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答读者

不要提倡养过大肥猪编辑同志:
《人民日报》刊登的《养猪模范李仁林》通讯中(见去年十二月四日二版),介绍李仁林养的猪“大都滚瓜溜圆,肚子拖地,大的有五百多斤,小的有二百来斤”。记得二十多年前曾刮过一阵专养特大肥猪风,有的地方竟赶着八、九百斤的特大肥猪搞巡回展览。
养过大肥猪究竟要不要提倡?
山东福山 孙茂林
养过大肥猪是不合算的,不应提倡。各地饲料条件和猪的品种不同,养多大出栏屠宰不能强求一律,但一定要掌握合适的时机——相对增长速度最快、饲料报酬最高的时候。在猪的正常育肥期,大致用二斤或二斤半粮食可增毛重一斤(配喂一定的青绿饲料)。猪养到一定程度,就长肉少、长膘多,用三、四斤粮食才能长一斤肥膘。上述情况说明:第一,猪养得过大,饲料报酬就降低。第二,猪养得过大,饲养的时间就长,栏圈和资金的周转就慢,养猪成本随着增高。
农文


第2版()
专栏:

产量收购指标包干到队 安排种植计划因地制宜
乐山地区调整作物布局全面发展农业
编者按:四川省乐山地区今年下达农业计划“改统为包”,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扩大了社队的自主权。这样做,一改过去硬性规定各项作物种植面积的做法,有利于避免生产领导中的瞎指挥,社队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种植。过去,许多地方习惯于自上而下布置生产计划,硬卡种植面积,因为统得太死,社队往往没有选择的余地,既不利于发挥基层干部的主动性,又常常造成生产上的损失。乐山地委认真总结了罗波公社两年的实践经验,在全区推行了“改统为包”的做法,这种根据党的政策,进一步扩大生产队的自主权的指导思想,值得提倡。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应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地的做法。
本报讯 通讯员李伯村、记者毛朝敬报道:四川省乐山地区农村普遍实行粮食总产、经济作物总产和农、副产品收购任务指标包干到队,使生产队自主权得到保障,春耕生产计划落实得又快又好,备耕搞得扎扎实实。
乐山地区的青神县罗波公社,连续两年只下达农、副业产量和收购指标,不硬卡种植面积,全社打破农业多年减产的被动局面,连续两年增产,农、副业增产水平大大高于当地同等条件的公社。乐山地委从罗波公社的增产经验中认识到,推行国家计划的目的,是要收获更多的农、副产品,决不是单纯保证种植面积,统得太死,不利于社队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地安排农业生产;相反,不卡种植面积,实行产量、收购计划包干,有利于尊重生产队自主权,促进农业增产。为此,乐山地委决定今年对农业计划实行“改统为包”,提出今年不再以摊派种植面积的快慢作为衡量备耕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要求今年各县(市、区)的农业计划普遍实行“三改一包”:改变过去下达粮食和经济作物(除棉花外,下同)面积计划的做法,只向社队下达包干指标,整个春耕生产计划项目由去年的三十多项减少到三项;改变过去由上级制定硬行下达计划的做法,让生产队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自主地制定种植计划,不层层追加增产指标;改变过去由少数干部包办编制生产计划的做法,由生产队通过民主讨论自己制定生产计划;生产队要包干完成上级下达的农副产品产量指标和收购任务。
实行“改统为包”后,今年各社队都对生产布局,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乐山地区大部分地处丘陵、山区,春天气温回升慢,多低温寒潮,早稻易烂秧,秋天气温下降快,多阴雨,晚稻扬不起花,种植双季稻产量收获不大,中稻则有较明显的增产优势,一般高产稳产。往年片面强调以面积保总产,从种植计划上强行压缩中稻,盲目扩大双季稻,影响了水稻全面增产。今年许多生产队从实际出发,压缩双季稻种植面积,扩大中稻种植面积。乐山市的六十七个公社,有的沙地多,地下水位高,水利条件好,土质较肥沃,宜种甘蔗而不宜种海椒,而有的地处丘陵、山区,土质板结,肥力差,宜种海椒而不宜种甘蔗。过去安排甘蔗、海椒种植面积,是按各社队人口和耕地的多少强行摊派,致使甘蔗和海椒产量都不高。今年,各公社根据土壤、水利等不同条件,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地调整了甘蔗和海椒的生产布局。在粮食作物上,很多生产队把力量放在提高单产上,全地区共腾出十多万亩耕地发展多种经营,果、茶、菜、糖、药和小杂粮的种植面积都有扩大。前些年,许多山区社队由于上级下达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过大,不得不毁林开荒种粮,给山地造成了连年干旱和严重的水土流失,今年,这些社队把不宜种粮的瘦薄地退耕还林还牧,或者用于发展多种经营。
农业计划“改统为包”,还把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从层层摊派春耕种植面积计划的繁琐事务中解放了出来,集中主要精力抓政策、抓管理。目前,各社队的春耕生产计划大都落实到田块,春耕所需的化肥、农药、良种、种子、塑料薄膜和各种农机具比往年准备得充足,春耕用水比往年蓄得多,春菜、甘蔗、烟叶等春种作物正陆续破土下种,绿色的田野里到处呈现出一派备耕繁忙的景象。


第2版()
专栏:

管农要懂农
瑞安县委副书记陈星和刻苦学习农业科学知识
中共浙江省瑞安县委副书记陈星和,多年来坚持学习农业科学知识,群众称赞他既是书记,又是农业技术员。
一九七三年,陈星和从山区调到塘下区任区委书记。这个区是瑞安县闻名的粮食高产区,一九七二年,平均亩产已达到一千五百四十斤。陈星和一心想夺取粮食高产,但是由于缺乏农业科学知识,一连犯了几次“瞎指挥”的错误。就在他到任的这年春天,老陈想,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插秧宜早不宜迟”,他要求社队比往年提前一个星期左右插秧。可是事与愿违,早插的秧苗由于秧龄不足,过于细嫩,栽插后正好遇上寒流,加上草子绿肥刚刚翻耕没烂透,不利秧苗生长,造成了败苗、发僵现象。社员群众尖锐地批评说:“你们种稻不知稻,管农不懂农,这样瞎指挥,生产哪能搞得好!”错误和挫折深深地刺痛了陈星和的心。他想,不懂科学知识,光凭一股革命热情,怎么能领导好农业生产!
一定要掌握农业科学知识,陈星和暗暗下定了决心。他每天早饭前和晚上睡觉前都要看农业科技书籍,平时下队蹲点或外出,他的袋子里总是带着一些农技书籍和资料,走到哪里,学到哪里。白天,他一边工作,一边观察作物生长情况,晚上带着问题在书本上找答案,弄懂原理,解决难题。为了掌握适时烤田的技术,他研究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水稻生态方面的问题。他和技术员一起翻阅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弄明白了水稻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很需要营养,不仅不能断水烤田,还要适当施些速效肥,对水稻增产起了重要作用。近几年,陈星和反复学习了《水稻的一生》、《水稻的生长发育》、《水稻的生理》、《水稻的生态》、《水稻病虫害》、《植保手册》等有关水稻生产的科技书籍。
陈星和常说:农业科学知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学好它,必须放下架子,不耻下问,甘当小学生。他把农业技术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当作良师益友。凡是技术员讲课,他都尽量去听,并认真作笔记,他拜老农为师,碰到问题,就虚心向他们求教。有一次,老陈从农技员那里获知,一亩田水稻增加一万株有效分蘖,就可增产粮食二十五斤。他就决心探讨增加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为此,他一连好几天,跑了十多个公社的二十多个典型大队,请教了数十个老农和技术员,知道了水稻在营养生长期,主茎所吸收的养分主要供给分蘖苗,而当转向生殖生长期时,则转向供给幼穗。于是制订了促早发,增加水稻有效分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技术措施。
陈星和在学习农业科学知识时,十分注意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几年来,他通过种试验田,先后作过良种对比、稀播壮秧、烤搁稻田、肥料对比、冷水田高产等多种试验。塘下区有八千亩冷水田,几年来粮食亩产一直徘徊在一千二百斤左右。怎样改造冷水田,以争取全区粮食平衡高产?陈星和到白门公社姜宅大队搞试验。他在老农帮助下,采取开深沟排冷水,球肥深施,“少吃多餐”等办法,终于在二十亩六分的低产畈上,创造了平均亩产一千九百九十七斤的好收成,为全区冷水田夺高产提供了经验。又如,杂交晚稻由于生长期长,又要留专用秧田,减少早稻种植面积,影响早稻产量,因此前几年杂交晚稻很难推广。去年,陈星和采用温室无土育秧新技术,与当地群众的寄秧经验相结合,实行两段育秧,成功地解决了杂交晚稻生长期长和留专用秧田影响早稻产量的矛盾,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晚稻创开了新路。
现在,陈星和已掌握了较多的农业科学知识,他对当地水稻各种品种的特点、生长规律、生态性状,以及培育管理等问题,都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为了使广大群众易于掌握农技知识,陈星和还把书本上的农业科学理论和群众的实践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成顺口溜,很受群众欢迎。
新华社记者 刘公武


第2版()
专栏:

抢在春耕大忙之前 落实劳动计酬办法
定远县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
新华社合肥电 抢在春耕生产大忙季节到来之前,让所有生产队都建立、健全在当地行之有效的生产责任制,这是安徽省定远县农村各级党组织目前正在抓紧进行的一项工作。
去年初,定远县在建立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由于县委采取“不点头、不摇头”的放任自流态度,使一些社队在考虑究竟采取哪一种生产责任制时犹豫不决。结果,春耕大忙季节一到就十分被动。吸取这一教训,去年年终分配之后,县委常委就分头下乡,帮助基层抓紧落实这项工作。现在,凡是生产责任制早日定下来的社队,备耕工作都做得比较好。从去年十一月就已经抓紧落实生产责任制的永宁公社,目前所有冬闲田都已全部翻了一遍。社员们拾粪积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往年生产队买化肥都要等国家贷款拨下来才买。今年初,供销社积存和新运来的一百八十吨化肥,很快销售一空。
在落实生产责任制过程中,定远县对凡是能够增产、有利于发展集体经济,增加社员收入,为多数群众所欢迎的责任制形式,都注意让它稳定不变,并总结、完善、提高。七里塘公社百分之八十七的生产队,在一九七八年秋种前实行了生产队同作业组签定生产合同的“大包干”制,实践证明能调动社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去年在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公社仍然获得了丰收,粮食总产量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加近一成。这个公社党委和干部、群众认真总结了“大包干”形式实行一年的情况,并且讨论制订出了关于继续巩固、完善、提高“大包干”形式的十二条规定。规定中针对去年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如何妥善解决组与组之间的用水矛盾,如何妥善解决五保户、烈军属、困难户生活照顾以及如何进一步防止由“大呼隆”生产变为“小呼隆”生产等,提出了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定远县委努力在春节前完成落实生产责任制,节后以公社为单位,组织检查验收和补课工作。


第2版()
专栏:

黄河下游安全度过凌汛期
新华社郑州电 到二月二十六日,黄河下游封冻河段已全部解冻,安全度过了凌汛期。
今年一月下旬至二月上旬,黄河下游连续受两次强冷空气的袭击,从河南台前县到山东入海口,黄河先后封冰河段累计长达三百多公里,在流凌封河过程中,有些河段水位比封河前壅高二米以上,有些滩地串沟进水。沿河各级领导对防凌工作很重视。山东省军区和济南、德州、惠民等地、市以及山东省河务局的领导,先后赶赴黄河堤线察看凌情,部署防守,加强戒备。河南有关部门也采取有效措施和凌汛作斗争。
凌汛是黄河特有的水文现象。黄河基本上属于封冻河流,上游河道坡陡流急,只流冰不封冻,但地处河南、山东平原的下游河道,坡度缓,流速小,严冬季节就要封冻。立春前后,封冻渐融化,冰凌顺水流到还没有开冻的下游河段,往往出现卡冰限水,形成冰坝,严重时就会冲决大堤,泛滥成灾。历史上黄河凌汛造成的灾害很严重。解放后,沿河军民在和凌汛的斗争中,曾采取了人工爆破、破冰船压碎等方法,收到一定效果。近几年来在凌汛期间,利用三门峡水库工程对流量进行控制,丰富了防凌工作的经验,取得了主动权。今年凌汛期中,在中央的统一安排下,三门峡水库根据下游防凌安全的需要,在半个月的时间内把下泄流量控制在每秒二百立方米左右,保证了河水没有漫滩淹没耕地,为安全度过凌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2版()
专栏:

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能力
——江苏省社队工业调整的一点经验
去年上半年,在国民经济调整的形势下,江苏省不少地方流行着这样一种悲观的论调:“调整调整,社队工业挨整”,“社队工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从此要走下坡路了。”
一年来的实践却作出了相反的答案:江苏省的社队工业不但没有走下坡路,而且继续蓬蓬勃勃地向前发展。据统计,去年全省社队工业总产值达七十三亿五千多万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了百分之十七,产品质量提高,花色增多,积压减少,利润率也高于往年。更可喜的是,各地社队工业出现了由分散到联合的趋势,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社队工业发展快的秘诀在哪里?在于社队工业面广量大、小型分散,具有大工业所没有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江苏省各地正是发挥了社队工业这一独特优势,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渠道,求得了生存和发展。
实行市场调节,首先要掌握行情,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从这一点出发,江苏省许多社队工业都把熟悉市场情况作为自己的“基本功”,努力使产品产销对路。他们与城市大厂挂钩,同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协作,积极翻改老产品,试制新产品,力求在长线中抓短线,对确实没有销路的,则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力量,及时转产性质相近、工艺类似、为市场欢迎的产品。这样,就使社队工业在调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市场调节中要争得主动,关键在于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为此,江苏各地的社队企业都把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作为当务之急。针织尼龙衫是苏州地区社队工业的大宗产品。前两年由于品种单调、款式陈旧,积压了九十多万件。去年,他们下决心改进设计,在男衫上织出精巧别致的立体花纹,在女衫上绣上瑰丽多姿的花卉图样,增加了将近四百种新花型,结果滞销变为畅销。江阴县山观公社红峰软垫厂为了打开沙发的销路,组织专人多方搜集沙发图纸、式样。一次,他们在电影中看到一种美观大方的新型沙发,不厌其烦地看了五遍,模仿这种式样制成新产品。去年,他们生产的沙发被上海、无锡、常州等城市的宾馆和家具商店抢购一空。现在,各地已涌现出一大批能与大工业产品媲美甚至超过大工业产品的优质产品。如无锡县前洲公社的U型喷染机、沙洲县承航公社的磁性调压控制箱、后塍公社的大型龙门吊,海门县三星公社的能源机械配件,等等。这些产品许多单位竞相订购,供不应求。人们誉之为“多凤求凰”。
实行市场调节,还要求冲破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障碍,让国家和人民真正需要的产品长上翅膀,飞出县界、省界,面向全国,直至进入国际市场。去年,江苏省社队工业系统已有七个地区、六十九个县市建立了供销经理部。
他们打破清规戒律,采取“展销”、“代销”、“走访用户推销”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供销活动。去年,江阴县参加了武汉市举办的轻工业品展览会,在会上成交的产品达三百万元,占了整个展销会成交总额的四分之一。常熟县与北京东风市场挂上了钩,去年进入这个商场的产品由四种增加到三十五种。吴县枫桥公社生产的热水瓶竹壳,目前已占领了北京、天津、太原等城市的大部分市场,年产值达到三百万元。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江苏省的社队工业不仅在调整中站稳了脚跟,而且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出现了社社联办、县社联办等新的形式。有的以一种产品作基础,由一个公社作总装、作基点,生产较大或较精的产品。有的由几个公社或县社共同投资,采用“股份公司”的办法,举办规模较大、工艺较先进的企业;还有的在原料产地搞国内“补偿贸易”,即当地同外地合办企业,由外单位出资金、设备,当地搞基建,出劳力,产品在一定界限内分成。这些形式有利于充分利用本地原料、技术、设备等条件,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原来社队工业基础很差的金湖县,最近两年在大力发展猪、禽、蚕桑的基础上,办起了羽毛工艺、鸭绒加工、猪鬃、蚕蛹加工等工厂,使社队工业自成系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新华社记者 袁养和


第2版()
专栏:

山东省定陶县中沙海大队,加工青猾皮裘衣半成品出口。图为大队皮厂工人在晾晒青猾皮。
新华社记者 吴增祥摄


第2版()
专栏:农村杂谈

说“变” 
何迅
目前,在一部分农民中还有“怕变”的思想。对此,我们要作具体分析。
农民并不是怕任何一种“变”。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如一些地方由瞎指挥变为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由单一经营变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由“干活大呼隆”变为建立健全各种责任制,由平均主义的“大概工”变为按劳分配,由“割资本主义尾巴”变为鼓励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开放集市贸易。对于这种种变化,农民不仅不怕,而且是非常欢迎的。
那么,农民怕什么样的“变”呢?从许多地方农民的反映看,他们是怕有的领导不坚持按党的三中全会规定的正确政策办事,怕说不定什么时候又改变符合政策有利群众的做法。
有些农民的担心不是没有来由的。农业合作化以来,党的有些正确的政策,往往还没有发挥应有的威力就又改变了,前些年甚至被当作错误和资本主义去批判。例如,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党中央曾明确规定三十年不变,但是没有几年就变了,有的地方大搞“穷过渡”,结果是越“过渡”越“穷”,使农民深受其害。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下达后,还有少数干部对其中一些重要精神不理解,贯彻落实不力。有的地方对“代耕”的自留地至今不还给农民,有的地方对农民建立包工到组、联系产量的责任制强令解散,等等。农民根据历史的经验产生“怕变”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
要消除有些农民“怕变”的顾虑,最重要的是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三中全会的正确政策。党中央关于农业的两个文件是在总结过去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集中了广大农民的要求而制定出来的,这是党在相当长时期内的政策,决不是什么权宜之计。文件里说得很清楚:“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切不可轻易改变,以至失信于民,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对那些不利于发挥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错误政策,必须坚决加以修改和纠正。”只要我们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实际行动上真心实意地按照党中央所说的去做,就一定可以逐步消除农民“怕变”的顾虑,实现农民所希望的那种“变”,使我们的农村一天天由穷变富。


第2版()
专栏:答读者

棉、菜籽饼粕做饲料怎样脱毒?编辑同志:
去年十二月十七日你报二版刊登的《积极利用棉、菜籽饼粕作饲料》一文,介绍了我国每年拥有榨油的副产品棉、菜籽饼粕五、六十亿斤。并说,这两种饼粕经过脱毒可做优质的蛋白质饲料。为了很好地用它喂猪,我们希望知道有关脱毒的知识。
解放军某部饲养员 余智
棉籽饼含有棉酚,菜籽饼含有芥子毒素,它们对牲畜都是有毒物质,因此必须经过脱毒才能利用。
目前国内推广运用的棉籽饼粕去毒方法有如下几种:一、用百分之一浓度的硫酸亚铁水溶液浸泡。浸泡时搅拌几次,经一昼夜即可。二、把粉碎的棉籽饼粕加适量水煮沸,半小时后,经冷却即可用。煮时要搅动。三、把粉碎过的棉籽饼粕晒三日、露二夜,也有去毒效果。四、为了便利农村直接用棉籽饼粕作饲料,有的油厂在制油工艺中设置两台辅助蒸锅,通过蒸炒可以降低棉酚的含量。上述几种方法,以第一种效果最好,并且成本低,使用方便。
目前,菜籽饼粕去毒的方法大体有如下几种:一、经加热处理,将菜籽饼粕中的酶“钝化”;二、利用水洗,把有毒物质从饼粕中分离出去;三、添加碱或金属盐,使饼粕中有毒物质变性;四、用酵母菌发酵,通过生化法去毒。此外,还有采用综合法去毒的,这就是先蒸煮再水洗,或是蒸煮后再用中曲发酵。
此外,据试验,不经脱毒的棉、菜籽饼,限量与其它饲料搭配喂猪也是安全的,但搭配量以不超过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为宜。 
牧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