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吉林省纪委坚决按照《准则》办事
从严处理违法乱纪的党员领导干部
本报讯 记者宋世琦报道:最近,中共吉林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认真检查和从严处理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过程中,继续利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侵吞侵占公款公物,以及违反外事纪律等直接违反《准则》的严重问题,教育了党员,维护了《准则》的严肃性。
《准则》公布以后,吉林省纪委陆续接到一些党内外干部和群众的来信,反映和揭发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违法乱纪、搞特殊化等问题,特别是反映和揭发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一面在口头上大讲贯彻执行《准则》,一面又在行动上继续违反《准则》的严重问题。省纪委在检查工作中,也发现少数党员干部边学边犯的一些问题,有的情况相当严重。例如,今年5月,由省医药局生产处副处长钟长山带队的整顿医药企业调查组,在调查摸底期间,先后在长春市内3个单位和5个县药厂大吃大喝,共花掉公款708元,并在两个药厂接受水杯、茶盒和自产药片等礼物。白城地委财贸部副部长王东一,带领地区粮食局长、商业局副局长等8名干部,利用去四川参加会议和学习经验的机会,以采购为名,到昆明、南昌、福州、上海等地游山玩水,共花5,100多元,其中纯属游山玩水的花去1,300多元。辽源市广播事业局副局长王治海,是靠“造反”起家的干部。他为讨好逢迎领导,先后将54台电视机和大量的公家物品,以“借”为名送给包括4名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在内的领导干部和“关系单位”,他自己也侵吞侵占电视机、录音机、照相机等公物,价值2,680多元。另外,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出国进行贸易谈判或学习考察过程中,或者伸手向外国人和华侨借钱,或者擅自动用代表团的公用外汇,为自己购买电视机、录音机等物品。为了把物品带回国内,有的私改礼品单,将自己买的东西列为“赠品”;有的竟要求外国接待单位开假证明,以欺骗党和政府,逃避海关的检查和征税。
吉林省纪委在检查处理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准则》的错误时,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个别领导干部为他们说情,认为他们的错误同前几年发生的某些问题相比,情节不算严重,批评教育一下就行了。有的单位在讨论研究组织处分时,总想尽量轻一些。吉林省纪委坚决顶住个别人的说情,冲破各种阻力,一再明确表示,《准则》公布前后,这是一个界限。《准则》对党员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都规定得十分明确,如果再违反,就是明知故犯,一定要从严处理。不仅在经济上不能让他们占到便宜,而且要给予必要的党纪处分。
目前,吉林省纪委对几起比较严重的违法乱纪事件,绝大多数已经检查完毕,有些已经做出最后的组织处理。9月下旬,省纪委通报了省医药局生产处副处长钟长山用公款大吃大喝的错误,建议给他以撤销行政职务的处分。白城地委决定给利用公款游山玩水的地委财贸部副部长王东一以党内警告处分。辽源市广播事业局副局长王治海已被停止工作,交待问题,待问题全部查清后再做处理。对几起出国违反外事纪律的党员领导干部,省纪委将区别不同情况,严肃地加以处理。


第3版()
专栏:

不是天灾,胜似天灾
方成


第3版()
专栏:

不能对违反《准则》的现象熟视无睹
本报评论员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作为全党必须遵守的法规,已经付诸实施半年多了。许多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学《准则》,见行动,端正党风,严肃党纪,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看不到党风党纪方面正在发生的可喜变化,甚至认为有没有《准则》差不多,对搞好党风丧失信心,是错误的,不符合实际的。
但是,应该看到,党内确实有少数党员,竟然置党规党法于不顾,继续搞不正之风,甚至违法乱纪。特别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一方面要求别人严格按《准则》办事,自己也嘴上大讲“从我做起”;另一方面却在行动上直接违反《准则》,在群众中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对这种阳奉阴违、表里不一,违反党规党法的不良现象,决不能漠然置之,因为它是直接关系到党中央通过的《准则》究竟是否算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能否恢复和发扬,党的威信能否提高的大问题。因此,各级党组织,尤其是纪律检查部门,对违反《准则》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分别情况严肃处理。
应当怎样对待违反《准则》的党员干部呢?《准则》明确规定:“任何党员如果有违反本准则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必须按照党的纪律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党籍。”对于犯错误的党员,我们当然不能搞惩办主义,但是对于那些明知故犯者也决不能教育一下就算完事,而必须绳之以党的纪律。只有这样,才能向群众表明我们党是郑重的党。中共吉林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在学习贯彻《准则》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继续利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侵吞侵占公款公物以及违反外事纪律等严重问题,认真进行检查,顶住一些人的说情,坚持从严处理。这样做,完全符合《准则》的要求。
可是,有些地方的党委和纪律检查部门,却不是采取这种态度。一说起整顿党纪,他们也可以慷慨激昂地讲一通,但是当真的有人违反党的纪律时,他们却不批评、不制止。有些问题,群众一再检举揭发,上级反复督促催办,他们还是不查不究;或者在查究中回避矛盾,拖延不决,使一些本来应该严肃处理的问题,迟迟得不到处理。所以发生这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失职的问题,除了帮派势力阴魂不散,或者有关部门和领导者本身不大干净,唯恐触及他人、牵动自己之外,相当多数则是官僚主义、自由主义在作怪。他们对不断发生的违法乱纪问题,见惯不惊,息事宁人,在原则面前不讲党性,“多栽花,少种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种态度是很错误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那些违反《准则》的人和事一味迁就姑息,《准则》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就会丧失它的权威性,甚至变成一纸空文。
有令则行,有禁即止,这是我们党严格组织纪律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只要全党积极行动起来,人人用《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反对违反《准则》的行为,消除各种不正之风,我们党的威信就一定能够得到迅速的恢复和提高,也就能在四化建设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3版()
专栏:

辽宁省兴城县自来水公司副经理李先成等人
在疗养区排放氯气造成中毒事件
《黑龙江日报》、《辽宁日报》刊登报道,要求有关部门认真查处
本报讯 9月27日,《黑龙江日报》发表一篇通讯《一起害人的放毒事件》,揭露了辽宁省兴城县自来水公司副经理李先成等人在林业工人疗养院(黑龙江省在兴城县境内开办的)附近排放氯气,造成78名工人疗养员严重中毒,事后又不及时抢救的恶劣行径。
8月3日下午2时,兴城县自来水公司有一个容量为500公斤的氯气罐漏气,副经理李先成带领9名工人,头戴防毒面具,将氯气罐推到离黑龙江林业工人疗养院西侧70余米的温泉河边,试图把氯气慢慢放入河里。氯气丝丝逸散,桥上的过往行人嗅到辣味,吵嚷难闻,向正在放毒的李先成等人提出意见。但是,李先成等人仍不作进一步处理,派人戴着防毒面具向过路人喊:“快点走,有毒!”一连三天,气味越来越大,河里的泥鳅被毒死,鸭鹅找鱼吃也被毒死,对此,自来水公司漠然置之。8月7日早6时许,林业疗养院的疗养员刚起床,突然,罐里的氯气集中喷出,腾起黄蓝色的浓烟,直扑林业疗养院内,强刺激性的气体从室外袭入室内,二百余名疗养员纷纷逃避,顿时出现一片呛咳声和呻吟声,象战时遇上毒气弹那样。当医护人员上班时,已有二十余名疗养员胸闷气促,危在旦夕,急需抢救,用车送到县医院,该院好长时间不予受理,护送人员只好又将中毒人员送到驻军某医院抢救。解放军医院发扬救死扶伤精神,收留28名中毒较重的疗养员进行急救。第二天又有50余名疗养员陆续出现中毒症状。
受害的工人疗养员对兴城县自来水公司不顾群众死活的作法极为愤慨。一些疗养员前去要求他们立即将氯气罐运走。他们却迟迟不动,直到晚五点多钟,氯气放光之后才运走。副经理李先成毫不掩饰地说:“没想到氯气这么厉害,幸亏熏了林疗,如果熏着干疗、铁疗……我们早就被抓起来了!”
中毒事件发生后,林业疗养院领导人郑克对受害者不但不予及时治疗,反而百般刁难。县里给受害的疗养员送来一些罐头和水果表示慰问。郑克还扣留了一箱罐头,说“留着咱们以后用!”
由于林业疗养院主要负责人的袒护,自来水公司的领导人竟洋洋得意地对受害者说:“不存在什么中毒,现在是雨过天晴了,我们什么也不管啦!”
锦州市虽然两次派医生给中毒者检查,但并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受害者忍无可忍,给《黑龙江日报》写信,呼吁有关领导机关对违法放毒者必须依法惩处,对压制、迫害受害者的当事人必须追究责任,给受害者以妥善的治疗和安置。
《辽宁日报》10月3日转发了《黑龙江日报》的这篇通讯,并在题为《对放毒者必须追究》的《编后》中指出:“这一事件的发生及事后处理过程,说明肇事单位目无法纪、草菅人命的行为已达到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编后要求“肇事单位及有关医疗单位迅速改变错误作法,迅速对患者进行救治,以减轻和消除他们的痛苦”,并希望“有关领导部门认真检查处理此事,不能让那些目无法纪、危害群众的人逍遥法外。”
又讯 据悉,辽宁省兴城县人民政府对这一事件正在进行查处,已停止了李先成的自来水公司副经理职务。


第3版()
专栏:读者意见

没有必要的“亲自”编辑同志:
常常在报纸和一些文件上见到这一类表述:“××部队政委亲自给机关部队作形势报告”、“××第一书记亲自上党课”,等等。阅后总有一些节外生枝的感觉。
“亲自”二字,读起来多少带有份内人干了份外事的味道。战士上岗,工人做工,并无什么“亲自”之说。战士有职责,工人有职责,那么,领导干部也应有自己的职责。诸如“政委作报告”、“书记上党课”一类的“亲自”,实际上本是应尽的职责。相反,如果对分工负责的工作不亲自去做,那则是失职。
解放军某部 花荣


第3版()
专栏:

空军部队1至9月节油四万五千多吨
本报讯 记者蔡善武报道: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节约油料,成绩显著。1至9月,共节约航空油料和地面油料四万五千多吨,价值二千余万元,比去年同期多节约7.1%。
空军部队用油多,节约潜力也大。各部队除改进训练方法,尽量减少无效飞行所造成的浪费,并在航油储备、运输、使用上采用统筹法和优选法,尽量减少由于管理不善和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浪费外,还十分注意旧油的回收和更生工作。1至8月,各部队共回收各种油料一千三百多吨,更生油料二百多吨。


第3版()
专栏:

有的放矢,热情地进行教育和疏导
广州部队某团做好城镇入伍战士的思想工作
据新华社广州10月11日电 新华社记者冯英龙、李汉生报道: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某团针对从城镇入伍的青年战士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热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目的。
为了对这批新战士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团党委派专人去新战士的家乡进行调查,发动全团二百多名干部、战士去同他们交朋友。大家看到,这些青年几乎全是工人和干部子弟,思想单纯、开朗,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文化水平比较高,接受能力较强。但他们出生在60年代初的3年经济困难时期,在十年动乱中,法纪和道德观念淡薄,不懂得人生的真正意义。团党委认为,对这样的年轻人,应该多给他们以温暖,满腔热情地进行教育和疏导,才能使他们克服恶习。
二营炮连有个从广州入伍的新战士,平时散散漫漫,还结帮打架。炮连的干部始终对他不歧视,热情帮助,先让他在连部当通信员,给他讲加强纪律的重要,讲个人服从集体的道理。发现他有了进步就表扬。后来又分配他到炮班当瞄准手,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战斗事例,说明瞄准手在战斗中的作用,帮助他树立为保卫祖国献身光荣的思想。
最近,他穿着军装端端正正照了一张相片寄回家,母亲见了很高兴,把他过去留长发、蓄胡须拍的相片寄来,并在背后写了两句话:“愿你不再留恋那种吃喝玩乐的生活方式,祝你不久便是个好战士。”
七连有个新战士是干部子弟,入伍前散漫惯了,还爱调皮捉弄人。七连的7个干部都热情做他的思想工作,耐心向他讲述做人的道理,讲干部子弟、本团杜西江烈士,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为了给兄弟部队开辟胜利之路英勇献身的事迹,使他明白了做人就要做有益于人民的人。认识提高以后,他经常自觉为连队多做好事。连队的电视机放在公共场所保管不好,他牺牲休息时间做了个木箱把它装起来;种菜缺少肥料,他放弃午睡上山拾牛粪,被大家誉为热心为公的好战士。他的军事训练成绩也是门门优秀,被树立为连队的射击标兵,3次受到嘉奖。
今年从城镇入伍来到这个团的新战士,现在都已有了明显的进步,从广州市入伍的52名新战士中,受到团、营、连奖励的就有29名。


第3版()
专栏:

贺兰县委聘请报告员和党课教员
据新华社银川10月13日电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委从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中聘请了125名报告员和党课教员,加强党的宣传工作。
为了使这一制度不流于形式,县委还责成宣传部建立了报告员和党课教员工作档案,听取报告单位对报告、讲课的意见;给报告员、党课教员提供学习、报告参考资料,下达报告和讲课任务,提出报告和讲课的要求,并发给报告员和党课教员适当报酬;根据报告任务,负责举办报告员和党课教员学习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
由于贺兰县委切实抓了这项工作,使这支党的宣传骨干队伍,已开始在四化建设中发挥了作用。他们紧密配合党的各项任务,进行宣传和鼓动工作,同时及时把基层党员、干部的呼声和要求反映给县委。


第3版()
专栏:

第一代彝族铁路职工迅速成长
本报讯 据《四川日报》报道:西昌铁路分局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重视培养彝族职工,第一代凉山彝族铁路员工正迅速成长。
西昌铁路分局所辖的线路中,有三百七十七公里在四川省凉山州境内。这个分局党委多次与凉山州有关部门联系,抽调、招收了一些彝族同志,安排在机务、车务、公安等重要的岗位,从事铁路工作。分局各级领导对彝族工人的技术、政治培养,都给予了热情关怀。
分局党委还培养提拔了十七名彝族干部,其中正副科级三人,副处级一人。他们有的担任了段党委书记、分局党委委员、常委等职。
由于彝族同志参加铁路工作,用彝家话宣传客货运知识;协助沿线厂矿、社队运输货物,不仅方便了彝族同胞,还加强了民族团结。


第3版()
专栏:

香梅的病治好了
——妇科专家林巧稚、黄荣丽精心为战士妻子治病的故事
北京军区某部五连张恩会的妻子张香梅,是河北省新河县杨苗大队的社员。1978年她得了一场大病,曾到县、省、北京的8个大医院求医,前后住院22个月,不见好转。
张恩会所在的五连指战员,都为他妻子的病担忧。一天,连长何双坤拿着一张报纸找张恩会:“香梅的病有指望了,首都医院妇科主任林巧稚治好的一个病人,跟香梅的情况差不多。”张恩会看完报纸,心里荡起希望。但他又想:“林主任这么一个身兼数职的有名人物,咱是当兵的,恐怕求不着。”何连长和战友们都说,写封信试试嘛!张恩会抱着试探心理,冒昧相求了。
几天后,出乎人们的意料,林巧稚回信了。林巧稚在信中说,请把患者的病情再详细说一下。小俩口兴奋得一夜没合眼,当晚给林巧稚写了回信。林巧稚收到第二封信,还是觉得没有把病情摸透,又第二次写信给张恩会,催要香梅的全部病历。不到半月,张恩会就收到林巧稚的第三封信,劝其赶快到首都医院治疗。
今年1月11日,恩会领着香梅来到首都医院。住院处告诉他们说,病号多,床位紧,在短时间内安排住院有困难。林巧稚闻讯赶来说:“这个病人病情严重,拖一天危险程度就增加一分,要按急救病人接收。”
林巧稚工作繁忙,把香梅委托给黄荣丽大夫。担任主治医生的黄荣丽和林巧稚多次磋商,经过多种方式检查诊断,最后确诊香梅的病为“腹壁子宫瘘”。周密严谨的手术方案很快确定了。
无影灯下,黄大夫全神贯注,经过4个小时,手术成功了。2月14日,香梅从首都医院出院了。临别时,林巧稚对张香梅说:“不要过急,等体力恢复一个时期再干活。要记住,以后有病不要拖,有什么问题再来。”现在,张香梅已完全恢复了健康。
仲林通 杨存社 孔令铜 高凤章


第3版()
专栏:

高同君登门为病人理发二十一年
二十一年前,山东烟台地区汽车运输公司二十二岁的工人唐学发因公负伤,造成下肢瘫痪。烟台市第二理发店高同君师傅得知此事后,便带着理发工具,主动登门来到唐学发同志的宿舍,耐心地给他理发。打那以后,高师傅每月二十号左右,按时登门给唐学发理发。一次,唐学发得了重病,大小便失禁,高师傅碰上了,他不嫌脏,一把屎一把尿地给他擦洗干净,然后再给他理发。每次理完发后,高师傅水不喝,烟不抽,还打扫干净宿舍才离去。就是这样,春去秋来,一连二十一个年头过去了,高师傅也已年近五十了,但他还是和往常一样,尽心尽意地登门给唐学发同志理发。 仲崇民


第3版()
专栏:

王明涛夫妇尽心赡养伯父母
解放军某部助理员王明涛同志的妻子和孩子随军来到部队,还带来了一位老人。开始,大家都以为是他的父亲,后才知道是王明涛同志的伯父,已由他们夫妻赡养十二年了。
王明涛同志的伯父,今年72岁。他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家中人口多,生活困难。1968年,伯父、伯母丧失劳动能力,伯母还患了重病。当时,已入伍5年的王明涛知道后,心想:“两位老人在旧社会受尽了苦难,怎能忍心再叫他们晚年还遭受痛苦呢?”于是毅然决定,把伯父母接到自己家来。伯母患子宫癌,王明涛花钱为她治疗,王明涛的爱人端屎端尿地侍候了4年。每当提起这些事,全村人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称赞王明涛夫妇的。
伯母死后,王明涛夫妻更加体贴伯父。老人牙不好,有胃病,他爱人就把全家细粮积攒起来,专门给老人做小锅饭。原来,老人帮他们干一些做饭等零活。后来他们看伯父年纪大了,就什么活也不让伯父干了。他伯父经常含着眼泪说:“这怎么能叫我过意得去呢?”
12年来,由于赡养伯父母,给王明涛同志经济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他和爱人一不埋怨、厌恶老人,二不向组织伸手,完全靠勤俭节约,省吃俭用来维持全家生活。同志们一致赞扬王明涛同志热心,为赡养老人,给大家做出了好样子。可是他却笑着说:“赡养老人,孝敬长辈,是咱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做人的起码道德。这些年来,自己虽然困难一些,但能看到老人欢度晚年,心里是甜的。”
孙立民


第3版()
专栏:

贵州省大方县理化公社副书记黄建务(右一),是高干的女儿。几年来,她和社员一起搞科学种田,办沼气等,受到了群众赞扬。 新华社记者 龙启立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