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战后法国工业的发展
李慧京 张朋浩
法国的电气、电子、汽车和造船工业在世界上名列第四;机械工业居世界第五位;钢铁、化学和纺织工业居世界第六位;而在航空和宇航工业方面,则仅次于美、苏,名列第三。法国工业拥有比较完整的现代化生产和科研体系,并正在向“未来工业”进军。战后法国工业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946年到1957年是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1958年到1973年是现代化高速发展时期;1974年至今是工业发展速度减慢时期。
二次大战期间,法国工业遭到惨重破坏,工厂建筑和工业设备大量被毁,燃料、原料和食品奇缺,交通运输濒于瘫痪,资金枯竭。1944年工业产值仅为战前1938年的38%。在百废待举的困境中,法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建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业的政策与措施,把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能源、交通运输、部分工业企业以及金融机构收归国有,由政府直接控制。1947年以后法国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至今实施了七个经济发展计划,根据不同时期确定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并集中投资,以这些重点工业部门为纽带,带动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为加速整个经济的重建和发展的第一个计划,总投资额的37%用于电力、煤炭、钢铁、水泥、交通运输和农机六个基础工业部门。接着,从1954年到1957年实施的第二个经济发展计划,把发展重点扩大到农业、加工制造业、建筑业和文教卫生,并强调加强科研工作、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经济得到全面发展。
经过13年的努力,法国工业得到了恢复和初步发展,为整个经济和工业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是法国工业高速发展时期。1958年西欧共同市场的建立为法国工农业产品扩大了市场,对法国经济起了促进作用。从1958年到1970年的12年中,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达5.8%,仅次于日本而高于意大利、西德和美国,居世界第二位。1960年到1970年投资额每年增长8%,仅次于日本。在这期间,法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和技术设备更新。从1959年至1975年,固定资本投资额增加了5倍,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过去的18.1%,提高到1960年至1975年的24.6%。同时大量引进技术,在引进中紧密同国内的研制创造相结合,不断改进和发展自己的工艺技术,从模仿到自己生产创造。科研与发展经费的比重达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左右,科研人员达24万。法国还注意改造原有工业,加强国际竞争能力,加速企业的兼并,扩大企业规模。并利用当时的廉价能源和原料,加速发展石油化工、核能、宇航、海洋开发和电子信息等新兴工业,使之达到了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全国已初步形成计算机网络,原子能工业方面的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的研制居世界首位。航空工业方面,协和号超音速客机、海市蜃楼F1战斗机、海市蜃楼2000和4000号战斗机等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
1974年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法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经济面临“滞胀”并发的局面。为了振兴法国经济,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1976年起用有“首席经济学家”之称的雷蒙·巴尔为总理。近几年来,巴尔政府的显著成绩是保持了法郎的相对稳定地位,并使法国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1979年法国外贸出口总额达4,278亿法郎,超过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三位。最近,政府又提出了第八个五年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减少对能源和原料的依赖性,着重发展技术先进、竞争能力强的工业部门,以保证尽可能高的经济增长率。


第7版()
专栏:

法国对外贸易突飞猛进
近几年来,法国外贸突飞猛进。去年,竟一跃超过了日本,列美国、西德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外销额达到1,000亿美元。
法国外贸的增长,得力于它的外贸商品结构有了显著的变化。各种工业制成品和机械设备,已取代了酒类、香水和高级时装等传统商品的优势地位,占总出口额的80%。主要的贸易对象,也从贫穷落后的法语非洲,转向富有的美国、苏联和中东各国。
法国是世界五大军火出口国之一,去年出口的军火包括雷达、超音速战斗机等先进武器,交易额高达50亿美元。
在半导体和电子工业方面,法国商人正逐步扩大他们与美国同行的合营规模,伺机进入美国微型电子计算机市场。法国彩色电视机,虽然遇到日本的激烈竞争,仍然设法在新加坡、西班牙和西德站住了脚,建立了分厂。
法国汽车工业也不甘示弱,去年,雪铁龙汽车公司和国营雷诺公司汽车外销量增加了17%。雷诺5型(R—5)小汽车在去年的西欧市场,成为最畅销的车型之一。
传统商品在法国虽已退居次要地位。最有代表性的是卡汀服装公司,去年发明了500种新设计。
(张晓贝)


第7版()
专栏:

植树造林 造福人民
法国在欧洲经济共同体九国中是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现有森林面积约1,400万公顷,占法国本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几乎与共同体其余八国的森林覆盖面积总数相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森林面积只有1,080万公顷。由于法国政府始终重视林业管理,30年来,森林面积扩大了三百万多公顷。
1946年法国计划在30年内把森林面积扩大300万公顷,现在这一计划已如期实现。
从1977年起,法国政府规定每年3月份为“绿化月”,每年3月31日为“植树日”。去年在“绿化月”中植树约十万余棵。
目前全国已有400万公顷的森林向公众开放,作为休息的娱乐场所。国家和地方已为此投资15,000万法郎。森林中有公路和停车场,有散步的林间小道约1万公里,有跑马道2,000公里。到森林中去散步、休息和娱乐已成为人们日感需要的一种乐趣。
(毅)(附图片)
法国勒曼市家畜混合饲料厂。


第7版()
专栏:

巴黎的名胜——卢浮宫
张玉书
卢浮宫是巴黎有名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巴黎西部、塞纳河右岸,与漂亮的居易里花园紧邻。卢浮宫是一组非常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在口字形正殿的两侧,神妙地伸展出两个侧厅,把卡鲁赛广场围抱在当中。宫的东正面还有长列的柱廊,极为壮观。
卢浮宫旧址原为中世纪的一个城堡。16世纪时,弗朗索瓦一世与亨利二世先后将旧城堡拆除,改建皇宫。著名建筑师荣斯科负责设计和监修了中庭西南部分,这就是今天卢浮宫最巍峨壮丽的部分。雕塑家甘容则在宫内塑造了大量卓越的雕塑装饰物,为宫殿增添了光彩。17世纪初,在建筑家梅蒂齐主持下,先后建造了大小两个陈列馆,沿塞纳河将卢浮宫与居易里宫联成一气。其后,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代,又把庭院建成了正方形式,并由佩罗负责设计和建造了东正面的长廊柱的著名建筑,最终巩固了卢浮宫的宫殿式风格。拿破仑一世最后完成了这个方形庭院和它的装饰并着手伸展其侧厅。拿破仑三世继续完成西边的工程。直到19世纪卢浮宫的建筑工程才告完成,先后持续了三百多年的时间。法国历史上许多有名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如勒士可、古容、勒美尔塞、勒伏、柏罗等都参加了卢浮宫的建造,因此说,卢浮宫本身就是法国文艺复兴时代最珍贵的纪念物之一。1793年大革命中,卢浮宫被正式改为国立美术博物馆。
卢浮宫美术博物馆共分6个部分: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塑馆和装饰艺术馆。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世界古今许多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世界闻名的维纳斯爱神雕像和胜利女神尼卡的雕像。这两尊雕像都是19世纪在希腊发掘时先后发现的。前者给人以高贵、淳朴、庄严和美丽的印象;后者虽因年代久远受到损坏,考古家们发现她时已没有头和缺少一个手臂,但她那手擎喇叭或号角、站立船头,奔放而意欲飞向天空的生动艺术形象,使她仍不失为古代雕塑中表现热情和动的最完美的作品。据考查,这是公元前3世纪末为纪念古希腊第米特尼乌斯·波里奥斯特将军战胜托勒米舰队而塑造的。另外,法兰西各派画家的卓越创作以及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古代绘画大师们的许多作品,在卢浮宫中也占有很大的地位。其中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名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特别吸引人。该画因曾被盗,现已用玻璃罩罩上,不许观众走近,人们只能在栏杆外欣赏她那“神秘的、温柔的、永远的微笑”。据说,卢浮宫美术博物馆共收藏了绘画、雕塑和各种艺术品多达20万件以上,展出的是其中一部分。这些艺术珍品中,除有法国历代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之外,还有拿破仑一世从被征服国家掠夺来的大量“战利品”。因此,卢浮宫又是世界上珍藏最丰富的艺术宝库之一。


第7版()
专栏:

苏联将在欧洲部署新式核导弹
据不久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十五国》杂志报道,苏联正在试制三种新型的近程核导弹(SS—21,SS—22,SS—23),以取代旧式近程导弹,并将于80年代初期陆续在欧洲地区进行部署。这将使苏联的欧洲战区核武器实现现代化,大大提高苏联军队的核战斗力。文章认为,在现有的SS—20和逆火式轰炸机之外,再部署上述三种新型导弹,将使苏联欧洲战区核武器现代化计划得以完整地付诸实施。
目前,苏联在中程核武器方面与北约相比,已经以三比一的比例占优势(当量和摧毁坚硬目标能力等方面)。苏联近程核武器的现代化将进一步使核战斗能力的对比朝着不利于北约的方向发展。
从防卫角度而言,三枚SS—22导弹相当于一枚拥有三个弹头的SS—20导弹。苏联于1977年针对西欧部署了上百枚SS—20导弹,其射程足以打到西欧任何地区。美国准备在美苏限制战略武器第三阶段会谈中提出限制苏联的SS—20导弹等
“灰色区域武器”问题。苏联急于部署SS—22导弹,显然是为了抢在第三阶段谈判前造成既成事实,并增强在谈判中讨价还价的力量。新闻研究生 果永毅


第7版()
专栏:

苏联几种新式核导弹
八十年代伊始,苏联加速装备一代新型近程核导弹:SS—21、SS—22、SS—23。这几种导弹较之前一代苏联近程核导弹,具有反应迅速、命中率高、装弹时间短的特点。
SS—21导弹将取代蛙式导弹,射程为一百到一百二十公里,能运载常规或核弹头,拥有现代化的内部导航系统和装弹能力。与蛙式7型导弹相比,发射更迅速,对加固目标的摧毁力更大。计划在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二年大批部署在苏联西部和东欧。
SS—23导弹将取代飞毛腿导弹,射程可能为三百五十公里左右,拥有常规和核能力。与SS—21导弹一样,SS—23导弹比飞毛腿A型优越。计划于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二年开始部署在苏联西部。
SS—22导弹将取代薄板SS—12导弹,射程近一千公里,运载的核弹头当量可达五十万吨梯恩梯,对中欧目标的摧毁能力方面可与中远程导弹SS—20相比拟。计划在一九八○年开始部署在苏联西部,可打击北约的地下指挥部、港口、铁路枢纽和核武器及其贮藏地。
新闻研究生 王芳


第7版()
专栏:读者之声

法国总统的准确称呼编者按:
这封读者来信中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我们过去也曾把法国总统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不妥当地简称为德斯坦总统,今后当注意改正。编辑同志:
我国报刊经常把法国总统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简称为德斯坦总统。这种称呼是不准确的。
法国人名和我们一样,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和欧美大多数国家人名一样,法国的人名是先名后姓,顺序和中国人名相反。在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这个全名中,瓦莱里是名,吉斯卡尔·德斯坦是姓。法国报刊提到总统,都称为吉斯卡尔·德斯坦,而从来没有称作德斯坦的。也有爱称之为吉斯卡尔的,但不能作为正式称呼,如称吉斯卡尔总统就不行了。但是法语里称法国政治生活中拥护或赞成总统观点的人叫吉斯卡尔派,也不能叫作德斯坦派。
因此,我建议我国的报刊注意这个问题,今后在提到法国总统时使用正确的中文译名“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
南京大学外文系法语教研室 程曾厚


第7版()
专栏:阿尔及利亚通讯

在强烈地震发生以后
本报记者 柯月霖 张启常
10月10日13点20分,阿尔及尔居民感到大地在剧烈颤抖,正在午睡的人也被震醒。人们立刻意识到,一场强烈的地震发生了。
电台很快就广播了政府发布的紧急通告,要求国家人民军的官兵、首都和西部地区的医务人员、司机及有关部门的官员立即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有关地区的救护车辆作好准备。傍晚,电台正式宣布:在阿尔及尔以西160公里的阿斯南市发生了7.5级(里氏震级)的强烈地震。震中在阿斯南市北10公里处。据报道,阿斯南市80%的建筑物已倒塌,居民区的自来水管道遭到破坏。阿斯南周围的一些城镇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瓦迪富达,一列火车脱轨,车头起火燃烧。阿尔及尔通往阿斯南的铁路已中断。有的公路地段下陷竟达5米之深。据阿尔及利亚红新月会宣布,地震已造成2万人死亡,受伤和无家可归的人有二十五、六万之多。
1954年9月阿斯南市发生过一次6.7级的强烈地震,造成一千余人死亡。26年后,这个在废墟上重建的城市又遭到自然灾害的摧毁。如何面对灾害,正如《圣战者日报》所指出的,这是对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又一次考验。
阿斯南地震发生后,沙特利总统立刻召开政府紧急会议讨论紧急救援措施,并派出以3名内阁部长为首的代表团,赶赴现场慰问灾民,并协调救援行动。10月11日晨,总统亲赴阿斯南地震现场视察。在政府组织下,邻近各地的救护车、卡车、推土机、起重机、挖掘机和水灌车从四面八方开到阿斯南市。驰援的国家人民军和民防组织人员连夜在巨大的探照灯照射下进行抢救。为了使受灾群众不致受冻挨饿,阿尔及利亚红新月会同阿尔及尔省密切合作,立即给阿斯南市运去1万条毛毯、300个帐篷、10吨衣服、25吨食品。空军和民航部门也调动飞机和直升飞机,把物资送往震区,把伤病员抢救出来。
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阿尔及利亚的医务人员忘我地贡献出他们的力量和智慧。在阿尔及尔最大的穆斯塔法医院宽阔的庭院内,聚集着一群群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医务人员。他们正在待命或者参加医疗队奔赴灾区,或者准备接收伤员。一位医务人员说,从10日晚上11点到11日上午11点,穆斯塔法医院已接受了6,000个伤员。其他各省医院,也陆续接收了不少伤员。中国医疗队也投人了紧张的抢救工作。
为了抢救伤员,各地群众响应号召掀起了输血热潮。在穆斯塔法医院,人们排着长队等待输血,这里面有工人、职员、学生以及家庭妇女。这反映了阿尔及利亚人民在灾难面前的团结一致和相互支援。
地震发生后,中国、突尼斯、法国等不少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发来慰问电,突尼斯、法国、瑞士等国还立刻向灾区空运医疗队、消防队和救济物资。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前途难卜的美苏新一轮核会谈
方敏
美苏关于限制欧洲中程核武器的初步会谈,10月中旬在日内瓦开始举行。这在当前美苏关系中是一个引人注意的动向。
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发生之后,美国政府认为苏联的这一军事行动构成二次大战以来对世界和平最严重的威胁,也是对东西方关系的重大挑战,因而对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抵制和经济制裁的措施,同时推迟把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提交参议院讨论批准。在此之前,美国和北约盟国还曾决定,从1983年起开始在西欧部署美国的两种新导弹
(巡航导弹和潘兴Ⅱ式导弹),以对抗苏联在欧洲地区部署的新式导弹SS—20,同时北约方面提出就削减核导弹问题同苏联进行谈判。苏联竭力为其侵略阿富汗的行径辩解,同时拒绝了北约谈判的建议,反而大肆指责美国和北约一些国家奉行“敌视缓和、加紧军备竞赛和加剧战争危险的方针”。就这样,美苏双方原先打算继续要进行的核武器谈判只得中断。
但是,两国外长9月25日在纽约会晤时达成协议,决定就欧洲中程核武器问题举行初步会谈,原因何在呢?
美国在阿富汗事件之后,一方面调整战略,进行新的军事部署,加强同苏联的军事抗衡,但是它也从未放弃实行同苏联的“军备控制”的主张。因为,在华盛顿看来,限制战略核武器协定尽管有许多不足之处,但还是可以对苏联起约束的作用。当前美国的经济面临许多问题,国防费用是个不小的负担,卡特政府希望通过军备控制,特别是限制核武器的办法,使美苏两家的核力量保持大体上的“均势”,而把更多的费用花到加强常规力量和提高核武器质量上面。因此,美国一再表示,它将恪守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条款,并致力于武器控制,特别是要为举行限制战略核武器及范围更广泛的谈判而努力。与此同时,欧洲核武器问题涉及西欧国家的防务。西欧国家一直倚重美国的核力量,作为抵销苏联军事力量的一个部分。而某些西欧国家,同时也希望同苏联进行这方面的谈判。
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核导弹谈判所以未取得进展,主要是由于苏联坚持要北约撤销部署美国新导弹决定作为谈判的先决条件,北约当然不能接受。今年7月,苏联表示放弃这一先决条件,愿意在目前情况下同美国进行谈判。在这种情况下,西欧一些国家希望美国尽早开始会谈。美国权衡利弊,在同北约盟国反复磋商后,最后确定了同苏联会谈的方针。
苏联态度的转变出于它自己的需要。阿富汗事件后,苏联侵略扩张面目进一步暴露,国际处境十分孤立。为了摆脱困境,掩盖其全球战略意图,莫斯科曾经不止一次地开展“缓和”宣传攻势,声称阿富汗事件并不妨碍东西方的缓和,甚至宣扬继续在欧洲地区奉行缓和,“能给世界作出好的榜样。”但是,这在国际上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于是,莫斯科又采取了新的步骤,在欧洲核武器方面作出某些迎合西方的姿态,抛出一项愿意同美国谈判的“新建议”。勃列日涅夫还亲自给美国、西德等十几个西方国家政府领导人写信,催促西方“刻不容缓地着手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可以看出,苏联是在“试图抓武器控制的旗帜”,继续制造欧洲“缓和”的假象。
现在,美苏限制欧洲中程核武器的初步会谈已经开场,其前景如何还难以预料,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这将是一场困难的谈判。《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认为,“关于怎样才是实现了(欧洲核力量)平衡的争论是极其复杂的,谁也不会预料很快或轻而易举地就能达成协议”。合众国际社指出,这次初步会谈将面临着“棘手的和复杂的问题”。从苏联和西方报刊的报道中可以看出,双方现有的分歧是很大的。美国关心的是,会谈能先集中讨论欧洲的陆基中程导弹问题,特别是指苏联已经部署的SS—20导弹这类核武器。西欧希望的也是限制这类导弹,以保持双方核力量的某种均衡。而苏联的兴趣则不在这里。它一再强调它的老观点,即如果北约在欧洲部署美国的新导弹,就会“破坏已经形成的军事力量的大体平衡”;同时它还强调,“关于中程导弹会谈应同美国前进基地上的核武器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美国现已驻在欧洲地区的能携带核武器的飞机和潜艇列入谈判之内。这就表明,苏联的着眼点在于限制西方的核力量。因此,日内瓦的会谈一开始就会碰到会谈的程序和议程问题,正如美国一位官员所说,“光是关于会谈(议程)问题的会谈就是非常艰难的,更不用说随后进行的实质性的实际谈判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