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人民珍爱的作品任何力量也摧毁不了
——访小说《刘志丹》的作者李建彤
沉冤多年的小说《刘志丹》一案得到了平反。确凿的事实证明,《刘志丹》完全不是什么反党小说,而是一部比较好的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描写革命斗争历史的小说。曾经强加在小说头上的种种罪名,是不符合实际的。
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里,记者访问了小说《刘志丹》的作者、刘志丹烈士的弟媳李建彤。六十岁的李建彤正着手创作小说《刘志丹》的下卷,这部小说的上卷不久将出版发行。
当我们向她表示问候和祝贺的时候,李建彤略显苍白的脸上,浮现出真挚的笑容。她虽然由于年纪大了和饱受折磨,身体很弱,但精神却很好。她时而打着有力的手势,时而站起来边走边说,同记者侃侃而谈。
“我为什么要写《刘志丹》呢?”李建彤说:“我本来不是作家,没写过小说,而是一个喝延河水长大的普通干部。但是,陕甘宁边区人民的革命斗争事迹,刘志丹和他的战友们的英雄形象,时时激励着我。他们太可爱了,太值得我们尊敬了。早在五十年代初,我就写了关于刘志丹烈士的回忆录。一九五六年,工人出版社的同志约我写刘志丹的传记体小说。当时,我担心自己水平低,写不好,但长期蕴蓄在我心里的火一样的激情和强烈的革命责任感,又促使我非写不可。写,我一定要写!我要写刘志丹和他的战友们,写陕甘宁根据地的人民群众,通过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歌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歌颂为中国人民指引解放道路的中国共产党。”
为了写好这本书,李建彤表现了顽强的毅力,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她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有关论著,查阅大量党史资料,访问在京的许多老同志。一九五八年和一九六○年,她两次来到刘志丹烈士成长和战斗过的地方——陕甘宁革命老根据地。她骑着毛驴,在黄土高原上跋山涉水,走访了当年的老红军战士、老赤卫队员、老干部,走访了当年的妇联会会员、运粮员、兽医、马伕以及成百的边区群众。这里,也是她当年战斗、工作过的地方啊。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一次次倾心的交谈,使她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她经常含着热泪,一字一句地记下人们对刘志丹的回忆和思念,记下陕甘宁人民的斗争史实,写满了整整十七个笔记本。从陕北回来,她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写作。她说:“那时我的干劲大极了,常常是从早写到晚,从黑写到明。我要写,我要写出历史的真实,英雄的业绩,人民的心愿。”
一九六二年,小说《刘志丹》上卷的初稿写出来了。她一边向曾经和刘志丹一起战斗过的老同志征求意见,进行修改;一边应《工人日报》的要求,开始在报上连载部分章节。刘志丹的故事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青年写信给她,鼓励、支持她继续写下去。
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和那个顾问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采取指鹿为马、栽赃诬陷的卑劣手段,围绕小说《刘志丹》展开了大规模的政治迫害,株连许多干部和群众。小说作者被关押;曾经看过书稿、支持过这一创作的同志,同这部作品的发表、出版、改编有关系的出版社、报社、文艺团体的同志,曾经提供过素材的陕北地区的一些老干部、老党员和普通群众,都受到打击和迫害,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致残。
在那漫长严寒的日子里,李建彤经受着严酷的考验。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批斗,一场又一场的审讯,她坚持真理,讲真话不讲假话。让她写“交待”,她说:“我有什么错误?怎么交待法?”她说:“千斤压力我不怕,历史和人民对是非是会有公断的。”
雨后的天空,清新又明亮。初秋的阳光洒满大地,也洒进这个宁静的小院。长时间的谈话使这位老人有些疲倦,但她的眼睛里依然闪耀着兴奋的火花。经历了一场大劫生存下来,并且看到党的胜利,人民的胜利,真理的胜利,李建彤现在在想些什么呢?她说:“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充满了光明,我胸间燃烧着火一样的热情。小说《刘志丹》的上卷,就要与读者见面了。我要尽快地把下卷写好。”
她站起来,顺手拿来一大叠小说上卷的印样递给我们。印样散发着新鲜油墨的芬芳。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着,心里激动不已。讲真话,宣传真理的作品,为人民所珍爱的作品,是任何力量也摧毁不了,任何诬陷也玷污不了的,它终将回到人民中间来。从前因排印《刘志丹》而遭受打击的工人出版社的同志们,现在又承担起《刘志丹》的排印任务,他们正加紧工作,不久将把这部小说连同作者的喜悦,一起送到读者面前。
新华社记者 李德润 朱述新


第4版()
专栏:

“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豫剧《唐知县审诰命》在京演出为人们津津乐道
新华社北京九月五日电 新华社记者报道:“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豫剧《唐知县审诰命》中知县唐成的这一题款,现在变成了许多人的口头语。担任领导工作的干部,把它作为勉励自己坚持真理的格言;人民群众则把它作为向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
豫剧《唐知县审诰命》,是河南省代表团参加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的一个节目。这出独具一格的喜剧,在京虽然演出场次不多,但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唐知县审诰命》用官丑的行当和喜剧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独特的七品县令唐成的形象。大幕拉开,未见其人,先看到他悬在高堂的画幅,题款是:“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剧场里立刻笑声哄然。这个唐成,初涉宦海,一身土气,叼着旱烟袋读状纸读得忘情,竟把烟锅送到嘴里;他不请客送礼、趋炎附势,对轿夫满和气,和差官谈得拢,平易近人,不搞“特殊化”;他清贫廉洁,竟当堂向班头借散碎银两;他高度近视,动作迂拙,常使人发笑。但是,他却有抱负,有胆识,执法不阿,处处让人看到他性格的光彩。饰演唐成的演员,把这个人物外部形象的“丑”和内在品质的美,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就是这样一个被人斥之为“芝麻官”的七品县令,以不怕垮台回家卖红薯的气魄,敢斗有权有势、炙手可热的诰命夫人,为民伸张正义,使人肃然起敬,不再觉得他“卖红薯”题款的可笑和行动的滑稽、迂拙。一些观众说,这出戏真好,给人以启发。我们一些在领导岗位上的同志,是不是可以向唐成学一点什么?


第4版()
专栏:

为了别人生活得更美好
——记“雷锋式的人民武装干部”胡师文
夏秋之交,记者来到赣江上游的江西于都县,访问最近被中央军委授予“雷锋式的人民武装干部”称号的胡师文。
走进一间面积不大、热气蒸人的旧式平房,我们见到这位为抢救民兵而失去右手和左腿的坚强战士,正用左手写着日记,案桌的一头,堆放着革命英雄书籍、爆破训练教材和《民兵工作条例》的手抄本,还有他新近用左手整理出来的一份通报。这一切表明,胡师文仍在顽强地学习着,工作着。正象他在日记中写的那样:“为人民的利益而活着,为革命而不停息地工作,生命存在才有价值;我要学习蜡烛的献身精神,为了给人们光明,而将自己终身燃尽!”
胡师文是在一九七七年九月十六日在带领东溪大队民兵进行爆破训练时负伤致残的。那天下午,当他仔细观察民兵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道操作程序时,突然在他右侧的民兵袁德全因操作不慎,带动了拉火管,导火索嗤嗤地冒着烟。眼看炸药包就要爆炸,另外三个靠在一起的炸药包也会引爆,在场的七个民兵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故惊呆了。这时,熟知爆破技术的胡师文只要一滚翻,就能化险为夷。然而,在这生与死的关头,他想的不是自己怎样逃生,而是如何保护民兵生命。只听他大喊一声:“快散开!”立即用左手推了一把站在一旁的民兵刘福建,又用右手去抓炸药包。由于用力过猛,身体重心不稳,第一次没抓着,第二次抓起来正要往外甩时,“轰”的一声巨响,炸药包在他手中爆炸了。在场民兵除一人负伤外,其余都安然无恙,胡师文被气浪抛到五、六米外的草地上,全身被炸伤一百多处,右手臂被炸掉,左小腿被炸成重伤。
“年方三十就失去了一只手一条腿,今后怎么继续为四化建设出力啊!”胡师文躺在医院病床上,想到自己没有了完整的四肢来为党工作的时候,两行泪珠不禁从眼眶里溢了出来。深夜,他辗转难眠。但是,他又想到,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新长征,象我这样的残废人,只要能为党为人民做一点有利的工作,也是新长征的一员。
为了争取早日出院,返回工作岗位,他以顽强的毅力同伤残作斗争。伤势稍有好转,就开始了身体机能的锻炼。他卧在床上练蹬腿,下床练独脚站立,刚能站稳就练跳步,经常练得气喘、汗流,有时身体支持不住摔倒在地,就爬起来接着练。他左手的伤疤还没有好利索,就练写字。去年冬天,胡师文装上了假肢。从此,他又甩开拐杖,每天练步行,练打拳,医护人员和病友们看到这情景,都称赞他是一位不屈的战士。
熟悉胡师文的人都知道他从少年时代就学习雷锋,一次一次地舍己救人。在家乡,他救过落水的同村少年胡师禄;在县武装部,他曾用肩膀顶住即将倒塌的木材垛,救出了正在垛下玩耍的两个小孩;在民兵训练场,他曾四次冒着生命危险,排除没有爆炸的手榴弹、炸药包;在城市的大街上,他迎着飞驰而来的汽车,把一个女孩的生命夺了回来;……
正当胡师文沿着雷锋成长的道路大步前进的时候,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挥舞大棒,疯狂扼杀雷锋精神,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剥削阶级伦理道德却象瘟疫一样毒害着我们健康的社会风气。在这股妖风盛行的年月,胡师文学习雷锋坚持不懈,助人为乐持之以恒。为了帮助葛坳公社下屋生产队改变落后面貌,他不顾自己的严重胃病,坚持在这里蹲点。他抓住科学种田这个关键,白天调查土质、水源情况,晚上组织群众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还抓紧时间拾粪、清阴沟,带领群众上山割青草沤肥,改造沙质地,“双抢”紧张季节,胡师文日夜奋战,昏倒在田头,社员们心痛地把他送进了医院。但他心里惦记着队里的生产和群众,病未痊愈,就回到了生产队。
胡师文作为一名人民武装干部,象老黄牛一样忠于职守,不知疲倦地工作。一九七五年春天,他被派到军分区参加爆破集训。这是民兵训练中技术性强、危险性大的一项工作,要求负责爆破训练的教员胆大、心细、能吃苦、责任心强。武装部党委选来选去,选中了胡师文。从军分区集训回来,胡师文勤学苦练,经过数十次爆破试验,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很快成了一名出色的爆破教员。
现在,身残志坚的胡师文已经回到了离别一年多的工作岗位。当他坐在办公桌前重新开始办公的时候;当他来到民兵爆破班,同民兵一起总结经验,研究改进训练方法的时候,胡师文是多么激动啊!他说:“四个现代化是靠人民用双手干出来的。我的能力虽小,也要毫无保留地献给四化。要不,到四化实现的时候,我凭什么来和人民同欢共乐呢!”
新华社记者 杨和发(附图片)
福州部队政委、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前右)把中央军委颁发的奖状授予胡师文。
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传真照片)


第4版()
专栏:

四届全运会评选出体育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先进集体的代表和先进工作者将光荣地出席在京举行的全运会
新华社北京九月五日电 第四届全运会评选体育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活动已经结束。各省、市、自治区、人民解放军和国家体委直属机关共评选出二百五十四个先进集体和五十五名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的代表和先进工作者将光荣地出席即将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全运会。
这次评选出的体育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面广,事迹突出。先进集体中有工厂企业、学校、社队、解放军连队以及街道等基层单位;先进工作者有教练员、体育教师、干部、医生、科学技术人员、营业员和民兵等。评选的体育先进集体中学校占三分之一,如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河北省石家庄铁路职工子弟第一学校、乌鲁木齐第十八中学、山东省滕县实验小学等单位,切实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普及体育运动做出很好的成绩。厂矿、企业、财贸方面的先进典型都是生产工作和体育工作都好的单位,如无锡国棉一厂、沈阳黎明机械厂、上海市淮海中路一条街、天津市宁河县商业局、北京铁路分局等单位,坚持不懈地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各有特点。广东省东莞县、山东省掖县、辽宁省凤城县、四川省温江县、湖北省沙市等重视体育工作,方向明确,工作扎实,在增强人民体质、输送体育人才方面有突出的成绩。被选出的先进集体中,还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典型以及人民解放军的体育先进单位。
这次评选出的先进工作者中,绝大多数是业余体校的教练员和学校的体育教师,还有少部分是体育干部和其他行业的代表。吉林省体育科研人员李育春刻苦学习国内外体育科学技术,敢于创新,一九七九年吉林省科技大会授予他重大科技成果奖。湖南省体育场业余体校副校长兼足球教练刘增德,几十年如一日热心培育人才,先后为地方和军队体育单位输送二百多名运动员和学生。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风小学体育教师栾玉先,细心研究少年儿童特点,认真上好体育课,开展校内体育活动,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做出了贡献。


第4版()
专栏: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越办越好
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最近在京召开,王震副总理接见代表并讲话
据新华社北京九月五日电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越办越好。目前全国已有二十九所广播电视大学,除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外,有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都各有一所。收听广播电视大学课程的有六十多万人。其中,英语、数学、化学三门课程全学的十一万多人,选学一门的三十万多人,试读生十万人;此外,一些大学分校的学生也选学一部分课程。各地广播电视大学正式录取并编入教学班的,共一万八千多个班,四十一万多人。这些班分布在城市、乡村、山区和海岛。学生中大部分是职工、科技人员、中学教师,也有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知识青年等。广播电视大学的专职和兼职辅导教师共有两万多人。
不久前,广播电视大学举行了期末考试。考试采用全国统一出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的办法。参加考试的学生有五十万人。北京电视大学考生化学课及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上海电视大学电子、机械专业学生三科成绩及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六;新疆参加考试的六千多人,英语及格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二,数学及格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二。全国二十九所电大学生考试成绩总及格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还涌现出一大批成绩特别优异的教学班(组)和学生。
八月二十八日在北京开幕的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交流了办好广播电视大学的经验,探讨了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大学的问题。
会议期间,代表们还讨论了明年的招生工作问题。会议决定:全国广播电视大学一九八○年上半年继续招收新生,九月开学。
会议结束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震接见了全体代表,并且讲了话。参加接见的还有教育部部长蒋南翔等。


第4版()
专栏:

新创刊的《新闻研究资料》即将出版
据新华社北京九月四日电 新创刊的《新闻研究资料》第一辑即将出版。
这个丛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新闻研究资料》编辑室编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为不定期刊物。第二辑已着手编辑。


第4版()
专栏:

我国发现一具八百万年前的古猿头骨化石
为探讨人类起源和猿类演变提供重要依据
新华社北京九月五日电 我国发现一具八百万年前的古猿头骨化石。
这一珍贵的古猿头骨化石,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徐庆华、陆庆五和云南省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张兴永、郑良,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在云南省的禄丰县石灰坝古猿遗址中发现的。禄丰古猿头骨化石由于受埋藏煤层的挤压,顶骨、额骨、颞骨、枕骨有不同程度的缺损;面骨保存较为完整,眼眶、梨状孔以及上颔牙齿的形态,都清晰可见。它是迄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晚中新世到早上新世(距今大约一千五百万年到七百万年)各类古猿中的第一个古猿头骨。
这次发现的头骨化石,经初步观察,可归入“云南西瓦古猿”的类型。这个头骨化石具有某些南方古猿粗壮种的特征,对探讨人类起源和猿类演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目前,考察人员正在对禄丰古猿头骨化石作进一步的修复和研究。(附图片)
我国发现一具八百万年前的古猿头骨化石。左下图系禄丰古猿头骨化石复原示意图。
新华社记者 杨武敏摄


第4版()
专栏:

山西省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州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我国古典建筑处理功能、技术和造型完美统一的优秀范例。
新华社记者 董荣贵摄


第4版()
专栏:

隆中三顾堂在湖北省襄阳城西三十里处。三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寓居隆中,刘备“三顾茅庐”,就在此地。
新华社记者 李一方摄


第4版()
专栏:

西藏卡若村附近出土一批新石器时代文物
据新华社拉萨八月三十一日电 新华社记者戴纪明报道:西藏昌都县卡若村附近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包括房屋基址建筑物九座,石器、骨器、陶器三千二百多件,以及许多鸟兽的骨骼等。经测定,卡若遗址距今已有四千六百多年。它的出土,对研究西藏早期历史和藏汉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卡若村在昌都县东南约十二公里处,位于澜沧江西岸,海拔三千二百多米。这里历来是川、滇、青、藏四省、区的交通枢纽,在古代是西南民族同西北民族来往的通道之一。
卡若遗址是去年八月开始发掘的,今年八月中旬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发掘面积约七百平方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