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我新任驻印大使向雷迪总统递交国书
新华社北京三月四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任驻印度特命全权大使申健今天上午向印度总统雷迪递交了国书。
雷迪总统在同申健大使进行的友好谈话中表示了进一步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
递交国书时在座的有印度外交部外事秘书沙梯和礼宾司司长安萨里。


第6版()
专栏:简明新闻

简明新闻
伊拉克总统特使访问阿拉伯国家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先后派出革命委员会副主席易卜拉欣和另外三名革命指挥委员会成员兼部长前往十一个阿拉伯国家递交了侯赛因的信件,最近已先后回到巴格达。
据报道,他们同上述国家的会谈是富有成果的。这些国家的领导人都支持侯赛因总统二月八日宣布的八点民族宪章。
这个宪章要求拒绝任何外国军队和外国基地在阿拉伯地区的存在,反对任何一个外国侵犯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的主权,主张阿拉伯国家坚持中立和不结盟,团结一致,和平解决阿拉伯国家间可能发生的争端。
秘一古城成为世界印第安人首都
南美洲印第安人运动最近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秘鲁库斯科市附近的印加古城奥利安泰坦沃为“世界印第安人的首都”。
大会通过了“奥利安泰坦沃声明”,决定在这里建立一所“世界印第安大学”。
“奥利安泰坦沃声明”还对西方文明提出了批评,认为西方文明破坏了自然法则和人类生存的环境。
参加大会的有美洲和欧洲十六个国家的大约五百名代表,他们代表了大约二千九百万印第安人。
苏里南当局宣布推迟大选
苏里南全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三日宣布,无限期推迟原定今年三月份举行的大选,同时还宣布将修改宪法和缩短宵禁时间。
据报道,军事委员会明确表示,军队和警察将被置于这个委员会的绝对领导之下,行政事务则交由文人委员会处理。
多哥政府改组
多哥总统埃亚德马三日改组了政府。
由埃亚德马总统兼任国防部长的新政府有十七名部长、一名负责和议会联系的共和国总统府国务秘书和一名旅游高级专员。
新加坡武装部队举行军事演习
新加坡武装部队从三月三日起到九日在马西岭、德光岛等地区举行军事演习。这是新加坡武装部队今年来举行的第三次军事演习。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新闻地理

板门店
板门店位于开城东八公里处。过去,这里只有几栋小草房,是一个小小的居民点,在开城通往汉城的公路旁,并不显眼。但是,自从一九五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朝鲜军事停战谈判地点从开城移到板门店后,这里就成了举世闻名的地方。
板门店属非军事区。它以沙川河为界,河西为老会场区,即原来举行朝鲜停战谈判、并于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上午十时签订停战协定的地方。那里,现在仍然保留着当年的签字大厅。河东为新会场区,即停战以后设的共同警卫区。现在新闻里所说的板门店,指的就是新会场区。根据朝鲜停战协定,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总部和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总部都设在这里。现在的板门店颇有点小城镇的样子,除了早期在军事分界线上建筑的双方共用的会议室和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会议室等几栋平房外,又陆续盖起了不少建筑物。北面小坡上有一座壮观的“板门阁”。附近有办公楼、休息室和各种岗楼,还有直升飞机停机坪。有时,各种汽车络绎不绝,各国游客成群结队来这里参观访问。
最近,朝鲜北方和南方为双方总理会晤进行准备的工作级代表在板门店进行接触,板门店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注视。 ·千麟基·


第6版()
专栏:东南西北

伦敦街头出现自行车热
近年来,繁忙的伦敦街头出现一种新的景象:在川流不息的汽车洪流中,人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自行车。尤其到了交通拥挤的上下班时刻,这种轻便自如的交通工具,就更显出它的优越性,常使汽车驾驶者感到羡慕。
据官方统计,英国自行车十年来增加了两倍。一九七九年,自行车的销售量比前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达到一百四十万辆。
这些年来骑自行车的人的急剧增多,同世界性的能源紧张和油价上涨有关。不少人也把骑自行车作为一种体育锻炼的方式。
·新·


第6版()
专栏:东南西北

尼日利亚禁映五类电影
尼日利亚内政部最近宣布,将永远禁止五类电影在国内公开放映。
这五类电影包括:危害国家安全;导致或促使个人或社会道德败坏;鼓励非法或犯罪行为;表现非洲人受到奚落和蔑视以及鼓励种
族、宗教或部族歧视和冲突等内容的影片。
·社·


第6版()
专栏:东南西北

最“年轻”的国家
目前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可能要数巴西。一亿一千六百万巴西人中,一半以上年龄在二十岁以下。


第6版()
专栏:东南西北

科威特人和水
科威特每年的降雨量还不到七英寸,因此要从阿拉伯湾吸出海水加以净化,来提供居民的几百万加仑饮用水。但是,由于净化的水什么味也没有,又不得不加点含盐的水来调味。


第6版()
专栏:东南西北

糖果广告和牙刷
荷兰有一条规定,如果电视台放映糖果广告节目,那么在屏幕上也必须出现一把牙刷,以示吃糖果时应注意保护牙齿。


第6版()
专栏:

为称霸世界创造有利条件
——三评苏联的“缓和”攻势
本报评论员
苏联最近发动“缓和”攻势,搞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勃列日涅夫亲自出马,煞有介事地宣称:“在现今八十年代也象以前的七十年代一样,我们主张加强缓和,而不是破坏缓和”,说得好不娓娓动听。
那么苏联在七十年代究竟是怎么“加强缓和”的呢?这是人们记忆犹新的。
人们知道,在七十年代,苏联凭借军事实力的膨胀,走上了谋求世界霸权的道路。它看到美国有人幻想通过“缓和”同苏联保持“均势”、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西欧也存在着害怕战争、希望苟安的心理,就竭力标榜“奉行缓和政策”,抛出一个又一个“缓和欧洲紧张局势”的倡议,并且表示愿意改善苏美关系。一九七五年开成了“欧安会”首脑会议,西方所得到的是一纸空文,而苏联却实现了固定欧洲边界现状、长期分裂德国、助长西欧绥靖思潮等所谓“政治缓和”的既定目标。从那以后,苏联更是加紧在“缓和”烟幕的掩盖下进行全面扩军和全球扩张。在七十年代的十年间,它把自己的核武器和常规军事力量扩充到赶上和超过了美国,并且大大加强了在欧洲的军事部署,不仅部署了针对西欧的SS—20中程导弹和“逆火式”轰炸机,还不断增强在中欧的军事力量,步步加紧对西欧的武力威胁。也是在这十年间,它放手在第三世界进行扩张,在非洲大陆、中东、海湾地区、西南亚、印度支那以及加勒比地区,到处攫取战略要地、战略通道和战略资源。由于苏联采取“进攻性的战略”争夺霸权,闹得世界很不安宁,七十年代是在紧张和动乱中度过的。勃列日涅夫的所谓“加强缓和”意味着什么,这不是很清楚的吗?
事情很明白,苏联的所谓“缓和”,不过是它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一种手段。莫斯科的宣传机器有时候也并不讳言,“缓和”是苏联的“战略方针”,是苏联“世界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勃列日涅夫甚至公开宣称:“缓和”是为苏联“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的途径”。
对于苏联霸权主义来说,它所鼓吹的那种“缓和”对它确实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第一、苏联可以利用“缓和”迷惑西方,夺取军事优势。它提出“缓和物质化”的“头等任务”是“裁军”,指责西方在“缓和”的情况下增加军事预算“毫无道理”,力图破坏西方增强防御力量的努力,瓦解西方的军事集团。谁主张加强防务,它就攻击谁“违背缓和的利益”。它大搞各种裁军骗局,以限制对手,加强自己。苏联同美国从一九六九年开始进行所谓战略核武器谈判,不到十年时间,苏联战略核武器的数量就翻了一番,改变了落后于美国的状况,在数量上取得了优势,在质量上也赶了上来。一九七三年开始的中欧裁军谈判,也成了掩护苏联不断加强在欧洲军事实力部署的屏风。在谈判期间,苏联在中欧增加十三万的军队,而且大大更新了装备。
第二、苏联可以利用“缓和”掩盖扩张活动,一方面束缚西方的手脚,一方面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地盘。它把“欧安会”确认“战后形成的边界不可更改的原则”说成是“缓和”的极大成就,实际上就是要别人承认它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不可侵犯”;而同时它又竭力叫嚷“缓和”并非“冻结社会现状”,不能妨碍苏联“对其他国家人民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斗争的支持”。这就是说,苏联可以在世界各地伸手。
第三、苏联可以利用“缓和”分化西方,助长绥靖思潮,培植姑息势力。它竭力宣扬要同西方建立“稳定的关系”,鼓吹所谓“全欧合作”,以图拆散西欧共同体,搞垮西欧联合抗苏的局面。苏联还通过同西方国家发展“经济科技合作”,以此来套住西方,造成某些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对苏联的依赖,而它自己则从中捞取实惠。近十多年,苏联已从西方套取了二百多亿美元的贷款,一亿多吨的粮食和大批先进的技术设备,既和缓了它的经济困难,也弥补了它的战略弱点。
第四、苏联可以利用“缓和”麻痹世界人民,争取时间,准备大战。它大肆宣传“缓和已成为主要倾向”,“苏联不需要战争”,竭力掩盖战争的危险,掩盖它是当今世界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企图使各国人民产生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不去认真对待苏联的威胁,在苏联发动战争时处于措手不及的境地。
苏联最近发动的“缓和”攻势,也无非是继续七十年代的老把戏,抱着这些同样的目的。固然,它是想要借此摆脱由于入侵阿富汗而造成的孤立处境,应付国际舆论的谴责,并为下一步的扩张行动打掩护,然而更重要的是企图利用西方国家在如何对付苏联入侵阿富汗的问题上步调不尽一致和西方的某些绥靖思潮,软化西欧国家,特别是离间西欧和美国之间的关系。莫斯科的宣传机器一方面指责美国“破坏缓和”,另一方面威吓西欧国家说,如果它们追随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路线,就将“使欧洲的缓和处于威胁之下”;并且竭力宣传“缓和与合作对西欧是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美国要西欧缩减对苏贸易是为了削弱西欧竞争者,西欧不要上当。在西欧各国之间,它也是极尽拉拢分化之能事,攻击这个国家充当“白宫制订的反缓和政策的鼓吹者”,称赞那个国家“采取克制态度和清醒立场”。显然,在克里姆林宫决策者看来,如果能够利用“缓和”实现挑拨离间的图谋,就能够打破联合抗苏的格局,而这对苏联推行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但是,那必须是有助于减少战争威胁,保障国际和平和安全的真缓和,而不是被苏联利用来掩盖全面扩军和全球扩张的那种假缓和。两者必须严格区分。特别是在苏联发动“缓和”攻势的今天,人们更需要认清这点。如果真假不分,按照莫斯科所摆布那样去搞所谓“缓和”,则决不可能真正实现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而只能是为苏联谋求世界霸权“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第6版()
专栏: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凶恶面目继续暴露
悍然对阿富汗东部广大城乡地区进行狂轰滥炸
据新华社北京三月四日电 据英国《观察家报》记者巴蒂亚三月二日从阿富汗的加兹尼报道,苏联正在阿富汗进行一场野蛮的战争,对和平村庄进行狂轰滥炸,杀害无辜平民,包括妇女和儿童。
巴蒂亚从喀布尔到坎大哈经过曲折的行程,亲眼看到苏联暴行。他在报道中说:“我看到苏联直升飞机不分青红皂白地轰炸加兹尼省的村庄。直升飞机在二月二十四日对加兹尼以南的巴克希尔轰炸了三个小时,在那里我和其他老百姓暂时隐蔽起来。轰炸结束时,在这个拥有五十户人家的村庄里,有三十人死亡,包括妇女和儿童,另有八人受伤。有一次,一个小女孩被一枚火箭削去了半边脸,她的父亲被炸断了两条腿以后死去。
“由于苏联和阿富汗政府军的攻击,在加兹尼和坎大哈之间的公路沿线的五分之四的村庄遭到破坏或不能居住。
“在穆克尔以北的阿扎克尔的小村庄里,由苏联人指挥的阿富汗军队第一营使用口径为一二五毫米的大炮向邻近地区猛烈轰击了二十多天。”
报道说,对游击队的猛烈攻击,是“因为游击队控制了从喀布尔到坎大哈的公路,直接威胁着驻扎在沿伊朗边境、赫拉特附近和临近巴基斯坦的东南部的苏联师的地面供应线。”
报道说,这条公路是全国的生命线,它供应着来自欧洲和中东的食品和其他消费品。
报道在描述巴蒂亚会见一位阿富汗游击队指挥员的情景时写道,那位指挥员给巴蒂亚一张纸,纸上印着:“我们的鲜血不会停止流淌,直到最后一个俄国人被赶出去。我们,阿富汗伊斯兰人民,将战斗到流尽我们的最后一滴血。”
据新华社北京三月四日电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苏联侵略军的飞机昨天连续第三天在阿富汗东部库纳尔省的城乡地区狂轰滥炸,炸死了一些阿富汗游击队战士和无辜群众。
美联社三月三日援引阿富汗穆斯林武装组织的一项声明说,苏联飞机轰炸了阿斯马尔、巴吉、切纳尔等地区的十多个城镇和农村地区。美联社的另一则消息说,苏联米格飞机和武装直升飞机还轰炸和扫射了喀布尔东部科特镇附近的一个村庄,杀害了五十名穆斯林游击队员。
从上月底以来,苏联侵略军出动近二百辆坦克、三十多架武装直升飞机和大批米格二十一和米格二十三战斗机,对阿富汗东部地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妄图扑灭阿富汗东部地区人民反对苏联侵略的武装斗争。


第6版()
专栏:连载

阿富汗的灾难
六、南下的迷梦
正当苏军在喀布尔等地耀武扬威、杀人放火的时候,苏联领导集团却向全世界撒了个弥天大谎。在苏军入侵喀布尔的当天晚上,苏联外交部急电苏联驻一些国家的大使,要他们向驻在国当局“通报情况”,说什么“苏联派小批部队进入阿富汗,是应阿富汗政府邀请去对付来自第三国的威胁”。几天之后,勃列日涅夫又亲自出马,重复了这些骗人的滥调。可是,当某个国家的官员,问“通报情况”的苏联大使,究竟是哪个第三国在威胁阿富汗时,苏联大使却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翻开俄国史和世界史,人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苏联这次入侵阿富汗,是为了实现新老沙皇策划已久的南下印度洋的梦想。
从十七世纪开始,沙俄就妄图南下印度洋,夺取暖水港,控制海上通道,实现霸权主义的迷梦。彼得大帝曾狂妄地扬言,“当俄国可以自由进入印度洋的时候,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军事和政治统治”。他设想,俄国南下有三条路线:一是从黑海经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到地中海;二是从南高加索经伊朗到波斯湾;三是从中亚经阿富汗到阿拉伯海。这三条路线中,以经阿富汗这条通道为最近。在整个十九世纪,沙俄同英国在阿富汗进行了殊死的争夺。一八三九年,沙俄曾派出一支由三千名步兵、二千名哥萨克和强大的炮兵组成的远征军,向中亚和阿富汗挺进。它的庞大的骆驼纵队在进军过程中由于缺乏饲料,在天寒地冻的气候下骆驼成百匹地死去,远征军才不得不中途逃回。然而,历代沙皇想攫取阿富汗的野心却从未放弃过。
使老沙皇们在九泉之下感到欣慰的是,苏联新沙皇一直在按照他们的遗愿行事。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就从各方面向阿富汗进行渗透。自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七七年,苏联向阿富汗提供了十八亿美元的军事、经济“援助”,为阿富汗“培养”了七、八万军、政、技术人员。塔拉基上台后,苏联就开始了对阿富汗的直接控制和干预,先后派遣六千多名军政顾问和专家,全面控制了阿富汗军队和党、政机关。同时,苏联还以“援助”为名,在阿富汗扩建军用机场,修筑战略公路,储备军火,勘察地形,为进兵阿富汗作准备。近年来苏联在阿富汗修筑的公路,路面下都铺有五十厘米厚的混凝土,比民用公路厚三倍,适于重型坦克和装甲车通行,有些路段还可用作飞机跑道。
阿明上台后,苏联对他很不放心,派遣了以苏联国防部副部长伊凡·帕夫洛夫斯基大将为首的军事代表团和一个“克格勃”秘密小组,去喀布尔进行“监督和考察”。这些人在阿富汗活动了两个多月后才于去年十月底返回莫斯科作紧急汇报,力主立即出兵阿富汗,苏共政治局为此多次举行秘密会议,研究出兵的利弊得失。
在克里姆林宫看来,阿明十分不可靠,阿富汗国内的反政府武装又方兴未艾,而且势必影响苏联国内的五千多万穆斯林。更为重要的是,阿富汗在苏联称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进占阿富汗,可以东压巴基斯坦,西取伊朗,南下印度洋,攫取波斯湾石油产地,切断西方的石油通道,达到其削弱美国、威胁日本、迂回包抄欧洲和进取南亚、东南亚的战略目的。再说,伊朗扣留了美国人质,美伊关系紧张,真是天赐良机。于是,克里姆林宫决定,“对阿富汗的干预符合苏联民族利益”,苏联大规模入侵阿富汗的准备和部署就在紧锣密鼓声中开始了。
伍甫


第6版()
专栏:

教员上课了  游允常


第6版()
专栏:东南西北

法国的高速列车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威胁中,欧洲各国的铁路运输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倾向,特别是注意发展“最清洁、最节约能源、噪音最小的”高速列车。法国在这方面的进展尤为显著。
目前,法国国营铁路公司正在修建法国最繁忙的“未来列车”干线,即从巴黎到里昂时速为二百六十公里的高速铁道。现在每天铺设轨道九百米,估计费用为十七亿美元。这条高速铁路将于一九八一年十月一日通车。通车后,运行时间将从三小时零四十五分钟缩减到两小时左右。·林晖·(附图片)
图为法国高速列车


第6版()
专栏:东南西北

地下水威胁古城巴比伦
据报道,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所在地巴比伦古城,由于地下水流的冲击,有被毁灭的危险。
有关方面经过研究,曾计划把流过该区的幼发拉底河的支流希拉河水引开。但专家们担心,这样做只能使地下水位下降四米五,达不到所需要的二十米的深度,因而挡不住渗进城内的水。有关方面还打算采取的其它办法有:打井储水,在该城与河流之间修筑隔墙。目前正在酝酿召开一次国际会议来商讨引流排水的各种方案。
关于空中花园的位置目前也有争论。有的专家认为,空中花园的位置不在目前公认的地点。另一位专家说,这些地方是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公元前六百年用来储存麦子和酒的地方。
·元·


第6版()
专栏:东南西北

八岁女童获珠算十段称号
日本小学二年级的八岁女学生清水优美,在日本珠算联盟于二月十一日举行的定段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荣获“十段”称号。
“十段”是日本珠算联盟规定的珠算最高位。日本珠算联盟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定段考试。考试共有三个项目,包括六位数乘法、除法题各六十道,在六分钟内用心算算出等。 ·华·


第6版()
专栏:

阿富汗游击队顽强抵抗苏军春季攻势
新华社北京三月四日电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苏联侵略军和阿富汗政府军连日在库纳尔和楠格哈尔等省向游击队营地发动进攻,遭到游击队的强烈抵抗,损失严重。
合众国际社在报道这场二月底至今在阿富汗东部发生的最严重的战斗情况时说,这可能就是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对游击队发动春季攻势的开始。
阿富汗游击队三月四日发表的一项文告说,游击队在库纳尔省和楠格哈尔省各地坚决抵抗了侵略军在飞机、坦克和大炮支持下的进攻,消灭了大批敌人,并在库纳尔省的瓦坦普尔、阿什马尔和谢加勒地区包围了大批阿富汗政府军,三月三日战斗还在继续。
据报道,游击队解放了楠格哈尔省的苏尔赫鲁德地区,苏军被迫撤退,有三十名政府军向游击队投诚。在楠格哈尔南部的罗达特地区,游击队与苏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第6版()
专栏:

朝鲜北方和南方代表第三次接触
新华社板门店三月四日电 新华社记者报道:为朝鲜南北方总理会晤进行准备工作的工作代表第三次接触今天在板门店共同警卫区南方一侧的“自由之家”举行。
三个多小时的秘密接触结束后,北方首席代表玄峻极在板门店北方一侧的“板门阁”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接触的情况。他说,这次接触主要讨论了双方总理会晤的场所和议程问题。南方代表在发言中继续坚持总理会晤要在第三国举行和在会晤之前首先决定议程的立场。对此,北方代表提出了两项新的建议:一、双方总理会晤首先在板门店的“板门阁”和“自由之家”轮流举行,待第一阶段会晤结束后再通过双方协商在平壤和汉城举行。二、北方表示可以考虑南方代表坚持的在会晤前首先决定议程这一意见,请南方代表提出一个方案。南方代表对这两项建议未能提出什么方案,表示下一次接触时再提出。北方代表对南方代表的这种拖延态度表示了遗憾。
在这次接触中双方未能达成什么协议。最后,双方商定下一次接触三月十八日上午十时在板门店北方一侧的“板门阁”举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