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同心协力抓教育——锦州市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调查
编者按:提起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有的同志常常抱怨:“说起来势在必行,做起来寸步难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难,难就难在它是一项涉及计划、劳动、经济、教育等部门的复杂工作,有一个环节不协调,便迈不开步。因此,加强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有关各方齐心协力支持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锦州市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的一些具体做法,虽然还有待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但他们加强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动作的经验,值得各地参考。
辽宁省锦州市(包括市辖的7个县)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取得了可喜成果。全市办起各种门类的职业学校、农业中学184所;普通高中由196所调整为77所。今年秋季,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共招生4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18,000人,占45%;中专、技校、职业中学和农业中学招生22,000人,占55%,基本上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状况。
锦州市的主要作法是:
一、党政领导把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锦州市的党政领导重视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工作。1979年初,就由市委主管文教的书记宇光和常委、副市长杨菲负责,组织市计委、经济、劳动、教育等有关部门进行了两个多月调查,提出《锦州地区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和布局调整的调查报告》。市委第一书记李钢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讨论改革方案,统一认识。市人民政府还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部署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工作。主管这一工作的宇光和杨菲集中精力,着重抓紧落实。他们把市直各有关部门组织起来,同心协力一起抓,经常听取汇报,并深入到办学单位和学校,了解情况,帮助解决经费、教材、师资等困难。
由于市委重视,各级党委也都比较重视。如兴城县委第一书记王汉才和县委常委以及各部门领导,到县里办得较好的药王庙公社农业中学参观,推广他们的经验。锦县班吉塔公社、义县七里河公社,都是公社书记抓教育,创办了公社农业中学。
二、从实际出发,多种形式办学,不搞“一刀切”。
锦州市主要采用以下四种办学形式:
一是教育部门和业务部门联合办。职业中学单由教育部门办有许多困难不好解决,如经费、专业课教师和实习场地等等。单由业务部门办也有困难:文化课教师不好解决,对学校的行政管理、学生的思想工作不熟悉等。两家联合起来办,就可取长补短。如,锦州市商业高中就是由原锦州七中和市商业局联合办的。商业局派2名干部到学校任副校长和副教导主任,又抽了5个技术员当专业课教师。校舍、文化课、班主任工作,均由原七中负责。除照拨原来的教育经费外,开设专业课所需经费由商业局负责,学生毕业后在商业系统择优录用。商业局的同志说,去年他们局就想办一所商业技工学校,局里拨了15万元,筹备了一年多还不能招生,后来同教育部门联合办,只用几个月就办起来了。现在,全市有19所联合办的职业学校,学生2,753人。采用联合办学形式要认真考虑原来普通中学的布局。在校舍紧张、二部制学校比例较高的地方,不大适宜采用这种形式。
二是工矿企业自办职业学校。工矿企业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和物质基础,调动他们的办学积极性是发展职业学校的一个重要途径。锦州市有这类学校24所,学生4,452人。办学经费全部由厂矿负责解决。学制一般2—3年,学生大多数是本厂矿职工子女。专业设置,招生数量,也是参照本厂矿生产发展的需要定的。学生毕业后由厂矿择优录用。不过,这类学校也有短处:专业设置和学生来源过于狭窄,80%的学生是本厂矿职工子女,这不利于择优录取。工厂的规模不一样,所需要的技术工人时有变化,学校很难使所开设的专业相对稳定,对提高教学质量不利。如果能几个工厂联合办,统筹安排专业,就可避免这个问题。
三是人民公社和大队举办农业中学。锦州市现有农业中学104所,学生8,437人。农中的学制一般也是2—3年。多数学校实行一年8个月学习、3个月劳动、1个月假期的制度。主要专业是农业技术、果树管理、农村机电、农业财会等。学校经费由公社负责。锦州农村还有一种大队举办的半农半读农业技术学校。这类学校目前仅有5所,学生113人,都有一定的生产实习基地,也有经济收入。学生一般不交纳学费,年终还可参加学校的分配。
四是在普通中学附设职业班。有些规模较小的工厂,自己办职业学校有困难,市里就让他们在工厂附近的中学附设职业班。目前,全市附设职业班的中学有29所,学生1,605人。由于厂子小,不能抽出更多的技术力量办学,有些职业班不可能连续招生,市里允许他们隔年招生。职业班的经费、专业课教师均由工厂负责,学制2—3年。
三、一些政策性问题和实际问题,由党委和有关部门作出明确规定,认真解决。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还是培养劳动、技术后备力量呢?锦州市的同志认为,如果把职业学校变成升学的补习班,就起不到办职业学校的作用。因此市里明确规定: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劳动、技术后备力量,课程的设置一定要为这一培养目标服务;个别学习成绩优秀者,允许报考高等院校。
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去向如何?这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职业学校能否巩固、发展的问题。锦州市明确规定:劳动部门要把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作为劳动资源的一部分,纳入劳动计划;各行各业今后招工时,应以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为主要对象;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由市劳动服务公司统一管理,全民或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招工,要本着专业对口的原则,首先从他们中间择优录用;农村所需的各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照此原则办理。如兴城县围屏公社就规定,农业中学的毕业生可到公社农技站参加考核,合格者发给农业技术人员证书,回本大队工作,其工分比同等劳力高10%。
关于办学经费,锦州市明确规定:工矿企业办的职业学校所需经费,列入企业营业外开支。市人民政府今年还从地方财政中拨出50万元,作为创办职业学校和农业中学的补助费。
办学中遇到的其他一些实际问题,锦州市都做了相应的规定。如规定被抽调做专职教师的技术人员,其工资待遇、技术晋级均与同类现职技术人员同等对待。市里还准备成立第三师范,专门为职业学校培训师资。
本报记者 庄永龄


第3版()
专栏:

首都医院著名专家、教授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
要求改变用行政手段管理医院的做法
本报讯 记者王楚、费大为报道:前不久,首都医院林巧稚等十几位著名医学专家、教授,联名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要求改变用行政手段管理医院的做法。信中说,让首都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医科院”)的行政领导脱钩,把管理医院的权力交给基层,这对当前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措施。
首都医院的前身是“北京协和医院”,迄今已有60年的历史。过去,它以人才集中、教学有方、医疗水平较高而闻名于国内外。十年动乱,医院元气大伤。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医务工作者解放思想,专家、教授和医务人员献计献策,想重整医院的医疗秩序,提高全院的医疗水平。可是,由于医院没有自主权,按惯例,事无巨细都要请示报告医科院。而医科院某些领导者对医院实行的那种行政管理手段,使这些专家、教授善良的愿望终成泡影。有的教授说:“平时,叫我们解放思想,我看,首先要解放我们的手脚。”
专家、教授们感到,要迎头赶上世界医疗卫生先进水平,必须改革我国的医疗管理体制。要改革,要前进,医院首先要有自主权。说来也可怜,为中外医学科学界所瞩目的首都医院,连医院的门诊大门如何开,自己都无权决定。新建的门诊部接诊后,大门只许外国人进出,国内患者就诊只能从边门进出,首都群众反应十分强烈。首都医院接受群众的批评,向医科院打报告,提出中外患者均由大门进出,分室治疗。从第一次报告到第二次报告批复下来,前后共拖了六个多月。
医科院对首都医院的建设、规划和发展方向,很少过问,仅仅起一个“哨卡”的作用。这几年,首都医院的工作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什么是首都医院的优势,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些问题,除了专家、教授和一些医务工作者,凭着自己受党教育多年的觉悟和爱国心在一起谈谈外,作为上一级机关的医科院,很少考虑。
现在,首都医院的医疗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医疗水平和质量日趋下降。医院领导几次下决心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但因无人事权,医院想调进来的医务人员,没有指标无法调进。医院想从有成绩的住院大夫中晋升主治大夫,医科院信不过。这种状况,对提高医疗水平、改进医院工作,都十分不利。
专家、教授意见最大的是,医科院克扣首都医院的科研经费。如去年卫生部给中国医科院培养研究生的费用共35万元(医科院不承认是研究生费用,说是教学费用)。直到去年12月份,医科院才拨给首都医院5.8万元,仅占总数的16%多,而首都医院培养的研究生却占全医科院研究生总数的37%。今年,医科院的教育经费为91万元,到11月上旬仅拨给首都医院14万元;经首都医院力争,直到11月中旬才增拨12.5万多元。
医院本应是一个高效率的工作部门。现在由于领导层次多,机构重叠,办事效率非常低,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多年来,大批骨干力量被调出首都医院,在首都医院工作几十年的专家、教授忧心如焚。他们说:我们都已年过花甲,有的已愈八旬,为了将余生贡献给祖国四化,在医学上迎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把首都医院办成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单位是很有意义的。目前,尽快地改革首都医院现行的多头管理体制,给医院以自主权,显得尤其迫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疗水平,开展医学科学技术研究,更多地培养人才,更好地关心全院职工福利待遇等等,这是当前解决首都医院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专家、教授们建议卫生部:改变用行政手段管理医院的做法,把管理医院的权力交还给基层。


第3版()
专栏:

福建发挥各方力量办业余大学
本报讯 记者蔡清河报道:近两年来,福建省新办和复办一批业余大学。仅据福建省直机关业余大学、福建省业余科技外语学院、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州业余大学和福州市工人业余大学等7所业余院校统计,目前在校学员达14,000多人。
这些业余大学根据实际需要,分别设置了理、工、文的一些专业。为提高省级机关干部文化水平,由省直机关党委和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福建省直机关业余大学,开设有中文、外语两个专业。福建省业余科技外语学院,是省科协为科技人员提高外语阅读能力创办的,设有科技英语、科技日语、医学英语、医学日语以及基础德语和基础法语6个专业,要求学员通过两年至两年半的业余学习,能借助辞典阅读有关外文科技资料。学员主要来自工矿企业职工的福建省工人业余工学院和福州市工人业余大学,分别由省总工会和福州市总工会创办,设有机械、电子、制图、中文等专业。由福州市教育局举办的福州业余大学,除设有中文、英语、日语、电子、机械、财经等6个专业外,一年多来,还先后开办了6个工业会计和2个商业会计培训班。
这些业余大学,学制一般为三年或四年,也有两年的。学员学完规定课程,成绩及格者,发给毕业证书。业余大学除由教育部门和办学单位拨出一部分经费外,还向学生收取适当数量的学费。


第3版()
专栏:

凤山县办起林业中学
本报讯 据《广西日报》报道:广西凤山县适应山区建设需要,为培养林业建设人才,将一所普通中学和二所小学的附设初中班,改办为三所林业中学。
凤山县是广西发展油茶、杉木等林业生产的基地县,急需具有林业生产技术的中等专业人才。去年以来,该县教育部门总结过去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造成的恶果,在调查和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调整了中学布局,在城厢公社的太平中学、金牙公社陇弄小学和平乐公社相圩小学附设初中班,办起了林业中学。学制分别为二年和三年,招生对象为小学和初中毕业生。目前,共招生四百零七名。课程设置,第一年主要学习普通中学教材,结合勤工俭学,在造林、护林中学习部分林业专业知识、技术;第二年以后着重学习林业专业知识和技术。学生毕业回社队,从事林业生产和林业技术、管理工作,也可报考高一级学校。


第3版()
专栏:

西安创办走读的西安大学
据新华社西安电 西安市创办一所走读的西安大学,招生640名,最近已正式开学。
这所大学设有机械、自动控制、医学、财经、中文、外语、政法7个系11个专业,学制分别为2年、4年和5年。学生自费走读,毕业后由学校向有关部门推荐选用。


第3版()
专栏:

吕梁地区增拨教育经费
本报讯 据《山西日报》报道:今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以来,山西省吕梁行署和所属各县人民政府从地方财政中挤出经费发展教育事业。到目前为止,全地区共增拨教育经费123.6万元。其中,90.6万元弥补了教育经费的不足,33万元为自筹基建投资。


第3版()
专栏:

上海第一所民办业余大学开学
新华社上海电 上海市第一所民办业余大学——上海通用文科学院12月2日开学。这所学院是由上海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方能达,上海市模范班主任、鞍山中学教师韩建平、江浦中学教师沈志屏等一批热心于教育事业的同志,自筹经费创办的。
从500多名考生中录取的19名学员和34名旁听生已入学听课。他们中大部分是待业青年,也有部分在职工人和中学教师。学员在两年内要学完相当大学文科的主要基础课,然后经过考核,选拔部分学员继续学习两年专业课程。这些学员在4个学年结束时,要求达到国家综合性大学5年制文科毕业的水平。
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近10名教师为这所民办文科学院义务承担教学任务。


第3版()
专栏:

北京医疗队去年10月到达拉萨。医疗队队长、北京儿童医院医生刘绮(左二),经常同藏族医务人员深入农牧区,为藏族人民治病。她带的两名藏族徒弟,已能独立诊断疾病。
新华社记者
刘前刚摄


第3版()
专栏:来信

既要有议论更要有行动
最近一段时间,报纸上刊登了不少有关合理利用人才的建议和文章。但这些建议和文章究竟能起多大作用,有多少付诸实施了呢?这是人们十分注意的问题。
据我所知,现在阅读这些文章,关心这类问题的,多数是那些立志改革、盼望能为四化建设作点事的人。他们常常怀才不遇,被生活或其他方面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报纸上关于合理利用人才的一星半点的报道,他们看了都为之兴奋,急于从这些报道的字里行间看出一些实际的东西。而那些管理人才的人中,却有不少人对此类文章反应冷淡,甚至不感兴趣。因此,许多可以办到的事,到了他们那里就办不成。
就拿我来讲吧,原来学的是林业,现在却在经商。自从中央提出科技人员归队之后,我一直在奔跑。省林业局没有解决,我就给省委书记写了一封信。没过多久,接到省人事局的复信说:“正在与有关单位联系,结果另告”。一晃两年过去了,可是“结果”至今还是没有“另告”。我已经是40岁的中年人了,还要等多久呢?
因此,我认为应成立一个专门班子,对于报纸上发表的有关合理使用人才的建议,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凡是当前能付诸实施的,要马上行动起来,尽快落实,不能再拖下去了。
贵州 龚广瑞


第3版()
专栏:来信

这样的胆略和办法很急需
读了你报十月七日第三版《广开才路要有胆略有办法》的评论员文章,以及安徽省量才录用刑满就业科技人员的报道,我特别兴奋。广开才路实在太需要了。
我们在盟务工作中,也有发现人才、推荐人才的光荣职责。但我们跑来跑去,总是不能解决问题。症结是有关方面没有应有的胆略和办法。现在某些学校缺教师,而一些有教学经验又愿意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却没有机会贡献其所长。这种不正常现象,消除越快越好。只要有关单位认真执行党的政策,广开才路,就不会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民盟西昌市委会 周良才


第3版()
专栏:来信

也谈科技人才的流动
目前,有许多大学本科毕业生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用非所学。这个问题如不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今后国家培养出来的大专毕业生,仍有用非所学的可能。因此,我建议:
一、要明确科技人才是国家实现四化的重要统配“资源”,如同河流、矿藏一样,不应由某地区、某单位作为固定资产长期占有。国家有权根据需要调用,违者要承担经济或法律责任。
二、要把科技人员同一般人员分开,由各级科技干部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使用、培养和调动。
三、中央有关机构,可定期举办科技人才交流会、调剂会。
陕西 陈方乔


第3版()
专栏:来信

改革不能老是纸上谈兵
在建设四化的今天,一方面,到处在喊人才不足;另一方面,现有人才却又不能“人尽其才”。这说明改革现行不合理的人事制度,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了。我补充两点建议:
一、有的文章提出,让教授、研究员以上人员兼职。我认为,为数更多的是活跃在各个岗位上的年富力强的中年科技骨干,应将兼职、受聘人员,扩大到工程师、讲师、助理研究员一级。
二、尽快改革人事制度,并付诸实施。可在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先试行,再加以推广。不能老是纸上谈兵了。
上海轻工业设计院
黄文熹


第3版()
专栏:来信

不要埋没人才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这与我们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我以为,现在应着重考虑一下,在智力开发和人才使用方面,我们到底存在什么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但由于体制上的某些缺陷,使我们本来不多的人才,仍然不能“各尽所能”,埋没、压制、打击人才的现象屡见不鲜。
实现四化,必须要有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否则,不论进口多少先进设备、先进技术,也无济与事。如果人才能在国内各地流动,埋没人才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济南 齐任


第3版()
专栏:来信

别再误人青春了
有些部门的领导把科技人才当作“私有财产”,自己不用也不同意调出。我们厂有一个机械工程师,某大学需要他去任教,厂里虽然人员过剩,却不让调出。厂党委书记竟对他说:“没有事,你就玩玩,等有了工作再干!”
我厂技术人员中,有原来学水电的、学河道工程的、学有机化学专业的、学焦化专业的,真是五花八门。但要让这些用非所学的技术人员归队,却“难于上青天”!为什么呢?根本问题在于现行的科技干部管理制度,不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广泛地实行科技人员招聘制度。
广西河池氮肥厂
徐寿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