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朝鲜通讯

长津湖畔忆当年
本报记者 徐宝康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30周年纪念日前夕,我们访问了朝鲜咸镜南道长津郡。长津郡的长津湖畔是我志愿军入朝后在东部战线进行第二次战役的著名战场。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特级英雄、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的杨根思烈士就牺牲在这里。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不朽业绩,朝鲜人民在风景优美的长津湖畔修建了烈士陵园和烈士合葬墓。
烈士陵园位于郡城中心最高处的一座山岗上,四周环绕苍松翠柏,正面岗坡上栽种着一簇簇鲜花和果木。园前竖立着“杨根思烈士纪念碑”。园内建有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亭,亭内竖有雪白的纪念碑,上面刻着“永垂不朽”四个鲜红大字。清澈的江水在离亭不远的山脚下流过,耳边松涛阵阵,远处峰峦起伏,后面长津湖上碧波荡漾。陵园显得十分庄严、肃穆。
陪同我们的郡行政委员会委员长魏亨渊同志在朝鲜祖国解放战争时期曾同志愿军一起在这一带并肩打击过美国侵略者。他说:“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过去同我们一起爬冰卧雪,冲锋陷阵的中国战友。”他说,郡内人民缅怀当年的战斗情谊,把维修烈士陵园当作一种责任。除城市经营管理事业所专门负责1年维修一次、3年重新油漆一遍之外,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和社劳青盟员到这里来扫墓和植树。
瞻仰了烈士陵园后,我们驱车来到离郡城两公里的志愿军合葬墓地。在一个松林茂密的山坡上,合葬着在长津湖畔捐躯的5,762 名志愿军烈士。墓前,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白色花岗石碑,碑文是:“在朝鲜人民的祖国解放战争时期,为反对我们的共同敌人美帝及其走狗的武装侵略,同朝鲜人民一起并肩战斗而献出宝贵生命和美丽青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安息在这里。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所发扬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和他们建树的功绩将留芳万世。”
来到长津郡的当天下午,记者见到了当年同志愿军一起英勇战斗过的朝鲜老英雄元泰斌和女盟委员长韩元福。元泰斌今年70岁。志愿军入朝时,他是长津湖一带的游击队队长。他激动地说,“我和志愿军同志一起并肩战斗,整整过了30年了。今天见到中国同志,真象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高兴极了!”这位老英雄,在当年长津湖战役中,率领游击队配合我志愿军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他们不分昼夜地冒着枪林弹雨和风雪严寒,送粮运弹,修桥补路,抢救伤员。元泰斌屡立战功,曾受到金日成同志的表彰,荣获战胜勋章、协同作战勋章等几个勋章。
韩元福今年54岁。当年,她带领三十多名妇女主动承担起艰巨的后勤任务。为了让志愿军能够在前线吃上热饭,她们用木盆盛上饭,再用棉被盖严,然后送往阵地。为了使伤员早日恢复健康,她们到江里破冰捕鱼,爬山越岭采松子,熬鱼汤,做松子糊给伤员吃,用蜂蜜给志愿军治冻伤。韩元福还把房子腾出来给志愿军住,自己领着刚满周岁的孩子和老人一起睡在外面。就是在这样的共同战斗中,朝鲜人民同志愿军结下了难忘的深情厚谊,留下了数不清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志愿军离朝时,长津人民用布带扯起四道拦线,舍不得让亲人走。孩子们跑到山上高喊:“志愿军叔叔再来!”
今天,在长津早已看不到战争的痕迹了。长津人民在金日成主席和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在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用杨根思等烈士鲜血染红的这块大地上,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崭新的生活。目前,郡内拥有造纸、家具、制药、机械修理等21家地方工厂,3所郡级医院,2所专科学校,17所高中,还有各种文化福利设施等。这个昔日交通不便的高山区,如今公共汽车四通八达。国家还在全郡架设了7处电视转播塔,使每个山沟的居民都能看到电视。以盛产土豆闻名的长津郡,今年土豆又获大丰收,比去年增产117%。
抚今追昔,郡行政委员会委员长魏亨渊同志说:“在这块朝中两国人民用鲜血战斗、保卫过的地方,如今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志愿军烈士们看到我们这里的变化,他们会安息的。我年岁大了,在我交班之前,一定把朝中友谊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传给下一代,让友谊之花开得更加绚丽。”
是的,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应该象山上的松柏,万年常青,象湖中的碧水,永世不竭!(附图片)
长津湖畔志愿军烈士陵园纪念亭
本报记者摄


第7版()
专栏:

力挽狂澜抗越寇
——民主柬埔寨采访记
周生 李广才
最近,我们几个中国记者到民主柬埔寨采访,亲眼看到了那个到处燃烧着抗越斗争战火的国家和她的英雄的人民。正象我们在北部丛林访问时,乔森潘总理向我们说的那样,柬埔寨人民正在进行一场保卫民族生存的神圣战争。
的确,在采访期间,我们从围坐在一起削竹尖桩的满怀国仇家恨的老人和妇女身上,从跋山涉水为部队运送粮食弹药的运输队员身上,从为民族生存而同越南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战士身上,看到了英雄的吴哥儿女的光辉形象。今天,民主柬埔寨人民已经渡过了战争最困难、最危险的时期,在斗争中不断壮大和发展了自己的力量。每当谈起今天柬埔寨的战局,指战员们异口同声地对我们说:“如果把民主柬埔寨去年的险恶处境同目前的形势加以对比,就可以了解我们的人民在抗越救国战争中,付出了多么巨大的血和泪的代价,以及我们今天所取得的胜利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艰难的岁月
事实正是这样,去年八、九、十月份,民主柬埔寨军民被压缩到柬泰边境原始森林的狭小地带内,在既没有粮食又缺乏弹药和医药的情况下,数以10万计的柬埔寨人被战争、饥饿和疾病夺去了生命。那时,柬埔寨确实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家会不会灭亡,民族会不会灭绝,这对柬埔寨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
艰难与困苦锻炼出英雄。在诗梳风前线我们访问了乃列特连长。他27岁,原是边防军。越军入侵后,他率领全连战士阻击敌人,边打边退地到了柬泰边界。这时,前面是残暴的越南侵略军,后面是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乃列特说:“当时,我们全连140名战士面临着两种抉择:要么是向越南侵略者投降,要么是冒险进入森林。在眼看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我们连没有一个人愿意向越南人屈服。大家都表示要死也宁可死在祖国的森林里。”就这样,他们开始了向死亡挑战的英勇进军。在丛林几个月的艰难历程中,他们备受疟疾和饥饿的熬煎,不少战士倒下了。乃列特说:“开始少数战士生病时,我们虽然身体也很虚弱,但还是轮流背着自己的战友前进。后来病号越来越多,长期靠野果野菜充饥的其他战士也已经没有力气背自己的同志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被疾病折磨得濒临死亡的战士也坚决要求我们不要为他们白白耗费精力了。他们再三嘱咐我们一定要保存力量,好打击越寇。这样我们只好围守在他们身旁,直到他们停止呼吸后,我们才含泪用树叶把他们掩盖好,然后再继续前进。几个月以后,当我们走出森林时,一连人只剩下身体极为虚弱的70名战士了。”但是,这个连队一旦和人民与组织重新取得联系之后,便逐渐发展壮大。今天,乃列特的连队又扩充到了一百三十多人,并且在前线打击着越南侵略者。
英勇的军队
在举世瞩目的梅莱山战场,我们有机会结识了民主柬埔寨国民军某师师长尼刚。这位38岁的指挥员有着传奇式的经历。他原是民主柬埔寨外交部礼宾司司长。越南入侵后,他负责把一些外国使馆人员送出国境,接着便主动留在柬泰边界一带。在兵荒马乱、人地生疏又和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把从前线撤下来的战士重新组织起来加以整顿。保卫祖国、拯救民族的崇高使命,把千百颗心紧密地连在一起。就这样,一支新的抗越武装队伍便出现在梅莱山下。他们在高山密林里,用枪枝、地雷、砍刀、竹尖桩等简陋武器和陷井的原始方法,不断杀伤越寇。与此同时,他们又经受住了断粮缺药的考验,度过了充满艰难困苦的3个月。今年1月以后,这支部队在同越南侵略军激战的过程中,进一步扩充壮大。在我们同这个师的指战员奔赴诗梳风前线的7天行军中,曾看到战士们主动袭击诗梳风附近和5号公路上的越军据点,也看到该师缴获的许多越军武器弹药和小股越军见到民主柬埔寨部队狼狈逃窜的丑态。尼刚师长回顾一年多来的战斗历程时,自豪地对我们说:“去年越军是那么嚣张,可是现在他们却龟缩在据点里不敢出来,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尼刚师长的部队从极端险恶的处境发展到今天的局面,可以说是柬埔寨战场形势正在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
不屈的人民
柬埔寨战局发生令人鼓舞的变化,是同运输队的贡献分不开的。这支由千万个柬埔寨妇女组成的运输队伍,每天都把大批物资运往暹粒、马德望、磅清扬、磅逊港附近甚至金边前线。正是她们,在去年最艰苦的岁月里,不顾个人安危,头顶肩扛地把粮食、弹药送到战士手里。在长途跋涉的道路上,有的人由于饥病交迫,在中途无声地倒下了,有的人遭到越军伏击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而其他姐妹们则坚定地踏着她们的足迹继续前进。
一位前线指挥员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他们的部队在撤出某地时曾埋藏了一批武器,为了夺回这些军械,他们今年攻打了这个地方。当战斗正在激烈进行时,正是妇女运输队队员们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把埋藏的武器装备全部搬运出来。究竟是什么力量鼓舞着这些英勇的战士呢?25岁的索拉姑娘对我们说:“越南侵略者是我们民族的凶恶敌人。去年在我们从茶胶撤退的路上,我亲眼看到越南坦克一次就碾死我们四十多个同胞。有的姐妹被越寇抓到后,竟被剖腹杀害,越南强盗接着又把一个婴儿塞进她的腹部,使婴儿窒息而死。如果不把这些丧尽天良的越南强盗赶出柬埔寨,我们的民族就会被灭绝。”国家仇、民族恨和个人的苦难交织在一起,激励着她们毅然投入抗越救国的战斗行列。去年,就在民主柬埔寨军民靠野果树根维持生命的严重时刻,一听说需要给前线的伤员输血,就有几百名妇女,不顾自己身体虚弱,赶来献出自己的鲜血。因此,每当谈起这些无私无畏的姐妹时,广大指战员总是流露出一种无限感激和敬仰的心情。
胜利的坦途
在我们访问的民主柬埔寨控制区中,有些地方去年被越南侵占过,今天已成为民主柬埔寨的根据地。即使在越南进攻了几个月的梅莱山等地,我们也没有看到任何紧张和不安的迹象。我们参观的五、六个新村,都是今年陆续建立起来的,村民有几百人至两千人不等。他们衣着虽然简朴,但很整洁,脸上也无饥馑之色。一路上我们看到村民们已经各家各户自己开伙烧饭,也看到各村村民的房前屋后和村中道路两旁都栽种着香蕉、木瓜,有些已经结出累累果实;今年新开垦的土地上,玉米、地瓜、木薯等庄稼和各种蔬菜长得也不错。在妥善安排群众衣、食、住的同时,民柬政府还在各地办起小学校和医院。在梅莱山的新村里,村委员会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还专门组织了一支文艺宣传队。我们在那里访问时,尽管周围不时传来枪炮声,但是宣传队照常为战士和群众演出。
我们在民柬控制区还先后访问了6个军事和政治学校。每个学校一般都有二、三百个学员。试想,如果没有比较稳固的后方,并在战场上赢得了一定的主动权,怎么有可能从容地从前线抽回大批指战员来进行轮训呢?我们深入到诗梳风前线采访时,还看到去年越柬双方交战的地方,现在正是我们的宿营地。我们几个中国记者在这距边界纵深达八十多公里,宽近二、三十公里的范围内,甚至在马德望省平原地区,也可以通行无阻,度过了16个昼夜。事实告诉人们,民主柬埔寨部队不但在老战场上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开辟了新战场。我们会见的一些在敌后活动的游击队员和武装宣传队员说,民主柬埔寨武装力量一直在敌占区内坚持战斗。他们到处主动出击,骚扰和消灭敌人。今年6月份,游击队曾深入到金边,袭击了莫尼旺大桥和位于市中心的旧市场以及金边西北的铁路线。有的则在各条公路沿线破坏交通线,炸毁敌人弹药库。
今天的情况正如负责国防事务的副总理宋成所说的:“过去越南人到处追着打我们,打得我们睡不着觉。现在是轮到他们自己睡不着觉的时候了。”
我们在柬埔寨采访的42天中,看到国民军、游击队战士目前身体都很健壮、斗志也很高昂。尽管现在条件还比较艰苦,但他们都对未来充满着必胜的信念。在他们身上,体现着柬埔寨人民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现在,一个较为广泛的抗越民族统一阵线正在形成,民主柬埔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我们相信,民主柬埔寨人民一定将以自己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赶走越南侵略者,迎来自己祖国光辉灿烂的明天!(附图片)
整装待发的民主柬埔寨国民军。
民柬控制区的人民,积极进行生产劳动,克服经济困难。  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摄


第7版()
专栏:在外国报刊上

苹果战
凡文
英国的苹果种植者最近发起了一场保护英国苹果的运动。在《泰晤士报》读者投书专栏中,先后刊登了不少读者来信,要求在欧洲市场上保护英国苹果种植者的利益。
英国苹果的发迹只有两百年的历史。曾经在欧洲市场上独占鳌头的柯克斯苹果,是18世纪柯克斯家族开始种植的。这种苹果其貌不扬,但是它的种植者宣称它的味道堪称“世界第一”。现在,英国的苹果种植者共有1,300户。他们种植的苹果大都是柯克斯品种,其中最著名的“矮桔柑”畅销英国本土和欧洲。
近年以来,法国的苹果种植者从美国引进经过改良的苹果“金甜蜜”异军突起。这种苹果味道不及“矮桔柑”,但是外形美观,既高产又容易保存。在这种情况下,法国苹果大举进入英国市场。估计每年竟达23万吨之多,英国市场被夺去了一半。仅在1979年一年间,英国荒弃和被清除的苹果园面积达3,000英亩。英国的苹果种植者说,“如果照此发展,不到一年,英国家庭主妇除了‘金甜蜜’以外,买不到任何别的苹果了。”
法国的“金甜蜜”打败英国的“矮桔柑”当然不是偶然的。除了法国气候适宜和品种优良的原因以外,法国苹果种植者在包装技术上煞费苦心、在广告方面也不惜工本。
按照共同市场为保证共同体农产品价格给予成员国农民补贴的规定,品种较好的果品种植者得到补贴较多。1979年,法国的“金甜蜜Ⅱ号”亩产30吨,每英亩所领取的补贴达1,529英镑,而亩产15吨的英国苹果每英亩只得到599英镑的补贴。难怪英国苹果种植者的呼声愈来愈高了。
近年以来,共同市场内部成员国之间由于农产品问题引起的经济战,如糖战、牛奶战、谷物战、羔羊战都相继得到解决。这次苹果战来势虽猛,但是在两国有关方面的调解之下,相信不久也会达成照顾各方利益的协议。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马来西亚保护海龟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马来西亚分会和丁加奴州政府不久将在马来西亚建立两个海龟禁猎区。
根据这项计划,每年从几千海里远的海洋中游到马来西亚半岛东海岸产卵的海龟,在兰道、阿邦地区50公里的海滩上和在吉隆坡东北255公里的海滩上将不受干扰。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世界最大的面包
不久前,西德巴伐利亚州北部的科堡城制出一种世界上最大的面包。这个面包长17.40米,宽38厘米,厚10厘米,重300公斤。制作这个面包花了7 个小时,用了180公斤面粉和其它的配料。这个大面包由警察监护被送到科堡市中心,在那里切片出售。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西柏林的公共汽车最近试行一种新的服务项目,以方便残废者上下车。图为一名残废少女,坐在轮椅上,由一特设滑道,徐徐下车。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苏“礼炮六号”已运行三年
据报道,苏联载人“礼炮六号”轨道站至今已在围绕地球的轨道上运行了三年。
“礼炮六号”站长期被用作轨道复合体的基础,构成这个复合体的还有用来载送宇宙考察队人员到站上和以后接回地面的“联盟”型交通飞船,以及用于运送生命保障的物资、发动装置燃料、各种补充器材及其他货物的“进步”型自动货运飞船。在三年间,“礼炮六号”轨道站,共完成二十四次飞船和轨道站的对接。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新型袖珍照相机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不久前在科恩展出了一种新型的袖珍照相机“克尼勒”。这种照相机附有自动闪光装置,能自动调节并控制闪光。它还能拍快照,使用的是一种狭窄的彩色胶卷,能在一分钟内摄制出一张彩色照片。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驳船式集装箱
芬兰科技人员不久前建造了驳船式集装箱,使海运装卸业务在没有深水码头和码头不够宽敞的情况下,也能正常进行。驳船式集装箱每只载重量为一千吨。装载时,机电吊车利用特殊托架把这种集装箱吊入海轮舱底。海轮停泊卸货时,集装箱沿滑行道直接滑入水中,然后,再由拖船把它拖至码头。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第一条存活于水族馆中的白鲨鱼
不久前,美国捕获了一条7英尺长的大白鲨。白鲨是鲨鱼中最凶猛的。现在,这条鲨鱼已存养在旧金山的水族馆中。这件事使美国的海洋生物学家大受鼓舞,因为这是迄今第一次能使白鲨在人工水池中存活。这条鲨鱼重300磅,大约是3岁龄,目前放在水族馆中的容量为10万加仑的环形水池中,使它得以不断运动。
以前虽然也曾捕获过别的白鲨,但没有一条在捕获之后能存活3天以上,因为它需要不断地运动,才能使水通过鳃而获得氧气。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直布罗陀海峡将变通途
地中海西口的直布罗陀海峡似一道天堑隔断欧非两大洲。为了加强两洲间的来往,西班牙和摩洛哥决定联合在直布罗陀海峡建造一座桥梁或海底隧道。两国政府将为此举行会议进行正式讨论。
据报道,建造地址以摩洛哥一侧的丹吉尔较为理想。但选择桥梁还是隧道来沟通两大洲还有待两国研究确定。据1978年统计,全年共有70万人和400万吨货物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在直布罗陀海峡建造桥梁或隧道的计划实现后,将极大便利海峡两岸的交通往来。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嬉皮士不受欢迎
泰国前不久发布了一项禁止嬉皮士入境的法令。当局将嬉皮士的服饰和打扮特征通知了各航空公司和移民局官员,要求航空公司在同意旅客乘坐飞机以前,对他们的服饰等进行核查。如果是嬉皮士,则由移民局官员把他们送回到他们登陆上岸的地点。
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在采取措施,防止嬉皮士入境。早些时候,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马尔代夫等国也制定了类似的禁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