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表扬250同志
最近,我因个人的事,到北京上访。接待我的是中央联合接待室二处的250同志。250同志处理来访,既有鲜明的政策性,又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我的问题虽然没有解决,但同250同志谈话的结果使我心口皆服。
举国上下正在同心同德搞四化,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已经形成。在实现四化这个宏伟的目标下,我们个人的问题和要求总是次要的,要服从全局利益。
建议在报纸上发表250同志处理来访工作的事,既教育群众,又给各地的信访工作人员树立一个榜样。
河北省大名县 郭明新


第3版()
专栏:新风集

寻乡问里传侨书
一天,我县二塘邮电所收到一封来自日本的信。信封上写着“温岭上塘港牛子江颜二梅收”。信封背面注明:“邮差先生,请设法找到,万分感谢!”一看就知道这是初次通信。
“上塘港”解放前属温岭县,现已划归黄岩县。黄岩的信错寄到温岭,要不要改退办理呢?邮递员陈良增看着信封上“请设法找到”的字样,仿佛见到了海外侨胞日夜思亲的身影。他不办退信手续,主动承担了投递任务。当天,他走访了隔壁原来住在黄岩县上塘港的人,到派出所、居委会打听,都查不到。晚上,陈良增为这件事睡不好觉。心想:自从我国跟日本等国建交以来,寄居国外的侨胞思乡心切,书信往来较多,这些书信象纽带,连接着侨胞和祖国的心。但由于侨胞远离祖国年长日久,不少写信人要找的亲属有的已不在了,有的地名也改了,往往不容易找到。他想:我是邮递员,更应该做侨胞和祖国联系的传书“鸿雁”,要满足侨胞的心愿,不能嫌麻烦啊!第二天,他边送信报边打听,来到一所茶亭。他想茶亭过往人多,便蹲在那里打听。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告诉他,“牛子江”就在温岭县横河公社的江合、临江、鲤鱼三个大队这一带。他不顾路远人累,终于在横河公社找到了“牛子江”这个地方。可是颜二梅还是找不到。莫非收信人改了姓名?第三天,他又到“牛子江”一带挨家挨户询问。在当地社队干部和群众的协助下,陈良增查访了二十二个生产队,终于在鲤鱼大队五队找到了颜二梅。
原来,寄信的侨胞是颜二梅的妻舅,侨居日本已三十一年。颜二梅接到信,真是喜从天降,他紧紧握着陈良增的手说:“你不愧是群众的知心人!”
浙江温岭县 陈绍林 罗宝忠


第3版()
专栏:

读书人的“绿洲”
星期天,因家里过于嘈杂,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看看书,备备课。我来到了附近的地坛公园文化厅阅览室。
这由古式大殿改成的阅览室,很宽敞,书橱里摆着各类书籍,书架上陈列着近期报刊。
阅览室里有白发苍苍的长者,有戴眼镜的中年人,更多的是年轻人。除了戴着校徽的可以看出是大专院校的老师学生外,其余的大概是干什么工作的都有。
望着这些读书人聚精会神地、紧张忙碌地翻查字典看资料,伏案奋笔疾书,真有说不出的感慨。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尽管现在住房紧张,学习条件差,他们仍在星期天想方设法顽强地学习。
屋里炉火熊熊,可殿堂空旷,还是有点冷。尽管人们穿着大衣,戴着帽子、围脖读书,但这里仍是一个难得的、安静的“绿洲”。它使我想起那些三代同住一室的教师们。若是他们家附近有这么一个安静、方便的阅览室,不也解决些问题吗?
感谢地坛公园文化厅的同志们,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同时也希望别的地方多开辟些小型阅览室,延长开放时间,为人们创造更多的文化学习的“绿洲”。
北京呼家楼中学 周晓红


第3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希望供应一点民用石膏
豆腐营养价值很高。石膏是做豆腐的重要原料。但市场上民用石膏却长期脱销。我们这里的石膏要远到湖北去买。省有关部门明文规定民用石膏六分钱一斤。长途运销,成本很高,是亏本生意,县副食公司不愿出去买。生产资料公司虽库存大批农用石膏,但与农药混在一起,不能食用。我们这里是江西、湖南、广东三省交界之地,邻近几个县、社也是这种情况。
别小看这么一块“石头”,关联却很大。石膏一紧张,有些地方的社员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用生产队的农用石膏做豆腐。投机倒把分子也趁机以四五角钱一斤高价出售。去年大豆获得了好收成,社员们对石膏的需求量也就更大了,特别是从春节到春播这段期间,大家都有做豆腐的习惯。希望有关部门协商合作,扭转民用石膏长期脱销的局面。 江西崇义县文英公社 江晓文


第3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有笔无芯
我们镇有一万多人口,又是与潜江、沔阳等县交往的集市贸易中心。我们这里,常用的三种(双色、弯头、扁型)圆珠笔芯,自去年四月起脱销。不仅影响工作学习,也造成浪费。买了圆珠笔只能用个把月,笔芯用完就成了“纪念品”。
湖北监利县新沟镇 马家文


第3版()
专栏:编者的话

为什么?怎么办?
今天我们发了一组群众对多种小商品的需求的呼吁。这是老问题了。我们经常收到这类信。
在新长征途中,不需要空话、套话,而是需要切切实实的工作。因此我们在这里不打算去阐述小商品的意义怎样重要,批判“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的思想如何不对。我们只建议有关的部门,对群众提出的这些小商品,当作一只麻雀,解剖一下,调查研究一番:是工业生产问题,还是商业经营问题?是计划、体制问题,还是对经济规律研究不够?是利润、价格问题,还是对市场了解得不太清楚?……总之,摸清了“为什么”,再来考虑“怎么办”。是马上就能解决,还是一下子难以解决?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么,应从哪里着手?什么时候起步?……
读者等待着,群众等待着。


第3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退休老年人的期望
我的秋衣袖口破了,想买针织袖口换上。衡水地区百货店里没有。托人去石家庄、天津也未买到。文化大革命前,象衡水这样的城镇,不但有卖的,还有专门门市部给补秋衣、汗衫,换袖口。
上了年岁的人不大愿意穿尼龙袜,特别是在夏天。想买线织的或混纺的细线袜,也买不到。纺织部门是不是可以替上年岁的人织点这种袜子?
商店摆的鞋,品种不少。可大多是女鞋式样多,男鞋式样太少。特别是上了年岁的人,总觉得布帮布底的老头便鞋穿着舒服,可就是买不到。塑料底的鞋,穿着不舒服还不算,特别是棉鞋,地一冻光打滑,爱摔跟头,老头子们受不了。能否做点老人们穿的鞋?
前几年,一到秋后或春天,社队加工厂经常派人到居民区翻弹旧棉套,群众感到很方便。这两年忽然断了这一行。居民们都说:旧棉套存的不少,就是找不到弹旧花的,扔掉怪可惜。
河北《衡水日报》退休干部 张克勤


第3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三四岁儿童盼秋裤
去年二月,我想给三岁的男孩买条儿童秋裤(又叫棉毛裤),特地托人到外地购买。可是,他出差路过呼和浩特、包头、银川、兰州等地,去了二十多家百货商店,均未买到。六月,我回浙江探亲,路过上海、杭州时,去了十多家商店,其中三四家有六七岁小孩穿的,三四岁小孩穿的都没有。回来后,见大同市一家百货商店销售了一批儿童秋裤,大小合适,但不是开裆的,只好买了来开了个裆。虽然穿着合适,但式样难看,也不结实了。
山西大同 石岳生


第3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为胖子生产毛衣毛裤
人过了四十岁往往要发胖,可是现在市场上很难买到肥大的毛衣毛裤。我们买了毛线到珠市口机织毛衣处加工。机织毛衣下摆最大到三尺六寸,再大就不能织了;而且需要两个月才能取,等织好天气也暖和了。为了保障供给,机织毛衣的机器也应该改革或创新,工厂也应生产一些特体毛衣毛裤。
北京 几个四十岁以上的胖子


第3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大个子妇女买衣太困难
俺们几个姐妹长的高大,都在一米六九以上。穿的上衣大都是“七○”以上,裤子“一○五”以上。俺们多次到百货商店去买,或托人到大城市捎,都一无所获,非常失望。没办法,只得扯布自己做。这既增添了麻烦,又影响了教学工作。
不少象我们这般个头的妇女,都感到买套可体裤褂真难。
山东临清县二中 秀云 福芹 秀兰


第3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床单缺货
我县每年要销售床单两万条左右,春节前后的一两个月占三分之一。去年十一月,我县向邵阳地区纺织品批发采购站订一九八○年上半年的货时,要床单一万条,仅批准供应两千条。结果市场脱销,群众意见很大。
我们向益阳、衡阳、株洲、黔阳等地的纺织品批发采购站求援,又派人去广西采购,都没有奏效。
湖南洞口县委 王洪


第3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有衣无扣
为买大衣扣,跑了两个县城和好几个大集镇都没有买到。没办法,只好穿着没有缀扣的大衣。别人笑我,但我有什么办法。做鞋用的气眼也很缺乏,不仅基层供销社买不到,连县供销社也不见踪影。可是私商小贩却有。许多人当紧用,只好高价向小贩购买。
河北成安县郑家庄学校 刘文华


第3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水豆腐真难买
北京水豆腐供应一直不佳,经常是一排队一两小时,有时排了队也白搭。象我们这些家里无闲人的双职工,根本甭想吃水豆腐。我们没有什么奢望,只求北京市商业部门想办法让市民都能买到定量供应的水豆腐!
北京 一群市民


第3版()
专栏:

新母子俩
浙水大队有个“新母子俩”。母亲叫冯秋景,儿子叫靳三妞。
冯秋景老大娘今年六十九岁。老伴早已去世,只有一个女儿,还嫁到外村去了。随女儿迁走吧,老人家舍不得离开乡土;不去吧,只剩下她孤零零一个人。前几年她身体硬朗,日子过得还不错。去年,她病了几次,越发感到孤单了。她总是说:“有个儿子多好啊!”
二十来岁的共产党员靳三妞是大队的团支部书记。他看到冯大娘的苦衷,又想到自己单身生活的许多不便,心想:帮她点忙吧,可是各支锅、另下米,空闲实在不多。要是认她做娘,合为一家,她的困难不就解决了吗?!况且,照顾老人,让她安度晚年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呀。他的想法,得到了党支部赞助。
靳三妞和冯大娘住进一个屋,母子俩合成一个灶。他叫一声“妈”,她呼一声“儿”,双方心里都是甜丝丝的。三妞把屋里整理了一番,安上了电灯,贴上了壁画,煤水备办得停停当当,家务事料理得妥妥帖帖。
认亲以来,三妞投工更多了。母子俩合计:今年养上一头猪、一窝兔、一群鸡,把家庭副业搞得美美的。冯大娘逢人就说:“托共产党的福啊,我没儿的老太婆有儿啦,活着快活,死了也心安!”
山西陵川县冶头公社 侯修文 王澍林 荣国孝


第3版()
专栏:

孤老人不孤
我是个上了年纪的、从小就双目失明的孤老人。大家以为象我这样的人,生活一定很不方便吧。但我却生活得很愉快。我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新社会党和人民给我的照顾,我永远不会忘。生产队干部、社员的生产劳动都很忙,不可能什么活都帮我干,很多小事还得我一步一摸地去做。没想到这事被附近驻军五连第五团小组的同志们知道了。他们找上门来,把我生活上的事全包了下来。每隔两三天就来帮我挑水、扫地、洗衣服、做饭。每逢雨天、节假日,他们都来看我缺不缺什么东西。我病了,他们来照料我。有一次,我得了痢疾,床上和衣服都弄脏了。战士们毫不犹豫地给我换洗衣服、垫单。我听他们讲过雷锋的故事。我虽然看不见他们的相貌,但我心里觉得他们同雷锋是一样的。事后,我问他们:“你们不怕脏吗?”他们却反过来问我说:“大伯,你听说过儿子嫌他父亲脏吗?!”
两年来,他们帮我做的事,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数也数不清。可惜,我一直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多次问他们,他们不说。没办法,去问他们的连长、指导员,才知道他们是:张付田、王清鄂、邵国平、张庆山、张义民、陈建国。
湖北随县社员 李明发口述
陈家进、操绪模代笔


第3版()
专栏:

满腔热忱接待上访群众
——联合接待室二五○号访问记
收到郭明新同志的信,记者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人民来访联合接待室,请接待室的一位负责同志帮忙查一查,郭明新同志为什么上访?250同志是怎样接待他的?250是谁?
接待室的同志说:“250名字叫孙伟,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个干部,去年十月份借调来接待室帮助工作的。”经接待室负责同志介绍,孙伟同志拿着郭明新的上访登记表,同我谈起当时郭明新来访的情况:那是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快下班的时候。郭明新谈的是文化大革命中被遣返的问题。他母亲成份是地主,从河南新乡市被遣返回河北老家。当时他只有十四五岁。今年已二十七岁了。他要求回新乡市安排工作。
郭明新谈的这个问题,从他个人说,不是没有实际困难的。但从全局来看,从实际出发,按照党的现行政策,这个问题又不能解决。怎么办呢?孙伟同志说:郭明新说话很恳切,看出来他是抱着很大希望来的。对待这类问题,接待人员可以有三种态度。一、反正不行,就回答不行,三言两语把上访人打发走。这种态度,自然会引起群众不满。二、满口答应,实际上又不能解决。只能使上访人空欢喜一场,回去后问题依然如故,反而造成新的问题,引起麻烦。再一种是热情接待,摆出困难,说明情况,讲清政策,使上访人心里明白该怎么办。我觉得应该采取后一种态度。于是,我对郭明新实实在在地举出了城市户口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说明现在解决起来很困难,说明党根据全国实际情况决定的现行政策。我还举了两个比他的情况更有“道理”,也解决不了的实际例子,尽量说服他。
“看来他是想通了。”孙伟同志看着郭明新给报社的信,这样说。他没有想到郭明新会给报社写信。他说:“这封信又一次告诉我们,群众是信任我们的,是通情达理的。郭明新同志很年轻,想为四化贡献力量。进不了城,可能会影响情绪。但我诚诚恳恳地和他谈心,劝他安心在农村好好干下去,同样可以发挥聪明才智,为四化做贡献。看来他真心接受了我的意见。”
孙伟同志今年三十一岁,经验不会很多,但他为什么能受到来访者的好评呢?我问他:“你来这里工作几个月,有什么体会?”他回答说:“我跟着接待室的老同志,学习他们怎样按党的政策解决问题和做思想工作。我总的体会是:能解决的问题,尽管有许多麻烦、曲折,经过多少个来回,也一定要帮助解决。有些不可能解决或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把政策讲清楚,把思想工作做细。上访人思想通了,接受了,也是解决了问题。”他还说,“我们做接待工作的应该满腔热忱地对待有困难来上访的群众,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通过我们的工作送到群众身上。”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信件往来

无限深情滚滚来
去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你报刊登了我写的《哪种精神可贵》一信后,我们收到了从祖国各地寄来的几十封真挚热情的信。齐齐哈尔师范学校寄来整套的日语教材;吉林师范的金鸣同志代购了六元九角的日文教材;山东济宁供销学校学生秦建国,节省自己的学费买来《现代日语语法手册》;天津退休老工人李自新寄来《袖珍日汉词典》和日文《人民中国》;新疆博东农垦战士谢继孝同志远从上海买到一本《日语汉语读音手册》……一本本书,从祖国的东南西北,经过万里路程飞来了!
许多青年学生来信向我询问一些学习日语中的具体问题,这说明教好外语课是我们的切身事业。愿和我的战友们分享我的快乐,承担我们的责任吧!
最近,又接到日本友人多田正子女士的来信和书。
真是:
微石投水本无意,无限深情滚滚来。
愿将碧血滋桃李,誓为四化育良才。
休道夕阳霞光促,识途老马志未衰。
寄语五湖类我者,莫诵陶公归去来。
河北康保县大青沟中学 崔冲人民日报:
我是四十岁的日本妇女。在十一月二十四日的《人民日报》上看到河北康保县大青沟公社中学日文教师崔冲先生的信,知道他们很需要日文书。现随信附上日本小学语文课本十四册,烦请你们转交给他。如果这样的旧书也有用的话,还有一些“算数”、“理科”、“社会”等课本和杂志,我可以连续寄上。
日本国千叶县八千代市胜田台 多田正子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多田正子女士:
寄来的信和书,《人民日报》社已转给我。这出乎意料的事,在教师和同学中飞快地传开了。虽然是十四本日文课本,但它送来了你的希望,送来了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我们学校是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坝上草原,有一百五十多名学生,如今已学了九百多个单词和一些语汇,想在两年时间里达到国家规定报考大学的标准。
你寄来的书,我们一定好好使用。
我们的日文课本中有这样两句话:
富士山高,中日两国人民的友情比富士山高。
长江水长,中日两国人民的友情比长江水长。
愿这种友谊继续发展下去。
河北康保县大青沟中学 崔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