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月1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
田雪原
未来我国人口发展会不会出现“老龄化”问题?不少同志表示关注,在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所谓人口“老龄化”或“高龄化”,一般是指六十或六十五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高而言的。严格说来,“老龄化”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六十五岁以上老人占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以上,欧洲占到百分之十二,北欧和西欧占到百分之十四,大大高于世界平均百分之六的水平。人们普遍认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已经“老龄化”了。
我国的情况怎样呢?据一九七八年抽样调查推算,目前六十五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四点八左右,不是“老龄化”而是太“年轻化”了。不过,只要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出生人口有不断降低的趋势,平均寿命有不断延长的趋势,老年人口就会相对多起来,“老龄化”的到来就是合乎规律的发展。但是,“老龄化”何时来临,来临后会深刻到何种程度,可以由人口预测得知。最近,首都几位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合作,首次对未来一百年内的我国人口发展作了多种方案的预测。结果表明(台湾省数字暂缺,下同):
(一)如果从今年起平均生育率(每个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为二点三,即相当于一九七八、一九七九年的实际生育水平,二○○○年六十五岁以上老人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百分之七点三,二○二○年为百分之十二点三,二○三○年为百分之十六点六,二○三六年为百分之二十点五,二○七一年为百分之二十五;
(二)如果从今年起平均生育率为一点五,即一半育龄妇女生一胎,另一半育龄妇女生二胎,二○○○年六十五岁以上老人所占比重为百分之八点三,二○二○年为百分之十六点二,二○二七年为百分之二十点二,二○三一年为百分之二十四点九;
(三)如果从今年起平均生育率大幅度降低,到一九八五年降低到并一直保持为一(简称“一胎化”方案),二○○○年六十五岁以上老人所占比重为百分之八点九,二○一七年为百分之十六点二,二○二二年为百分之二十点八,二○二七年为百分之二十四点六。
从以上三种预测方案中可以看出,“老龄化”过程来得比较快的是“一胎化”方案。然而就是这一方案,在本世纪末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尚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平,二○一七年接近东德现在的水平,二○二二年达到每五个人中有一个六十五岁以上老人,二○二七年达到每四个人中有一个六十五岁以上老人。我认为,从我国人口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可以说,在本世纪内根本不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内这个问题也不严重,大体可以延长到接近三十年代。这是由我国的人口发展状况和人口结构方面的根本特点决定的。
首先,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育龄妇女和出生的婴儿就多。今后出生率即使降低很快,每年新出生的人口和新增加的劳动力,仍然维持在一个相当巨大的数目上。
人口“老龄化”可以发生的最大威胁,是由出生率锐减造成的劳动力资源枯竭或不足。在欧洲一些只有几千万、几百万人口的国家里,当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零或零以下的时候,社会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的供应就会发生困难,有的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赖从国外输入劳动力。但在我们国家里,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到零或零以下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却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按照“一胎化”方案,到二○○四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零时,出生人口为九百五十一万,劳动力则上升到七亿六千三百万,比目前的五亿四千八百万多出二亿一千五百万。二○二七年劳动力也仅降到五亿九千六百万,要降到目前的水平,二○三○年才能达到。就是说,在未来的半个世纪里,全国劳动力数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一趋势是完全可以预测的。
另一方面,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大量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的技术构成和有机构成,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虽然有些部门,如服务行业等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总量上还会有所增加,但有些部门,特别是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主要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仅相对减少,而且有绝对减少的趋势。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有自己的显著特点,然而三亿农业劳动力搞饭吃的局面总会从根本上改变,如果减少三分之一,就是一亿,减少一半,就是一亿五千万,数目之巨是相当惊人的。工业生产也有类似的情况。拿钢铁生产来说,一九七八年我国钢铁产量和日本新日铁公司一九七五年的产量差不多,而职工人数却是他们的几十倍,劳动生产率只及他们的几十分之一。鞍钢总体改造完成后,产量可比现在翻一番,职工人数却可以缩减到现在的四分之一左右。可见,如果钢铁生产全部现代化了,再增长几倍的产量也无需增加职工,相反,还可能节省一些人出来。
结论:一方面,我国现有劳动力已经相当于第一、第二世界全部劳动力数量总和,现代化建设绝不需要再增加劳动力;另一方面,在未来的半个多世纪里,全国劳动力还将有增无减。所谓人口“老龄化”引起劳动力“不足”一说,至少在今后的五十年里是根本不存在的。
人口“老龄化”可能发生的另一个问题,是因老年人口激增引起的社会劳动力负担过重,以致达到“超负荷”的程度。由于我国人口年龄构成轻,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将来出现这种情况也不难解决。根据抽样调查推算,一九七八年在全部人口中,十五岁以下人口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八点六,而发达国家一九七九年十五岁以下人口只占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美国和法国占百分之二十四,英国占百分之二十三,西德占百分之二十一,相比之下,我们要高出百分之十三以上。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达六十八岁,但二十九岁以下人口却占到百分之六十三点四,三十岁以上人口只占百分之三十六点六。同时,建国以来出现过的一九五四至五七年、一九六二至七一年两次人口出生高峰,对今后人口“老龄化”过程将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后一个高峰期出生的人口,比邻近时期出生的人口每年多出数百万乃至一千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老龄化”的深刻程度。在未来的四、五十年内,当这批人还处在劳动适龄阶段时,抚养指数不可能很大;只有当这些人进入老龄期,抚养问题才变得比较严重一些。一九七九年,每个劳动力负担的老年和未成年人口的抚养指数是零点九三,即平均负担不到一个人。按照“一胎化”的方案,到二○○○年时抚养指数为零点三九,接近最低点。因为老年人口虽然由一九七九年的六千零七百万上升到一亿一千四百万,但未成年人口却由四亿一千万降至一亿八千八百万,两项相抵,抚养人口还减少了一亿六千九百万;加上劳动力由五亿零三百万增加到七亿六千一百万,抚养指数便大大降了下来。同样的道理,到二○一七年抚养指数只有零点四六,二○三四年才能回升到现在零点九多一点的水平。此后,抚养指数上升稍快,但一百年后,即二○八○年也不过一点六五。有人认为,推行“一胎化”方案会出现老年人为四、劳动力为二、未成年人为一的局面。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特别象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每一个年龄组都布满了几百万、上千万的人群,而且劳动适龄人口所占的年龄组远较老年和未成年人口为多,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还有拉长的趋势,但四、二、一的比例关系不会形成。按照“一胎化”的方案,抚养系数高出现在水平是二○三五年以后的事。而那时,一是国民经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无疑将大大提高,每个劳动力的抚养能力也将大为提高;二是那个时候的总人口已经降低到略低于目前的水平,在此之前就应该考虑适当提高育龄妇女的生育率这样的问题,如果又有新增人口陆续进入劳动适龄阶段,抚养指数的上升便会受到抑制。这样,“超负荷”的情况就不大可能发生。
纵观未来我国人口总的发展趋势,如前所述,将渐渐向“老龄化”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把“老龄化”排斥在我国人口发展过程之外;也不能不作科学分析,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实事求是地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在今后三、四十年内都大可不必担心人口“老龄化”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还应当承认,为要脚踏实地地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限度内的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一定限度内的“老龄化”,对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并不是坏事。这样说绝不等于提倡人口越老越好。根据预测,二十一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老龄化”问题将变得比较突出,值得重视。然而预测也告诉我们:把人口“老龄化”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同时把人口总数稳定在一个比较理想的水平之上,把两者兼顾起来,是可以通过对平均生育率的调整得以实现的。不过,那是下一个世纪若干年后的事情。
当务之急,就是要把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快地降下来,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向着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的战略目标前进。


第5版()
专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新出三卷
本报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最近新出版了三卷,即第四十二卷,第四十六卷上册,第四十七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是以俄文第二版为依据的。俄文《全集》第二版共三十九卷,已于一九七四年全部译成中文出版。从一九六八年起,《全集》俄文版开始出补卷第四十至五十卷。第四十至四十五卷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作品,新发现的著作,原来没有编入第一至三十九卷的著作,以及与他们的活动有关的文献;第四十六至五十卷是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补卷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进行译校。
第四十二卷收入了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一八四四年一月至一八四八年二月所写的文章、通讯、笔记等四十三篇和有关资料十四件,绝大部分是第一次译成中文。这些文献是对《全集》第一至四卷的重要补充。
在本卷中占很大篇幅的是马克思青年时期写的经济学著作,如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以及一九七一年第一次发表的《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这些著作反映了当时马克思在经济学和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形成阶段的重要著作。在这里,马克思第一次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对自己新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作综合的阐述。
值得指出的是,本卷收入了一九六八年首次在西德汉堡发现的有关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极为重要的文献。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写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的最早文本,反映了《共产党宣言》形成过程的最初阶段。
第四十六卷是马克思的一八五七——一八五八年经济学手稿,曾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著称。马克思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后因一八四八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中断。革命失败后,马克思移居伦敦,重新开始这一研究工作。他大量阅读经济文献资料,写了数十本笔记。从一八五七年下半年起,马克思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在不到一年内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初稿。这部分手稿共有七篇,上册收入了其中三篇,除著名的《导言》、《巴师夏和凯里》以外,还有该手稿的主要部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八五七——一八五八年草稿)的前半部分。这些手稿不仅对研究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价值,而且还包含不少后来在《资本论》中没有得到进一步阐述的重要思想。
第四十七卷是马克思的一八六一至一八六三年经济学手稿。
马克思的一八五七——一八五八年经济学手稿不是为公开发表而是为自己弄清问题写的。在写作过程中,他考虑以分册形式不定期地出版他的经济学巨著。从一八五八年八月起,他对手稿的货币一章进行加工整理,写成了这一巨著的最初两章,并于次年一月寄给了出版者。这就是一八五九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一八六一——一八六三年手稿是作为第一分册的直接续篇而写的。后来马克思决定不再继续以分册形式出版,而以《资本论》为标题单独出版。
这部手稿构成《资本论》创作史上一个极重要的阶段。手稿中批判经济学说史的那一部分,已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名,收在《全集》第二十六卷中。其余部分将收在本卷和下一卷即第四十八卷中。本卷共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手稿本身反映了马克思研究经济理论的过程,包含了方法论上的许多提示,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性意见,以及他得出科学结论所依据的大量原始资料,这些对于完整地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具有重大意义。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第二次全国人口理论讨论会简介
第二次全国人口理论讨论会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在四川省成都召开。
这次讨论会不仅在参加人数和论文数量上都超过第一次全国人口理论讨论会,而且,论文所涉及的范围比过去更为广泛,专题研究比过去更加深入,提出了不少新的问题,表明我国人口理论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次会议讨论的部分问题。
一、关于人口和经济的相互关系问题。不少人根据实际调查材料,从理论上阐明,人口问题虽然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但经济和人口之间的关系是主要的和根本的。一些人认为,在这两者之间,经济居主导地位,但人口发展可以促进或延缓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调整人口的发展。另一些人则认为,并不是任何时候经济都占主导地位,在某一时期,在当前条件下,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尽快地把人口增长速度降下来。在这里,控制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多数与会者认为,不能抽象地和一般地谈论人口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问题,而应该有具体的衡量标准。至于具体标准是什么,与会者也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应该以生产增长速度是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为标准;有的认为,按人口平均的生产量以较快速度增长,才是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另外一些人认为应该以社会人口的就业水平,作为衡量的标准;还有的人提出要以劳动生产率作为衡量的标准。
二、关于我国人口问题、人口增长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系。许多论文从各个方面论证了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性的任务,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才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创造有利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会议还就我国人口问题的性质、产生原因和解决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什么是人口问题时,与会者各抒己见。有些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考察,人口问题就是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问题;另一些人则认为,人口问题是就业不足与消费不足的问题;还有一些人认为,人口的数量、密度、分布对社会发展起延缓作用就存在人口问题;有的人认为人口问题具有广泛含义,如出生率高低、吃饭问题、婚姻问题、人口分布问题、人口质量等等,都是人口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当前我国人口问题最主要的是人口过多和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多数人认为,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我国当前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有些人认为从长远来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经济,提高生产。部分人还认为,要真正做好调整人口发展的工作,还要有合理的经济结构,充分发挥现有的劳动力资源的作用,合理的生产布局,提高人口质量,等等。
三、七机部二院、西安交大系统工程研究所的一些同志参加了这次讨论会,并就用系统工程方法研究人口问题作了发言。他们阐述了对人口发展和控制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的可能性,认为对人口进行定量分析,能够为研究人口问题提供可靠的基础,减少人口研究的盲目性;定量分析有助于探索人口发展的规律性。他们还运用系统工程测算法预测了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就这些同志的发言,会议讨论了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相互结合,共同推进人口理论研究的问题。
四、关于人口规律和建立人口学问题。不少论文就人口规律问题进行了探讨。不少人在讨论会上提出应该大力开展对人口学和人口科学体系的研究。会上初步讨论了人口学和人口科学体系的对象、范围、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大家认为,目前我国的人口研究,还局限于少数问题上,而人口问题是很复杂的,它涉及到许多学科和许多研究领域,应该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协作,进行深入研究。
五、与会者回顾了解放后我国在人口问题上的理论研究和论争的发展情况,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此外,会上还探讨了资产阶级人口理论。在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评价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大家都认为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本质上是反动的,是为反动资产阶级辩护的。但是,一部分人认为,其中有合理的因素。另外一些人则认为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没有什么合理因素。马尔萨斯不过是利用前人都已谈过的表面现象来掩盖事物本质,在理论上没有什么价值。
(思玉)


第5版()
专栏:

提倡一下“毛遂自荐”
朱文华
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接触过一些知识分子写给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信件。其中不少信件提出:自己具有某方面的专长和才能,希望领导上能调动或安排适当的工作,以便为实现四化作出更大的贡献。我想,这大概是在仿效“毛遂自荐”的做法吧。
“毛遂自荐”的故事千百年来在知识分子中广为流传。然而,敢于“毛遂自荐”与提倡“毛遂自荐”的风气在中国并不怎么盛行。如今,在我们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决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速四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我认为有必要提倡一下“毛遂自荐”。
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倡“毛遂自荐”,必须首先消除人们对自荐者的偏见。
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时候,知识分子被斥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属于“臭老九”之列。其中命运不佳的,成为“全面专政”的对象;侥幸逃避了“全面专政”的,也是低人三分,好比是“贱民”,必须“夹着尾巴做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真正的毛遂式的人物,也没有自荐的权利,因为在某些人看来,这样做就是一种“有野心”的表现,甚至还可能被斥为“公然向党夺权”。即使是一些好心的群众,也只能善意地劝你“不要书生气十足”。于是乎,“毛遂”们只得自守斗室,安于拎篮子、抱孩子、捅炉子,不敢作“非分”之想。粉碎“四人帮”后,这种偏见仍然在某些领导干部头脑中顽固地存在着。一见知识分子“毛遂自荐”,就以为是“知识分子翘尾巴”,轻则不予理睬,重则批评为“不安心本职工作”。即使有人口头上也提倡“毛遂自荐”,但是,真有一个“毛遂”站到他面前,他就可能演出“叶公好龙”的喜剧。
提倡“毛遂自荐”,还要鼓励知识分子打消各种思想顾虑,尤其是要摈弃由于多年来政治上的压抑所造成的某种自卑感。现在党中央已明确宣布:我国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党中央还强调:为了加速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极大地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你如果确实有真才实学,而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又不能发挥你的专长和才能,那么你就应该而且可以来个“毛遂自荐”。至于在自荐的过程中,受到某些人的讽刺或某些领导者冷遇或拒绝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但是我们要坚信,随着党的路线、政策的贯彻执行,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随着我们各项工作的改进,真正有才能的人终究会被发现和承认,并且会被放到适合的岗位上,使之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自荐的人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这种情况当然也难避免。然而,从目前情况看,问题不在于有的人自荐不实,倒是大批确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被发现,被重用,因而仍旧在那里用非所长,消磨日月。显然,领导者的责任,不是因为有人自荐不实而杜塞贤路,相反地,是要通过对少数自荐者(即使是没有真才实学的自荐者)的热情欢迎、认真处理,表明领导上求贤若渴的态度,鼓励更多有才能的人勇于自荐,从而发现更多的人才。
当然,我们提倡“毛遂自荐”,仅仅是一种舆论工作。要把舆论变为现实,让所有的“毛遂”都能各得其所,各尽其才,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办到的事,这需要我们在人事制度上来一番改革。改革人事制度是一个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复杂问题,不属本文讨论的对象。但是,在这里呼吁一下,以期引起有关领导同志的注意,大概还不是多余的吧!


第5版()
专栏:

《中华大字典》重新出版
《中华大字典》最近已由中华书局影印重新出版。该书由欧阳溥存等编,是中华书局为了纠正《康熙字典》的缺点,于一九一五年组织编印出版的。当时,编者在序言中曾指出《康熙字典》有四大缺点:其一解释欠详确;其二讹误甚多;其三世俗通用之语多未采用;其四体例不善,不便检查。《中华大字典》编成后,共收单字四万八千多个,是我国字典中收单字最多的一种,解释字义比较简明,并校正了《康熙字典》的错误二千多条。这次中华书局为了满足有关专业工作者的需要,参照中外语文词典规划中关于重版某些保存资料较多尚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旧词典的精神,据初印本予以影印。影印本十六开,精装一巨册,目前已经发行。                
  (江深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