发展快、投资少、盈利多的实效。同时,要注意做到在编人员和参加新的生产门路的人员,在经济收入、生活福利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不要过分悬殊,以使大家各安其职,充分发挥生产积极性。北京市国营农场管理局各农场,利用城市郊区的条件,组织多余劳力举办为城市服务的工副业;黑龙江省宁安农场在实行定员定编的同时,组建林业、水利、建筑工程专业队、米面加工厂等工副业生产,发挥了多余劳力的潜力。他们的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国营农场广开新的生产门路,安排多余劳力,要靠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加强领导和帮助。需要各行各业和人民公社给予支持和合作。这是逐步建立国家农副业商品基地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家要齐心协力,把它办好。


第3版()
专栏:

内蒙古伊克昭盟草原建设工作站副站长姜洪喜(左),推广灭鼠新技术。
新华社记者 杨慎和摄


第3版()
专栏:

茨淮新河全面完工全线通水
解放以来我国最长的人工河、治理淮河的又一骨干工程——茨淮新河全面完工,五月五日全线通水。
茨淮新河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一项治淮骨干工程,也是建国以来工程规模最大的一条人工河。它西自安徽阜阳县境内颍河上的茨河铺起,东至怀远县境内的淮河荆山口入淮,全长一百三十四公里。这项工程除涝面积包括安徽、河南两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近期灌溉面积一百万亩,远期规划将达到两百万亩。茨淮新河于去年十一月全面复工。经过去冬今春的努力,完成了茨淮新河的全部施工任务。


第3版()
专栏:

定西地区新修水窖一万五千多口
地处黄土高原的干旱的甘肃省定西地区,去年以来新修水窖一万五千多口,全地区水窖累计达到九万九千口,大部分缺水地区的人畜饮水问题初步得到解决。
在长期同干旱斗争中,群众创造出多种解决饮水困难的办法,打水窖是简单易行的一种。每户有二、三口水窖,在夏、秋雨水较多的季节,将雨水引入窖内贮存起来,就能基本保证人畜全年的用水。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湖南通讯

稻田蜘蛛治虫记
水稻诸种害虫中,被列为头号敌人的稻飞虱,不得不屈服于一类八足无翅、小而丑陋的动物——某些种类的稻田蜘蛛。依靠它们的帮助,湖南湘阴县北湖公社里湖大队农药费用三年来每亩已降低到六角左右。
在蜘蛛保护区内,由于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及人畜中毒事故已大大减少。
我国劳动人民向来把蜘蛛看作益虫,早在汉代就有“蜘蛛集而百事喜”的民谚。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过“知乎诛不义者,取曰蜘蛛”。国外从五十年代中期起,陆续有专家注意到蜘蛛对于果园、森林、稻田害虫的捕食作用。但自觉地保护和利用蜘蛛来消灭稻飞虱、稻叶蝉等水稻害虫并在大面积农田获得显著成效,湘阴县的试验还是创举。
对于蜘蛛的观察和研究,已耗费了湖南师范学院尹长民教授和王洪全副教授二十余年心力。在他们主持下,这项研究已经在蜘蛛分类和稻田蜘蛛的利用方面,分别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湖南省科委、省农业局和湘阴县的各级领导对这项研究给予了有力的支持,许多基层农业植保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世界上已有报道的蜘蛛门类在两万种以上,在我国南方各省水稻田中生活的也不下一百种。根据王洪全的研究,草间小黑蛛、拟环纹狼蛛、八班球腹蛛等五种蜘蛛,是稻田中发生量大、居留时间长、捕食力强,因而也是最具有保护利用价值的优势种。只要保住了这几种蜘蛛,就能使绝大多数稻田蜘蛛保护下来。
在湘阴县实行了保护措施的稻田里,蜘蛛密集。阳春三月,日暖风和,站在田边,便有天丝拂面,小蛛依人。实验室观察的结果表明,一只小小的蜘蛛,每天要捕食飞虱或叶蝉七只到十二只。几万到十几万只蜘蛛守护着一亩稻田,成为一支效率很高的治虫大军。三年来,在湘阴县蜘蛛保护区内,即便在飞虱、叶蝉盛发期,也很少需要采用其他防治措施。
新华社记者 陈四益 陈雅妮


第3版()
专栏:

北京市国营农场广开门路安排多余劳力
本报讯 北京市国营农场管理局,积极想方设法挖掘劳动潜力,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妥善安排了多余劳动力一万多名。
北京市国营农场管理局所属十六个农场,共有职工十七万多人。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实行定员定额以后,剩余出一万多名劳动力。去年四月份,市农场局成立了建筑工程公司,聘请一批退职退休的技术人员作设计师和施工骨干,把各农场建筑队伍七千多人组成若干个施工队,由公司统一承包各种建筑工程。去年承包建筑面积四万多平方米,收入四十万元。今年又承包十四万平方米。
另外的三千多剩余劳力,由各农场自找门路安排。南郊农场科技站组织八十多人,跟一位退休的老裱画工,承揽市工艺美术公司出口国画的裱糊任务,去年共收入四万多元;小电站买了一套手工制瓦机,组织二十多人制水泥瓦,一年盈利七八千元。这个农场还打算建一个葡萄酒厂,安排一百多名剩余劳力利用本场生产的葡萄酿酒。


第3版()
专栏:

黑龙江省农场总局
加强干部技术培训
本报讯 黑龙江省农场总局党委从干部队伍中懂科学管理不多的实际情况出发,近两年来,狠抓了干部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他们先抓了全垦区干校的恢复和建立。然后在垦区内选拔一些有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的同志任专职或兼职教师,同时还请各大专院校的教师、教授讲课。
通过培训,使农场各级干部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农场总局举办的畜牧兽医培训班,推广了对猪的弓型体病研究的新成果,去年仔猪比一九七八年少死亡十万头。机务培训班推广了铸铁冷焊、火焰喷镀、粘接剂使用等新技术,全年修复农机具九十万台(件)。


第3版()
专栏:工作研究

农业技术改造是一个整体
高尚全
不久前,报刊上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把外国的农业现代化概括为两个方面,即生物技术现代化和机械技术现代化。并且提出,根据我国情况,应先搞生物技术现代化,后搞机械技术现代化。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妥的。
把农业现代化概括为生物技术现代化和机械技术现代化,这种提法有两个缺陷:一是不全面。大家知道,从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来看,除了这两个方面以外,还有管理的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二是不科学。所谓生物,就是指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东西,简单地把水利、化肥等划到生物技术的范围显然是不科学的。
提出上述主张的同志,以美国、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为论据,把世界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分为两种模式:一是美国的路子,先搞机械技术现代化,后搞生物技术现代化;二是日本的路子,先搞生物技术现代化,后搞机械技术现代化。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人多地少,应走日本的路子,东北地区人少地多,应走美国的路子。我认为,不能把国外一些国家农业现代化复杂的现象和过程作简单的解释,从此得出走什么路子的结论。事实上,他们在实践中也不是机械地划分先后的。日本在采用良种、改良土壤、施用化肥的同时,就相应地发展了多种作业机械。美国在二十年代就开始注意了用现代科学培育良种。我国有自己的特点和条件,我们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路子。
提出先搞生物技术现代化的同志主观愿望是为了花钱少,收效快。但却在人们思想认识上产生了一些错觉和混乱,有的同志就认为现在可以不搞机械化了。我们认为,今后最好不要分别提生物技术现代化和机械技术现代化,而是统一提农业技术改造为好。所谓农业技术改造,就是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它既包括了生物技术又包括了机械技术,也包括了化肥、水利等内容。农业技术改造是一个整体,二十多年来,人们对技术改造这个概念是熟悉的,没有把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分割开来。我们不是常说要搞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吗?把中国人民所熟悉的概念弃之不用,代之以不易懂的名词概念,这是不可取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我们一定要集中力量抓好农业技术改造,发展农业生产力。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对农业的技术改造,这是我们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是通过对农业的技术改造和管理的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商品率,彻底改变我国农业的落后面貌。要达到这一点,归根到底是要发展生产力。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生产力构成中对生产水平高低起决定作用的是工具。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二○四页)毛泽东同志也说过:“用机械装备农业,是农、林、牧三结合大发展的决定性条件。”如果说工业革命开始于蒸汽机在纺织工业上的普遍应用,那么农业现代化必须在使用机器操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所以,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集中力量搞好农业技术改造,发展农业生产力,就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中心环节。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能改变八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四个现代化也就会是一句空话。
目前,有的同志所以有先生物技术现代化后机械技术现代化的看法,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机械化的内容和范围缺乏统一的认识。我们所要求的机械化并不是只搞粮食作物的机械,也不是只搞拖拉机,而是要搞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机械化。在手工劳动的基础上是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
当然,我们不是说,可以按主观愿望随意发展农业机械化。二十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一条根本经验教训,就是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我国幅员广大,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农业机械化必须因地制宜,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要与工业、农业的发展速度相适应,要与农村社队企业、多种经营的发展及其积累水平相适应,要与劳动力的就地安排程度和农业生产的经营规模相适应。任何形式主义、强迫命令、瞎指挥,不考虑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和客观的可能条件,为机械化而机械化,不会给农民带来经济利益,只会给农民带来灾难。总之一句话,就是农业机械化以后,必须使农业增产增收,使农民真正得到经济利益,使农民富起来。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的机械化,才有生命力,农民才欢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些农业机械,如排灌机械、脱粒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和运输机械等,不推自广;而有些农业机械,如大苗插秧机等却推而不广。这是为什么?原来这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拿排灌机械来说,它对抗御旱、涝自然灾害、促进农业高产稳产有重要作用。江苏省多年来一直把发展水利排灌机械放在优先地位,取得了成效,使受涝成灾面积由五十年代的百分之六十七下降到七十年代的百分之三十八点四;受旱成灾面积由五十年代的百分之三十五点六下降到七十年代的百分之十六。一九七八年江苏大旱,但仍然夺得丰收。再拿插秧机来说,过去经常开现场会议推广,在经济上又采取了补贴政策,但就是推而不广。湖北省晚稻机插面积去年不到百分之二。插秧机推而不广的原因,有插秧机本身质次价高和配套的问题,也有农艺多变的问题,但根本的原因是插秧机所节约的活劳动抵不了机插的费用。新洲县汪集公社新港大队有六台插秧机,机插比手插节省了七千六百六十个工,但费用花了一万二千元,平均每节省一个工要花一元五角七分。那里每个工值只有七、八角。农民一算帐不合算,所以不愿用机插。插秧机的推广使用也有比较好的地方。吴县越溪一大队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大队农业每个工的产值(包括插秧)三元二角,但工副业的每个工产值达五元八角。也就是说,采用机器后节约的劳力投入到工副业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机械的价值,这是他们坚持用机械插秧的根本原因。
由于在几年内国家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和更多的物资,来搞农业机械化,因此进行农业技术改造,必须量力而行。解决资金问题和劳动力的出路,主要靠社队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根本办法是走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和农工商综合发展的道路。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也是使农民富裕起来的必由之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