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开绿灯
本报评论员
中年科学家顾之玉在原单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主动请求调离北京,到安徽工作;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了解了顾之玉的处境,积极支持他调动,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开了绿灯。这件事很有意义。
目前,有相当一些单位的为数不少的科技人员希望调动工作,变换环境,一般得不到本单位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的理解与支持。他们往往被指责为“不安心工作”、“闹个人主义”,有的甚至因此受到打击、压制。这种禁锢人才的现象,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格格不入的。
一些单位的科技人员请求调动工作的原因,或者是用非所学;或者是原单位人浮于事,工作任务不饱满;也有的是象顾之玉那样,在政治上和工作上长期受到压制。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要求调动工作的理由都是正当的,都是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表现,不能斥之为“闹个人主义”。如果强制他们,勉为其难,是要耽误人才、耽误事业的。
在一些单位的科技人员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在家一条虫,出去一条龙”。它尖锐地反映了某些单位积压、浪费人才的严重现象。据了解,这些单位多是老所、大所、名牌所,可谓人才济济。一般说来,人才集中是好事,但有时由于人才过于密集,各人的才能反而施展不开。就好比多少匹马挤在一条跑道上,只见马头攒动,不见群马奔腾。而另一方面,有许多单位因人才缺乏,工作又铺不开。这种人才分布的不合理现象,说明了人才的合理流动是多么必要。
但是,一提到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开绿灯,某些领导和搞组织、人事工作的同志就忧心忡忡。有的害怕别人来“挖墙脚”,有的担心放走一个会影响一大片,于是,有的单位就下戒严令,封锁路口。这种“单位所有制”、“部门所有制”的做法对广开才路、人尽其才,是十分不利的。消极地堵截不如积极地疏导。害怕别人“挖墙脚”,还不如反躬自问,检查一下本单位是不是确实有人才受压制或被积压、浪费的现象。如果有,赶快采取措施改变它。采取的措施中,就应当包括向缺乏人才的单位主动输送干部。
还有的同志担心:一开绿灯,人才就会从边远地区倒流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我们提倡的是人才的合理流动。所谓合理,就是既有利于人才的作用的发挥,又有利于科技事业的发展。不符合这个原则的不合理的倒流现象则要努力避免。我们相信绝大多数科技人员是有事业心、有觉悟的,正象顾之玉和表示愿意跟他走的四十多位同志那样。另一方面,为了提倡和鼓励科技人员到科技落后地区和边远地区工作,我们的某些政策也应当作必要的调整,一些具体措施也要赶快跟上。例如:对于科技落后地区和边远地区来说,尽可能建立必要的科研装备和完善情报图书系统,适当提高科研人员的物质待遇,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问题很清楚,哪里的政策对头,那里就能吸引人才。


第3版()
专栏:

加强技术力量 增强产品竞争能力
成都一些企业研究所通过多种途径广聘人才
本报讯 今年以来,成都市一些企业的研究所采用多种途径聘请厂外顾问,加强本厂技术力量,对加速新产品开发,增强产品竞争能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的作法是:
一、聘请对口的专业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当厂办所顾问。成都石油化学厂石油化工研究所,是以研究润滑油脂新产品为方向的。这个厂有四百多人,只有两名工程师。他们聘请了石油部北京石油化工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王世芬、润滑脂研究室主任杨正宇(高级工程师)、张澄清(高级工程师)当顾问。这些顾问几次来厂指导科研工作,及时把国内外有关技术经济情报告知工厂。由于情报灵,产品发展方向对头,这个小厂的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去年创汇80万美元,上缴利润320万元。
二、聘请用户单位的专家当顾问,协作发展新产品。成都化学试剂厂试剂研究所,在参与市场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医院由于试剂缺乏,品种不配套,影响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决定把发展临床试剂作为一个新门类来开发。他们邀请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四川医学院、省医院等单位检验人员组成科研协作组,邀请两位教师作顾问。这些专业人员熟悉国内外检验的新方法、新试剂的发展方向。工厂同他们一起制定统一的分析测试方法,提出需要试剂200种左右。经过安排,工厂今年1至7月已试制出19种。
三、依靠专业学会的力量,攻克技术难关。成都第一铸造厂铸造研究所,聘请成都市铸造学会理事当顾问。工厂成为学会挂靠单位,为学会提供活动场所。学会把支持工厂科研作为自己的任务。汽车在高寒高原地区运行,曲轴容易断裂。工厂决定试制一种新材料制造曲轴,铸造学会便组织会员、包括十几所大专院校和工厂的铸造专家参加攻关。他们连续会战一个多星期,攻下质量关,使该厂生产的曲轴,在高寒高原运行里程大大提高。
四、厂办所与专业科研所联合试制新产品。成都制药四厂生产的硫酸卡拉霉素,全国评比名列第一,销路较好。但从国外的发展趋势看,这种药几年内可能被淘汰,由对抗药性强的病菌有特殊疗效的丁胺卡拉霉素取代。制药四厂注意发挥成都地区制药人才的优势,与四川抗菌素研究所联合试制丁胺卡拉霉素。小试验在研究所进行,工厂派人参加;中间试验在工厂进行,研究所派技术人员参加。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已完成小试,临床试验正在进行。生产这种抗菌素的新车间明年建成投产后,工厂产值将成倍增加。


第3版()
专栏: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科委主任杨士法认为
实行人才交流是当务之急
据新华社上海电 “改革组织制度和人事制度,实行人才交流,是当前人才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科委主任杨士法,最近在就人才问题作学术报告时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杨士法在学术报告中,对当前轻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表现作了分析。他说,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几种情况:一是对知识分子不敢用。只看档案袋,对历史上有过错误的人不分析是否已经改正,是否属冤假错案,不看现实表现、有何专长;二是对知识分子不会用。在新形势下对知识分子队伍状况及知识结构了解甚少,安排落实知识分子工作上常出现用非所学、用非所长的情况;三是对知识分子不重用。中央提出干部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但目前知识分子在各级领导班子中的比例很小,这项工作进展缓慢,阻力较大。
杨士法就改革现行科技干部管理制度,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设想。他认为,实现人才交流是当务之急。目前,可以通过调动、招聘、兼职、聘请、订合同等多种形式,实行有领导的人才流动。要破除人才问题上的“单位所有制”,改变“划地为牢”、“死水一潭”的状况。要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才的作用。上海这方面的潜力很大。各单位可以通过招考、招聘或个人申请、有关单位协商、领导批准等方法,解决现有科技人员中学非所用,特别是用非所长的问题。对于确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应该不受资历、职务等条件限制,破格录用,发挥其专长;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嫉贤妒能等错误思想。上海市准备成立考试委员会,对自学人才进行考试,考试合格者发给大学同等学历证明,给予同等使用。


第3版()
专栏:

中年科学家顾之玉主动请调离京
中国科学院电子所四十多人也表示愿意调离
本报讯 新闻研究生罗荣兴报道:家在北京的副研究员顾之玉,主动要求调到外地工作,已于9月15日到中国科学院安徽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报到。这件事,在他原来所在的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引起了强烈反响,先后有四十多名科技人员表示愿跟顾之玉到安徽工作。
顾之玉今年44岁,从事科研工作已经24年。50年代在国外留学期间,他就曾取得一项发明专利。1965年由他负责研制成功的“太阳灯”,是当时一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1978年,他又负责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束泵浦准分子激光器。
“文化大革命”中,顾之玉因莫须有的罪名遭到残酷迫害,受到错误处分。粉碎“四人帮”以后,电子所的几位老科学家、一些领导和许多群众纷纷为顾之玉鸣不平,但由于某些人作梗,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直到这次调动前,在中国科学院领导同志多次催促下,电子所才给他平反。但他负责的课题组仍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器材、经费,工作很难开展。
几天前,我们见到出差来北京的顾之玉同志时,他谈到了电子所和安徽光机所科研工作的一些基本情况:两个所都有一千多人。电子所是老所,科研人员占一半,助理研究员有395人,副研究员以上有29人,可以说是人才密集的地方,但经费和设备都有限,许多人有劲使不出来。安徽光机所是60年代建立的,科研人员只占三分之一,助理研究员139人,副研究员以上的包括他自己在内才8人,拥有机械和光学加工设备二百四十多台,可以说是设备密集的地方。这促使顾之玉下了请求调动工作的决心。
他的调动请求,很快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领导的热情支持。8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下了调令。在电子所,顾之玉是一个课题组组长,去安徽后被任命为安徽光机所副所长。


第3版()
专栏:

青海支持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
本报讯 中共青海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积极支持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
青海省在去、今两年,从地方财政收入中,拨出500万元补助教育事业。今年7月,中央拨给青海“支援不发达地区资金”3,000万元。省人民政府从中抽出246万元,给牧区少数民族作为教育经费。另外,还拨给牧区六个州114万元,支持新开办的18所寄宿小学。这两年,有11个县新办了民族中学,牧区新办了42所寄宿小学。目前,全省已有民族中学 22所,寄宿小学363所。
今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就改善民办教师待遇问题作了规定。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等地,还根据当地实际,决定提高民办教师的口粮标准,增加公助的工资,并享受医疗费补助。对民族中学和寄宿小学的学生,青海省也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发给一定的助学金。
为了照顾牧区现状和民族特点,偏远牧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入学年龄一般放宽到10岁;对少数民族考生,放宽分数,优先录取。青海民族学院,果洛、玉树等六个州民族师范学校,坚持招生以牧区为主,在校学习以本民族语言为主,毕业分配到民族学校为主,面向牧区,培养教师。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民族中学,刚建校时,没有统编藏文教材,教师只能用汉文教材口头译讲。现在,已将几门主要汉文教材全部译成藏文,并编了藏语法、词汇等补充教材。
马应珊


第3版()
专栏:采访札记

为社办职业中学叫好
江苏启东县寅阳公社最近创办了一所职业中学,受到学生、家长、教师的欢迎。
这所职业中学已开设的有保全、电子、机电和会计四个专业班,学生180人,都是从未考进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中择优录取的,学习年限暂定为一年。
公社为什么要自己花钱办职业中学?寅阳公社的同志说:这是形势逼出来的。寅阳公社社队工厂已发展到43个,今年1至8月工业产值一千四百多万元,务工人员增加到五千二百多人。随着社队工业的迅速发展,管理水平落后和技术力量不足,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现有社办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大都缺乏科学文化知识,不能设计新产品,对购进的一些新设备也不会使用。公社无线电厂招收的新工人,虽经文化考试,但他们没有专业知识,不认识收音机元件,仍然需要重新训练,才能参加实际操作。这样,为农业、副业、社队工业培养专业人才的问题,就自然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公社副书记李学初说:办学培养人才,这是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基础建设,要把目光放远大些。如果专业人才培养不出来,社办工厂技术不过关,总是生产老产品或者出废品,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在竞争中会被淘汰,那才是真正的不合算哩!
但是,据记者了解,现在不少地方还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江苏省68个县市,已经有二十多个县、两个市郊社队工业的产值超过了1亿元,约有120个公社社队工业产值超过1,000万元,论条件,与寅阳公社不相上下。这些公社,是不是可以借鉴寅阳公社的做法,拿出一些钱和力量来发展职业教育?
本报记者 张竞 韦顺


第3版()
专栏:

广泛交流 自由讨论
——访旅美同胞、青年教授丘成桐、郑绍远
参加今年8月北京国际微分几何和偏微分方程讨论会的中外著名数学家中,有两位年轻的教授——旅美同胞丘成桐和郑绍远。丘成桐今年31岁,是数学界崛起的新秀,去年荣获“1979年加州科学家”的称号,并取得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终身教授的职位。郑绍远也刚30岁出头,现在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副教授。这两位身居异国的青年数学家,对祖国的科学事业十分关心。会议期间,他们围绕科研与教学如何搞活的问题,向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这次我报告后,没有人提问题,很奇怪。”性格豪爽的丘成桐,说话开门见山。他说:“美国自由讨论的空气很浓,不仅在研究人员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都自由讨论。有时我就请学生讲,或者找一些比较深的论文给学生看,请他们讲解,大家可以提问,一起讨论。”他认为国内学术讨论的风气不够。郑绍远也有同感。他们对国内学术界很少交流,甚至互相保密的现象很有看法。郑绍远说:“听说,国内要等到研究人员做报告时,才知道他做了什么工作。而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想法,遇到什么困难,随时都与别人讨论,大家也会帮助出些主意。”
两位教授认为,目前国内的研究人员很少到大学兼课,这对于出人才和出成果,都很不利。丘成桐特别强调搞研究的一定要同时搞教学。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他在做研究工作的同时,还在大学和研究院任教,开两门课,带两个讨论班。他说:“做研究工作的多与学生接触,很有好处。学生们年轻,无所顾忌,常常你一言,我一语,提出许多问题。多与他们接触,可以活跃自己的思想。搞科研,思想要活跃。”谈到这里,他建议说:“科学院有些人没事做,可以让他们去教书嘛!”郑绍远说:“教育是基础,要注意普遍提高学生的水平,不能只靠几个神童、尖子,科学的前途不在这里。”
两位教授对国内大学留本校毕业生当教员的做法也提出了意见。他们说,中国大学专业分得太细,不注意通才教育。而专业老师又总是强调自己教的专业如何重要,一教就几十年。他的学生又教这个专业。这样,不仅专业知识越来越窄,还容易形成山头,对科学发展很不利。美国就不允许本校毕业生留校工作,而且研究所和大学都采取聘请的办法,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在一个单位工作。郑绍远就已经调换过几个单位了。记者问他,工作单位经常调换,对研究工作是否有影响。他笑着回答:“有一些麻烦,比如经常要搬家。不过,对研究工作,我认为还是有好处的。这个好处恐怕就是广泛进行学术交流,博采诸家之长吧。”丘成桐和郑绍远在美国经常听别的教授讲课,听学术报告。有时为了听一个报告,要开车跑很远的路。这对于他们达到现在的水平有很大帮助。
这次讨论会的中心内容——微分几何和偏微分方程,是代表当前数学发展方向的两个中心研究领域。由于著名美国数学家陈省身先生的努力,到会的有不少国际上第一流、有名望的数学家,围绕这两个中心,作了一系列报告。这本来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好机会,可是来听报告的中国同志却不多,青年人更少。这不免使他们感到意外。丘成桐说:“学术报告,即使与自己研究的题目关系不大,也应当听,何况中国数学专业很窄。不要因为听不懂就不听。一次听不懂,多听几次就可以听懂,而不听,永远不会懂。听不懂不会有丝毫损失,至少可以了解到,目前国际数学界研究的重要题目是什么。”
本报记者 张敏求


第3版()
专栏:

天津大学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本报讯记者 虞锡珪报道:“让学生掌握较雄厚的基础知识,为他们今后深造打下基础。”这是天津大学在新学年里进行教学改革遵循的一个目标。
天津大学教师对学生适当加宽加深基础知识的传授。建筑系、工业管理工程系、基础科学系增设了文学选修课。物理教研室举办近代物理学专题讨论和天体物理、电生理学等学术报告会。材料力学实验室为高年级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选题进行实验。土木系建筑结构工程专业七七届两名学生,在材料力学实验室主任支持下,参加了水轮机转轮体枢轴支反力计算和实验,扩大了知识领域。
这个学校教师认为,改革招生制度以后入学的学生,在培养方法上仍然不能一刀切,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要积极为他们创造再提高的条件。最近开办英语和数学提高班,就是一个尝试。参加英语提高班的都是各系本科学习成绩优秀,并具备一定英语水平的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天津大学教师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中,注意各专业的需要,努力做好与专业的衔接。数学教研室的教师深入各系,了解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和应用,逐章修改补充教材,使各专业的数学教学都各具特色。


第3版()
专栏:图片新闻

石棉成膜湿纺联合机组研制成功
过去生产石棉纺织制品,一直沿用手纺、机纺。生产过程中粉尘很大,工艺复杂,产品质量较差,对工人身体健康有一定危害。现在的石棉成膜湿纺工艺,从打浆到生产成品全部实现了湿式操作,消除了粉尘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与这种工艺相适应的成膜湿纺联合机组(见上图),由成膜凝固、脱水定形和纺纱三部分组成,结构简单,造价较低,运行稳定,易于操作,而且把成膜、脱水、加捻纺纱组成一条连续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沈阳市科委供稿)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切莫“挖肉补疮”
湖南省一些地、县教育局长和中小学校长向记者反映,有些地方的组织和人事部门为要充实其他战线的力量,便在教育战线打主意、挖墙脚。这种情况若不制止,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势将受到削弱。
几位地区教育局长说,前些年离开教育战线的教学人员尚未完全归队,而现在又出现了新的改行离队现象。这几个地区近两年调离教育战线的教师或教育行政干部,分别达几十名或上百名。有些县的组织部门还专门到学校进行“考察摸底”。他们向教育部门打招呼说,现在干部要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你们要作好思想准备,到时候要从教育部门抽调一些干部充实到其他战线。
教育战线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工作母机”。用抽走教师的办法来弥补人才不足,无异于杀鸡取卵,釜底抽薪。湘潭地区有一个县,本来文化基础就很薄弱,教师队伍也量少质差,但近几年,全县各个部门不断向教育部门伸手,先后调走了55人。全县最好的物理、化学老师被抽去办企业,几位比较懂行的教育行政干部被派到公社当党委书记。教学队伍受到削弱的结果,今年全县的3,215名小学毕业生中,平均及格率只有3%,各科都及格的只有4人;初中毕业生378人,及格率为2.6%;高中毕业生1,060人,考上中专和大专的只有69人。这样搞下去,所谓干部知识化、专业化岂不成了无源之水?
据记者了解,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基本胜任教学的不过70%,真正称职的骨干教师不到三分之一。这当中还有不少人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去年有个地区一下子就退休两千多名教师,占全地区教师总数的15%。如此前头“截”,中间“抽”,后面“退”,走掉的又大多是骨干,教师队伍岂不岌岌可危了吗?
看来需要大声疾呼:各个部门再不能到教育部门来“挖肉补疮”了!教师的分配和调动权必须切实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交还给教育行政部门。
新华社记者 陈雅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