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选拔中青年干部值得警惕的一个问题
前不久,我去某地了解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的情况。当地各级党委对这一工作都很重视,积极地进行选拔,有的已选到领导岗位。这些被提拔上来的干部,绝大多数是称职的,为群众所称赞。
在选拔中青年干部中,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林彪、“四人帮”横行期间提拔了一批干部,很多人犯过性质、程度不同的错误,他们大部分在粉碎“四人帮”以后,逐渐认识自己的错误,愿意改正。但是,也有少数人仍然坚持所谓“造反有理”的观点。其中有的表面装出“老实”、“积极”、愿意“悔改”的姿态,暗中却串连“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的“小兄弟”,发泄对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不满。个别人甚至扬言:“十年后你们看,××市还是我们的”,“几年来,他们叫咱们说清楚,有朝一日,咱们得叫他们说清楚,文革中给他们180度大哈腰,将来给他们360度大哈腰。”有的人察颜观色,奉迎吹拍,投领导之所好。目前,这些人有的还在领导岗位上,有的上级领导已予免职,下级机关又予复职;有的下台不久,又被当作选拔对象。为什么发生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是:
一、某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路线不对头,对中央提出的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必须坚持的三条标准理解得片面了。忽视“德”的要求,没有着重看是否真正地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不从思想和政治路线上考察干部;只看一时一事,没有历史地全面地考察干部的思想品质。
二、对“文革”中提拔的干部,不作历史地考察,不看他们是否真正端正了思想政治路线、转变了立场,而是被一些人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觉得“好使唤”、“听话”,对他们失去了应有的警惕。
三、用派性观点识别干部。有些领导干部,“文革”中曾站在一派,或者为一派头头所保过。为感“恩”报“德”,如今,又反过来保派头头,不仅不清查这些人的问题甚至罪行,反而加以庇护、提拔、重用。
上述现象虽属少数,但已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警惕和不安。有的老同志说:“他们人数不多,能量不小,权落在这些人手里是个隐患,究竟是谁家的接班人?危险呀,我们实在不放心。”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这个问题已引起有关党委的重视,正着手解决。
本报记者 吴锡华


第3版()
专栏:短评

不能忽视“德”的要求
记者来信提出的问题确实值得注意。我们要把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丝毫不能动摇。
但是,对待“文革”中提拔的犯过错误的干部,必须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我们当然不能象林彪、江青一伙对待不跟他们走的人那样,采用搞臭、打倒,使之“永世不得翻身”的方法。我们要坚持党的一贯的干部政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给出路”。
对待一度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欺骗,犯过一些错误,后来确已觉悟,并在行动上真正改正了的,应该一视同仁,照常使用。那些跟随林彪、江青一伙造反起家的帮派骨干,坚持帮派思想不改的人,打砸抢分子,决不能重用,不能留在要害部门,更不能作为选拔对象,绝对不能提上来,一个也不能提上来,已经在领导岗位上的,必须坚决撤下来。在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时,对这类人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因为这类人最擅长的本事就是搞政治投机,在一定的时期内,他们可以装得十分“老实”、“听话”、“积极”。对这类人我们不但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用其“行”检验其“言”,看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用“行”来检验他们是真改还是假改。我们千万不能让他们利用选拔中青年干部乘机上台。如果不提高警惕,把权力交给他们,必然会给党的事业带来无法预料的祸害。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切莫为一些人的表面现象所蒙蔽。在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工作中,一定要正确地掌握和运用三条标准,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这个前提下,实现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第3版()
专栏:

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党委书记杨焕章
离职前为整顿好企业作出新贡献
本报讯 记者李彦报道:辽宁省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党委书记杨焕章,“四人帮”横行时期帮派势力逼他交权,他坚守岗位,拒不交权;如今,他为了腾出位置,让年富力强的干部接班,主动请求退休。最近,上级批准他离职休养。
杨焕章今年60岁,1937年参加革命,原在部队任师政委,1964年到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任党委书记。“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无端扣上了“反革命组织黑后台”的大帽子,并以“现行反革命”的罪名,于1967年1月被投入监狱。在监牢里,他受了严重冻伤,右手五指全部坏死,左手剩下四指,只有小指好使。栽赃未成,人被释放,但双手已经残废,生活不能自理。当时,“四人帮”帮派势力一再逼他交权,他与之展开坚决的斗争,拒不退让。
粉碎“四人帮”以后,杨焕章的心情无比振奋,决心为党作出新的贡献。然而,多病的身体和残废的双手,使他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产生了退休的念头。但是,当时企业的整顿工作刚开始不久,好多事情还没有头绪。杨焕章想:“要交班得交出个好班,决不能交个乱摊子。”于是,他和其他厂领导成员一起,展开了紧张的医治工厂创伤的工作。
十年动乱中,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是个派性加武斗的窝子。一件在全省挂了号的大案,纠缠多年,还是没有头绪。面对复杂的局面,杨焕章既没往上推,也没绕开走。他白天和大家一起到现场调查研究,晚上在灯下看卷,把钢笔绑在残废的秃手臂上记下自己的判断和意见。没出三个月,弄清了案情,使全厂很快平反了涉及610人的冤假错案和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了全厂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在这同时,杨焕章抓紧企业整顿工作。在前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全厂搞了三次质量大检查,建立和健全了从技术操作到技术管理,从半成品检验到成品出厂标准等150多项管理制度;建立了以会计师和经济师为首的经营管理系统。杨焕章还和厂党委委员一起,解放思想,大胆地从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类专业人员中选拔管理干部。
一系列艰苦的工作,使“文化大革命”以来一直是“老大难”的工厂,很快变成了辽宁省的先进企业。
就在这全厂同欢,人人高兴的时刻,杨焕章向上级党组织写出了退休申请书。不久前,沈阳市有关部门批准他离职休养。
杨焕章离职休养以后,继续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关心工厂,关心工人。早早晚晚,人们经常看到他往来于群众之中。


第3版()
专栏:

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
非党技术员孙祖培被选为副县长
本报讯 记者曾祥平报道:浙江省萧山县临浦区农技站非党技术员孙祖培,今年6月被选为该县副县长,受到群众的欢迎。
孙祖培今年44岁。1961年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学过栽培育种专业,同年11月分到萧山县戴村区农技站,后又调到临浦区农技站工作。他热爱农业技术工作,长期生活在农村,与农民打成一片,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培训社队农技人才。经过近19年的工作实践,他在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栽培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1978年被提拔为农技站副站长。今年6月,在萧山县召开的第七届人代会上,他被多数代表推荐为副县长候选人。代表们认为,萧山县的水稻种植面积占总农田面积的60%左右,需要有水稻栽培专业技术人才来领导农业生产。孙祖培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拥护党的思想政治路线,热心四化建设,又有比较丰富的水稻栽培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年富力强,虚心好学,是适当的候选人。民主选举结果,他以多数选票当选为副县长。
孙祖培就职以后,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虚心向老干部学习,积极运用自己的专长指导农业生产。夏收夏种时,由于低温多雨,临浦、戴村地区一些社队稻谷发芽,他与当地干部、社员及时研究出潮谷、湿谷的处理方法,减少了损失。8月间,他和同志们深入到水稻地区调查研究,发现今年全县晚稻普遍由于插种季节推迟,气温低,不健秆,长势缓慢,如果不加强田间管理,势必影响秋后产量。他立即和县有关农业部门商量,紧密联系晚稻栽培情况,提出了加强晚稻培育管理的生产措施,并举办水稻区的基层干部讲座,给他们讲授了晚稻栽培知识和管理措施,进行技术指导。9月初,他听到围垦区部分晚稻出现叶瘟病,已蔓延五万多亩,立即赶到围垦区,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使晚稻病害及时得到防治和挽救。社员们说,内行领导生产就是不一样,孙祖培能够发现毛病,又能开出药方。今年萧山县虽然低温多雨,但晚稻长势良好。


第3版()
专栏:

湖南双峰县农村办公室主任魏松岳,努力学习农业科学知识,最近写了一本五万多字的《农业科技手册》,对本县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栽培等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新华社记者 李远修摄


第3版()
专栏:记者之声

这样处理房产纠纷对吗?编辑同志:
现在,向你们反映一件事:我家住在西城区后库茅屋胡同11号。7月29日上午9点30分,厂桥房管所的房管组长陈某指挥三十多人冲上楼来,说来帮我们搬家。我们一家人护着东西不让动,他们硬抢硬搬。楼梯扶手被挤倒,窗上玻璃被砸碎,门板被卸走,一直到中午12点,除了一只床、一只碗柜外,其它所有的东西,连泡在盆里的脏衣服,摆在桌上的饭菜都运走了。我们现在用的和穿的,都是向亲戚朋友家借来的。
这栋两层的楼房是我家祖传房产。1966年9月,我们被赶了出来。1978年冬天,我们向西城区房管局和厂桥房管所提出落实私房政策的要求,他们回答“要研究研究”,要我们“等一等”。今年5月,厂桥房管所没有征求我们的意见,便把已经空出三年多的二层楼翻修改造,并决定把这层楼分配给大拐棒胡同的拆迁户。我们多次交涉均无效,不得不于7月27日清晨自行搬回。厂桥房管所说我们是“强占公房”,就强行把我们的家具等装了两卡车运走。希望报社派记者来调查。
北京师范学院 张德华


第3版()
专栏:

调查附记
记者走访了北京市、西城区、厂桥房管部门,并到茅屋胡同11号及其附近的居民家、居委会、派出所作了调查。
7月27日清晨,张德华一家搬进了茅屋胡同11号的二楼。7月29日上午便发生了厂桥房管所强行搬运张德华一家东西的事件。当时围观群众一百多人,这件事在群众中引起了很大的议论。
据记者了解,这栋楼确是张德华祖传下来的。1966年以前,张德华自住楼下,楼上的房屋分租给几户房客。1966年8月19日,房管部门确定二楼的房子为公私合营房。目前,一楼的产权没有争议,二楼的产权因为张德华认为“文革”时期的手续无效,同房管部门发生争议。1966年9月,张德华被迫迁出,1970年,二楼的房子被一项工程征用,让房客搬到一楼。1976年以后,二楼的房子一直空着,今年,房管所翻修了这层楼。现在,张德华认为,房管部门应动员房客搬回二楼。如果一楼房客不愿搬回,他们可暂住二楼,但是房管所却决定把二层楼分给拆迁户。考虑到如果有人搬进了这层楼,落实政策一事更没有希望了,所以张德华才于7月27日自行搬回。
厂桥房管所的负责同志承认茅屋胡同11号的一楼房子是属于落实政策的范围之内,但现在有住户,暂时无法满足张德华的要求。二楼是公房,所以强搬张德华一家的东西,是“处理强占房”,如果向法院起诉,要等好长时间才会判决,这层房子急于分配,所以才采取了这个行动。据厂桥房管所说,他们已写了起诉书,准备向法院控告张德华强占公房。而张德华一家到处申诉,要求落实私房政策,归还东西,赔偿损失,处分违法人员。
北京市房管局办公室的一位同志说,在北京市,此类房产纠纷屡有发生。根源是十年动乱中北京几乎所有的私房都被收缴,被强占,以致造成了今天尖锐的矛盾。现在国家的政策是承认私房所有权,归还被占的私房。但是,北京市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私房的问题。这样,大量的矛盾便集中到了房主和房管部门之间。
记者认为,大量私人房产被占,是十年浩劫留下来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落实私房政策是一件维护宪法,促进安定团结,推动四化建设的大事。由于国家财力、物力有限,不可能马上把被占的私房全部归还原主。但不应采取无期限拖延态度,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创造条件,使问题逐步地得到解决。张德华家和厂桥房管所的纠纷,只是这类纠纷中的一例。茅屋胡同11号房屋二楼的产权问题,应依法解决。至于张德华家被强行搬走的东西则应退还原主。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忘我的人
——记共产党员梁匡民烈士
广东省湛江地区外贸局粮油食品进出口支公司水产股长梁匡民同志,在今年第七号强台风来袭时,为保护国家财产而英勇献身。
梁匡民于1960年调到湛江地区外贸局粮油食品进出口支公司,担任水产股股长。从1961年起,每次广交会,他都作为交易员参加对外成交活动,还担任过水海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谈”,结识了很多外商。有些外商,向梁匡民送礼,都被他一一谢绝。
水产股每年收购的水海产品,常有些残次品按内销低价处理。但他总是按照规定,把这些残次商品批给饭店、酒家或集体单位的食堂,自己从不占这些便宜。梁匡民对亲戚朋友也不讲私情。今年春,他的侄子结婚,要梁匡民供应一些鱿鱼、大虾。梁匡民生气地说:“你以为公司是我们家开的吗?你想要鱿鱼、大虾?半两也办不到!”
对于梁匡民这种行为,有人敬佩,也有人议论:“有权不用,真是傻瓜。”梁匡民坚定地回答说:“己不正就不能正人。要刹住以权谋私的歪风,就要从自己做起!”
有一次,外省一位同志来湛江,提出要200斤一级的海蜇皮当药用。领导同志已同意,但梁匡民给卡住了。他说,一级品要出口,只能给次品。领导采纳了他的意见,收回了原来的批条。
今年初,某县有一位同志来到梁匡民的宿舍,想向他要一些渔需品。这位同志说:“我知道你在这里住就好啦”,“你家里的摆设太简单啦”,暗示要给他送礼。梁匡民看出了他的来意,便说:“有事到办公室谈,一切按制度办,想用送礼来和我交换渔需品,党纪国法都不容呀!”这一针见血的话,把来客说得满脸通红。
今年6月27日,气象台发布了五号台风来袭的警报。预报的风力是七至八级。这天下午,已经收购到一千三百多斤活海鲜的“中食26号”收购船的船员们,看到风力不大,便离开避风场所,把船驶回到霞山海滨的长桥码头,打算上岸买菜、加水。梁匡民听到这个消息,连声说,怎么这样冒险!快快叫他们驶到避风港去!说完,自己便蹬着单车,赶到长桥码头。只见海面上巨浪滔滔,连一只船的影子也没有。老梁几次跑遍海滨,都没打听到“中食26号”的下落。第二天,他冒着六、七级大风,请求一位老船长开船载他出海去寻找,终于找到了“中食26号”。船上的职工们,一个个顿时热泪夺眶而出。
今年7月21日,气象台发布了第七号强台风来袭的警报。次日一清早,梁匡民就到所属单位布置、落实防风措施。忙了一个上午,刚回到食品进出口支公司,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了:“海上仓库”——浮排的两只铁锚被人偷去一只,浮排可能经不起冲击,给台风刮走。听到这个消息,梁匡民的心急得油煎火燎似的。他带着几位干部立即来到长桥码头。他们看到,浮排正在海面颠簸,很不安全,最好把它拉上岸。可是,这12米长、8米宽、几千斤重的浮排怎样才能拉上岸呢?梁匡民苦苦思索着。回到公司,他和一些同志研究这个问题。有的说,拉不上来算啦,二、三千元的浮排,就让它听天由命吧!老梁却语重心长地说:不要轻视这两三千元的东西,这个“海上仓库”一次就可以保养几千斤活海鲜,多赚很多外汇,为四化建设作贡献。后来,有人想出一个主意,用吊车把浮排提上岸。
他们到处找吊车,一直到下午三时许才找到。老梁随即带着五名职工赶到现场。这时,狂风夹着大雨,刮得人都站不住。一排排小山似的浪头,呼啸着直往码头扑来。浮排在风浪的冲击下剧烈簸荡着。吊车只能停放在离浮排很远的大道上,根本无法操作。看到这情景,有人又想打退堂鼓。老梁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抢救它!吊车司机说,吊浮排,只有先把浮排拉近吊车才行。老梁说,那就干吧!
于是,大家不顾风吹雨打,紧紧地攥住缆绳,沿着码头奋力把浮排往前拉。风越来越大,凶猛的浪头,劈头盖脸地直压过来,打得大家睁不开眼,喘不过气。然而,在老梁的带动下,谁也顾不上抹一把脸上的海水,只是一个劲地往前拉。浮排在风浪中艰难地向岸边挪动着。就在这即将胜利的时刻,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一个三、四米高的浪头拥着浮排,突然“轰”的一声撞到了码头的边沿,瞬即又带着浮排撤下去。随着浮排的起伏,缆绳猛然绷紧,竟把站在最前面的老梁刮进了骇浪汹涌的大海,压在浮排底下……。直到第二天中午,风平、雨停、潮水退了以后,人们才在老梁遇难地点附近的海底,找到他的遗体。
噩耗传到老梁生前所在单位,许多人忍不住失声恸哭。大家为失去一位好同志而悲伤,为党、为人民失去一位好党员、好干部而惋惜。最近,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他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
蓝爰宽 李观湖 何 新 杨子太


第3版()
专栏:

司买提主动维护军民团结
在天山南麓的新疆阿克苏地区,人们交口传颂阿克苏县政协委员司买提阿訇主动调解军民矛盾,加强民族团结的事迹。
8月13日,驻军某团一营的几个战士在训练时,不慎将阿克苏县食品公司羊场维吾尔族职工巴吾东家的坟墓损坏了。巴吾东发现后很气愤,其他维吾尔族群众也很有意见。有人主张大伙到部队营房去闹,一场冲突眼看要发生了。这时,正在现场的阿克苏县维吾尔族政协委员司买提阿訇急忙出面调解。他一面对情绪激动的巴吾东和其他群众进行耐心的劝导,一面亲自带领巴吾东和几位群众代表到部队反映情况,向部队领导提出批评意见。他考虑到部队做巴吾东的思想工作有困难,自己主动向巴吾东进行思想工作。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和巴吾东所在的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买买提尼亚孜三次和巴吾东谈心,同他一起回顾解放军进疆以来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为各族人民办好事的事迹,讲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语重心长地对巴吾东说:“‘羊群散了豺狼高兴’。解放军是我们边疆各族人民的子弟兵,他们办了错事,我们要真心实意地帮他们改正错误,千万不能赌气闹事,让坏人钻空子!”巴吾东想通以后,司买提带领巴吾东和群众代表到部队开座谈会,与部队共同制定加强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的措施。
部队领导同志对这件事很重视,团长王乃文和政委郭培德对事情经过作了详细调查,及时派出副政委黄志发带领有关人员到巴吾东家作自我批评,并很快组织人力,修复了巴吾东家的坟墓。原来在墓地附近有条水渠,容易损坏坟墓,战士们还主动将这条水渠填平,另修了渠道。同时,在墓地周围作了标记,插上“不准在群众墓地训练、取土”的牌子。尔后,他们还六次派人向当地群众征求批评意见,并召开党委会,就这件事认真检查部队在执行民族政策和群众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部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民族政策再教育。当地群众对这件事的处理,一般都很满意。
胡官平


第3版()
专栏:

《中国法制报》开辟《选举法讲话》专栏
本报讯 《中国法制报》开辟了《选举法讲话》专栏,陆续介绍选举法的基本内容。
《讲话》的内容有:为什么修改一九五三年的选举法,新《选举法》做了那些重大修改,选举法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选举的组织和程序以及对破坏选举的制裁等。这些文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新选举法的基本内容。《讲话》共分九讲,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对于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正确理解和执行新《选举法》,搞好选举工作,很有帮助。
《中国法制报》是从今年8月16日开辟《选举法讲话》专栏的,每周登一讲,截止10月10日,已登了6讲,其余3讲将于11月中旬登完。
白益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