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关于教育工作的讨论

也谈高等学校的改革和挖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杨纪珂
我国高等学校,经过十年浩劫,元气凋丧。近几年,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步子很慢,速度远不及工农业战线,与四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不相适应之一是,四化建设急需人才,高等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却不多招生。有的说,我校师生比例已同美国麻州理工学院一样,学生不能再增了;有的说,我校实验室、图书馆已挤不下更多学生了;有的说,再多招学生,连住宿吃饭的地方也没有了;等等。当然,困难是存在的,难道都是不可克服的吗?说师生比例已达美国麻州理工学院水平,学生不能再增了。美国大学林立,中学生上大学很容易,我国的情况怎能和美国比呢?我国就那么几所大学,不多招些学生,无异因噎废食。说没有宿舍、食堂,不能走读吗?说实验室容不下,不能多开些不做实验或把实验放到工厂、农村、社会的经济、管理、法律、商业等科系吗?合肥地区一些大学联合开办走读大学,困难也很多,但只要各方支援,克服这些困难并不难。
不相适应之二是,四化建设急需的人才,高等学校培养得不多,而不急需的人才却培养得不少。高等学校数学系年年培养出一批能解各种抽象难题,不大会解工农业生产中实际难题的人才。试问我国要那么多会抽象数学的人有什么用?我并不是说在四化建设中不需要解抽象难题的人才,而是说在比例上太失调了。中国科技大学新近办了管理系,调两位原来学抽象数学的数学教师改学系统工程,并送到美国去进修。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必要的时候应当鼓励有些教师改行,使他们能为四化多作贡献。
不相适应之三是,目前急需法律、经济、管理、统计、商业等方面的人才,可是高等教育仍是一如既往,重理、工、医,而轻农、法、商、经、管。影响所及,中学生也只认数、理、化,不知有其它。我们高等院校为什么不能在这个问题上改弦更张呢?
不相适应之四是,专科分得很细,毕业生在他们的科研工作中从事单项研究者多而作综合性研究者少。可是在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问题。这种情况往往影响我国制定工农业技术政策时产生片面性。
不相适应之五是,大学教学与科研单位、社会、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例如目前能源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农村的燃料问题。据粗略估计,全国每年烧掉秸秆和稻麦草达3亿吨,大约相当于2亿吨标准煤的发热量,相当于1,500万吨标准化肥的含氮量。可是各大学和科研单位对这项燃眉之急又是关系深远的农业能源问题的研究,却根本不予重视,倒是国外的教授、学者纷纷远涉重洋来到四川研究学习沼气池的推广与应用,认为这是一项有关数十亿亚非拉人民生活和振兴这些国家农业的重要科学技术课题。
鉴于以上情况,高等教育是非改革不可的。要进行改革,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要挖掘潜力,首先是教师的潜力。高等学校教师有无潜力?有的说有,有的说无。这可能应因校而异,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潜力是有的,而且不小。大凡开一门课程,教授过3年以上的,无不可以“驾轻车,就熟路”,连备课都不必费太多时间。目前我的行政工作任务繁重,不亚三四倍于往昔教学的工作量,然而仍可每周抽出两小时半到安徽农学院去教一门应用数理统计课,乃驾轻就熟之故也。此外,在大学教书主要是用启发式教学。也就是说,在大学里是教师启发,学生琢磨,使大学毕业生能掌握一些对资料和基本概念的搜集、整理、分析、综合、表达、解释和想象力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专攻其专业知识打好基础。这样做,对大学教师的要求虽然高些,但他们的才能能充分发挥,潜力可以进一步挖掘。
大学教师的潜力还存在于科研工作之中。目前我国大学教师,多数只搞教学,无重大科研任务,因此各大学的师生比例从数字上看不比美国差多少,但在科研工作上却瞠乎其后。另一方面,我国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不兼教学。生产、科研、教育三结合徒具虚名。看来在大学发掘教师科研的潜力,采用签订合同的经济管理方法可能是有效的。
在经济、管理、法律、统计等方面的大学教师中,潜力也是有的。他们也可以在课余之暇,接受政府或企业的委托,从事调查、咨询、顾问、筹划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对大学教师中所存在的顾问咨询潜力的发掘与利用,所费可谓微不足道,收益却是无穷。中国科协最近组织了皖西和两淮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考察团,所得的初步成果已可证明。
总之,高等学校要挖掘潜力,进行改革。如果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就会感到寸步难行。反之,则大有路子可走。问题是现在有的人欲行又止,唯恐犯错误。希望这种精神状态能够改变。


第3版()
专栏:

盼望改革之风快点吹到教育部门来
北京师范学院 冷杉
高等学校有一项规定:教师或职工外出参加专业会议,有了教育部出函,还要有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务处长或科研处长签字,但最后由院长签字才算决定。象这样的事,可例举若干。对此,大家早有意见,院长也不赞成,可是谁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是制度。
这是一种什么制度?简单说,是一种制造官僚主义的制度。请想想,一个院长怎么可能了解全院教师和职工的具体情况,了解他是否适合参加某一专业会议?而了解情况的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偏偏无权决定。就说院长想去了解情况吧!也很难找出时间,因为有大量的报告等着他马上签字,逼着他只能在不了解情况的条件下,签上同意或不同意几个字。如果出了问题,事后批评他犯了官僚主义的错误,看来也只有检讨之份,没有改正之路,因为改正之路给这种制度堵死了。
这样的制度,不改革行吗?
这几年,规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这对拨乱反正,恢复正常教学秩序,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有一些制度,本来就不合理,或者是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了,因此,需要总结经验,进行改革。比如,以下几个问题,就需要从改革制度上作出回答:
从教育部到学校教研室,各级组织职权如何明确?如果一级组织负责人,有职无权,不承担一定责任,又何必设它?权力下放,是否会天下大乱?不放心,可以试试看嘛。
学生如何管理?是多从教学上加强管理好,还是偏重行政措施加以约束好?对大学生同对小学生一样管起来好吗?教师如何管理?如教师提薪提职,现行办法要不要改革?教师能不能相对流动,如何流动?
改革制度之风,已经在经济和其他一些部门吹起来了。改革制度,势在必行。我们盼望的是:早一点吹到教育部门,快一些吹到北京市,更希望吹到学校来。


第3版()
专栏:

上海郊区一些公社招工实行文化考核
既保证招工质量 又促使学生安心读书
本报讯 近年来,上海市郊区各县陆续有一些社、队企事业,在招工时实行文化考核,择优录用,既保证了新职工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也对巩固学校的学额起了积极作用。
青浦县白鹤公社去年办了个雨衣厂,公社规定:必须招收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严格实行文化考核,择优录取。招工考核后,许多已经离校的学生纷纷要求复学。从此,白鹤中学的学额就稳定下来了。
青浦县香花公社从1978年起,规定社办企事业招工,必须严格进行文化考核。群众高兴地说:“招工用人,以前靠找关系,如今凭真才实学,我们拥护。”这年,香花中学原打算让初三学生全部毕业,成绩不合格的也不留级。现在不这么办了。有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应届毕业生,自愿要求留级,把基础打好。
崇明县竖河公社决定,今年开办一个收音机装配班,招收学员40名,学制两年,毕业后名列前茅者可安排在社办厂当工人,其余学生以后择优录用。这一措施,稳定了在校生的学习情绪。
嘉定县江桥公社最近向所属各大队、各企事业单位发出通知,规定:高中毕业后参加劳动的学生的报酬,可略高于初中毕业参加劳动的学生;从今年起,公社企业招工,从高考未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中,按高考成绩由高分到低分录取;今后社队企业招工,一般要经过文化考核,命题范围相当于高中水平。


第3版()
专栏:

充分发挥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优势
天津各专门学会多种形式培养人才
本报讯 天津市科协所属各专门学会充分发挥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优势,根据生产、科研发展的需要和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要求,以及新兴、边缘学科的出现,积极开展办学活动。两年来,有33个市级学会和9个分科学会,共举办各种学习班、系统讲座241次,培训在职科技人员、技术工人32,600多人。办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大专班。招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培养正式大学生。有的甚至招收大学毕业水平,按研究生标准培养。一般半脱产学习3年,采用正规大学课本。
二是专业进修班。对象也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课程以一门为主。一般是为了解决本专业知识老化,或根据工作需要学习第二专业而办的。学员中有的就是学会的正副理事长和技术骨干。学时一般在一、二百学时之间。
三是基础理论学习班。它是为工程技术人员掌握新学科、新技术,帮助前几年毕业的大学生进修而办的。
四是专题培训。培训中专以上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长的几个月,短的只有几天。
五是系统讲座。学员不强调统一的文化程度,教材根据实际经验自己编写。这种讲座是为了提高某种技术人员水平,或为了推广一种新技术办的。
通过学习,科技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有所提高,知识领域扩大。有的还及时为生产部门解决了技术关键问题,很受欢迎。


第3版()
专栏:

安徽各专门学会积极办学成效显著
本报讯 安徽省科协发挥各专门学会人才集中的优势,两年来先后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技讲座、学习班、进修班130多期,培训科技人员16,400多人次;同时对省直机关处级以上干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科技知识、管理知识教育。其办学特点是:
一、根据社会需要,有针对性地办学。例如,按新的教学大纲要求,中学数学教材增加了新内容,给不少高中教师带来困难,省数学学会为此举办了专题进修班。又如,很多企业的领导干部要求了解现代管理知识,省科协就和省经委联合举办了企业管理培训班。
二、形式灵活多样。根据教学内容、培训对象、场所、教师等条件,各学会办学的方式、时间长短、学员人数、质量要求各不一样。
三、投资少、见效快。学会办学教师都是兼职,管理人员少。经费来源一般采取收费办法,收支基本平衡,不需国家另外投资。
两年来,安徽省各专门学会办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了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并且发现了一批人才。同时,解决了生产中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对提高厂矿企业的产品质量,起了积极作用。


第3版()
专栏:杂谈

小议“婴儿跌进尿布袋”
李松晨
据《解放日报》9月20日载,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最近出了一桩怪事:一个产妇发现医院走廊墙角边的一只布袋里,有婴儿轻微的异常哭声,急忙请当班护士打开布袋,结果,从脏尿布里扒出一个满头大汗的初生婴儿。婴儿怎么会掉进尿布袋呢?原来,一小时以前,当班护士给婴儿换尿布时,由于没有注意周围婴儿的动态,靠近尿布箩筐的床位上的一个婴儿跌入了尿布袋内。
这件事乍一看好象有点偶然性,但是细细一想,却不尽然。特别是联想起目前某些医院经常发生的医疗事故,比如有的动手术不细心把手术器械丢到了病人肌体内,有的注射麻醉药错打成了黄连素,有的把有毒药品装错了药袋,等等。这些事情的发生,总不能说都是偶然的吧!
医疗卫生部门,是直接与人的生命打交道的,大夫下的一付药,护士打的一支针以及对病、幼的护理,都来不得半点轻率、含糊。任何玩忽职守,都可能引起重大事故发生。就象开头讲的那个“不幸中之万幸”的婴儿吧,如果再晚发现一个时辰,岂不窒息死亡?
当然,避免医疗护理事故,首先要靠教育,但仅仅靠教育还是不行的,必须把医疗法规、奖惩制度健全起来。开头讲的那个当班护士,受到了记大过处分、停发半年奖金。这样处理就比较有理、有力。我想,加强教育和提高技术、健全制度紧密相结合,不仅医疗卫生战线十分必要,其他部门也十分必要。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从中学生退学看改革招工办法的迫切性
最近,记者在江苏省徐州市等地采访,许多中学教师反映:目前一些中学生不愿读书,纷纷退学。徐州市中学生的退学率达10%之多。该市第十九中学,去年暑期高中一年级招生224名,现在只剩下150人;原来初中二年级有6个班,升到三年级只剩下4个班。近三年来,这个学校退学额达到一千多人。许多学生为什么要退学?这与招工办法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去年下半年该市招工时,教育局所属的31所中学一下子就有一千多人退学。尽管教育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
招工和就业,本来是一种正常的事情,为什么对教育会有这么大的冲击呢?记者请了部分教师和学生座谈,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发人深思。
招工择优录用的政策未能真正贯彻执行。有个学生说:“反正招工择优也不择文化之优,上不上学都一样。”比如常州市,纺织系统认为视力好,身体棒,年纪小,腿快手巧,就是要择的“优”;而铸造行业择的“优”,则是体强力大,文化水平低也无妨。这样“择优”,在学生中不同程度地留下了“读书无用”的印象。当然,各行业情况不同,择优的标准不能强求一致。但是,放弃文化知识之优,起不到鼓励青少年奋发学习的作用。
现在实行的子女“顶替”办法,以及许多企业招工时都留下相当数量的“内招”指标,用以照顾本单位职工子女和各种关系,也使得择优录用难以实行。徐州市中途退学的学生中,有很多是父母为他们找好了门路,或者父母退休可以顶替。而一些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如果无门,就业便困难得多了。
许多申请退学就业的学生还说:多上几年学,就少几年工龄,学历不如工龄实惠。目前,在职工待遇方面存在着不讲学历的不合理现象,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毕业后就业和高中毕业后就业,现在学徒期限一样长,工资也没有差别,而工龄在晋职、晋级时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就促使一些学生放弃读书,尽量争取早就业。
就业,是中学生当前面临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96%的高中毕业生进不了大学,许多人又不能很快就业。在这种情况下,招工办法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对他们的影响就特别大。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许多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提出:必须尽快地对中等教育结构和劳动制度作必要的改革。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实行企(业)校联办,把教育和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工厂企业招工应严格执行择优录用的政策,重视文化知识的考核,坚决杜绝走后门。逐步实行工资改革,从待遇上鼓励人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本报记者
蔡名照


第3版()
专栏:

湖南医学院专家教授看专科门诊
病人不再为找不到有经验的医生而烦恼了
据新华社长沙电 在湖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人不再为找不到有经验的医生诊病而烦恼了。每周在规定看专科门诊的时间内,专家教授们在那里静候病人就诊。
专科门诊是为专治某种或某一类型疑难疾病而设置的。这家医院迄今已设置三十多科,安排了43名科主任、教授和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在这里值班。专科门诊每周开放一至三次,每次都有五百多名普通门诊难以确诊的疑难病人应约前来诊治。
有经验的医生到门诊第一线看病,提高了医疗质量,疑难病确诊率达到90%以上。
医院开设专科门诊,也便于医生总结临床经验和开展临床研究。专家、教授现场传医,还有利于培养有专长的中青年医务人才。


第3版()
专栏:短评

招工实行文化考核好!
上海郊区一些社队企业招收工人,严格实行文化考核。这种做法有利于提高工人素质,又可以鼓励青少年学习,进一步办好教育事业,值得提倡。
据不少地方反映:他们那里的招工办法有不少弊病,对学校教育冲击很大。比如,有些企业在招工时留下相当数量的“内招”指标,照顾本单位职工子女和各种关系;有些职工子女不管文化程度如何,只要父母退休就可以“顶替”;有的地方在招工时虽说要考核、择优,但实际并不择文化知识之优,而且“走后门”歪风盛行。工人进厂以后,也不管其学历和水平如何,工资待遇、学徒期限没有差别。凡此种种,都使得学生感到学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甚至学还不如不学,严重挫伤了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学生不愿好好读书,甚至随意中途退学,与这些招工办法的弊病有很大关系。
不合理的招工办法非改不可。不改,择优录取就是一句空话。不改,不仅影响教育事业,贻误青年一代,而且无法提高职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影响经济建设事业。
招工办法和劳动制度分不开。现行的劳动制度不尽合理,改革势在必行。进行改革当然会碰到各种实际问题,会有阻力。因此,需要谨慎从事,稳步前进。但稳步前进不是畏难却步。改革劳动制度是顺乎历史潮流的趋势,绝大多数群众是欢迎的。上海市郊区香花公社群众说:“招工用人,以前靠找关系,如今凭真才实学,我们拥护。”就是一个证明。对改革招工办法和劳动制度要有个积极的态度,凡是现在能够改革的,应该象上海市郊区一些社队那样,尽量早改,不要等待;凡是现在改革起来有困难的,也应抓紧调查研究,为改革创造条件。


第3版()
专栏:

渴求知识的人们
——一九八○年全国书市掠影
清晨,人们纷纷赶到书市,争相购买自己喜爱的书籍。
身残志不残的女青年拄着拐杖,到热闹的书市买书。
著名作家丁玲来到书市,人们将买的新书请她签名留念。
(本栏照片为本报记者沈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