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时事综述

半个多月来的联合国大会
方敏
9月16日开幕的第35届联合国大会,从9月22日开始进入一般性辩论以来,已有半个多月。许多国家的代表在大会发言中,对进入80年代的国际形势表示严重的不安和关切。由于苏联、越南拒不撤军,阿富汗问题和柬埔寨问题在大会辩论中占据突出的位置,很多国家强烈谴责苏联、越南的侵略扩张行径,使两国处境孤立。
从上届联大以来的一年里,国际形势比以前更加紧张,更加动荡,世界和平和各国的独立和安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这是本届联合国大会反映出来的普遍看法。不少代表指出,这一年来国际形势“只有恶化而没有改善”,“在国际关系上使用武力的趋势日益增长”。对于造成这种紧张局势的原因,各国代表作了多方面的分析,尽管观点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国家的代表都以不同的方式和措词,谈到了苏联出兵阿富汗和越南入侵柬埔寨对国际局势造成的恶劣影响,一些代表明确地指出,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加剧紧张局势的重大原因,“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是一个最严重的威胁”。
人们记得,在上届联大以及今年1月举行的联大紧急特别会议上,曾经分别通过要求越南、苏联立即从柬埔寨、阿富汗撤军的决议,但是,由于两国无视联合国绝大多数成员国的意愿,这项决议至今未能实现。因此,这次联大一开始,在阿富汗和柬埔寨问题上就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会上首先碰到关于民主柬埔寨的合法席位问题。苏联和越南等国为了把韩桑林傀儡政权的代表塞进联大,玩弄各种花招。它们指使傀儡政权要求派代表团“参加35届联大工作”,同时极力阻挠联大证书委员会开会讨论民主柬埔寨代表的证书问题。但是证书委员会在多数成员国的赞同下,举行了会议,批准了接受包括民主柬埔寨全权证书在内的决议草案。在确定今年联大议程时,苏联、越南一再阻挠把阿富汗和柬埔寨问题列入议程,但是它们的企图并没有得逞,这次联大再次把“柬埔寨局势”和“阿富汗局势及其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影响”的问题列入大会议程,继续加以审议。
在随后开始的大会一般性辩论中,联合国的讲坛成了世界各国控诉和谴责苏联、越南霸权主义的场所。新加坡外长据理驳斥苏、越所谓“应请求而出兵”等等谬论,指出如果它们的侵略行径得到宽容,那么“我们第三世界肯定要为此付出代价”,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西欧一些国家指出,阿富汗事件决不是区域性的,它影响到整个国际关系,是对东西方关系的挑战。在谈到解决阿富汗和柬埔寨问题时,南斯拉夫等国外长都强调,任何政治解决的办法都必须以从这两个国家撤出外国军队为基础。东盟和亚洲、大洋洲等13国已向大会提出了有关柬埔寨问题的决议草案,要求在1981年初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寻求一项全面的政治解决方案,包括撤出全部外国军队,举行自由选举,保证柬埔寨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等。同时,38个伊斯兰国家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起草一项要求苏军全部撤出阿富汗的提案,递交大会审议。
在这次联合国大会上,成为众矢之的的苏联和越南为了摆脱困境,一面重弹他们在阿富汗、柬埔寨“侵略有理”的滥调,一面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力图掩盖国际形势紧张的真正原因,转移视线。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在大会发言中竭力攻击“美国以及北约其他一些国家的政策发生急剧转变”,造成国际局势复杂化,大言不惭地吹嘘苏联执行的是什么“不针对任何第三国的明确而诚实的和平政策”。同时,苏联又向大会提出了一个名为“关于减少战争危险的若干迫切措施”的新议题,要大会作为“重要的迫切的问题”加以讨论。每年联大开会,苏联总是要提出那些塞满“裁军”、“和平”字样的建议来渲染一番,尽管它从来没有在这方面实实在在做过一件事。今年它又炮制了这样一个建议,并冠之以“重要、迫切”的字眼,无非是急于以此来逃避人们对它的侵略行径的谴责。然而,苏联在这个“新议题”中提出的四项措施,尽是老调重弹,例如“从明年1月1日起不增加武装力量和常规军备”,“全面彻底禁止试验核武器”之类,既不触及战争危险的根源,也丝毫无损于它目前拥有的庞大军事实力。正如德新社所指出,葛罗米柯的建议“是企图永久保持苏联武器的优势”。出席联大的许多国家的代表认为,这是苏联的宣传攻势,同减少战争危险问题毫不相干。
越南外长对苏联亦步亦趋。他继续用所谓“中国威胁”的谎言作为它赖在柬埔寨不走的救命稻草,并且提出了一个“在东南亚建立和平、稳定与合作”的议题来混淆视听。可是,越南的花招一出来就为人们所识破。新加坡代表团在联合国总部散发的一本小册子指出,所谓“中国威胁”,“只不过是(越南)永久占领柬埔寨的一种借口”。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外长针锋相对地指出,东南亚地区和平与安全的“要害是要结束外国对柬埔寨的军事占领”,“只要柬埔寨问题得不到解决,它就将继续妨碍地区性和平所必需的安宁和稳定”。
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爆发武装冲突,成为联大深为关切的又一重大问题。伊朗和伊拉克是波斯湾沿岸的重要产油国家,两国冲突已造成危险的局势,影响到海湾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因此,在联大内外,各国都希望双方采取克制态度,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争端。安理会为此专门举行会议,一致通过决议,呼吁两国保持克制,同时呼吁所有国家不要采取任何可能导致冲突进一步升级和扩大的行动。许多亚非国家的代表在发言中呼吁两国立即停止军事行动,要求各国不要干涉海湾地区的事务。出席联大的欧洲共同体9国外长还发表声明,特别要求“大国要保持现有的克制态度”。
今年联大的一般性辩论将进行3周。这次联大要讨论的问题还很多,现已列入议程的有120项议题,除了阿富汗和柬埔寨问题外,包括中东、南部非洲、国际经济等受到普遍重视的问题。在大会一般性辩论结束之后,联大全体会议和各委员会今后将对所有这些问题着手进行审议。


第7版()
专栏:马来西亚通讯

锡海银沙
——记马来西亚现代化采锡业
杨木
远在100年前,马来西亚在锡的生产和出口方面,就一直属于世界各国的前列。这个“锡的王国”以其采锡历史的悠久、技术的先进和经营管理经验之丰富广泛引起人们的注意。最近,我有幸去采访其中一个最大矿场,这个现代化企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绿洲中的“沙漠”
一进入吉隆坡郊区,我们乘坐的汽车就好象飘荡在绿色海洋中的一只小船。那茂密的橡胶林,那威武如古代卫士的油棕树,那一望无际的热带瓜果草木,宛似一阵阵绿色的海浪,迎面扑来。转过一个弯,却另有一番景象:一个个布满灰白沙土的废湖静静地躺在一片广阔的冲积平原上,我们好象被抛进了沙漠。陪同的一位马来西亚朋友告诉我,这就是占世界锡产量十分之一、占全国锡产量四分之一的马来西亚矿业公司所属的最大矿场——贝赞泰锡矿场。它位于吉隆坡西北60公里,距马六甲海峡7公里,在雪兰峨州境内。他还介绍说,马来西亚锡矿多蕴藏于冲积平原,地下矿床的表层为石灰岩或石灰凝体,里层为花岗岩。锡矿以锡石形式存在于这两种岩层的结合部或附着于花岗岩上。因此,挖矿时扬弃的石灰石块甚多,沙土多呈白色,象一片人造沙漠。
我们从地层结构谈到马来西亚锡矿史,在马来西亚的史书中,公元9世纪就有产锡的记载。19世纪末期,它的锡产量已占世界锡的总产量的55%。进入20世纪,它的采锡技术不断变革,进一步巩固了它在世界锡矿业中的领先地位。
从技术方面看,马来西亚的采锡技术经历了近千年的艰苦的手工劳作时期,20世纪初叶,机械和电力的应用,使马来西亚的采锡技术发生巨大变革,到了本世纪20年代,从采金船脱胎而来的吸矿船的运用,则导致了马来西亚大规模的、现代化的采锡企业的出现。
人 造 海
在贝赞泰锡矿经理的引导下,我们细细地观察一望无边的偎着雪兰峨河的矿场。它的主体是采选粗矿的吸矿船,其次是选取精矿的工厂,还有机器修配厂、发电厂、容纳一千多职工的住宅区。仅矿场公路的总长度就达75.6公里。
马来西亚全国拥有54只吸矿船,名列世界前茅,而这个矿场就有8只。去年,这个矿场产锡3,000吨。
我们来到一块丛林已被砍尽的平地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高达25米的钢铁支架,状似尚未完工的建筑物。我问矿场经理:“这是什么工厂?”他笑着说:“这是我们未来的第九号吸矿船!”我咤异了:“船?这样大的船建成了,怎样拖它下水呢?”“不用拖。这块陆地底下有丰富的锡矿。10个月后,这艘船便开始工作。那时,它每月将挖出含锡的矿石和泥砂100万吨,这块陆地便成为一个人造海了”。
接着,我们真的到了一个“人造海”的海口。这里是第8号吸矿船的工作区。我们坐着汽艇朝着庞大如万吨轮的吸矿船驶去。船头挖土的机声隆隆,船尾排出废弃砂石的水柱如龙吐珠,我们脚下深达40多米的“大海”浪花飞溅。这种倒海翻江的气势构成一幅现代化采锡业的壮丽图景。登上这艘巨轮,我们首先参观采掘工序。但见船头有一条巨型钢铁链带,上面装置着的129个挖斗,从水底迅速采掘出大量含锡砂石,好象100多部挖土机排队向大海冲击;其声如虎穴中群虎吼叫。我察看3层楼上自动化指挥台中的仪表,这时掘进的深度是33.624米。我国渤海平均深度才26米,这里不是名副其实的汪洋吗?! 启 示
马来西亚历史悠久的采锡业给这个国家带来大量的财富,促进了其他工矿行业的发展。
其次还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及技术人材的培养。90多年前以一个小炭炉起家的雪兰峨锡器厂,现在已是一个产品畅销世界许多国家的现代化工厂了。马来西亚矿业公司7,000名职工中就有240名工程师。由此可见,随着锡矿业现代化的进程,职工文化科学水平迅速提高。而没有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是搞不成现代化的。
第三是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如充分利用和改造旧设备,并和引进的外国新技术相结合。贝赞泰锡矿场现有的8只吸矿船中,有一半建造于20年代,30年代和60年代建造的各一艘,70年代建造2艘。但是,经过多次改造,20年代的“老兵”也参加现代化生产的行列,产量比30年代造的还高。
矿场非常重视矿床和地力的充分利用。国家为了珍惜地下宝藏,制订政策规定,凡已较充分利用的旧矿场,可减税;而开采过的矿地种上农作物在一个时期内可免税。现在,马来西亚在冲积平原上的锡矿尚未开尽,而海滩、山上矿藏多未采掘,锡矿业还大有潜力。


第7版()
专栏:

今日斐济
10月10日,对于西南太平洋上的斐济来说,是个有历史意义的日子。106年前的今天,斐济沦为殖民地,10年前的今天,它获得了独立。
斐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四季常绿。但是由于长期遭受殖民统治,过去经济命脉操纵在外国资本手中,几乎没有重工业,粮食不能自给。只是在独立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本国资源,发展民族经济,实行新的五年计划,粮食生产才逐步扩大,单一经济状况也得到改变,经济走向了多样化。
甘蔗种植和制糖业是斐济经济的主要部门。由于改良品种和引进良种,大量使用化肥,加强管理,取得了甘蔗制糖的良好经验,做到平均7.11吨甘蔗可以生产1吨糖。另外,椰子种植和椰油生产也很重要,为出口提供了大量产品。工业方面,以采金为主的矿业生产在出口中也占重要的比重。1975年就出口了纯金69,000盎司。旅游业近年来发展了起来,给国家争得大量外汇收入。适中的地理位置,绚丽的自然风光,方便的交通条件,使这里成了南太平洋岛屿的旅游中心。
在国际事务中,斐济坚持独立立场。斐济总理早就说过,他们遵循的口号是:同所有国家友好,不屈从任何国家。斐济积极发展同亚洲、太平洋各国的关系,赞同不结盟运动,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支持各国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同意印度洋无核区的主张。
苏联侵略阿富汗后,斐济外交部正式发表声明,谴责苏联入侵阿富汗,并宣布不允许苏联在苏瓦设立大使馆。
这个岛国现在的领导人作风比较朴实。斐济内阁共有12名成员。内阁会议每年有若干次到首都以外岛上的小城镇或乡村举行,会议期间部长们到村庄或工地实地参观访问。政府领导人外出时,仅总理带一名警卫,副总理以下不配警卫员。各部的办公室向群众开放,没有警卫人员站岗,去办事的人可直接找部长办公室的秘书,求见部长。部长和各级官员办公室和家里电话号码都登在公开出售的电话簿上,人们有事时随时可直接打电话联系。周末,在大街上、市场里都可见到副总理、部长,有时也可见总理在那里买东西,见了熟人,相互问候,随便交谈。在饭馆里,也常见部长陪客人找位入座,叫菜后等候就餐,饭后自己到柜台付钱。去年,医院号召志愿献血,五十多岁的卫生部长带头去医院献了250CC的血。 ·雪元·(附图片)
斐济首都苏瓦一角


第7版()
专栏:比利时通讯

比利时的两大难题
本报记者 辛树蕃
比利时的秋天往往给人一种凉爽,甚至略带寒意的感觉。可是,在比利时人度完暑假回来之后,政界、经济界围绕着社会经济问题,展开了一场颇为热闹的大辩论。政治气温有点白热化了。
这场激烈辩论的结果,使得执政还不满5个月的马尔滕斯第三届政府辞职了。事情发生在10月4日。那天中午,记者正在首相府等待参加马尔滕斯开完内阁会议之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摄影记者已准备好灯光、器材。可是,到了最后一刻,首相府发言人宣布,首相因下午要向博杜安国王汇报,取消今天的记者招待会。顿时,气氛紧张了起来。坐在记者身旁的比利时政治记者协会主席儒杜奥先生表情严峻地对记者说:“首相临时取消事先的记者招待会去晋见国王是罕见的,一定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果然,马尔滕斯首相在向国王汇报之后,便向国王提出辞职,国王没有立即答复,只是希望他再作“最后的努力”,以避免危机。
经过紧张的3天磋商之后,由于各执政党各持己见,国王终于在7日上午同意了马尔滕斯政府辞职,同时责令他组织新政府。于是去年才组成的天主教社会党、社会党和自由党的六党联合政府宣告结束。
战后35年来,比利时换了25届政府,平均不到1年半就换1届政府,其中有1届政府甚至只有一个星期的寿命,真可谓是“走马灯”式的了。
驻在这里的外国记者们一谈到比利时,便说比利时有两大难题,这是造成政府不断更迭的根源。
一是地区问题,所谓地区问题,也就是在比利时的国土上生活着差不多各占一半的讲法语的瓦隆族和讲佛兰芒语的佛兰芒族的隔阂问题。1963年比利时议会通过法律,在首都布鲁塞尔以南划一条东西向的语言分界线,地处佛兰芒语区的布鲁塞尔则实行双重语言。1971年又通过3个地区自治的法令,即把比利时这个中央集权的国家逐步改为联邦制的国家。但随着两族经济势力的消长变化,矛盾越来越尖锐,曾导致不少届政府倒台。
另一大难题便是经济问题。自1974—1975年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比利时经济的回升一直缓慢。今年以来进入了衰退阶段,大批企业倒闭。记者仅在布鲁塞尔街头便看到不少贴有“拍卖”和“出售”标签的大批商店。据《皇家法令汇编》公布的材料,1980年1至8月份倒闭的企业与去年同期比较,又有大幅度的增加。截至8月底,失业率高达7.8%,居欧洲共同体9国前列,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高纪录,达到了30年代大危机时的水平。据《比利时外贸局月报》统计,今年头4个月的外贸赤字已超过去年外贸赤字的一半。伊朗—伊拉克冲突发生后,石油价格直线上升,无疑更要增加比利时的外贸赤字。在经济恶化的情况下,明年社会保险预算也出现了较大的赤字,预计达340亿比利时法郎,内阁会议上关于经济问题的争论便是从这里爆发的。
面对严重的经济形势,各政党提出了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政策主张。自由党主张必须大幅度削减公共开支和节约社会福利开支,要求保障企业利润和竞争,减少企业的社会负担以摆脱困境,振兴经济。天主教社会党和社会党则不同意触动社会福利,企业的社会负担也不能减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法协调,终于导致了政府的倒台。7日晚,马尔滕斯宣布组织一个包括天主教社会党和社会党在内的四党联合政府的计划。并正与各政党就政府的组成进行紧张的磋商谈判。人们正期待尽快组成新的政府以渡过难关。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意大利新的政府危机
张启华
意大利发生新的政府危机之后,10月6日天主教民主党主席福拉尼受命就组阁问题同各政党进行磋商。
这次政府危机是9月27日爆发的,科西加政府在众议院就经济计划秘密表决时,以一票之差失利。
据外电报道,这次危机似乎有点偶然性。在议会投票时,有两名执政的天主教民主党议员“由于来得太晚,不能投票”,从而使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而且在秘密投票的几分钟之前,众议院就同一问题还进行了公开的信任投票,政府以超出60余票之多赢得了信任。
刚刚辞职的天主教民主党政府是今年4月初组成的,它联合了社会党、共和党,从而使政府在议会中占据了多数。经过今年6月进行的地方大选,天主教民主党和社会党选票都有所增加,当时舆论普遍认为:执政党地位加强,政局趋于相对“稳定”。为什么在短短的几个月后,政府就会下台了呢?
导致科西加政府的辞职是它提出的经济计划。去年,意大利经济增长率达5%,居西欧主要国家之首位。
但是,好景不长,衰退的迹象接踵而来。与上半年比较,下半年的经济增长下降3.6%;高达8%的失业率造成了一连串的工潮;世界石油提价使上半年的外贸和国际收支的赤字高达11万亿里拉;加上通货膨胀、财政金融拮据,当前经济形势出现了被称为“晴转多云”的变化。
为了控制并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科西加政府于7月上旬提出了一项紧缩开支的节约计划,制定了包括增税、提高汽油零售价格、强行扣除工人工资以援助困难企业等一系列措施。
然而,这些方案一提出,就遭到反对党强烈的抵制,应该说它没能在议会中通过,不是偶然的。
自从去年初意共退出议会多数后,它同执政的天民党的对立益加发展。意共提出了“立即搞垮科西加政府”的口号,一次接一次地在议会当中同执政党进行摊牌。
7月23日,意大利众、参两院联合举行了历史上少有的会议,审议由意共等提出的科西加总理“泄露国家机密,包庇恐怖分子的罪行”。几天之后,意共与政府就司法改革和司法部部长辞职问题发生争执,议会又一次进行信任投票。
在8月初发生的波洛尼亚火车站恐怖屠杀案件中,意共与执政党在政府责任问题上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在这几次风暴中,科西加政府都安全度过了。9月下旬,议会对经济计划的辩论,意共先后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斗争,最后导致了科西加政府的辞职。
当然,科西加政府的辞职还有其他因素。据路透社报道,在9月的议会投票中,至少有30名原来的支持者在投票中抛弃了政府。这就表明,执政党内部的派别,仍是意大利政局不稳的因素之一。10年前,法国一位意大利问题专家曾指出:“解放以来,意大利的每一次内阁危机,都来源于天民党的内部危机”。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目前,福拉尼还在筹备组阁。他对记者表示,新的政府将会有更广泛的基础,即由原来参政的天民党、社会党、共和党,加上在野的社会民主党、自由党组成5党联合政府。
但是,不管如何,意大利经济形势可能继续恶化,政治动荡局面依然存在。在此形势下,福拉尼面临的组阁任务,也不会轻松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