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邀请战
奋戈
国际体育运动盛行邀请赛。一个国家作东道主,就某项体育运动邀请一国或若干国家来进行比赛。顾名思义,它具有互相观摩,同行联谊的友好性质。
这两年,国际上又开始盛行一种“邀请战”。越南军队侵占柬埔寨,世界舆论谴责越南侵略,但是它说,是韩桑林“邀请”它去的。前几天,苏联派遣几万军队到阿富汗大打出手,但是它也说,是应邀去的。既然这些武装入侵都不愿被称为侵略,无以名之,那只好叫它“邀请战”了。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新发明,帝国主义时代的侵略史里,是不乏先例的。远的不说,一九六八年苏军侵捷,就是证明。
“邀请战”自然和“邀请赛”不同。它是真刀真枪地杀人,是血淋淋的,既不好玩,又不好听。另外,“邀请赛”的被邀者到东道国,只当客人,从来不当主人;而“邀请战”的被邀者,到了东道国就反客为主,俨然以“太上皇”自居。这也是
“邀请战”同“邀请赛”的最大不同处。
还有“邀请战”的“邀请者”,大都先是“被邀请者”豢养的篱下客,自然有回报盛恩恭请大军入境的义务;而且这邀请也就在被邀者家里奉旨当面发出,省了来往函电的麻烦。这也是同“邀请赛”大不相同的。
我国古时有“开门揖盗”的故事,说的是有人拱手请强盗到自己家里抢劫。于是后来人就用“开门揖盗”来抨击卖国贼之类的家伙。其实,“揖盗者”固然该受谴责,但更该受谴责的应当是强盗。强盗,不就是“邀请战”中的“被邀者”吗?
可是必须警惕,现在兴起的这种“邀请战”可能是苏联霸权主义者发动新战争的试步。苏联大军背上插着不少五色缤纷的旗号,什么“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啊,什么“支援民族解放运动”啊,用革命新装,掩盖起沙皇的臭皮囊,也许还能骗点人吧。但是,假的终究是假的,“邀请战”多了,原形总难免要毕露的。


第8版()
专栏:

西沙的晨曦,亮了
刘阳河西沙,早到的晨曦,亮了……西天,迟归的白月,降了……树木摇摇,从绿色的梦中初醒,鲣鸟嘎嘎,抖动云白的羽毛。飞鱼跃跃,迎着晨光掠波展翅,雄鸡喔喔,跳下树枝联歌报晓。清水泉井,吐出欢快的气泡,菜园瓜地,钻出惊喜的嫩苗。探空气球,向碧透的天宇飞去,渔船炊烟,在蓝色的海上飘飘。又一个宁静的夜晚过去,祖国的西沙,你睡得多么好!战士含笑走下哨塔,轻轻卸下枪尖的刺刀;披肩上跃出一轮红日,呵,心头的海,在涨潮……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盆景艺术
李景生
不久前,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园林绿化局,在首都北海公园举办了全国盆景艺术展览。收集了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四川、广西、福建、北京、天津、辽宁、山东等地盆景作品共一千多件,使首都的观众有机会欣赏盆景艺术的成就,得到一次美的艺术享受。
我国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甬道壁上就绘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画。这说明在唐初甚至更早,在民间或宫廷就有了盆景。唐代韩愈曾有“老翁真个是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寸钓鱼时”的盆景诗句。宋代苏轼、陆游的诗和其他著作中,也有山水盆景的记录。到明清两代,关于盆景的记载就更多了。
盆景是我国传统的园林艺术之一。它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态古雅的树桩盆景,简称桩景。树桩盆景千姿百态,有的巍然挺立,有的悬崖倒挂,有的苍劲古朴。各地采用的树种和传统手法不同,其造型特点和风格也各异。
另一类是山水盆景。将山石通过锯截、雕凿等技术处理,精心布置在贮水的浅盆中,上缀以草木苔藓等细小植物,构成自然山水景观。其类型有孤峰式、重叠式等。由于各地山石质文形色不同,表现的主题和风格亦各异。如四川的山水盆景再现了蜀中山川的雄奇,广西的钟乳石盆景塑造桂林山水的优美等等。
在这次展览中,有的盆景已达几百年的历史。如广东的九里香、福建的榔榆、以及江苏的雀舌松等。也有速成盆景,南京盆景有的一年即成。许多盆景技艺精湛,姿态生动,作者们选用“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给人以“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艺术感染。


第8版()
专栏:读书随笔

布衣
吴伯箫
李斯说:“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李斯的话是在踌躇满志的时候说的。“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可谓富贵极矣。”诸葛亮的话则表露了谦逊感激的心情:“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李白也自称“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接着陈述了自己不平凡的经历,说明平日所学和交游之广,转而自诩:“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三位古人所处的时代相去近千年,论业绩造诣都极不同,把他们硬拉在一起,主要是欣赏他们共同的出身是布衣。布衣,顾名思义该是说穿麻布衣服的人吧,是平民。古时候称庶民、黔首。现在读历史,布衣给人的印象是淳朴、敦厚、耿介而有操守,比锦衣要光彩得多。苏秦佩六国相印,位高金多,车骑辎重过洛阳,衣锦还乡,妻嫂不敢仰视,在当时仿佛是荣耀炫赫的,但在后世的读者看来,殊不过尔尔,并不值得羡慕。到明朝禁卫军称“锦衣卫”,那就一想到它的附势专横,就令人深恶痛绝了。而“锦衣”也就成了叫人厌弃的字样。
“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枲(枲也是麻)而已”。绫罗丝绸原是老人服用的,后来却变成了富人阔人的专用品。以致旧社会不学无术的富贵子弟被称为“纨袴”。
布衣,锦衣,不是单讲服饰的事。伴之以行的还有吃饭、住房子、走路代步的问题。穿锦绣的往往食必珍馐,居必华屋,行则驷马高车;穿麻葛的只能吃粗粮,住茅屋,走路“安步以当车”。这些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素养和品德。
如今社会制度跟从前不同了。人人讲平等;但旧的心理、好尚、习惯势力,却根深蒂固。“人是衣裳马是鞍”成为谚语。我们革命队伍很长一个时期穿草鞋,戴斗笠成为特征;解放后因袭下来干部的服装多半是灰布或蓝布做的,男女衣裳也差别不大。国际友人乍看说单调,清一色;相处久了又学我们。作为风气,这应当就是当代的“布衣”吧。我们不反对衣冠楚楚、服饰整洁,随着性别、年龄和季节的不同也可以穿红着绿,打扮得象花枝。但布衣总比较地随意些,普通些。现在还没有人主张生活“现代化”。肥裤腿,瘦裤腿,喇叭裤,时间或长或短,在部分人中时兴过一阵,不都是象季候风一样刮过了么?老实人还是穿布衣长远。
有的同志从作地方“官”进了京,自嘲说:“车越坐越大,房子越住越小。”自然是流露了不太满足的意思。从不要求特殊一点讲,这未始不是好事。好就好在越来越接近群众,越向布衣群靠拢。有的人住房子太多,有的又住房太少,以至“三代同堂”。这种情况实在不好。
至于坐车,最不好是把车辆变成摆阔的工具。孔丘就说过:“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就是说跟着大夫一道走,非坐车不可。“这是我的车。”“你的车呢?”把公物变成了私产。甚至组织上通知一个病号参加会议,事先告诉有车接送,到时候却有人借口“不合坐小汽车的规定”,使那同志错过了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次出席会议的机会。——谁的规定?
“坐小汽车,够级别么?”小姑娘学着这样问。又是谁教的呢?工人级别凭技术,部队级别凭战功,科学家凭创造发明。同志,咱们的级别该凭什么?大家参加考核的办法是值得提倡的。当然不是恢复科举制度,一定要求人“皓首穷经”,但择优录取、择优录用总是好的。再就是发扬民主,选贤与能。经理、车间主任,有的商店、工厂已经在试选了。众人是圣人,效果就是好。反正“白卷”是臭了,靠特权自封或“双突”都靠不住。你的金饭碗就能永远保证总浮在浪尖上?
封建社会的锦衣、玉衣,黄袍、红袍,还是送进博物馆或留作京剧服装吧,免得七品县令篡穿蟒袍玉带作威作福,米大的权用作万钧。
人民的国家,权属人民。地位再高,权力再大,依法超不出人民应有的一份。作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是布衣的本色。人民不需要也不欢迎官老爷。


第8版()
专栏:连载

伍豪之剑
峻骧
七、意外来客
当时青岛市委书记王景瑞,还是个二十五岁的青年。他原是纱厂工人,一九二七年一月入党,“六大”之后,大胆提拔工人干部,因此入党不久,他就被选为市委委员,在罗玉堂调省后,他又接任了青岛市委书记。为了掩护,他开了个木炭铺。他见张英、王昭功来到,非常高兴。不过他对貌不出众的张英有些担心,怕没多大本事,完成不了中央军委交下的任务。
王景瑞悄悄问昭功:“他行吗?”王昭功伸着大拇指说:“你可千万不能以貌取人,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张英同志武艺超伦,比我胜过十倍。当年军委计划劫囚车抢救彭湃、杨殷同志时,他就是攻击的主力,只是由于错过时机,未能如愿。但是在彭杨追悼会时,同敌特巷战,他双手打枪,英雄极啦。听说当年他在冯玉祥部下当过军官,入党后一直担任中央机关保卫,这是军委书记亲自派来为我省锄奸的,你可要好好配合啊!”景瑞听了,满心欢喜。当晚他们就找到打入敌人内部的徐子兴,仔细研究行动步骤,决定王昭功先去济南,同侦察敌情的王永庆同志联系。找好掩护对象后,再让张英到济南去。
由于当时济南盘查甚严,规定单身人不能赁房宿店。王景瑞、徐子兴和王昭功商量,要想方设法找一位聪明坚定的女同志扮作张英的眷属作掩护。但是,急切之间,到哪里去找适当人选呢?王景瑞就去找傅书堂的爱人李淑秀商量。李淑秀虽不是党员,但长期跟丈夫在省委机关做掩护工作,对叛徒非常痛恨,省委机关破坏,书堂奉命去苏联,她只好来青岛,住在小姑傅玉贞家。这傅二姑娘当时刚结婚,家住云南路汇兴西里,这是所二层楼的铁路宿舍,一门二户,傅玉贞的丈夫丁维尊在铁路印刷厂工作,另一户也是铁路工人。景瑞对李淑秀、傅玉贞说明情况,她们也很为难,十九岁的玉贞自幼跟哥哥干革命,最近又秘密入党,她意志坚定,聪明美丽。可是一来她新婚,丈夫丁维尊虽是党员,却已意志消沉,决不会同意她去;二来叛徒王复元也认识她。他们三人正在踌躇为难,忽听得一阵扣门声,玉贞开门一看,外边站着一个体态娉婷、眉清目秀的姑娘,手提红布包袱,扎着油亮的大辫子。傅大嫂一见大喜,把手一拍:这可是意外来客,最恰当的人选来了!


第8版()
专栏:影评

《新起点》赞
荣高棠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型彩色纪录片《新起点》,使人们重新回到那洋溢着新长征的时代精神、紧张而又炽热的四届全运会的日子。
影片用《新起点》作为片名,含义很深,它客观地、准确地反映了体育战线当前的形势和体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任务。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倡导和关怀下,我国体育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成绩是显著的。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体育战线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今天,体育战线的同志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埋头苦干,正是站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起跑线上。尤其最近国际奥委会承认了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恢复了我国的合法权利,我国运动员全面进入世界体坛的序幕已经拉开了。在最近的这些日子里,我国运动员已经参加了奥运会的前哨战,他们在第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第二届亚洲男、女排球锦标赛和第十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以优良的成绩,取得了参加一九八○年奥运会的资格,作为走向世界,攀登体育运动高峰的新起点。所以说,《新起点》表达了继往开来的思想。它既检阅了我国体育运动三十年的发展,同时又展现了我国体育未来的美好前景。体育战线的广大职工、教练员、运动员,正象影片开始出现的那些镜头一样,做好冲刺的准备,待机而发。未来将是生气勃勃,龙腾虎跃的战斗历程。
《新起点》在艺术手法上也有新的尝试。虽然它是四届全运会的纪录片,但是突破了过去一般运动会纪录片的老套子,从影片的主题思想出发,丝丝入扣,而不是平淡地描绘运动会的过程,因而影片较集中、紧凑。这样处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生动活泼,有起有伏,有张有弛。影片的编导根据主题的需要,介绍了我国一批优秀运动队和运动员生龙活虎地训练和比赛的感人镜头,配以鲜明简洁的说明,拨动人们的心弦,很有感染力。
《新起点》是当前文艺园地里的一枝新花。愿它也作为体育电影的一个新起点,在未来的日子里,以体育为题材的电影,将开放得更多姿,更鲜艳。


第8版()
专栏:

榜样〔木刻〕 张桂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