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月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首都中外师生新年联欢
七十多个国家的八百多名留学生和许多外国朋友受到热烈欢迎,邓颖超方毅姬鹏飞出席
据新华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九日电 “我们一贯主张,发展同友好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开展文化、教育、科技交流,互派留学生。我们欢迎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祝同学们在中国学习期间,学好专业知识,并增进同中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这是教育部长蒋南翔在教育部、文化部、全国学联、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一九八○年北京市中外师生联欢晚会上讲的话。
蒋南翔在讲话中,向参加新年联欢晚会的外国朋友和师生们表示节日祝贺。他还希望所有中国学生同外国留学生搞好团结,互相帮助,增进友谊。
今天晚上,人民大会堂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五千多名中、外师生济济一堂,笑语欢歌,迎接一九八○年元旦的到来。来自七十多个国家的八百多名留学生,以及许多友好国家的驻华使节、外交官在这个令人愉快的晚会上,受到中国政府有关方面负责人、首都高等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邓颖超,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姬鹏飞等出席了联欢晚会。


第4版()
专栏:

七十七个国家的留学生在中国学习
据新华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九日电 世界五大洲七十七个国家的一千三百多名留学生目前正在中国学习。这些来自西德、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扎伊尔、刚果、苏丹、索马里、日本、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的外国留学生,是近几年来先后入学的。他们现在分别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吉林、陕西、江苏、浙江、广西、广东等十个省、市、自治区的四十所高等院校学习文科、理工科、医学、农业学、美术、音乐、体育和戏剧。


第4版()
专栏:

全国青联举行新年茶话联欢会
新华社北京十二月三十日电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今晚在国际俱乐部举行新年茶话联欢会,庆祝一九八○年的到来。
全国青联主席胡启立在联欢会上讲话。他向奋战在祖国各条战线上的青年同志祝贺新年,赞扬他们在献身四化的战斗中作出了贡献,并祝大家在即将到来的八十年代里进一步大显身手。
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童小鹏,台盟总部秘书长徐萌山,全国青联副主席伍绍祖、刘厚明,共青团中央负责人李瑞环以及在京的全国青联委员出席了联欢会。
应邀出席联欢会的还有科学、文艺、体育等界的知名人士张君秋、谢添、谢芳、范增、夏培肃、邹振先、宋晓波等。
联欢会上,大家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跳起了舞,首都文艺工作者还表演了文艺节目。


第4版()
专栏:

外交部和文化部举行新年招待会
各国驻华使节和夫人等应邀出席
新华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九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文化部今天下午联合举行新年招待会。
外交部长黄华、文化部长黄镇同应邀出席招待会的各国驻中国外交使节和夫人以及大使馆部分外交官员热情握手,互致新年祝贺。我国外交部和文化部的其他负责人也出席了招待会。中国主人同来自五大洲的各国客人畅叙友情。招待会充满欢乐的气氛。宾主一起观看了上海电影制片厂为献给国际儿童年新近摄制的彩色故事片《啊!摇篮》。昨天,各国驻京记者出席首都新闻界和外交部新闻司举行的招待会。


第4版()
专栏:

解放军边防某团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巩固发展边疆安定团结
本报讯 记者杨登渠、蒋永武、周金城报道:“人人懂得民族政策,个个遵守民族政策”,这是人民解放军驻云南西双版纳边防某团党委对全团干部战士的要求,也是全团干部战士在边防工作中自觉遵循的准则。
这个团驻守的防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县、公社、生产大队领导干部大多数是当地少数民族同志。团党委认为,尊重地方党委的领导,特别是尊重地方各级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是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一条重要内容。团部驻地是公社所在地,离县城较远,在与公社打交道的时候,团党委不因公社级别小于县团级而摆架子。因为公社负责同志多是傣、哈尼等少数民族,团党委更加尊重和支持他们。团长、政委经常前往公社交心通气,征求意见。一次,这个团的一位同志因家属问题对公社有意见,说了些过头话。党委发现后,批评了这个干部,又到公社作了自我批评。党委作出样子,各营连都自觉尊重驻地各级领导。连长李正富,在边防工作中十分尊重公社、大队的意见。需要调动民兵时,那怕是只调动一个人,也要征得地方的同意,从不擅自调动。
这个团点多线长、高度分散,防区内少数民族较多,但他们都能自觉尊重驻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一九七五年以来,没有发生过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现象。为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他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件事:
一、积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会讲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高兴,认为和他们是“同心人”,利于开展群众工作和边防斗争。一九七三年以来,经常举办少数民族语言学习班,先后为连队培训了一批傣语、哈尼语骨干。他们回到连队,带动连队干部战士积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团里编印的汉、傣文对照手册,人手一册。现在,这个团派出的群众工作小分队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同志能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开展工作。
二、培养热爱少数民族的思想感情。少数民族地区卫生条件一般较差。干部战士不嫌他们,特别注意抓新战士的教育工作。七连去年入伍的新战士黄松太,初到边疆时,看不惯少数民族用芭蕉叶包食物,用手抓饭吃。指导员张正良帮助教育他,亲自带着他走村串寨,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当地少数民族勤劳勇敢、纯朴好客的品质,感染了小黄。他渐渐地也能象老战士一样,同当地少数民族“滚”在一起了。
三、对少数民族的宗教活动不干扰、不阻止,但注意宣传科学和唯物论。去年八九月间,打洛江畔的一些傣族村寨突然耕牛大批死亡,有的社员传说是一座坟在作怪。一些社员听了,就要去境外请“降妖人”。七连群众工作班主动请来兽医给牛治病,用事实证明,害死牛的不是鬼,是传染病。群众思想通了,也就不去挖坟拿妖捉怪了。
这个团对防区内居住的十多个少数民族,不论民族大小,人数多寡,生产生活水平高低,风俗习惯不同,都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建设和保卫边疆。


第4版()
专栏:来信

招工应适当照顾少数民族编辑同志:
最近,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分到一百名工人、教师指标,其中教师指标十五名。规定只招城镇人口,不招农业人口,通过考试择优录取。
三都水族自治县各少数民族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三以上,世居农村;汉族一万三千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多,基本上住城镇。在这样的地区招工“不招农业人口”,等于把少数民族排除在外。类似的问题,在许多城镇人口很少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存在着。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帮助少数民族加速发展经济文化。目前,尽管我国存在着城镇人口就业问题,但招工对少数民族应该给予适当的照顾。仅在去年,党中央就两次指示,招工、吸收干部和教师,要专门拨出指标,从城镇人口很少甚至没有城镇人口的少数民族的农、牧、林区人口中选拔。有的省这样做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问题是,这一工作在部分地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都是水族唯一的一个自治地方。宪法规定,自治机关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外,还要行使自治权。自治权的关键在于自治机关中少数民族干部的成份组成。不在少数民族中招工、吸收干部和教师,实行自治的民族如何不断地选拔本民族中的优秀分子,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
发展民族教育,必须有足够的少数民族教师。三都水、布依、苗、瑶、侗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小学三年级以下学生不懂汉语,四、五年级学生对汉语也半通不通。全县中、小学校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在农村,当前迫切需要补充的也正是农村的学校教师。如果不吸收少数民族教师,仅在城镇吸收汉族教师,一则师生之间语言不通,教和学都很困难;再则外来教师生活不习惯,家属带不去,有不少实际困难,个别的不安心工作。凡此种种,势必影响教育质量。
经过林彪、“四人帮”十年大破坏,少数民族犹如重病初愈。在招工、吸收干部和教师等方面,按照中央指示精神,在没有或很少城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适当“择优录取”少数民族成员,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调动各族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四化建设的发展。范培廉


第4版()
专栏:编后

注意特点 适当照顾
这里发表的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招工和吸收教师的来信,值得有关地区注意和研究。
我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既有共同性,也各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排斥,许多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边疆的农村、牧区和高山区、林区,住在城镇的人口很少;有的少数民族根本没有城镇人口。他们的经济、文化同汉族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党和国家在制定方针政策时,总是从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给予他们适当的照顾。例如,在招收工人、吸收教师等工作中,党和政府明确规定,应适当照顾城镇人口较少或无城镇人口的民族。不少地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规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有个别地区采取了“一刀切”的办法,忽略了某些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在我国生产水平还较低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吃商品粮的人口,农业人口一般不转为非农业人口,这个原则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坚持。但是对城镇人口极少或无城镇人口的少数民族,则应根据特殊情况,区别对待。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技术人员、工人和教师,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十分重要。要在占全国总面积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技术人员、工人和教师队伍,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在招收工人、吸收干部这项工作中,要适当照顾少数民族。挑选一些合乎条件的少数民族同志,逐步建立少数民族自己的工人、干部队伍,是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不应等闲视之。
对于发展民族地区的工、农、牧业生产,同样应考虑到少数民族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特点,注意给予力所能及的扶持和照顾,不能照搬汉族地区的办法和规定。


第4版()
专栏:

“民族团结楼”里的故事
来到青岛市四方区嘉定路,就会看到一排排的居民楼。在这些居民楼中,有一栋整洁、清新,门窗净亮的三十八号楼。里面住着汉、蒙古、回、满四个民族的十六户居民。这就是人们称颂的“民族团结楼”。
互尊风俗习惯
居民楼里的各族居民,互相尊敬,亲密无间。汉、蒙古、满族的同志非常尊重回族同志的生活习惯;回族同志也通情达理,非常尊重兄弟民族的习惯。大家处处、事事都是以民族团结这个大局为重。有利于团结的话就说,不利于团结的话就不说;有利于团结的事就做,不利于团结的事就不做。汉族同志平时买猪肉,总是包严放好,炖猪肉、熬油总是将门窗关好,尽量不让气味跑出来。回族同志来家里串门,他们先将茶壶、茶杯刷洗干净再招待客人。蒙古族韩连海和他的满族老伴,还为回族同志专门准备了一套清真茶具。多年来,这四个民族的居民,团结和睦,亲如家人。
“五 保 户”
居民楼里住着一位八十二岁的回族军属牟大娘,她年老多病,行动不方便。女儿参军在外,身边无人照顾。有一次,牟大娘犯了腰疼老病,起不了床。汉族居民赵雪燕,忙得不可开交。她又是煮稀饭,又是跑到回民饭店买油条和烧饼。热汤热饭端到牟大娘面前,劝慰着老人多吃些。牟大娘激动地说:“我成了俺楼里的‘五保户’!”
义务保姆
居民楼里的回族王民福和他的老伴王真香,是出名的助人为乐的热心人。十几年前,汉族薛崇的爱人去世了,两个孩子年纪小,无人照管。老薛正苦于没办法,王真香主动对他说:“老薛同志,你就安心上班吧,照顾孩子的事,由我来分担。”从此,孩子的衣服破了,她给缝补好,衣服脏了,她给洗干净。
有一天,王民福的同事刘慧禄托他找个保姆看孩子。回家后,老王就和老伴王真香商量找保姆的事。老伴爽快地说:“上那找保姆去,只要人家不嫌就把孩子送到咱家来,我给看着就行了”。就这样,王真香又为刘慧禄的孩子当了两年“义务保姆”。
让房子
居民楼里有一位名叫黄少刚的回族退休工人。他为人忠厚正直,是各族居民公推的代表。他经常带头搞好环境卫生,还组织居民学习,耐心地教育青少年。汉族职工王增祥小俩口住一间房子。生了小孩以后,又请来老母亲照管,一家三代人住在一间房子里,实在有些不方便。老黄的两个儿子住着一间房子。老黄看到小王住房困难,说服了全家人,就把房子让给了小王居住。这件事一传开,居民区的群众都齐声赞扬老黄助人为乐的好风格。
周围的群众称颂这个居民楼说:“民族政策放光华,楼里盛开团结花。同心同德搞四化,汉蒙回满如一家。”
山东省民委 丁乐春 杨莱夫


第4版()
专栏:

奖励回族社员养牛羊
我国许多地区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生产特点和风俗习惯,奖励回族社员养牛养羊。
山东省鄄城县董口公社军屯回民大队,积极鼓励社员养牛。每头牛由生产队每天供给饲草五斤,年终按分配价付款。这一措施,提高了社员养牛积肥的积极性。现在,全大队社员养牛一百六十头,加上集体的共二百六十头,平均三点四亩地一头牛。去年一至七月份,养牛已积肥二千一百立方。社员养牛,集体增加了肥料,社员也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
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规定,生产队对社员自养的羊,每只分给饲料粮十至十五斤。收购一张山羊皮奖售粮五斤,一只绵羊皮奖布一尺。这个县前年十月的羊只存栏数上升到一万九千多只,比一九七七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中国人民大学农经系师生和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部直属通信四连指战员,举行新年军民联欢会。新华社记者 吕淑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