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综述

  西方国家对波兰局势的反应
  方敏
西方国家对波兰局势深感不安。面临苏联干涉的可能性,西方作出了强烈反应,认为那将导致东西方“缓和”的终结;西方国家将不会象阿富汗危机后那样各行其是,而将在外交、经济贸易以及裁军谈判等各方面对苏联进行共同的制裁。波兰政府认为,西方对波兰局势的危险性言过其实,企图制造紧张气氛;同时强调要在国内保持安定,维护国家利益
波兰局势引起了西方国家深切的不安和关注。12月初以来,当苏联可能对波兰军事干预的危险迹象出现的时候,西方国家作出了迅速而强烈的反应。西欧共同体和北约组织先后举行会议商讨对策,美国和西欧、北欧等许多国家的政府纷纷发表声明,揭露苏联对波兰施加的军事和政治压力,并就此向苏联提出了严正警告。
12月1日至2日西欧共同体的9国首脑卢森堡会议原定讨论内部经济问题,但波兰的严重局势迫使共同体各国首脑立即改变议题,集中讨论波兰问题并专门发表声明,明确反对苏联对波兰动用武力;指出,任何赫尔辛基最后文件的签字国都不得对另一签字国的内部或外部事务“进行任何直接的或间接的、个别的或集体的干涉”。外国报刊认为,共同体本来习惯于就英国的预算份额、法国的羔羊或北海的捕鱼等问题而争吵不休,这次它对波兰局势坚定、及时地发表声明,“显示出少有的团结”,有着重大的意义。会后,英国表示,如果出现入侵波兰事件,其后果将是东西方缓和终结、军备控制会谈中断以及西方采取各种政治和经济制裁措施。西德发表声明,认为苏联对波兰的干预将是对缓和敲响丧钟,缓和就不复存在。法国外长则警告说,如果有人认为欧洲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工业利益会阻止它们对违反赫尔辛基最后文件最严重的事件得出应有的结论,那将是大错特错。
人们记得,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发生后,西方国家虽然都对苏联进行了谴责,要求它从阿富汗撤出侵略军,但它们之间在做法上,还不尽一致,这曾经给了苏联挑拨离间的可乘之机。这次面临波兰的危险局势,欧洲国家的态度有着明显的不同,正如外国观察家们指出,联盟的欧洲成员国在阿富汗危机后遵循的方针上出现了“明确的转折点”。
从美国方面看,它一面同西欧盟国加紧了磋商;同时对苏联调兵遣将进行军事干预的步骤作了大量的揭露。12月3日,卡特总统发表声明,着重揭露苏联在波兰周围以空前的规模集结部队,警告苏联如果进行武装干涉,“将给东西方关系,特别是美苏关系造成最消极的后果”。在华约国家首脑莫斯科会晤之后,美国紧接着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讨论波兰局势,再次重申卡特3日的声明。为了突出美国在政府交接阶段作出反应的能力,白宫发言人鲍威尔说,如果任何外国政府认为,美国在政府过渡时期缺乏作出反应的意志或能力,那将是严重的错误。当选总统里根的主要顾问埃德温·米斯和外交政策高级顾问理查德·艾伦强调指出,当选总统里根“将支持卡特总统为维护我们对外政策利益所采取的行动”,如果苏联人认为美国政府在过渡时期会受到削弱,“那将是严重的失算”。在议会里,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霍华德·贝克强调,在波兰问题上共和党和民主党是“坚定一致”的。参院还一致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卡特总统同盟国研究联合采取措施。
目前,美国和西欧盟国经过磋商,已经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在北约14国的国防部长会议上,正式批准由美国调派4架“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飞机前往西德,以监视波兰周围的苏联军事动向;同时决定由美国、西德、英国、加拿大和荷兰的5艘护卫舰和驱逐舰组成的“大西洋常备舰队”继续保持戒备状况,暂缓圣诞节的休假,以便随时出动去观察华约舰艇在挪威海、北海及波罗的海的活动。西方报刊认为,美国派遣雷达预警飞机去西德是前所未有的行动,使美国在欧洲的侦察和情报系统达到完善的地步;而大西洋常备舰队的戒备命令则表明,北约在目前形势下的“团结一致”。美国国务卿马斯基在北约理事会之后对记者说:“我感到这是我所参加过的最令人满意、最令人宽慰、也最为积极的一次北约外长会议。会上显示了观点的一致、目的的一致,也显示了决心”。法国外长让·弗朗索瓦—蓬塞说:在对波兰“关于应该作些什么事情的问题上不存在明显分歧”。
美国和西欧盟国在北约外交部长会议上一致商定,如果苏联对波兰进行军事干涉,它们就对苏联采取严厉的政治、外交和经济方面的制裁措施。为此,已指示各国常驻北约组织的代表拟定具体措施的各项细节。据报道,西方将会采取的措施至少包括以下各点:召回大使;减少使馆人员;立即中断正在进行的所有谈判,包括马德里欧安会和维也纳中欧裁军谈判;停止对苏联的贷款,以及采取比阿富汗事件后更严厉的经济制裁措施等等。
波兰当局承认波兰国内存在着严重的局势,但是指责西方对局势言过其实,企图在波兰国内制造紧张的气氛。最近波兰党政军领导人、“团结”工会主席和宗教界代表在格但斯克为死难工人纪念碑举行揭幕仪式上强调,要加强联合,保持安定,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
西方人士指出,西方国家所以大力揭露苏联的军事干涉和提出警告,是要全世界及时了解事态的真相,避免象阿富汗事件那样措手不及。人们注意到,西方在向苏联提出严厉警告的同时,也力求避免出现“最坏的情况”,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士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努力确保不发生任何干预方面”。据报道,目前西方国家同苏联进行着各方面接触,力图通过警告,使苏联充分估计到严重后果,衡量它将为之付出的巨大代价,从而设法阻止苏联进行军事干涉。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也希望通过帮助波兰解决经济困难,稳定当地的局势。目前共同体已同意向波兰提供价值五千多万美元的食品,包括3万吨黄油、6万吨牛肉和100万吨粮食,缓和波兰的食品短缺。西方一些人士认为,西方国家这样向波兰提供物资和贷款有助于波兰“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解决他们的内部困难”,减少苏联入侵的借口。然而,事态究竟将如何发展,苏联会不会就此罢手,还要密切加以注视。


第7版()
专栏:人物专访

  驰骋舞台七十载的一代名优
  ——访日本著名艺术家河原崎长十郎
  本报记者 张云方
初冬的夕照,辉映着北京的前门饭店。记者在这里拜访了日本一代名优河原崎长十郎先生。
从11月20日起,河原崎长十郎先生率团访华,先后在天津、南京、北京等地演出著名历史剧《屈原》10场。
12月8日,是河原崎先生在华的最后一场演出。首都剧场挤满了观众,人们屏息以观,完全沉浸在剧情之中,被这位艺术大师的精彩表演迷住了。他那洗练的动作,传神的目光,以及清晰的吐字,时时牵动观众之心。河原崎长十郎1952年第一次组织演出《屈原》,巡回日本列岛,至今已经演出五百多场。但是,河原崎对记者说:他这次在中国演出胜似以往千百倍。这次演出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占重要位置,他将以这次访华演出结束自己70余载的舞台生涯,这是一次告别舞台的不平常的演出。面对着中国观众热切的面孔,热烈的掌声,这位已届78岁高龄的老艺术家谢幕之际,不觉热泪盈眶。
提起这位艺术大师,中国人民并不陌生。他从幼年起就献身戏剧艺术,显露艺术才能。一生追求真理,从事于进步的戏剧事业。每当人们谈到《箱根风云录》、《天平之甍》、《望乡诗》以及《劝进帐》等日本优秀剧目,就不禁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艺术造诣精湛的名优。
河原崎长十郎激动地忆起13年前的一段往事:当时他病卧北京床榻,日本的一伙反华分子,妄图把他在政治上、经济上、艺术上彻底搞垮。河原崎长十郎不顾病魔缠身,毅然决然奔回风雨如磐的祖国,重建队伍,再登舞台。他两手空空,身无分文,吃饭都要靠老朋友们的周济。他倾三十余年心血筹建起来的一座价值4亿日元的练艺场也被人霸占了,在东京只有一所他勉强可以栖身的小房子。困难并没有吓倒河原崎长十郎。他坚信,日本国民百分之九十以上坚持与中国友好,那些敌视中国的人毕竟是一小撮。河原崎告诉记者,当时他和一些朋友写下了这样一个条幅:“友谊人千万”。果然,人们纷纷写信支持他。很快,一个由藤山爱一郎、宇都宫德马、西园寺公一等知名人士组织的“河原崎长十郎后援会”成立了。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河原崎日夜奔波,寻求志同道合的演员。他甚至长途跋涉,然后徒步十余里,三次登门拜访一位演员。有些人问他:“你如此拚命,为的是什么?”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以他这位舞台名宿的声誉,只要靠在一个剧团上,就可安稳地度过晚年。河原崎笑笑回答:“我为的是我们日本民族啊!”他又补充一句:“友谊不是也珍藏在你心上吗?”就这样,1971年,一个由演员们自愿兼职的“河原崎剧团”成立了。
谈到富有历史意义的1972年,河原崎先生神采飞扬。老人说,这一年3月,他又重新登台演出了话剧《屈原》。几个月以后,中日建交公报发表了,面对中日友好的大好形势,河原崎长十郎无限欣喜,以他70岁的高龄筹划演出了《天平之甍》和《望乡诗》。河原崎常常以屈原的精神自勉,他曾对人说:“桔树不言,可是她无私地把金色的果实献给人民!”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真的,接近他的人都说,在河原崎先生的胸中藏着一团烈火;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是因为:“只要你追求真理,真理就会在你胸中燃烧。”
1903年12月13日,河原崎长十郎出生在东京。他3岁登台,11岁正式表演歌舞伎,17岁时加入了市川左团次一座剧团。在剧团内,同小山内薰艺术革新派结识,思想上起了一定的变化。1928年,这是河原崎艺术和政治生涯发生巨变的一年,他随剧团访问了苏联、德国和英、法等国。在苏联期间,他观摩了富有生气的社会主义新戏剧,痛感日本歌舞伎有必要进行改革,要提倡话剧。他认定列宁的道路是正确的,决心为追求这一真理而献身。后来,河原崎长十郎联合进步人士,创建了前进座剧团,对传统的歌舞伎进行了改革。
在结束采访时,河原崎长十郎先生向记者说:“屈原同旧意识作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怀念这位古代英雄,正是为了迎接更好的未来!今后,我虽然将离开舞台,但是为了培养中日友好的新一代,使中日友好的事业后继有人,我不会退出友好的行列!”老人的话令人感动。让我们预祝这位杰出的艺术家、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取得成功!(附图片)
  河原崎长十郎扮演的屈原


第7版()
专栏:

  沈同衡 画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电子驱鼠器
挪威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超声电子驱鼠器,可用于粮食加工厂、谷物贮存仓库、饭店、旅店等处驱除鼠害。
这种驱鼠器包括一个长二十厘米、高十五厘米、宽约十厘米的超音速传送器和一个播音器。一个传送器可以连结十到二十个播音器。老鼠听觉敏锐,怕听这种高频率“噪音”,但所发噪音频率不同,所以不用担心老鼠会适应“噪音”。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新型救生衣
船只在海上失事后,营救时往往很难确定穿着救生衣或乘坐救生筏的逃生者的位置。这是由于海上能见度差的缘故,即使用先进的雷达设备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西德巴威略公司新近研制了一种极其细微的镀金金属化纤维。用这种纤维织成的布能在雷达荧光屏上清晰地显示出来。逃生者穿上这种布做的救生衣,营救人员通过雷达就可以找到他们。试验表明,效果很好。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人工授精的美洲狮
第一只人工授精怀胎的美洲狮不久前在英国伦敦动物园出世。据报道,在这只美洲狮出生前曾进行了三年的研究工作。这项研究的成功是对保障繁殖美洲狮和其它濒临绝种的动物的一个突破。母狮在人工授精前注射了荷尔蒙,以引起卵巢的兴奋活动。在长达九十五天的怀胎期间,检查了血液中荷尔蒙的液位,并用纤维光学的检验方法观察了子宫。这只小美洲狮出生时重约零点四公斤,一个月后(见图)已达二点五公斤,取名“庞妮”。(附图片)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哥伦比亚为残废人举办募捐活动
哥伦比亚在本月5日和6日晚上,举办了历史上第一次名为“1980年哥伦比亚电视马拉松”的募捐活动,为给残废者修建一座活动中心筹集资金。
截至12月6日为止,已募集了10,200万比索,大大超过了原订5千万比索的目标。
这次募捐活动是由哥伦比亚帮助残废者联合会组织的。目前,哥伦比亚全国大约有125万名残废者。他们过去没有可以进行恢复正常活动的场所。
这次募捐活动的成功,反映出广大的哥伦比亚群众愿意出力来解决自己国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据新华社)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一叶扁舟横渡大西洋
英国航海员布赖恩·格雷菲索为了再破世界纪录,打算在近期内乘坐一条2.8米的小船横渡大西洋。1977年,布赖恩曾乘3.5米的小船横渡大西洋而创世界纪录。
然而,去年美国电子工程师格里·史佩斯乘3.05米的小船横渡大西洋成功,打破了布赖恩的纪录。因此,布赖恩决心再破世界纪录,并为此已作了几个月的准备。(附图片)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掉牙再植新法
瑞典牙科医生莱弗·布隆乐夫和他的3名助手,对再植脱落牙齿的各种可能性,经过长期研究后指出,人们因走路不小心摔倒或别的原因掉了牙齿,最好的办法是当时将牙齿放回原地方,过些时候牙就慢慢长稳。如自己不会放,可以将脱落的牙齿浸在牛奶里,然后送往医院,让牙医帮助把牙齿放进伤口中。因为牙根薄膜周围的感觉细胞能在牛奶中存在至少3个小时。但要注意的是,不要等牙根薄膜干了才放入奶中,不然,牙根很难长稳,或牙齿再植后容易脱落。但跌断的牙不能用此法。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美国犯罪记录
据美国联邦调查局公布的数字表明,去年,在美国每隔2.6秒钟发生一起严重的犯罪案件;4.8秒一起小偷案;10秒一起盗窃案;27秒一起暴力案;29秒一起偷车案;51秒一起人身袭击案;68秒一起抢劫案;7分钟一起强奸案以及每隔24分钟发生一起谋杀案。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肥胖与牙坏有关
据保加利亚医务人员经检查结果认为:肥胖和坏牙齿之间存在着联系。索非亚医学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证明:肥胖的病人患龋齿病率比正常体重的病人高约10%。


第7版()
专栏:美国通讯

  列农之死和手枪管制之争
  新华社记者 彭 迪
在华盛顿和纽约等地最近接连发生了多起手枪暗杀事件,被害者包括著名的英国音乐家——60年代“甲壳虫”音乐的创始人、40岁的列农,引起了社会上一番新的震动。
在美国,这种凶杀事件,每年达两万起。不管是深更半夜,还是光天化日,是深居简出,还是街头漫步,都不免有被人谋杀的危险。一般居民经常提心吊胆。这次在纽约住宅中被暗杀的列农,是许多群众所熟悉和喜欢的音乐家,更加引起公众对死者的普遍同情和对这类事件的深恶痛绝。
然而,这种公愤应该向着谁呢?枪杀列农的是一个比他更年轻的、25岁的查普曼。他已被逮捕,谋刺原因尚未查明。即使案情查清,依法处理,美国人是不是就有更多的安全感呢?
这几天,美国人在思考,在议论,议来议去,无可奈何,又回到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老问题——美国对手枪应不应该实行管制。
美国的法律允许私人拥有手枪,目前在社会上私人手里的手枪达五千多万支。美国每年被凶杀的两万多人中,一半以上是用手枪打死的,平均每50分钟有一个人被枪杀。因此,许多人主张,对私人手枪的保存和使用应当实行严格控制,甚至明文禁止,这样,至少可以减少人们被无辜杀害。
这两天华盛顿和纽约街头,成千成百的人冒着风寒,一方面为被害者列农祈祷致哀,流着眼泪,听列农创作的乐曲,同时举着标语牌,发表演说,要求政府“管制手枪”,情绪相当激昂。
但反对这种意见的人却认为,这不是个办法,不解决问题。因为,第一,在美国这种社会里,偷盗、打劫、强奸、行凶如此盛行,不少人保有手枪是出于自卫的需要,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尽管在许多情况下,自卫的人还没有来得及抽出手枪,自己已先被盗匪打死,但也比自动解除武装、束手待毙为好。
第二,如果政府颁布新的法令,没收私人手枪,其结果大概是好人照办,坏人抵制,手枪从合法转入地下,坏人逍遥法外,还是整了好人。这种小型手枪,到处可藏,真要清查没收,警察部门可能花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见得能奏效。何况目前暴徒凶手如此猖狂,警察已经疲于奔命,哪里还能为“管制手枪”花得起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杀人者是人,并不是手枪”。从管制手枪着手是舍本求末。即使手枪禁绝,杀人者还可以用刺刀匕首。根本问题还是应该从经济制度、道德风尚和社会思潮中找根源、想办法。
这后一种意见,比较有说服力,但是根源在哪里,如何去改革,这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
在这个强调个人至上,提倡赚钱享福,而又贫富不均、精神苦闷的社会里,这个问题看来不好解决。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跑进书店,满目都是犯罪、杀人的新闻、影片和小说。还有那些靠制造和买卖手枪赚钱的工厂、公司和销售店,每年生产二百多万支手枪,进口二、三十万支手枪,1979年的营业额,据不完整的估计,达2.35亿美元。要禁止它们搞这笔买卖谈何容易。
《华盛顿邮报》的皮特·厄尔利14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只有对产生比例高得不寻常的暴力行为的社会风气和各种制度,进行痛苦的、根本的和长期的改革,暴力才有可能减少。如果我们不愿意作这种彻底的改变,我们就只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暴力社会里。这个社会无权阻止受害者武装自己,去对付这种可以消灭、但是不愿意去消灭的暴力。
这一段话,倒是接触到了问题的本质。但这个复杂的问题,看来还得争论下去,而且大概也就是争论争论罢了。


第7版()
专栏:

12月12日,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学生在校园内示威抗议苏联对波兰的威胁。图中学生们持的标语上写着“救救波兰”,“放开阿富汗”。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