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朝鲜通讯

实现朝鲜统一的积极步骤
本报记者 徐宝康
在第30届联大通过关于《在朝鲜把停战转变为持久和平、为促进朝鲜自主和平统一创造有利条件》决议的5周年前夕,朝鲜各政党、社会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号召全体朝鲜人民为实现金日成同志最近在朝鲜劳动党六大提出的建立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的方案而努力。会议还致信南朝鲜人民和朝鲜海外同胞,倡议成立诸如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筹备委员会那样的民族共同协商机构。这一创议符合朝鲜人民要求自主和平统一祖国的迫切愿望,是朝鲜人民为统一祖国而努力的积极步骤。
排除外来干涉,消除紧张局势,撤走一切外国军队,让朝鲜人民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祖国统一,这是解决朝鲜问题的关键。5年前,第30届联大通过的“关于朝鲜问题”提案,是联合国在解决朝鲜问题上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但5年后的今天,联大的决议仍然没有得到认真贯彻。美国军队至今仍驻扎在南朝鲜。5年来,在朝鲜人民和世界舆论的压力下,美国总统卡特曾经许诺要分期分批撤走驻扎在南朝鲜的美军,但不久又以种种借口,冻结了撤军计划。最近,美国驻南朝鲜军队更是有增无减。美国军队赖在南朝鲜,是朝鲜人民实现自主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如果美国真想解决朝鲜问题,就应尊重第30届联大决议,停止对朝鲜的干涉,撤走它的军队和武器装备,为加速朝鲜的自主和平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全斗焕集团步朴正熙后尘,拒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理主张和积极建议,继续推行“两个朝鲜”的民族分裂政策。全斗焕集团不仅是屠杀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的南朝鲜人民的刽子手,而且也是阻碍朝鲜自主和平统一的绊脚石。全斗焕上台以来,在不断捏造所谓“南侵”威胁谎言的同时,加紧进行军事法西斯化,积极扩充军事实力。金日成同志在劳动党六大提出实现朝鲜统一的新方案后,全斗焕集团立即表示反对,并叫嚷这是“虚伪宣传”。
由于全斗焕集团的严密控制和残酷镇压,南朝鲜各界人士代表要参加朝鲜北方提出的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筹备委员会的预备会议,可能会遇到重重困难。但北方代表先同海外人士在平壤或第三国举行预备会议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在北方的积极倡导和南朝鲜人民的奋起努力下,总有一天南朝鲜各界人士代表会突破种种阻力,和北方代表以及海外代表一起欢聚一堂,共商祖国统一大业。


第7版()
专栏:

原则和现实
——访欧随笔
王揖
瑞士主人给我们安排的第一个日程,是访问瑞士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它成立于1863年,主要任务是营救战争中的伤病员,协助交换俘虏,寻找失踪者。因为它是红十字会的鼻祖,瑞士人对它很引为自豪。在日内瓦,还有一个国际红十字联合会,成立于1919年。目前,有106个国家的红十字会是它的会员。它的主要任务是救济自然灾害的受害者。
两个组织都强调它们的原则是:人道、公正、中立和独立。应当肯定,它们确曾为人类作出过不少贡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目前在30个国家有派出机构,它的查人局拥有5,000万张人名卡片,可见其工作的繁重。
但是,他们的原则并非到处都受到尊重。在我们问到柬埔寨的情况时,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朋友告诉我们:他们在柬泰边境有派出机构,对难民提供粮食和医药。对民柬士兵,则根据中立原则,只能提供医药。在韩桑林统治区,也是这样。我们问道:“据外电报道,韩桑林的士兵经常公开抢劫或者化装难民骗取你们的粮食,怎么办呢?”他不无感慨地回答说:“一般说来,从服装上就可以区分出民柬士兵和难民。可是在金边统治区就有些困难了。我们虽然有所调查并派人监督,遗憾的是仍然不能制止你们所说的那种事件。”
可见,中立和公正,在现代都不是一纸宣言能保证的。在有些时候、有些地区,它经常遭到出人意外的破坏。不管你怎样宣称不偏不倚,而受害的往往是弱者。在这种情况下,原则和现实往往会产生尖锐的矛盾。
瑞士是有名的中立国,两次世界大战都未被卷入。但是,他们面对现实,却不无隐忧。瑞士国防部的一个材料中写道:“我们的时代是侈谈和平的时代,也是诉诸武力最多的时代。要捍卫独立和中立,必须有武装。”因此,他们十分强调“武装中立”。
瑞士只有常备军3,500人。他们“武装”的重点放在民兵方面。20岁至50岁的人都得服兵役。开始集训17周,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再复训一次。平日,枪支子弹各自带回家去。据说,这是因为国家小,如果战时临期发枪,敌人可能已经深入了。而照目前的办法,一声令下,48小时内就可动员65万按一定建制组成的武装士兵。
民兵制在瑞士已有百余年历史,而民防则是二次大战后搞起来的,而且是真正的“深挖洞”。我们参观了规模最大的桑伦贝格掩体,它由一些又长又宽的隧道和高达7层的地下建筑物构成,整整修了6年。其中有防原子弹和毒气的可靠设施,有21,000张床位,有3个医院,有可供3万人3周用的食品和饮料。瑞士民防从1951年开始兴建,计划到1990年,将使600万人都有地下掩体,总投资预计67.5亿瑞士法郎。
我们还访问了国防经济办公室。它的任务是储存战时民用物资,包括石油、原料、大米、糖、咖啡、医药等等。目标是保证战时6—12个月的消费。
瑞士广大群众是拥护“武装中立”原则的。一位民防工程负责人语重心长地说道:“阿富汗霎那间被占领的教训,我们非常重视。”但是,他们担心青年一代。由于没有吃过战争的苦,现在生活又很富裕,这一代人对国防不大关心。一位会说中国话的青年教师告诉我:“我们不愿意打仗,打起仗来,我没处可躲,而且会丢掉一切”。但愿这只是少数青年的看法。
在布鲁塞尔,我们访问了北约总部。过去,他们只接待成员国的记者,不久前向日本、印度开放了。我们是第三个访问它的亚洲新闻代表团。接待我们的是新闻官德容,荷兰人。他介绍了北约成立经过和它的原则:防御和缓和。他说:“苏联领导人每天都在分析我们北约合作与团结的程度,离间西欧和北美的关系,想导致一个没有防务的欧洲。对我们来说,没有防务就没有安全。”
在回答我们的提问时,他简要地谈到北约的防御计划:早在60年代,就提出了要作常规战准备。当时计划装备65个师,二分之一是装甲师。去年,又决定了要进一步现代化。可是迄今只装备了28个师。
“这是不是削弱了你们的防御力量呢?”我们问道。他急忙而又严肃认真地说:“如果你们离开这里时带走的印象是北约没有力量自卫,那就非常遗憾。我要强调地说:北约是有足够力量的。”但是,他也不无感慨地说道:“北约的理想是保持东西方均势,而这种均势在目前是非常脆弱的!”
为什么呢?他解释说:当前困难是一些人太依赖美国的核力量,而不注意加强自身的防务。例如一些国家借口经济困难,急骤削减国防经费,有的只占预算开支的3%……。
访问北约总部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尽管他们渴望着用均势来求缓和,但这个原则实行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德容先生颇有感慨地指出:“欧洲没有勇气改变这种状况。”这种状况究竟会继续到多久,就有待于未来的现实来作出回答了。


第7版()
专栏:

记麦加朝觐
温亮
今年,中国穆斯林朝觐团在伊斯兰教圣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圆满地完成朝觐功课后,已于10月底顺利地返回祖国。我作为中国穆斯林朝觐团团员参加了这次朝觐活动。
朝觐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它是在每年阿拉伯历12月9日—12日举行的宗教仪式,是一次世界性的盛大集会,聚会的地方是在世界著名的圣地麦加及其附近的阿尔法和米纳地区。到那里去的人是来自世界各国的男女老少穆斯林,凡是参加这一活动的人都被称为“汉志”。今年,除了沙特本国有100万人参加朝觐外,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数达81.3万人,但这还是比去年减少了7%,这是因为受到了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及两伊战争影响的结果。
麦加是穆斯林的主要圣地之一,那里有全世界穆斯林日夜想往的“天房”。每年朝觐季节,这个城市便到处都住满了人:山坡上,马路边,甚至有些马路上面也一个铺盖紧挨着另一个铺盖,挤个水泄不通,成千上万的人拖儿带女,露宿街头。他们就地起炊,就地礼拜,就地安歇,不顾脏累和酷热饥渴。
礼拜是汉志们的必修课。时间一到,汉志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拥到“禁寺”及其周围,自动排成行列,顿时,嘈杂忙乱的麦加城好象变成了一座空城,一切活动嘎然停止,成千成万的汉志们跟随琅琅诵读古兰经的伊玛姆专心礼拜。礼拜之后,一切便又恢复了原样,汽车继续驰行,商店继续营业,顾客继续选购商品,人们熙来攘往,一片繁忙。
按照教规,在宰牲节前夕,汉志们要从麦加赶到25公里以外的阿尔法山区,在那里停留一天,再进驻米纳。中国朝觐团是晚上去的,汽车一辆紧接一辆,缓缓行驶在公路上,仿佛一条望不到头尾的火龙,向前飘然浮动,约摸三个多小时之后,才到达了目的地。在平时,阿尔法本来是一片荒沙野岭,然而一夜之间却变成了百万人口、遍地帐篷的不夜城。无边无际的白色帐篷,犹如一片茫茫的白浪雪海,无比壮观。清晨,人们登山诵经,献祭宰牲。入夜,大队人马便向米纳进发。随着队伍的启程,帐篷也随之被拆除。刹时,生气勃勃的帐篷城又变成万籁俱寂的荒沙野岭。
在米纳做完功课后,汉志们纷纷准备回麦加“正朝”。为了照顾我们免受拥挤,向导把我们安排在正朝的最后一天,但这一天由于交通拥塞,行车极为缓慢。如果乘车,有延误正朝的可能,中国汉志们毅然决定徒步前往麦加。10月的沙特,虽然最热季节已过,但气温仍在40℃上下,当然,地面温度就更高了,烈日下的每一颗砂粒都是滚烫滚烫的,不小心让砂粒钻进凉鞋里,好象踩在了热锅边上一样。中国汉志们头顶烈日,步行到达麦加,按时完成了正朝功课。我们的这一行动在外国穆斯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他们异口同声地称赞“中国穆斯林真是了不起”。
沙特阿拉伯朋友们告诉我们,沙特政府非常重视一年一度的穆斯林朝觐活动,每年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做好服务工作。政府各部门每年用于为朝觐做各种准备的时间大致要四个多月,有时甚至达半年之久。过去,沙特石油还没有大量开采之前,朝觐税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现在,政府每年要为朝觐提供各种服务的花费大大超过了朝觐所得税款。为了修缮和扩建圣地和古迹,政府从国库开支中拨出了巨款,而今“天房”的禁寺和麦地那的圣寺都进行了扩建和整修。麦加禁寺可以容纳30万人同时作礼拜,从围墙到楼梯台阶全部是从国外进口的大理石砌成的,七座高耸云霄的尖塔被20米高的围墙连接在一起,真是威严壮观。麦地那圣寺,前后经过了五个朝代的维修和扩建,十分富丽堂皇。
朝觐期间,沙特国王哈立德陛下出席了盛大的宗教庆典,接见了各国朝觐团,并举行了盛大宴会招待各国团长和知名人士。今年我国朝觐团也受到了国王陛下的热情接见和宴请。
中国朝觐团这次随同绝大多数朝觐者住在一起,打成一片,加深了相互的了解和友谊。许多外国穆斯林兄弟,特别是阿拉伯兄弟,一听说我们是人民中国来的,都拥上来争先恐后地同我们握手,并对中国全力支持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支持阿富汗人民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表示钦佩,认为中国“是被压迫人民的真正朋友,是靠得住、信得过的兄弟”。


第7版()
专栏:

日本同拉丁美洲的经济联系
颜玖
日本同拉丁美洲的经济联系近年来有了“引人注目的发展”。1979年,日本向拉丁美洲的出口总额达66亿美元,从这个地区的进口总额达45亿美元(1970年分别只有11.48亿美元和12.61亿美元);对拉丁美洲的私人直接投资累计达43.73亿美元(1970年只有5.59亿美元),占当年日本海外投资的16.3%。日本还通过提供信贷、技术合作资金、奖学金名额等方式,积极发展同拉丁美洲的经济合作关系。美国报纸最近评论说,目前,“在拉丁美洲,日本人比比皆是。日本的银行家、商人和工矿企业主正打进不久前还是美国和欧洲世袭领地的那些领域”。
日本加强同拉丁美洲的经济联系,反映了日本在对欧美贸易受到极大限制、获得国外资源供应日益困难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开辟新市场和新的原料供应地的动向,也体现出拉丁美洲国家希望借助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加快民族经济发展、逐渐改变对美国严重依赖局面的意愿。
日本外务省在它出版的刊物中指出:“对大部分自然资源依赖于国外的日本来说,拉丁美洲在这方面的重要性仅次于大洋洲和东南亚。”日本近年来所需铁矿石的26%、银和锑的60%、铌的29%、铜和铅的12%、钨的19.5%、硫磺的99%都来自拉丁美洲,还从这个地区进口食糖、棉花、大豆、咖啡、肉类等农牧产品。日本近期正千方百计争取得到更多的墨西哥石油。日本还把发展中的拉丁美洲国家看作是输出商品和资本的理想场所。由于向拉丁美洲市场大量销售机器、设备和其他工业制品,日本从1971年起对拉丁美洲连年出超,日本在拉丁美洲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已由60年代初期的3.5%上升到目前的10%左右。高输出又带来了高投资。日本在70年代对拉丁美洲的投资呈“跳跃式增加”的趋势。它在拉丁美洲投资的半数以上在巴西,1971—1975年间日本对巴西投资的增长速度为491.8%,远远超过西德(145.5%)和美国(96.7%)的增长速度。日本还打算将其资本和技术同拉丁美洲的资源和劳动力结合起来,把拉丁美洲变为日本“向北美、欧洲和非洲的出口基地”。日本提出的把“为巴西生产和向巴西出口”变为“在巴西生产和从巴西出口”的方针,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个意图。欧美报刊认为,日本加强同拉丁美洲经济联系的目标之一,是要建立一个与北美和欧洲共同市场相抗衡的经济势力。
拉丁美洲国家出于发展民族经济的需要,也愿意同日本发展经济贸易往来。战后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从1950年到1978年,全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5.5%。与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比较,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争取经济独立,拉丁美洲国家这些年来积极推行在资金来源、设备供应和销售市场等方面的“多样化”政策,并在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方面采取了比较开放和灵活的态度。它们希望通过加强同日本、西欧的经济联系逐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同时借助日本和西欧的资本和技术加快民族经济的发展。还应指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对发展中的拉丁美洲国家富有吸引力,被看作是“鼓舞人心的、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但是,日本在拉丁美洲的开拓和发展加剧了它同美欧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时,也造成了拉丁美洲国家的贸易逆差等问题。日本商品和资本的大量涌入,开始引起一些拉丁美洲人士的忧虑。
(拉美研究所《拉丁美洲丛刊》编辑部供稿)


第7版()
专栏:

糖尿病患者胸腔中的泵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十一月十六日宣布,最近美国第一次把一个人造泵植入一个糖尿病患者的胸腔,使他不再每天都得注射胰岛素。胰岛素是专门用来调整血液中含糖量的药物。
这个由钛和橡胶制作的人造泵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医学院的一批内科大夫和技师制造出来的。它形如圆盘,直径约七厘米,可盛入胰岛素约四十二克,以供在大约两周时间里不断消散。这种泵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盛装胰岛素,另一部分盛装少量氟化碳,通过氟化碳气体的压力使胰岛素不断散入人体。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世界共有三千万糖尿病人,而大约百分之十的患者至少需要天天注射胰岛素。


第7版()
专栏:

截瘫痪病人施行手术获成功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一家医院最近为一位半身瘫痪的女病人施行手术获得成功。
这位名叫贾米勒的阿曼中年妇女因患脊椎骨结核,三节脊椎骨腐烂,引起下半身瘫痪。阿布扎比的一家医院为这位病人作了手术。手术分为三个阶段,在摘除几根肋骨以后,将化脓部分擦洗干净,除掉脊髓周围的坏死组织,再摘除压迫脊髓和神经造成瘫痪的腐烂脊椎骨,然后支上新的骨头,并用肋骨做成新的脊椎。整个手术进行了四个小时。
这是阿联酋迄今为止施行的难度最大的一次手术。施行这次手术的埃及大夫侯赛因说,手术二十四小时后,病人的下肢开始有了知觉。
(新华社)


第7版()
专栏:图片新闻

污染威胁中的北海
由于严重污染,位于大不列颠岛和欧洲大陆之间的北海“行将成为死海”。据北海沿岸7国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工作者们报告:北海由于被工业废水废料、石油漏溢和天然气喷射、化学物质残渣、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废料的辐射影响、港口和水道的机械操作、江河倾泻的淤泥杂物及沿岸家庭的污水和垃圾等多种类型的污染,已使海水含有中度毒性。大批海洋生物被毒死或改变生态。据西德《明镜》周刊报道说,北海渔民捕捞的鱼中几乎有30%不堪食用;不少比目鱼长有肿瘤;许多海狗肚子里有重度溃疡。英国皇家保护鸟类协会报告说:由于海上油管常发生漏油事件,仅在1978年11月到1979年6月这段时间里,在北海的英国水域内就找到12,000只海鸟的尸体。
上述严重威胁已经引起北海沿岸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的高度重视。他们正研究和采取各种治理措施。其近期计划的主要项目是到1985年时将工业废液废料降低95%。(世华)(附图片)
右上图:炼油厂的残渣淤积岸边,污染海滨。
左上图:化学废液倾泻海中,为北海首害。
左图:被毒死在海边的大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