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发展生产必须大抓教育
——访太原钢铁公司党委书记王景生
最近,记者到太原钢铁公司采访的时候,欣喜地看到,这里不仅又重现了五十年代初广大职工热心学技术、学文化、学管理的那种兴旺景象,而且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新的发展。目前,全公司办起了脱产的、半脱产的和业余的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八百四十一个,设有炼钢、轧钢、机械、电气、数理、外语和企业管理等五十五个专业,参加学习的人数四万零四百多人,占全公司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一。
太钢的职工文化技术学习为什么能开展得这样生气勃勃,他们是怎么搞起来的,有哪些好的经验和体会?我带着这些问题,访问了太原钢铁公司党委书记王景生同志。
王景生同志在回答我的问题之前,首先谈了他出国考察的体会。一九七八年五月,王景生同志作为中国钢铁工业代表团成员,访问了英、法、西德、奥地利、瑞士、荷兰等西欧六国,参观考察了一百一十多家工厂和研究机构。他耳闻目睹,这些国家的厂矿企业,把对职工的文化和技术教育花的钱,当作很重要的生产投资;把开发人才资源,当作发展经济的核心问题。他们参观过的许多工厂,都有一套完整的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的制度,都有设备完善的培训中心和研究中心。这些企业,对职工的文化技术学习十分重视,要求非常严格。他们招收的工人,一般都是高中毕业生,进厂后还要经过严格的技术专业训练,考试合格才能进入工作岗位。在职的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专业培训和进修,学习新技术、熟悉新问题。工厂中的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很高,各个岗位的负责人都是有关方面的专家,精通业务。
看人家,比自己,太钢是个什么状况呢?在全公司近五万名职工中,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包括初中)的就占百分之八十,技术等级在二级以下的有百分之四十二。全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四点五。在全公司的厂处级干部中,大中专毕业生仅占百分之三十一。职工队伍的这种状况,与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很不适应的。一九六六年,国家花了很大一笔外汇,为太钢引进一套新的冷轧机。刚进厂的新工人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就上岗位,结果,有些设备虽已投产七、八年,仍不能正常生产;没有投产的设备,成了投产设备的备品库,短什么就往下拆什么,这样,设备损坏了,技术也没有掌握。诸如此类的事例,绝不是个别的。
“国外的经验,自己的实践,都生动地说明了一个真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搞四化没有人才是不行的。”王景生同志用这句话概括自己出国考察后在认识上的新变化。他认为抓职工的文化和技术培训,这件事再不能等了,再不能犹豫了,看不到这一点,不赶快抓,不抓紧,就要犯极大的错误。
王景生同志正是带着这种紧迫感从国外回到太钢来的。他回厂后,就向党委一班人,向广大干部和工人群众宣传自己的体会。他找政治部副主任李泽行同志谈话,让他抓职工文化技术教育。在他的倡导下,太钢于一九七八年底,就办起了六个脱产的外语训练班,五个大专班,并建立了一个有权威的、能够担当起全公司培训任务的专门机构——技术培训部。技术培训部主任由公司党委常委、副总工程师担任。技术培训部直属公司党委和经理领导,同公司的政治部、生产指挥部平行,它既负责组织和领导全公司职工的技术、文化、管理等培训工作,又负责全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的技术考核,并对他们的技术晋级提出意见。公司下属各厂矿都设立了技术培训科,各工段都成立了业余技术培训组,设兼职培训员。在全公司已配备的一百六十名专职培训干部中,学有专长的技术人员占近百分之四十。这样,就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培训系统。
一个生产任务十分繁重的大型企业,怎样处理好生产与职工文化、技术全员培训的关系呢?王景生同志说:“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兼顾当前和长远的培训方针。”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去年上半年,他们针对由于林彪、“四人帮”长期干扰破坏造成的生产岗位无规程可执行,操作工人有规程不执行和不懂得规程的混乱状况,首先抓了严格按规程办事这个重要环节。全公司用了三个月时间,动员百分之八十五的职工参加,进行了一次生产工艺、安全操作、设备维护使用等三大规程全员培训。通过培训,修订规程八百五十五种,新订规程五百二十八种。在三大规程培训的基础上,他们又广泛开展了以八级技术等级应知应会为内容的专业技术培训,进一步解决操作水平低的问题。这次专业技术培训参加学习的职工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他们坚持业余为主。业余培训是职工全员培训的主要形式,重点解决生产技术和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问题;脱产专业培训则是重点解决提高问题。目前,全公司参加脱产专业培训的有两千多人,其余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业余培训。
“你们这么大规模的技术文化培训,教员、教材和教室是怎么解决的呢?”王景生同志说,办法是教员靠“兼”,教材靠“编”,教室靠“挤”。现在,太钢公司和厂矿两级培训机构共有教员一千一百二十九人,其中兼职教师占百分之九十四。他们坚持从太钢的生产实际和四化需要出发,发动兼职教员和工人群众相结合,共编写出各种教材四百五十四种,一千二百四十一万多字;从办公室、会议室、招待所、工房等处挤出教室六百七十九间,基本上满足了培训工作的需要。
王景生同志告诉记者,太钢抓职工全员培训才短短一年,已经看出了可喜的变化。过去因操作技术不过关,九年来一直开不起来的第七轧钢厂不锈钢生产线,现在全部开起来了;二钢厂八年来合格率一直很低的转炉硅钢这个重点产品,由于工人操作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现在质量也上来了。去年全公司八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全面创历史最好水平。生铁合格率由一九七八年的全国同行业第八名,跃入第一名。今年一、二月份,主要产品的质量又比去年提高,品种也有增加。
本报记者 尚代江


第3版()
专栏:为四化贡献聪明和才智的人

光荣的教师之家
杭州市长明寺巷联珠里一座墙门里,住着一个名叫孙祖昌的老人,今年七十九岁,是个退休十三年的小学校长。他和已经去世的老伴、原小学校长余芝华,都从事教育工作达四十多年。他们的儿孙们也大多从事教育工作,全家当教师的共有十五人,被人们誉为“教师之家”。
孙祖昌解放后先后担任过两所小学的负责人,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老伴余芝华,生前担任杭州助圣庙小学教导主任,为了使女教师不致因为儿女牵累而影响工作,她领导大家自力更生地办起了托儿间,解决了本校以及邻近三所小学女教师照顾孩子的困难,这一经验曾在全国教育战线推广。直到一九六七年她临死前,还一再叮嘱一家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老人的三女儿、原下城二小语文教员余思宣,十五年如一日地勤奋工作。一九六三年,她患了肺癌,仍不顾领导和亲人们的劝阻坚持教课。她直到临死前几天,还忍着剧痛,坐在病床上批改学生的作业。
近些年来,这个家庭的老一辈教师有的已经去世,有的年迈退休,可是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又继承了他们的事业,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全家在职的教师还有十人。为了让年轻一代教师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认识自己肩负的崇高责任,孙祖昌老人经常召开家庭会,用旧社会的苦难家史和老一辈教师的先进事迹教育他们,鼓励他们为实现四化,在教育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余思宣的女儿徐薇薇从小看见妈妈兢兢业业地从事教育事业,使她对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也产生了强烈的向往。初中毕业后,她报考了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杭州青春中学当教师。她以妈妈为榜样,把全部心血献给祖国的孩子们,不知疲倦地工作,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现在,这个教师家庭的成员培养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许多人在工业、农业、商业、科技等各条战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的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为了表彰教师之家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作出的贡献,中共杭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同志曾多次接见他们,报纸上也登载了他们一家的事迹。解放以来,这个家庭还有五人被当选为市、区人民代表,多数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前年,孙祖昌老人作为特邀代表,光荣地出席了杭州市文教战线群英会。
曾经有人把教师比做蜡烛,说是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还有人嫌当教师又苦又累。那么,孙祖昌老人一家又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呢?不久前的一个周末之夜,记者参加了孙祖昌老人一家的聚会,他们共同回顾了过去走过的道路,由衷地抒发了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自豪感。孙祖昌的大儿媳、杭州光芒路小学校长李莲棣说:“当教师虽然劳累,但真是其乐无穷!他通过自己的工作,照亮孩子们前进的道路,把他们培养成为建设四化的有用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做得越好,实现四化的速度就越快。象这样的蜡烛,我们何乐而不为!”这正是孙祖昌老人一家的共同心声!
 本报记者 吴克强


第3版()
专栏:

为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生产发展作出贡献
河北各级科协和学会积极开展活动
据新华社石家庄电 河北省地、市科协和各种学会积极开展科技活动,为提高干部群众的科技水平,促进生产发展作出了贡献。
河北省科协自一九七七年十二月恢复后,全省十个地区和九个市也恢复建立了科协,其中有五个地区的科协是新建立的。全省一百三十九个县中,已有一百一十三个县建立了科协。另外还建立了二百三十个地、市学会。
地、市科协和各种学会从当地当前的生产需要出发,围绕生产开展学会和科普工作,取得了好效果。张家口市科协根据市里提出的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降低消耗的要求,发动和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了九十八项技术协作活动和四次攻关会战,解决了生产关键,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个市下花园阀门厂产品废品率一度曾高达百分之七十,企业严重亏损。市机械工程学会组织技术人员五次深入现场进行考察研究。他们在充分掌握数据的基础上,从炉体结构、冶炼技术、砂型配比以及技术训练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协助这个工厂改进生产技术,使阀门质量达到要求,扭转了企业亏损。
发动科技工作者给领导提科技建议,充分发挥科协的参谋和咨询作用,是河北各地、市科协开展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一年多来,地、市科协共提出科技建议二千一百多项,其中有不少建议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唐山地区农学会理事佟明泉,根据当地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六年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的情况,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以唐山地区无霜期、土壤、肥料、水利等方面的大量数据,说明夏秋复种面积过多的危害,建议控制夏秋复种比例,并扭转重夏轻秋的做法。这一建议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对当地农业生产起了促进作用。
地、市科协还根据生产和科研的需要,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学术讨论会、报告会、学习班、训练班等,积极培训科技人员和干部、工人,提高他们的科学知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保定市科协近年来举办的学习班、训练班等有机械技术、液压电工、电工数学、电子、磨工、外语等二十多个专业、三十二个班,共培养技术人员三千多人,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厂矿企业的技术骨干。石家庄市一九七八年举办了二十六个班,培养技术人员两千多人,推动了各工厂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地、市科协和各种学会由于发挥了跨行业、跨部门、跨系统的特点,在解决生产关键问题上起着特有作用,因而受到了好评。


第3版()
专栏:来信

要正确对待后进生
近年来,各级领导和学校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促使教育快上,采取了不少措施,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也有些措施不利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比如,有的地方搞“尖子”会战,并且根据选拔“尖子”的多少发奖金。这样,快班的教师可以得到良好的声誉和奖金,慢班的教师,即使工作踏实努力,教学效果显著,也得不到奖励,无形中影响了慢班的教学工作。又比如,在总结招生工作时,不少地方以公社、学校为单位进行排队,升大学或升重点中学人数多的排在前面,少的排在后面。这样就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优秀生身上,把后进生当作包袱累赘对待。诸如此类的事,都不利于正确对待后进生,有必要改一改。我认为,评定教师的工作成绩,应从各自不同的基础出发,不能单纯看升学率。此外,还应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水平组成各种补习班,配备适当的师资,进行教学,使他们学有所得,迅速提高。
山西沁县教育局教研室 田禹平


第3版()
专栏:来信

中小学渴求教学唱片
教学唱片的大量制作和使用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内容之一。近年来,虽印制了一些外语唱片,但语文教学唱片很少。
前些年,全国中小学教材不统一。现在,全国已用统编教材,是否可以有选择地从中选取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名著或传统篇目,灌制一些教学唱片?
特别是,语文教师中普通话讲得好的目前还为数不多,如果能请语音专家和优秀播音员,朗读灌制一批教学唱片,既可以弥补教师的语音缺陷,又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推广普通话也将是一个推动。
甘肃矿区文教局 肖松


第3版()
专栏:杂谈

“要打穿这堵死墙”
敢峰
斯大林在《致费里克斯·康同志》一文中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话:“在我们国家里有成百成千有才能的年轻人,他们竭尽全力要从下面冲上来,以求把自己的微末贡献投入我们建设事业的总宝库。但是他们的努力往往是徒劳无益的,因为他们常常被文坛‘名人’的自负、我们某些组织的官僚主义和冷酷无情以及同辈的嫉妒(……)压抑下去。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打穿这堵死墙,使不可胜数的年轻力量得到出路。”
“要打穿这堵死墙”,这话是说得多么严厉又多么中肯啊!
我们常讲:青年是我们的未来。可是在有些同志那里,这句话不过是一团美丽的肥皂泡,嘴上吹得挺带劲,一联系实际,对不起,马上就破灭了。“叶公好龙”却害怕真龙,这是一大讽刺;我们有些同志侈谈千里马却瞧不起千里驹,看不见千里驹,甚至嫉妒千里驹,这也是一个讽刺啊!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自己过去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时,只顾赞赏那枝出墙的红杏,却没有去想还有多少枝红杏被关在墙内,更没有想到应当把墙拆掉,心中不禁一动。在任何时代,在任何艰难困苦和压抑人才的条件下,总会有人才“红杏出墙”的,但要人才辈出,却非拆墙不可。为什么自己过去想不到这一点呢?现在我再回味这句诗时,心情就同过去不一样,应该说这也是一个进步吧!
“要打穿这堵死墙”,最好让我们首先想一想自己。我们自己有没有瞧不起年轻人的思想?有没有嫉才的心理?如果我们自己就是做领导工作或者是做组织和人事工作的,对待年轻人才的成长是不是也采取了官僚主义和冷酷无情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大家都采取这种态度,那“这堵死墙”就会不推自倒,年轻人才的出现就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自己的青年时代,也都希望自己成才,那时如果有一堵死墙挡在我们面前,我们会怎样想呢?现在如果我们竟然也成了阻挡年轻人成才的死墙,心中难道不感到惭愧和自责吗?过去在封建家庭里,媳妇挨骂受气,而当媳妇熬成婆婆后,却又照样打骂媳妇,我们能走这样的路吗?
“要打穿这堵死墙”,就必须大造社会舆论和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总有那么一些同志,很不自觉,春风是吹不过他那个“玉门关”的,如果没有舆论的压力和坚决有效的措施,就打不穿那堵死墙。明明他那里有人才,而且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但他偏要压抑着,甚至要想方设法把人家搞臭。压制和摧残人才是极大的犯罪。对那些经过调查,确实情节恶劣的人,为什么不能处分几个呢?我想,这对“打穿这堵死墙”是有好处的,也是必要的。
末了,我想转述列宁《给谢·伊·古谢夫》一文中的话:“我可以肯定地告诉您,我们中间有某种愚蠢的、庸俗的奥勃洛摩夫式的害怕青年的毛病。我恳求您:竭力同这种毛病进行斗争。”


第3版()
专栏:

全国科技报举行首届年会
新华社沈阳电 在沈阳刚刚结束的全国科技报首届年会上,举行了中国科技报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国科技报研究会,选举产生了以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协副主席茅以升为主任委员的领导机构。这个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将组织会员开展学术研究,探讨办好科技报的规律和有关理论。
来自全国三十四家科技报的三十五位代表,在年会上制定了中国科技报研究会的章程和一九八○年活动计划,交流了办科技报的经验。目前,全国各地的科技报大都具有报小文短、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知识丰富的特点,广大读者称赞它是“在四化建设中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师益友”。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这次会议要求科技报大量报道科技新闻,宣传党的科技路线、方针、政策,交流科技工作经验,推广先进技术,普及科学知识,使它在繁荣科学技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附图片)
天津外国语学院在社会上招聘到日语系担任教学工作的王子静(左一)、徐德幸(左二、中国籍日本人)同该系负责同志一起研究日语教学问题。
新华社记者 宋佑民摄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重视提高妇女的科学文化水平
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全国文盲中,妇女约占百分之七十,而中专程度以上的几百万科技人员中,妇女仅占百分之三十左右。
近几年来,记者采访时看到这样一种状况: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男人越来越少,妇女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许多过去由男人承担的笨重、劳累的农活,现在也逐渐落到妇女的身上了,而烦琐的家务劳动,仍然主要由妇女承担。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对邕宁县五塘公社的调查表明,大田农活的百分之七十五,是由妇女负担的。农忙时,她们常常是早晨六、七点钟出工,晚上六、七点钟收工,回到家里还要操劳家务。有些妇女由于长期过度劳累,渐渐患上了妇女病。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大批妇女目前缺少科学文化知识,不能胜任各种技术性比较复杂的劳动。国家招干、招工,社队工副业配备劳动力,大都抽调男青壮年去。留下从事简单、笨重、劳累农活的,大部分是妇女。现在,随着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了。
为了尽快提高妇女的科学文化水平,有关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在妇女中积极开展扫盲工作。目前,应当十分重视抓好青壮年妇女的扫盲工作。农村要根据条件,多办扫盲班、文化夜校、文化补习班,吸收广大妇女参加。要采取办好托儿所、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号召男人分担家务劳动等措施,为妇女学文化、学技术创造条件。
二、要动员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送女孩上学。目前,在城乡仍有许多父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不愿送女儿上学。在农村,男孩上学读书,女孩看牛养猪的现象很普遍。要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宣传无论男孩、女孩,都应学习科学文化,这是国家实现四化的需要。
三、要注意培养妇女科技人才。各级党委要加强教育,今后招生、招工、招干,都应男女平等对待,并能适当照顾妇女。各部门,特别是农村社队,培训各种人才,都应热情吸收妇女参加学习,有些适合妇女做的工种,更应该尽量培训女工去做。
新华社记者 朱明


第3版()
专栏:来信

从跌“跟头”中明白过来
去年高考时,湖北省汉川县里潭公社中学有二十七人达到了大学和中专录取分数线,却有六人因身体不合格而被淘汰。学校领导从这个“跟头”中明白过来:忽视体育,同样也出不了人才。
从这以后,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抓体育。他们组织各种球类和田径比赛。在课表上,每天都安排了早锻炼、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对体育活动开展得好的班级及时给予表扬。现在这所中学的体育活动日益活跃,学生的体质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湖北省汉川县里潭公社中学 晏乐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