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关于教育工作的讨论

教育需要有一个大改革
舒维
教育需要不需要有一个大的改革?仅仅恢复17年的教育体制,能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建国以后至“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教育制度,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研究确定新的教育体制,应当充分吸取17年的教育成果,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又是不够的。
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有些在17年中已经存在。如理工分家,农科、文科偏少,由来已久。毕业生分配制度的缺陷,人才的浪费,也早已有之。高等学校人浮于事,教师队伍不能流动,工作效率低,也不是自今日始。学生学习被动,知识面窄,负担过重,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第一流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文盲始终未能扫除,也与17年的教育工作有关。培养专门人才似乎很讲计划,实际上计划很差,这与解放后确定的教育管理体制也有很大关系。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次高考定终身,办学渠道不广,17年中也不是没有。因此,即使是17年的教育体制,也是需要有一个大的改革的。
今天国民经济正在发展,而且在发生重大变化。经济体制的改革,涉及一系列重大问题。林彪、江青一伙使我国经济濒临崩溃边缘。我们不仅要吸取17年经济建设中成功的经验,更要着力改革17年形成的经济体制。这决不是否定17年经济建设的成就,相反是为了更快发展我国经济。确定新的教育体制,必须首先考虑经济改革的需要和要求。企业扩大自主权后,必然要求对科技人员有更大的选留权,现行的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就不能适应。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反映在人才的管理、培养、使用上,就要允许有点竞争,有点流动,给学校更多的主动权,把计划管理与合同管理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合理的经济结构必然要求有一个合理的教育结构。农轻重比例关系严重失调问题在教育专业结构上也有明显反映,需要尽快调整。经济上既然允许多种经营形式存在,允许个体经济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教育政策也应放宽,允许私人办学和投资教育事业。总之,如果我们不立志在教育方面进行大改革,仍然坚守以前的一套体系,那样订出的教育体制,就只能是五、六十年代的东西,而不可能是八十年代的东西。
近二、三十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向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许多国家已把教育改革放在关键位置,大量增加教育投资,普及中等教育,大幅度发展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他们特别注重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例如采用选科制和学分制,将原有的院系、专业扩大;大学低年级不分系科专业,增大基础课比重,鼓励学生跨专业跨系学习;实行文、理、工结合;等等。因此,我们在制订教育体制时,不仅要依据当前生产建设发展的要求,更要充分估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不致于长期落后。
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同志对教育都很关心。我们热切希望教育领导部门能够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大力支持和开展各种改革的试验;希望教育战线能象经济战线一样,开展一次全面的深入的大讨论,把理论上的探讨与改革试点结合起来,上下一致,同心同德,为制订新的教育计划和教育体制尽最大努力。


第3版()
专栏:杂谈

为人才学一呼
敢峰
人才学象一个“幽灵”,或者说,象一个“夜游神”,已经游荡了一段时间。
去年10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北京市委联合举办的国庆3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成立了人才学研究会筹备组,到现在已有一年多了。人才学的出现,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对它的发展成长寄予很大希望。特别是,在青年中,在科技界,在一些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反响是很强烈的。《人才,人才》(人才学文集第一辑)和《祝你成才》两本小册子成了畅销书。要求介绍人才学研究情况和作学术演讲的,络绎不绝。那么,为什么说人才学象一个“幽灵”或者“夜游神”呢?因为它至今没有一个安身的“庙”,也没有一本“经”(刊物)。对于这种境况,许多同志深表同情,却又无能为力。
走进阅览室,各种杂志琳琅满目。光文艺杂志就不知道有多少。昆虫学还有《昆虫》杂志,难道人才连昆虫都不如?我又忽然想到,研究玩具有玩具研究所,既然人才问题如此重要,难道不应该有一个人才问题研究所吗?为何人才学研究会筹备组,至今连个安身的“庙”都找不到?我们恳切希望,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局和社会科学院等有关部门,可否商量一下,把这件事解决好,不要再拖下去了。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人才问题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人才学的诞生是我们伟大时代的要求,这就是它刚刚破土而出就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过去人们建立了许多学科研究自然界,研究社会,唯独没有建立一门学科研究人才自身成长的规律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人才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目前在人才问题上所暴露出来的成堆成山的问题,也迫使人们去研究解决的办法。人才学的研究,虽然目前还是极其初步的、肤浅的,缺点错误在所难免。但是,它是富有生命力的,它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将会较快地成长起来。愿大家都来支持这株新苗,并在各条战线上积极开展关于人才问题的研究。


第3版()
专栏:

出席辽宁省科协二大的代表呼吁
要重视人才学的研究
新华社沈阳电 新华社记者李新彦报道:最近出席辽宁省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七百多名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提出,研究人才学,开发智力资源,是四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他们向全省科技工作者发出了《关于为开发智力资源作贡献的倡议书》。
这些专家、学者指出:人才学是研究人才的开发、培养、管理和使用的科学。它涉及到人类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我国有10亿人口,智力资源极为丰富。解决人才问题对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实现四化十分重要。
专家、学者结合辽宁省科技队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的科技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的数量不足。目前辽宁科技人员仅占全省职工总数的4.9%。二是人才构成不合理。专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少,农业科技人员缺乏,轻纺和建材工业人员的比例太低,懂得现代新兴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的人才少。三是人才质量不高。有些科技人员的基础知识较差,高级科技人才少,科技人员的年龄老化和知识老化现象严重。专家们建议: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辽宁省高等教育力量较强、工业基础雄厚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多种形式办学,为四化建设多育人才,快出人才。
专家们提出,开发智力资源,首先要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要打破禁锢科学、压抑人才的种种精神枷锁,鼓励科技工作者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攀登科学高峰。要破除论资排辈、嫉贤妒能等封建主义陈腐观念。其次,要改革现行的用人制度。目前,人才很难流动,有的单位人才奇缺,而另一些单位却人才积压,长期闲置不用或者工作很少。为此,专家们建议:人才要交流,要把人才管理搞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专家们还建议,要建立人才开发的奖惩制度,对于发现、培养、使用、调配人才有贡献者要奖励;对于浪费人才、压制打击和迫害人才者应给以惩治。同时也要重视解决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问题。


第3版()
专栏:

开发人才资源的勘探队员们
——记几位人才学的热心者
科学园地里的一枝新秀——“人才学”,现在正吸引着不少人。
去年年初,贵州科技情报所的雷桢孝和蒲克在大量考察和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学的概念,立即得到理论界和科学界领导同志的支持。去年召开的庆祝国庆30周年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讨论会上,成立了人才学研究会筹备组。
一年来,人才学研究者们做了大量工作:在全国各种报刊上发表关于人才学的介绍文章、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三百余篇,并出版了《人才,人才》和《祝你成才》等论文集。这些思想性较强、知识面较宽的文章,不仅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强烈兴趣和关注,而且在海外也引起了反响。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弗瑞德曼来信索取文章,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和耶鲁大学的学者们希望与中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一年来,他们还进行了40多场演讲,所到之处,深受欢迎,特别是在大学的报告会上,场场座无虚席,听众踊跃。“被耽误了的中国要由被耽误了的中国人来改造”,“自己设计自己”等观点、主张,激起了许多听讲大学生的豪情壮志。在北京、上海、天津、贵州、成都、西安……,人才学研究组织纷纷成立。人才学研究会筹备组和雷桢孝等同志还收到了三千多封来信,接待了大量来访。
“你们的工作太重要了,你们青年人有出息呵!”一位老大爷特地从山西农村赶来,表达他对人才学工作的支持和期望。
“希望你们能为我提供一些素材,我想编写关于人才学的相声。”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亲自找上门来“订合同”。
到底人才学有什么魔力,能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吸引这么多各界人士的注意呢?
世界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被称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才供不应求。人才缺乏被称为世界“第四危机”。在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历史、近10亿人口的国度里,本来人才资源并不匮乏,然而千百年来封建制度的污泥和十年浩劫的烟尘,却使得很多人才被埋没、被压抑、被扼杀、被戕害。今天,扭转乾坤重整山河,实现四化的伟大历史任务急需大量的人才,必须尽快地把兴邦治国的各种人才培养起来,挖掘出来,让他们发光发热。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人才学研究者们解放思想,调查研究,用控制论、概率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理论,从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及优生学等不同角度,探求人才的生成规律,研究人才产生的社会现象,摸索人才培养使用的方法。著名哲学家杜任之见到人才学破土而出,欣喜地说:“一个伟大的历史新时代就要来临了,人才学的产生就是它的一个标志。”
人才学虽然是顺应时代需要的产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才学者们的工作是轻松顺利的,恰恰相反,是困难重重的。至今,人才学研究会还是个“三无世界”:一无钱,二无房,三无编制。现有的几个人,是借来的;其他研究人员全靠业余;房子也是借来的,《人民教育》编辑部为他们挤让出半间办公室。没有钱,“借”自己的,大家都是自己掏腰包,东拼西凑加上节衣缩食。
去年,雷桢孝同志就是在这半间斗室中,每天通宵达旦地工作。工作繁重,睡眠缺乏,再加上手头拮据——本来就不充裕的钱都用在买材料、买书,以及买邮票、车票上面了。有时累病了,甚至连买药的钱也付不起,但他仍然高昂奋进,顽强地工作。人们说他热心,热情,热烈……,总之,他心里象揣着一团火。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女学生周菲和黄苓利用课余时间,对我国近三年来受到国家和省市一级表彰的400名科技人才进行了调查。她们查阅资料,制订表格,向全国投递信件700余封,然后又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整理归类,总结规律,为人才学理论提供了重要数据。然而,她们的工作不但是无偿的,而且自己破费不少。她们心里也象揣着一团火。
北京水泥制管厂青年工人范海坚也是一位热心的人才学业余爱好者。他在人才学研究会筹备组的指导下,去年冬天利用业余时间,骑着自行车满城打听,登门走访,完成了对近三年来在全国文坛上产生较大影响的97名新作家、编剧人才的调查,为探索我国人才发展规律,做出了一份有价值的贡献。他心里更象是燃烧着一团火。
人才学研究者们,这些开发我国人才资源的勘探队员们,以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勤奋地探索着,奔忙着。然而,人们不也应该为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大声疾呼一下吗?
本报记者 胡石英


第3版()
专栏:

上海加强幼教师资培训
据新华社上海电 去年9月以来,上海市、区(县)、园三级都抓紧开展幼教师资的培训工作,6名经验丰富的幼儿教育、保健工作者在电视台举办了讲座,讲授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对幼儿教师和保育人员的要求,以及幼儿游戏、作业、营养、保健等课程。上海市幼儿师范学校举办的幼儿园园长进修班,已经对八百多名园长进行了初步的业务培训。各区、县也为本地区的幼儿园教师举办了美工、音乐等培训班、进修班,还配备辅导员,具体帮助民办幼儿园提高教师水平。


第3版()
专栏:来信

劝君莫打鸟
八月十六日的《南方日报》在头版报道:广州市绿化委员会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放出画眉、八哥、麻雀和相思鸟等五百多只鸟,让它们飞到大自然中去,履行其捕食害虫的天职。广州市绿化委员会的这一行动,很有教育意义。
目前,有些干部、职工私造火枪或购买汽枪打鸟,甚至深更半夜试验火枪或者制造火药。有的青少年也跟着做火枪、弹弓打鸟。打鸟、捉鸟的人多了,鸟类何处藏身?害虫何时才能消灭?
为了保护鸟类,抑制自然界害虫的过多繁殖,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我们建议:
一、各级园林部门大量繁殖益鸟,定期把它们放回到大自然去;
二、加强保护鸟类的宣传,学校和各基层单位、生产队要加强对学生和群众的教育,互相监督,共同保护鸟类。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贺县八步镇二中 谭兵


第3版()
专栏:来信

大家都来保护鸟类资源
最近,我出差到戈壁滩,听到许多牧民谈鸟类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我耳闻目睹,果然,天天打鸟枪声不断。
戈壁公社是个沼泽洼地,是鸟类产卵繁殖的好地方,每逢冬去春来,成千上万的鸟群,离开热带,不远万里来这里产卵繁殖,为祖国的草原增添了光彩。这里的鸟,主要有青鸭、红鸭,还有海鸥、海燕、天鹅、黑颈鹤等上百种。鸟类大都以虫、草为食,有益无害。可是这些无辜的鸟,却不断遭到枪杀。最残酷的灭绝手段是拾鸭蛋,其次是枪杀。参与破坏的人中有农场就业人员、国家机关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打猎工具有新的半自动、全自动步枪、单双管猎枪、手枪,还有大车、小车、船等运载工具,四面八方赶来捕猎,使国家鸟类资源遭到空前的浩劫。特别是天鹅、黑颈鹤等珍贵稀有动物,过去到处可以看见,现在却寥寥无几,也许过不了几年,这些珍贵美丽的鸟,就可能永远绝迹了,那是多么不幸啊!
青海乌兰县戈壁公社 车德布


第3版()
专栏:来信

为鸟请命
我是从事鸟类分类工作多年的人,对鸟的生态状况比较熟悉。鸟类绝大多数是益鸟,是祖国珍贵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与农林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也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良伴。解放初期,每当闲步郊区旷野,或到农村、山区里去,到处可见鸟儿歌唱飞舞。当农民在犁田时,后面总是紧跟上几只鸟儿在啄食害虫。白鹭横贯天空,群雁嬉戏水面,瓦檐喜鹊噪,屋脊乌鸦啼,构成祖国大自然的美丽图象。可是,这种百鸟争鸣的景象现在很难看到了。我真料想不到在短短的20年内,我们祖国广大的土地上,竟会使鸟类受摧残到这种地步,真叫人气愤、痛心。毋怪人们要问——鸟儿到哪里去了?
我以为有下面几点原因:
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影响到鸟类栖息、觅食、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
滥打乱捕成风。“四人帮”横行期间,借口备战锻炼需要,仅在温州一市区,土制火枪便有千支以上,不少人手持火枪,不问大鸟小鸟,一有发现,应声击落。在浙南沿海每逢冬春季节,都有大量的鹬、雁、凫等候鸟到来。人们在枪猎、网捕之外,更用毒饵诱杀,以致成批死亡。近年来将临绝迹。
国营商业单位盲目经营珍禽,如鹤、长尾雉、鸳鸯、白鹇、马鸡、红白腹锦鸡、白鹭、猫头鹰、老鹰等。教科书上早已介绍,一只猫头鹰一年捕捉的田鼠,可为我们节省粮食一吨之多,可是有关单位却置若罔闻。
鸟类命运已临严重危险境地。希望广泛宣传,保护鸟类。
浙江温州市 蔡渭溪


第3版()
专栏:

曹策问取得数学研究新成就
据新华社郑州电 数学上关于偏微分方程中的一个问题——偏微分算子特征值的迹的渐近估计,现在已经被郑州大学讲师曹策问解开。这一数学研究中的新成就,在最近召开的河南省科技成果评选会上获得了一等奖。
曹策问今年40岁,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后来又当了几年研究生。他基础知识好,能用英、法、德、俄四国文字进行专业工作。可是他1968年离校踏上工作岗位时,却被分到一个中学去当体育教师。曹策问没有因此而丢弃所热爱的数学专业。他白天教体育课,晚上钻研数学,在过度劳累得了肺病的情况下,仍坚持不懈。在此期间,他前后写出了4篇关于偏微分方程研究的论文。
粉碎“四人帮”以后,曹策问终于归队从事数学研究工作,并在郑州大学数学系任教。最近一年多来,他将常微分算子迹的著名的盖尔芳特——列维登恒等式运用到偏微分算子,顺利解决了偏微分算子特征值的迹的渐近估计问题。关于这一研究成果的论文在《中国科学》上发表后,获得我国数学界很高的评价。紧接着,曹策问继续对这篇论文引起的该方向上的后续问题进行钻研,并写出了论文,使他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


第3版()
专栏:

甘肃省岷县当归研究所所长李林(右)和技术员刘佛珍(左)培育的“岷归”良种,一只鲜当归重一市斤以上。 敏钟杰摄


第3版()
专栏:

天津硫酸厂党委为四化建设
热心帮助青年职工补好文化课
本报讯 记者袁新华报道:天津硫酸厂党委热心帮助青年职工补好文化课,提高技术水平,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
天津硫酸厂是一个近千人的中型企业,设备先进,工艺复杂,自动化程度高,要求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具有中等专业的文化水平。可是,这个厂50%的职工是1969年到1971年进厂的初中毕业生,多数人实际上只有小学程度。有些操作工不懂化工原理,不认识化学符号,生产事故不断发生。该厂从1969年投产以来,年年亏损。
1977年,硫酸厂党委决定从办好职工教育入手,改变企业落后面貌。他们先后办起了初中和高中一年级文化班16个,机械制图、电工、化验等技术班8个,还有1个外语班和1个电视大学班,入学人数达535人,占全厂职工总数的61.5%,其中93%是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除参加电视大学班的职工脱产3年外,其余各班基本上都是业余学习。
该厂要求35岁以下的职工除特殊情况外,都要参加文化学习。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参加技术学习班;生产好、学习不好的不评一等奖;学习经常迟到、旷课的,要扣奖金;青年职工到1985年达不到初中文化水平的不晋升4级工,达不到高中(中专)水平的不晋升5级工;对学习成绩优良的工人和教学质量高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通过补习,这个厂青年职工的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逐步得到提高,生产事故大大减少,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去年年底,该厂实现了扭亏增盈;今年上半年,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6%。


第3版()
专栏:

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福山县六所普通高中改为农业中学
本报讯 山东省福山县改革全县中学教育结构,把六所普通高中改为农业中学,为农业现代化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福山县是个有近三十万人的小县。十年动乱期间,在极左思想的影响下,这个县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发展全日制中学,办起十所普通高中,六十九所联中。结果,分散了本来就不足的教学力量,降低了教育质量。而绝大部分回队的初、高中毕业生,因缺乏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专业技术知识,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学制短,毕业生年龄小,难以适应繁重的农业劳动。广大学生和家长普遍感到,上这样的学校没有多大用处,迫切要求改革中学的结构和体制。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福山县委从当地实际出发,征得上级有关部门的同意,对全县中等教育的结构进行了改革。具体作法是:全县办好四所高中,其他六所改为农业中学。改为农中的原普通高中班,本学期已增设专业课程。从明年秋季开始,正式招收农中学生。全县六十九所联中也压缩为六十一所。
安郁燧 赵树国 李兆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