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二十多位自然科学家呼吁:
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
本报讯 记者曹光晖报道:在成都召开的全国首次自然保护区区划工作会议上,20多位著名自然科学家发出:“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已成为我国当务之急,各级领导和各部门以及全社会都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呼吁。
科学家强调指出,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作违背客观规律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破坏,已经或正在危及人类本身生存和社会经济繁荣。据有关的国际组织统计,近几年来,全世界平均每年约有500万公顷耕地,由于侵蚀、盐渍化和污染等人为原因的影响,不能再用于耕种;因滥垦、滥伐、滥牧等原因,造成土地沙化的面积平均每年约6万平方公里;地球上的原始森林由19世纪的55亿公顷左右,已急剧减少到约28亿公顷,生物物种也减少了500万到1,000万种,现在平均每天至少要消灭一个物种。我国的情况更为严重,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按人口平均的相对数,大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相当严重,不少野生动植物已经灭绝或基本灭绝,水和矿产资源的破坏也很惊人。这就形成利用、消耗资源和保护、管理资源之间比例的严重失调,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损失和威胁。
一些专家、教授认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的大事。做好自然保护区区划和管理工作,是保护国家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特别是拯救和保存我国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种源的重要措施。它对于开展科学研究,扩大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监测人为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促进生产、文教、卫生、旅游等事业的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都具有重要作用。他们说,国际上常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百分比,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事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一些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0%以上,一般国家也占4%左右,而我国仅占0.17%。不仅数量少,面积小,而且类型单一。他们大声疾呼,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领导,把自然保护区的区划、建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对这次会议拟将我国自然保护区增至三百个以上、总面积扩大到国土面积1%的计划,应尽快落实,作为我国当前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来抓。
为了保护好自然和自然资源,到会的科学家们还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有的建议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方式,把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方针政策和科学知识等,不断地向领导、群众和社会作广泛宣传,形成“爱护自然光荣,破坏自然可耻”的舆论,把学会掌握、运用自然规律和保护大自然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有的建议正确处理好自然保护区同当地社队的关系,根据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兼顾的原则,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努力解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具体困难,从而促进自然保护事业向前发展。


第2版()
专栏:

保护野生动植物
本报评论员
搞好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是当前需要引起充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我国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就注意自然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极左路线的长期干扰破坏,我们有些工作又没有做好,对野生动植物乱捕滥猎、乱砍滥伐、超载过牧、酷渔滥捕、盲目垦荒等现象相当严重,以致许多有经济价值和学术意义的生物濒临枯竭。据调查,野马、高鼻羚羊、新疆虎、犀牛、白臀叶猴、豚鹿、朱鹭、白鹤、黄腹角雉、台湾蓝鹇等十种珍贵鸟兽已经灭绝,大熊猫、长臂猿、黑金丝猴、灰金丝猴、海南坡鹿、老虎、野象、野骆驼、儒艮、扬子鳄等二十余种珍贵动物也接近灭绝。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经营,引起部分地区自然生态平衡失调,水土流失严重,沙化土地扩大,水旱灾害频繁,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灾害性的恶果。我们必须为此大声疾呼:赶快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抢救正在遭到毁坏的各种动植物资源。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事业的一项基本建设,是目前合理解决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这个矛盾的可行办法。这是拯救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种源、保护那里的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它将成为对野生生物资源、自然历史遗产和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管理和建设好自然保护区,对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促进国际科学技术合作,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上要求保护自然的呼声日益强烈,对建立自然保护区十分重视。我国的自然保护工作大大落后于许多国家。当前有些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0%甚至20%以上,一般的国家也占4%左右。我国疆域辽阔,自然条件、自然环境类型多样,野生生物资源丰富,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却只占国土面积的0.17%;即使这样少的自然保护区,还在继续遭到破坏,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们要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不仅要管理建设好已有的自然保护区,还要根据各地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不同类型,进一步进行区划,分期分批地增建一批自然保护区,逐步在全国形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网。
有些同志把自然保护区看成当地发展经济的包袱,这是不对的。建立自然保护区短期内不易看到经济效果,但它是为长期的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是为后代子孙创造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保养和发展有重要价值的自然资源。我们要处理好当前利用自然和为长远护养自然的关系,把保护自然和发展经济统一起来。有些自然保护区可以适当地开展旅游事业,增加经济收入,以短养长。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保护自然的重要意义,普及自然保护知识;对自然保护区内和附近的群众,这种宣传教育更要做到家喻户晓,以便树立爱护自然的社会风尚。
在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同当地社队群众的关系。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在不破坏自然环境、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前提下,帮助社队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副业收入,合理解决生活用材和烧柴问题。要在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领导下,有计划地组织当地群众参加自然保护区的某些建设、经营和护养活动,给予一定报酬。总之,要善于采用经济办法把保护区的建设和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结合起来,使群众感到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使他们得到经济利益,提高他们对自然保护区的主人翁责任感。那种统得过死,只靠保护区少数职工,对当地广大群众严加防范的作法,是脱离群众、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的。要加强法制,对少数蓄意破坏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人,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和法律制裁,并追究领导责任。
自然保护区是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重点保护区要设置精干的科研机构,配备一定的科研人员。有关科研单位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坚持经常性的科研和教学活动。这既有利于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又为国家四化建设培养造就了人才。


第2版()
专栏:

推广科学方法 发展养鱼事业
国家水产总局举办网箱养鱼技术学习班
新华社郑州电 国家水产总局最近在河南省商城县鲇鱼山水库举办网箱养鱼技术学习班。
网箱养鱼是近年来我国推广的一种先进的科学养鱼方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产量高、管理容易、方便捕捞等特点,平均每亩水面产鱼一般比池塘高10倍以上。为了充分利用我国自然水域,尽快把渔业生产搞上去,多养鱼、养好鱼,水产总局决定在网箱养鱼效果好、库区秩序安定的鲇鱼山水库举办网箱养鱼学习班。参加这次学习班的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6省、市、自治区的50名学员,学习内容分为网箱结构和网箱养鱼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两部分。学员通过两个半月的学习和实际操作,基本上可以掌握网箱制做和网箱养鱼的生产全过程。


第2版()
专栏:

开展木材综合利用 增加社员个人收入
将乐县制止乱砍滥伐保护林木
据新华社福州电 福建将乐县广泛开展木材综合利用,增加了社队和社员个人的收入,也有效地制止了乱砍滥伐,保护了森林资源。
将乐县是福建省的主要林区之一,木材蓄积量达1,500万立方米。但长期以来,由于森林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工副业生产发展缓慢,造成社队和社员要钱花,就上山砍树。
为了制止乱砍滥伐,将乐县曾经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余坊公社周厝大队的经验开阔了将乐县委的眼界。这个大队原来是个穷队,一个劳动日只有三角多钱,许多社员靠乱砍滥伐树木、毛竹过日子。1977年下半年,他们办起了竹木制品厂,开辟了综合利用木材的生财之道,社员们就不再上山乱砍树木了。将乐县委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了周厝大队综合利用木材的经验,办起了137个竹木制品加工厂。
将乐县人民亲眼看到过去弃之无用的枝杈材、边角料等,经过加工竟能换回那么多钱,因而开始把木材当成宝贝,把森林资源看成“命根子”,精心管护。过去每年“小秋收”,都要上山砍伐三、四万立方米围径四、五厘米的“杂木棍”,现在已基本上不再砍伐了。


第2版()
专栏:新疆通讯

北沙窝的“雄鹰”
——访哈萨克族猎人哈依沙
一只10公斤重的猎鹰,头上戴着“套麻嘎”(鹰帽),英武地站在它的主人套有“别尔莱”(皮袖筒)的右胳膊上。主人叫哈依沙,是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白杨河牧场芦塘沟大队的哈萨克族牧工。他骑上枣骝马,在准噶尔盆地东沿的北沙窝一带奔驰。
突然,他发现在前面几簇红柳丛间,有个灰团团在蠕动。“卡斯克尔(狼),我的冤家!”哈依沙几乎叫起来,随即摘去鹰头上的“套麻嘎”,打了个呼哨。猎鹰机警地望了望,蓦地腾空飞起,盘旋了一阵后,象黑色的闪电冲向蠕动的灰团团。
狡猾的恶狼开始没命地奔跑,然后将屁股蹲在地上,直起身子,前肢不停地在空中划上划下,张着嘴,露出凶恶的牙齿,应付突如其来的挑战。在猎鹰和恶狼搏斗的战史中,有时候猎鹰因爪子被咬伤或被咬断,进而丧失作战能力,甚至丧失生命。但这只猎鹰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只见它一个俯冲,用两爪把狼的头和屁股牢牢抓住,任其挣扎、打滚,死死不放,并扇动两个一米长的翅膀,用力收拢,只听“咔吱”一声,“铜头麻杆腰”的狼,脊骨被折断了,刹时失去了凶焰。哈依沙催马赶到,驮上猎物胜利而归。
哈依沙在当地是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北沙窝一带早就流传着他救人救畜的故事。一次,有个汉族干部被野猪包围,爬到树上,一天不敢下来。哈依沙急忙赶去营救,打死了一头野猪,把其余的驱散了,才救下了这位干部。
哈依沙不是想象中一顿饭能吃一只羊羔的大块头,而是细条个儿,留着一撮黄胡子,两只眼炯炯有神。令人惊叹的是,他一生打死了几十头野猪和几十只狼,竟连一点皮儿也没被擦伤。
应我们的要求,哈依沙讲了他捉哈熊的故事。一天,他在一个山坡发现熊窝,回来对小伙子哈汗说:“咱们去看看!”快到跟前时,怕有声响,索性脱去鞋子。正当他们贴近熊窝时,躲在外面的哈熊吼叫着扑来,哈汗被熊一下子扑倒,压在身下。哈依沙抡起木棒打去,木棒被哈熊抓住,拧掉。哈依沙乘机跳到熊后,一跃骑到熊背上,两手紧紧抓住熊的耳朵。哈熊见背上有人,摔也摔不掉,没命地朝山中跑去。在一个石崖旁,哈依沙敏捷地跳下,搬起一块石头朝熊砸去。哈熊受了重创,更加凶残。哈依沙跳前跳后,东躲西闪,最后趁哈熊喘气之机,又搬石猛击。哈熊终于被猎人击毙。这时,哈依沙来到熊窝,抱出了两只熊崽。一只抱回不久就死了。另一只在家里养着,他常牵着熊崽逛县城,还到过乌鲁木齐。一次,因熊崽偷吃了羊羔,猎人气急了,把熊崽也打死了。
新华社记者 顾月忠
(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图片新闻

湖北省网箱养鱼发展快
湖北省开展网箱养鱼试验和生产,取得了较好成绩。目前鱼种网箱已遍布省内各地,成鱼网箱正走向大面积生产阶段。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英山县网箱养鱼成绩显著,去年5月份投放的鱼种现在有一斤半左右了。
这是英山县的网箱养鱼现场。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硫磺积压问题为何长期得不到解决?
最近,在社队企业部门采访,看到一封封从各地农村发来的电报和信件,反映他们那里生产的硫磺无处销售,严重积压,呼吁领导机关尽快想法解决。
据了解,目前社队企业生产的硫磺积压已达5万吨以上,不少炼磺的社队工厂即将停炉关门,给硫磺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商业部门也有自己的苦衷,全国库存的硫磺已超过15万吨。不少基层收购单位的仓库早已饱和,资金大量积压,干部、职工心急如焚。
硫磺积压,是因为生产过剩了吗?不是。多年来,硫磺在我国始终是短缺产品,现在化工部门制酸每年要从国外进口三十多万吨。那么为什么出现这种一方面国内产品积压,另一方面却在用外汇进口的怪事呢?这里一个直接原因是价格问题。进口硫磺经外贸部、化工部补贴后卖给硫酸厂,远比国内硫磺商业调拨价便宜。
鉴于这种情况,多数部门认为应该减少进口,合理解决差价问题,以支持和发展国内硫磺生产。今年2月间,商业部和化工部曾经给国家计委送过一份关于使用国产硫磺生产硫酸的报告,双方都愿本着不亏不赚的原则出售和购进,差价部分要求财政部补贴。可是财政部不同意,理由是现在国家经济困难,无钱可补。至于进口硫磺,那是外贸部、化工部出钱补贴,与财政部无关。
既然补不了,能否大幅度地降低国内硫磺的价格呢?商业、化工和社队企业部门都不赞成。因为现在社队的炼磺厂分散在深山,土法生产,过分压低价格势必使社队企业亏本。商业部门又提出一项变通的办法,就是有外商订货,能否允许硫磺出口;或者减少进口,用国产硫磺顶替,外贸部门以进口价格将这部分外汇交地方处理,差价由地方支付。外贸部门认为此法不行。同一种产品又出又进,不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以出顶进的办法也不妥。国家的外汇来之不易,应当用到更为需要的地方去。
就这样,讨论来,讨论去,时间过去了七、八个月,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其实,问题的实质在于补贴钱该从哪家的口袋里来掏的问题。无论财政部补贴,或是外贸部拿钱,都是国家的经费,只要能通盘考虑,合理解决,就不至于一个部门卡住,整个事情就无法解决。有关同志认为,解决硫磺积压问题,应该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打破划地为牢的现状。把经济搞活,才能利用和发掘国内的资源,发展硫磺生产。
本报记者 毛荣方


第2版()
专栏:

永济县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
解决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的一些具体问题
据新华社太原电 新华社通讯员朱福来、新华社记者杨玉良报道:中共山西省永济县委针对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出现的许多具体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去年以来,永济县农村普遍推行了包产到组、联产计酬以及包产到劳动力(按劳动力定土地、定产量、定奖惩)等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后,曾出现了一些看起来难以解决的具体问题,比如,生产队的机井怎样管理,浇水问题如何解决?生产队的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如何使用?还有牲口如何喂养和使役、农业基本建设怎么搞、庄稼如何轮作倒茬以及作物收获后的碾打问题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问题,在一段时间里确实把县、社、队一些干部难住了。有些人因此抱怨不该实行责任制,有的人甚至想恢复过去吃“大锅饭”的做法,以图省事。
到底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今年6月份,这个县新调来的县委书记卫东昌发现这些问题后,没急着表态。他带领县社干部到农村调查研究,和社员群众详细进行讨论,使许多问题得到了解决。
一、怎样管理机井,怎样浇水?这个县采取了专人管井,费用包干,浇地计时,井挂地产的办法。比如任阳公社西姚温大队的5个生产队,把10眼机井分别包给5个机电员管理,每眼机井每年的小型维修费是100元,超支自付,节约归己。生产队全年给每个管井人记300个固定劳动日(不浇地时,可以干其它农活,队里也给记工分)。管井人所负责的承浇地增了产,增产部分的1%奖给管井人员,承浇地减了产,按减产部分的0.5%罚管井人员。每亩浇一水的用时,参照历年情况,分井定出,然后以此为标准,计算一组或社员个人浇一遍水的用时,按照这个时间控制用水。这样就大大加快了浇水的进度,做到了节约用水。
二、如何使用农业机械?永济县委认为,不管实行什么形式的生产责任制,都应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不能把机械放置不用。要采取措施,保证和鼓励作业组与社员个人使用农业机械。因此,不管实行哪种形式责任制的生产队(不包括边远山区,耕作极为不便的地方)都坚持了按地块统一品种,统一播种时间,下籽量由包产的作业组或社员个人决定的办法。比如,为了使包产的作业组或社员个人使用拖拉机能增加收入,又不影响拖拉机的管理,这个县一方面采取适当压缩农业用机费用的办法,给包产的作业组或社员个人犁、耙、种一亩地,只从包产的总定工中扣除很少的工分,社员愿意用机械,而计算农机人员的报酬时,生产队却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计算,使农机人员得到好处。这样,包产的作业组和社员都抢着使用,充分发挥了机械的效能。
三、如何喂养和使役牲畜?为了保护好耕畜,这个县一般都采用了队养组用、组养组用、组养户用的办法。不管是哪种办法,都要求两专:专人喂养,专人使役。比如朝阳公社祁家大队第三生产队,实行的是包产到组、联产计酬责任制,全队能使役的牲口共有17头,包给4人专养,由6人专门使役(这些人不包地,不使役时作杂工)。包产小组需要使役时,按照农活量的大小,自己点名,通过队长聘请。使役人员的工分由生产队付给,从包产的作业组中扣除。
四、农田水利建设怎么搞?这个县实行的办法是:较大的工程项目由大队或生产队统一规划,所需投工按劳力和土地往下分摊,施工由大队或生产队统一领导;平整土地,由队统一规划分段,任务到户,分别去干,限期完成,视完成情况进行奖罚。
五、农作物如何轮作倒茬?这个县各社队对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的农作物轮作倒茬问题都很重视。不管实行什么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轮作倒茬时,要求包产的作业组或社员个人服从生产队的统一安排。具体办法有两种,一是地块的茬口变,包产的作业组或社员个人不变。就是说,包种的地块3至5年不变,所包的地块上倒啥茬庄稼就包啥茬庄稼。因为倒茬时往往影响上茬或下茬作物的产量,所以包产指标就要调高或调低。比如棉茬倒麦茬,因为棉、麦产量都要下降,就要适当降低棉花和小麦的包产指标,并给每亩多做的农活付给一定的工分。如果其它作物倒棉花,因为是头茬新棉花地,一般能增产,所以,包产的指标就要比一般地适当高些。另一种是,茬口变,包主变。在作物倒茬中,包产的作业组或社员个人,包产面积不变,水旱地的种类不变,地块随着茬口变。茬口由队里统一确定。
六、遇到天灾或意外情况时,包产指标怎么办?这就要根据具体情况重新确定包产指标。比如,今年任阳公社张华大队第一生产队,在伏旱的紧要关头,一口机井坏了,经过四十多天才修复。这眼机井承浇的30亩玉米严重受旱,造成较大幅度减产。原包产指标每亩400斤,结果每亩只能收120斤至200斤。他们就按一般旱地另订指标为亩产140斤。这样,70%的包产者受奖,受罚的人很少,大家都满意。
七、农作物收获后怎么碾打?永济县采取了这样三种办法:一是场地较多的生产队大场划小,用麦草隔开,分作业组或社员个人碾打。就地过秤,当日入库,留出标准,最后结算,统一分配;二是场地少的生产队,地头估产,分别割运,统一碾打,根据实产,统升统降。估产要细,力求准确;三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生产队,头场用脱粒机脱粒,分作业组或社员个人进行。二场碾打,合在一起进行,按亩分别计算产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