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春节漫话
张振兴
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不过,历来人们并不叫它春节,而是叫做元旦或新年的。因为古代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在《后汉书·杨震传》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南北朝时则把春节泛指整个春季。把“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那是民国初年的事。因为当时要改用阳历,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春节”了。可是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人习惯把过春节叫做过年。
在旧社会,“年”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常是交租还债的最后限期,若是交不上租、还不上债,别说过不上年,连身家性命都难保。所以又把年叫做“年关”。
流传几千年的春节,形成了很多风俗习惯。其中带有迷信色彩的部分,诸如祭神敬天之类,已随着人民文化的提高而逐渐淘汰;而一些富有积极意义的节日传统,象放爆竹、贴春联之类,至今仍在盛行。
爆竹始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当时的爆竹,是名副其实的“燃竹而爆”。直到火药发明后,才演变为今天这样的爆竹。古人燃放爆竹是为了驱除瘟神疫鬼,今天则是为了娱乐,振奋精神,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
春联也叫“春帖”、“门对”,是春节贴在门上的吉祥联语。它源起于古代的“桃符”,时至今日我们偶尔尚可见到“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的门对,可以佐证。相传古代元旦用桃木板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悬挂门旁,用以压邪。在桃符上写联语,称为春联,是从五代时的后蜀开始的。据《宋史·蜀世家》载: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全国人民正在同心同德大干四化,今年的春节正是“物华天宝日,人杰地灵时”,节前的爆竹已如战鼓催春,节日的春联必将佳作连珠了。


第4版()
专栏:

过年的传说和风俗
赵慈风 康新民
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种凶恶的怪兽,长着血盆大口,人们叫它“年”。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挨村挨户残食人群。
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一个村庄,恰巧有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听半空响起啪啪响声,吓得它望风逃窜。“年”窜到另一个村上,迎头就看见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年”一吓,掉头跑了。“年”又到另一个村子,它朝门缝里一望,那亮闪闪的灯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得溜了。
后来大家才知道“年”怕响、怕红、怕火。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想出了许多抵御“年”的方法,逐渐演化为过年的风俗。如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大概是从牧童赛牛鞭演变而来的。江南地区有除夕夜村村户户赛锣鼓的风俗,这也是为了驱魔逐“年”。又如旧时把对联叫“桃符”,即用红色画的符,意思也是驱邪恶,以后才改叫“对联”或“春联”。
随着生产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在抗御猛兽的最原始的方法和风俗里,注入了自己的愿望和企求。例如:腊月三十日点燃红烛的“烛”的起名,既有驱逐猛兽之意,也有企求生活富足之意。再如: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除了准备同猛兽作搏斗外,还含有庆祝丰收的愿望。


第4版()
专栏:

我们给毛主席拜年 毛主席给我们拜年
林玉华
一九四五年春节,纷扬的瑞雪覆盖着延河两岸的山峦。一天,我们的局长王诤同志兴高采烈地从枣园回到局部,带给大家一条好消息:明天要到枣园去给毛主席拜年,毛主席要亲自给大家讲话。消息一传开,同志们都高兴极了,有的同志激动得一夜都没有睡稳觉。
次日拂晓,分散在西川里的通信战士,便陆续朝着局部裴庄汇拢而来。队伍在延河畔集合好,王诤同志亲自带队,秧歌队走在最前面,后面是通信材料厂的工程师、技术员,军委总台的报务员、调配员,通信学校的教员、学员,新华广播电台的机务员,以及有线电大队的电话员……恰似一条蜿蜒的长龙,迎着东方升起的朝霞向枣园出发了。
在这支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从大后方和敌占区来的青年知识分子。“七·七事变”后,他们愤于民族的危亡,怀着一腔热血,跋山涉水,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来到革命的中心——延安,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一九四二年,党中央发动整风运动,清算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树立了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联系群众以及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但是,在审干中,那个后来成了林彪、“四人帮”的同伙,当时参加中央总学委领导的阴谋家,却背离整风精神,继续推行王明的一套,搞了所谓“抢救运动”,把从大后方和沦陷区来的大批青年干部,都打成了“派进来的特务”和“红旗党分子”。他们有的被关了禁闭,有的遭受轮番围攻,有的还被拘留审查。幸亏毛主席及时发现了这一严重错误,提出了反对逼供信和“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方针,才挽救了一大批革命同志。之后,尽管党组织认真地做了甄别平反和一些善后工作,但有些同志还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忧郁沉闷,……正象初春的禾苗遭到一场冰雪的袭击之后,多么需要春风的抚慰和阳光的照耀啊!
雪后的山峦象起伏跃动的玉龙,路边的石岈上琼花满树,玉砌银镶。队伍在枣园崖畔下的场坪上停下来,围成了一个圆圈儿,数百双期待的眼睛,齐刷刷向着半山腰那几孔普通的窑洞望去。不一会儿,只见通往窑洞的石阶路上出现了几个人影。同志们欢腾起来:“主席来了!”“主席来了!”一霎时,乐队敲起了锣鼓,秧歌队尽情地扭了起来……
毛主席微笑着健步走到场中央,伸出两手向下按了按,示意让大家平静下来,高声说道:“三局的同志今天到这里来给我拜年,现在我先给你们拜年!你们辛苦了!”话音未落,全场激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毛主席首先强调了通信工作的重要性,称赞通信战士是“无名英雄”,勉励大家要安心和热爱技术工作。然后渐渐把话题转到了“抢救运动”方面。
主席说:你们当中有不少同志在运动中受了委屈,一些同志被戴错了帽子,大家有些怨气是不是?主席亲切的目光扫视着群众的表情,象是觉察到了大家心存疑虑,接着说:“抢救运动”是把敌人的力量估计过大,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小了。搞得草木皆兵,“特务”如麻,伤害了很多好同志。好在这是一场夜间演习,用的不是真枪实弹,用的是石灰包,夜间看不清楚,一时分不清敌我,打在身上留下几个石灰包印。天亮一看,原来打的是自己人,打错了。这时候,把石灰印拍掉,给你敬个礼,赔个不是:“同志,我打错了你!”主席顿了顿,语气沉重地说:这个错误的责任不在哪个本单位的领导,责任要由中央来负,主要由我来负,因为我是发号施令的。同志们,我这里给那些受了委屈的同志行个脱帽礼,向大家赔礼道歉了!
说到这里,毛主席摘下帽子,伸出胳膊环顾了一下大家,恭恭正正地行了个鞠躬礼。霎时,大家全怔住了,不知怎么办好。那些在“抢救运动”中受了打击和冤枉的同志,一个个热泪扑簌簌地夺眶而出。
毛主席接着风趣地说:现在我把帽子拿下来了,赔一个不是,敬一个礼。那么,受屈的同志,你怎么办呢?你应该还一个礼吧!你不还礼,我的帽子就只好老拿在手里。……
场上的情绪立刻活跃起来,许多同志不由得会心地笑了。这时一股寒风吹来,拂起主席蓬松的头发,卷起场上的阵阵雪花。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请主席把帽子戴好吧!”
随着大家轻松的情绪,主席戴好了帽子,转而语调深沉地说:我们在整风审干工作中,得到了两条经验,一条经验就是取得了成绩,另一条经验就是犯了错误。我们党有一条规矩,叫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一切从实际出发,凡是做对了的,就要坚持;凡是做错了的,就要纠正。对所有那些戴错帽子的同志,都要向他们承认错误,赔一个不是。这是我们的进步,是我们全党的一个进步。中国革命要胜利,就要采取这种态度……
毛主席左手反叉着腰,右手有力地挥动着,那宏亮清晰的声音,象洪钟一样叩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毛主席环视了一下大家,往前踱了几步,又和蔼亲切地说:许多被错戴帽子的同志,最后证明没有什么问题,是经过锻炼的好干部。所有这些同志,你手里有理,理在你手里,你手里拿的东西叫做理。所以,你就要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轻装上阵。大敌当前,日本鬼子包围我们,胡宗南进攻我们,我们不能背着包袱跟敌人拚。因为背着包袱,手脚就都不灵便,跟敌人对打起来就会打不赢;反过来,如果把包袱放下来,轻装上阵,那就动作灵活,能使出全身武艺,就会打胜仗。
毛主席那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道理,就象温馨的春风,融化着枣园坡上的冰雪,驱散了积压在人们胸中的阴云。毛主席的“理在你手里”那一番感人的话,使人们心里顿时象照进了和煦的阳光,长期埋在心底的忧郁、疑怨、徬徨的情绪一下子全都烟消云散了,说不尽的激动和喜悦,布满了每张洒满泪珠的脸庞。
秧歌扭起来了,高跷踩起来了,旱船跑起来了。毛主席手拉着王诤同志在自己的身旁坐下,边看边谈。节目演完后,毛主席站在崖畔上,挥动着那宽厚的大手,豪迈有力地说:同志们,团结起来,共同为了革命的胜利而奋斗!这声音,象初春的雷鸣,震动着山岗,回响在平坦的川野,鼓荡着每个人的心。


第4版()
专栏:

万象更新
董枫
欢度春节的时候,人们喜欢祝贺一声“万象更新”。
“万象更新”,一则是指自然界万物生机萌发的气象,一则是指人们除旧布新而出现的焕然景色。不论哪种,人们都是想借以表达在新的一年里有所新得的愿望。
今年春节,九亿多人热烈期望的是社会更安定,人心更舒畅,在贯彻国民经济八字方针上,能有更大的进展,使我们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都能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从而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创造更好的条件。作为社会中坚的工人阶级的心愿,自然是尤其如此的了。
我们期望的这种“万象更新”,用理论家们的口气说,那是“具有充分的现实可能性”的。在过去的三年多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年多里,我们在各条战线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造就了我们继续前进的坚实基础。这不仅是大家都可以看到、触到,而且都已身受其惠的了。另一方面,同我们现在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实际潜力相比,同蕴藏在人民群众身上的热劲和进取心相比,同大家的强烈的愿望和要求相比,我们已经取得的这些成就,却又显得不够。如果我们考虑的更周到一些,工作更深入细致一些,还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人们还是有些不很满足。因此,在新的年代里,我们才盼望取得更大、更快、更多的新成就,也因此,我们才坚信,只要努力,就完全有把握取得这些更新的成就。
然而,要出现这种“万象更新”,需要党的领导作风的更大的转变。
“万象更新”,首先要有社会风气的更新,人们精神面貌的更新,不如此就不能巩固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就不能使九亿人民同心同德聚精会神地去夺取新成就,也就难以推动其它方面发生更大的变化。
社会风气的更新,又首先要我们组织得最好、居于国家领导地位的工人阶级来加以促进。而要工人阶级的队伍步伐整齐更加振作,那就要它的先进分子——共产党员们发挥应有的模范作用。
那末,对于担任先锋队的各队指挥员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身先士卒,严于律己,处处起模范作用,不就更是责无旁贷么?
由此可以说,人们对于实现四化的信心和决心大不大,九亿人的大军能否步调一致、意志集中,主要还是系于各级领导同志的精神状态和作风如何上。
这是人民的期望,也是我们的时代提出来的严正要求。在我们队伍中,锐意改革、献身四化的有志有识之士是多的,通过整顿党风,也一定会越来越多,成为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这就是我们坚信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期望的“万象更新”一定会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4版()
专栏:

送给隔海相望的亲人
鲁艺兵
朝阳从大海的尽头冉冉升起,酣睡了一夜的大海苏醒了,活泼了。海岸上空,倏地出现了一排垂吊着物品的气球——这是渔村军民节日里给隔海相望的骨肉同胞空飘的慰问品。
一丛礁岩旁,三个孩子围坐在一起,正继续往尼龙袋里装慰问品。那气球系在旁边的石头上。
“我要把我最爱的小汽车送给他们。”一个翘鼻子男孩抚摸着怀里的一辆小汽车自言自语。他叫黑蛋。
“我把这个送去。”小霞拿出一张精致的画片,放进慰问袋里。
“你说,爷爷会再给我买辆汽车么?”黑蛋有点舍不得小汽车。
“会的!会的!”小霞直点头。停了一会,她摆弄着慰问袋里的东西,又对黑蛋说:“我爷爷说台湾同胞可喜欢大陆的东西啦。台湾小朋友收到我们的礼品,一定会高兴得蹦起来。”
听着他们的对话,一双挑选东西的小手停住了。小盼仰起胖胖的脸蛋,乌黑发亮的眼睛盯着大海深处,慢慢地,晶莹的泪花浸满眼眶。
“你怎么啦?小盼!”黑蛋和小霞凑过身子,紧紧地依偎着自己的朋友。
“我想爷爷……”小盼的眼泪沙沙地掉了下来。
黑蛋和小霞的眼睛也红了。他们知道,小盼的爷爷在台湾,已经有好多好多年没有回来过了。那老爷爷一定也惦着自己的孙孙吧?!
小盼一边擦着泪一边从衣袋里掏出张照片来:“这是我的像,给爷爷送去。”
“你爷爷能见到吗?能认得出来吗?”小霞担心地问。
“认得。”小盼也说:“奶奶说我长得可象我爷爷啦!”
黑蛋也说一定能收到。
三个孩子高兴了,笑了。气球飘起来了。小气球,快快飞吧,把祖国人民的一片心意,捎给台湾同胞!


第4版()
专栏:

登海南第一楼
吕剑海南更上一层楼,放眼东眺水尽头,隐约一带仙山并亭榭,闪映着海色和白鸥。不,云天霞光豁然开:那可是郑公点将台,〔注〕那可是抗敌古堡群,一齐奔凑到了眼前来?沧海千里波连天,共托着琼岛和台湾;好一对夺目的无价珠,同佩在祖国的绣襟前。一腔情思,万般言语,且令我顿时如何诉?中华江山无限好,奈何景物犹存家国虑?想神州故土广无边,看这片浩瀚何湛蓝!谁有勇力断流衣带水?任凭千钧雷霆万道鞭!五指山头碧云蔚,阿里山头白云沸;倘海域上空忽相逢,应洒作万民相思泪。让我们举杯更相酬,一抛那往日怨与仇。四海何不早日成一宇,全我金瓯,固我金瓯!
注:郑公,郑成功。


第4版()
专栏:

赏“猴”小记
黄苗子
春节以后,就进入了庚申年,属相是猴。我恰巧有机会看到一枚今年春节发行的《庚申年》金猴邮票,是画家黄永玉设计的。黄永玉爱猴子,也养过猴子,邮票图案请他设计是很恰当的。这枚邮票的造型和色彩都极富有装饰性,红的底,就象春节农家贴在堂屋或门上的喜神和春联的颜色;猴子的脸和手是金色的;由于印刷精美,猴子通身毛茸茸的,质感逼真,用手指可以抚摩得出它的根根毫毛。它不仅是集邮爱好者乐于搜集的好邮票,并且是一幅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小版画。
邮票是日常用品之一,可是它又是一个国家文化水平的象征。五十年代后我国邮票的设计和印刷都有显著飞跃,只是在林彪、“四人帮”时期受到摧残而衰落。这几年在党中央的正确路线领导下,各种题材的邮票又日趋繁荣,百花齐放了。
邮票艺术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面积小,又要打邮戳,因此画面不宜繁杂细碎,这幅金猴邮票的图案设计就很简洁大方,悦目喜庆,这是画家充分考虑邮票的特点和规律的结果。
新春佳节,人们在互致祝贺的时候,有一枚很好的金猴邮票贴信,实在是令人高兴的,祝贺猴年事事如意。


第4版()
专栏:

海上的慰问演出
黄传会
当第一缕曙光刚刚在海平线上露现时,我们便忙碌起来了——因为市人民慰问团今天将来我们针尖岛!按几天前作出的决议,班长和小李子负责接待工作,我呢,则在岛端观察,注意送慰问团上岛的登陆艇的动向。
天色昏蒙蒙的,太阳没打照面就钻进厚厚的云层。风飕飕地刮着,本来湛蓝湛蓝的海水,变得铁灰铁灰。我不时地拿起望远镜,朝海面上观察。远处,水天混为一片,迷迷茫茫;近处,一个个涌浪探着脑袋,龇牙咧嘴。登陆艇的影子始终不见。
班长和小李子也沉不住气了,他们过不多久,便向我打听海上的动向。我完全理解他们的心情。这些日子里,为了迎接亲人们的到来,我们作了多少准备工作啊!山下的土“养鱼池”里放着我们亲手钓来的大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小伙房里的那两筐青菜是我们特意留下的。为了表达我们的心意,我们还把各自珍藏的贝壳献出来,精心粘制了一个天安门模型,准备献给亲人。要是由于气候的关系,慰问团来不了,那可是太遗憾了。
我又一次拿起望远镜,心神不定地朝通向大陆方向的航道上搜索着。……突然,我发现在迷茫的航道上出现了一个黑点,这黑点慢慢扩大了,越来越清晰了,我禁不住大声地喊了起来:“来船罗——船来罗——”
针尖岛上的全体指战员——班长、小李子和我,来到简易码头上隆重迎接亲人。这时,登陆艇已慢慢向码头靠来。然而,风力骤然间又增大了,偌大的艇好象是一只罐头盒子,涌浪时而把它高高地拱了起来,时而又将它重重地摔了下去。
一次、两次……登陆艇连续五次向码头靠来,可是,都由于风浪太大,失败了。
我捅了班长一下,悄悄说:“班长,海上风硬,劝同志们回去吧!”班长双手搭了个喇叭筒儿,大声喊了起来:“同志们,回去吧!你们的心意我们收下了,回去吧!”
这时候,艇长却下达了“抛锚”的命令。随着一阵锚链磨擦声,艇身变得稳当一些了。慰问团的同志们开始在甲板上忙碌起来,有几个水兵还帮他们从舱里搬出折叠椅子和乐器……
突然,登陆艇桅杆上的扩大器里传来一个声音:“针尖岛灯塔站的同志们,由于风浪太大,我们不能上岛了。为了表达祖国人民对你们的亲切慰问,我们决定在甲板上为你们表演几个小节目,下面慰问演出开始——”
开始,我们都怔住了。领悟了以后,我们激动得跳了起来。
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一个女演员走到甲板的前侧,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便亮开喉咙唱了起来:
摘下天上的朝霞,
采来海上的浪花,
连同祖国人民的心意,
海防战士,请你们统统收下。……
节目一个一个地进行着。每个节目都带来了祖国人民对海防战士的深情厚意。莫说这是个多么简单的“舞台”,莫说我们与演员之间隔着滔滔大海,人民和战士的心,是永远紧紧地连在一起的。
演出结束了。登陆艇绕着小岛航行了一周。慰问团的同志们依着栏杆,不断地向我们挥手。我们在唯一的一条环岛小路上奔跑着,也拚命向慰问团的同志们挥手……


第4版()
专栏:

春花〔年画〕 李百钧


第4版()
专栏:

新年好 柳玉昌 篆刻


第4版()
专栏:

大鸡屏〔年画〕 梁志绪


第4版()
专栏:

军民一家亲又亲 舒少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