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天津设立电子显微镜测试中心
一家管 百家用 好处多
本报讯 新闻研究生罗荣兴报道:今年初,天津市科委把两台从国外进口的电子显微镜安装在天津医学院,委托他们管理,连同该学院原有的一台电子显微镜,对外开放,承担全市生物、医学、农业、化工、轻工等行业的测试任务。近一年的实践证明,对于象电子显微镜这样的大型精密仪器,专管共用,成立测试中心,好处很多。
首先,减少了进口,节省了外汇。这几年,天津市就有不少研究所、高等院校、医院、工厂提出进口这种仪器的申请。这要花费很多外汇。成立测试中心后,进口了两台仪器,就满足了许多单位的需要。
第二,提高了仪器利用率。一台电子显微镜,价格昂贵,而大多数使用单位既缺不了它,又不是每天都要用它。以前,天津市有的单位购置了电子显微镜,属单位所有,只供本单位使用,结果,一周用不上两天,大部分时间闲置着;而另外一些急需使用这种仪器的单位,又跑到北京,甚至成都、广州等地求援。天津医学院测试中心的3台电子显微镜,除保证医学院科研、教学任务外,为社会服务,在正常情况下,每天能用满8小时。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他们还准备开两班,进一步提高仪器使用率。该中心成立后,市内许多使用单位都感到很方便,外地也有单位送样品来测试。
第三,有利于仪器的保养和使用技术的提高。使用和保养电子显微镜,技术要求较高,实行专管共用后,该中心的科技人员对技术精益求精,保证仪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他们还举办了两期讲习班,向使用单位的科研人员讲授仪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操作方法,普及这方面的知识。经过严格培训,有9名常用户的科研人员领取了操作合格证,允许他们直接上机操作,这样做,对科研工作有很大帮助。


第3版()
专栏:

陕西省今年增加教育经费4,300万元
本报讯 据《陕西日报》报道:今年陕西省各级政府对教育都比较重视,截止11月底,全省教育事业费支出比去年同期增加4,300万元,增长22.6%。
在教育经费逐步增加的情况下,各地仍坚持勤俭办学,抓急需,保重点,提高了教育经费使用效果。商洛地区财政、教育部门为改善办学条件,三年来从预算内外筹集教育修缮款580万元,新建校舍27万多平方米。另外,还通过压缩非生产性支出,调剂出28万元,购置了电视机、电影机、录音机,初步改善了全区重点小学的办学条件。汉中市维修了9,400多平方米的旧校舍,新添了3,000余套课桌凳,使35所小学拆除了土台,换上了课桌。
许多地区还多方筹集资金办学。商南县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制做和翻新课桌凳26,700套,使全县中小学学生都坐上了符合标准规格的课桌凳。陇县近三年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修建校舍47,000平方米,添置课桌凳8,500余套,解决了大部分学校校舍和桌凳不足的问题。


第3版()
专栏:

上海市188名在职中学英语教师,最近通过考试证明达到大学毕业水平。上海教育学院发给毕业证书,证实他们与正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有同等学历。陈继超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
实现了以藏族医生为主体
新华社拉萨电 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54名医务人员中有50名是藏族,实现了医院以藏族医生为主体。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采取选拔藏族医务人员到内地学习进修,在医院内开展汉族医生带藏族医生、汉族护士带藏族护士的活动和利用业余时间办夜校等办法,使藏族医务人员成长很快。现在有些藏族医务人员已经成为医院的业务骨干,能够做难度较大的手术。


第3版()
专栏:

新疆边境县中小学
一万多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新疆边境县中小学的一万多名民办教师已转为公办教师,这是国家为逐步改变边境地区文化落后面貌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他们是经过考核合格后转为公办教师的,其中少数民族教师占60%以上。


第3版()
专栏:短评

潜力在于改革
目前,有不少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反映科学仪器缺乏,科研人员常常为了分析一个样品、测试几个数据四出奔走,有的科研工作因此而被延误。与此同时,却又有一些单位的进口仪器使用率很低,经常闲置在那里。
我国大多数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装备较落后,国内一些大型精密仪器的研究和制造一时跟不上。这几年进口了一些,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正因为这样,现有的科学仪器更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什么还会出现仪器闲置的现象呢?这就很值得我们深思。
问题的症结,在于所谓的“单位所有制”。仪器设备属一个单位所有,一切从本单位使用方便出发,在进口仪器时,就缺乏一个全局的考虑,往往是你进,我也进,互不通气,有的品种进的数量过多,有的分布地域过于集中,都造成浪费。引进以后,独家占用,使用率一般都不高。许多单位被迫搞“大而全”、“小而全”,要求进口的越来越多,仪器使用率却越来越低。
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必须挖掘每一台仪器的潜力。潜力在于改革,就是要改变“单位所有制”。这样的改革一经实行,科学仪器的管理和使用立刻会面目一新。天津市设立电子显微镜测试中心的经验就是一个颇有说服力的例证。他们采取“一家管、百家用”的办法,只花不多的外汇,就满足了一大批单位的需要。这是个很好的经验,如果把他们的经验推而广之,对现有的大型精密仪器普遍实行专管共用,必然能大大提高仪器的使用率,一台仪器当几台用。


第3版()
专栏:

华东纺织工学院注意发挥党外专家的作用
本报讯 记者肖关根报道:华东纺织工学院党委注意发挥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专家的作用,改善和加强了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
这个学校的党外学者专家比较多,正、副教授60人中,民主党派成员占56.6%,无党派人士占30.1%。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外专家的作用,院党委已安排了27位党外的教授、副教授担任院系和教研室的领导职务,其中正副院长3人,正副系主任10人,图书馆长1人。在院、系、教研室各级领导干部中,党外人士占32%。
如何发挥这些党外专家的作用,使他们真正有职、有权、有责?院党委决定采取以下具体做法:(1)党政主要负责人定期开碰头会,研究院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2)建立院长办公会议制度。由院长召集副院长及行政有关负责人讨论和决定学校日常工作中比较重大的问题,充分行使院长的职权。(3)发挥行政职能部门的作用。招生、教学管理、生活管理等方面的日常工作,由分工主管的副院长与职能部门研究解决。(4)组织党外领导干部参加与工作有关的某些党内会议,传达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
这所学校担任领导职务的一些党外专家,学术上都有比较深的造诣,教学经验也比较丰富。他们在工作中敢于负责,要求严格。党委不仅给予大力支持,并要求基层党组织积极为他们创造比较好的工作条件。周世逑教授是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和系统工程的专家,在担任学校图书馆馆长以后,工作认真负责。他在如何把图书馆办成部属学校图书协作中心方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设想和建议。他对图书馆职工的学习抓得很紧,要求很严,还亲自给青年职工上英语课。现在,图书馆的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抓不抓科学技术大不一样
在辽宁省科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对比故事:大连染料厂和大连油脂化学厂的人数和产值的比例,1967年以前都是3∶2,但是从1967年到1977年10年间,虽然人数还是那个比例,而产值却逐渐接近,后来油化厂还超过了染料厂,并且越超越远。
在50年代,这两个厂都办起了研究所,生产都有起色。然而进入浩劫之年以后,染料厂研究所被解散了,科研人员被赶下了车间,有的还被下放到农村。1972年,他们着手重建研究所,但是经过“反击右倾翻案风”等反复折腾,元气大伤。该厂产值连续10年徘徊在八千万元上下。直至粉碎“四人帮”以后,研究所才得到了新生,生产开始发展。
而油化厂的情况就不同了。在那浩劫之年,广大干部、科技人员和工人群众团结起来,保护了研究所。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运动”和上级检查,他们按厂内各车间的排列次序,把研究所改名为“三○八车间”。这样,油化厂的科学研究一直没有中断,生产在风浪中仍然得到发展。打倒“四人帮”以后,“三○八车间”又重新挂上了研究所的牌子。二十多年来,这个所共完成60多个科研项目,其中比较重大的成果有24项,18项已应用于生产。在连续20年中,全厂的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9.49%,1976年突破一亿元大关。积累平均每年增长23.87%。
参加辽宁省科委会议的人们议论这两家工厂的变迁,无不承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又说,真正把科学技术当作生产力来抓,却很不容易。十年浩劫中,要坚持搞科研,就得不怕风险;当前,要抓好科研,也得不怕困难。与会者希望那些至今依然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当作口号来喊的企业领导人,尽快拿出实际行动来。
本报记者 王溪元


第3版()
专栏:

促进人才流动的一条途径
——建议成立人才服务公司
上海科学学研究所 夏禹龙
为了做到人尽其才,人们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有的地方已在试行,如允许兼职、交流、招聘等。然而,人才流动仅局限于同一地区的不同单位之间,还是很不够的,必须实行跨地区的人才流动,以缩小地区之间在这方面的差别,促进后进地区的发展。
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大城市工业基础较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生产、生活的社会化程度较高;人才能力也较强。如上海有24万科技人员,1万左右高校教师,还有一大批经验丰富、技能高超的老工人。如果抓住人才流动这条措施,切实地加以实施,那就能有效地缩小地区差别,推动联合,促进经济的共同繁荣。
要扩大人才流动的范围,并且做得更有组织、有计划,我们感到很有必要在一些经济中心成立“人才服务公司”,即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各行各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包括退休而仍有工作能力的人员,按照合同,定期支援外地建设,工作时间可定为2到3年,户口不动,编制不动,到时仍回原地、原单位。
为了推动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考虑支援单位、支援人员和接受单位这三者的互利。
人才支援要尽可能地同技术转让和促进联合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由支援单位向接受单位收取一定的费用。支援人员除了取得原有的工资待遇外,应有适当的补贴,还要将支援外地同晋升、提级联系起来。建议作如下规定:每个健康的有一定水平的科技人员、技工和管理干部,一生至少要参加一次支援外地的工作。科技人员升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和副教授,工人升六级工,管理人员升处长,必须先到外地工作一次,作为必要的考核。
人才服务公司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也可在组织人才支援、签订合同之后,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成立人才服务公司有许多好处:
一、促使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有效地向全国扩散,支援和带动其他地区,提高它们的科技和生产水平,逐步缩小各省市之间的不平衡。
二、有利于支援人员与外地交流信息,把各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的好经验带回来,形成“杂交优势”,反过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三、经济发达地区输出人才,表面上看会削弱自己的技术力量,但只要做得适当,反而有利于本地新生力量的成长。
四、还能提高大城市居民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树立立足本地,放眼全国,与兄弟省、市、自治区同甘共苦的社会风尚。


第3版()
专栏:为四化献计献策

科学利用粮油资源的两点建议
丁声俊
大力开发和利用植物蛋白
开发和利用植物蛋白,是世界粮油、食品科学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植物蛋白具有资源丰富、营养价值高、价格便宜以及安全可靠等优点。象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属全价蛋白,而它的成本只是等量动物蛋白的几十分之一。营养学家们认为,开发和利用植物蛋白,是解决人类蛋白不足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国外利用大豆油工业中的副产品——大豆粕加工出多种大豆蛋白制品,如大豆蛋白粉,含蛋白质50%左右;浓缩大豆蛋白,含蛋白质70%以上;分离大豆蛋白,含蛋白质90%以上。国外还利用大豆蛋白制品加工出多种食品,如速溶豆浆等方便饮料,人造乳、代乳粉等婴儿方便食品,肉肠的添加料,面包与糕点等烘焙食品的发泡剂。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也盛产花生、芝麻、棉籽、油菜籽等油料作物。大豆、花生、芝麻的植物蛋白,都可用作新的食用蛋白;棉籽、菜籽蛋白经去毒后可用作优质饲用蛋白。据有关方面计算,我国每年生产大豆、花生、棉籽、菜籽饼粕合计达169亿斤,如果把总量100多亿斤的大豆、花生饼加以综合利用,至少可以获得四十多亿斤优质大豆和花生蛋白制品,能够配制出数百亿斤营养丰富、价廉物美、方便适用的新型高蛋白食品。如果把总量67亿斤的棉籽饼和菜籽饼去毒,与全国每年约200多亿斤的糠麸配制成混合饲料,可生产粗蛋白含量在14%以上的配(混)合饲料300亿斤,按每头猪需500斤精料计算,可育成体重150斤的肥猪6,000万头。因此,建议大力研究、利用我国丰富的植物蛋白资源。


第3版()
专栏:

把现有饲料粮加工成配合饲料
我国虽然至今粮食还未过关,但用作发展畜牧业饲料粮的数量已经相当可观。1978年,全国农村饲料留粮达580多亿斤,城市、农村销售和奖售的饲料粮近95亿斤。全国消耗的饲料粮总数,约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可是,我国的饲料粮使用不合理,浪费很大。目前,全国多数地区仍然是“有啥喂啥”,单一地用精料饲喂畜禽。据有关材料反映,四川省眉山县很多社员用大米喂猪,仅一个公社一年就消耗大米八、九十万斤。这种直接用粮食饲喂畜禽的现象,在各地是很普遍的,既浪费了粮食,饲料报酬也不高。如果把同样数量的饲料粮当作原料,按照科学配方制成营养较全的配合饲料,或加工成混合饲料,饲料报酬便会大幅度提高,前者可提高30%,后者可提高20%。按此比例计算,如果把每年600多亿斤的饲料粮加工成配合饲料,等于增加精饲料200亿斤,可多育成肥猪4,000万头。
为此,我建议积极发展我国的配合饲料工业,在大中城市兴建一些规模较大的饲料厂,在县城或集镇建设一些小型饲料厂或加工车间,逐步建设起我国大中小相结合的现代化饲料工业体系。国家利用玉米、高粱、白薯干及其它粮油加工副产品,制成配(混)合饲料,用这种饲料产品与农民交换饲料粮,把奖售和留作饲料的稻谷顶替下来。这样,既能提高饲养效果,又能节省粮食,还有利于调整农业布局,真可谓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


第3版()
专栏:为四化贡献聪明和才智的人

勇于探索气候规律的人
——记张存林钻研防御秋霜冻的事迹
接连十几年,年年“千军万马齐出动,点火熏烟防秋霜”的山西省雁北地区,今年不再这样搞了,这个转变是怎么来的呢?
雁北地处塞外高原。长期以来,秋霜冻已经成为严重的灾害。重霜年减产一、二亿斤,轻霜年减产几千万斤。严峻的现实,使1979年8月调到雁北地区气象局任副局长的张存林,感到担子很重。他一进气象局的门,就召集预报人员,研究秋霜冻预报。经过几天分析研究,一说比常年早,一说比常年晚,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老张想:雁北的北面有内蒙古集宁地区气象局,东面有河北张家口地区气象局,西面有忻县地区气象局;这几个地区都受秋霜冻的危害,何不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把他们请来商量。8月底,3省(自治区)4个地区气象台秋霜冻预报会商会在大同召开,山西省气象局派员参加。会商取得满意结果,一致认为,1979年秋霜冻出现总的趋势不是一般的早而是特早。雁北地区秋霜冻出现的日期是:高寒地区在9月1、2日和7、8日有轻霜冻;平川地区在9月20、21日有重霜冻。当晚,雁北地委就召开了电话会议,布置了大面积烟雾防霜。
三次霜冻都预报准了,也防了,到底效果如何呢?重霜冻过后,张存林到大同、源浑、灵丘等县调查。他一路上看到,那里秋庄稼长得最好,那里冻得最惨。县社干部对他说:“柴点了,化肥也当作烟雾剂烧了,庄稼却冻死了,以后的霜冻怎么防呀!”老张的心情十分沉重。
熏烟防霜,是全国推广的办法,先烧柴草,后点化学烟雾剂。它究竟在什么情况下有效,在什么情况下又无效呢?张存林同科技人员经过分析认为:只有烟雾浓而且稳定,地温在零度至零下1度左右,霜冻持续时间在1、2个小时内,才有显著效果,超出这些范围就无效。9月22日晚出现的霜冻,大部分地区的地温降到零下2、3度,持续时间达4—5小时,熏烟当然无济于事了。
新的途径在哪里?老张迈开双脚,深入社队调查研究。大同县西后子口大队的秋庄稼都在霜前成熟,1979年没有搞熏烟防霜,增产增收;粮食总产达到63万多斤,比历史最高年份增产6万多斤。大队长对老张说:“我们祖祖辈辈种地,从来不防霜,也不受霜冻。这十几年来,为夺高产、创高产,盲目引进高产品种,霜前熟不了,就搞烟雾防霜,费了很大劲,花了不少钱,防来防去防不住。1978年种谷子K637和一些大日期的高粱、玉米,全部受了冻害,减产6万余斤。苦头吃够了,蠢事不再干了。今年,选用了120天到130天就成熟的张纯—谷子、同单4号玉米和千斤白高粱。春天适时播种,夏天加强管理,秋天增产增收。”这些话象一把钥匙,打开了老张的心窍。他想,这可能是防御秋霜冻的一条路子。
今年2月,张存林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和防御秋霜冻的文章。他根据24年的气象资料,把雁北划为三个气候区:东西石山区,无霜期平均103天,稳定通过摄氏10度以上的积温为2,200~2,500度;东西缓坡丘陵区,无霜期平均119天,稳定通过摄氏10度以上的积温为2,500~2,700度;平川地区,无霜期平均131天,稳定通过摄氏10度以上的积温为2,700~2,900度。文章特别指出,根据气候规律安排作物布局,是防御秋霜冻,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措施,而且最有效,也最经济。文章在《雁北报》发表后,引起了当地各级领导的重视,在春种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贯彻,因而秋天就不再用烟雾防霜了。
今年9月22日,雁北地区出现了与去年同期同等程度的秋霜冻。调查结果表明:哪里按照这个新方法办,哪里的秋庄稼就霜前成熟,避免了霜冻危害;哪里没有这样办,哪里的庄稼就遭受了严重的冻害。应县臧寨公社共有16个大队,3个大队选用了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新黄单45号”、“同单15号”玉米和其它作物品种,都在霜前成熟,增产增收;其余13个大队没有改换品种,受霜后减产减收。
李正墨 马桃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