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包围苏军 俘获伞兵 攻占科赫萨尔县
阿富汗游击队歼灭数百苏联侵略军
据新华社北京三月十五日电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阿富汗游击队连日在全国各地不断打击苏联侵略军。
法新社三月十三日引用阿富汗抵抗组织的消息说,东部库纳尔省的游击队挫败了苏联军队的进攻,并在这个省靠近边界两个地区追击苏联军队。
合众国际社三月十四日报道,在北部巴格兰省,游击队在阿布古尔镇伏击了一支正在挨户搜查的苏军巡逻队,打死敌人数十名。其余敌人逃回他们在多欣村的营地。游击队发言人说:“巴格兰省(靠近苏联边境)现在在游击队控制下。俄国人被包围在省内的一些小地块当中。”
在阿富汗西部赫拉特省,游击队三月十一日攻占了边界附近的科赫萨尔县。
据新华社北京三月十七日电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阿富汗游击队连日来在加兹尼省、尼姆鲁兹省和帕克蒂亚省等地不断出击,打死打伤了一些苏联侵略军。
美联社援引阿富汗游击队三月十六日在白沙瓦发表的公报说,游击队在东南部加兹尼省拉巴塔地区同苏联军队交火,打死敌军约二百人,击毁坦克六辆,击落飞机三架。在战斗中还俘虏了一些苏军伞兵,缴获了一些武器弹药。
公报说,在西南部尼姆鲁兹省,游击队在战斗中打死一名苏联军官和约三十名士兵,并俘获苏军三人。在东部帕克蒂亚省,战斗仍在继续。苏联出动了坦克和武装直升飞机。在这个省的拉兹马克地区,游击队对阿富汗政府军的一个阵地发起进攻,并且击落了敌人的一些军用飞机。此外,游击队还烧毁了苏军吉普车,打死六名侵略军。
另据报道,阿富汗游击队十三日在喀布尔以北八公里的地方,袭击了苏军的一个坦克基地,打死了一百多名苏联侵略军。(附图片)
最近,阿富汗各派游击队在赫拉特附近一村庄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这是游击队员们在演习间隙和村民们在一起。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莫斯科为什么又挥舞指挥棒?
新华社记者述评
最近,莫斯科又挥舞指挥棒,教训它的“兄弟党”和“大家庭”成员国,要它们同苏联采取“统一的国际主义行动”,履行“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支持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支持它在世界各地的扩张。这是最近一个时期苏联报刊又在大谈特谈“国际主义义务”的中心旨意。
莫斯科经常用来向它的“兄弟党”和“兄弟国家”发号施令的工具——《新时代》周刊甚至连最起码的礼貌都不顾,对那些在阿富汗问题上多少有点独立见解的“兄弟党”横加指责。它攻击这些党“采取两面派的立场”;“从资产阶级人士那里借用理由和论据”来“歪曲”苏联对阿富汗的“帮助”;否认苏联对阿富汗的“援助的权利”,“简直是荒谬的”,并且用威胁的口吻警告说:谁要是不跟着苏联去“援助”阿富汗,谁就是在“客观上帮助帝国主义”。
苏联《真理报》三月六日的一篇文章表面上含蓄一些,它要求“兄弟党”实现“统一的国际主义行动”,“以保证这场斗争的成功”。但是它的结论同样是咄咄逼人的:如果它们“放弃利用社会主义国家和一切进步力量拥有的各种条件,实际上就等于忘记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
当前,在国际上对苏联侵略阿富汗一片谴责声中,莫斯科又挥舞起“国际主义义务”大棒,这说明了什么?
首先,这说明了克里姆林宫色厉内荏。苏联侵略阿富汗以后,遭到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国家空前强烈的反对,处境十分孤立。就连它的某些“兄弟党”和“大家庭”成员国也同莫斯科的立场“不协调”。苏联报刊承认有的共产党“怀疑苏联给予阿富汗军事援助是否适宜和合理”;有的共产党“甚至认为这种援助是干涉,会给这些国家主权和整个和平事业带来害处”。在对待西方国家的问题上,据西方通讯社报道,有的东欧国家担心“一场新的冷战将封闭过去十年来打开的与美国和西欧的合作、贸易以至旅游的道路”。凡此等等,对依旧在做“老子党”和太上皇往日旧梦的苏联领导集团,不能不是一种危机。莫斯科现在大叫大嚷“必须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就是想打着“国际主义”这面冠冕堂皇的招牌,要“兄弟党”和“兄弟国家”毫无保留地支持它侵略、干涉阿富汗。
其次,莫斯科企图假借“统一的国际主义行动”的名义,把“所有的反帝战士”都汇集在苏联的霸权主义旗帜下,为它的扩张侵略政策效劳。面对着美国和西欧国家目前不断加强的抗衡苏联的协调行动,莫斯科竭力要在西方国家内部寻求同盟军来对付西方。在前面提到的《真理报》那篇文章中就毫不掩饰地要求“兄弟党”和“兄弟国家”同“工人运动的各种流派”进行“合作”,“真诚地向(西欧)社会党人伸出手”,让他们也履行“国际主义义务”。这就是说,要把那些对莫斯科“缓和”政策抱有幻想的社会党人也尽可能拉到苏联一边,以便从内部分化西欧各国,分化它们同美国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合众国际社已识破了莫斯科的诡计。它指出,这是苏联想利用社会党人“孤立美国及其盟国的一种明显而直接的尝试”。
不过,愿望总归是愿望,莫斯科这些如意算盘能否实现?这是一个大问号。莫斯科牌号的“国际主义”只不过是霸权主义的别名而已,真正心甘情愿充当苏联的马前卒,为其霸权主义尽“义务”的,如今已越来越少了。


第6版()
专栏:

黄华外长离马来西亚抵新加坡访问
在机场对记者说维护和平和防止战争爆发是我们共同愿望
据新华社吉隆坡三月十七日电 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及其一行,结束了对马来西亚为期三天的正式友好访问,于三月十七日上午离开这里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外交部长里陶丁等高级官员前往机场送行。
黄华在访问期间受到侯赛因·奥恩总理的接见,并同里陶丁就两国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进行了会谈。
三月十五日,黄华拜会了马来西亚初级产品工业部部长梁其祥,并就两国经济关系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十六日,黄华及其一行访问马六甲市,受到了马六甲州首席部长阿迪卜·亚当及当地其他高级官员的热情接待。中国客人参观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象征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人民持久友谊的地方。
新华社新加坡三月十七日电 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及其一行应新加坡外交部长拉贾拉南的邀请,今天上午到达这里对新加坡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友好访问。拉贾拉南外长和外交部其他官员到机场热烈欢迎。
黄华在机场上对新闻记者说,他的访问为他同新加坡领导人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提供了又一个机会。他还表示,希望他的这次访问会促进两国之间的往来。
他说,中国象新加坡、东盟其他成员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正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防止爆发战争而努力。他说:“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我们的共同利益所在。在今天充满危机的世界上,对于有同样愿望的国家来说,对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维护世界和平的问题交换意见就变得更加必要。”


第6版()
专栏:

中日外交事务当局高级官员举行首次定期协商
据新华社东京三月十七日电 首次中日外交事务当局高级官员定期协商今天在日本外务省举行,在友好的气氛中,双方就朝鲜问题、印度支那问题和中近东问题交换了意见。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中国驻日大使符浩、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肖向前和日本外务省审议官鹿取泰卫、亚洲局长木内信胤、调查部长大塚博比古出席了会议。
十八日,中日双方还将就南亚问题、日美关系、日苏关系、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以及中日两国关系,继续交换意见。
中日外交事务当局高级官员定期协商每年举行一次,下次协商将于明年在北京举行。


第6版()
专栏:国际体育简讯

国际体育简讯
朝鲜选手获法国埃松马拉松赛冠军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运动员高春善,三月十六日在法国埃松国际马拉松赛中获得冠军。这一比赛有三十个国家的约两千名选手参加。中国云南省的拖拉机厂工人许亮获得第五名。
匈牙利选手获世界冰上舞蹈冠军
在西德多特蒙德举行的第七十届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中,匈牙利运动员克·雷戈埃齐和安·沙尔拉伊十四日晚,击败第十三届冬运会冰上舞蹈冠军、苏联的娜·利尼丘克和根·卡尔波诺索夫,获得冰上舞蹈冠军,从而打破了苏联选手在冰上舞蹈方面保持了十年的优势。
东德男子选手获花样滑冰世界冠军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著名花样滑冰选手霍夫曼,十三日在多特蒙德举行的第七十届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上,击败了奥运会冠军、英国的卡曾斯的有力挑战,第二次获得男子个人滑世界冠军称号。
印度选手击败世界羽坛名将梁海量
印度的帕·普拉卡什,十三日晚在瑞典卡尔斯克鲁纳举行的瑞典羽毛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决赛中,以二比一击败世界羽坛名将印度尼西亚的梁海量,获得冠军。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芬兰通讯

芬兰森林经营的一些做法
新华社记者 黄思贤
战后三十多年来,芬兰为发展林业下了不少功夫,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经营森林方法,因地制宜地研制了一大批林业机械,使森林经营和森林工业实现了机械化,解除了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择劣间伐
间伐是促进幼林快速生长的好办法。芬兰树木生长期平均为一百年左右,这期间要进行三、四次间伐。经过几次间伐后,每公顷的株数从二千五百株最后减为五百至七百株。一九七八年全国取得间伐木材一千七百万立方米。
芬兰过去间伐的方法以择优间伐为主,即先把长得好的树木伐掉,留下较次的树木。私有林主这样做,当然可以从间伐中先取得一笔较好的收入。但是,这种间伐的结果必然是好树越伐越少,最后留作母树的多半是一些次树。战后,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把择优间伐改为择劣间伐,即把长得不好的树先伐掉,让好树长得快一些。芬兰森林法也为此专门作出规定。这样,私有林主从间伐中取得的收入虽然开始时少一些,从长远来看收入却增加了。沼泽地改造
芬兰全国有沼泽地九百万公顷。这些沼泽地原先根本不长林木。
改造这些沼泽地的有效办法是开沟排水,即每隔二十至五十米开一条沟,使水顺着沟排走,把水排干后再进行施肥和种树。自五十年代以来,芬兰每年有十几万公顷的沼泽地得到改造。三十年中,已有五百万公顷的沼泽地改造成为好的林地,每年为木材加工工业提供五百多万立方米的木材,占总采伐量的十分之一。整地和施肥为了提高播种的发芽率和植树的成活率,芬兰近年来开展大面积机械化整地,这是营林技术方面的一项新发展。芬兰每年机械化整地的面积达十多万公顷。整地就是在皆伐(全部采伐)之后或播种之前进行松土。在拉赫地附近的一块林地上,我们看到一种新式的整地机在工作。这是一种齿形耙式整地机,后面装着两个带齿的圆形耙。由于液压装置的作用,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也能均匀地耙地。一人操作,八小时可以整地十至十二公顷,工作效率是比较高的。芬兰朋友说,先整地,后播种,就会大大地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从六十年代以来,芬兰开始进行林地施肥。一九七七年,全国施肥的森林面积达二百一十万公顷,约占全部森林面积的十分之一。在经过排水的沼泽地上每公顷撒一百五十公斤的氮肥,每年可增加二立方米的木材。一般每隔五至六年施肥一次。在芬兰,林地施肥目前主要依靠人力。飞机施肥只占百分之三十。先进的林业机械
随着营林技术的发展,芬兰因地制宜地研制了一整套林业机械。芬兰是世界上林业机械能够自己成龙配套的少数国家之一。
在伐木场,我们看到有大型联合机和集运机,这些机器马力大、效率高,一台机器可以代替几十个人劳动。如一台大型联合机,每小时能处理一百三十棵直径达五十至六十厘米的大树,从伐木、打枝到选材一气呵成,后两道工序是自动控制的。
用于集材的各种集运机,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集运机载重量一般都在十吨以上,不仅装有象手臂一样灵活的液压臂,装卸自如,而且它的六个车轮子(有的是八个车轮)都能自己转动,越野性能强。如在车轮上安装防滑链或半活动的履带装置,冬季就能在一米深的雪地上照常作业。有些集运机还能前后驾驶,开车和装卸原木由驾驶员一人完成。
在间伐的林业机械方面,芬兰近些年来研制成功一种小型联合机。这种机器体积小、重量轻,能在树林中穿行而不损坏树木。它装有一只象钳子一样的液压臂,能把二十五厘米粗的树一下剪断。每小时能伐倒七十棵树,同时进行打枝、造材和归堆,工作效率比人力高十倍。
原木进行加工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剥树皮。芬兰有一种效率很高的剥皮机。原木进入剥皮机,经刀头一旋,几秒钟时间,树皮就被剥得光光的。
芬兰的森林所以能够比较合理地进行规划和管理,与林区交通发达是分不开的。全国公路长二十万公里,其中林区道路三万公里。国家公路已成为林区公路的干线。林区公路网的密度平均每公顷约八米,局部地区达十二米。由于林道四通八达,集材的距离一般只有三、四百米,最远的也只有八百米。(附图片)
芬兰赫尔辛基市附近的塑料暖房。这里种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四十多种云杉,其中也有中国的云杉。
新华社记者 黄思贤 摄


第6版()
专栏:札记

奇妙的“新闻”
研究新闻学的专家,务必读一读塔斯社二月六日发自喀布尔的一条新闻。这条新闻,不是让读者了解事实,而是使人越读越糊涂。
这条“新闻”的标题是:《用的是美国武器,穿的是中国军服》。一望而知,它是为了证明中国和美国“干涉”阿富汗而采写的。它报道:在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苏联军队“俘获了两名”反抗苏军的“匪徒”,发现他们“用的是美国武器”,并且还从他们的衣服口袋中搜出了“穿着中国军服的相片”。塔斯社的新闻由此断定:这便是中国和美国侵略阿富汗的证据,同时也成了苏联武装占领阿富汗的“理由”。
读完新闻,人们不能不问,难道塔斯社的记者都缺乏新闻学的基本常识?新闻有五个要素,这条新闻就缺了四个半。第一,没有时间,不知苏军是什么时候抓住这两名“匪徒”的;第二,没有姓名,这两名“匪徒”姓甚名谁?没有交代;第三,没有物证,他们用的是什么美国武器,没有指出来;第四,题文矛盾,自打耳光。标题说他们“穿的是中国军服”,文中却说是从他们口袋中搜出了过去穿中国军服的照片;第五,地点不确切,没有指出是在该省的什么地方。须知,塔斯社记者今天在阿富汗享有一切采访特权,却为何写出这种没眉、没眼、没嘴、没鼻子的“新闻”来?塔斯社已有数十年历史,难道它连写新闻的ABC都不懂吗?显然它生怕别人查证,于是就只能写得模糊朦胧、影影绰绰。这便是塔斯社“新闻”写作的特技。
这样奇妙的新闻应该立此存照,从而使人们了解,世界上一个超级大国的官方通讯社的新闻有多大价值。 ·文清·


第6版()
专栏:

哈克总统接见并宴请我军事友好代表团
双方认为在苏联侵阿形势下有必要进一步促进两国间的关系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三月十六日电 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十六日晚在拉瓦尔品第接见了国防部副部长肖克率领的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宾主进行了十分亲切友好的谈话。
哈克总统还为代表团举行了晚宴。哈克和肖克在讲话中对巴中两国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他们认为,在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出现的当前形势下,有必要进一步促进两国政府、人民和军队之间现存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关系。
今天早晨,代表团拜访了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艾哈迈德·汗·塔尔普尔和其他高级军官。下午,代表团还访问了沙卡尔帕里安山,一九六四年周恩来总理访巴时在那里种了友谊树。


第6版()
专栏:

西德《法兰克福汇报》指出
阿 富汗中立化建议只会助长苏联南下欲望
马来西亚报纸说苏越不撤军阿柬无和平中立可言
据新华社波恩三月十五日电 西德《法兰克福汇报》最近在一篇题为《一种新的幻想》的社论中指出,关于阿富汗中立化的建议只会助长苏联人的强烈的南下动机。
社论说:“苏联军队应该撤出阿富汗,这看来是一个明白无误的要求。但奇怪的是,如果再加上一个使该国中立化的建议的话,这个想法就又模糊不清了。这个中立化建议是为苏联占领阿富汗的两个动机之一服务的,即为这个苏联巨人怀有的所谓的生存恐惧的动机服务的”。“但另一方面,这个建议却会助长(苏联人)怀有的强烈的南下动机,即昔日俄国想到达暖海的强烈愿望。”
据新华社香港电 吉隆坡消息:马来西亚《星槟日报》十日就国际议论阿富汗和柬埔寨中立化建议发表社论指出:“要使阿富汗和柬埔寨获得和平与中立,首先就要迫使苏联和越南撤出它们的军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政治解决才是有意义和实际可能的,国际社会目前的努力,仍须集中于这个方向。”社论说,苏联和越南一意孤行到底,“这种顽冥不悟的态度正是推行任何中立化建议和寻求政治解决的大障碍,这个障碍一日不除,阿富汗和柬埔寨就一日不能获得和平,更无中立可言”。


第6版()
专栏:

日本三名间谍供认向苏联提供情报
据新华社东京三月十七日电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十七日对去年年底发生的“防卫厅间谍事件”的主犯宫永幸久等三人进行了第一次公开审判,三名被告都全面地承认了检察方面起诉的事实。
宫永等还供认,他们从苏方得到了三百一十万日元作为提供情报的报酬。


第6版()
专栏:

伊朗总统要求加强司法工作维护治安
据新华社德黑兰三月十六日电 据德黑兰报纸报道,伊朗总统巴尼萨德尔昨天在吉兰省濒里海的海滨城市兰加卢德向群众发表讲话,要求在国内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独立的司法系统,认为这对国内的治安是很重要的。
巴尼萨德尔说,要法官正常履行职责,就应当让他们享有豁免权和不受干涉。这位总统去兰加卢德是为了了解这个城市的问题和调查当地一个法官被捕的事件。
据来自吉兰省省会拉什特的消息说,这个省司法系统的大批职员举行静坐示威,抗议省长和兰加卢德革命法院法官采取高压手段,逮捕了民事法院的法官。
巴尼萨德尔说,他的调查表明,这个民事法院的法官是在履行他的职责,调查一名窃贼的行为,而某些有关方面却在这时挑动一伙人举行抗议静坐,干预司法程序。
巴尼萨德尔还对群众说,霍梅尼对国内的治安问题极为关切,人民应适当注意这个问题,帮助政府维护治安。


第6版()
专栏:

中美洲六国外长签署《圣约瑟声明》
反对把中美洲地区变为强国势力范围
据新华社圣约瑟三月十五日电 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巴拿马六国外交部长十五日签署的《圣约瑟声明》指出,中美洲地区决不是任何强国的势力范围,他们反对外部对这一地区施加任何压力或威胁。
声明强调说:“中美洲地峡以及各国管辖的水域、大陆架及其邻接两洋的领土决不是任何强国的势力范围”。
六国外长在声明中表示要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作出积极努力,特别是在捍卫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和保护原料价格等方面。


第6版()
专栏:

埃塞俄比亚飞机轰炸索马里两城镇
据新华社摩加迪沙三月十七日电 索马里国防部昨天发表的一项声明说,十五日,埃塞俄比亚出动军用飞机十架轰炸了索马里中部的两个城镇:希兰州的马塔本和高尔古杜德州的古里,造成许多人伤亡。


第6版()
专栏:

伊拉克妇女总联合会举行第九次代表大会
我代表致贺词表示我政府和妇女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斗争
据新华社巴格达三月十六日电 伊拉克妇女总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十五日深夜在这里闭幕。会议最后发表一项公报,强调继续发挥伊拉克妇女在社会各方面的作用,支持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伊拉克妇联主席马纳勒·尤尼斯·阿卢西在开幕式上作了关于伊拉克妇女在生产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的报告。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十三日到会表示祝贺并发表讲话。他赞扬伊拉克妇女在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应邀出席大会的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国际联络部部长张洁珣十五日向大会致贺词。她在讲话中说,中国政府和妇女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反对以色列的正义斗争。


第6版()
专栏:

韩念龙副外长、符浩大使以及日本方面的负责人进入会场。 (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新沙皇的花招 丁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