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9月2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谈“转移视线”
新华社记者述评
苏美两国的宣传工具目前正在不断地互相攻击,话题是对方在国外的驻军和军事基地。
事情是由一旅苏联部队驻在古巴一事被揭露引起的。这一揭露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议论。据说,尽管美国舆论反应强烈,但是美国官方力图通过“悄悄外交”加以解决,双方秘密会谈目前正处于“微妙阶段”。
“苏联旅”在古巴的事件发生以后,莫斯科一方面紧急派人与美国官方会谈,另一方面则开动宣传机器,对美国发起了强大的攻势。苏联《真理报》九月十一日发表编辑部文章,声称在古巴的苏联部队是“帮助古巴军人掌握苏联军事技术”的,即所谓“训练部队”,这是苏联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这篇文章指责美国官方人士为这场宣传运动“火上加油”,并警告“纵容者”和“鼓励者”“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他们要负什么责任”。接着,塔斯社和苏联报刊又念念有词地不断揭露美国“在国外的军事存在”,指出,美国在西欧、拉美、波斯湾和远东有“将近五十万人的武装力量”和“大约二千五百个基地”,并且在追加军费等等。这些报道和评 论的弦外之音是:难道只许你美国干,不许我苏联干吗?
美国的宣传机构也不甘示弱,抛出了一份苏联在国外驻军和保持基地的账单:除古巴外,在东欧四国和蒙古驻有数十万大军,在阿富汗、埃塞俄比亚、越南、南也门、安哥拉等国有大批“军事顾问”,这些“顾问”直接参加当地的军事行动,其中有些被打死在战场上,等等。
合众国际社不久前发表了一篇关于“塔斯社的狡猾手法”的报道,指出塔斯社关于美国在国外的军事存在的宣传是一种“转移视线的手法”,其目的是使人们“不去注意苏联在古巴的军队问题”。塔斯社似乎被合众国际社的报道刺痛了,于是迅速回答说:“如果有人企图转移……视线的话,那么这样做的不是塔斯社,而是那些伪造并散布种种荒诞无稽和别有用心的谎言的人。”换句话说就是:转移视线的不是我,而是你!
公正地说,苏美两国在国外驻军和设立军事基地并不是什么新闻,而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美国官方和舆论对自己在国外的驻军和基地情况通常是不大隐讳和掩盖的。而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苏联则大为不同,它经常象害怕揭疮疤一样忌讳别人提到它在国外的驻军和军事基地。特别是它在古巴驻军最近被美国揭露以后,更是刺痛了它,千方百计为自己的丑恶行径打掩护。明明是一个江洋大盗,却硬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正人君子。


第6版()
专栏:

比兰德拉国王指责苏联鼓动反政府活动
新华社北京九月二十三日电 新德里消息:据印度《政治家报》九月二十二日报道,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在同印度领导人举行会谈时说,俄国人正在鼓动对尼泊尔政府的不满。
他说,尼泊尔政府对苏联在次大陆、特别是在尼泊尔的活动表示关注。他指出,除非同印度合作采取有效步骤制止苏联对尼泊尔内部事务的各种干涉,否则,尼泊尔就会变成一个国际紧张局势和阴谋活动的温床。
在会谈中,比兰德拉国王谈到苏联在一些亚洲国家,其中包括阿富汗、越南和柬埔寨的大肆干涉时说,尼泊尔不希望在俄国人鼓动的骚乱中成为一个同样的受害者。
比兰德拉国王是九月十九日到达新德里对印度进行访问的。


第6版()
专栏:

挪威首相谈北欧局势
苏联舰队在北欧海域活动引人注目
新华社赫尔辛基九月二十二日电 据《赫尔辛基新闻》今天报道,挪威首相奥德瓦尔·努尔德利九月二十日对该报驻奥斯陆记者发表谈话说,挪威将谋求作出尽可能大的贡献以增进缓和及保持北欧地区的平衡与和平的局面。
他在谈到北欧局势时说,“在过去一些年中,苏联在波罗的海和北部水域的舰队的活动引人注目地加强了。我们认为,这一事态发展是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均势政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对我们这个角落的安全政策形势是有影响的。”
关于挪威和苏联就巴伦支海划界谈判的前景问题,这位首相指出,挪威的谈判对手是一个超级大国,它在这一地区有着同整个世界相关的重大的大国利益。他说:“我们等待着来自苏联方面的反应。眼下还没有迹象暗示这些困难的谈判将迅速取得结果。”
挪威首相在谈话中强调挪威将加强同北欧其他国家之间在能源方面的合作。他说,挪威准备同芬兰和其他北欧国家进行能源合作。并将谋求在不附带政治条件的情况下出售石油,其中包括向北欧国家出售。


第6版()
专栏:

达科总统警告苏联停止向中非运送武器
新华社北京九月二十三日电 据雅温得消息:中非共和国总统戴维·达科九月二十二日在班吉电台发表一项声明,警告苏联必须停止继续向中非运送武器和弹药。
达科总统也呼吁利比亚不要干涉别国内政。
达科总统同一天还在班吉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是同法国和有些非洲友好国家一道制定出他的夺权计划的。他说,他已经释放了关押在恩加巴—恩加监狱里的全部政治犯。
达科总统是在九月二十日晚推翻中非帝国皇帝博卡萨一世以后上台的。他上台后宣布把中非帝国改为共和国。据报道,他已任命前首相亨利·迈杜担任共和国的副总统兼总理。
达科总统在九月二十一日向全国发表的广播讲话中,谴责博卡萨的腐败和残暴使国家濒临崩溃的边缘。他说:“十四年来,我国一直受着他的剥削,他自称皇帝。由于他的过火行动、他的荒唐和想入非非而彻底毁了我们国家,降低了我国在世界心目中的地位。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不再有贸易,不再有生产,由于人民没有购买力,也没有了工业。公款和外援被博卡萨贪污并转入他在欧洲,特别是在瑞士的存款之中。”达科总统还指责博卡萨“屠杀了数以百计的中非儿童,这一罪恶行径使得他处于众叛亲离的境地”。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政变发生时,博卡萨正在的黎波里同利比亚当局商谈贷款问题。政变成功后他即飞往法国。


第6版()
专栏:

北约官员说华约军事优势将扩展到战略核武器
新华社卢森堡九月二十日电 挪威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贡德森将军九月十八日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华沙条约时指出,“华沙条约在常规武器方面已明显处于优势,这种优势有扩展到战略核武器方面的危险,特别在‘逆火式’轰炸机和SS—20导弹开始服役后,华约在战术核武器方面的优势也表现得很明显。”因此,北约未来几年中的努力重点应放在战术核武器方面。他说,
“如果敌人的威胁一直明显地存在,那么,使亚欧人民认识到这种事实是一件新的和值得鼓励的事情。”贡德森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的成员,这个委员会刚刚结束了对卢森堡的三天访问。
参加这次访问的其他成员中有: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罗杰斯上将、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利奇海军上将等高级将领。
卢森堡大公让昨天接见了北约军事委员会的成员们。


第6版()
专栏:

布热津斯基说美将对苏在古驻军寻求政治解决
新华社北京九月二十三日电 华盛顿消息:白宫二十二日公布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二十一日就苏联在古巴驻军问题对美国一些报纸主编的谈话。他再次说这是美国不能接受的,同时又强调对这个问题要寻求政治解决,不要使苏联丢面子。
他说,“苏联一个战斗旅驻在西半球,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不能接受的安排。”“而且,这个旅又是驻在这样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在全世界使用武力来促进实现它的意识形态野心,并且有时还直接或间接地使用武力来反对我们的利益。”
布热津斯基说,“我们将寻求政治解决”。他说,“我们不寻求使一方丢面子,而另一方宣布取得胜利的解决方法”。
他拒绝说明如果苏联不肯按照美国的愿望解决问题时,美国政府打算采取什么对策。他说,“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满意的解决,那么,当然要成为我们关系中的一个问题,它将会对我们的关系产生某些影响,但是这远远谈不上要对这一问题采取军事解决办法。”
有人问布热津斯基,美国是否可以减少向苏联出口小麦,作为向苏联施加压力的手段,布热津斯基说,“我们并不认为,对苏联有利的事就是我们自己打我们自己的脚”。
他还针对美国有人主张在当前情况下美国应该不批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这一论点说,拒绝这一条约,“对我们自己的损害将同对苏联的损害一样多,即使不是更多的话”。


第6版()
专栏:

美埃以就西奈和平问题达成初步协议
新华社北京电 华盛顿消息:美国、埃及和以色列就维持西奈和平问题和要求美国进行监督问题十九日在华盛顿达成了初步协议。
这是美国国务卿万斯在同埃及国防部长卡迈勒·哈桑·阿里和以色列外长达扬举行两天的会谈后,在美国国务院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
万斯说,根据这项为期三年的协议,美国将继续管理在西奈的电子监听设施,美国依据一九七五年埃以脱离接触协议派去的不超过二百名技术人员将继续留在那里,美国还将增加对西奈上空的侦察飞行,但不派出任何地面部队。
埃及国防部长阿里和以色列外长达扬说,除了美国监听之外,埃及和以色列都将保持自己的巡逻。阿里说,埃及和以色列的部队将采取“协调”行动以监督和约的执行。
根据埃以和约规定,以色列将在三年内完全撤出西奈,将它归还埃及。
万斯说,在以色列完全撤出西奈之后,还需制订一项维持西奈永久和平的计划。
这项协议将提交三国政府正式批准。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安理会宣布
南非当局炮制的文达假独立完全无效
新华社联合国九月二十一日电 联合国安理会在今天举行的会议上宣布南非当局炮制的所谓文达的“独立”是完全无效的。
会议通过的一项声明说,“这是南非政权在作出受到国际社会谴责的特兰斯凯、博普塔茨瓦纳同类性质宣布之后采取的又一行动,这一行动的目的在于分裂和驱赶非洲人民,并建立在它控制下的保护国,以便使种族隔离永久化。”
声明说,“这一行动使该地区的形势更加恶化,并阻碍了国际上争取公正和持久解决方案的努力。”
安理会要求各国政府不承认所谓“独立的”班图斯坦,不同他们打交道,不承认他们颁发的旅行文件,并敦促联合国会员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禁止它们管辖下的一切个人、公司和其它机构同所谓“独立”的班图斯坦有任何来往。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土耳其一副总理辞职
土耳其政府几位副总理之一的法鲁克·絮坎九月二十日已经辞职。
从去年一月以来,共和人民党主席比伦特·埃杰维特一直是土耳其政府的首脑。这个政府是由共和人民党和民主党以及一些无党派人士组成的,他们在议会中的代表处于微弱的多数。辞职的副总理法鲁克·絮坎是民主党在政府中的唯一代表。
美同意按墨西哥规定价格买天然气
经过长时期的谈判,美国政府九月二十一日决定同意按墨西哥规定的价格购买墨西哥的天然气。
据两国关于天然气的联合公告宣布,合同一旦签署,墨西哥就开始每天向美国输送三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自一九八○年一月一日起每一千立方英尺天然气的价格为三点六二五美元。
埃及和美国签订四项经济协定
根据埃及和美国九月二十二日在开罗签订的四项经济协定,美国国际开发署今年将向埃及提供总额为六千八百万美元的援助,用于资助埃及的一些工农业发展项目和开发西奈的工程,以及建立一个为埃及私营大中型企业进口美国商品提供贷款的基金会。
另据美国人士宣布,美国今年给埃及的援助已经达到十亿美元。
土耳其举行军事演习
土耳其九月二十日晚上结束了为期两天的军事实弹演习。
这次以土耳其前总统杰马勒·古尔塞勒将军的名字命名的军事演习,是为了加强陆军和空军之间的协调行动。
这次演习在土耳其东部邻近苏联边境的卡尔斯省进行。演习过程中,土耳其陆军在空军、坦克和装甲部队的配合下击退了假想敌人的进攻,并对登陆的空降部队进行了一次地面反击。(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美国防部长布朗在参院外委会作证
支持建立快速部队应付突发事件
据新华社北京九月二十日电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防部长布朗十九日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时,表示强烈支持美国建立一支有十万人编制的快速部署部队,以便在必要时迅速派往从加勒比海到波斯湾的任何出现麻烦的地区。
这位部长说:“美国必须保持向遥远的地方派遣适量的部队的能力。以支持我们的朋友和盟国。”
布朗在谈到欧洲的防务问题时,重申了美国对西欧的安全和完整所承担的义务。他说,这“不仅符合欧洲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切身利益”。他还强调说:“美国准备使用一切必要的力量来保卫北约地区。”
布朗在证词中呼吁参院支持卡特总统上周提出的使美国下一财政年度的军事预算实际增加百分之三的计划。他说,为了保持战略地区的均势,美苏之间即使有了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美国也应当适当地增加军事预算。他表示,美国政府将继续研究国防预算问题。如果证明增加百分之三还不够,他将建议再增加一些。


第6版()
专栏:国际札记

“牙咬舌头”
何立
在苏联报刊对伊朗局势的评论中,《消息报》最近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发表了调门截然相反的两篇文章。倘若将它们以人作比,那末,在对待伊朗政府的态度上,前者是横眉怒目,连骂带吼,后者则满脸堆笑,慰勉有加。把这两篇文章加以对照比较,倒是颇为有趣。
《消息报》九月八日发表的该报政治评论员鲍文的评论,题为《手持可兰经和利剑……》,给伊朗描绘了一幅阴惨惨的图景:
经济上,“四分之一的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通货膨胀在加剧。生产大减缩。经济上的混乱正在变得更加严重”;
政治上,“临时政府,没有权力和没有掌权意志的政府实际上已经瘫痪”,整个伊朗,“代替希望的是不安和恐慌,是迷茫和失望”,鲍文因此断定,“所有这一切都使伊朗国内局势不稳定,孕育着种种冲突和不测事件”;
对苏伊关系,评论以不满和威胁的口吻写道:“煽动宗教狂热,反共歇斯底里,极力歪曲一个友好国家的政策和意图不会给伊朗人民带来好处。”
几天之后,九月十三日,《消息报》刊登了一篇发自德黑兰的报道。那题目先就不同,叫作《伊朗:复兴的进程》。“复兴”而又“进程”,何等动听。报道的内容也与鲍文的评论判若天壤:
经济上,伊朗目前虽有困难,但那主要是“由于原来的西方伙伴拒绝向伊朗的企业提供原料,……明目张胆的破坏”造成的,而“伊朗新政权为压低日益增长的物价、保证那些由于其雇主逃往西方而失业的人工作而作努力”;
政治上,“伊朗领导人已经根据伊斯兰教教义确定了建立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结构的任务”,并且“在解决重大问题过程中正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
在谈到苏伊关系时,报道以宽宏和向前看的态度说,“苏联人民理解伊朗革命必须继续克服的困难”,“苏联愿意本着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互不干涉内政的精神积极地同新伊朗合作”。
对《消息报》这种前后矛盾、牙咬舌头的反常举动,世界舆论自然议论纷纷。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次苏联官员们也参加了进来。他们放风说,鲍文的文章“只代表作者自己的看法,不代表官方政策”。这当然没人相信。因为谁都知道,在舆论严格控制的苏联,对这类严肃而敏感的问题,如果没有最高当局的授意,谁能在堂堂的苏联政府机关报《消息报》上乱发议论?因此,西方分析家断定,“鲍文的指责反映了某些苏联决策人的想法。”
这种论断不无道理。《消息报》对伊朗前倨后恭,骂而后捧,是苏联当局对伊朗所怀的复杂心理的自然流露,也是莫斯科对别国打拉并用、恩威兼施的老手法的运用。
回想八个多月前,在伊朗国王被推翻,国内出现动乱之初,莫斯科是何等兴高采烈,对伊朗赞声不绝。它满以为当年被赫鲁晓夫比喻为“烂熟的苹果”的伊朗,就要掉进苏联的手里,夺取暖洋出海口的梦想也可以实现了。但时移势易,莫斯科发现事情并不象它所想象的那么美妙。不仅伊朗人民对“莫斯科之手”深恶痛绝,伊朗报刊舆论对苏联的侵略扩张活动大加谴责,甚至霍梅尼本人也公开警告苏联不要干涉伊朗的内政。于是,莫斯科恼羞成怒了,开始骂人了,煽动伊朗亲苏势力反对霍梅尼的报道,不时见诸苏联报端。鲍文的评论文章,正是莫斯科这一宣传势头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只不过它是以露骨的语言、直率的方式讲出了苏联领导人憋在肚子里的话。
但鲍文的评论毕竟过于赤裸裸了,莫斯科担心这会激怒伊朗。正在这时,柯西金出访,座机飞经伊朗上空时,打了一封给霍梅尼的电报,“借此机会坚定(!)表示”苏联如何“希望”“发展苏伊关系”。《消息报》也装起笑脸来了。这就是十三日那篇德黑兰报道随之出笼的背景。
《消息报》上演的这出闹剧,再次给人以启示:一切都从实现霸权主义目的出发的苏联,必然要推行极端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唯利是图,损人利己,不讲信义,出尔反尔。人们有理由怀疑:有一天,莫斯科会不会说鲍文的评论“代表官方政策”,而那篇发自德黑兰的报道“只代表作者自己的看法”?(附图片)
善变气色
江帆


返回顶部