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1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专论

苏联扩张战略中的华沙条约组织
李静杰
二十五年前的五月十四日,苏联和东欧七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同时宣布成立缔约国联合武装司令部。这个军事政治同盟组织后来在苏联的控制和操纵下,违背了成立时确定的宗旨,变成了社会帝国主义控制东欧一些国家、威胁西欧和争霸世界的工具,并在苏联的全球扩张战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东欧是苏联西部的战略屏障,又是它向西欧发动侵略的前进基地。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军事集团华沙条约组织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欧洲重兵对峙,东欧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参加华沙条约组织的东欧国家总面积近一百万平方公里,人口一亿多,军队一百一十余万,工业发达,机器制造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苏联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因此,苏联对东欧控制的程度如何,关系到它的整个世界战略。
苏联凭借军事优势,竭力把华约成员国
纳入苏联军事体系
在华沙条约组织里,苏联凭借自己的政治军事优势,垄断了这个同盟的领导权和指挥权。华沙条约组织的一切重要权力机构都设在莫斯科,直接受苏联国防部控制。各机构的主要领导职务,例如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第一副总司令、联合武装部队总参谋长、联合秘书处总书记、国防部长委员会主席等,都由苏联人把持。担任总司令的苏军头目,“享有一个主权国家的党和政府所拥有的一切权力”。此外,苏联除在一些成员国有长期驻军外,还以华沙条约“联合司令部代表”、“观察员”和“军事顾问”等名义,向一些成员国的国防部、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等要害部门,派驻大批军事将领和军事人员。在有的国家,苏联军事“顾问”甚至配备到师团一级。这些所谓“代表”、“顾问”,实际上是凌驾于驻在国军队之上的太上皇,严密地控制和监视这些国家的军事政策和军事活动。不仅如此,苏联还计划在华沙条约组织内部推行“军事一体化”,企图把其他成员国的军事装备、军工生产、军事建设和军事指挥纳入到苏联的军事体系中来。
二十多年来,苏联凭借它在华沙条约组织内部的盟主地位和对一些成员国的军事控制,粗暴地干涉这些国家的内部事务和外交政策。一九六八年八月,苏联就打着华沙条约组织的旗号,突然在一夜之间出动几十万大军,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又把这个国家的领导人武装绑架到莫斯科,强迫他们在苏联事先拟定的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划押,承认苏联武装侵略和军事占领的“合法”性。这件事全世界至今记忆犹新。
苏美战略重点都在欧洲,但华约与北约
之间的攻守之势已发生变化
苏联牢牢地控制华沙条约组织不放,也是出于它争霸西欧和向全球扩张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都把战略重点放在欧洲。二十五年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组成华沙条约军事政治集团,是针对北大西洋集团接纳西德加入该组织而采取的对抗性措施。那时,美国及其控制下的西欧盟国在经济和军事上比华沙条约国家占绝对优势。对东欧国家推行“遏制”政策和“解放”政策。但是,进入六十年代,美国开始逐渐衰落,北大西洋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与此同时,华沙条约集团的经济军事力量迅速增长,在苏联的控制下,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到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西方国家终于承认了战后边界“不可侵犯”和战后在欧洲形成的政治现实,并在同华沙条约国家签署的条约文件中确认了这一点;在军事战略上,也从进攻为主转为以防御为主。
然而,苏联并不满足于西方承认它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而要进一步实现排挤美国、称霸全欧洲的战略目标。同苏联的这一政策相适应,华沙条约集团在军事上抛弃了过去的防御战略,采用了进攻性战略。在六十年代中期,华沙条约集团总参谋长就宣布,“战略防御在现代战争中是一种不容采取的军事行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它就大力扩军备战。目前,在欧洲,华沙条约集团总兵力达四百二十七万,比北大西洋集团多一百一十万。苏联把它最精锐的部队驻扎在东欧,总数六十二万,相当于美国在西欧驻军的两倍。华沙条约集团的主力部队部署在中欧平原一带,采取前出姿态,直接威胁西欧的心脏地区。在军备建设方面,华沙条约集团采取的方针是重点加强各军种进攻作战能力。苏联把最新式的SS—20分导式多弹头导弹和逆火式轰炸机大部分部署在东欧或欧洲本土,使西欧全部领土置于导弹射程和飞机活动半径之内。苏联储存在欧洲的战术核武器的当量达九亿吨,相当于北大西洋集团的一点七倍,发射工具也比北大西洋集团多。在常规军备的发展方面,华沙条约集团同样把立足点放在进攻上。在中欧地区,华沙条约集团部队装备的主战坦克相当于北大西洋集团的二点五倍,装甲运输车相当于二倍;在作战飞机数量上,华沙条约集团也处于领先地位。由此可见,华沙条约集团的常规进攻作战能力和突然袭击能力大大超过北大西洋集团。最近几年,华沙条约集团在中欧主要作战方向上加紧进行战场准备,构筑备用机场,大量储存弹药和燃料,加速建设苏联通向东欧的宽轨铁路和高速公路,为在欧洲打一场大规模的常规闪击战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华沙条约集团的进攻性军事战略还表现在军队的战备程度上。多年来,它驻东欧的主力部队全部保持齐装满员,处于高度临战状态,一旦需要,不用很多时间准备,就可以对西欧发动大规模的常规进攻,或者从演习状态转入突然袭击。
华约组织已被苏联变成它推行侵略政策
和战争政策的主要工具
事实充分证明,华沙条约组织已经变成苏联在欧洲,而且不仅在欧洲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实现重点战略目标的主要工具。
华沙条约组织的职能本来只限于欧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苏联已经把这个军事集团活动的范围扩大到世界其他地区。在广大第三世界,苏联除了利用古巴和越南为它打头阵以外,还把华沙条约组织的某些成员国推上了它的扩张轨道。为了在南亚、中东和非洲抢占战略要地和扩充势力范围,实现对欧洲的迂回包抄,苏联迫使东欧一些盟国替他出钱、出枪、出人。在苏联重点经营的国家和地区,充斥着东欧某些国家的军事教官和顾问,以及“和平队”式的各种人员。他们渗透到发展中国家的军队、保安部门和情报机关,为苏联的扩张效劳。
苏联控制下的华沙条约组织的作用和性质是什么?欧洲和世界紧张局势的根源在哪里?战争的危险来自何处?欧洲和世界人民已经根据上述事实作出了应有的结论和答案。苏联领导集团今天竭力宣传什么华沙条约组织“是防御性的”,“不追求侵略性的目的”,是骗不了人的。


第7版()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谒铁托墓
本报记者 黄炳钧
世界上有不少伟人的陵墓,有的雄伟,有的壮观,而铁托的墓只是那样的洁白,那样的朴素,如同他的一生那样。铁托逝世后,这里没有大兴土木修建陵墓,而是按照他生前的愿望,将他居住过三十多年的官邸庭院里的一座小花房稍加修整,铺上大理石板,作为这位时代伟人的墓地。铁托安息在他亲自培植的百花丛中。
铁托安葬后只隔了一天,他的墓地即开始供群众瞻仰。五月十日,星期六,是这里的休息日。拂晓前,乌日策大街上已排了一公里长的队伍,人们冒雨静候着。随着黎明的到来,队伍也越来越长,延伸了好几条街。九点正,悲痛的人群走进花房,向铁托致敬。从此,这个地方就永远为群众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到这里来。
记者站在徐徐前进的人流中。队伍是那么长,但却是那么安静,只听到皮鞋轻轻着地的嗒嗒声和晨鸟的啁啾声。瞻仰的人群,有的是从卢布尔雅那、萨格勒布、斯科普里、诺维萨特等全国各地赶来的。
整整走了一个小时,才拐到了乌日策大街。队伍从这条街的十一号进去,在身穿浅蓝色军上衣、深色军裤的铁托卫队前走过。这里松柏挺立,间杂着梧桐树、白桦树和其它各种树木,草坪一片翠绿。人们走在铁托散步时经常走过的林荫小道上,前面就是那个著名的花房。这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物,周围是浅米色的砖墙,屋顶两边扁平,中间是呈三角状突起的一个透光的玻璃顶棚。花房四周是铁托种的数百株玫瑰。
墓地入口的两旁插着降了半旗的三色国旗和党旗。穿过双重绛红色的帷幕,前面是白色灰纹大理石铺的底面,上面放着相同大理石的棺椁,“约瑟普·布罗兹·铁托,一八九二——一九八○”几个金字灿灿夺目。它的四周种有各种菊花、蝴蝶花,鲜红的团花和其他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花草。两旁用玻璃隔开的房间,里面放了他的办公桌、沙发、装满着书籍的书架,还有一些工艺品。中间玻璃门外是一个阳台,今天放满了各国、各政党、各国际组织的领导人送的花圈。从这里,铁托经常远眺贝尔格莱德的雄姿。他生前曾在这里设计和规划过首都的建设和发展。
悲痛的人流沿着回廊前进。在铁托灵前,有的深深鞠躬,有的举手敬礼,有的掩面痛哭。
走出花房,有条小路经过一片树林通向一幢楼房,那是铁托居住的地方,房前盛开着黄、红、白色的郁金香。离此不远即是“五·二五”博物馆,在它前面将建立一座大型纪念碑。它周围一万四千平方米的地方,将建成一个纪念建筑群。按照铁托生前的建议,贝尔格莱德这个秀丽的风景区将开辟成供群众休息、游览的公园。
德迪涅区乌日策大街十五号的铁托墓,已成为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和世界进步人类向往的地方,因为这里安葬着二十世纪的一位伟人。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南斯拉夫人民争取自由和幸福的斗争,献给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斗争,而他自己生后只占有一所简朴的花房。这种伟大而朴素的无产阶级精神,恰是一座更加雄伟的丰碑。他永远被人民铭记在心中。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美国为什么要恢复征兵制?
汤国维
今年年初,美国总统卡特在国情讲话中指出,苏联在西南亚、波斯湾地区的扩张行动,使美国面临“更广泛的挑战”。为此,美国准备恢复征兵制,以便必要时迅速动员。卡特的讲话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并展开了激烈争论。
美国实行征兵制已有三十多年。在侵越战争期间,征兵制受到许多美国青年的抵制和反抗。一九七三年起改行志愿兵役制,但继续进行征兵登记,一九七五年四月,登记宣告结束。
可是,近年来美国出现了招兵不足的状况,志愿当兵的人数正在不断减少。这是因为很多美国青年把进入高等院校作为首要的愿望,他们认为,相比之下,进高等院校比入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去年陆、海、空三军和海军陆战队又连续第三个年度没有完成招募计划。
据美国报刊透露,许多美国人,特别是军方人士认为,目前美国的志愿兵役制不仅存在着兵员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质量问题和其他问题。现在美军士兵多数是少数民族,只有一部分是白人,而白人士兵多数来自较穷困的家庭。这些新兵大都是失学或失业的青年,文化程度不太高,对于掌握现代化军事技术有不少困难。其次,女兵的比例不断增加,对紧急动员带来了不便。再次是补充新兵的速度迟缓。不能适应战时要求。由于美国现有的征兵机构实际上没有起作用,它们甚至不掌握适龄青年中有多少合格对象以及他们在何处等情况。此外,志愿兵役制平均每年要比征兵制多花费二十亿到三十亿美元。
由于志愿兵役制存在上述问题,陆、海、空三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高级将领们认为,恢复征兵制是可行的,他们建议至少要恢复军人登记制度。但是,国防部的一些高级文职人员仍大力支持志愿兵役制。他们担心新的征兵或登记制会引起青年人的大规模反抗。但是,国防部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美国不能指望以目前的兵力去遏制苏联咄咄逼人的挑战。
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抱有这样一致的看法:卡特提出征兵登记的主张,是对付苏联扩张的一项应急措施和具体步骤,是很适时的、必要的。这是加强美国兵力和战备的好时机,以便改变美国对外软弱无力的形象,挽回美国的国际威望,“遏制苏联在军事和政治上向波斯湾推进”。
至于广大美国青年,他们对卡特的建议作出了不同的反应。许多学生表示支持征兵登记,其中有的大学过去甚至曾是反战运动的中心。然而,在纽约、费城、华盛顿等城市,也发生了反对恢复征兵登记的示威游行。据美国报刊分析,预计美国国会中的多数议员将同意对男子进行登记。一些国会领袖预言,关于妇女登记的建议不可能获得通过。
看来,关于征兵登记问题的争论在美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从这个问题的提出以及争论中的很多情况都可以看出,面对苏联的攻势,美国正在重新考虑近年来的“缓和”政策,要求对苏采取强硬对策,在主要战略地区同苏联扩张针锋相对的主张正日益居于主导地位,这无疑将会对于世界局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7版()
专栏:

“克格勃”之蛇在东京
胡思升
五、余波
一月十八日,科兹洛夫—宫永间谍案事发的次日,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正在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大平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他立即在悉尼对随行记者说:“我因防卫厅间谍事件而受到很大震惊。我已命令当局加紧查明真相,采取严正的措施”;此外,“要在研究现行体制能否防止事件再发生之后,考虑研究机密保护法等对应措施。”大平还特别提到这一案件使“美国也受到了冲击”、“会影响日美安全体制”,这显然不是无的放矢。
在日本政府和自民党内部,议论纷纭,责难甚多。自民党干事长樱内责问:“防卫厅竟出了这样的同间谍事件有关的人,究竟能保障国家的安全吗?”在自民党总务会上,有人要求防卫厅长官久保田引咎辞职。久保田在几天后正式向大平首相提出了辞呈。
日本防卫厅高级决策会经过紧急会商决定:对防卫厅事务次官亘理彰、陆上幕僚长永野茂门以及有关干部共十一人给予追究监督责任的行政处分,具体处分是:停职二人,减薪三人,警告三人,训戒三人。此外,并接受陆上幕僚长永野作为陆上自卫队最高负责人而引咎辞职。
在华盛顿,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立即要求日本详细报告科兹洛夫—宫永事件的全貌。这一案件所以引起美国的重视和警惕,也是事出有因的。
人所共知,根据日美安保条约,日美双方互通军事情报。而在日本防卫厅的机密资料中,关于部署和装备等基础资料都是美国的,虽然军事动向的情报一部分是日本的,但近百分之九十都是美国的,日本的情报顶多只占百分之十。即使是日本防卫厅单独搞的情报资料,其原始情报大多来自美国提供的尖端机密。因此,泄漏了防卫厅情报,实质上是泄漏了美军的情报。
日本的有关当局和专家,正在估价这一案件对日美安保体制、日本防卫状况造成多大的危害。但他们又不愿和盘托出,以免引起日本国内的责难和同美国军方的磨擦。但是,只要有普通的常识就可以判断,掌握美国军队在东北亚、特别是在日本的“脉息”,不能不是苏联特务机关的一项头等任务,也是利巴鲁金—科兹洛夫—宫永间谍集团的一项头等任务。这是克里姆林宫有朝一日将同美国在远东一决雌雄的战略态势所决定的。
至于日本自卫队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气象地貌,特别是与苏联占领的北方四岛一水之隔北海道防卫计划、以及日本最新式坦克“74式坦克”的设计图的秘密,是否已通过宫永落入苏联克格勃之手,人们不得而知。但是,日本官方宣称,宫永泄露的情报,没有美军情报,属秘密级的多,极密级的少。而检察当局对宫永等三人的起诉书,只列举他们三人两次窃密活动所得《军事情报月报》四册和五封公务密电。
中国俗话说:“寒冬腊月喝冰水,点点滴滴在心头。”日本方面虽然不可能和盘托出全部真相,但无疑是了解全部底细的。其中的滋味,着实有口难言。(附图片)
费声福 插图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美国成人参加业余进修多
近年来,美国参加业余进修的成年人越来越多。
相当多的美国人下班吃过晚饭后,就急忙赶赴成人业余夜校去上课。据最新统计,一九七八年美国有一千八百多万成年人参加业余进修学习。一九七八年,全国二千九百所学院和大学中,有四分之三以上实行了成年人教育计划,比十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
一九七○年春,乔治城大学刚开始实行成年人业余教育计划时只有七十九个学生,现已增至七千人。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连接大西洋与地中海的高速公路
为了沟通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交通运输,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利于“工业分散”,法国正在兴建一条横贯法国西南部连接大西洋与地中海的高速公路。
这条公路名为六十一号高速公路。它东起纳尔邦,经过图卢兹,直达波尔多,预计在一九八二年建成。
这条全长一百二十七公里的高速公路,加上目前同时在动工修建的长二百十八公里的普瓦蒂埃——波尔多公路,将使波尔多和巴黎连在一起,成为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顾·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塞内加尔决定改善妇女福利待遇
塞内加尔总统桑戈尔最近决定建议修改社会保险法,以改变女职工过去在产假期间只能领取一半工资的规定,而使她们能领取全部工资。
据塞内加尔总理阿卜杜·迪乌夫说:政府“已经仔细研究了公共事务部门中的妇女问题。今后,任何法令都不得包含有歧视女职工的条文。”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擒虎五十年 不费一子弹
苏联远东地区有一个六十六岁的猎虎能手马特维·鲍加契夫。五十年来,他捕捉了不少老虎从未用过一枪一弹。
鲍加契夫经常出没在远东南部的密林深处,他非常熟悉老虎的习性。每当发现了老虎的踪迹时,便由五至六人组成的猎虎队进行包围。等到包围圈收缩到可以捕捉时,他就用猎矛卡住虎颈,把虎头揿到地上。这时,其他猎手就一拥而上,用绳子捆住老虎,然后将它抬回。捕捉一只老虎,一般约需二至三个月或更多时间。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日“黄金周”事故多
每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五月五日是日本的“黄金周”。在这段时间内,节、假日接连不断,是旅游、探亲的日子。据日本共同社统计,在这期间,日本全国共发生一百五十六起交通事故,死者达一百六十六人。溺水事故二十八起,死了二十八人,还有四人下落不明。登山事故二十起,死七人,有两个人下落不明。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横飞七千公里波兰小鸟落户非洲
一只从波兰飞到肯尼亚西部的小鸟,被当地一家农民在四月三日捉到。小鸟左腿上系着一个金属环,环上刻有波兰格但斯克的字样。
小鸟被捉前是在夜间飞进这家农民屋里的。这只从欧洲飞行七千多公里到达非洲的小鸟,现在食欲良好。·容·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芬兰老人骑车环球旅行
芬兰退休木工毛诺·维尔金恩,现年六十九岁,八年前开始骑自行车进行环球旅行。三月二十五日,抵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维尔金恩已旅行了六十个国家,行程七万五千公里。(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