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建立和发展“国土经济学”研究
于光远
我们所说的“国土经济学”,是以一个国家的国土作为对象的经济科学。国土或领土,就是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大陆架以及它们的下层和上空。这儿所说的管辖,从消极方面来说,就是在未经本国同意时,排除别的国家对本国国土的任何侵犯。从积极方面说,就是要使这块国土发挥它的作用。国土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从经济的角度利用、开发、保护、治理一个国家的国土提供科学论据。
国土的重要性,是用不着多说的。但在经济上如何对待自己的国土,并不都有合乎科学的认识。而各式各样的看法和作法就会影响实际,带来各种各样的后果。于是就发生一个判断对各式各样的看法和作法孰是孰非的问题。在以公有制为基础、消灭了作为阶级的资本家和地主的社会里,可以有一个统一的共同的标准来判断国土条件是优还是劣,判断我们所采取的政策和制定的措施是是还是非,有所得还是有所失。当然这个问题不是很简单的,需要有一门专门的学问从经济方面去进行研究,也需要有一支专门的队伍去进行研究。因此就需要建立和发展国土经济学这样一门专门的学问。
这门科学包括研究有关国土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一般理论、一般方法。然而它是一门要解决具体问题的科学。因此各国都建立以自己国家的国土为特定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的科学。对于我国来说,就要以我们国家的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包含我国的岛屿)、18,000公里的海岸线以外的领海、和由大陆延伸出去的大陆架、以及以上土地的下层和上空为对象来建立这门经济科学。
我国国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研究既适用于世界各国、又适用于我国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对这门学问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的精确表述;这门学问的理论基础;这门学问的性质和有关学科之间的关系;这门学问的方法;这门学问的历史和文献;并对世界各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比较。
(二)对我国国土的状况,包括对天然的自然界的状况与长期历史上和近31年造成的国土现状作出科学的描绘和分析。
(三)对从经济的角度如何正确对待我国国土的原则和这些原则的科学基础进行研究。
(四)研究利用、开发、保护、治理我国国土资源的措施和规划,并提出意见。
(五)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研究政府管理国土的职责;研究国家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有关法律以及这些法律的内容;研究为了进行国土的管理和执行已经制定的法律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机构。
在这里简单地对这五点再解释一下。
第一,关于国土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国土经济学要研究国土如何扮演一国生产力的源泉之一的角色。而且要具体化到一个国家的国土的各个部分,研究每一块国土在生产力形成中可能或已经发生的作用。为此,作为研究国土经济学的一般的方法论,我们就要研究国土的经济分类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研究国土的天然的和受人的影响而形成的地理的性质。
必须指出,国土经济学研究的目的不是描绘现状,而是要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如何利用、开发、保护、治理。这就要求各门经济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予以协助。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帮助国土经济学弄清楚国土利用的目的,经济效果学与技术经济学帮助国土经济学来计算评价可供抉择的方法和措施,确定如何最好地利用每一块国土,而在利用、开发、保护、治理国土时又需要各种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这就是说建立和发展国土经济学亟需很多自然科学知识,一定要许多自然科学家来参加。
国土,对于一国居民的生活来说,是他们的环境的一个基础的组成部分。对于一国的生产也是一样。国土经济学就要研究作为居民生活和生产环境的国土的长处和短处。所谓利用和开发,就是要发挥国土这一方面的长处;所谓保护,就是保护这种长处不使其丧失;所谓治理,就是增加这种长处,改变短处。国土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的这种不可分离性,也是国土经济学一般理论和方法中的一个根本问题。
说到发挥一国国土的长处与避免短处的问题,就要有一个对国土经济研究整体性的问题。因为要对国土进行它的长处和短处的研究,既要考察每一块国土本身,又要对一国国土作整个的考察,对国土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研究对每一块国土最好的利用方法。比如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土,我们就要把土地分成宜耕地、宜牧地、宜林地。这些就不只是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分类,它把我们对土地的利用的要求也包括进去了。一块土地可以用来作耕地,也可以用来作牧地或林地,究竟是宜耕地还是宜林、宜牧,不仅取决于它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性质,而且还取决于全国国土的比较和国家的经济需要。
第二,关于我国国土状况的研究。
国土经济学既然是一门具体的科学,就要从具体的实际出发,研究具体的资料。在我国首先就是研究我们国家国土的现状。
目前我们对自己国土的了解是不够准确的。例如湖南省桃源县上报水田有102万亩,实测是156万亩,实际上比上报数字多53%。在中国,山地面积向来是不准的,但水田的数目是比较准的,如果水田有30%的虚头,那就决不是“测不准”的问题了。这涉及前若干年的要求各地区追求“过黄河”“跨长江”而又不讲求实事求是的浮夸作风。关于国土的基本的资料工作并不难作,但工作量很大,花钱不少。我们一定要去进行这种基本的测算工作,否则怎么能作出关于科学地利用开发国土的规划呢?
制图是国土经济学基本资料工作。这件工作要系统地进行。我们国家有人数不小的测绘队伍和从上到下的测绘机构,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但是缺乏全面地、系统地制作整套可供国土利用开发的地图的计划,没有统一的要求。我国还没有把全国土地按照比较大的比例尺完成制图的期限。过去在科学规划中虽曾有过要求,由于十年动乱,加以没有很好的检查督促,现在有重新提出这个问题、重新部署的必要。
建国以来在有关国土经济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材料。但是由于这件工作还是分散地由各部门、各单位自己去做的,很多资料并没有编纂成书。这样既不便研究者使用也很容易散失。事实上在十年动乱时期已经散失了许多。现在有让各有关单位进行一次检查,编制一个统一目录的必要。通过这样的工作可以弄清楚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怎么样的基本资料,缺少一些怎么样的资料,以便部署下一步的工作。
当然关于我国国土状况的调查,不能停留在对基本资料的研究上面,还要根据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专门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国土的状况。对现有资料应该严格地检查究竟是否有重要的遗漏,是否有不准确的地方。没有全面和准确的资料,就不会有经得起检验的良好的工作。
第三,对从经济角度上看如何正确对待国土的原则的研究。
要充分利用我国的国土资源,取得自然界的协力,这应该是国土经济学的第一条原则。
所谓充分利用我们的国土资源,就是不要使我国国土资源浪费掉。国土资源有两类,一类是有限的资源,比如地下的某一种矿藏是有限的。中国现在占地下资源过去没有开发的便宜,因为没有开发,所以今天还多一点。如果开发多了,我们这个优势就不存在了。所以对矿产资源决不能浪费,一定要精打细算。还有一些资源是无限的,比如水利资源。你不用的话,滚滚长江、黄河,每年都要流掉这么多能源。这些资源不开发是一种浪费,应该优先考虑它们的开发。让土地荒着也是这种性质的浪费。还有一种资源,如果我们对它处置得当,资源越开发越多。有的资源就是越开发越多,有的资源是开发不开发不变,有的资源是越开发越少,这种区别在讨论国土资源的利用时要注意。
在这里就有关于国土经济的第二条原则,就是要保护国土资源不遭受破坏。保护资源并不是说怕这种资源减少就不去开发,而只是要求不容许浪费。
关于国土经济问题的第三条原则是注意治理。按道理说,人工的环境要比天然的环境优越,因为人工环境是人有目的地设置的,而天然环境的形成是在没有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它是不按照人的利益来形成的。因此对于国土资源在充分利用开发的同时,我们首先要做好保护工作,有可能的话,我们要用人工的方法对国土进行治理,使它对我们更为有利。
第四,关于利用、开发、保护、治理我国国土的长远规划和措施的研究。
我们国家正在制定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我们科学工作者要积极参加这一宏伟规划的制定。在这个长远规划中要包括许多重要内容,利用、开发、保护、治理我国国土应该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制定国土利用、开发、保护、治理的计划,首先要求研究清楚这方面的潜力。这要以我们对我国国土的状况的研究为基础。举例来说,我们在制定规划时会遇到如何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的问题,这就要先弄清楚现有耕地面积产量。假定耕地面积的实际数字比原来统计数字多30%,那么实际单位面积产量就比原统计的单位面积产量少23%。如果按原来比较少的耕地面积来计算,那么就会得出结论,说我国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已经很高。从这个判断出发就必然会得出一个结论,说在目前我国技术与经济水平的条件下,这个单位面积产量就难以进一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如果现在弄清我国耕地面积比原来统计的大得多,那么对这个问题就应该有新的认识。这样就可以根据可靠的先进的科学实验中得到的单位面积产量来考虑在规划期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可能性。
在制定长远规划中还有一个人口问题。在讨论制定有关国土利用规划时很自然地会讨论到人口问题。我们今天重视人口问题是非常对的。我们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00人,和世界103个国土在1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国家(地区)相比,我们排行第十三,但是如按耕地计算,这个次序还要靠前。如我国人口密度低于英国和西德,但每人平均耕地少于英国和西德。而且在耕地中我国60%是旱地。旱地中,低产田又占一半。从这个角度看,计划生育问题是重要的。但是人口和土地问题是相对而言的。我们还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没有利用。我认为应该把土地问题提高到和人口问题同样的高度,引起人们普遍注意。
国土经济学不能只研究规划而不研究具体的措施。这种措施不但有政策方面的,有大政方针性质的,还应该包括技术方面的。国土经济学在这个方面就是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进行研究,要一件事一件事地搞清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根据我们的力量,提出适宜的措施,在适当的时候,下决心去办。所以国土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理论和方法问题,不仅要收集资料弄清状况,不仅要提出原则,还要具体研究规划和措施。
第五,国土管理问题的研究。
管理我们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是我们的政府应该管理的一件大事。一直到现在,有些应该由政府管的事反而没有做,对国土的管理是其中一个。我们应该设有一个管理国土的政府机构,迅速纠正对我们国土无人管理的混乱状态,同时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调查,搞清家底,制定一个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土地法,由上述管理国土的机关作为专门执法机构监督土地法的执行。
现在我国从事国土经济学研究的部门和机构实际上是很多的,这是因为这个问题的联系面很广,很多机构都关心这个问题,都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都在思考如何解决与本部门、本单位直接有关的国土问题的措施和政策。在我们国家的议事日程上,也经常列有有关国土经济的问题。在这方面,30年来做了大量的调查,取得了大量资料,也获得了大量正面和反面的经验。应该说,对国土经济的研究并不是什么新问题,而是已经有了相当雄厚的基础。然而,我们提出了建立和发展国土经济学这个问题以后,人们还是觉得很新鲜。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到目前为止,并未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各部门各单位都还只是从本身的工作出发进行调查。一方面有许多该做的工作没有做,另一方面又有很多工作是重复的,多消耗了许多人力和物力。而调查得来的很多的资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各部门间也不能很好联系。国土问题本来带有综合性,不建立一门统一的学问,把各方面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就不能研究出应有的结论。同时我们经济界在讨论各方面问题时,从来没有把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现在提出来叫作“国土经济学”,实际是老问题,新提出。而新提出专门建立国土经济学这样一门学问,就把这方面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这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所推动。


第5版()
专栏:

论品种质量的经济地位
宋力刚
近年来,对工业产品的品种质量问题,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来了,质量管理工作也开始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景象。但是,忽视产品品种质量的情况仍然大量存在。至今,仍有一些同志,一谈生产,就只谈生产数量、产值,很少谈产品的品种质量;一谈增产节约和增加财政收入,就只强调产品数量的增长和消耗的降低,很少从提高质量发展品种方面做文章;在制订生产计划时,很少把品种质量做为计划的重要内容;在进行生产成绩的考核时,也很少考核品种质量的具体进展情况;甚至还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一谈到“生产”和“生产任务”,就以为是指产量、产值而言,自觉不自觉地把提高质量发展品种排除在“生产”和“生产任务”之外。也有的同志认为,品种质量是要发展和提高的,但它对当前的经济调整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似乎没有什么重大的作用。这些看法对不对呢?工业产品的品种质量问题,在生产上以及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中,在现代化的建设上,究竟占有什么地位,起着多大的作用呢?这里仅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同大家一起讨论。
第一,产品的品种质量是人类生产实践的一个基本内容。人们要进行生产,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即是“生产什么”,生产什么品种、什么质量的产品。实践表明,凡是产品生产,就是生产一定品种一定质量的产品。其中,不是生产先进的,就是生产落后的,不是生产适用的,就是生产不适用的,从来没有过脱离一定品种质量的生产。数量都是指一定质量的数量而言,所有产品都是一定品种、质量的产品。离开了一定品种质量的产量,也就必然成为失去其本来意义的虚假的东西。
第二,提高质量发展品种是增加社会财富的一条主要途径。人类通过劳动增加物质财富的途径,一是增加一定质量的产品数量,一是提高产品质量发展产品品种。例如电灯泡的生产,除了数量上的增长以外,从亮度上说,发展到现在,普通灯泡(白炽灯)每瓦发8至10个流明,一般日光灯每瓦发50个流明;冷白荧光灯发60个流明,高压钠灯发到100个流明,低压钠灯发到200个流明。用同样多的电,亮度增加了10倍、20倍。如果使用寿命的延长和亮度的增强合在一起,在许多场合下,一个灯泡可顶几十个灯泡使用。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里,产品数量的增长,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今后还要努力增加各种适用产品的数量。但若忽视了品种质量上的改进,甚至以降低质量的办法去追求数量,社会财富就不但得不到快速的增长,甚至反而会遭到大量的浪费。譬如说,我国1960年的钢产量,从数字上看,比1957年增长了2.49倍,但钢的实际使用价值增长了多少呢?社会的物质财富又浪费了多少呢?又如,十年浩劫中,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统计数字上看,1976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66年增长了93%,乍一看,似乎也有了成倍的增长,实际上怎样呢?由于品种质量的大大减少和下降,各种工业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就全国大平均来说,大约要打个7折,也就是要扣去近千亿元的虚数。我们过去之所以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数字上看,似乎并不慢,而国家和人民的实际收入却增加很少,其原因之一,也在这里。
这种品种质量与社会财富的关系,在对外贸易上反映得比较明显。我们出口的工业产品,多是我国最好的产品,可是在国外的售价只相当于国外同类先进产品售价的三分之二、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大平均为二分之一左右。如果我们把品种质量(包括包装质量)搞上去,就可以增收成倍的外汇。
第三,是降低生产消耗的一条途径。我们生产中的各种物资浪费,直接来自管理不当的占很大一部分,直接来自我国产品落后所造成的浪费也是巨大的。譬如,我国铁路运货用的车皮,由于使用的钢材全是普通三号钢,除了不耐腐蚀,用上几年就得大量更换钢板,既费工又费料外,和50年代以来国外大量制造的同类车皮比较,载重六、七十吨的车皮,自身重量多两、三吨,如改用我国自产的含铜钢板,据计算,至少可减轻2.2吨。一辆减2.2吨,1万辆减22,000吨,10万辆就减22万吨,而制造每辆车皮的成本可以不增。按我国铁路1978年平均每辆车一年运行125,377公里的实际和吨公里成本开支计算,10万辆这样的车皮,日后10年内
(实际上每辆车至少使用20年),就不要再拉着这22万吨跑来跑去在全国运行120多万公里了。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节约!同时用节省下来的22万吨钢材,还可制造近万辆车皮去多运货物。反之,如果车皮的制造不进行这个改进,单是今后铁路营业中按吨公里计算的成本开支,就达42亿元之多。
从降低能源消耗上看,更是如此。如果不改进内燃动力机械,柴油、汽油的消耗就不能大量降低,如果不用集中供热的热电站、集中供气的煤气装置和其他高效设备代替目前各城市各工厂大量使用的低效锅炉,就难以大幅度提高热能利用率。同样,如果没有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大批适用产品制造出来,太阳能、风能的大量利用,也是不可能的。
第四,是扩大国内外贸易的一条途径。大家都知道,我国丝绸之所以能在两千年前就远销西亚及一些欧洲国家,是因为我国的这种产品,产得早,品种多,质量好。我国的菜肴之所以盛誉全球,是因为它花样多,味道好,受人喜爱。日本产品之所以过去到处被诅咒、被“打倒”,现在又大量销售全世界,不是别的什么缘故,主要是因为品种质量上有了根本的变化。我国机械工业产品的出口量所以少得可怜,大量工厂“吃不饱”,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品种质量上的问题(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假使把品种质量搞上去了,一方面可用同样多的燃料、动力、材料,制造出更多的产品,提供国内外市场;一方面可以承担更多的来料加工、合作生产或进口原材料制造成品。近来,一些工业企业所以生产任务一直饱满或由“吃不饱”变为“吃不了”,也多是因为在质量上下了功夫。
第五,是提高人民实际生活水平的一条途径。发展品种提高质量,不仅可以导致产品销售额的增长,企业利润的增长,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整个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而提高职工的工资、奖金和各种福利待遇,而且还往往为人民生活提供一种无形的相当多的实际利益。比如,一台600元钱的电视机,其使用寿命从5年提高到10年,一台顶上两台用;如果质量提高,而售价不提高,甚至有所降低,则用户所得的好处更大。这种实惠,目前还难以用统计数字表达出来,但它是客观存在。倘若真的把大批产品的品种质量搞上去了,这种实惠,就必然会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所能享受到的一种巨大的实际利益,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
总之,提高质量发展品种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一条重要途径。其所以常被忽视,原因之一是它的实际效果,不象增加产品数量那样容易用数字表达出来。不过,如果我们对某些产品进行具体的或综合性的考察,还是可以看出个大概的。如果我们工业产品的品种质量,经过10年奋斗,上升到70年代初的国际先进水平,也就是说,使我们的许多产品一个顶一个半到二个,一吨顶一吨半到二吨使用,使10年后的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增长半倍到一倍,那这半倍到一倍的速度,10年平均起来,就是每年递增4.4%到7%的速度。这个增长,虽然不能完全从总产值的统计中表现出来,但它是实实在在的社会财富的一种增长。不重视品种质量,是我们过去的一大教训。1958年至1960年的高指标,瞎指挥,除其他严重问题外,一个大的错误,是错在产量上的高指标,质量上的低指标、无指标。它不是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增加产量,而是以降低质量、不讲质量的办法,去追求不成其为产量的“产量”;“瞎”在不看质量、看不见质量上。不了解经过无数生产环节上的燃料、电力、原材料、人力、设备、工具的大量消耗,“生产”不适用、不耐用、甚至根本不能用的“产品”,是一种最大的浪费。这些都清楚地表明,产品品种质量与整个经济发展存在着何等密切的关系!


第5版()
专栏:

财政理论工作者在昆明讨论我国财政问题
我国连续两年出现财政赤字,是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基本建设规模超过国力和基本建设投资方向错误造成的。因此,要有效地控制和消灭财政赤字,必须调整基本建设规模和投资结构。这是参加在昆明举行的中国财政学会一九八○年年会和第四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的二百多名专家的一致看法。
这次会议收到的一百二十多篇论文,围绕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我国财政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与会专家们指出,当前必须抓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压缩基本建设规模,改善国民经济严重比例失调的局面。对已经动工、耗资大而又不能很快投产的项目和虽然近期可以投产、但投产后还会给财政背上包袱的项目,要坚决下马。
财政理论工作者还指出,目前基本建设资金渠道多,省、市、地、县、公社及各部门、各银行都有权批准基本建设项目,基本建设实际上处于失去控制的状态。因此,必须加强财政立法工作。他们建议,国家应抓紧制定预算法、审计法、投资法等法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应该设立包括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的预算委员会,作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基本建设的审批按法律程序办事,防止个人说了算的现象再发生。只有这样做,财政工作才能走上轨道。
参加这次会议的理论工作者还就综合财政、综合平衡、经济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关系,调整和改革的关系,财政体制改革,税制改革,民族地区财政,财政史,外国财政金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